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低脂的兔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生活中的规律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生活中的规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生活中的规律作文
生活中的规律作文
生活中的'数学,真是奇妙啊!
我曾经玩过一个游戏。要许多人才能玩,游戏大概是这样的:报数,1,2,3,第四个就要说“Hello”。我发现这其中是有规律的。相当于每4组一个人。那时候有许多人都会报错,让我们捧腹大笑。
在生活中,很多都是有规律的,比如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十二个轮过去,就是一组。
记得有一次,作业本上有一道题,题目大概的意思是,小明挂灯笼,在两个白灯后面依次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挂了60个灯笼。问,一共有几组?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按每组4个的顺序计算:60除4等于15组。但又看了一遍题目后,原来还有两个白灯,我重新计算:60除6等于10组。可本子发下来,不对。原因,审题不清。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题,唉,原来这是个“陷阱题”啊。在两个白灯后面,而不是在每两个白灯后面,悲哀啊......
生活中处处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篇2:生活中的规律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规律作文500字
清晨的阳光,总是明媚而耀眼。同是一样的学生,却发生着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一位正在背单词,另一位一直在睡觉,一直睡到九点。这可能是生活规律。
我们每个人就像是背着一座十字架,我们从一样的起点出发。向着共同的目的地出发。而十字架越来越重,中途有很多人放弃。他们把十字架扔到一边,向着起点走。
而有的人,他用小刀把十字架一点一点的割掉。他走在所有人的前方。当他感到累时,他就用着个方法。一点一点的把十字架割的`越来越小。
当他走到悬崖边时,离他的目标还剩下最后一步时,他看到,其他人都把十字架搭在悬崖的上方,顺利的过桥了。他因为把十字架割了太多,他无法过悬崖。他只能悔恨,他只能埋怨自己。
这个故事和这两位同学的情况相符,知识就是我们的十字架。一位是每天坚持不懈向前走的人,另一位就是每天砍掉十字架的人。只有坚持,才可以走向成功的大门。
记得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工人他每天很努力的工作。可是,他的老板只表扬他的组长。他的成果都是经理的。他向一位成功人士抱怨道:不公平。
成功人士只是淡淡的微笑,把工人的手表拿起来说: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可是运转最多的秒针你却看都不看一眼。工人茅塞顿开,心情也好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规律:在生活中,感到不公平就要付出努力做前者,抱怨是没有用的。
生活的规律就是,努力、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成功的钥匙,走向成功的大门。
篇3: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要有规律浙江省嘉兴市 文昌路小学 303班 潘嵩龄
昨天是星期六,我没有按时睡,在看电视。到11点才上床。躺在床上,总是睡不着。过了很长时间,我迷迷糊糊走进一个大森林,忽然,一阵可怕的叫声传到我的耳朵里,
第一文库网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向我靠进。我拔腿就跑,跑呀跑呀,两腿总是没有劲,而且还喘不过气来。那黑乎乎的东西眼看就要追上来了,我大喊:“救命呀!”我一下子被惊醒了。原来两条腿在屈侧着睡。夏天,我只在肚子上盖一层薄被,冬天,我全身盖得严严实实,但把头露在外面,这样可以多吸一些新鲜空气。我每天睡得都很香。着睡,难怪跑不动。被子又捂住了嘴,所以喘不过气来。其实,平时我每天晚上总是8点30分准时睡觉。我总是向左
昨晚,我没有睡好,今早起来,头还有点昏。所以说,生活要有规律。
篇4:我的生活规律作文
我的生活规律作文
我每天过得很无聊,超无聊!
每天早上,虽然可以睡懒觉,但早早的就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每天中午,发博文,做作业!!也是无聊的。
下午,先睡个午觉,四点左右才醒,然后做作业。。。
别人都是早睡早起,我是晚睡早起,因为下午睡久了,晚上睡不着。
好无聊呀!!!
篇5:六年级作文生活的规律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于人类社会真是太重要了。法规、校规、交通规则、游戏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考试规定……哪一个规则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既然有“规则”,我们就得按“规定”办事。“规则”是人类自己制定的信条。
只有按规办事,才能明理树信,“规则”才能称其为“规则”。商鞅立木为信,包公刚正执法,解放军的“三在纪律,八项注意”……哪一个不是“坚明约束”而后大获成功的呢?哺育“规则”需要严守“规则”的大力支持!
当北京与20XX年奥运会失之交臂时,我们失声痛哭。然而,这使我们懂得了申办奥运的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优胜劣汰,择优而任”。于是人们挥洒汗与泪来建设北京,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北京,终于使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市民文明,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的历史古都――北京以幽雅的姿态闪亮登场,使“北京”这响亮的名字在20XX年7月13日晚响彻全世界人们的耳边。从那时起,“优胜劣汰,择优而任”的规则更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于是这“规则”便更加活力四射,生机勃勃。原来哺育“规则”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如此多的泪水与汗水“规则”是个顽皮的孩子,当他调皮时,就需要人们来“调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不断进步,因而人类的思想也在发展。当一些“规则”不适应时代的脚步时,人们就要适当地修改它,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使其为人类,为自然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中国入世,是我们几十年来追求的梦想。而今梦圆,我们倍受鼓舞,因为这能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WTO的“规则”中有一部分会给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于是经济学者、法律专家聚在一起,商讨如何修改我国有关的法律,使之适应国际市场,为我国营利可见,适当修改“规则”是大有必要的。
“规则”需要人们来哺育!人类的发展需要“规则”为我们献智献力,让我们把握好“规则”这一“诺亚方舟”,为祖国的繁荣、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和平挥洒血汗吧!哺育“规则”,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篇6: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规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篇7:内经中的生命规律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
“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身体变化,调节营养、养生、保健,让身体按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变化。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和男性最巅峰的年龄段,但此时若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让自己一生落下病根儿。
人与动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为人类的男与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所以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
《黄帝内经》上讲: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7岁)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4岁)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21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8岁)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35岁)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42岁)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9岁)
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女七详解
《黄帝内经》说女子七岁会齿更发长,而男子八岁则发长齿更。上面这句话的后面两个词明显地颠倒了一下,这个变化暗示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小男孩小女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作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
肾是主收藏的,肝是主条达的、发散的、生发的,这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女子是收敛在前,生发在后;男子是生发在前,收敛在后。
由于女子收敛在前,所以女子的生殖器全都在身体里边;男子由于是先生发,所以男子的生殖器全部长在外边。可以这么说,男性病和女性病是同样的治法,只不过生殖器一个在外、一个在里而已。
女子在二七一十四岁时会“天癸至,任脉通”。任脉走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从会阴处一直上到人中。任脉又主血,所以任脉主胞胎,它主女子的生育。女子到十四岁时,由于任脉通畅、血足了,起于会阴的太冲脉主阳气,也跟人的性有关,冲脉气带着任脉血而行,所以它们主发育人的第二性征。
比如,女子到十四岁时就会来月经,长乳房;男子到二八一十六岁时就会遗精或者长胡子、长喉结。这些第二性征的象就全出现了。
有的女性会说,我不是正好十四岁的时候来的月经,这怎么计算呢?在古人看来,哪怕女子是十八岁来月经,她的生理年龄就相当于十四岁;如果她十岁来月经,这一年也相当于生理年龄的十四岁。
前面我们提过,古代认为女子十四岁会来月经,只要女子一来月经就标志着成熟的开始,这时就要把头发盘上,让媒婆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熟了,可以定亲了。
但就结婚来说,不是十四岁就可结婚。中国古代的规定是“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这里面还是蕴含着女七男八的思想。
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就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状态,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二十而嫁,在生命状态的最高峰期一定可以养育一个很健壮的孩子。
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女人最好在二十八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这样对孩子、母亲的身体都非常有好处。
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三十五岁的时候阳明脉就开始衰败。
阳明脉指的是胃脉,阳明脉衰也就是说胃气开始衰败了,因为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三十五岁左右就有可能脸上出现鱼尾纹,额头上出现抬头纹,同时脸色也开始出憔悴。
女性等到六七四十二岁时会出现三阳脉(阳明脉、少阳脉和太阳脉脉)衰之象。阳明脉走额头,少阳脉走头两边,太阳脉走后脑。三阳脉衰是指头发开始两鬓斑白,前额、后脑也出现白发,这时女人的脸色就不再红润了。
女性等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很稀少了,就相当于更年期的到来。此时,太冲脉衰少,而太冲脉就相当于阳气,所以阳气阴血虚了,这时“故形坏而无子”,就是身体的形体不在那么婀娜了,也不能生孩子了。
男八详解
《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子刚开始时跟女子只相差一岁,但到后面,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相差到十五岁。
男子也是有更年期的,这个更年期就是八八六十四岁。
男子在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性发育开始。
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男子的筋骨会很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三八二十四岁到四八三十二岁,在三十二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开始加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
男子五八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有衰老之象,而女子显老则是在五七三十五岁。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把这种衰老称之为成熟。
男子六八四十八岁的时候才会真正地显出老相,比如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等。
男子等到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我们前面说过肝是绕生殖器而存的一条经脉,肝气衰的话,男人就会丧失生殖能力。筋是指人体的弹性,生殖器也是有弹性的,男人在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阳痿。当然,也没有必要恐慌,不是说我今年五十五岁了,明年我就完蛋了。如我先前所说,尽管从出生时间上你达到五十六岁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生理年龄在什么时候达到五十六岁。
男子等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会“齿发去”。齿指牙齿,发是头发,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由肾气所主,“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都没有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六十四岁以后,就是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了,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篇8:在规律中教识字
在规律中教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按儿童认知规律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字形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偏旁、部首、基本字,掌握构字规律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记忆字形,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环节。汉字字形无论繁简难易都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这些基本笔画是分析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的基础,所以在教独体字之前,要先教学生认识和写横、竖、撇、捺、提、竖弯钩、横折等基本笔画。基本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有的常常在合体字中起表音或表义作用,它是学习合体字的基础,所以在教独体字时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个字音、形、义,扎扎实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认识和掌握偏旁部首就会简化识字的分析和记忆的过程。在学生掌握独体字、合体字的一般构字规律和写字规律的基础上,同时渗透汉字构字特点,如教“青”字表音的`“清”、“情”、“请”字时,我引导学生先看拼音,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相同;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青”字,进而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的作用。教“清”字时,我首先指出它是“清洁”的清,搞好清洁卫生离不开水,所以用“氵”做旁,然后再教教材上的“清早”,指出清早的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新,所以“清早”的清是“氵”旁。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的形声字概念。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教这类字时我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字义。如教“拿”字时,我先张开手去拿东西,又张着手抬起,怎么也拿不起来,而把手一合就拿起来了,我再启发学生想出记忆的办法。合手为“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了字义。把同旁字和有共同表音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构字特点,如“狼、娘、粮、浪”都有“良”表音,这些字都因有了共同表音部分所以形相似、音相近。由于偏旁不同所以又各有不同含义和用法。同旁字归类,如将“晴、晒、暖、晨、晚”,“打、拍、拉、抓”,“江、河、湖、海、洗”等同旁归类,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凡与手有关的多为“提手”旁,与太阳有关的为“日字”旁等,掌握偏旁表义的规律。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掌握汉字的能力。如学“驮”字时,我告诉学生马长大才能驮东西,所以“马”字加“大”念tuo。学“浆、桨、奖”三个字时,学生说船桨一般是木头做的,所以桨是“木”字底;打浆糊要加水,所以浆是“水”字底;有了大的进步或做出大的成绩才能受到奖励,所以“大”字做底的是奖励的奖,虽然三字易混,但学生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就分得很清楚了。当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构字零件与部件之后,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每学一课不仅读生字的音,而且要学生读读教材中带有生字的句子,理解字义。字形比较难辨的,要教给学生几种分析字形的方法。如:基本字按笔画记、合体字按部件记、按构字规律记、细心观察找出易错部分有意识地重点记等。篇9:点阵中的规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开头短短两句话,读来一种研究数学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这浓浓的数学味道里,学生开始了对点阵规律的发现之旅。教材首先给出了最为典型的正方形点阵,通过对其规律的探究,建立起点阵与数、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是多样的,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长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状的点阵。通过这些数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建立模式。从一组点阵的变化中,抽象概括出规律的本质,并加以归纳推理。因此点阵中的规律这个内容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的最好素材。教材在学生概括规律,归纳推理出下一个点阵的点数后,又让学生画出这个点阵图,这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点阵对于学生是完全新鲜的,因此学生研究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但这一课的抽象性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停留在短暂的直接兴趣,很难转化为对数学研究的间接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将这些单调静止的点阵图加以生活化、趣味化、动态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发现点阵中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发展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独立发现同一点阵中不同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
形的基本形状。
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
板书:
1 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
11 22 33 44 □□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思考,反馈。
学生探索、发现。
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不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
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展,不至于出现思维上的断层。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
1、点字图是三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
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
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
4、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
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学生观察读图,思考。
议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我真的很庆幸给了他一个机会,他用如此精彩的回答回报了我,也许课堂教学永远的魅力就在于这预设外的惊喜吧。
四、练习巩固。
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
第二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
学生先独立思考: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
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层次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
五、总结概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作业
1、练一练2题
2、你在生活中那里发现过有规律的东西?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表示它们的规律。
学生思考,交谈,总结。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使得原本陌生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对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课后的自主设计作业,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正方形数、相同数
连续奇数
连续自然数倒加
1 =11 4 =22 =1+3 =1+2+1
9 =33 =1+3+5 =1+2+3+2+1
16 =44 =1+3+5+7 =1+2+3+4+3+2+1
25 =55 =1+3+5+7+9 =1+2+3+4+5+4+3+2+1
教学反思:
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借助点阵分析数的方法。相信他们经过思考已经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发现各种数与形的规律。
篇10:日语中的不成文规律
在学习 日语 时,有时会心得体会到一些规律,不过因为不属于语法现象,所以没有什么教科书明文记载这些规律,本人称之为不成文规律,但是如果 日语 初学者记住了这些规律,对提高 日语 的阅读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1.音节的长度
(1)一般认为长音就是延长一个节拍,其实不然,漂亮的发音是延长0.75个节拍。
例如:方法(ほうほう)中的“う”、生命(せいめい)中的“い”。
(2)促音是作短暂停顿后发出下一个音,其节拍长度更短,大约是0.5个节拍。
例如:k想(はっそう)、出k(しゅっぱつ)。
2.音型的变化
外来语90%以上都是①型,如ケ`キ、シャワ`、テニス。只有少数例外。但是当两个词组成一个联合词时,重音变化往往转到第二个词的第一个音节,也只有少数例外,
学习资料
例如:テニス①、シュ`ズ → テニスシュ`ズ④
(まど①)、口(くち) → まどぐち③
バスケット①、ボ`ル → バスケットボ`ル⑥
管理①、方法 → 管理方法⑤
3.汉字的音读
日文汉字的音读,大多沿袭唐西安一带(相对居多)及宋临安一带(相对略少)的读法,至今,从中文拼音的声母仍然可以推出日文汉字的音读属于哪一行,wwwwww十之八九。因为日语的发音没有汉语丰富,有些发音变化到相邻的行,与现在的
例如:(dianhua → denwa)、土地(tudi → toti)。
在现代汉语中,拼音为前鼻音的字,音读时都发为拨音,而后鼻音的字,音读时都发为长音,wwwwww约等于100%。
例如:身体(shen → しん)“身”为前鼻音
生命(sheng → せい)“生”为后鼻音
唤y(chuan tong → でんとう)、文盲(wen mang → ぶんもう)
“弧庇搿拔摹蔽前鼻音、“y”与“盲”为后鼻音
4.音变
有些字连在一起读,读不顺口,这就是音变的来由,音变共有促音变、半浊音变、浊音变三种,音变均发生在词汇的中间连接处,以读顺口为主要目的,所以音变规律虽然明显,但不是绝对的。
(1)促音变,た行假名在か行、さ行、た行或者は行之前,要变成促音。
例如:一回(いちかい → いっかい)、k行(はつこう → はっこう)
〔
日语中的不成文规律
〕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篇11:试析社会科学中的规律观
试析社会科学中的规律观
本文试图为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作一辩护,通过分析反驳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理由,得出结论:按当代科学哲学的新规律观,社会科学中存在的`规律本质上与自然科学规律没有不同,并且与社会科学中的规则无法严格区分,因此我建议将规律与规则看作处在同一连续统中,规则处在规律保护带的边缘,社会科学的目标是逐渐地尽可能地改善和精确化那些不同范围内的规则,使之成为在该范围内更具解释力的规律.
作 者:袁继红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2004 20(3) 分类号:C0 关键词:规律 规则 社会科学篇12:在规律中教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按儿童认知规律教学,我做了一些尝试。字形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偏旁、部首、基本字,掌握构字规律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记忆字形,提高识字能力的重要环节。汉字字形无论繁简难易都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这些基本笔画是分析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的基础,所以在教独体字之前,要先教学生认识和写横、竖、撇、捺、提、竖弯钩、横折等基本笔画。基本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部件,有的常常在合体字中起表音或表义作用,它是学习合体字的基础,所以在教独体字时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个字音、形、义,扎扎实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认识和掌握偏旁部首就会简化识字的分析和记忆的过程。在学生掌握独体字、合体字的一般构字规律和写字规律的基础上,同时渗透汉字构字特点,如教“青”字表音的“清”、“情”、“请”字时,我引导学生先看拼音,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相同;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青”字,进而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的作用。教“清”字时,我首先指出它是“清洁”的清,搞好清洁卫生离不开水,所以用“氵”做旁,然后再教教材上的“清早”,指出清早的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新,所以“清早”的清是“氵”旁。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的形声字概念。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教这类字时我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字义。如教“拿”字时,我先张开手去拿东西,又张着手抬起,怎么也拿不起来,而把手一合就拿起来了,我再启发学生想出记忆的办法。合手为“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了字义。把同旁字和有共同表音的形声字进行归类,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构字特点,如“狼、娘、粮、浪”都有“良”表音,这些字都因有了共同表音部分所以形相似、音相近。由于偏旁不同所以又各有不同含义和用法。同旁字归类,如将“晴、晒、暖、晨、晚”,“打、拍、拉、抓”,“江、河、湖、海、洗”等同旁归类,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凡与手有关的多为“提手”旁,与太阳有关的为“日字”旁等,掌握偏旁表义的规律。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掌握汉字的能力。如学“驮”字时,我告诉学生马长大才能驮东西,所以“马”字加“大”念tuo。学“浆、桨、奖”三个字时,学生说船桨一般是木头做的,所以桨是“木”字底;打浆糊要加水,所以浆是“水”字底;有了大的进步或做出大的成绩才能受到奖励,所以“大”字做底的是奖励的奖,虽然三字易混,但学生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就分得很清楚了。当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构字零件与部件之后,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每学一课不仅读生字的音,而且要学生读读教材中带有生字的句子,理解字义。字形比较难辨的,要教给学生几种分析字形的方法。如:基本字按笔画记、合体字按部件记、按构字规律记、细心观察找出易错部分有意识地重点记等。
篇13:《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经历发现内在规律的探索过程与方法。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也把规律引向深入,为形成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抢答热身铺垫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
1、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
2、理解“3n”的意义。
3、小结:三角形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跟着相应的增加。 4、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三角形。
5、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6、小结导入新课:小棒的根数是不是真的少了呢?像这样连续摆的三角形
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
小结研究规律的方法
2、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
动手操作的要求:
(1)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就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小组合作,一人填表,一人摆一摆,大家观察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摆一摆,填一填。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4、各个小组反馈交流:
预设一: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本组一名同学展示表格并讲解,一名学生随机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当摆到第二个连续的三角形时,教师追问:小棒怎样变成5根?在摆第二个三角形时增加了几根小棒?
③摆到第三四个三角形同样追问:小棒又增加了几根?教师板书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规律:连续三角形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⑤简化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并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对应起来。
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规律:如果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 计算,并摆小棒验证结果。
⑦小结发现规律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或其它。
预设二:第一个三角形的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摆图形,展示摆的过程和所得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算式 1+2+2+2??
②将算式简化乘1+2×10,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重申发现的规律。
③引导用此方法验证规律。 ④小结这种发现规律的方法。
预设三:将第二个独立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的一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表格并摆小棒。重点展示出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连起来,有共用的边,因此在共用边的位置上多余一根小棒,需要去掉,即先用3根,去掉多余的一根,只用两根,也就是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增加2根小棒。
②学生讲解和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减去1?摆第三个三角形时为什么减去2?
③引导学生的观察不同数量三角形及其小棒根数的关系。
④与前面方法得到的规律比较
⑤用此方法推算10个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理解算式并验证。
⑥回顾发现规律的该方法。
三、应用规律,概括提升
1、摆20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请大家从上面的方法中任选一个来算一算。
2、学生汇报,说是自己运用了哪个方法来求出结果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3、n个这样的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表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表示。
7、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你认为当许多图形排列在一起时,我们应如何去寻找规律? (我们要从最简单的图形开始,摆一摆,数一数,记一记,从中观察寻找其规律)
四、解决问题
一张桌子座6个人,两张桌子座10个人,
(1)5张桌子坐几个人?
(2)有50人用餐,需要摆多少张桌子?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寻找规律。 全班交流不同解决方法。
五、课堂总结,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图形中的规律
3+3—1=5 1+2=3 3+3+3-2=71+2+2=5
4个3+2+2+2=9 3+3+3+3-3=9 1+2+2+2=7
3+2×3=93×4-9=9 1+2+2+2+2=9
1+2 10个3+2×9=21 3×10-9=211+220个3+2×19=41 3×20-19=41 1+2 N个 3+2(N-1) 3N-(N-1)
×4=9 ×10=21 ×19=41 1+2N
篇14:《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欣赏数学美.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1人1包、统计表格1 张。
教学过程:
一、猜谜(猜数字)。
二、引导探究。
1、探究由许多正方形摆成的长条所需小棒根数与正方形个数之间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两个正方形给老师看看好吗?看哪个同学摆得好,摆得巧。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摆法?(让两个学生用小棒在黑板演示。) 那么,我们就按照摆法2,用小棒玩个游戏,好吗?
⑴小组活动:要求:1、用小棒摆出这样的一排正方形,从摆第一个正方形起,边摆边记录,依次把所用的小棒根数填到表格1里面;
2、认真观察和思考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1)反馈小组活动结果引导总结方法。
(2)应用:你想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2、探究由许多等边三角形摆成的长条所需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摆的是一些正方形,如果按照这样的摆法摆一个由许多等边三角形组成的长条,三角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规律呢?
(1)小组活动:摆三角形并发现规律,反馈小组活动结果并让学生说说。
(2)应用:你想摆几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3)小结揭示课题:图形中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马戏团的小狗表演节目,第1只小狗4条腿着地,第2只小狗的前腿放在第1只小狗的背上,共有几条腿着地?3只、4只、5只、n只呢?
四、拓展练习
运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动手摆一摆其它图形并做好记录再说说你的发现。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去探索和发现,找出生活中更多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感受数学美。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课是结合我校“与问题同行、促和谐发展”的课题研究而开设的研讨课。接下来我从以下五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1、如何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充分体现,而只是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地利用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的很到位。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再讨论发现规律,并能及时地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你想摆几个呢?需要几根小棒?在小组中说说。既给学生时间又给学生空间。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用处。
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策略。这一点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突破了,着重让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想出多种方法,学生想出了三种方法,并能择优运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4、如何合作交流,帮助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享受,小组中互相帮助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5、如何对过程作出反思与评价。这一点作得不够,老师只是在课的总结时让学生反思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来。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时间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
篇15:《图形中的规律》教案
教材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作为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活动、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本节活动设计中,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操作、列表、观察与发现、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图形规律的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方式和方法,积累探究的经验与感受,享受数学活动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而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在此不作要求。
教学方法:
预学后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分析证明规律;引导学进行观察总结,知识的迁移法;讨论概括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经历发现内在规律的探索过程与方法。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也把规律引向深入,为形成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学习重点:
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主完成学习单。
完成学习单后,看书预习,修改自己的学习单。(教师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只浏览,不批改)
《图形中的规律》学习单
探索活动:用小棒摆三角形
1、用小棒摆三角形可以这样独立摆:
2、用小棒摆三角形还可以这样连续摆
思考1:从摆法上观察,第二种摆法与第一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思考2:从使用小棒的根数上看,第二种摆法与第一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动手操作:照着摆法2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并在表格中记录,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思考3:说说你的发现?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有什么联系?
谈话导入
5、明确今天的研究主题:图形中的规律
6、回顾:研究一个事物的规律最常用的工具:表格。明确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使用表格来研究事物的规律。
7、再次明确本课活动内容:使用表格来研究图形中的规律。
抢答热身铺垫
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
9、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 10、11、12、
理解“3n”的意义。
初步体验使用表格研究图形规律的方法。
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
三角形。 13、14、
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引出本课探究内容:使用表格探究摆法2的规律
小组合作探究
1、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
小组讨论的要求:
(1)先说说你的发现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摆一摆,说说你发现这个规律的过程
(3)小组合作,一人发言,大家可质疑、补充、讨论,修改自己的学习单。
(4)选定小组发言人,组织语言,做好发言准备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3、各个小组反馈交流:
预设一: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本组一名同学展示表格并讲解,一名学生随机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当摆到第二个连续的三角形时,教师追问:小棒怎样变成5根?在摆第二个三角形时增加了几根小棒?
③摆到第三四个三角形同样追问:小棒又增加了几根?教师板书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规律:连续三角形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⑤简化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并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对应起来。
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规律:如果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 计算,并摆小棒验证结果。
⑦小结发现规律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或其它。
预设二:第一个三角形的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摆图形,展示摆的过程和所得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算式 1+2+2+2??
②将算式简化乘1+2×10,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重申发现的规律。
③引导用此方法验证规律。 ④小结这种发现规律的方法。
预设三:将第二个独立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的一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表格并摆小棒。重点展示出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连起来,有共用的边,因此在共用边的位置上多余一根小棒,需要去掉,即先用3根,去掉多余的一根,只用两根,也就是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增加2根小棒。
②学生讲解和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减去1?摆第三个三角形时为什么减去2?
③引导学生的观察不同数量三角形及其小棒根数的关系。
④与前面方法得到的规律比较
⑤用此方法推算10个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理解算式并验证。
⑥回顾发现规律的该方法。
三、应用规律,概括提升
1、摆20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从上面的方法中任选一个来算一算。
2、汇报,说是自己运用了哪个方法来求出结果的。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当许多图形排列在一起时,应如何去寻找规律? (我们要从最简单的图形开始,摆一摆,数一数,记一记,从中观察寻找其规律)
五、解决问题
自主探讨用小棒摆成正方形的规律。 全班交流不同解决方法。
六、课堂总结,在今天的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图形中的规律
★ 生活中数学作文
★ 生活中奋斗作文
★ 规律近义词
★ 生活中的见闻作文
★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规律作文(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