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5-03-31 03:35:58 作者:wangyue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angyu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

a.布满繁星的夜空。

b.北斗七星。

c.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d.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玩字卡游戏。

a.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b.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b.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c.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d.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 二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a.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b.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c.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1.书面完成“我会填”。

2.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篇2: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基本教法】

以读为主,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问答,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⑵课文写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层层设问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设问,深探部分。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节,提问:

⑴这一节是写谁的?写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⑵这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

⑶让学生做张衡数星星时的样子,使学生形象地理解“靠”、“仰”、“指”等词义。

⑷第一句把星星比作什么?碧玉盘指什么?

⑸从哪些词语说明天空中星星很多?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二、三节,提问:

⑴这两节各是写谁说的话?

⑵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的看法一样吗?各是怎样说的?

3、对奶奶和张衡的不同看法怎么办?让学生读第四节课文。提问:

⑴这一节是写谁的`?

⑵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⑶本节有三个“它们”各指什么?

⑷重点指导爷爷说的话,提问:爷爷的话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读课文,同桌讨论,回答,教师只作重点指导。)

4、提问:(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课文第五、六节。)

三、细读课文,知意明理

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明白有关道理。

1、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为什么?

2、由于张衡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得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3、你应该向张衡学习些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3: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 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经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2、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读“颗、跟”等14个生字,学习三个多音字教、重、为。

(2)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1、3、5自然段,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4、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词句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学生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利的是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朗读也有可能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先读课题,提出问题: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为怎样的人?课文哪段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张衡,著名的`天文学家)

2、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后,问:“刻苦钻研”是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他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这跟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联系?

接着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

(二)抓住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首先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星空图)提问:晚上,张衡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在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

(1)师:闪闪的小星星真是吸引人,在这美好的夜晚,一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呢?

(2)让学生找出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坐、仰、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且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即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3)从朗读入手。我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来体会张衡数星星的困难。联系课文的第1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分布不均匀”是张衡数星星的困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

2、在教学2、3、4、5自然段时,运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方法让学生来读懂“张衡、爷爷对星星是否数清有什么看法?他们说的话各有什么依据?”

(1)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再进行扩展训练。

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张衡的看法。如:张衡说星星能数得清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找出句子用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了解到张衡平时认真观察的精神。

(2)为了让学生理解爷爷的话,运用课件来解决“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提出问题:北斗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绕着北极星转的?指名学生上来连接北斗星图。指图: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转。还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一组一组”是怎样分的,利用幻灯举几组根据它们的样子起名星座的名字。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常识。

(3)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张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个不怕苦、不怕累,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弄明白是决不罢休的。

(三)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顾全文,看板书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张衡是怎样的孩子,我们大要向他学习。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我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注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所收获。

篇4: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星空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一、一想一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

《数星星的孩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这样描述:“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不长,它所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给孩子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王老师抓住这个句子,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播放星空图让学生欣赏,学生很快进入了愉悦的境界,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星星的多、星空的美。王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的夜空真是太美了,如果你来描绘夜空的美丽,你会怎么说呢?(像眼睛,像萤火虫……)在这一想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不过,揭题时的那些图片最好放到这里来播放,既可以形象地展现星星像珍珠,星空像碧玉盘,又可以起到烘托作用,学生美美地读起来更有滋有味。

二、一读一说,为学生安排充足的时间

xx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他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都交给学生自己去感悟。王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找一找、圈一圈xx数星星时的.动作词,从这些动作中正面写出xx看星星着了迷。演一演xx奶奶,从奶奶口中勾画出一个爱科学的“傻”xx,侧面写出xx爱看星星,还发现了星星动的规律。在这一读一说中,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灵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渐渐体会到了xx对天文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成为天文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篇5:《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杨秀彬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睡、距离”,理解“钻研、距离”等词。

2、读通长句子,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正确书写“数、睡、距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1900多年前,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课件出示星空图)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

2、板书课题,指导写“数”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指名读词语,注意“衡”是后鼻音

2、张衡是汉朝人,(卡片出示:汉朝)生齐读

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多年了,再读。(生齐读)

三、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3、生提示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

“傻”是翘舌音  “撒”是平舌音

4、去拼音,学生当小老师代读生字

5、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a.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卡片出示:无数)师提示“数”是多音字

比喻句,把星星比作珍珠

感受“撒”这个动作

(课件出示:繁星图)师范读句子,生美美地读句子

b.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学习词语“距离”,理解词语意思

距是形声字

c.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名读句子

依次出示:楚、清楚、清清楚楚,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词语“仰起头”

3、师带着孩子一起数星星,体会星星很难数

4、课件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纠正读音。

1、指名读课文,奶奶叫张衡傻孩子什么呀?(出示卡片:傻孩子)            你觉得奶奶为什么这样叫小张衡呢?那奶奶是怎么叫张衡的呢?

2、女生读奶奶说的话

(三)第三自然段,理解“距离”,识记“距”字。

1、男生读课文。

2、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生:距离。)

(四)第四自然段,识记“勺”“组”,理解“一组一组的”。

1、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呢? (生齐读)

(课件出示:孩子,你看得很仔细……)

2、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组星,瞧,这还有一组--(课件出示:天鹅座。)这里呢?(课件出示:狮子座。)

师: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分成--(生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天上的星星是--(生:一组一组的。)

3、识记“组”字?

“绞丝旁”加一个“且”。

“祖先”的“祖”,“示字旁”换成“绞丝旁”。

(字卡出示)有丝便是“组”,有女便是“姐”,有米便是“粗”,有示便是“祖”。

4、爷爷也给大家介绍了一组星(课件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生齐读

(生动手画)。

5、 (课件出示:北斗图)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课件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 )叫( )。

(课件出示:“勺”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字的,现在我们这样写--(师范写)

6、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课件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生读)

7、(课件出示: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生齐读

(五)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这个孩子名叫--(生:张衡。)是--(生: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生齐:天文学家。)

五、指导写字

下面我们好好写字,一定要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节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词)

(师指导书写)

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把“睡”和“距离”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学生写字)

小结: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28、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汉朝      天文学家

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上第一课时。第一教时,从我们的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睡、距离”,理解“钻研、距离”等词。2、读通长句子,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9个生字;正确书写“数、睡、距离”

在我的这堂课中,很多的时间是花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这一课时,我们的朗读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或课文。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原来读不准的,后来能读准了,原来读不通的,后来能读通了。

当然,我在授课过程中,也有许多的毛病。

1、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失去了原有的语文味。比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句话的处理很不到位,应该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使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形象、生动,然后在指导朗读,这样学生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2、第一课识字教学,生字一定先拼读,而我只是指名让学生提示难读的字音。我忽视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3、虽然整堂课都在读,读的方式也比较多样,但是读的没有层次性,很多地方都浮于表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配合的不是很好。可能课前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学生有点紧张。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6: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从小爱观察、善于观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教学重点:理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教学难点:理解爷爷讲的有关天文知识。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大约在1800年以前,有一个像同学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了解这个爱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板书课题:29数星星的孩子(生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准读通顺,(2)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学习生字情况,师重点指导学习“撒、仰、傻、衡”的识记

4、指名逐段读课文,讲评读书情况,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的(  )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图,引导朗读:蓝蓝的天空像碧玉盘,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盘里的珍珠,这是多么美的景色,谁来读一读?静美的画面,抒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会自觉地读起来。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把所想到的描述出来。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

(2)提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

(3)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小张衡的话。并说说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

(4)指导感情读文,读出天真、肯定的语气,最后分角色朗读。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段,想想爷爷说了什么?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天文知识,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

(4)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难点。

(5)出示这样一个练习:你看,那北斗星连起来像( ),叫( ),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颗星叫( ),总是绕着北斗星( )。

(6)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提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果然”接着问:小张衡是怎祥看的?让学生标出张衡看星星的一句话。

引导学生想象: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简介张衡是汉朗著名的天文学家,

2、出示张衡的画像,并出示了他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图,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回归整体,课外延伸

教师最后总结:同学们,小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你们还想知道张衡的故事吗?课后多读书,就会知道的更多。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加减法优秀

下雪天教案设计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 说课稿

《鲜花和星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二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二年级作文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作文

幼教大班音乐教案设计:数星星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