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教案

时间:2025-03-15 03:40:14 作者:pygh8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pygh8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 ,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

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 ,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篇2: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它们能穿越弯管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它们能穿越弯管吗》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穿越弯管、了解有关物体的特征。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自己尝试做过本次实验、了解实验的结果及物体的有关特性。

2、幼儿曾做过有关水、小纸团(同样大小的纸张约宽5CM、长6CM的纸张捏成的)、细长短棍(8cm)等物体穿越弯管的实验、并做过相关的记录。

物质材料的准备:

1、直角形的白色弯管若干、一端系有螺帽的线若干、各种打气筒、铅笔、手电筒若干、记录的纸笔。

2、展示仪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幼儿猜测这些东西能穿越弯管吗?

2、幼儿猜测并和小朋友讨论、教师统计猜测结果。

3、教师鼓励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4、组长将组员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5、师生共同探讨、用展示仪交流实验结果。

6、请幼儿观察、再次实验、证明实验的最终科学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东西能穿越弯管?什么东西不能穿越弯管?

7、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带螺帽的`线和打气筒的气可以穿越弯管?为什么铅笔和手电筒的光不能穿越弯管?

8、引发下次实验。

延伸活动:将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角、并添加一部份新的材料、幼儿游戏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篇3:谁能过弯管科学活动教案

谁能过弯管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探索弯管的秘密。

2、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验证的方法。

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初步获得有关材料特性的经验。

活动准备:弯管、小盘、手电筒、棉签、带螺母的线人手一份,水彩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获得有关材料特性的经验。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科学验证的方法。

活动分析:

1、介绍材料,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向幼儿介绍弯管、小盘、手电筒、棉签、带螺母的线等材料,设置情景“赛跑看谁能通过弯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2、预测实验结果

出示实验预测记录表,和大家一起讨论,谁能够通过弯管。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得出预测结论,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记录,同时向幼儿示范正确记录的方法。

3、验证并记录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将结论记录下来。

(2)将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以上是活动的难点部分,采用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形式,运用操作法、讨论法、验证法进行突破。

4、联系生活实际,获得知识经验

结合记录表和操作材料,共同讨论:空气和带螺母的线为什么能过弯管?棉签和光线为什么不能过弯管?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重在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进行突破。

5、活动延伸: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棉签通过弯管?

6、活动评价:表扬活动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幼儿。

篇4:大班安全教育《不能乱动它们》教案

大班安全教育《不能乱动它们》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煤气的特征及如何安全使用煤气,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了解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东西是小孩不能动的。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气瓶、气炉等用具。

2、挂图《煤气与安全》。

3、插座、电线、火柴、风扇、热水器等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参观厨房,厨房阿姨操作点火给幼儿看,并故意从七炉里漏一点点气体出来让幼儿闻一闻,了解煤气的特点。

2、讨论:在使用煤气时应注意哪里问题?如果不正确使用煤气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危险时应怎么办?

3、分组讨论: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里用品、用具是幼儿不能乱动的?

4、每人一些卡片,互相讨论图片上的东西能不能乱动,乱动会有什么危险?

篇5:幼儿园大班安全不能乱动它们教案

活动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如:低处外露的插座、插头;滑梯上松动的螺丝、尖锐的碎玻璃片、树枝等都会被幼儿视为玩具来玩耍,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危险。随着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他们更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方法。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活动《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2、认识几种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代表的意义,能积极做出反应。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幼儿生活中游戏时的原有经验,安全标志多种

活动过程:

(一)真实情景讲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1)问题:

1、奔跑时碰撞容易发生什么危险?

2、鞋带开了,鞋子太大,衣服太长容易在游戏中出现什么危险?

3、滑滑梯时拥挤,头朝下会怎样?

4、倒着走路,从高处往下跳会发生什么危险?

5、上下楼梯打闹会发生什么危险?

6、对着别人的耳朵突然大叫会出现什么危险?

7、坐在椅子上翘腿、乱伸腿会出现什么危险

8、嘴里含着东西哭、笑,会发生什么危险?

(幼儿结合自己的活动,谈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小朋友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骨骼:坐、立、行、走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坚持体育锻炼,多晒太阳,游戏时,同伴间不能打闹,不能从高处往下跳。

(二)认识各种安全标志、符号,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能做出积极反应。

教师出示安全标志,请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这些标志什么意思,你见过这些标志会怎么做?

(1)禁止标志(在红色边框圆形内有一斜杠,是禁止某事情发生的标志)引导幼儿说出除交通标志中有禁止标志,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禁止吸烟、禁止烟火。)

(2)警告标志(在黄三角形内,用黑色图形表示某些事件提醒人们注意,小心的标志)引导幼儿说出除交通标志中有禁止标志,生活中还看到哪些(防火、防电。)

(3)指示标志(在蓝色图形内,用白色表示某些事件,是指示人们应该怎样行进的标志)引导幼儿说出除交通标志中有禁止标志,生活中还看到哪些(左拐、右拐。)

运用直观法和鼓励法,引导幼儿积极讲述。

活动反思:

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此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在前几年的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运用他们的原有经验,并从情感激发入手,引起幼儿对安全的“警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转化为幼儿自觉的安全行为。

首先,从设计多种情境,提供多方信息着手,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作好铺垫。

其次,结合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的情景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安全事故,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操作,以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身体的方法。

小百科: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

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教学方案设计

小班安全躲开它们教案

1、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三课时 ―― 初中数学第五册教案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能说话的标志》

hamburger可数吗可以用They

some rice 是可数吗

名句通

不让它们流逝散文

它们对我说优秀作文

我也能站稳教案

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教案(通用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它们能通过弯管吗大班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