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面包》 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面包》 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面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和方法:讨论法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在困境中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感受小说中老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尊重和无私奉献
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调查:同学们,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感觉幸福吗?感觉自己幸福的,请举手,感觉自己很幸福的,请举高你的手。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有的同学会因为周末回家时妈妈准备的那一桌自己爱吃的饭菜而感觉幸福;有的同学会因一次考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而感觉幸福,那么对于某些连肚子都吃不饱的人来说,他们是否也有幸福的感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家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笔下的一对老夫妻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用最简洁的几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在你的印象中,60多岁的夫妻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活无忧,儿孙满堂,身体健康等等)
你觉得小说中的夫妻生活得幸福吗?
从物质上来说,他们是不幸福的。造成他们生活如此拮据的罪魁祸首是:战争,作者通过一片面包,痛斥罪恶的战争对小人物的无情摧残。
三,再读文章,研读推敲
1,小说中的“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勤劳,善良,贤惠,深爱着丈夫,顾及丈夫颜面而替丈夫圆谎。
2,讨论:小说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值得他的妻子这样为他牺牲吗?
明确:丈夫是个老实人(结婚三十九年第一次撒谎,撒谎是慌乱,不自然)
他是个善良的人(顾虑妻子的感受而撒谎)
但他对妻子的爱却没能抵挡住饥饿的威胁,面对妻子多分给他的一片面包,他没拒绝。在极度的饥饿面前,人性没能守住最后的堡垒。但是夫妻俩之间深厚的情感,依然能感动每一个读者。
小结:经历了战争的灾难,幸存的老夫妻面对物质极度匮乏的状况,相互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战争后的社会现状是悲惨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温馨的。只要有爱,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坚强的人们。
四,探索,感悟
这对有谎言的夫妻,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只有不幸吗?有没有哪里能让人感觉到幸福的呢?
明确:①同战争中死去的人相比,他们活下来了,保持健全;
②同失去家园的人相比,他们有个容身的家;
③同忍饥挨饿者相比,他们每天有面包做晚餐;
④最重要的,他们有一个处处为着对方着想,深爱着对方的伴侣,可以携手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困境。《诗经》有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能与爱人携手面对,就算日子过得再清苦,也是可以很幸福的。
五,你幸福吗?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爱,缺少的是感受爱的心灵。
当你要抱怨学业繁重,整日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的时候,想想那些想上学而不能的辍学儿童吧;当你抱怨怀仁的天空不够蔚蓝的时候,想想山区学校那些就着石桌砖椅,在寒风中苦读的孩子吧;当你埋怨食堂的饭菜不够美味,想想那些一整天只吃一个馒头的山区孩子吧。想想他们,你还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吗?
不要只把眼光放在上帝为你关上的那扇门上面,退后一步,你会发现不远处有一扇明亮的窗子。不要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唬倒,黑暗的对面就是光明。
学会感恩,学会知足,你就会很幸福。
篇2:《面包》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三、材料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讨论。
二、观察发霉的面包
1、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3、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二转(转换器)三调光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
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三、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四、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五、后续观察活动
提醒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篇3:面包房里的猫教学设计
面包房里的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词语。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琼斯太太那只淘气又可爱的猫——莫格。看!它给我们带来了这些词语呢。谁来读一读?
2、师简单叙述上节课的内容。(莫格蹲在水边找鱼吃,身上被雨淋得透湿。等琼斯太太把它叫回来的时候,它一连打了九个喷嚏。琼斯太太赶紧用毛巾把莫格擦干,然后又给它为了点儿掺着酵母的牛奶,让莫格在火炉边坐着,自己带着雨伞买东西去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翻开书本94页,认真读课文4~5自然段,然后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
二、童趣品文,体验童话。
(一)教学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
2、说一说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出示“酵母把莫格发起来了……”指名读。
4、莫格怎么会越胀越大?
5、酵母把莫格究竟发成了什么模样呢?
指名读句子,读出莫格的变化。边读句子边比划。
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
接着,它大得像一头驴子。
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
再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
最后,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7、莫格怎么会把那么结实的墙壁给撑裂呢?
8、观看莫格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莫格的变化?请看大屏幕。
9、看到这种情景,你想说什么?
10、莫格的变化真是太有趣了!像变魔术似的,一点一点地变大,那怎么把这变化过程读出来呢?先自己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11、指名读以上一段话,读出莫格的变化过程。
师评价:莫格的身体胀得越来越大了。板书:越来越大
多有趣的'变化呀!可我就是不大明白莫格变化的顺序,什么“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你们能帮我把它变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指名说变化的顺序。
12、有了“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莫格的变化。
让我们把这些词一起读一读。
你们也能用“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说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吗?
13、小结:莫格喝了掺着酵母的牛奶,趴在火炉边睡着了,身体悄悄地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了,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个有趣的过程吧!
14、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第五自然段。
1、你们还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趣呢?
2、指名说。
(1)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歪七扭八的。看图理解“歪七扭八”。
“房子歪七扭八”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2)厨房里伸出粗大的猫胡子,大门里伸出大尾巴,爪子和耳朵分别从卧室的两扇窗户中伸了出来。
平时像头发丝般的猫胡子,现在有多粗?比划比划。
大门里伸出的猫尾巴有多粗?
那爪子和耳朵有多大呢?
难怪现在连房子也被它给撑裂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个莫格的变化也太不可思议了!让我惊讶不已!
(3)琼斯太太回到家,不禁大叫起来:“天啦,我的房子怎么了?”
当琼斯太太买东西回来,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表情?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琼斯太太的惊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莫格。莫格伸了个懒腰,多舒服呀!舒服的莫格可没想到,这个懒腰让整座房子都塌了。
3、齐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莫格的神奇变化。
4、小结:真有趣!酵母让莫格神奇的变化,让琼斯太太的房子都装不下了。
(三)教学第六自然段。
1、这镇上的人们看到这幅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
2、指名读句子。
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了地长,最后把整座小镇给撑破。
3、人们有了这种想法,(师生合作)于是,可怜的莫格被赶出了城门。
4、如果莫格就这样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尽情想象,自由表达,教师肯定。
5、会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明天我们一起走进《面包房里的猫》(二)。
6、现在,有谁来给我们讲今天学的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莫格神奇的变化讲给我们听一听?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伞”、“歪”指名学生读。
2、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伞”?
3、谁有好方法记住“歪”。
4、指导写“伞”
5、学生自己描红。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包房里的猫》(一),感受到了淘气的莫格因为喝了掺有酵母的牛奶,在火炉边睡觉时被发起来了。变化真是神奇,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篇4:课文《面包房里的猫》教学设计
课文《面包房里的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l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人?结合低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力图给学生创造最大的读书实践的空间,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膨胀”“歪七扭八”等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学习第1——3自然段。弄清莫格身体膨胀的原因,指导朗读;认识、读准生字字音,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喜欢看童话吗?说说你都看过哪些童话?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点人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5、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有意思吗?
6、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有意思?
7、相机引导,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猫、破、扭、扇”四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教师区别“扇”,并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湍急、倾盆大雨、瞳睡、撑裂、膨胀、震惊)
师: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谁来给它们打打招呼。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回忆课文的起因部分。是呀!莫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的4——6自然段。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第6自然段.边读边想:英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会发生什么事?
2、学生读完课文后,同座交流。
三、感悟文本,读好课文
1、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笑了,老师想问问:你们都笑什么?
2、指名说。
3、原来大家都觉得莫格喝了主人喂的掺着酵母的牛奶后,所发生的事情很有趣,所以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让咱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第4、第5自然段,把这件事情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4、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班级交流。
交流中,学习句子。
(1)当学生读到“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绐撑裂了”时,师出示:( ),它大得像一只绵羊。( ),它大得像一头驴子。( ),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 ),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 ),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2)请学生填空。
(3)教师引读,男女生合作读,感悟句子表达的有序、清楚。
交流中,读出情趣。
(1)当学生读到“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顿时,整座房子都塌了”时,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情景,顺势理解“膨胀”“歪七扭八”等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到这情景,如果你就是那位琼斯太太,你会怎样呢?
(2)学生想象当时琼斯太太的动作、语言、表情等。
师:你们说得、做得这么好,相信也一定能将课文中描写琼斯太太当时的动作、语言、表情的句子读好。
(3)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6、听你们这么一介绍,老师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愿意和我一起将这件有趣的事读一读吗?
7、师生齐读第4、第5自然段。
8、琼斯太太的整座房子都塌了,当镇上的人们看到这情景后怎样了呢?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指名说,镇上的人为什么震惊?
10、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非常震惊”“没完没了地长”这两处。)
师: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下地长,谁能将刚才看到的情景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四、回归全文,激趣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如果莫格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2、班级交流。
3、师总结:可怜的莫格被赶出城门后,还在没完没了地长吗,它生活得怎样呢?回家后自己读读《面包房里的猫》的第二部分,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
五、自主记、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请学生自己描红,一边描一边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相机进行个体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是指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下面让我们抱着欣赏的态度步入个性化朗读教学的殿堂吧!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应重视个体差异,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朗读过程中的感知与感悟。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语言领悟具有个性差异性,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性就决定了表现某一语言材料的神韵与情味并非只有一种读法、一种朗读表现模式。
如以上片段二中我就充分尊重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方式,结果真是异彩分呈。
2、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个性化朗读和所有朗读一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老师来说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由浅入深,避免高屋建瓴、急于求成,使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本文中从词语教学开始,就为学生的朗读做好了准备,朗读时也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初读,了解内容;到做动作感受再读;再到看课件,产生视觉冲击,升华感受;最后再自由选择表演读。可以说是一环环紧扣,朗读达到高潮!
篇5: 面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老鼠正地石墙下吃着面包,石墙上飞来两只乌鸦,一只乌鸦说道:“小燕子会盖当建筑师,云雀会当老师,我不知道我生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另一只乌鸦回答道:“那你就去找啊,找到你喜欢做的事!”,说完两只乌鸦就飞走了。
小老鼠听见了他们的谈话,他陷入了深思,那我应该做什么呢?我生下来可以做什么呢?他看着手中的面包,他开心地说到:“我喜欢当面包师。”于是他动身去寻找理想中的面包店。
他遇见骆驼,他问骆驼:“您好!骆驼伯伯,我想找到理想中的面店,你能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骆驼回答道:“我也想过要当一名理想中的骆驼,穿越浩瀚无垠的沙漠,寻找到那一片梦想之中的绿洲,可是,命运安排我做一只搬运货物的骆驼,我只能接受,负重前行。回去吧,生活中是不存在有理想中的面包店的。”骆驼说完低头继续他的工作;
小老鼠摇摇头说到:“我相信会找到理想中的面包店的,再见,骆驼伯伯。”
他继续前行,遇见了狮子,他问狮子:“狮子哥哥,我想找到理想中的面店,你能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狮子回答道:“我曾经只是丛林里的一只狮子,但我喜欢书,于是我离开了丛林来到了城里,在图书馆里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要积极主动地寻找你理想中的面包店。”说完狮子送了一本书给小老鼠。
小老鼠开心地说到:“谢谢您的鼓励,我相信会找到理想中的面包店的,再见,狮子哥哥。”
他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水池,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想起了一路上的烈日、风雨、会唱歌的小麻雀、会跳舞的小蝴蝶,享受着寻找理想面包店的旅途上的一切,这一路上的风景真美好啊!
他继续前行……
篇6: 面包
今天,妈妈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制作面包的过程,看着那柔软拉丝又有弹性的面包,我们一家人口水直流,于是就下定决心也来尝试做看看。
我们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四个鸡蛋、60克白糖、3克的酵母粉、40克的纯牛奶、300克高筋面粉、20毫升的食用油和一些白(黑)芝麻。
首先,在碗中打入三个鸡蛋,加上60克白糖、3克酵母粉和40克的纯牛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分次加入300克高筋面粉,继续搅拌成絮状再加入20毫升的食用油。
接着,用手进行揉搓,揉成一团后放到菜板上再进行推拉揉搓,一直揉到用手撑开面团可以看见一层薄薄的膜(大约需要20分钟),放入一个大碗中,盖上保鲜膜,等它发酵至两倍大。
其次,把发酵好的面团再次揉成原来的大小,并把它分成八个大小相等的面团,分别揉成圆形后放入蒸的锅具中,盖上保鲜膜,等待二次发酵。
最后,准备一个蛋黄把它搅拌均匀后分别涂在发酵好的面团上,并洒上一些黑芝麻,放入电蒸锅中蒸。四十分钟后面包就做好了。
自己做的面包,虽然外观没有外面买的好看,口感也略差一些,但没有添加任何的食品添加剂,吃起来更加卫生与健康。你们也来做做看吧。
制作英语卡片
今天我做了个英语卡片,你们是不是很想学呢?如果想学,就和我一起做吧!
需要准备的才料有:
2张纸
1把剪刀
1个双面胶
1支马克笔
1盒彩铅
1支铅笔
开始制作:
1.用铅笔在一张纸上画一只小兔子。
2.用彩铅在小兔子身上画上一根根毛。
3.把画好的小兔子剪下来。
4.用一支马克笔写上兔子的英文单词。
5.把英文单词剪下来。
6.在剪下来的小兔子上和剪下来的英文单词上贴上面贴上双面胶,然后贴在纸上。
一个英语小贺卡就这样做好了!
篇7: 面包
算起来我和阿沫也快六年没见了,这个昔日同我如胶似漆一度被怀疑是gay的男孩,到底如今在何方?有时都会差点在记忆里把他删除,但却更容易梦到他。
记忆里总有那几个人删也删不掉,他们留给你或是快乐或是悲伤或是悲喜交加。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我长大了,独自一人去外地上学,去谈恋爱,去疯狂,去放纵。现实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到未来,那我只有转身回忆,那些逝去的天真烂漫的日子,仿佛还在记忆里向我招手,叫我丢弃这世俗的自己吧,回到过去。
有一天,收到一条QQ信息,他说他是阿沫。我激动的想流泪,只是因为高兴。后来我们时常聊天,聊过去的事,说现在的日子。他说他现在在南方上大学,最近还交了个女朋友,很幸福。我默默的祝福他。
这几天我总是感觉不自在,但总是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阿沫给我打电话,我才意识到阿沫的头像已经灰了一个多月了。阿沫说他失恋了,因为诺基亚配不上苹果。
我想即便现在阿沫把诺基亚换成苹果,也无法抓追她的心,因为还有QQ配不上minicooper。我想也没有必要去责怪女孩现实,那只是一种生存技巧。再烂漫的爱情也是经不起现实的诱惑。
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有爱或不爱,何必去责怪她因为你穷而狠狠的离去,生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如果你真的相信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那建议你花十块钱去地摊儿上买张《情深深雨蒙蒙》的碟回家看吧。
阿沫问我面包和爱情,应该选哪个?我说是面包,他笑了笑说我也是受过伤的人,现在终于顿悟了。我说是的兄弟,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必去留恋那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唱:“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骄傲的活!”
篇8: 面包
我是赫赫有名的草莓小面包,就诞生在这家香气四溢的面包店里。
一天,我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货架上思考自己的未来,忽然感觉身体忽忽悠悠地飘了起来,然后又被重重地摔在一个购物篮里。“这是谁呀?不知道轻拿轻放吗?”我在心里嘟嘟囔囔地斥责这个没有爱心的家伙。我倚在购物篮的一角,随着篮子一前一后地晃悠着,就像荡秋千一般,舒服极了。就这样荡着荡着,一会儿的功夫,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声刺耳的叫喊吵醒了。“这个面包肯定很好吃!”伴随着小女孩高兴地叫喊,我身体外面的包装袋被“嗤”的一下撕开了。“畦,好明媚的阳光!”我兴奋地喊着,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灿烂的阳光。我还想伸头往外看一看这个奇妙的世界,然而,这时却看见一张黑洞洞的血盆大口朝我袭来。“救――”没等我喊完,我就被一口吞了下去。
在口腔中,我被舌头和唾液推动着往前游去。挤过一处极窄的地方后,我就像坐滑梯一样滑到了一个大袋子里。这里面有很多湿黏的液体,让我浑身上下很不自在。虽然在这里面不是很舒服,但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了。我努力伸展着自己的身躯,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谁知,还没等我伸完懒腰,这个大袋子便不停地前后左右地蠕动起来。我成了一个万面佛,随着挤压不断变换着身体的形状。这时,那些粘稠的带有酸味的液体开始腐蚀我的身体。
当我被挤进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管子里的时候,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在这条管子里。我的的身体不断被分解,营养成分也被消化吸收输送到了各个器官里。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后,前面突然开朗起来,我惊异地问身边的伙伴:“我们这是到哪里了?”贴在我身边的一个同伴回答说:“这里是大肠。”我仔细观察,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座废料处理工厂。我和同伴排队等候进行最后的再加工处理。
经过这一系列的“瘦身手术”后,最终我变得又细又软。我期望不久的将来能够重见天日,享受阳光的爱抚。
篇9: 面包
这一个星期我和老妈决定回一趟老家。星期一,我们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
不幸得很,刚下站,不争气的老天爷就哗啦哗啦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我们没有任何防备。但天无绝人之路,第无“杀”人之心。那大雨下了没5分钟就停了。
回到家,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小狗狗索索和甜甜,我伸手去摸它们,它们就友好的叫叫。然后我就起身去舅妈的面包房。那可好玩了,而且还有热乎乎,香喷喷的鸡蛋糕呢。一想起来我就直流口水,一想到这,我就有些迫不及待,便加快了脚步。到了面包房,我看到了忙碌的舅妈。舅妈一回头看到了我,也十分高兴,给我说了我要做的。我的的任务就是打鸡蛋和将面包装袋。
额,第一个任务是打鸡蛋。呵,这简单,但我一看,妈呀!要打四十八个鸡蛋!亲娘呀!四十八个鸡蛋?有木有搞错?这对我来说可不是小的数目,我以前来帮忙也打过鸡蛋,但也就打七八个鸡蛋就完事了,但这回要打这么多个……锁了,打吧,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打吧。只听“咔――啪”“咔――啪”“咔――啪”一给一个鸡蛋被我打入了桶里,我用了二十分钟终于打完了,我腰也酸了。打完以后,我就将大桶给了舅妈。
接着我的任务就要都装袋了。我可告诉你们,这可比电脑要有趣好玩多了。先把一大堆蒸好的鸡蛋糕整齐的放在机器边(我时不时吃上一两个,(*^__^*)嘻嘻……),当机器开始启动的时候,就把一个鸡蛋糕放上面,可好玩了(我之所以要装袋就是为了好玩,是不是很澹。但速度要快,要是一慢了就会装出一个空袋子,就要受到“惩罚”。
最后做完了,舅妈就会奖励我好多滴鸡蛋糕。又能玩好又能吃到鸡蛋糕,真是一举两得。
篇10: 面包
“书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不时在我耳边响起,因为我们今天发了新书《发现号》,我决定今天要好好读一读。
回到家,我飞快地写着作业,因为我的心里非常渴望看书,不一会儿就写完了。妈妈非常惊讶,问到:“儿子,今天怎么写得这么快?”我说:“因为我们今天发了新书,我特别想看。”刚说完,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屋里去了。
我打开书,贪婪地读着,恨不得一目十行的读下去。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叫我:“吃饭啦。”过了半天,妈妈走进来继续叫我吃饭,我都没听到。妈妈很无奈,重重的拍着我的肩膀说:“喂,书虫,吃饭了!”我才反应过来该吃饭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呢?我只好飞快地吃饭。
以前,每次吃过饭我会看会儿电视节目,但今天我连电视都没看就直接回屋了。一会儿,妈妈告诉我,我最想喜欢看的狂野非洲开始了,我没抬头只“嗯”了一声。读了一会儿书,妈妈又叫我睡觉,我又“嗯”了一声,还是没动。妈妈在我耳边大声喊:“快点睡觉去!!不然,明天早晨又晚起床了!”我只好慢吞吞地收起书,乘妈妈没注意,把书带到了卧室,又偷偷地看起来。这时,我就像《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妈妈就是老板。不过我被“老板”抓到了。妈妈上厕所时看到我的房间还开着灯,走进来一看,我还在看书,就强硬地从我手里拿走书,我只好睡觉。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听到爸爸出门的声音,爸爸每天早晨不到六点就去游泳,我起来去看妈妈,发现妈妈还在睡觉,就把书偷偷地拿出来继续看,一直到听见妈妈起床的动静,我赶紧把书放下闭上眼睛,假装睡觉。这个秘密一直保留到现在,也没被妈妈发现哟!
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本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爱读书。
篇11:云朵面包教学反思
近年来,绘本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以图画为主,文字少而精美,画面丰富的阅读材料特别适合低年段的学生。绘本的故事或贴合生活实践或充满奇妙想象,往往有童话般的美好,吸引学生的目光。绘本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低年段写话入门的优质材料。
好的绘本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 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能带给孩子美的熏陶和爱的教育,而韩国白嬉娜的绘本《云朵面包》恰恰是这样的优秀绘本作品。这是披着奇妙外衣的温馨、温暖的日常故事,绘本不仅仅有绘画,还采用了摄影、剪纸、布艺的艺术方法,通过精心的拼贴来构图,让画面充满了美感、质感,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摘到一片云朵,不是每一位妈妈都能用爱将云朵做成面包,也不是每一位爸爸都能吃到孩子飞翔送来的早餐,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细节带着不同寻常和不可思议,这奇妙包含满满爱的味道。非常荣幸有机会带着《云朵面包》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爱的故事中。
在科组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下,本次绘本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值得记录的好的环节,也有在授课过程中处理不当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精彩的思维碰撞,教学过程中给了我印象深刻的感受和感悟,为日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感悟的深刻,思维的碰撞来自环节设计的充实、精彩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曾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 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要深入到绘本故事里面需要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图画、文字以及两者结合中学习。绘本的文字往往少而精美,富有童真,是低年级同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材料。《云朵面包》中对飞起来的感觉的用词译者是反复斟酌,从“摇摇摆摆”到“飘飘荡荡”最后确定为“飘飘悠悠”,云朵漂浮的感觉,“飘飘悠悠”这个词用得非常奇妙,很有动感,也很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能让学生感受飞翔的温柔与快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将感受“飘飘悠悠”作为了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语运用的美,我们还从网上寻找了小猫们吃了云朵面包,飘飘悠悠飞了起来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进行感受;此外,还让学生放松身心,做动作,通过肢体和大脑想象来感受。感受的过程中运用全班读、老师引读、个人自由读等多种读的形式,通过朗读来感受。最后学生们能将“吃了云朵面包,我们也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读出轻盈、邈远感,可以说环环相扣的关键词感受设计让学生对“飘飘悠悠”这个词有了深刻的感悟。
要突破一个重点,层层递进的充实、精彩的环节设计非常重要。
(二)多媒体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位置都发光
学生运用平板这个多媒体来进行学习是本课的另一突出之处。这一次课共用到三个平板功能:投票选出最奇妙的画面并做分享;推送视频资料感受“飘飘悠悠”的画面;故事创编录音。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平板故事创编录音的运用。
“想象力”是绘本的一大亮点,不少老师将绘本作为打开低年级写话大门的钥匙,浙江的张幼萍老师曾将绘本阅读与写话进行研究,提出绘本阅读可以作为写话的材料丰富学生的写话内容,将绘本阅读作为写话的训练材料,提倡选择合适的绘本进行“仿写”“猜写”“续写”“创写”的训练。鉴于此,在《云朵面包》的教学中我就大胆将“创写”运用其中,要写好先说好,说就是理顺思路的一种方式方法,为写打好铺垫,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平板录音说一说“又吃了一个云朵面包的小猫们再次飘飘悠悠地飞起来会发生怎样奇妙的事?”每位孩子都是天生的梦想家,脑袋里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这个符合主题和故事线的想象问题一抛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氛围极好。
平板的运用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不再是日常课堂的几位优秀孩子的表演,每位孩子通过录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录音让课堂学习的痕迹留了下来,教学不是转瞬即逝而是有学习过程的保留展现。同学们还根据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听其他同学的故事录音并进行了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评价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加入了生生互评,让评价更多元,客观。
同学们的想象故事基本能做到故事完整,有创意:有的孩子说吃了云朵面包的小猫们给远在他乡孤独的舅舅送去云朵面包,分享了奇妙;有的孩子说吃了云朵面包的小猫们把云朵面包分享给了朋友大家一起在空中快乐玩耍;有的孩子说吃了云朵面包飞上天空的小猫帮助山羊婆婆追回了被风娃娃吹走的衣裳。
(三)精美的板书设计让学习更生动有趣
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到课堂的重点和智慧。本课的板书以方法和情感线为主,体现绘本阅读的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放下匆匆的步伐,等待落下的灵魂
语言即思维,因此语言文字学习就是思维的锻炼,绘本阅读给了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想象的机会。可惜,课堂的环节紧紧相扣,自己经验不足,不时出现被教案牵着走的情况,匆匆地往前完成各个教学任务,课堂更多的是紧凑、流畅,有时孩子表达还没有尽兴便已走向下一环节,不少落下的灵魂还没思考完毕便匆匆赶上队伍,犹如旅游的走马观花,丰富但不够踏实。“游刃有余”,“信手拈来”这是课堂教学中自己欠缺的,教学还需要慢下来,让孩子多思考,听孩子多表达,这样的教育教学我想会更加到位,学生的锻炼也会更加全面。
(五)多读书,多学习,存够一个海洋送给孩子一滴精华
曾有教育者谈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我觉得在绘本阅读上教师得存够一个海洋才能给孩子一滴阅读的精华,自己存有知识厚度还远远不够,想带低年段的孩子在绘本中遨游,想将绘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力还需要多读绘本,多看理论,多实践,多反思。
感谢每位在路上鼓励、帮助自己的老师们,期盼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人一起进行绘本的教育尝试。
篇12:云朵面包教学反思
首先不得不承认如果仅凭自己关于《指南》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是不能支撑起一节足够优秀的教学活动的。虽然我从接触这个绘本故事到被打动、确定下来两个教育要点、制定目标和教学流程,一直到试教,一直都信心满满感觉良好。但是今天的活动上下来却让我大失所望。甚至连回想的力气都失去了。但是只有勇敢的站起来俯视自己的失败才能避免在前进的道路上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我想我正是这样一个不气馁的人。
先从目标来分析:
1、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并清楚表达。这是这个故事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它有非常神奇的令成年人也吃惊的想象力。
2、感受故事中家的温暖,学会关爱他人。这是这个故事中最温暖的底色。就像姚老师最后点透的那样:故事画面一直都是阴云密布,但是到了最后因为小猫一家人的互相温暖和关爱整个画面都温情了起来。试教后又加了一个目标。
3、理解词语忽忽悠悠、密密麻麻,并能用动作表示。这是后来又加上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语言”活动的特点,但是显然这个目标加的太随意,相应的活动内容却并没有花费心思设计,这是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太随意。
再说一说活动准备。在准备的材料:利用实体会阻碍孩子的想象,我个人并不能认同这一点。首先绘本中此页也是用实体的棉花来表现的,然后就是我觉得把孩子们摸不到甚至连“想摸”的这个念头都没有的云呈现在孩子面前本身不就是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么?包括最后吃“云朵面包”,如果孩子今天一整天因为自己吃了一块“云朵面包”而时刻相信自己会飘起来,这本身不就是一个童话么?但是今天的面和得太软了,导致多加入一个洗手的环节,虽然我机智的进行了引导,孩子的注意力也没有分散(今天孩子们确实很棒),但却无端浪费了活动时间,这是非常失败的一点。这就是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在重要的'事情上没有自己亲自准备,却选择了过于相信他人。
这次的活动流程大部分都是根据初次设计时的灵感进行的。也因为自己的教育经验的缺乏,导致目标完成的不充分。把一些图片留给孩子们去观察、想象、讲述,会有更多发展孩子想象力的空间,帮助孩子理解密密麻麻的方法也特别好,在猫妈妈担心爸爸不吃饭会饿肚子时适时加入老师的提升更有利于感受家的温暖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
人无完人,认真的反思了问题的症结就可以寻求突破点。失败了也不气馁,不沉溺于负面情绪之中,通过反思和总结,避免同样的错误在以后出现。通过努力一步步的变好,这就是好的。
★ 电饭锅面包作文
★ 外婆的面包作文
★ 面包的自述作文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 童话里的面包散文
《面包》 教学设计(合集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