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语文作文

时间:2023-03-19 03:36:11 作者:马摘星星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马摘星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成都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语文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都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语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高一期末语文试卷作文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作文

人们总是说,童年是无价的是最美好的。幼时的你我还不懂这深刻的道理,以为只是他们无意的感叹罢了。直到有一天你长大了,猛然回首才发现自己的童年早已不见,那份天真的童趣也随之消亡。或许你我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味过去,甚至会连童年的悄然离去也从未察觉。

这一天我带着假日的慵懒,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和弟弟在小区的院子里打羽毛球。院子里十分静谧,路过的车辆都是静悄悄的,楼下几个小女孩在欢笑声中跳着皮筋,一派悠闲的气息弥漫在夏日的空气中。阵阵微风拂过,我们的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优美弧线,时而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偶尔赞叹几句。我们也更加有活力了,都想把自己的球技变得更加熟练,让自己变得更加帅气。

我和弟弟连续打了几个小时,互有胜负。任汗水浸透衣衫也不作罢,夏日的高温在我们的爱好面前无计可施。就在这时,那几个跳皮筋的小女孩也来到了我们身边,似乎也被我们的精彩比赛吸引住了,脸上微微露出向往的表情,眸子随着羽毛球的飞舞而转动着。我们也是有些累了,便在旁边小歇片刻,我向那几个小女孩走过去问:“你们也要来试试吗?羽毛球很有趣的,是个不错的运动项目呢。”那几个小女孩,忽然听见我的问话有些惊奇,也有些羞涩支支吾吾地表示想来试试。我对这新加入的小伙伴也格外热情,因为是初学者我便从最基础的发球给她们讲解,这些小女孩也表现得出乎我的意料。她们有着充足的耐心,听我讲关于发球的技巧,接下来我和其中一个小女孩练习起来。我开始给她发了一个慢而轻的球,她摆好架势,居然稳稳当当地接住了。我心里感慨道: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厉害了,想当年我学羽毛球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呢。接下来我们又打了一会儿,她变得更加熟练了,完全不像是一个初学者的样子。一个个羽毛球宛如飘落的树叶那般,轻柔又准确地从她拍里飞出,再由我轻轻地把球垫回去。附近的路人不在是称赞我们的球技了,而是对我竖起大拇指说我教球教的不错,我也脸上泛红。其实我就讲了点皮毛罢了,小女孩能这么熟练完全是靠她自己的感觉的。

快要结束了,我和弟弟拿着球拍装好羽毛球,准备回家休息了。这时候,那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向我说:“谢谢你教我玩羽毛球,羽毛球十分有趣呢。”她脸上的笑容既熟悉又陌生,我猛然间想起我童年的点滴,再想想现在心绪更是惆帐万千。之后我也开心地向她许诺:“以后我们都会来这里打羽毛球,你想来的话就在这里找我们吧。”她有礼貌地点点头,向我们挥手作别。

曾经用来消遣时光的`羽毛球是我如今最大的爱好,然而它却不单单是爱好,羽毛球的飞舞让我重新回味了童年的欢快。那个在我对面的小女孩,她发出的球是那么的稚嫩,童真的欢笑在她的脸上荡漾,童趣的幼稚在她的眸子里闪动,而我却在前行的路途中,渐渐丢失了童年的欢笑。但是生活总是这样,虽然你总会失去或者忘记些重要的感觉,但是每当你将要彻底失去它时,上帝总会派人来敲响你的心扉,借他人的世界将你忘记的回忆重拾。让我们懂得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即是你无法忘怀的童年。

篇2:高一语文期末练习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练习试卷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风格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据《宋史》卷四百四十w《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庭坚称米芾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灵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米芾曾不无自豪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来概括。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侧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他在《海岳名言》中用“锋势备全”来注脚这个“八面”,这是相对于欧、虞、柳、颜等人单调贫乏的“一笔书”而言的。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面出锋”紧密相关的。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桔、润不肥”,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大概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交,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在书法史论上提出了“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尚意书论。

(节选自姜文彬《宋代书法尚意抒情浅析》,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芾在继承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集古出新,天真率意,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 的另一条道路。

B.米芾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要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 历代书法家中个性最强的。

C.米芾的书法用笔多以侧笔为主,笔锋较外露,他又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喜欢大量的提 按顿挫的动作,富于跳跃性。

D.米芾的书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完美,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米芾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他始终保持着追求个性化的风格。 B.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对米芾书法大加赞扬,可见,米芾书法非同凡响。

C.米芾到老年才自成一家;早年的书法只是集古字,是别人的书法的集合,没有什么书法 价值。

D.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他提出了“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尚意书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的米芾,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但又与求意的苏东坡、黄 庭坚等人不同。

B.苏轼和黄庭坚从同一角度肯寇了米芾的书法成就:笔势沉着有力,抒发痛快淋漓。 C.“八面出锋”就是“锋势备全”,侧锋用笔,笔毫运动方向多变,笔触变化多端。

D.米芾书法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与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思相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孔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伯,文中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寡人,诸侯对自己的尊称;执事,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C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后泛指主人。

D.武,文中指武德。武德,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处于危险境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在郑伯面前举荐了“千里马”烛之武。

B.郑伯从谏如流,他面对烛之武的牢骚,没有表达不满,而是自责,情真意切,又分析利害关系,最终感动了烛之武。

C。烛之武在劝说秦伯退军时,既提到要维护郑国的利益,又处处为秦国着想,机智善辩,不卑不亢。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充分体现了《左传》写人叙事的高超技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许时用①归越

[明]汪广洋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

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

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

鉴湖②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注】①许时用:许汝霖,字时用,浙江绍兴人。②鉴湖:在绍兴。

8.“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一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

9.“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

(2)屈原《离骚》中发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是“ ▲ ,▲ ”。

(3)苏轼《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少焉,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试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竹 排 嫂

刘心武

这是山东莱阳的一个镇子,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住着来自福建的老板,他经营竹排生意。他进料加工所制的竹排,不是在水上运行的那种筏子,而是用于建筑工地,铺放在脚手架上,供建筑工人踩踏的承重物。福建人为什么跑到山东做这样的生意?莱阳哪有竹子,竹子要从南方进货,他为什么不就在福建经营?镇子里的人们,很少有人对此寻根究底,反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员流动,离乡谋生,已是常态,镇子附近村里的男人,就多有到城市里当建筑工人的,留守的媳妇们,则有不少到福建老板这里来打工,造竹排。

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成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校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然后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是并不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都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福建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在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再说笑一阵,就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每天平均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于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

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从老板起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左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妯娌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

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踩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这个竹嫂,还真惹不起!”

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穿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中震松,她却省略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媳妇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酌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一群农村留守妇女——竹排嫂们为描写对象,正面刻画了她们的言行,表现她们 积极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精神风貌。

B.小说中的福建老板善于抓住人性的弱点,并充分利用了竹排嫂们的内心想法,从而保证 了竹排的质量,使他的产品供不应求。

C小说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前两段是总体概述,第三段引出主人公,后两段具体写了两 个事件,各个部分有机地融为一体。

D.对于竹排嫂们的劳动与收入情况,作者在第二段中采用渲染烘托的手法,简洁真实地表 现了竹排嫂们的艰辛,更揭示了她们的美好品质。

E.小说语言质朴,第一、二段侧重叙述,第三、四、五段侧重描写与议论,作者娓娓道来,写出了农村部分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

(2)请概括小说第一、二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6分)

(3)小说在刻画竹嫂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椿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是全篇的文眼,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7月,暑假开始了,按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均往西苑兵营接受军事训练,校内只有等待职业的200多名毕业生,教师们也多外出旅游,整个校园空荡荡的。朱自清哪儿也没去,整天沉溺于苦苦思索中,他正着手写一篇论文《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说》。他广泛搜求资料,认真比析,企图从小处下手,以简释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7月7日夜里,朱自清坐在南窗下,吸着香烟,边想边写,夜风透过纱窗,拂弄着飘散在室内的蓝色烟雾,带来一丝凉意。夜深了,万籁俱寂,只有附近村落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墙上挂钟滴答声也分外地清晰……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和炮声,宁静的清华园被这骤来的声响惊醒了,无数窗户都亮了起来,不少人伸出头来四处张望。朱自清熄灭香烟,掷笔而起,在家里烦躁地踱着,他预感到有什么非常重大的事情发生了。

晨曦,从空间迸出一道血色的原始光明,照亮了苍茫的大地。一个令人气愤而又兴奋的消息随着晨风传遍了清华园:日本侵略军诡称一个士兵失踪,于夜间向在北平西南宛平县的卢沟桥附近进犯,发出了罪恶枪炮声。中国驻军当即奋起抵抗。

这就是有名的“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炮声,为那黑色的历史一页,画上了一个长长的惊叹号!

卢沟桥的炮声粉碎了朱自清的“安全逃避所”,打破了他多年来迷恋“国学”的绮梦,他开始意识到只有起而抵抗别无他途了。一天,一个学生要投笔从戎,奔赴沙场,前来辞行。朱自清很激动,他激昂地说:“一个大时代就要到临,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学生请他在一本小册子上题几个字,他毫不推辞,拿起笔来在上面写了岳飞的《满江红》。沉吟了一下,又在署名的左面写道“时远处有炮声”。北平业已沦陷,朱自清日夜忧虑清华酌安全,29日,他特地进城拜访有关人士,谈清华可能被占领事宜。忽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说是校里已落下一枚炸弹,而且校门口群集了不少贫苦老百姓,十分危险。朱自清急忙去拜访冯友兰,请公安局派警保护。

8月5日,日本侵略军开进清华园,荷枪实弹的日军立于校门口,美丽的“水木清华”终于陷入魔爪。

政府为了使学生不至在抗战期间失学,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若干临时大学,共分三区,第一区在长沙,第二区在西安,第三区地点未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划在长沙,称长沙临时大学。

清华师生在日寇刺刀的胁迫下,纷纷整理行装准备南下。朱自清在陈竹隐的帮助下,匆忙地收拾衣物,因**中携带家眷不便,遂决定单独前往长沙。

9月23日傍晚,他怀着无限眷恋的心情告别了妻儿,告别了那宁静的院落,匆匆地赶往天津。从1925年秋到北平,朱自清在清华国度过了整整12个春秋,谁知现在竟是这样仓皇地离去!但他坚信,他终将再度回来。

临时大学一切均是草创急就,筹备工作千头万绪,纷乱无章。本部设于长沙小东门外韭菜园圣经学校,朱自清就暂住在这里。大学共设置4个学院17个学系。朱自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并被推为该系教授会主席。

由于校舍不够用,校部决定特文学院设于南岳衡山山麓圣经书院,称为长沙临时大学南岳分校。11月3日,下着大雨,朱自清和同仁乘汽车前往南岳,下午到达。教员住宅距教室有半里之遥,在一个小山坡上,系一所楼房,房间不多,乃决定两人一室,不挑人,也不挑房,用抽签方式决定。

到南岳后立即上课。当时过的是避难生活,大家不分彼此,俨然恢复了学生时代的生活方式。闲暇时,大家或集体上山,游逛寺庙古迹,或一起到山脚小镇购买日常用品,间或也苦中作乐,到饭店小酌几杯,来自清酒量不大,微醉即止,从不失态。除了上课,教师们都埋头学术研究,闻一多考订《周易》,朱自清则钻进南岳图书馆搜集资料,继续撰写《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说》。

师生关系也极融洽,常在一起活动。南岳有个二贤祠,传说是张南轩与朱熹相会之处,其中有座嘉会堂,匾日“一会千秋”。有一天,冯友兰和同仁到那里玩,忽然想起晋人宋人的南渡,很有感触,回到宿舍作了几首诗,其中两首曰:二贤祠里拜朱张,一会千秋嘉会堂;公所可游南岳耳,江山半壁太凄凉。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纷华又草莱。

(选自陈孝全《朱自清传》第十三章《卢沟烽火》,有删节)

相关链接

当朱自清逝世的消息传开时,文坛为之震惊,人们齐声恸哭,痛失导师,痛失良友。

小学生们从报纸上得知噩耗,怆惶悲戚,转相泣告:“写《背影》的朱先生谢世了!”

吴晗惋惜地写道:“佩弦先生的死,对于中国人民,中国民主前途,中国文化学术界,都是无比的损失”“你,万千青年所景仰所追随的导师,撒手而去了,你的工作、岗位,谁能代替?谁能继续?”

闻家驷悲痛地说:“佩弦先生,就任何方面讲,你是一个死不得的人!就家庭讲,你是一个死不得的人!就学校讲,你是一个死不得的人!就民主事业讲,你是一个死不得的人!”

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热情地表彰了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说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1) 卞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节选部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了朱自清在“七七”事变前后以及清华大学搬至南岳前 后的活动情况。

B.文中对7月7日晚上宁静夜景的描绘,反衬出朱自清先生因为时局扰乱了思绪导致写论 文受阻的烦躁。

C.北平沦陷之后,国民政府将全国的大学统一分为长沙、西安和另一个还没有确定的地方 等三个地区。

D.长沙临时大学因为筹建仓促,困难重重,加之日寇进犯长沙急迫,朱自清没有办法,才将文学院搬至南岳。

E.虽然在南岳大家过的是避难生活,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对学术研究一点 也没有放松。

(2)朱自清先生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闻家驷说朱自清先生“死不得”,请你结合材料和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作品的女主人公挣脱了白天的“绳索”, ▲ ,居然想走进朋友们的梦境,构思反常 又巧妙。

②一个人生活,闲暇之余就会 ▲ 。那天晚上,我看着电脑屏幕上焦黄焦黄的麦田, 马上就有一种想回家酌冲动。

③年轻人要对知识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质疑,多一些 ▲ ,也许下一个转角处,改变行业、改变生活的人就是你。

A.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B.想人非非 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C.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想入菲非 D.想人非非 异想天开 胡思乱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收入状况决定了他们的住房需求不可能 通过商品房市场得到满足。

B.科学家研究发现,表皮组织是人类皮肤的最外层,不仅能阻止微生物及有毒物质向体内 入侵,还对人体具有机械保护作用。

C 7月份,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施的城区灯光亮化工程,推进了枣庄市的环境综 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D.中国军队的改革要本着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为原则,推动部队编成向 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辩证地看,你既然承认“国考”有热火朝天的时候,必然意味着它也会有门庭冷落的时 候。“最好考”也好,“最苦”也罢,其实一场考试并不能改变权力作为核心的常态。更重要的是, ▲ ,谁也别指望三五年就大幅扭转一个行业在大众心理中的择业定位。

A.在365行里,任何一种职业的价值期许与社会评价,都有着漫长而稳固的形成过程 B.漫长而稳固的365行的职业形成过程带来了任何一种职业的价值期许与社会评价 C.在365行里,任何一种职业的价值期许与社会评价,都会使其形成过程漫长而稳固

D.漫长而稳固的365行的职业形成过程使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了价值期许与社会评价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以往高校建设存在一个怪现象, ① ,你有什么专业,我就有什么专业,造成大而不 精,全而不专, ② ,也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校要③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避免粗放型扩张与恶性竞争,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带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发展之路。

17.下面是20在中国宜昌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在雾霾红色预 警期间停课。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雾霾假”,学生们并没有感到欣喜,而是“很心疼北京”,宁愿不要这样的假期。感受到孩子们的悲凉情绪,他们的老师为此写的一篇文章引爆了朋友 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名教师的视角引导学生正视雾霾,不要再消极、抱怨,充满正能量酌文字顿时引发了大量转发,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超10万的阅读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3:高一人教版期末语文试卷

试卷试题

第Ι卷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4-7题每题2分,第8题12分)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4-8题。

选文(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选文(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选文(三)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合一契②太祖深契其言

B.①虽趣舍万殊②趣使再至

C.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固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②况修短随化修:修为,修养。

B.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

②举匏樽以相属属:聚集。

C.①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季:先后交接的时候。

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踣:跌倒

D.①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蹀:踩,踏。

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袭:继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彭殇为妄作②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

C.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D.①天锡仙翁,以寤朕志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7.对选文(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

B.丘处机与十八名-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来,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

8.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元史?丘处机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时期的古诗,完成9、10题。

答柳恽①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柳恽的赠答之作,柳恽要远行之前写了《赠吴均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②催轴:即催车上路。③原陆:高原和平陆。

9.诗歌第四句中的“扫”和第五句的“侵”都极具表现力,请赏析这两个词语的妙处。

(4分)

10.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屈原在《离-》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由此而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之箫声幽怨感人的两句是“,”。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鱼作比,抒发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的两句诗是“,”。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氓》)

(5),固前圣之所厚。(《离-》)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短歌行》)

(7),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选自《福建日报》)

(1)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2)作者说郁达夫的文风“深沉忧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郁达夫形成这种文风的原因。(6分)

(3)胡愈之先生曾对郁达夫的一生做了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5分)

第Ⅱ卷表达题(4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3-15题每题2分,16题4分)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踱步(duó)蕈菌(xùn)罪愆砥砺风姿绰约

B.敛裾(jù)桂棹(zhào)訾詈猗郁义愤填膺

C.慰藉(jí)椽子(chuán)肄业袅娜背道而弛

D.房檩(lǐng)啮噬(shì)勖勉贻误闲情逸志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10月底,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的万达百货盛大开业,从早到晚商场里的购物者,充分显示出兰州市商贸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②甘肃省教育厅的领导指出,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与育人质量的提高。

③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

④诸葛亮地坐于城楼之上,抚琴远望,只见司马懿在城下按兵不动,疑虑重重。

A.不绝如缕息息相关明察秋毫安之若素

B.络绎不绝休戚相关明察秋毫泰然自若

C.络绎不绝息息相关一叶知秋泰然自若

D.不绝如缕休戚相关一叶知秋安之若素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B.上个月,109名编剧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案发表联署声明,表示在道义上支持琼瑶依法-的主张,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

C.记者从209月出台的教育部高考招生新政中了解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不仅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也将有所调整。

D.习-在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16.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不少风景名胜。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五、写作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0分)

女孩满怀感激地吃完老婆婆端给她的馄饨,眼泪止不住地流。“你怎么啦?”老婆婆关切地问。她忙擦眼泪,说:“我跟妈吵架,妈把我赶出来了。你不认识我,却愿意煮馄饨给我说,比我妈还好。”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难道-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抵不过我的一碗馄饨?”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131415

答案CBACDBBACD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1.C选项因果倒置,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是“因”。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是“果”。

2.B选项所说的是苏轼在美学追求上的根源,并没有体现他在中国文艺的意义和影响。

3.A选项中在原文第二段中说“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选项中为“不是……而是……”,变为了否定。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D.及其所之既倦(到,去)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主谓间取独)

5.A.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况修短随化修:修为,修养。(长)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端正)

举匏樽以相属属:聚集。(嘱托、劝酒)

C.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季:先后交接的时候。(一个朝代或一个季节的末了)

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踣:跌倒

D.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蹀:踩,踏。

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袭:继承。

6.A.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等同。

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数作动,统一。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渔、砍柴。

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名作动,器重。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作状,向南

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D.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7.B选项中“举策试之”意思为举起马鞭(抽打)来测试(积雪的深度),“策”为马鞭。

8.(1)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随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或、悟、因寄所托、放浪形骸各1分)

(2)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间,渺小得如大海中的一颗米粒。为我们短暂的生命而哀叹,羡慕无穷无尽的滚滚长江。(寄蜉蝣1分,沧海一粟1分,哀1分、须臾1分)

(3)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濒临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计算(考虑)也有两三万人。(由是、滨死、毋虑各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丘处机,是登州栖霞人,自号为长春子。小时候,有看相的人说他以后会成为神仙或大师。十九岁时,丘处机出家当了道士,在宁海的昆仑山学习,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一起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很重视他。金朝和南宋末年,金宋双方都派人来邀请过丘处机,丘处机没有去。

乙卯年(12),元太祖成吉思汗从乃蛮国命令亲信札八儿、刘仲禄带着诏书来邀请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来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第二天,果然来了两位使者,丘处机就决定与十八位-一同去拜见成吉思汗。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丘处机一行遇到了成吉思汗派来催促他们赶路的使者,于是从抚州出发,历经了几十个国家,行程一万多里。期间曾在战场上踏血而行,在叛乱地区躲避贼寇,在沙漠断绝粮食,从昆仑山经历了四年才到达雪山。经常骑着马在深雪中前进,在马上举起鞭子抽打积雪测试深度,鞭痕还不到积雪的一半深。当丘处机拜见太祖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很恭敬地赐给丘处机食物并安排住宿。

太祖当时正率军西征,每天从事进攻作战,丘处机常常对成吉思汗说,想要统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欢-。等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治理天下的方略时,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成吉思汗很认同丘处机的看法,说:“上天将您这位仙翁赐予我,来使我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志向。”成吉思汗命令随从将丘处机的话记录下来,并且用这些语录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其后,成吉思汗把虎符以及诏书赏赐给丘处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尊称为“神仙”。有一天打雷,成吉思汗请教丘处机打雷的原因,丘处机对他说:“雷鸣,是天道威严的表现。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来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来教导众人。”成吉思汗遵从了他的话。癸未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他的马跌倒了,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经常打猎,有些不合适。”其后成吉思汗许久不曾打猎。其时,成吉思汗的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兵灾严重,老百姓或被俘、或被杀,往往没有地方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后,派他的徒弟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手持着朝廷的文书征求信众,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而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中原人至今都称赞丘处机。

乙酉年(1225年)的时候,火星冲撞了尾宿(古代燕地分野,主灾异),灾祸可能在燕(今河北)一带降临,丘处机作醮祷告,最后灾星消失了;丁亥年(1227年),天大旱,丘处机又作醮祷告,预告三天后将下雨,一定会出现祥瑞的应兆,后来果然应验。成吉思汗命令将天长馆改名长春观(今白云观),并且派遣使者慰问,他的诏书上说:“我经常想念神仙,希望神仙也经常想念我。”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农历),丘处机在东溪洗澡;两天后(六月二十三),天上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溃,水流全部汇入东湖,水流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到,鱼类和鳖类全部随着水流流走了,北口山崩摧了,太液池变干涸了,丘处机感叹的说:“山崩摧了,太液池干涸了,我大概也要化鹤西去了。”几天后(七月初四),丘处机去世,终年八十岁。他的-尹志平等人依据朝廷命令世袭了丘处机的掌教职位,元至大年间受到朝廷封赏的金质印玺。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9.“扫”字写得极有力度,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秋天的肃杀气氛(2分)。“侵”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深秋夜晚气候的的寒凉逼人。(2分)

10.诗中抒发了作者送友而去的离愁别绪(1分)。诗歌先说朋友行旅匆忙(1分),接下来想象朋友旅途所见秋月高照、寒风扫落枯叶,以及雾露浸湿了衣衫,关山在晨曦中露出了面貌,描绘出肃杀的景象,极言其行路之苦,蕴含着对朋友的不舍(2分);最后说自己和朋友分别后难以再见面,直抒因朋友离别而悲伤的心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夙兴夜寐(5)伏清白以死直兮(6)鼓瑟吹笙

(7)所以游目骋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12.(1)①诗文抒发的情怀相似;②人生经历和结局相似;③都是对社会有清醒认识的清醒者。(每点1分)

(2)郁达夫形成“深沉忧郁”文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悲惨的童年经历,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②对乱世清醒的认识,他的创作流露着暗夜的哀叹;

③胸怀家国天下,他的创作中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同意胡愈之的评价,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和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都有突出贡献,他的名字必将被永远铭记。(1分)

理由:①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杰出贡献,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富有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1分)

②郁达夫为反法西斯战争于在异国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以身殉国。(1分)

③社会需要郁达夫一样的有爱国情怀和民族担当的作家。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评判作家,唯销量、金钱马首是瞻。殊不知,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才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文学可有流派的分野,作家可有不同的立场,但如果没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文学必将是轻漂无价值的,这样的作家无论其才高几斗,注定是要速朽的。(2分,大意符合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3-15题每题2分,16题4分)

13.A选项正确;B选项应为敛裾(jū);C选项应为慰藉(jiè)、背道而驰;D选项应为房檩(lǐn)、闲情逸致。

14.选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①句应选“络绎不绝”。“息息相关”形容事物之间或人与事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一般指人与人之间,②句应选“息息相关”。“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③句表达的意思是经济学家对经济走势的预测,应选“一叶知秋”。“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一般用在面对危急、危难情况,“泰然自若”更符合④句的语境。

15.D项正确。A选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因为”;B选项成分残缺,在“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后加上“的行为”;C选项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仅”放在“高考的考试科目”之前。

16.答案略。修辞手法运用正确、表意通顺得2分,能体现出人文特点(与所学课文的关联)得2分。字数超出或不足20字视具体情况扣1分以上。

五、写作(30分)

17.写作提示:这则材料所反映的情况较为普遍,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篇4: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What did the man like when he was in college?

A.Rock music B.Classical music C.Pop music

2.How much is the man's TV sets?

A.$150. B.$300. C.$450.

3,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Saturday?

A.She attended a meeting B.She stayed at home. C.She travelled in Atlanta.

4.How did the woman get to work?

A.By bus. B.By bike. C.By car.

5.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job. B. A training course. C.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ere does the man live?

A.In Apartment 205 B.In Apartment 305. C.In Apartment 503.

7.Why does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He doesn't know how to cook.

B.His fridge doesn't work again.

C.He thinks his oven(烤箱)needs to be checked.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 did Allen do last night?

A.He played football B.He drove racing cars C.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9.What does the man usually do online?

A.He sends e-mails. B.He makes friends. C.He gives out information.

10.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chatting online?

A.Popular B.Interesting C.Time-wasting.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Who is James?

A.The man's son. B.The man's brother. C.The woman's brother.

12.When will the man probably get to the restaurant next Friday?

A.At 7:00 B.At 6:30. C.At 6:00.

13.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Make a birthday cake for his mother.

B.Book a birthday cake for his mother.

C.Put some words on the cake.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Where will the girl stay if she takes the course?

A.In a teacher's home. B.In a high school. C.In a college

15.What will the students do on Saturday?

A.Do sports. B.Go on an outing. C.Go to the cinema

16.what should the students take?

A.A dictionary. B.A course book. C.A grammar book.

17.How much does a four-week course cost?

A.£250. B.£680 C. £860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Haw old is the speaker now?

A.About 30. B.About 31. C.Ahout 41

19.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 and his wife?

A.They met in the university.

B.They won many competitions together.

C.They were both very good swimmers before they met.

20.What does the speaker do now?

A.He is a coach. B.He is a student C.He is a swimmer.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Once a father was seated at the dinner table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A good friend who had come to visit was eating with them. While they were sitting there the clock struck twelve,and the stranger saw the door open and a very pale little child dressed in snow-white clothes come in. It neither looked around,nor did it speak,but went straight into the next room. Soon afterwards it came back,and just as silently went out of the door again.

On the second and an the third day it came back in exactly the same manner. Then the stranger finally asked the father, whose beautiful child it was that went into the next room every day at noon.

“I did not see it,”he said,adding that he did not know whose child it might be.

The next day when it again came,the stranger pointed it out to the father, but the latter did not see it,nor did the mother and the children see anything. Then the stranger got up,went to the door of the room,opened it a little,and looked in. There he saw the child sitting on the floor, and busily digging and rooting about in the cracks in the floor. When it saw the stranger, it disappeared.

He now told what he had seen and described the child exactly.Then the mother recog-

nized it, and said,“Oh,it is my dear child who died four weeks ago.”

They ripped up the floor and found two farthings(一种铜币)which the child had once received from its mother to give to a poor man. It,however, had thought,“with that money you can buy yourself a piece of zwieback,”and had kept the farthings,hiding them in the cracks in the floor.

Therefore it had had no rest in its grave,and had come every day at noon to look for these farthings. Then the parents gave the money to a poor man,and after that the child was never seen again.

21.In the passage the writer use“it” to refer to the child instead of “he”,because____.

A.the child is lovely

B.the child is so young that we can't know he is a boy or a girl

C.the child isn't. a person alive

D.the friend doesn't know who is the child

22.Why did the child return to find two farthings?

A. Because he wanted to take them back to his grave.

B. Because he could buy himself a piece of zwieback.

C. Because he received from its mother to give to a poor man.

D. Because he can't forgive himself after his death.

23.what would b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 Strange Family B. The Stolen Farthings

C. A Good friend D. The disappeared Child

B

General Airport Tips

Plan to get to the airport at least an hour early,or two during holidays and other busy times;this will reduce the stress of the flight,If all goes well, you will have time to relax,shop for last-minute items,or have a meal before the flight.

Flight Delays

Find out why your flight is delayed.Gall the free call numbers. Find out if other airlines are experiencing similar delays.If you believe the delay is due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weather or air traffic problems, then mention your suspicion(怀疑)and ask the airline agent to book you on the next available flight,either on the same air-line or a competing one. This is called “Rule 240”,and all airlines are required to do it. Use the lingo(行话);ask,“Can you 240 me?”when speaking with an agent. They will know what you mean.

Flight Cancellations(取消)

If your flight is canceled,then make a reservation on the next flight to your destination(目的地).Usually, air-line officials will try to book everyone on their next flight out. Often they will put you on a competitor's next flight only if you request it. If on-time arrival is important to you, when you check flights through our reservation system yon can make your choices based on their on-time arrival records. Be sure to also check the weather conditions,as they often affect flight schedules.

Getting bumped(不能登机)

To avoid getting bumped, you must be at the loading gate at least 10 minutes ahead of scheduled departure(离开)for a U.S. Flight,20 minutes to/from Bahamas,Canada,and Mexico and 30 to/from all other international points. You must be at the loading gate,not the airport entrance.

24.By arriving at the airport earlier. one can_______.

A. get on the airplane immediately B.reduce the pressure of the flight

C. have a good rest in the airplane D.buy what he wants in the airport

25.If a person calls“Rule 240”,he wants to_____.

A.make sure the time for the next plane B.get a ticket for the next flight

C.know if other flights are also delayed D.ask about the reason for the plane delay

26.People heading for Germany must be at the loading gate at least____.

A.40 minutes ahead of time B.30 minutes ahead of time

C.20 minutes ahead of time D.10 minutes ahead of time

27.The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text is to__________.

A.show us how to get on a plane B.tell us what to do before and after a flight

C.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a flight D.give us advice on dealing with airlines

C

It's good to make mistakes,and here is why. First of all,mistakes are a clear sign that you are trying new things. It's always good to try new things because when you are trying new things you are growing. If you never try anything new,how can you improve?How can you expand?The simple answer is“You can't.”Look around you. With very few exceptions,either every-thing you see in your world or every single detail of every single thing is the result of someone trying something new.

Another good thing about mistakes is this:When you are making mistakes,you are learning.Consider this:Edison failed 10,000 times before he perfected the 1ight bulb.When asked how it felt to fail that many times,he said that he hadn't failed 10,000 times,but rather had learned 10,000 things that didn't work.

Finally,when you make a mistake you are much closer to success.Why?Because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you will have tried some numbers of things before you succeed.Every time you make a mistake you eliminate one of those things and are one step closer.But this all doesn't mean that you should go ahea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后果)of a mistake.Quite the contrary,when you try something new you have to be willing to set some reasonable limits so that in the event that it doesn't work out the way you want it to,you will he in a position to try again.

We all have limited time and money so don't blow them all on one approach to a problem.Realize that it probably won't be perfect the first time and allocate(分配)these resources properly so you can learn,make corrections,and try it again.If you accept and use your mistakes in this way,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business and your career.

There is an old saying that goes,“If you're not making mistakes,you're not trying hard enough.”So go ahead and make mistakes.And learn.And grow.And succeed.

28.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we can conclude that____________.

A.mistakes are unnecessary for development B.we are afraid of trying new thing

C.it's common for people to make mistakes D.mistakes are better than not trying

29.The underlined word“eliminate”means___________.

A.avoid B.remove C.accept D.solve

30.According to the article,one thing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bout making mistakes is_________.

A.avoiding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B.accepting the punishment willingly

C.taking consequences into consideration1] D.trying things out one by one

31.What would the writer probably suggest we say to ourselves when we make a mistake?

A.Never mind,I can always try again B.I'd better stay out of trouble

C.Ok!Now I can learn something D.Look at this mess.Anyone would be upset

D

I had the meanest mother in the whole world.While other kids ate candy for breakfast,I had to have cereal,eggs or toast.While others had Cokes and candy for lunch,I had to eat a sandwich.As you can guess,my supper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kids too.But at least I wasn't alone in my sufferings.My sister and two brothers had the same mean mother as I did.

My mother insisted on knowing where we were at all times.She had to know who our friends were and where we were going.The worst is yet to come.We had to be in bed by nine each night and up at eight the next morning.We couldn't sleep till noon like our friends.She made us work. We had to wash dishes,make beds,and learn to cook.We had to wear clean clothes and take a bath every day.

Through the years things didn't improve a bit.We could not lie in bed“sick”like our friends did and miss school.Our marks in school had to live up to expectations.Our friends' report cards had beautiful colors on them,black for passing,red for failing.My mother,being as different as she was,would be satisfied with nothing less than ugly black marks.

As the years rolled by,we graduated form high school.With our mother behind us,talking and demanding respect,none of us was allowed the pleasure of being a dorp-out.We all attained higher education.None of us have ever been arrested or divorced.Each of my brothers served his time in the service of this country.She forced us to grow up into God-fearing,educated,honest adults.I am now trying to raise my three children.I am filled with pride when my children call me mean.Why? Because now I thank God every day for giving me the meanest mother in the whole world.

32.How did the author prove her mother was mean?

A.By telling stories B.By giving examples

C.By showing other people's opinions

D.By showing the bad results of her mother's actions

33.When the author says her mother was mean,she means her mother__________.

A.didn't love them B.didn't care about them

C.was very strict with them D.didn't buy them new things

34.What would the author's mother react if they had black marks?

A.She would be very happy B.She wbuld be very angry

C.She would comfort them D.She would blame herself

35.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her mother's way of bringing them up?

A.Angry B.Disapproving C.Unknown D.Grateful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l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36

Home can be a great place for children to study.It's important to provide a workspace of their own where they can read books or just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riends.

●Location(位置)

37 Kitchen and dining room are not so well suited for regular study,since books and pens get in the way of the day-to-day uses of those areas.Set up a place where a child can settle in and leave papers and pens at hand without having to clear everything away eachnight.For a child that likes being alone,set aside a corner of his bedroom,but keep it separate from things like games,music and other hobbies not related to studying.

●Keeping Things in Order

Parents should encourage their child to spread out,but to leave it neat and orderly when he isn't using his workspace.Ownership is very important for self-respect 38 The workplace should be personal,but not another part of the playroom.

● 39

Encourage the whole family to help build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that children need for success in school.Give them a good example of how to deal with problems,how to manage time and get things done in the right way. 40 Study will be more enjoyable and effective when supported by the whole family.

A,Attitude Is Everything

B.Bring Organization into your Home

C.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choose a location

D.Building a Good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E.Hold a can-do attitude and your child will follow your example

F.Setting up a space in a common area of your home can be a good idea for children

G.A child who learns to organize his spare will carry organization into every corner of his life.

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答案涂黑。

Heather West,27,left“disabled”by a rare brain illness,plans to do a three-mile charity(慈善)walk to encourage other patients.

Miss West fell ill with flu last year. She 41 from the flu but a month later she 42 suffering headache and poor balance(平衡).Her doctor gave her some medicine,but it didn't 43 her condition and ten days later her father took her to the hospital.However,her condition got 44 :her speech slowed,her eyes couldn't look in one direction and she had 45 in walking.By the time the test results came out showing great 46 to her brain,she had become oblivious(无知觉的),Doctors told her parents it was a rare brain illness and 47 them she could die.

48 ,her father said his daughter was very strong-willed and that she wouldn't 49 her life.For six weeks,he read to his daughter,though there was no 50 that showed she could hear.To the doctors' 51 ,the 27-year-old made a recovery,which is 52 -it affects just eight in a million people each year,and nobody has recovered. 53 Miss West improved.Her eyes,which stared in different 54 ,got better.She learned to communicate by 55 her finger to say“yes”and putting it down to say“no”.Doctors 56 it would take her 12 weeks to learn to walk again,but Miss West 57 it nearly half the time.“She was always 58 and that was what helped her through.”said her father.Miss West,who will do the Race for Life in aid of(帮助)Cancer Research on Sunday, 59 .“Walking the three miles will be a big 60 and I hope it will encourage others.”

41.A.recovered B.suffered C.resulted D.escaped

42.A.minded B.avoided C.remembered D.started

43.A.discover B.bother C.improve D.satisfy

44.A.worse B.fairer C.weaker D.better

45.A.difference B.advantage C.feeling D.difficulty

46.A.pressure B.control C.attention D.damage

47.A.advised B.persuaded C.warned D.promised

48.A.However B.Therefore C.Besides D.Lnstead

49.A.deal with B.give up C.look into D.give in

50.A.need B.connnection C.sign D.symbol

51.A.shame B.surprise C.expectation D.sadness

52.A.frightening B.unclear C.familiar D.uncommon

53.A.Gradually B.Regularly C.Suddenly D.Directly

54.A.shapes B.colors C.directions D.sizes

55.A.moving B.raising C.rising D.changing

56.A.predicted B.prepared C.feared D.heard

57.A.supported B.lost C.made D.accepted

58.A.proud B.determined C.careful D.kind

59.A.responded B.added C.asked D.requested

60.A.loss B.magic C.debate D.achievement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M:That's all 61 this week.I'll see you here for another lecture next Tuesday. You're free 62 go--everyone but you,Ms Swanson.Could I have a minute of your time 63 you take off?

W:Sure.Um,is there a problem?

M:I 64 (finish)grading the tests.I want to talk to you before 65 (return)them to the class.

W:Oh,don't tell me that I 66 (fail) another exam!I tried so hard!

M:You didn't fail.In fact,you got 67 highest grade in the class.I'm concerned about how you accomplished this.

W:I didn't copay from other students,if that's 68 you think.I have actually changed my study 69 (habit),planning my study time better,so that I don't wait until the last day to study, 70 has made a world of difference in how well I learn the material.

第Ⅱ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l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Tom and Dick are next door neighbor who both work in same office.They often walk together to and from work.Once they were walking to home together while it suddenly started to rain.Tom quickly opened his umbrella and said proud,“My wife really has great foresight(先见之明).She said this morning it would rain and tell me to carry my umbrella.”Dick smiled and walked up to her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umbrella,said,“Mine has even great foresight.She didn't let me carry one as she know you'd share yours to me.”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目前,学校存在少数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某英语杂志社拟对此现象向中学生征文,标题是My Opinion on cheating in Examination.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内容要点如下:

主要原因:1、考试偏多,偏难。2、不用功,懒惰。3、取悦父母,老师。

个人看法:1、作弊不对,违反校规。2、要诚实,努力学习3、……(其它看法)

篇5: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及答案

听力:1-5ACBCA;6-10BCCAB;11-15BACAB;16-20ACCBA

阅读:(A)21-23:CDB;(B)24-27:BBBD;(C)28-31:DBCC;(D)32-35:BCBD;

七选五:36-40:DFGAB

完型:41-45:ADCAD 46-50:DCABC 51-55:BDACB 56-60:ACBBD

语法填空:61.for; 62.to; 63.before; 64.have finished; 65.returning;

66.failed; 67.the; 68.what; 69.habits; 70.which;

短文改错

Tom and Dick are next door neighbor who both work in ∧same office.They often walk neighbors the together to and from work.Once they were walking home together while it suddenly when started to rain.Tom quickly opened his umbrella and said proud,“My wife really has great proudly foresight(先见之明).She said this morning it would rain and tell me to carry my umbrella.” told Dick smiled and walked up to her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umbrella,said,“Mine has him saying even great foresight.She didn't let me carry one as she know you'd share yours to me.”

书面表达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some students cheat in examinations at school.

As students,we open take examinations at school,but sometimes we have too many examinations which are too difficult for us.On the other hand.some of us are lazy and don't work hard at their lessons.So when taking examinations,some students sometimes cheat in order to get better results to please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Besides,they have burden all sorts of pressure,especially for being admitted to university.Under such circumstances,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cheat.

In my opinion,it is wrong to cheat in examinations because it breaks the rules of schools.We students should be honest and try to get good results by studying hard instead of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What's more,we should improve our study methods and get well prepared for examinations.

篇6:成都高一语文作文

曾听得一水手说:“船在负重时最安全,空载时最危险”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确,人因忧于患而生存,因安于乐而灭亡“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只有在磨难中奋发才能踏上人生的巅峰。

自然界中,狼捕食鹿,人们想让鹿不被狼捕杀而杀死狼。他们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原则。由此,狼便越来越少,本想鹿应该增多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鹿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鹿,鹿就会奔跑,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也是《孟子》中的一段话。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人类历史上无数名人皆是经历种种磨难的洗礼后才登上了成功的高峰。比如爱迪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而他小时侯却家境贫寒,所以,他省吃俭用、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这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忧患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的思想,只有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自己的学业就会有成,自己的事业才会成功!

但社会上却有些人不愿努力,每日只知享乐,醉生梦死,一辈子一无所成。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所有人都记住这句话。

篇7:成都高一语文作文

夕阳西下,深山古刹,初雪将融,飞鸿触地。绚丽的晚霞给人间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脚爪踏地,留下了树枝般的浅浅爪印。而明日冬雪将融,雪化成水,水蒸成云。那小小的爪印,又有谁能找得到呢?——题记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我知道或许我说这些话显得过于苍老,但其实确实是这样。生活和青春就像两把刀子,等到青春被砥卷了刃,我们就会说,这个人,长大了。

这也许就是随波逐流的感慨吧。因为我们并没有挥霍青春的资本。学校里,日日夜夜不倦地努力着,只为了那份承载这前程的通知书;而走进社会里,少不得又得为了那些物质的基础不遗余力地努力着。似乎我们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昼夜不息地转动下去。

人生不应该只有这些,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不过实际上,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是他们早已忘记,还是无暇顾及?但不管怎么说,这句话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我们怕的,其实还是怕年轻时不攒下些硬货,等到年岁渐长,懊悔当初功业未就吧。怕被世道放逐出去。青春里存在着的诗,存在着的梦,都身不由己。于是我们只好把自己曾经的锋芒,缓缓敛进心里。别人在碰到你的时候不会再缩手回去,但你知道,那些锐利的东西仍在你的心里,扎得生疼。与此同时,内心也清醒得要命。外圆内方,儒家所推崇的中庸之道,指的就是这一类人吧。

所以,那些曾经的孩子,不要指责我们变了;而那些未来的大人,也无须用轻蔑的眼光看着我们。收起你们的偏见与傲慢吧。我们只不过是同一个人生里的不同呈现而已。

说到底,我们也不过是人海孤鸿,一生所做所为,也不过象是大雁在雪泥上轻轻按下的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冰消雪融,哪里还找得到往日的印记。只能在旧事的缅怀中得到人生的几分唏嘘。

篇8:高一人教版期末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几年,真人秀这一从西方舶来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是赫胥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预言。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第二个是“有意思”,第三个是“有意义”。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如《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为代表的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当前应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它不但最难解决,而且也最“性命攸关”。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我们发现,在电视业更为发达的国家,真人秀是以普通参与者为主要形式的,明星真人秀并不是主流。素人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人性、情感和存在状态的真实呈现,以及赋予普通人的生活更高的透明度和合法性,被广泛视为电视文化的一种高贵态度。

也许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不过,如果将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我们发现,风靡全球的《幸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也不避免带来低俗化的可能;而《我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逐渐意识到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中国目前的真人秀节目应扭转渐趋于“假”的趋势,追求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

B.以《我们15个》为代表的素人实景秀,兼容了“有意思”“有意义”,从形态角度看很是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C.中国真正有影响力的素人真人秀很少,这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真人秀在价值倾向上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有关。

D.欧美主流真人秀多强调冲突因素,中国素人秀更强调社群概念,与西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而中华文明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内真人秀节目是从西方舶来的,现阶段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移植和改造,并且被打造成了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B.国内真人秀节目因“假”而受到公众批评,与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关,甚至成为某“过气艺人”搏出位的平台。

C.国内真人秀节目太依赖“明星制”,素人秀尚未成为主流,但在网络自制领域,“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素人秀已经出现。

D.国内真人秀节目很多不追求“有意义”,如果渐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脱离,就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这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节目的“真”是指在节目形态设计上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在文化价值上承载本真的生活态度。

B.赫胥黎关于真人秀节目“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的担心,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时常环境中很有可能会变为现实。

C.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两个重要原因是明星资源耗尽和观众审美疲劳。

D.真人秀节目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明星真人秀和素人真人秀。前者是明星出镜,后者是普通人上场,后者比前者更有发展前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①受厘:厘,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侯王的封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意见,等年龄最小的贾谊一一回答后,才各自说出他们的意思,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

B.贾谊提出了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主张,虽未及实行,但却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贾谊的才能遭到当时的权贵们的嫉妒、诋毁,以致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贾谊因被贬官,意志没有得到施展,而以屈原自喻。

D.汉文帝征召贾谊回京城长安,通过对鬼神的原本的谈论,汉文帝认为自己仍然远远比不上贾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5分)

(2)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李白历经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幻想被用、希望破灭的一连串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之后,与贬官岭南,行经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族叔刑部侍郎李晔相遇。②耐,通“奈”,如何,怎么。

8.第三句“赊”字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蜀道难》中,诗人运用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了蜀道的险阻的诗句是:, 。

(2)《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写王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的诗句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 ”两句极尽描写了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牛角梳

高薇

“你,你这个死脑筋啊,就是不听人劝……”一推开病房的门,就听到了娘一连声的嘟囔。

“怎么了,爹又有什么让你不开心的?”我放下手里的东西,问娘。娘见是我,高兴地迎上来,说:“你咋回来了?听你表叔说,政府对当年战争中为解放军担过担架的人都有补助,可你爹是救了一条命啊,咱们手里又有证据。唉,这个死脑筋啊……”娘说着话,张张合合的嘴里,不断露出几颗透风的缺齿。

“娘,现在生活好了,爹不愿说就算了。”我一边说,一边从提来的塑料袋里往外拿东西,水果、食物和日常用品都有。

“娘是想,小强马上就大学毕业了,得找工作,咱们两眼一抹黑,没个帮忙的人也不行啊,听说你爹救的那人可不得了,现在是省里的大官了,要是能联系上……”娘晃动着胖胖的身体,拿起暖壶,往杯子里倒了一杯水,放到床头柜上,然后,背对着爹的病床,目光朝着窗外呆望着。

“这……”一说到儿子小强,我心里不由一动。前几天,我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接到了儿子从东北打去的电话,儿子说他想去大西北。一起打工的同事就有那边过来的,他们说平时连水都喝不上,更何况儿子是学矿业开采的,还能到什么好地方?

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一直闷着头不理人的爹这时才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爹朝我摆摆手,终于说出一句话:“不喝。”然后,又把头勾下去。

“爹,娘说得其实也有道理……”我把杯子重新放下,小心翼翼地说。爹突然抬起头来,瞪了我一眼。我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支,给爹递到手里。

“不行,医生嘱咐过,不能抽的!”娘这时转过头,着急地朝我摆手。

“酒不让喝,烟再抽不上一口,你还想不想让我活!”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上一阴,不再说话。

“真想一口气喝上一杯老白干,那才叫痛快!”爹沉静的目光朝我望了一眼,马上转向窗口,脸上现出一种幽思的神情。爹的话向来不多,只有喝了酒后才会滔滔不绝,娘总是说爹一喝酒就不是爹本人了,那是神魔附了体。就是那一次,爹在和表叔一人喝了半斤老白干后,才向我们说起他当年救人的事,末了还翻箱倒柜找出一个幽黄色的牛角梳,摸着上面的名字对我们说,看看,这就是省里那个大人物,在电视上经常露面呢。他在咱后园里待了半个月,他家里是地主,爷爷给每个孙子一个牛角梳,上面刻着名字。正为穷日子发愁的娘一听来了劲,说那还不赶紧去找啊,找到这大人物,就不信他不帮咱。爹一听,马上闭了嘴。第二天,娘和我再问时,爹闭口不提,只说是喝醉了说胡话,一点不记得了。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见了。

烟雾盘旋着,一圈圈从爹的嘴里涌出来,爹的脸在我面前变得模糊起来,屋子里一片沉寂,我们三个人都沉默着,谁也不想先开口。

半晌,爹终于对我说:“你说,当年咱们救人,是为了今天让人家回报吗?”

“这……”

不是求回报,可真正遇了事,让他帮帮忙,对他那种位置上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又有什么不可以?我心里这样想着,但当着爹的面,却没说出来。

“当年的事,谁遇到也会那么做,救人,是凭了做人的良心,现在看到人家发达了,再去求回报,就不嫌丢人?”爹终于吐出最后一口烟,将烟蒂扔进床前的垃圾桶里。

爹的话让我无话可说,娘只是喘着粗气,不再理爹。

没想到的是,这次在医院里的见面,却成为我和爹的永别。和爹临别的最后时刻到了,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刻着名字的牛角梳,娘似乎明白我的意思,颠着脚四处翻箱倒柜地找。还没等我从娘手里接过来,紧靠着我的儿子一把拿过去,看了看上面的名字,若有所思地问:“爸,这牛角梳,是怎么回事?”

“这个……”

“这个人的东西怎么会在咱家里?”

我一把从儿子手里夺过那把泛着金黄光泽的牛角梳,用手抚了抚,然后郑重地向爹的灵床走去。

“爸……”

“儿子……”

儿子和娘的喊声在身后响起,我迟疑着,站住了。

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

(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通过一家人围绕牛角梳展开的对话,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冲突,凸现了“爹”的高贵品质。

B.“爹的话一出口,娘刹时闭了嘴,脸上一阴,不再说话”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既心痛“爹”,又理解“爹”的行为的矛盾心理。

C.“摸摸杯子,水不是很热了,我端起来,递到爹嘴边……”从前后文推断,“我”端水的动机是想跟“爹”提要求。

D.“此后,那个牛角梳也不见了”是“爹”怕我们一不小心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弄丢了,而把牛角梳藏起来了。

E.结尾有关娘和儿子的语言描写,成功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都希望“我”留下牛角梳,当作求人的信物。

(2)这篇小说以“牛角梳”为中心来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爹”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什么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那把牛角梳,在我手里,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鬼斧神工黄永玉

杨先让

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叹不已的时刻。

1953年,他带着全家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执教。各种-他都经过了,挨批判也批判过,斗也斗过,被红卫兵毒打过。人们的身心都在被改造、被扭曲着,而黄永玉他那艺术家的性情依然故我,照样该玩猎枪玩猎枪、该养狗养狗、该养猴养猴、该听音乐听音乐、该谈古今名著谈古今名著、该讲笑话讲笑话……照旧不变的黄永玉。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队伍中,他绝对是个异类。他不属于徐悲鸿教育体系里的成员,他的技艺是在他常年流浪的生活中,在抗战动荡中,一点一滴锻炼自学出来的。他深知艺术上独树一帜、不雷同的重要,因此他的插图、漫画、木刻版画都姓“黄”。当他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这座洋学堂时,看到徐悲鸿带领众教师在画素描写生时,他说:“我和张光宇都看傻了。”其实他才不傻,他都看在眼里。他不会放过吸收好的技能与事物的一丝一点。

1972年,我们都在河北省石家庄的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忽然上面宣布可以适当练练笔作画了。我和黄永玉拿起水彩对着向日葵写生。后来他提出互换作品,他说:“你的画法我想给儿子黑蛮看看。”又悄悄对我说:“将来回北京,我要大画、画大画……”后来果然如此,他的确大画特画,而且越画越大。

“-”后,黄永玉的才气简直是一种爆发性的“井喷”,当然,国家的形势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人们都在加倍努力地去补偿失去的年月,可是很少能有人比得上黄永玉所发挥的奇光异彩那么夺目。劳丁(丁井文)生前曾感叹:“黄永玉是个鬼才,画得好,文章好,肚子里东西太多、太神奇。”我更料想不到他的雕塑、诗歌也那么精彩。他一直在写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大家说,越写越好。真是神了。

他80岁大展时,曾问我:“你在北京吗?”我回答:“我在休斯敦,恐怕回不去。”他叹了一口气。这次他的90岁大展的开幕式我是参加了,使我惊叹不已。

从80岁到90岁这,黄永玉拿出来的作品,以荷花为主,横的竖的、长的方的、工笔的写意的、浓的淡的,每幅都体现的是不同情调。一会儿是交响乐,一会儿是四重奏,一会儿是小夜曲,一会儿是诙谐曲,将荷花画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每幅都具备着精湛的技艺和诗意,引人入胜。他真不愧是万荷堂主人,吃透了荷花的神韵,怎么画都美,都耐看。

从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北面的两间小屋,到北京火车站旁边的罐儿胡同的小暗室,再到后来的万荷堂、家乡凤凰城内的玉氏山房以及香港、欧洲,黄永玉都坦然地一一走过,都在那里创造过自己的艺术辉煌。

前年,当我在万荷堂看到他给荣宝斋画的巨幅富丽堂皇的《彩荷》时,我是真傻了。我说:“永玉呀,在你的画前我不会画了,望尘莫及了……”

对黄永玉我是这么想和理解的。正如高尔基写《我的大学》,是生活的磨炼哺育成长的。黄永玉正是接上了中国20世纪代到30年代和40年代的文脉地气。他从自己具备现代知识的父母那里、从后来的文化界精英那里、从美术界一些精英人物身上、从中外古今书本杂学里陶冶汲取滋养,加上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他那特有的土家族的天性,再加上他的聪明和勤奋,这些都是认识黄永玉的前提。

而今我们看他的巨幅彩绘,充满了朝气,哪里像是90岁老人之作?去年画的巨作《春江花月夜》,更不能不令人赞叹。

黄永玉有一种人格魅力。他不大下馆子,不会喝酒交际。他的伙食:辣子加大米干饭就是了。可是他的各路朋友很多。

与黄永玉在一起,哼着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聊起各种典故,再听着他讲讲笑话。他抽着烟斗,我们喝着茶。呵,那真是一种享受。

黄永玉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文艺界的一大骄傲。他的名言:活着就是胜利。那么,祝他健康,继续多多地创作出沁人心脾的艺术财富来,准备下一个10年大展吧。

(选自《人民日报》,9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杨先让比黄永玉年轻,但黄永玉为了表达对杨先让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所作贡献的鼓励和肯定,还是把杨先让写进《比我老的老头》。

B.黄永玉当年亲历了各种-,但是因为他在艺术上能够独树一帜,所以环境对他影响不大,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C.黄永玉之所以够创造过自己的艺术辉煌,不仅因为他天资聪明,更主要是因为他既汲取古今文化艺术的养分,又接上了中国20世纪20-40年代的文脉地气。

D.黄永玉是生命力和创作力都很旺盛的艺术家,他90岁画的《春江花月夜》没有暮气,反倒比年轻人更有青春朝气。

E.黄永玉喜欢画荷花,从80岁到90岁的十年里,作品几乎都是荷花题材,形式多样,情调各异,但都具有浓郁的诗意。

(2)文中引用劳丁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我和张光宇都看傻了”和“我是真傻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请结合文意,简要赏析。(6分)

(4)为什么说“黄永玉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文艺界的一大骄傲”?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 。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了沉思,正襟危坐, ,苦苦地思索着、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几十年 ,就可把所学专业的门类全

部拿下。

A.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B.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网友们指责四川凉山某县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以一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方式沦落为流浪汉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C.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二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或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黑火药是在中国最先使用的,外国人也很喜欢中国的烟花,但是对春节期间的这种集中燃放则不感冒。 。总之,烟花爆竹并不是我们必须保留的一种传统,并不是可以去称之为民族骄傲等等的。

A.并且中国的烟花文化受外国人喜欢,而鞭炮文化则较少有人接受。

B.并且鞭炮文化较少有外国人接受,而中国的烟花文化则受他们喜欢。

C.并且外国人喜欢中国的烟花文化,却较少有人接受鞭炮文化。

D.并且较少有外国人接受鞭炮文化,而他们却喜欢中国的烟花文化。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下超过15个字。(15分)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独立和自由当中。教师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学生 ① 。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现实中所匮乏的。 ② ,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里,。

17.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1)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湖北某大学出台规定,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义务劳动,并纳入素质学分,不参加或者参加次数不够的,将不能拿到毕业证。该校负责此项工作的团委副书记介绍,劳动课纳入素质学分,本意不在打扫卫生,重在培养95后大学生劳动意识,该自己做的事自己做,如洗衣、打扫卫生等。

这一举措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你以“吾亦鸣”为笔名给该校团委写一封信,阐述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D“与西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而中华文明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相关”错,应为“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华文明推崇集体主义相关”。)

2.A(A以偏概全,原文中“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扣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说的只是《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并非指所有国内真人秀节目。)

3.B(B张冠李戴,原文说“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本项把“文化”说成了“真人秀节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5.B(博士:古代学官名。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6.A(见翻译。)

7.(1)汉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过去与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征召他做廷尉。(“同邑”、“焉”、“征”各1分,句意2分)

(2)屈原是楚国一位贤明的臣子,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写作《离骚赋》,在篇末写道:“算了吧!国家无人,没有了解我的。”(判断句、“被”、“亡”、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8.①用拟人手法。洞庭湖俨然是富有的主人,慷慨好客,不吝施与,自然地流露出诗人酣畅的游兴。(2分)这样写,语言显得幽默诙谐。(1分)

②用虚写(侧面描写)手法。侧面描写月光可“赊”,以见洞庭湖月色之皎洁明净,凸显出诗人对月极度喜爱之情(2分)

9.①对皎洁明净的人间仙境的热爱与痴迷;(2分)

②对暂解羁绊的生活境遇的愉悦与超脱;(2分)

③对无以为用的人生遭际的失落与无奈。(2分)

10.(1)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1)A (3分),E( 2分),C(1分)。(C 项概括不够全面,为“爹”端水也发自本心,还有想让“爹”趁热喝水之意。B项“理解‘爹’的行为”错,应是不理解;D项“爹”藏牛角梳是为了不让我们去麻烦那位省里的领导。)

(2)①“牛角梳”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牛角梳展开,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② 以“牛角梳”为中心叙事写人,围绕“施恩该不该图回报”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③以“牛角梳”为中心叙事写人,使“娘”“我”“儿子”三者的形象更为鲜明,有力地烘托了“爹”的形象。

(每点2分,共6分)

(3)①施恩不图回报。解放战争时期,冒着危险让那个大人物在自家后园待了半个月,事后却不愿去麻烦他。

②沉默寡言,只有喝了酒后才会滔滔不绝,面对老伴的嘟囔也是闷着头不理人。

③原则性强,面对家人的劝说,就是不动摇,甚至还把梳子藏了起来,怕家人给人家添麻烦。(共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示例:

①在思想内容上,“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②情感表达上,写出了“我”内心的挣扎,强化了“我”的迟疑,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态度。

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通过“我”的犹豫,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④在结构上,照应标题,以“泛着幽幽的黄色的光”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每点2分,共8分)

12.(1)C (3分),E(2分),A(1分)。(A项分析不全面,把杨先让写进《比我老的老头》原因还有黄永玉的幽默调侃及二人的友谊; B项“因为他在艺术上能够独树一帜,所以环境对他影响不大”错,应该是他善于坚守自我;D项“反倒比年轻人更有青春朝气”错。)

(2)① 用来佐证作者对黄永玉创作旺盛状态的评价。

②高度评价黄永玉是个艺术的多面手。

③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每点2分,共6分)

(3)①两者相互照应。

②“我是真傻了”暗示当年黄永玉所说“我和张光宇都看傻了”是“假傻”,因为黄永玉能欣赏徐悲鸿的技法并能很好地吸收。

③作者对黄永玉的《彩荷》全是震撼,突出表现了作者对黄永玉画作的赞赏。

(每点2分,共6分)

(4)① 黄永玉在人生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善于坚守自我。

②黄永玉谦虚好学,在艺术上善于汲取优秀文化和技能的长处,不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③黄永玉聪明和勤奋,笔耕不辍,90高龄仍然坚持创作,并且其作品充满了朝气。

④黄永玉不但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而且兴趣广泛,在雕塑、诗歌及长篇小说也有精彩之作。

(每点2分,共8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3.A(“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表现胡歌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用“目不转睛”。“目不斜视”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用“目不斜视”,且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与第③句语意契合。)

14.C(A项语序不当,“不仅”和“更”两词之后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语意不明,“……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有歧义。 D项 缺“形成”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风气”。)

15.A

16.①学习也要拥有独立、自由之精神;②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③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深思

17.参考答案:都要求银行职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2分),但外国银行更注重职员的内在素质和实际能力(2分),国内银行更看重文凭、学历、相貌等外在条件(2分)。

篇9:成都七中高一期末作文

我和爸爸、妈妈、姥爷、姥姥一起去济南游玩。两天的时间,我们先后去了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千佛山和动物园。

早上,我们就登上去济南的动力车组——“和谐号”火车。一上火车,我就感觉到火车上很干净、很凉快,椅子也很高级,后靠背既可以调到最前面,也可以调到最后面。尤其是火车上的洗手间,特别的漂亮,洗手的水龙头是自动出水的,用的洗手液也是自动出的,洗完手还可以用吹风机吹干手。我喜欢坐火车,在上边很舒服,很可惜半个小时左右就到济南了。

我们先坐公共汽车去了大明湖,去饭店简单吃了点饭后,我们就买票进园。大明湖可真大啊!一眼望去,全是碧绿的湖水,好象有我们张店公园的4个那么大,我们从南门进去,照了很多相,又参观了辛弃疾纪念馆,后来我们想坐船去儿童乐园。坐船一上岛我们就发现我们错了,我们来到了历下亭,已经在湖中央了,什么地方也去不了。没办法,我们只好看了一会儿,又坐了一次船,我们来到儿童乐园。儿童乐园玩的东西可真多啊!我让爸爸带我去坐过山车,由于去年去潍坊富华游乐园的时候因为身高不够1。4米没坐觉得很遗憾,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尝试一下。坐上过山车,刚开始的时候还好,慢慢地爬到19米高的地方,接着很快的直冲下来,我有点后悔坐了,可是坐在上边没办法,只好和爸爸的手紧紧的攥在一起,接着又左转右转,感觉内心里很不好受,就在我心里承受不了的时候,过山车终于到站了。这是第一次体验这么刺激的东西,不过我以后不想坐了。

出了大明湖,我们又步行去了趵突泉。因为天旱,趵突泉的泉水已经不喷了,但是游人却还是人山人海,人们都在那里忙着照相。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没有了喷泉趵突泉感觉也没多大意思,只是一湾死水。倒是李清照纪念馆不错,那里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塑像和有关她的介绍,她美丽又有才华,曾经写下了豪迈的诗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出园后就是泉城广场,泉城广场也很大,有张店中心广场的两三个那么大,里面的标志就是一个四十米高的泉标,爸爸说是一个隶书的“泉”字,是济南泉城的象征,颜色是天蓝色的,还有荷花音乐喷泉,我都很喜欢。

篇10:成都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成都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jp lnghn doqi

()()

yuhu jǐnshn

()()

二、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香飘十里别出心裁呕心呖血与众不同

B风期雪压倾盆大雨千篇 一律低头折节

C天长日久浮想连翩如饥似渴心安理得

D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念念不忘守望相助

三、词语大本营。(共12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

惊心动()力()狂澜()不犹豫

再接再()夜以()日不容争()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请另写两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2分)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6分)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C、()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四、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10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2、,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5、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6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六、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分)

我喜欢的原因:

七、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6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2、通过学习,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毛泽东,你会说:

八、阅读,回答问题。(22分)

(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华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2分)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空虚),词汇(空乏、贫乏),她心里非常(焦急、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3分)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2分)

费了好大劲的费:词汇贫乏的贫:

4、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九、习作练习。(30+2分)

提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惧怕、灵魂、盗窃、诱惑、谨慎

二、D

三、1.惊心动魄力挽狂澜毫不犹豫再接再厉夜以继日不容争辩

(夜以继日再接再厉)

2.略

3.A、不是而是B、即使也C、虽然但是

四、1.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滴水能把石穿透

3.切切故乡情。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

五、1.中国的汉字犹如万花筒发生无时无刻的变化

2.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3.瑰宝、精华化成了灰烬。

六、略

七、略

八、阅读

(一)

1、2分(1)排比、拟人(2)比喻

2、3分竹、松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只要是写梅花的诗句都可以)

3、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1分,董存瑞,黄继光等,2分。

4、(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2)中华民族有许多像梅花那样的人。(3)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3分

(二)

1、空洞,贫乏,着急刻果然5分

2、无论还都3分3、略3分

4、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2分

5、多读,多写,多写3分6、略3分

篇11:-学年度上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17-上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希冀(yì)聒噪(guō)断壁残垣(yuán)

B.诡秘(guǐ)酬酢(zuò)耀熠夺目(yī)

C.蓦然(mò)藻饰(zǎo)面面相觑(qù)

D.慰藉(jì)槐树(huái)惴惴不安(zhuì)

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践约僭害一泻千里

B.敦厚阐珊相濡以沫

C.豁免号锻变幻多姿

D.饶恕驻足随声附合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将“揭露”改为“表现”。)

B.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平稳起飞、安全降落。(将“设计”与“研制”调换位置。)

C.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民间反殖民斗争的场景。(删掉“在……中”。)

D.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被梁实秋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在“无两”后面加上“的文坛巨擎”。)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松――征讨方腊(《水浒传》)

B.唐僧――状告李靖(《西游记》)

C.陆逊――火烧连营(《三国演义》)

D.甫志高――被捕叛变(《红岩》)

(情境)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王小红的妈妈就已经替她报了好多寒假中的课外补课班,让她从早到晚地上课,把她的假期时间几乎全占满了。

作为王小红,想劝阻妈妈最为准确、得体的说法是()

A.妈妈,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假期,您给我报了这么多课外补课班,这一假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给我留,还让不让我活了呀?

B.妈妈,谢谢您为我的学习煞费苦心,我一定利用初中这最后一个假期刻苦努力,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希望。

C.妈妈,您给我报这么多补课班我都会去上的,但是如果我上了这么多课成绩还是提不上来,您可不能怪我了!

D.妈妈,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需要个人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补课却让我没有时间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也很难提高成绩吗?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虽然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但她在那片空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摘自《无字碑》有改动

A.她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B.她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C.她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D.她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二、句子默写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悠哉悠哉,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诗人摆下饯别筵席来款待即将回京朋友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选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薄:______

(2)景: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从这两段文字来看,这些“迁客骚人”在不同时候登上岳阳楼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呢?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有些在温带地区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首先,炎热给人身体带来不适远远大于寒冷带来的不适。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而在热带,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③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就像印度的那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而在温带,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④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和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⑤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庄稼也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正是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

⑥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时速为60毫米。

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冲走了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很快就休耕了,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

⑧大自然就是这样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穷国多位于热带的原因。

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

3.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解释一下这句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4.选文结尾处加点的“天使的福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二十三年前,我在家乡里的一个邮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愣。接着,又一边摩娑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1.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在画浪线的句子中,老大娘听到“我”说的拍电报价格之后,为什么会“短暂的一愣”?

3.在选文倒数第四段中,“我”为什么特意在“六毛”上加重了语气?

4.结合加点词语,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现的老大娘的心理。

(1)“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2)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会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没了踪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放弃

冯晨

①放弃安逸的童年,雕鹰才有鸟王的威猛;放弃舒适的生活,凤凰才有浴火重生的辉煌;放弃璀璨的美玉,子罕才有清风两袖的懿德;放弃温馨的家庭,重耳才有称霸诸侯的伟业;放弃井冈的摇篮,红军才有星火燎原的长征;放弃国门的闭锁,华夏才有龙腾虎跃的生机。

②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是另一种拥有。

③三闾大夫,怀石投江。你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怀着一腔怨恨与满腹豪情,纵入这冰冷的汨罗江。你本可以带着你的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离开这喧嚣的世俗,匿于山水之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生活。可你在隐忍与节操之间,选择了这苍凉的江水,来摆脱污秽,永葆你的察察之身,皓皓之白,与日月争光。留下你那千古之绝唱,豪迈之壮举,惊风雨,泣鬼神。

④屈大夫,你失去了你年轻的生命,却留下了千古不倒的丰碑。

⑤青莲居士,飘逸于世俗之外。本有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却怀才不遇,你唾弃高官厚禄,蔑视权贵,视钱财如浮云,你原为一名翰林待诏,为皇上写诗作词,但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是你人生追求的目标。于是,忧愁,成为你生命的主题,用借酒浇愁,醉生梦死来排遣你心中的愤懑。最终,你选择离开黑暗的皇宫,去体味人间清欢,你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响彻云霄,震动天地。

⑥李白,你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却铸就了亘古恒新的潇洒。

⑦放弃,意味着失去,没有失去的痛苦,就没有得到的喜悦。

⑧放弃,意味着付出,没有付出的艰辛,就没有收获的芬芳。

⑨放弃,意味着宽广,没有宽广的心胸,就没有海纳百川的壮阔。

⑩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将欲夺之,必因与之。”放弃,是另一种拥有,是来自舍弃的拥有。孟子因“舍生取义”而获,陶潜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得,韩信因“胯下之辱”而拥有……

学会放弃,你就会懂得“舍得”的真正意义,升华了生命那悠扬的旋律,开垦出一片花艳,一片芳菲。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中加点的“豪迈之壮举”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将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句话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4.本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察察之身”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五、命题作文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冬天,一提到大雪,我们往往就会想到刺骨的寒冷。然而,你是否想过,正是这皑皑白雪,正在温暖地覆盖着整个大地呢?在一场场的大雪中,你是否曾经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给你带来的温暖呢?

你或许也曾被严厉地批评过,有些尖刻的语言让你觉得无法接受。然而,回头再仔细想来,那些批评是否也像一场大雪呢?貌似寒冷,实则温暖着你的内心世界……

请以“那场温暖的大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老太太总觉得一堵墙马上就会倒塌,只要看见有人走过去,他就提醒对方:“那堵墙要倒了,离它远点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她一眼后,依然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然而那堵墙没有倒。几天过去了,老太太很生气,又有些奇怪,不由自主走到墙根下查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砖石中,气绝身亡。

这则材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提醒自己比提醒别人更重要;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对于可预知的危险一定要远离;应该尽量听从别人善意的提醒……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篇12:语文试卷高一作文

我曾听过《聊斋志异》的故事,因为狐仙们心存感恩,这些以狡猾著称的小动物竟显得如此美丽多情。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无论是神话还是历史,因为心存感恩,原本普普通通的故事,竟然变得美丽动人。原来,只要心存感恩,一粒干瘪的种子也能萌芽,最终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只要心存感恩,一条涓涓细流也能壮大,最终汇集成一片蔚蓝的大海;只要心存感恩,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也能愈合,最终淡化成一块光滑细腻的肌肤;只要心存感恩,一颗冷如冰山的心窍也能融化,最终荡漾成一丝吹绿柳梢的春风。

一切,都只因为心存感恩。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感动于陌生人的帮助。比如在雨夜里,陌生人为你撑起的一把雨伞;比如在寒冬中,陌生人为你递来的一件棉衣;又比如在生病中,同学为你拿药送水。的确,这些只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却总会在你眼前浮现。当你咀嚼着这些小小的帮助或美丽的施与、然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正是因为心存感恩,小小的心灵才能蕴涵如此丰富的内涵;单调的生活才能焕发如此绚丽的色彩;匮乏的精神才能饱满得像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吟咏孟郊的《游子吟》,母爱的春晖总是温暖着我们的心房。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无不歌颂母爱,赞美母爱。是的,母爱是温暖的,是甜美的,是圣洁的,是甜蜜的。但是,这些赞美都只是表象。母爱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恩情,它平常却不平凡,它普遍却不普通。这样的恩情,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滋润着我们,呵护着我们,守望着我们。多少回日月交替,无数次季节变换,它始终不会改变。在我们走过的春花秋月中,这恩情一点一滴的积累,到如今,已汇成一片无法丈量的汪洋了吧?如果要心存感恩,那么最应该感谢的,便该是母爱的恩情啊!

语文高一期末作文

高一期末语文作文

高一期末语文材料作文

高一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作文

常州高一期末语文作文

高一语文期中的试卷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

成都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语文作文(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成都高一期末调研试卷语文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