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

时间:2024-06-06 03:38:51 作者:gavin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gav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六年级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三(2)张家胜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包粽子,撒白糖。”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我就会想到端午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妈妈带着我去菜市场买菜,街上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热闹极了。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他在包粽子,我觉得他包得真是好啊!我十分好奇地走上前去,看老爷爷怎么包粽子,只见老爷爷迅速的拿了两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斗笠的形状,接着放了三勺糯米进去,再放了一颗红枣,然后又放了两勺糯米,直到糯米快要溺出来的时候再轻轻地一压,最后用五彩线把粽子包扎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在老爷爷的手中出现了。

看到老爷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包好了三个粽子,我真是惊叹不已,我心想今天是端午佳节,我一定要送一个我亲手包的粽子给爸爸妈妈,于是我走上前问:“老爷爷,你能教我包粽子吗?”那位老爷爷和蔼可亲地说:“好呀!小朋友。”于是老爷爷手把手的教我怎样包粽子,可是我笨手笨脚的,包的粽子可奇怪了,就像一个小书包。和老爷爷一比我包得可真丑啊!最后,我做了很多各种奇形怪状的粽子,有的像一个冰山,有的像一个小刺猬,还有的像一个小猫。到了晚上,我把我包的粽子送给了爸爸和妈妈,他们看到后都开心不已,直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我真期待下次的端午节呀!

篇2: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杨岷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我最爱的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的,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一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欲绝,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人们怕水里约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丫净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屈原跳河的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爰国。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动手包粽子,可别小看包粽子,它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洗干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一具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肉块或绿豆、红豆搅拌均习,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放入粽叶卷成的一漏斗星,再将粽叶包住粽馅,完全密封并包紧,然后用绳子捆紧,棕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的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诞三尺。

端午节不仅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还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篇3: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查子豪

早晨,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鼻而来,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本想再眯一会儿。不一会儿一阵欢呼声传来!我揉了揉眼睛,往窗外一看。脑子顿时清醒了好多!呀!今天是端午节,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我赶紧跳下床,匆匆忙忙洗了脸刷了牙。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匆匆忙忙下了楼。我从餐厅里拿了几个粽子。就跑向龙舟的路上了,到了地点。趁龙舟还没来,我先饱餐一顿。我拿出一个白粽。扯开线。拨开叶子。香气扑鼻而来。我加了点糖放进嘴里。“哇!真是甜的不行啦,牙齿都被甜掉啦!”我叫起来!“龙舟来了。”我的朋友张恒毅告诉我。“哦。”我说。然后我们的目光就投向了湖泊!

比赛开始了,裁判亮起枪。射向天空。龙舟开始了竞争。第一个。是我最喜欢的。比较平衡的龙舟。排在第二位的,是可以攻击的龙舟。第三个是速度最快的。那这么多种还是平衡型的最快。很快,攻击的龙舟展开了进攻,张开了嘴。平衡型的龙舟往前。很快,有速度优势的龙舟,他领上了攻击型的。攻击型的还真不泄气。一下子用他的大嘴咬住了速度型的。甩到了后面。这竞争真厉害啊!三条龙舟拼命往前游。最后。平衡型的龙舟冲破了终点线。我真为他感到骄傲。第一名是平衡型的。第二名是攻击型的。是速度型的!这就是前三名。后面还有几条龙舟还在中间呢。之所以他们这么慢,是因为他们是普通型的。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一天里赛龙舟吃粽子。我爱赛龙舟。更爱端午节。

篇4: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彭唯天

端午节,人们都习惯喜欢吃粽子,赛龙舟。穿虎头鞋,帽,及服装,喝雄黄酒,这就是传统的传承。每当奶奶到大街上去,买回粽叶。回来后洗干净,用开水泡过,或煮过,剪掉粽叶一端硬的蒂头。把糯米淘干净,分为两份。一份还要加酱油,经过搅拌均匀备用,另一份甜粽子的不加任何东西。开始包粽子,先把已经准备好的粽叶,挽成了一个三角形状,放入一勺米,再放入二颗蜜枣,然后再放入一勺米,最后把上面露口的粽叶挽起包好,用纱线扎紧,成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甜粽子。包肉粽子,把粽叶挽成一个像船形状模样的,放入二勺米,再放入一块肉,还放二勺米,再把露口的粽叶挽起,包好,用纱线扎紧,成了一个完整的船形粽子。二份粽子全部放入高压锅,加入水,水要浸没粽子,否则要夹生的。半个小时后,冷却了就可以吃了。打开锅的那一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入。就让人食欲大增。每次,我要吃两个粽子,一个肉的,一个甜的蜜枣粽。吃起来香喷喷的,糯糯的,越吃越想吃,真是好吃极了。我喜欢过端午节,不光是吃上又香又甜糯的粽子,还有,使我看到了整个包粽子与煮粽子的烦锁过程。真是来之不易啊!还体现了后人,不忘先烈,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不忍惹国,投江自尽的方式,效忠国家。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

我喜欢过端午节。最爱吃又甜又香又糯的粽子。

篇5: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赵夏语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跳泪罗江之前,端午节早已存在了,粽子一开始也不是为了不让鱼虾侵蚀屈原的尸体,而在古代粽子是在清明节吃的。清明种是古时候,每家每户清明节时都要吃的一种粽子,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作踏青带的干粮。“清明粽子稳牢牢“其次就是“粽子”谐音“众子”寓意人丁兴旺。

赛龙舟,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必要习俗,而今年的端午节却与以往的不同。因为今年的端午节不仅是端午节,还是我妈妈的生日,妈妈每天都在外奔波,非常辛苦,也因为这个家操劳了许多,这个端午节妈妈带回来了很多粽子,妈妈不甚在意自己的生日,她总觉得只有小孩子才会过生日,可是妈妈在外婆的眼里永远都是一个小孩子呀!以前我还都太小,只会做一张卡片以表心意,但是我逐渐长大,心中的形式感也越来越强,我向爸爸预支了下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蛋糕,那个蛋糕不仅仅是我的心意,更是我对妈妈的爱,是我的自豪,是我的骄傲,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个端午节我吃的粽子也不少,端午节前一周家里就陆陆续续拎来了一箱又一箱的粽子,有些是爸爸、妈妈的同事、领导送的,有些是亲戚朋友们自己包的,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里最不缺的就是粽子了,一到端午节,那肯定少不了吃个两三周的粽子:蛋黄粽、鲜肉粽、豆沙粽、蜜枣粽……这些都是一些传统的粽子,而今年我却吃到了几款不一样的粽子,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鲍鱼蛋黄肉粽,里面有三个小鲍鱼,一颗像小太阳似的蛋黄,两块鲜美的肉,鲍鱼筋道美味,蛋黄流出黄澄澄的油,鲜肉肥瘦相间,糯米香甜可口,一切都恰到好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难以忘怀。还有一款新奇的粽子,那就是星巴克推出的果冻粽。外表倒是比其他粽子小个一两倍,粽子的糯米有一层果冻代替,而内馅儿则是美味的水果味,也是很好吃的。

时代在慢慢改变,人们吃的粽子也越来越好了,但是传统是不变的。祖祖辈辈想流传下的精神是不变的,更好不代表改变,为什么要有端午节?因为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因为他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什么值得学习的精神?爱国的精神。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篇6: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徐盛佳

苏州人对于节日的吃食格外讲究。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清明则是吃青团子,而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挂菖蒲圃、喝雄黄酒等等。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因楚国著名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每年到端午节这天,我们家都会吃妈妈提前包好的粽子,并在门上挂菖蒲。今年,我也尝试了一下挂菖蒲。我先将妈妈准备好的菖蒲、艾草、大蒜放在一起,并包上一张小小的红纸,再系上红色的丝线,最后用胶带粘挂在门框上。

虽然菖蒲挂好了,但我却心存疑惑,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菖蒲呢?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而五月初五是毒日。端午则是毒月恶日,需要正能量的端午三友“菖蒲、艾草、大蒜”,对付蛇、蝎、蜈蚣、蟾蜍和壁虎,也就是“五毒”。三个好朋友,担任着不一样的武器,菖蒲是端午三友中的“剑”;艾草是“鞭”;大蒜则是“锤”,帮助人们祛邪避毒。

后来,我还将剩下的菖蒲根切成一片片的薄片,在缝衣针上穿上红丝线,把它们穿串起来,做成一条菖蒲手链,套在手上可好看了,而且还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那味道沁人心脾,使我时不时就想闻一下。

看来,端午节不仅吃要讲究;而且挂,也有挂的讲究。

篇7: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

黄子堃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快要到端午节时,我这只小老鼠就馋得慌。因为我特别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屈原投江和伍子胥殉国的故事。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才了解到: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

第一阶段:夏至

先秦那会儿,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很单调,于是他们就经常一边种地,一边往天上瞅。瞅着瞅着,他们发现:在咱们中华大地上,每年总有那么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就是夏至。那时候的人特别讲究阴阳学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堪称“阳顶天”。所以人们觉得,得在这天搞点仪式,万一能去凶化吉呢?于是,人们决定在夏至这天,搞点祭祀活动。

祭祀需要供品,只用猪牛羊又太没创意,所以他们开了个脑洞:用竹叶包上米,做成牛角的样子。两者结合,代表阴阳调和、驱邪辟毒。最后,还给供品起了个名字:角黍。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没错,角黍就是粽子的1。0版,人们最早是在夏至那天吃的。

第二阶段:端午节

夏至那天,是农历的五月。这时候的天气,有个很重要的特点——热。天气又潮湿又炎热,这么一来细菌滋生,五毒丛生。在这个时间段,人特别容易染病,对于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人来说简直是死亡的一季。所以在五月初五这天,为了防虫防病,各种办法都用上了:

后来,这些习俗就流传了下来,人们还给五月初五这一天,起了个专门的名字————端午。

又因为离端午比较近,所以角黍就变成了端午的美食夏至就渐渐不吃了。

在我的家乡,端午有许多个习俗,不知别处有没有: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上。瞧,我手上就有一个去年端午系的五彩线手链。这丝线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压在门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最不可少的是粽子,各地的粽子的做法、样子都不一样,食材更是千奇百怪。家乡的粽子大部分是“江南四角粽”因其长得像一只小脚丫,美其名曰“小脚粽”。有鸭蛋黄馅的,有蜜枣馅的,有鲜肉馅的……让人口留余香。

我爱家乡的粽子!我此生难忘!

篇8: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作文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作文 (四)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龙舟竞渡的活动,吃粽子,并且将艾草挂在自家门上。可是你们对端午节的来历又知道多少呢?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这下你们对端午节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吧!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作文 (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篇9:端午节传统习俗小学生优秀作文

今年的端午节,第一次作为法定假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大事,是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从民间意志的维系与传承,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和推动,端午节,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大家这个时代的逶迤足迹。大家可以画影图形,去追溯历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来,但如果缺少当下的反思,不能从现实角度对端午节进行人文反思,那么,一个传统节日将又会沦为消费主义行为,会像中秋节一样,成为公关社交的节日,远离了文化的本质。

屈原先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个现实的知识分子,和一个节日意义,互相勾连比附,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都是非常少见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知识分子,诗人屈原先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先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对屈原先生的评价和认可,到了怎样一个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大家想起屈原先生了吗?

那么大家就会永远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线足够明亮,足够温暖,但是没有成长,没有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没有理性的明天……

传统习俗端午节作文500字

中元节传统习俗作文

端午节400字六年级作文

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

六年级端午节收获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作文

端午节的六年级作文600字

六年级端午节优秀作文500字

六年级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六年级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合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六年级端午节传统习俗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