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_hy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 目录
篇1: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我一听这话来了气。怎么老杜就靠着咱们几个朋友生活呀?
他有手有脚,四肢发达:眼睛,鼻子,耳朵,嘴,还有眉毛。五官又很齐全,他怎么就不自己某个生路,挣几个钱呢?可人家借诗抒情正发愁呢!这可不是,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了,他心情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打搬到咱们四川成都后生活才渐渐安定了。
好几年都过去了。有一天,突然就看见老杜从家里疯疯癫癫地跑出来,我赶忙出门迎接。还没等我出门,他就大声喊道:“平定了!平定了!我回家去!”“怎么了?回哪里?什么平定了?”我接连问了好几句。他一字一顿地说:“安史之乱平定了,我们可以回家去了。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关怀和照顾。”一听老杜要走,真的有点不舍得。我问:“老杜,你真的要回去吗?再呆一段时间,不好吗?先别回去,这儿的风景多好。既然安史之乱平定了,那你的牵挂也就没有了,好好享受一下吧!”“不,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他坚定地说。
“那我明天去送你!”我对他说。他没理我,转身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他的踪影。我就跑到他那儿里看看。一到那儿,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草房立在那里。转头向江上望去: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船在向远处飘去。那小船上,也许是回家心切的老杜和他的妻子儿女吧!
就这样,我们分别了。虽然有许多不舍,但我还是希望他回到家乡能够安宁,幸福地生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篇2:我眼中杜甫作文
一滴泪从脸上滑过,打碎了水中的圆月,荡漾着层层波纹,这泪因你而流。透过历史的狼烟,你那单薄瘦弱的身躯独立于乱唐风雨中,内心热情似火,面上老泪横流,看着你,我与你同是泪眼。到底是为你惋惜,亦或者是欣慰?我,似乎也说不清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叹国都沦陷,满目凄凉。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树木苍苍,使人触目惊心,而你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着眼全局,为天下百姓诉苦,担忧……
有一个阴雨天,呼啸的风猖狂的刮着,卷去了屋上的几重茅草。夜晚,你蜷缩着,无视自己的痛苦,却幻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彻夜未眠,在心地呐喊着,为的是谁!不为自己,只为天下同你一样受苦受难的百姓!
你一辈子的追寻,却换来穷困潦倒,病死孤舟。对国家、对皇帝、对百姓、对亲人的眷恋,却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你用一片血泪,凝聚成千言万语,却是换来死后的辉煌!也许你并不知道,你的名字、你的一生不仅为唐朝人所知道,被中国人所知道,而且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知道。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你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你,是我们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你为中华文化史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你爱人民系百姓,细细的一支笔凝聚了毕生心血,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饱含那眼中滚烫的泪水,心中炙热的鲜血。最终,你还是拖着一身的疲惫,离开了你所牵挂的百姓!唉,泪水再次滴落,真不知道是为你惋惜,还是欣慰……
篇3: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他那种爱国爱民,使我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忠君爱国,就像向日葵一样向着太阳。当他被贬官时,他在失意困顿还依然高唱:“天涯何处无芳草?”官场上的挫折,并不能让他为此放弃为人生的探索,超越宠辱得失,任凭风雨肆虐,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只由“一衰烟雨任平生”,在逆境中匍匐向前,坦然自若,才会覆险如夷,无视一切险阻,才会感动“业务风雨也无晴”。虽然他被贬官,但他那熊熊烈火般的爱国情,使他“见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当他忧国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坎坷中不灭爱国情,蹉跎中不遗世人,能有这样的.情怀,唯有圣人能为。
他爱民,写下《石壕吏》来对战争的控诉与揭露,“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表达他对吏的批判,对妇人的同情。在战乱时期,男儿都去邺城戍,原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变,因为“生女犹得嫁必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既然“老妪力虽衰”还得“急应河阳役”,写出他那爱民之情。他怜惜老百姓,只因“朱门酒头臭,路有冻死骨”。他悲天悯人,干好事不求报酬。
他爱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忠心耿耿。他爱民,爱得舍己为人,可以看出他希望有一个大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博大胸襟。因为他爱国爱民,所以他希望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国家繁荣富强,国泰民安。他希望国家到处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池,希望国民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希望国民们有一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纯朴民风。希望国民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固有一死”,他死在湘江的小船上,无人送葬,无人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他就像昙花一现,水光潋滟,只能让人感叹:“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篇4: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句佛语说:掬水月在手。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有时可以办到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当我们虔诚地拜读杜甫的诗作时,一个鲜活的形象也可以很生动的跃出于面前。
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
杜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又如一个历史宝库,包含着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的丰富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百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忧过忧民的深衷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个惊人死不休”的鸿鹄壮志,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独特格调和精益求精的诗艺,也铸就了这位彷徨者无数铿锵凝练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辞。于是他便成了诗中的圣人。
他的诗便是他的情感发泄,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可为的无可奈何。读他的诗,俨然在接受清除心灵污垢的洗礼,高档格调的文辞、深刻压抑的真实的真实感情在读者的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大海的浩淼,想起了弯月的宁静,也想起了杜甫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
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尝憎晚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篇5:作文我眼中的杜甫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杜甫,说他是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留下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觉得他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别人告诉我杜甫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我便急着和他们争辩。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了。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热中肠”的精神。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当他为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横到心上。他那种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的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人难寐之夜,杜甫非但说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和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即使有,体现的总是凄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太深了吧!
对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梦;对现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许他是真正的梦,而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华,更敬慕杜甫那颗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魂灵!
篇6: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杜甫,你好。我在心中默念。
人生的际遇若一直平步青云,那人便也易陷于颓丧;而坎坷的经历,虽然带给人不幸,却也仿佛那一潭沉静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焕发夺目的光彩,请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遗留的脚印。
庭院八月枣梨熟,瞧,那茂密丛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华,更是拥有无忧无虑。“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随着世俗的陀螺,也终无法画圆自己的人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谁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凄惨,那个昔日英气勃发的少年哪儿去?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没有吐纳日月的胸怀,又何能有如此广博的爱心?你让世间的狗苟蝇营者低下头,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层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是对你的大道希音?
你无疑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国的明镜,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丑恶本质,一切都是那么真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现的眼眶里滚出两行清泪,你在质问,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机到底哪儿去了呢?
“偏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男儿的性命犹不如那春风吹又生的草芥,与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个女孩儿,嫁给比邻,还得时时相见。
同李白一样,你是郁郁不得志的。皇上昏庸,官吏腐朽,人民疾苦,栽道怨天。在这种时代,本事被摒弃一旁,视为草芥。你的本领也就只能让后人所铭记,后人所欣赏。
我忽然看到你的眼睛,幽幽的如湖底般清澈,直达心底。
篇7:作文我眼中的杜甫
他是大唐盛世王朝里,举世闻名的才子;他被尊称为“诗圣”,是因为他随意挥墨,也能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把一切尽可能地收录于他的诗卷中。我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找到他的试卷,翻开鉴赏,描绘我心中的他。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画画。不信?展开他的诗卷,你会看到《望岳》里描写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泰山的壮观景象,也能看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描写春雨的自然景观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他亲自观察,再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景象。不然,又哪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然、清新,却又不失大气、洒脱?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感伤。怀疑吗?那请你继续打开试卷的下一页,继续沿着他的轨迹步行。不消多时,你就会看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也会看见“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一类的感怀之悲呼之欲出。当然,他所感伤的诗句尚有许多,但论鉴赏,只上两句亦极佳矣。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担忧,也会感叹。两者合二为一,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诗境。有问题?那就在诗卷继续找答案。打开后面的部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一并映入眼帘。细品此两句诗,他把担忧蕴含在其中,但又不忘了补上自己的感叹,可见他的复杂心绪。又如“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此二句也点出了他的“忧”与“叹”:他“忧”国家灾难,却又“叹”刘禅无能也享受祭祀。这就是他的表达,把情感完美又恰合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心中的他,一个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文人。我想,正因为他的墨笔够“神”,能传达情感,所以到今天,他仍被人们所称赞、惦记,他的作品也被拜读、喜爱、传颂。
篇8:作文我眼中的杜甫
烟绿从历史的深巷中飘来,带着阳光,拢着月光,向世人倾述着那如日月一般的伟大人物,一字一句,都在心田绽放光芒。而杜甫,无疑是那最炫耀的一环。
人生的际遇若一直平步青云,那人便也易陷于颓丧;而坎坷的经历,虽然带给人不幸,却也仿佛那一潭沉静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焕发夺目的光彩,请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遗留的脚印。
庭院八月枣梨熟,瞧,那茂密丛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华,更是拥有无忧无虑。“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随着世俗的陀螺,也终无法画圆自己的人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谁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凄惨,那个昔日英气勃发的少年哪儿去?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没有吐纳日月的胸怀,又何能有如此广博的爱心?你让世间的狗苟蝇营者低下头,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层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是对你的大道希音?
你无疑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国的明镜,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丑恶本质,一切都是那么真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现的眼眶里滚出两行清泪,你在质问,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机到底哪儿去了呢?
“偏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男儿的性命犹不如那春风吹又生的草芥,与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个女孩儿,嫁给比邻,还得时时相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那个穷兵黩武的年代里,只有“丰功伟绩”,哪怕是亿万百姓的性命堆积起来换得的一份荣耀,有何不可?于是,你觉悟了,百姓的眼泪只会滋长统治者的骄傲,你劝世人莫把枯眼哭泪眼。
然而,读杜甫的诗作,又怎能不潸然泪下。你那枯眼里流出的'清泪,虽不能洗去尘世的污秽,却滴落在千秋后代世人的心中,荡涤人们心灵上的那层尘埃,滋润善良与良知的幼苗,茁壮成长。
篇9:作文我眼中的杜甫
哦,可怜的诗人,我愿追随你的足迹,陪你到那天涯、海角。
——题记
你的豪情
我追随你到过泰山,也略晓你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那时的你年轻气盛,有着伟大的雄心抱负;那时的你豪情壮阔,有着独特的思想情怀;那时的你激情四溢,有着宽广的胸襟气魄。我伟大的诗人啊,我欣赏你,欣赏你积极向上的心态,欣赏你宽阔广大的胸怀。
你的思念
我追随你到过洛阳,也了解你和李白从相知、相识到相交的美好。那时的你狼狈不堪,庆幸的是你碰到了李白这个知己;那时的你流落天涯,李白离开了朝廷,你们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那时的你,那时的李白“醉眠秋共被,醉眠日同行”。你们志同道合,却因去向不同而迫不得已的分开。我亲爱的诗人啊!你好不容易和李白相聚一场,却又要分开,“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你思念呀,思念你的知己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同情呀,同情你的朋友呀。你的感情如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我欣赏你,欣赏你对朋友关心思念的情感;我欣赏你,欣赏你发自心灵深处的美好感情。
你的思念,我看在眼里。
你的忧伤
我追随你到过江南,也知道你那“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心情。那时的你早已逝去了当年的光芒;那时的你因为人生巨变而忧虑重重;那时的你只能回忆开元盛世的美好场景;那时的你只能感叹自己对国家的遭遇无能为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此刻,你身处困境,身染重病,这萧瑟的秋江景色,正是你身世飘零的感慨,更是你老病孤愁的悲哀。我可怜的诗人啊!你出身书香之家,你有如此的才气;你有伟大的雄心抱负,只是你忧国忧民;你无法不想人民的心情,我欣赏你,欣赏你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情怀;欣赏你忧国忧民的心态。
你的忧伤,我看在眼里。
你的爱民
我追随你到过边疆战场,知晓你那“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感慨。那时的你看到这战马啸鸣、车辆隆响的情景,觉得震撼极了;那时的你为国家,为人民着想;那时的你为老百姓受苦受难而不服;那时的你依旧处处充满着正义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了晚年,你求亲告友,好不容易盖起了一座茅草屋,好不容易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大风破屋,大雨又至,你却没有想自己一丝一毫,为的只是“天下寒士”。你以天下之忧为忧,你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我心系天下的诗人啊!你四十多岁才做了官,你看着百姓受苦受累,你难过,你悲伤。我欣赏你,欣赏你仁慈的性格,欣赏你耿直的个性,欣赏你对于百姓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的特征。
你的爱民,我看在眼里。
你直面人生,忧国忧民;你关心国事,关心人民;你心系天下,关心朋友。你很平凡,却又让我在平凡中看到了你的伟大,你的无私。
哦,伟大的诗人,我会永随你的足迹,无论时光变迁,不离不弃。
篇10:作文我眼中的杜甫
我以一个学识并不广的中学生的眼光中看杜甫。想起杜甫,我就跟着回忆起两句话。第一句是在电影里听到的:圣人,其实也是人,只不过他做了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他成了圣人。
第二句便是人们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这两句话用了杜甫身上在贴切不过了。小时候,妈妈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让我背其中的诗,有一大部分是杜甫的,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背这么多无聊的诗呀?我要看哆啦A梦!”妈妈也不生气,笑着摸着我的头,说道:“乖啊,好好理解好好背,以后很有用的,背完了妈妈给宝宝棒棒糖吃。”“那有什么用呢?”“乖乖地背啊,以后就知道了。”于是我对杜甫的诗报以美好幻想,乖乖的背着。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听了看了许多关于杜甫的诗,故事,觉得他是那么遥远。细读后,又觉得我每天都在用他的道理。就如孔子一样,形象似乎是那么高大,有时却又发现他就在你身边,指导你做人、做事。打个比方,当读的书越来越多,便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但显然,我读的书不够多,所以文章并不很好。
当春天绵绵细雨拂过时,然们会付上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读杜甫的诗,就像看一部纪录片,真实地刻下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所以我有时跟同学开玩笑,例如:纪录片《石壕吏》,制作人:杜甫。也许,就像妈妈说的一样,年龄大了,理解就越深,运用就越多。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生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也正如臧克家先生评价鲁迅一样: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篇11: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选
或许,你没有李白的超速洒脱,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没有王安石的官场得意;或许你的眼中只有愁苦;或许只有祖国的兴衰才可使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乡之泪
你一生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是你孤独无依的情感的最好抒发,你走在异乡的路上,思乡念家之情油然而生。今夜你是否仰望月空期盼家人的来信?月光皎洁,寒霜满地,你望月落泪,兄弟情深。
忧民之泪
你还好吗,杜甫?其实我很担心你,你总是在忧国忧民,你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你虽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也依然在为国事担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你最好的写照。在你的字里行间,总是充盈着忧愤。你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平生第一快诗也是与国家收复失地有关。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博大胸怀不禁让人感叹!战争不断,人民疾苦,牵动着你的爱国之心,你为民落泪,无比悲伤。
思友之泪
杜甫,你不止一次梦见了好友李白,你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他鸣不平。你与他感情至深,只因你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写诗的喜好。迫不得已,你们匆匆见过又各自匆匆离去,你忍住离别伤痛写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寂寞之中,你的情感有几人能懂?你思友落泪,知音难求。
亡国之泪
杜甫啊杜甫,遥想你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满怀壮志挥洒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可命运不公,你不得重用,最后一场安史之乱毁了衰唐,更破了你的报国梦!你在悲愤之中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萧条景象。城池残破,草木凋零,你的救国梦破,你的心亦碎,你为国落泪,无比痛心。
回首你的一生,一壶浊酒,沉醉了晚唐的衰落;两行热泪,诠释了你的爱国忠心;三里孤坟,道不仅战争的残酷;四腔热血,也不忘以表你火热的肝胆!
篇12: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大唐的诗国太过璀璨,有人成仙,有人成佛,也有人成圣。“圣”之一字实在是太高太重的赞誉,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这样的称号?读杜甫诗时,心中对“圣”一字若有所感,及至读完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我想我终于懂得“诗圣”二字的分量了。
以下是对孩子们文字的搬运,以及我的一点小想法。
我眼中的杜甫永远紧皱着眉头,永远漂泊在外,永远事与愿违,永远拖着疾病的身子却不留余力地心怀苍生。
沿途的奔波太过劳累,在那个月隐星匿的'孤夜,他是否望向家乡的方向,老泪横流。他的人生注定坎坷,他的诗却也注定辉煌。于是“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于是三吏三别。
朝廷腐败,国家**。在官场混迹十余年却依旧苦无归处。满腹的豪情壮志被命运捉弄,倾吐不出的苦闷蹉跎着他的岁月。可他依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么难能可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下这诗歌时他眼里是否也常噙泪水,是否也常有叹息。他不悲叹自己的命运,却为了国家一次次心急如焚。
最终,他走了。却留下不朽的灵魂……
篇13: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伤感,风卷茅顶,卷出丝丝忧虑。夜半惊醒,倚望窗外,故乡月明,不禁老泪纵横。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春时期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青春时代,也是大唐最青春、最鼎盛的时代。虽然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但这首诗倒有着豪情壮志的浪漫情怀,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壮志凌云,风华正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中年时期的杜甫,怀才不遇,载道怨天。谁知皇上昏庸,官吏腐败,人民疾苦。你看到官吏家的酒肉都多的发臭,而路边就有冻死的百姓,这原来的盛唐去了何方?这首诗带着讽古伤今的现实主义情怀,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老年时期的杜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安史之乱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弄的百姓们民不聊生,妻离子散。而皇帝却不顾民生,只求寻欢作乐。逃难的杜甫听闻王军平定了战乱,欣喜若狂,不禁泪湿衣裳,立马备好马车返回梦寐以求的家乡。眼中又多了份他的越鸟南栖、故土难离。
贫困潦倒是他,怀才不遇是他,诉说人民疾苦也是他,占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仍然是他。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篇14: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搔尽了白头,愁浸了时光。
杜甫,现代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直怀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满面,却不了解他为何而愁,本学期学了许多杜甫的诗,我知道他的愁是从何而来的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是杜甫老年时期写的,当时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叶孤舟,但他依旧担忧着国家,忧到“雨脚如麻未断绝”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把自己一生都倾注在国家中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们学生也会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让他完成心愿,混了几十年还是个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却无奈因为写诗而出了名。从某方面来说老天是不帮他,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离愁别恨的时光,也就不会成就一个诗圣,一部史诗。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来到泰山。泰山是五岳中最气势磅礴的一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杜甫的决心,他想成为一个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难的人,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情与气魄。这种积极进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圣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阳光总会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历史长河中永远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始终写的是他对未来社会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与家人离别,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恢复,永远是一个与谐社会。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国家了。
一阵风,激起了历史长河的波澜,留下了读不尽的一本书。
篇15:我眼中的杜甫作文800字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功成名就,但是他却有不为人之道的一面。杜甫一生都很穷困潦倒,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但是我心中的杜甫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是善良的,是乐观的,更带有一丝狂气。
杜甫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他一生都很贫苦,正直壮年44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他也就被关入狱中,因他的诗名很小所以逃了出来,就在连他自己的自顾不暇的时候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千古名篇。这种危急时刻,他担忧的还是皇帝,并去找在外逃亡的唐肃宗,被封小官后因不了解官场的利害关系被贬。终因俸禄太少弃官游荡于四川,收朋友的接济,盖了一间小屋,当自己的草屋顶被风刮走后,他不但不悲伤反而更为天下苍生着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这样推己及人,而这样的气魄无人能比。
杜甫更是善良的。在他的房屋前,他发现有一个老夫人总是打他家门前的枣,当时并没有阻止,而是感慨人民生活的苦闷。当他把自己的房子交给别人时,那人要去阻止老妇人,被杜甫拦下,杜甫大度的说这样也不会影响自己,那个老妇人没有丈夫没有儿女,及帮帮她吧。说完又感慨社会上老百姓的生活苦闷,不能吃饱穿暖,即使他自己也是贫困潦倒,身无分文。杜甫这一生更是乐观的,他并没有被贫困击倒,反而更加乐观更加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在四川时被朋友接济,他并没有觉得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反而写出“但有故人供禄米,余生此外更何求。”的“狂”诗句。杜甫很乐观,从不会想要轻生。杜甫也是一个“狂人”,因与李白打交道也沾染一丝狂气。当他登上泰山山顶时,俯瞰世间万物是更是感慨万分,更加疯狂,于是写出了“狂”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然而这样忧国忧民乐观善良的唐代诗人仅仅活了59岁,就连他逝世时也是相当悲凉,他客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就这样漂泊凄惨的过完了短暂的一生。这就是我心中的杜甫,他忠君报国,他忧国忧民,他善良乐观,他依然带着一丝狂气,这样的杜甫我欣赏!
篇16:我眼中的诗人杜甫作文
白色的石桥渐渐被染成了黑色,嘶杀声、马蹄声稀稀拉拉地响着,惊醒了那刚刚睡去的幼鸟。一阵吵闹声之后,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宁静。经过战争的洗礼,这片土地更显得残破、衰败。这时传来了一阵重重的叹息声,循声望去,昏暗的烛光中,一男子站在窗前,正愁绪满怀,看着这片被战争摧残得支离破碎的大地,他不禁吟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就是“诗圣”杜甫。
他的忧国忧民造就了他的无畏。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用开朗、豁达、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让人们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即使生活困顿,仍然心忧天下,关心百姓疾苦。他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宽阔无边的胸襟,让我铭记于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虽然遭贬谪,然而他并没有沉沦,没有悲怆,他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在挫折面前,他豁达无畏,踌躇满志迎接未知的挑战,即使遭受打击,遭遇挫折他也不放弃为民请命、报效祖国的志愿,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激情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他虽然位卑,但仍心天下为已任,忧心黎民百姓。他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无法阻挡心灵的前进,他要让他的一生精彩而有意义。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他的名字却永垂青史,一个“诗圣”之称,他当之无愧。
篇17:我眼中的诗人杜甫作文
忧国忧民忧天下,有胆有义有豪情,他就是杜甫。——题记
这是一位有着惊天动地气质的大文学家,他是中国现实主义代表性诗人。他是爱国的,更是悲天悯地的,他忧国忧民,可以放声大哭;他是自由的,但有颗心系着国家社稷的心。
他不像李白,抛下家人,一人独走天下,而写下浪漫、潇洒的诗句。他又和李白有些相似,都有过富足无忧的童年,都有着壮志凌云的青年。他的志向,一如《望岳》中的那句经典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要攀登,他要登上那最高的一座山,看周围的那些小小山。无限风光在顶峰,那里便是他的志向。
他和李太白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虽追求自由,但心系国家;一个崇尚自由,但心胸开阔,云游天下。
但有时造化弄人,却不一定遂如人愿。
杜甫生于晚唐,那时朝廷腐败,那时他怀才不遇。又多次因小人谗言,因而他的绝世才华和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皇上的重用,于是他转向文学创作,留下了了不少的名篇佳作。
他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大唐盛世带来的浩劫,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劫难。幸好他那时并不出名,幸好他那时只是一任小官,被安史叛军抓住,不愿意屈服的他得以侥幸逃脱,万幸!万幸!不然,中国历史上岂不是少了一位大诗人?!
他一路逃命,沿途所见所闻,都成了他的创作素材,直到他跑回了家,只听见了阵阵哭泣声,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然后写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然后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篇《春望》,我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感伤于晚唐,抒发于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借物咏情。
句句诗中透出他的五味杂陈,因国破家落,春光已经不再的暏物伤感。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美好之物因人而伤情破感,他又以乐景来表现哀情,加重他忧伤国事深沉之情!
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一个春天,仍未结束。一封送达亲人手中的信,在这个时候已经价值万金。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他的哀怨,正突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
我敬佩他的风骨,他的诗韵,更敬佩他的思想和节操。忧国忧民忧天下,有胆有义有豪情,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啊!敢于挥笔揭露现实,佳作传世万古流芳。纯洁与先进,愤怒与从容,这就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杜甫。
篇18:我眼中的诗人杜甫作文
说到杜甫,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严肃的老头。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样“飘然思不群”,亦不像苏轼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从“三吏”到“三别”,他是行走在民间的史书,记录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诗中的圣人——诗圣。何谓圣人。孔子有言:三立成圣,立功,立言,立德。他关心百万疾苦大众的死活,他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他一生的奔波都是为了百姓。什么诗仙、诗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间无。什么是浪漫,那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为自己而不顾他人,不高兴了就“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是自私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诗圣比诗仙更无私,他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见一斑。
时世造就英雄,杜甫终没有遇到一位圣君,空有壮志抱负,却无处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时亦英雄。他依旧站在了诗界顶峰,俯看前人与来者,能有几人在诗歌上超越诗圣。
58年,这是杜甫在这世间生存的长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就是杜甫在这一生的经历。在这58年中,它见证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它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偌大一个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终走向灭亡。他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让他欣慰的一点是它记录了许多时代之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研究资料,无愧于诗圣之名。
篇19:我眼中的诗人杜甫作文
时光的卷轴不断向前翻卷着,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演绎出一幅幅瑰丽的画卷,更孕育出无数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有秦始皇、曹孟德这样的政治家;有孙武、霍去病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孟轲、孔仲尼这样的思想家;更有陶渊明、李白那样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留给后世的子孙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然而,我不欣赏唐寅、纪昀这等风流才子,更不青睐吕不韦、严嵩这般位高权重的臣子,我唯独对“诗圣”杜子美情有独钟——只因为他的正直,他的忠诚,他的善良搭起了一座宏伟的桥梁,缩短了文学与现实的距离,缩短了官员与百姓的距离,缩短了古人与现代人的距离!
出身名门,早负盛名
杜甫的祖父是初唐大诗人杜审言,在武后一朝颇受时人的推崇。年幼的杜甫从小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祖父的诗文、言行带给他很大影响。在他年轻时,他的诗作便已负有盛名,而他更是充满了对人生、对国家、对未来、对文学的热情,一心想要为国效力,尽己所能;也希望能遍览名山大川,感受大好河山。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丽诗篇和雄伟气魄一蹴而就!
中年遇乱,几经波折
然而正当杜甫雄心勃勃为国效力的时候,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玄宗荒废朝政、李林甫作梗、安史之乱爆发……他的锦绣前程就在这一系列的**中付之一炬。但悲愤无奈的他却未丧失对朝政的信心,他几经辗转,险些为叛军所擒,终于到达凤翔投奔新帝。无论命运如何捉弄他,他都保留着对国家的忠诚,而这份忠诚与正直更是伴随他走完了坎坷潦倒的一生!
晚年漂泊,体察民情
穷困潦倒的杜甫晚年带着家眷漂泊于西南,生活拮据,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成都草堂。而现实的残酷并未击垮他的内心。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百姓:尽管自己并不富裕,他却将简陋赠与自己的亲戚,当得知亲戚阻止邻居打枣就急忙劝阻,于是便有了“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的怜悯;看到官员横行霸道,沉迷酒色,百姓无家可归,他极为愤慨,于是就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讽刺;见到为补充兵役,官员强行抓人,他无力更无奈,于是就有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辛酸。出身名门、被称为“杜工部”的他却平易近人,体恤民间疾苦,这一点是文人志士中极少见的!
有人曾感叹:“现在像杜甫这般关心百姓的文人、官员已经不复存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杜甫的思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我却认为,杜甫的精神却像一座路标,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与实践!他亲历亲为,使文学不再是权贵的奢侈品,而变为劳苦百姓的明信片,缩短了文学与现实的距离;他不以官吏自居,生活清廉,缩短了官员与百姓的距离;他自己的亲身实践成为教育后辈要深入生活,体会民苦的最好范本,缩短了古人与现代人的距离!
古人不远,时光卷轴虽然不断向前,然而我会不时地向后回顾,因为我知道在卷轴的另一端记录着一位大文豪,一位大诗人,更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杜子美!
篇20:我眼中的诗人杜甫作文
不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少的挫折和变故,只要我们保留着不灭的信念,人生总会有意义,总会有遇到美的风景。
题记
杜甫,是在如今能与李白齐名的人,他被称为诗圣,在当年,谁知道他曾经多么不引人注意。他小心地步入诗坛,悄悄地,如同他的为人。
他小心翼翼地坐在诗坛的最角落处,他想与各位在诗坛呼风唤雨的大佬结交朋友,他颤抖着,讪讪地伸出了双手:您好,幸会。可对于那些在诗界中叱咤风云的人来说,与这样的无名小卒结交真是不值得。所以,杜甫就这样一直孤独着,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
他踩着一身月光,无比潇洒地走入门,向杜甫伸出手:子美,幸会!他就是李白。
李白和杜甫,可谓千古第一好基友,杜甫可称得上是李白的头号粉丝,对李白无比崇拜。他写诗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用来思念着自己的偶像,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心一定向着自己的偶像那个人的位置,不停地努力。
其实,我们停下来仔细想想,杜甫就是一个我们努力的鲜活的影子,他不停地认真写诗,不停地仔细记录着当时发生的事。
他去世的那天,他乘坐的那叶小舟还在江中漂泊: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他溘然闭上双目已经几百年过去了,才有一个叫元稹的人发现了他:天哪,这个人是多么有才啊!他发现,杜甫的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史诗,一部用自己的心血换来的命运赞歌。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了了这位一直被埋没的天才。
一眼万年,杜甫这位诗圣的一篇篇诗就是用他的心血而换来的,不管世事如何,不管自己是不是妇孺皆知,不管命运是否待他温柔,他一直在不停地歌颂着,歌颂奋斗,歌颂生命,歌颂着一个个在生命之路上如他一般坚持的我们。
★ 我眼中的小学作文
★ 我眼中的作文
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整理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