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三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2 03:33:54 作者:半清欢 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半清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五上三单元教学反思,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五上三单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六年级上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智慧人生。选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故事。有教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父子骑驴》;有教会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让我们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结果”的《三袋麦子》;还有教会我们坚忍、清白做人的古诗《竹石》,以及教会我们要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的《钉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充满思辨,饱含哲理。不仅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养。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学会思考与选择,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思想水平。

这个世界像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孩子们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觉得新鲜、奇妙,也充满了许多疑问。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奥秘,也充满了智慧。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保持水晶一般纯洁的心,还要教给他们许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本单元的课后问题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特别是进一步体会一些有深度的表达情怀的词句。也有适当的拓展题,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应用于观察体验更广阔的世界及自己身边的生活。把自己摆进去,达到开阔视野、拓展襟怀、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目的。

“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和“习作百花园”联系紧密,教学时可以拉通进行。

篇2:六年级上三单元B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三单元B教学反思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 buy a dictionary in the bookstore.第四课时B部分的单词及句型。本节课,我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这样几点:

1.在教学设计上,我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新知识。

2 .在呈现这些单词时,我以旧引新,通过复习上节课的时间来呈现新知;注重培养他们书写习惯,因此在板书呈现方面全部放在四线三格中。对重点单词讲解详细,如newspaper,从new开始先变复数成news然后再加上纸paper.并拿出一张新报纸和一张旧报纸,详细讲解何时用作可数何时用作不可数名词。这也是我本节课讲解最大的亮点之处,也是讲解最成功的地方。并按音节教单词,来降低知识难度,如:dictionary我把它分成四个音节dic_tion-a_ry学生在短时内记住单词。呈现之后我让学生以听的'形式来模仿单词的发音。听力是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起来。事实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3 .在整节课的流动行程中,我主要是运用任务型教学,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且这些任务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的,它们由易到难,以递进方式上升,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

4.在教学中,要体现真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本单元的知识入手结合旧知识来创设购物场景。教师设计的活动真实有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单词教学的过程中花了很长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有些紧,时间不足,特别是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运用的部分时间过少。其次,把购物知识忘了许多,小黑板太小不能一面展示,没起真正的作用.

篇3:五上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这节课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同时改小数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应用拓展植树问题的认识。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

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再次,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没有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创设了情景,但一次的体验不能达到继续建构学习的水平。所以,这节课我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而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从手指、公交车、操场、礼炮等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激发探究欲望。

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一、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 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发散思维。

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篇4:五上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篇5: 五上《桂花雨》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桂花雨》这一课,课前我认真地进行了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感觉胸有成竹,但是夜里还是因为梦到课上得一塌糊涂而一次次惊醒,也许是因为这份执着吧,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到教室进行课件的演示,在确保一切无误的情况下,我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终于上课的铃声开始敲响,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孩子们端坐位上,我们开始了这节公开课。

首先我从复习导入开始,让孩子们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桂花香和摇花乐两部分内容,接着我就让孩子在课文中寻找为什么要摇桂花以及摇桂花对琦君一家的快乐。

然后按部就班地学习琦君、母亲、父亲以及全家的摇花乐。其中对于琦君的摇花乐我采用抓动词,抓语言描写,体会摇桂花对琦君来说的妙处,而对于母亲的描写我则通过拓展方式,来激发孩子想一想,为什么编者要删除原文?对于描写父亲的文字,我重点采用带领孩子诵读父亲写的绝句来完成,通过诵读,配阅读,让孩子把诗歌读成一幅图,一幅画。

接着是感受“吃花”的妙处。课文中写了桂花晒干之后可以吃,做桂花卤,做糕饼,泡茶喝,所以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接着我出示琦君的`原文中描写“吃花”的句子,让孩子感受食桂花的乐趣。

最后是母亲的思乡情的感悟和升华。首先抓母亲为什么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让孩子们感受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情有独钟。接着进行拓展,母亲还会说――的再好,也比不得。让孩子懂得故乡好,思乡情。接着我通过古诗文中描写月亮诗歌的拓展来,让孩子们明白,只是同样的物品,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最后我出示余光中的《乡愁》让孩子感受思乡情,故乡意。

这节课获得了大家的一直好评,但是我心中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我利用希沃白板上课,课前掩饰课件的时候,把关于“捡”和“拣”的同义字区别的内容拖到应该放的位置,结果忘记返回了,可是我因为当时没有多想,又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导致我在这一环节出现了失误。

关注孩子不够全面,坐在进门的张哲一同学居然睡着了,可是我一开始没有看到,还是坐在其旁边的校长发现他睡得正香,我发现之后,喊醒他啦。

备课还是不够充分,宁可的“宁”是多音字,我当时居然读错了,感觉很遗憾。后来还是孩子读对了,我进行了纠正。

每上一节课对自己都是一种历练,虽然上过无数的公开课,但是还是有点紧张。我从夜里的失眠,到不断地做梦,都可以看到自己焦灼的神经。也许是因为昨天的一位同事大声地告诉我:“你的课,我让我们办公室所有人都要调课前去听课……”的原因吧,同事的重视对自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不过这样也好,让我不懈努力,挑战自己。

篇6:第一单元主题三教学反思

本周上完《多种多样的住房》第一个课时后,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一、按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看图、学文、讨论和交流了解了住房的起源与发展,知道了蒙古包是蒙古游牧民族会走的房子,船是苏州、杭州等南方一些地区人们的会走的住房,明白各地住房与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条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创造的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我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异同。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从教材图片导入,介绍住房的起源。在通过图文对照、学生介绍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某种住房的建筑特色及地域等。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区域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效果不错。

三、学生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事物的比较与鉴别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结合同样是会走的房子,在南北却不一样来研究各地住房与气候特点、地理条件和生产生活的关系。这样调整后,因为有了前面对蒙古包实用价值的讨论和对船为什么成为南方一些地区的会走的房屋后来再来分析理解,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有了更真实的的理解与感受了。

四、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节课上,无论是了解房屋的起源、还是探究会走的'住房――蒙古的蒙古包和苏州的船,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图读文从课文中去了解,再让他们分组去讨论去研究,然后让同学们充分地交流之后,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把要点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做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还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无师自通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枯燥的社会知识。如:一开始用话属相比谁最牛的方式来给学生鼓气加油,把学生引进激烈竞争的学习氛围之中,课中当学生有些倦怠的情绪之后,教师又用“现在谁最牛?”这一剂强心针提醒学生竞争依然在进行,到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用评一评“谁最牛”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竞争自始至终都在进行。 这一节课,“谁最牛?”“有牛的钻劲儿,你真了不起!”“你像牛一样,很有耐心!”你有牛的冲劲儿,向你学习!等激励的语言贯穿始终,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竞争性学习之中。

不足之处:对学生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和交流指导不够,使学生说理不充分。以后要多注意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交流。

篇7:教学反思五

教学反思五

孙子兵法中讲:“擒贼先擒王”。在我们的班级中,就有这样的“王”,他们时而调皮、时而捣蛋、不是多动就是不听话......这些“王”在班中往往影响力比较大。一个班级学生的纪律是好是坏,这些“王”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了将这些“王”制服,我们还要下一些功夫。

其中一个班的“王”就像个小猴子,上蹿下跳,很聪明但很随意。为了让他上课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每一节课,我总在观察他。一天,我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字写错了,正准备拿黑板擦,没等我拿到,这个“猴王”突然窜上讲台,将黑板擦拿起,擦掉了那个错字,并朝我嬉笑,“老师,给您黑板擦!”。本该发火的我,朝他微微一笑,向大家说:“这位同学表现可以给小组加分,但他的表现又给小组扣了分,所以不加也不扣。”同学们听了这话摸不着头脑,一个个呆呆的。随后我看时机成熟,便解释道:“我的`一个字写错了,大家都没有发现,只有他发现了,敢于指出来,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掌声送给他!”大家面朝他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他们小组由于他的表现要加分!”这时,他得意洋洋。“但是,他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没有老师的同意,随意走出座位,走上讲台,XX你说,如果大家都和你一样,都朝讲台上来,教室会是什么样子?”“老师,同学要被挤着了!教室乱了!”“说得好!所以你们小组因为你的不守纪律要被扣分,你服吗?”“老师我知道了!”“所以他们小组不加也不扣分,但是他能知道自己错了,接受老师的建议,他很虚心,他个人加上一颗进步星,大家同意吗?”“同意!”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从那以后,只要抓住他的闪光点我就表扬。这个学期我选它当一次小组长,别说,他不仅自己不捣乱了,而且还提醒自己小组组员要守纪律,他表现好了,他所在的小组表现好了,他们班上课纪律自然就好了!看到一个小“猴王”的变化,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篇8:八年级上十二单元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十二单元教学反思

十二单元的语法内容为形容词最高级,在学习比较级时已经把最高级带进去了,所以应该是复习内容。Section的1b的对话挺好的,几乎囊括最高级的所有形式:best,closest, cheapest, most comfortable, biggest, friendliest

词汇方面继续加强了学生对构词法的认识:

service ,serve

creative, create, creator

invent , invention, inventor

act, action, activity, active

act, play, profermance, program, show

perform, perfomer, perfomance

success, successful, successfully, succeed

prize, pride, proud

music, musical, musician

功能方面,如果让学生敞开谈他们自己的想法,由于他们单一的生活,没有很多可以展开的,还不如好好利用Secction B中2a的`图片,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练习了形容词,对听力内容进行了猜测预热,锻炼了观察力。

Self check中的练习2也是一个很好体现学生自己想法的素材,让他们从中选择寒假度假目的地并说明原因。

篇9:小数五上第三单元练习题

青岛版小数五上第三单元练习题

复习课

1.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保留整数

6.9055

3.4851

9.8271

18.9762

2.直接写出得数。

0.66÷3.3= 400×0.25=

0.88+0.12=8.7-5.6=

0.365+0.04=12-3.7=

1.78×0.2=9.1÷1.3=

5.2÷0.26=

3.按要求的运算顺序在算式中添上括号。

(1)+→-→× 7.8+6.6×1.75-0.79

(2)×→+→- 7.8+6.6×1.75-0.79

(3)×→-→+ 7.8+6.6×1.75-0.79

(4)+→×→- 7.8+6.6×1.75-0.79

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84÷3.5

(2)4.34÷2.4(保留两位小数。)

☆(3)3.696÷0.12

(4)9.02÷1.3(保留整数。)

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6×3.9×1.25 (2)35.72÷0.047÷0.32

(3)3.6÷10.1 (4)0.138×6.4÷0.12

(5)1÷0.25×(1.28÷3.2)

(6)4.87×2.34+48.7×0.266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0.6×1.01□0.6

0.02×1□0.02789×1.001□789

3.5×5.3□5.3×3.54.8×0.999□4.8×1.01

7.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一项内容是文字输入,李老师前2.5分钟输入125个汉字,按照这样的速度,后7.5分钟能输入多少个汉字?

8.有一个两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和这个两位小数相减,得数是9.45。你知道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吗?

9.某家药厂15天生产农药9.6吨,照这样计算,生产30吨农药约需多少天?(得数保留整数。)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10.小明在计算“□□□.□÷17”时,被除数的小数点给漏掉了,结果与正确的商相差193.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1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相距480千米的乙城,20小时后到达乙城,回来时速度提高到原来的1.25倍。回来时用了多少小时?

复习课答案请见下页:

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做题是最好的办法,但想要奏效,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多做些典型题,并记住一些题的解题方法。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自测题附答案,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复习课

1.口算。

1.5×0.4=24×0.5=

4.15×0=0.25×50=

1.475×1000=0.03×0.1=

0.5×0.25×4=0.1×0.1×0.1=

1.25×0.8=0.2×0.5=

2.列竖式计算。

5.25×422.05×0.032

18.3×0.05(保留一位小数。)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4×3.5×22.17×0.86-0.42

99×0.86(0.8+8)×0.125

4.判一判。

(1)4.2+4.2+4.2+4.2+4.2=4.2×5=21( )

(2)2.975保留一位小数是2.0。( )

(3)3.1×4×0.25=3.1×(4×0.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4)每千克辣椒2.25元,买0.8千克应付1.8元。( )

(5)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不变。( )

5.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出台了节约用电措施,五月份节约用电6.5万千瓦时,六月份节约用电量是五月份的1.5倍。上海市六月份节约用电多少万千瓦时?(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填一填。

(1)3.5+3.5+3.5+3.5+3.5=( )×( )

0.7×3=( )+( )+( )

(2)0.36×3.6;367×3.67

(3)2.46×6.2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4)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3,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5)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48米,已知甲、丙两人的平均身高为1.51米,乙的身高为( )厘米。

(6)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4×0.010.5444×1.544

3737×0.996.04+16.04×1

(7)两个因数的积是15.7,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

7.

8.用会员卡在世盛超市购物可以优惠,买一箱(12瓶)芬达可以优惠多少元钱?

1.25升芬达会员价:4.59元售价:4.69元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小光要买一辆玩具车,价格为28.9元,妈妈每天给小光1.6元零花钱。小光攒三个星期的零花钱,够买辆玩具车吗?

复习课答案见下页:

1.6.9 6.91 6.906 7 3.5 3.49 3.485 3

9.8 9.83 9.827 10 19.0 18.98 18.976 19

2.0.2 100 1 3.1 0.405 8.3 0.356 7 20

3.略4.(1)24 (2)1.81 (3)30.8 (4)7

5.(1)7.8(2)2375(3)0.364(4)7.36(5)1.6(6)24.35

6.=>=<7.375个

8.1.05 9.47天 10.21.5 11.16小时

篇10:三下册英语五单元课件

三下册英语五单元课件

三下册英语五单元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句型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I like…very much. Let’s have some…

单词: pear, peach, orange, apple, banana, grapes

【教学难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

【教具准备】1教材配套歌曲的录音带。2 Let’s talk部分的教学课件。3准备pears, peaches, oranges, apples, bananas, grapes 的实物或模拟食物。

4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所学的水果和一册所学实物图片。

5 让学生自带一种爱吃的水果。(此项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自编日常对话及口语练习。如:

A: Hi, B! B: Hi, A!

A: Who’s that girl/boy? B: He/She is …

A: Let’s go and say hello to her/him.B: Great!

A&B: Hello, C.C: Hello. Look, I have a box. Guess, what’s in my box.

(2)教师播放歌曲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师生共同演唱。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果篮,果篮里装有实物pears, peaches, oranges, apples, bananas, grapes 。注意:教师果篮中的每种水果应为2个以上,以便学生理解并运用单词的复数形式。

(2)教师手举“梨”讲述单词pear ,手举“2个或2个以上梨”讲述pears 。以次类推学习peaches, oranges, apples, bananas, grapes 。

(3)教师手指水果pears, peaches, oranges ,说:pears, peaches, oranges I like peaches. 并问学生Do you like peaches? 引导学生说:Yes, I do. / No, I don’t. 当学生回答为肯定Yes, I do. 时,教师可以将手中的水果给学生并说:Here you are.

(4)学生各自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水果(也可用图片代替)练习句型,先说自己喜爱的水果,再询问对方是否爱吃 I like … Do you like …? 回答语为: Yes, I do. / No, I don’t.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型,教师可适当讲解Do you like…? 后面的名词应为复数形式,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句子,但不要过多讲解语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如手,逐渐形成习惯。

(5)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教学课件,在观看之前教师提问:How many fruit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有几种水果?是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用英语表述水果名称的能力。

(6)第二边观看并提问:Do they like oranges? What did they buy? (她们爱吃桔子吗?她们买了些什么水果?)

(7) 学生跟读Let’s talk部分的内容。特别强调Do you like peaches? Yes, I do. No, I don’t. What about pears? I like them very much. Let’s have some peaches and pears.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和一册所学实物图片,也可根据各校情况让学生自带爱吃的水果或其它所学实物。按照Let’s talk部分的内容,更换所学单词,练习对话。

(2)教师播放第一册 Unit 5 A 部分的歌曲 Let’s have a picnic today. 学生边拍手边演唱。

(3)同桌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带的.实物或食物图片做Let’s Practise 部分的操练。

A: Do you like apples?B: Yeah, very much.

A: Here you are.B: Thanks.

或:A: Do you like peaches?B: Yes, I do./ No, I don’t like peaches. I like grapes.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 Let’s talk 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Guessing the word

利用食物和水果图片,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一名选手上讲台前,面向大家,教师在两名选手身后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做动作或用英语形容图片的形状、颜色等,由讲台前的选手猜单词,猜对的为本组赢得一分,最后以分数定输赢。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水果类单词。

【教学难点】句子It tastes good.的理解,It tastes的连读,以及 tastes 的发音。

【教具准备】

1 第一册Unit 3 B部分Let’s chant 和Let’s do 的磁带和Let’s do 中标有颜色的指令牌。2 Let’s learn 部分的课件。 3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所学水果类单词图片,并且教师准备水果类单词卡片。4 学生准备数张白纸和水彩笔,准备画图。5 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3 B 部分Let’s chant “I can see a rainbow” 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拍手有节奏地吟唱。

(3)让学生听第一册学生用书Unit 3 B部分Let’s do 部分的录音,根据录音做动作。然后让学生作Captain ,举牌发指令。Captain 说颜色,其他学生做动作。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展示实物----水果,包括:pear, peach, grapes, oranges, watermelon, apple, banana 。教师询问:What can you see? (你们都能看到些什么?)鼓励学生用完整句子来回答,“ I can see pears. ”“ I can see peaches.”“I can see oranges.”“ … ”(如果没有实物也可用图片代替)

(2)如果有学生会说新单词watermelon ,就可以让他当个小老师教大家。在此根据各班情况,教师可适当扩张知识,告诉学生water 单独是个单词“水”,melon是“瓜”,在一起watermelon 就是“西瓜”。

(3)教师可将一种水果切开,让学生亲自品尝。教师可先让一名学生品尝,问:Is it good? 学生会回答:Good. 此时,教师也给自己切一小块,品尝后说:Hmm… It tastes good. .随后再让其他学生品尝,并让他们发表看法:Hmm… It tastes good. 此时,教师可让大多数学生品尝水果,让学生说句子It tastes good. 。 如果没有实物,可用图片,教师可从动作上让学生感悟并理解单词taste(s) ,从而学习句子 It tastes good. 。

(4)教师播放教学课件,认读单词pear, peach, orange, watermelon。

(5)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指单词跟读。

(6)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pear来示范draw 的动作,让学生明白draw 的意思,并让学生跟读draw 。然后教师将pear 涂色,并说:Color it yellow and pink. 使学生充分明白Color的含义。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Do it quickly! (快速做一做)

首先,用单词卡和图片练习所学水果类单词。学生边读老师边把卡片和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之后,将全班分为三、四队,每次按顺序每队出一名选手。教师给学生下指令Run to the pear. ,各队的选手要快速跑到pear 的图片或卡片处,用手取下图片或卡片并大声读出。哪组学生得到图片或卡片就为他们队赢得一分。以此类推,接着完成其它各水果和单词。

(2)小组活动:四人一组,轮流做group leader 。Group leader 给其他学生发指令,如:Draw a peach. Color it pink. 最后将画的最好的图交给老师,作为小组成绩。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英语角展示学生的作品。

(3)扩展练习:各学校可根据学生情况使用本环节。

教师询问:关于水果和食品的单词你们都知道哪些?

学生表述所学水果和食品的单词。如:pear, peach, grapes, oranges, watermelon, apple, banana,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 bread, French fries, ice-cream, juice, cola

另外,教师可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单词,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学习一些单词,如:

pizza, noodles, rice, chocolate, lemon, mango…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Let’s learn 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Cards game

把所学水果类单词卡放在一边,图片放在另一边,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每次每人抽单词卡和图卡各一张,如单词卡和图卡为同一单词为胜利。最后比一比,谁手中的卡多,谁为胜利者。

篇11:英语五上《Its mine》教学反思

英语五上《Its mine》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尝试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让教师体验教学成果带来的成就感。

因此在上Module 4 Unit 1 .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后,我设计了“Finding the lost owner”的虚拟情景,让生进行语言的操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语言的交际实践。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所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语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交际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尽心设计自主性的、开放式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气氛异常活跃,在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操练了本课句型。可以说通过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得了好的心理素质

篇12:广东开心英语五上教学反思

五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是很大,因为难度大,学习枯燥,所以在引导学生写的过程必须让学生觉得有趣和容易。用学生喜欢的喜洋洋故事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使用大量的声音、图片等影音素材使学生感受每个季节的美好。让英语的学习更生动更有趣。在写之前,相关的句子,如季节、颜色、天气、衣服、活动等都一一复习,层层递进,课程安排紧密有理,让学生对写作的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英语作文并不是以及那很难的事情。还重视引导学生多说句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了单词和句型后,就要指导学生如何组织篇章。老师用学生喜欢的角色有趣地示范例文,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勇于尝试自己组织语言。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圈的环节有助于指导学生如何安排句子,写成完整的.篇章。写,变得很容易了。

然后老师的示范如何批改和评价作文,学生小组批改文章,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和明确写作的要求和标准。能拿13颗星星以上的学生很多,说明教学效果好,学生有收获。以故事的结尾鼓励学生要勇于克服困难。在小组评价和修改完作文后,学生课后重写,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安排,层层递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内容,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老师给出的框架上组织文章。但是简单的框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优生来说,如何能使语言更丰富就没有体现。

篇13:外研社一起五上《There are tall trees》教学反思

“There are tall trees.”是一年级起始第九册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第一模块用“There be”句型描述某地过去和现在有何不同的巩固单元,内容相对简单。

在学习本课时,我直接从重点入手,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左边一个小圈代表的小操场,周围勾画一些小树,右边一个大圈代表现在的.大操场,周围勾画一些大树,这样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刚学的句型来描述操场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就会造出这样的句子

There was a small playground before.

Now there is a big playground.

There were lots of little trees here before.

Now there are tall trees.

然后我们再回头学习课文时,就会发现这篇短小的课文已经只剩下开头和结尾了,还没几分钟,之后,我让孩子们根据本文的格局再仿写一段话,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是自己的家,孩子们更是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不少学生的习作得了满分呢。

这让我更加我明白,有针对性的练习对小学生写作很有帮助许多学生已经会背课文了。

篇14: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目标:1、知道什么是“联想”, 能找出运用“联想”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体会。

2、能掌握读好“联想”的句子的方法,并尝试着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过程如下:

出示句子: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自己好好地读读两句话,第一句话已经写出了树林的颜色,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后面这半话呢?

2、交流第二句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话写出了“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让我感觉这金黄色很亮很亮。

生2:第二句话让我感觉到这阳光一定是金灿灿的。

师:像这样的句子,作者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阳光到集中到一起”,这种由一样事物想到另一样事物的写法我们叫它联想。(板书:联想)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作者看到金黄色,想到会是阳光,而不是别的灯光、月光或者什么光呢?

生1:因为阳光是金黄色的。

生2:因为灯光、月光都不会给人金黄色的感觉。

师:是的,金黄色和阳光的颜色是相似的,所以作者会由金黄色想到了阳光。那你能读出联想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读得不好。

师:当我们读联想的句子时,读到联想的这一部分,速度可以慢一点,仿佛一边读一边想。你们用这个方法试试看。

指名读,读得不错。

师:你刚才读的时候语速比较慢,我听着听着也仿佛产生了联想。这里还有一个词语,它提示了我们这个句子是联想句,如果你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个词语,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指名读,该生读得很好,也突出了“好象”这个词。

师:你是很聪明,一下子就找到关键的词语。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关键的词语,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注意速度和关键词。(生读,读得相当好。)

师:联想的句子中往往都会有个词语提示我们这是作者的想象,句子中的“:好象”就这样的一个词语,你能给这里的好象换一个词语吗?

生1:仿佛

生2:似乎

师:是的,这样的词语都能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联想的成分。

那你们再继续读描写秋天的这一段话,找出同样是用了联想这一方法的句子来。

3、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体会,朗读。

4、学完课文后,师:《五花山》这篇课文不仅景色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和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联想这一手法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也会写一写联想的句子,我们也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课文中正好冬天这一景色没有写,来,试试看,你能用上联想的方法写一写吗?

在学生欣赏完冬天的景色后出示例句: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象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然后把句子补充完整,不用写很多,一两句话就可,一定要用上联想的方法。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好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白色,远远望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师:这种绿色多美,淡淡的,嫩嫩的,你们还等什么,快好好地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学生纷纷说有,指名读。

师:到底是哪个词给了我们这样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呢?

生1:是“冒”,我读到“冒”就觉得树叶正在长出来。

生2:我读“冒”的时候,好象看到树叶正像小草一样偷偷地钻出来。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树叶“冒”出来的经过读得很生动吗?

生读,很恰当地抓住了“冒”的重音。

师:你读得真好,我听你读的时候就感觉这树叶在长啊长啊,好象一直在长。小朋友们,这么多的树叶不停的冒出来,有趣极了,美丽极了,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有重音,有感情,读得还不错。

师:同学们,这着这个句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以前也学过这样的感觉差不多的句子?

生很兴奋地说:是“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你真聪明,是啊,无论是“冒”还是“抽出”,都给了我们一种化静为动的感觉,语言文字真是奇妙,我们平时读书的时候一定多留意这些写得特别生动的词语。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1、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一个能概括五花山的特点的词语。

学生很轻易地找出“五颜六色”这个词来。

2、“五颜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颜色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圈出写五花山颜色的词来,并完成填空。

五花山是五颜六色的。

春天的山是( )。

夏天的山是( )。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 ),有( ),有( ),有( ),有( ).

3、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

师:看到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了吗?

出示词语解释,让学生选择:

1、花朵 2、花纹 3、颜色或种类错杂

引导学生理解,此处的“五花山”应理解为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4、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五花山中,去欣赏它一年的美丽景色。(接下来是学课文,春夏、秋,重点是秋天的景色。)

5、学完秋天的景色后,让学生配乐齐读。

师引读:秋天的山有如此美丽而多样的颜色,难怪作者这么写道:“秋天的山一片金黄--”学生接下来读最后一段。

6、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让学生体会五花山还有很多的颜色,图片欣赏五花山的美景。

7、师:同学们,课文学到此处,难道我们仅仅只能用““五颜六色”来形容五花山的美丽吗?你还都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生1:五彩缤纷

生2:五彩斑斓

生3:万紫千红

生4:……

8、师:“五彩缤纷”很美,“五彩斑斓”更美,这一节课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里,更把这些美丽的词语记在心里。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生成。

在学习“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一句话时,一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紫红紫红,就联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接下来的操作是让学生看看“紫绒幕布”和“紫红的树林”的对照的图片。这孩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话,可能是前面联想的句子的理解让他学得太专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没劲地说:“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红紫红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绒幕布,这紫绒幕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这个环节上得有点郁闷。

现在我想,如果我当时能这么引导

“你很会想象,老师可以看出刚才我们学习联想的句子,你学得是非常认真的。你能由紫红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的紫绒幕布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再让学生看“紫绒幕布”的图片,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颜色虽然也是紫红色,但是给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够强。而紫红色的树林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棵棵树相连着,所以说他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个样应该更恰当些。

二、课堂的教学评价语不够丰富。

[我上《五花山》的教学反思]

五上数学因数和倍数单元教学反思

折纸教学反思五上

五上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

初二英语人教版五单元上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三

识字五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五单元作文:补鞋老人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五上调查报告范文

三年级上三单元作文:旧照片

五上三单元教学反思(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上三单元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