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水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1、 了解水的离子积的含义 2、 掌握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3、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 4、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的电离: H2O+H2O H3O+ + OH C 简写为 H2O H+ + OH C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 c (H+)・c (OH-) c (H2O) K电离= 1L H2O的物质的'量为55.6moL,即H2O的浓度为55.6moL/L ,可视为常数 c (H+)・c (OH C)=K电离・c (H2O) K电离与常数c (H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W 表示 KW =c (H+)・c (OH C) 讨论: 25℃时,水电离出来的[H+]=[OH―]=10―7mol/L ,说明水的电离程度如何?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通常的电流表无法检验其中离子) 问题思考 1、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KW与什么因素有关? 2、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3、条件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1.T;2.加入酸或碱;3.加入NaHSO4) T升高 加入少量盐酸 加入少量NaOH 加入NaHSO4 c (H+) c (OH C) 平衡移动方向 KW变化情况 H2O的电离程度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与c (OH C)总是相等的 ④H2O中加酸或加碱均能抑制H2O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KW =c (H+)总・c (OH C) 总=1×10-14(常温) 问题思考 1、水中加入酸或者碱之后溶液中c (H+)与c (OH C)是否相等? 2、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 C? 3、由上表分析在酸性溶液中c (H+)与c (OH C)大小:碱性溶液中c (H+)与c (OH C)大小。 4、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c (H+)与c (OH C)相对大小 讨论:KW=10-12(100℃) 在100 ℃ 时,纯水中[H+] 为多少?――――[H+] =10-6mol/L [H+] >1×10―7mol/L是否说明100 ℃ 时纯水溶液呈酸性? 不是,此时的纯水仍然呈中性! 100℃ 时,[H+] = 1×10―7mol/L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H+] = 1×10―7mol/L、[OH-] = 1×10―5mol/L, [OH-] >[H+] 故呈碱性! 总结:不能用[H+]等于多少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只能通过[H+] 、[OH-]两者相对大小比较 课堂训练 1、判断正误: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任何水溶液中(不论酸、碱或中性) ,都存在Kw=10-14 。 某温度下,某液体[H+]= 10-7mol/L,则该溶液一定是纯水 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 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25℃=1×10-14, KW35℃ =2.1 ×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纯水中 [H+] >[OH-] C、水的电离常数K25 >K35 D、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作业:篇2: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教案设计
【考试说明要求】
1.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 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 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
水的离子积Kw=
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 热过程,25℃时,Kw=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温度 ⑵酸、碱
⑶易水解的盐
【思考】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项目
条件平衡移
动方向 C(H+)
变化 C(OH-)
变化 C(H+)与C(OH-)
大小比较 Kw 溶液
酸碱性
升温
加入少量H2SO4
加入少量NaOH
加入少量Na2CO3
加入少量FeCl3
【例1】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能确定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 _C(OH-),碱性溶液:C(H+)_ _C(OH-)
2.(1)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3)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4)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
⑴pH=0的溶液中C(H+)=0 ( )
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 )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 )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 )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 )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 )
3.pH的计算
①已知酸碱浓度求pH ②稀释计算 ③混合计算
【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
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
⑷求pH=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
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4. 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③pH计等。
【注意】使用pH试纸的方法: 。
【思考】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pH,与实际相比,结果如何变化?
①盐酸溶液 ②乙酸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若原盐酸和乙酸的pH相同,则 产生的误差更大。
【例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其理由是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篇3: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摘 要:水是一种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无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纯水可以导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导电性接近于0,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在任何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故研究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高考中常涉及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且该知识点的出题思路比较灵活,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知识进行出题考查,难易程度弹性很大。
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的一些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对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点,现对这部分问题的理论以及部分例题进行阐述,为方便学生进行解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纯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H+)和c(OH-)浓度同时增大,但是c(H+)和c(OH-)相等,溶液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常温下纯水电离出的c(H+)等于c(OH-),其含量均为1×10-7mol/L,即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氢离子指数为7,电离度α为1.8×10-9。
电离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只有在温度变化下才会出现变化,因此,当电解质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和氢离子指数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分析,在当纯水加温至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为10-12,那么此时的pH、c(H+)、c(OH-)以及电离度α的数值为多少?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也会呈相同的变化,但c(H+)仍然等于c(OH-),因此,溶液仍为中性,c(H+)=c(OH-)=1×10-6mol/L,pH为6,电离度α为1.8×10-8。
二、酸溶液中水的电离
由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多,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而酸溶液会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电离度降低。
因此,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主要来自酸溶液,而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来自于水。
举例分析,常温下pH为4的HNO3溶液中,c(OH-)以及水电离中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从溶液分析,硝酸为酸性较强的物质,且pH值为4,说明c(H+)的值为10-4mol/L,并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可得c(OH-)为1×10-10mol/L,而由于水电离的c(H+)值为10-10mol/L<1×10-4mol/L,硝酸中水的电离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而常温下纯水为c(H+)值为1×10-7mol/L>10-10mol/L,因此,可以推断出酸溶液可使水的电离度降低,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酸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三、碱溶液中水的电离
碱性溶液使得氢氧根离子增多,导致了水的电离被抑制,也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水电离度减小。
因此,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主要来自碱性溶液,而少量的氢氧离子来自水。
例如,常温下在pH为10的KOH溶液中,c(OH-)值以及水电离出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首先根据溶液的pH分析可得出,常温下KOH溶液中,c(H+)值为10-10mol/L,其c(OH+)值为10-4mol/L,并根据H2O■OH-+H+,可得水电离出c(H+)和c(OH-)都为10-10mol/L,与常温下1×10-7mol/L的c(OH-)相比较小,水的电离度降低,水电离中的c(OH-)被忽略,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碱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四、盐溶液中水的电离
盐溶液中无过多的酸或碱,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来自于水,但是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H2O发生反应,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待水的电离平衡重新构成时,溶液中的c(H+)和c(OH-)数值不相等,溶液便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盐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强碱弱酸盐溶液中水的电离以及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
在第一种情况下,水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与OH-发生反应形成弱碱,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小于c(H+),即溶液pH<7。
在第二种情况下,水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酸,使得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大于c(H+),即溶液pH>7。
在第三种情况下,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会与H2O发生反应,因此与常温下纯水相同,c(H+)=c(OH-)=1×10-7mol/L,溶液pH=7呈中性。
虽然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是一个固定值,但是溶液中若是存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则可能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在实际做题训练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情况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做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归纳的一点有规律的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对这一部分内容一些迷惑的同学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开山.例析与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有关试题的解答及突破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2,21(11):38-39.
[2]周金玲.小议“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2(2):152-153.
[3]马亚楼.“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同步测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4,16(9):45-46.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教学【2】
摘 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分析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和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延伸到正盐与一元酸混合体系中溶液的酸碱性和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
运用分类的思想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建立溶液体系的微粒观。
关键词:酸式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一、问题的提出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化学的热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属于经典题型。
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新课程的教学提出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提倡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和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通过让学生经历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综合发展认识能力,提高认识品质。
学生在学习盐(正盐)溶液的酸碱性后,对盐类的水解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与前面学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混在一起,对一般盐类都属于强电解质产生困扰。
对于正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有了分析方法,对酸式盐的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还需更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对溶液酸碱性以及浓度的影响。
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物质观,即:对化学物质进行适当的分类,可以使物质系统化、条理化,可以丰富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不同的分类角度和维度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体会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篇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关于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反思
在讲解水的电离这部分通过复习和回忆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引入水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书写,让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再通过回忆化学平衡时讲解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从而推出水的离子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通过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记忆和理解,也使旧知识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达到知识的延伸。
在讲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时,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清楚地反应出酸性或碱性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揭示出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加深理解、记忆。再联合初中实验知识: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 = 7,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学习PH的相关计算,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后练习的一个学习过程,更加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思路的理解、思考和掌握。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5: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①
②
③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且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即
∴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板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活动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 水教案
★ 《油和水》教案
★ 《水不见了》教案
★ 自然教案-水
★ 水的教学教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