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磷酸2羟丙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大暑传统习俗之斗蟋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暑传统习俗之斗蟋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2019大暑传统习俗之斗蟋蟀
大暑习俗: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每年秋末举行。斗蟋的寿命仅为百日左右,这就将斗蟋蟀的季节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体形雄而矫健。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除,但汉族民间仍保留此娱乐活动。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这一活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呈现出年甚一年的趋势。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获冠军。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历史上才有宁津蟋蟀斗慈禧的汉族民间故事传说。
大暑习俗:晒伏姜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大暑习俗:饮伏茶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喝伏茶要因人而异。”各人的身体底子不同,一些体质偏“寒”、胃口不好、饭后腹胀、大便溏薄的市民最好不要随便喝伏茶。同时,对于一些过于寒凉的伏茶,小儿因脾胃不足、老人因消化功能衰退,也都不宜饮用。但体质强壮、火旺湿盛、咽喉肿痛、大便淤结、舌红苔黄腻的人,不妨经常服用,“伏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
一入盛夏,一些人不论哪里不舒服均归咎于湿热,认为伏茶和凉茶饮料能包医百病,无病服之能防病,甚至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健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体质虚弱者和婴幼儿,长期服用凉茶,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出现神疲体倦、多汗易感冒等症状。尤其是脏腑娇嫩的婴幼儿,长期服用易损伤小儿正气,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饮用伏茶要适量。体质偏“寒”者应选用由茯苓皮、大麸皮等健脾配方烧煮的伏茶。同时,降温防暑不仅要适可而止,更应掌握一些防暑降温的知识,当你和家人享用伏茶的畅快时,小心别被伏茶的“凉意”寒及肠胃。
篇2:大暑传统习俗介绍
大暑传统习俗介绍
1.民俗方面
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六月初一,河南、胶东(比如烟台)等地有“过小年”的习俗,因为此时小麦等农作物已收割,新种植的庄家也因为温度、湿度上升而疯长,大暑后15天为立秋,已接近金秋收获季节,农民有期盼丰年,预祝丰收的美好心情,因此这段时间有关丰收的祭祀活动盛行。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2.饮食方面
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浙江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指的是将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喝暑羊
“喝暑羊”就是大暑时节喝羊肉汤,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一道营养美味的滋补佳品。
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有“大暑吃童子鸡”的进补方法。童子鸡指的是不会打鸣,饲养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到1~1.5斤,还未配育过的小公鸡。
和老鸡比起来,它们熬的汤没那么油腻,蛋白质也更易被人们吸收,据说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对成长期的孩子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吃凤梨
我国台湾则有吃凤梨的习俗,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被用来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吃“半年圆”
另外,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间讲究“过半年”,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尝甜食,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3.休闲方面
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着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暑月游船
大暑时期,古人绝不是独守在家里,做“宅男”“宅女”,相反,倒把这样的酷暑时节当节日来过。“暑月游船”是当时的民俗之一。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
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的时候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个时候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就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是非常的重的。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法人话,那么雨不会下到这里,如果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的。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以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2000多种,分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就会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是什么意思: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篇3:大暑有什么传统习俗
大暑有什么传统习俗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民间仍然流传着需要多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在大暑流传的民间习俗,很多都被保留了下来,至今也还在延续。当然,根据地区和习惯不同,每个地方的习俗也会有些不同。
大暑吃什么蔬菜果实
1、茄子
现代的研究表明,茄子当中含有丰富维生素P,它可以增强细胞的粘着能力,可以防治微血管脆裂,增进伤口的愈合。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所以,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医治效果。
2、茶水
有经验的保健医生常指导人们用喝茶的方法补钾。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及其肌肉的正常功效,很是心肌的正常运动。假如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缺钾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及其全身肌无力。茶叶含钾较多,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应当是夏天首选饮品。
3、陈醋
夏天人们饮水较多,胃酸相应降低,使食欲减退。适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假如在烹调时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浓,从而增加食欲。夏天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醋还能提高胃肠道的杀菌效果。还有,如在烹饪时加入几滴醋,就会降低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并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汲取。
4、丝瓜
丝瓜做汤,时间不能太长,要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其《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丝瓜做汤,时间不能太长,要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的屁和丝瓜花可以一起熬水代茶,有解热防暑的作用。
5、西瓜
不仅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并且能利尿,帮助消化,所以,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还附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及其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西瓜汁中还附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
6、甜瓜
天气越来越热,甜瓜等水分较多的水果,因其香甜的口感与生津止渴的功效,在夏季特别受欢迎。香瓜又称甜瓜,是夏季时令水果,口感清香爽脆,营养丰富,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在不同品种的香瓜挑选中,白色的要挑皮毛好的,果皮光滑的,色泽越白越好,丰田要挑小的,色泽黄的,闻着有香味的,黄皮香瓜也是挑果皮色泽鲜艳,黄得发红、发紫的最好,伊丽莎白瓜要闻着有香味的,色泽黄的。
大暑祝福文案句子
1. 思念是永恒的主题,祝福是不变的牵挂;想念朋友的感觉,就像享用一杯清茶;又是周末来到,愿您放松身心笑一笑,窗外的风景很美妙。
2. 周末了,不要再窝在各种电子产品里了,不要再订各种快餐吃了,到户外走走,亲手做顿饭,让心灵也放个小假,祝你周末愉快!
3. 只要挥挥手就能把烦恼消,只要昂着头就能看清远方的路,对你的祝福越来越浓,牵挂是夏末的要求,又一个周末到,祝你快乐到永久,幸福没有头!
4. 转眼间到了夏天的尾巴,在这个酷暑挣扎的最后时间里,希望你的心情像夏日一样的洒脱,炙热。不过对于工作了一周的你来说,当下要祝你周末愉快!
5. 夏天已经悄然远走,初秋迈开了它的脚步,我在此刻许下心愿,希望你能忘记工作的疲倦忙碌,让身心享受真正的自由。祝你周末好心情,好胃口!
6. 盛夏炎热烦恼多,阳光暴晒霉运多,天天上班烦恼多,周五整天心事多。周末将至欢喜多,吃喝玩乐欢乐多,赶快工作热情多,祝周末愉快!
7. 时节至大暑,一日热三分。惦记也升温,情谊也升温。一片冰心传问候,愿你调节好心态,心静自然凉。工作不要太疲惫,累了就休息;出门避开酷暑,小心防护;顺应天气变迁,加强饮食调养。大暑送上大大关爱,愿健康“暑”于你,幸福“暑”于你,快乐也“暑”于你!
8. 骄阳似火大暑到,我的祝福彩信报。缓摇荷扇清风吹,柳荫花香清凉抱。送你冰糖葫芦汁,清凉爽甜伴暑期。阵阵清风惬意悦,祝你大暑好福气。愿暑天怡心健康。
9. 大暑到来阳光烈,祝福朋友情切切。明亮圆月真皎洁,伴你快乐福无缺。花香无忧入心河,迎来自在踏清波。清风凉爽最体贴,送来惬意伴君侧。愿有大暑永快乐。
10. 夏之风,吹走逼人的暑气;夏之雨,带来无边的清凉;夏之雷,奏鸣狂放的交响;夏之电,闪耀智慧的光芒。大暑日,凭此四大件,入驻避暑山庄!
11. 大暑到来气温高,酷热难耐心烦躁。朋友短信急送到,愿你暑气全然消。别怕太阳高高照,我的友情清凉到。扯来白云遮烈日,送来清风围你绕,降下细雨高温浇。丢掉不快和烦恼,快快乐乐心情好。祝大暑乐逍遥!
12. 知了声声欢歌笑,碧水潺潺柔情绕,清风习习忧愁消,雷雨阵阵无奈逃,蝴蝶翩翩把舞跳,白云飘飘无烦恼,大暑时节艳阳照,一条短信祝福到,愿友大暑时节乐淘淘。
13. 大暑来,大咧咧,“暑”来宝,问候咧,好运气,陪你咧;好心情,黏你咧;好福气,亲你咧;乐逍遥,吻你咧;幸福爱,抱你咧!祝福你,清凉咧,爽快咧,开心咧!
14. 大暑到,祝福送你清凉到:愿酷暑见你逃,烦恼见你绕,寂寞见你少,忧愁见你跑;清凉“暑”你要,事业“暑”你高,好运“暑”你到,幸福“暑”你好。
15. 大暑到来气温高,防暑降温很重要。锻炼身体趁早晚,切莫等到太阳高。冷饮降温口感好,太多食用肠胃糟。绿茶降温最是好,祛除毒素有疗效。出门防晒不可少,皮肤损伤恢复难。大暑到来,愿你健健康康,快乐围绕!
篇4:2022大暑传统习俗介绍
2022最新大暑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5、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6、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7、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8、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的时候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个时候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就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是非常的重的。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法人话,那么雨不会下到这里,如果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的。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以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2000多种,分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就会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的传统活动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的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来保佑百姓的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传统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它的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得时候,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的,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的时候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把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的时候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篇5: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1、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等地,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
2、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3、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4、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5、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6、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的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传闻在清朝同治年间,椒江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圣(传说中的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葭沚江边建了一座五圣庙。由于葭芷处于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五圣,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
7、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凤梨与菠萝很像,可不要吃错了。
大暑之后还热吗?
紧跟大暑节气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立秋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此时也非常的热。
随着大暑的到来,三伏天的中伏也将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时间。末伏为10天,再加上秋老虎,预计到八月底天气才开始转凉。
不过,民间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大暑时节的由来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篇6:大暑的传统习俗及注意事项
大暑的传统习俗
1.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2.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 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 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5.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6.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7. 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8. 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9. 吃“半年圆”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10.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11. 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12. 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荔枝,叫做“过大暑”。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13. 煎青草豆腐
大暑节气来临,温州人有煎青草豆腐的习俗。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煎制成豆腐形状、冷却后即可食之,清凉解毒,生津止渴。过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14.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15. 吃童子鸡
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还不会打鸣,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大暑消暑水果推荐
1 椰子:椰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椰汁具有滋补、清暑解渴的功效,主治暑热类渴,津液不足之口渴。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常吃。
2 水蜜桃:水蜜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C等成分。而且桃水蜜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为人体提供多种热量和水分,给人一种清凉爽口的感觉。胃肠功能不良者及老人小孩不宜多吃。桃子性温,多吃令人胃胀胸闷。
3 荔枝:荔枝是夏季岭南地区的常见水果,味道鲜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将荔枝的诱惑力写到了极致。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对人体有益的水果。荔枝能补充人体大量水分,起到清凉消暑之作用。荔枝具有生津和胃的功效,津液不足的人可以多吃一些。但是荔枝性热,阴虚火旺、舌苔发红、有内热的人不宜多吃,否则会引发恶心、头晕、四肢无力的不良反应。
4 西瓜:是夏季最主要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被喻为“天然的饮料”,而且营养丰富,成为很多人消暑的首选水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患有水潴留的人可以多吃,利尿,体质虚弱、月经过多、消化不良的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吃多了伤脾胃,还要注意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5 苹果:苹果被喻为水果之王,一年四季都受追捧。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它富含的糖类和钾盐塞,有清热止渴之功效,还能缓解精神疲劳。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因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
6 哈密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但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
7 甜瓜: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它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祖国医学确认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著功效。
大暑养生要注意哪些?
睡觉宁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
大笑放心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饮茶安心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时节达到一年最热的时候。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清心茶: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喝粥健心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荷叶薄荷粥:鲜荷叶1张,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将荷叶洗净、切碎,薄荷洗净,两物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后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后加冰糖,即可食用。
篇7: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1。鲁南地区“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2。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这一习俗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3。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4。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5。台湾大暑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大暑时节的习俗介绍
送大暑船
在浙江台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此活动已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相传“晚清时,台州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为严重。世人认为是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人们建五圣庙,有病向五圣祈祷,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后选大暑为供奉日。并用渔船将贡品沿江送到江口外,以示虔诚之心。久而流传,便形成“送大暑船”的习俗。及至现在逐渐演变成霞址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
大暑时节,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区葭芷街道一带的传统习俗。据说在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时节病疫就更为严重,人们以为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体健康。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的,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设有神完、香案,载有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用品。大暑船必须在大暑之前造好。大暑前数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法事。船须由一两名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的船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船老大改乘所带之小灿板回来,让大署船趁落潮大水,漂向茫茫大海。船只必须漂得无影无踪,才是大吉大利。如果大暑船遇到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漂回海关门,乃是不吉利之征兆。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霞芷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现在每年农历大暑期间,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把一艘制作精美的纸质大暑船(约出海渔船三分之一大小)十分隆重地送往江边,再由渔轮一路护送至椒江出海口,在那里把大暑船焚烧掉,意思是“送暑、保平安”。
吃荔枝
在大暑节那天福建莆田人家有吃荔枝习俗,叫做“过大暑”。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吠荔枝的最好时间。”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与人参相等。
到了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都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食品,谓之“过大暑”。荔枝多产于我国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合称为“南国四大果品”,它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尤其能补养大脑组织,增强肌体免疫力,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大暑这一天,人们将采下来的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凉后取出来享用。
在莆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那就是温汤羊肉。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把羊宰杀好,然后将其整只放进滚烫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到了大暑时节,福建莆田人都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等食品,谓之“过大暑”。荔枝多产于我国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合称为“南国四大果品”,它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尤其能补养大脑组织,增强肌体免疫力,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大暑这一天,人们将采下来的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凉后取出来享用。
在莆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那就是温汤羊肉。在大暑这一天,人们把羊宰杀好,然后将其整只放进滚烫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的,加些红糖煮食,说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赶花街
彝族传统节日“赶花街”一年两次,流行于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一带。第一次在农历六月廿三、廿四;第二次在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节日期间,当地彝族汇集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大山上,交流物资,并进行歌舞活动,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相互结识,常通宵达旦。相传赶花街可使庄稼茂盛,颗粒饱满。
喝暑羊
大暑时节,山东枣庄有“喝暑羊”的习俗。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人伏之时,正值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人们开始想吃点什么好?新麦馍馍不可少,狠狠心,再杀只羊,把出嫁了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各家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方民俗。每逢大暑日,山东枣庄的羊肉馆,便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
在大暑这一天,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去“喝暑羊”。
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夏收初过,田里的农活少了,但人已十分疲惫,所以应该好好休息和享受。那么在农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呢?一般都会吃吃用新面做的摸模。有的农户还会杀只羊,然后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回娘家,吃新面模摸,喝羊肉汤。旁人看到了,当然不落后,也把闺女接回家,也蒸新面模摸和杀只羊,全家人一起吃伏羊。于是,喝羊肉汤便成为鲁南地区的民俗。
有营养学家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最有营养。炎热的三伏天,人们体内容易积热,将加有辣椒油、醋、蒜的羊肉汤喝下去,身体就会大量出汗,而五脏积热以及体内毒素就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对身体来说是有好处的。
吃仙草
在广东,人们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所以被称为“仙草”。人们将仙草的茎和叶晒干后,做成烧仙草,即广东人说的凉粉,吃下去可以祛暑。仙草还可以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烧仙草也是台湾地区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荃膏,它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赏荷采莲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浴秋水而弥鲜,百节疏通,万窍玲珑,隔水盈盈而立,如锦缎出水,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江苏常熟、通州、吴县等地,是著名的观荷之处,观荷纳凉,游船众多,景象颇为壮观。《吴郡记)中载:“荷花荡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露韩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乳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苏人游治之盛,至是而极矣。”其他地方像河北的雄县、河南的罗山,则在六月六日起赏荷,仲秋后方始结束。北京什刹海的荷花开得也很繁盛,夏季游人络绎不绝。《内观日疏》称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女子采了莲花送给丈夫,就如同以莲子相赠。表达绵绵情意。
赏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在江苏南京、苏州,当日观赏荷花。若遇雨而归,常蓬头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荡”的戏称。浙江嘉兴在“荷花生日“当天作赏花会,乘游舫畅游南湖。在四川盐源,六月二十四为“观莲节”,人们多沿袭古俗以莲子相互馈赠。
学莲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品格高洁,自古以来就被当做廉洁高尚的品质象征。因此在赏莲之余,长者除了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还往往教育小孩子要学习莲的品格,使之成为廉洁正直之人。
大暑注意事项
1、精神调养
注重“心静”,保持心情平和。
2、起居调养
大暑暑湿炎热,避免烈日下暴晒,预防中暑;避免汗出后即吹冷风,寒邪侵袭而出现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注意休息,适当午睡,保持精神充沛和心情舒畅。
3、运动调养
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在河边、花园里进行低强度运动,如瑜伽、散步等,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有一点大家要记住了:运动中科学补水必不可少的。
4、饮食调养
宜进食温软食物,切忌任性进食寒冷食物、不知饥饱,可多喝热米汤、热粥、绿豆汤等养胃生津,益气消暑。
篇8: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的时候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个时候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就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是非常的重的。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法人话,那么雨不会下到这里,如果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的。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以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2000多种,分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就会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篇9:2022大暑传统习俗详细介绍
2022大暑传统习俗详细介绍
1、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也是厦门人常见的消暑凉品。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3、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海边过大暑
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晒很重要,不仅仅是爱美怕晒黑的女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男性也一样需要防晒,尤其是去海边或水上乐园,更需要使用防晒霜,并不时补涂防晒霜。
5、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6、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中南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7、吃面条
大暑到,临沂城乡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汤)或者吃面条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嫁出去的闺女和结了婚的儿子都要回父母家,杀上一只羊,做上一锅凉面条,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喝羊汤,吃面条,热热闹闹过大暑。
8、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在什么季节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斑鸠唤雨,蛙叫蝉鸣,星夜流萤,聚蚊成雷。大概是大暑最真实的写照。
大暑节气意思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篇10: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一览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1、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2、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3、烧伏香
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4、斗蟋蟀
大暑节气时,乡村田野蟋蟀最多,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5、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节气的民俗也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一种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例如:鲁南地区“喝暑羊”、福建莆田吃荔枝、广东地区吃“仙草”、台湾地区吃凤梨。
大暑的传说故事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七言绝句是《水浒传》中绰号为“白日鼠”的白胜所吟唱的一首诗,由此而引发了一件惊天大案——智取生辰纲。
纲,指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北宋权相蔡京假公济私,在朝中大兴花石纲,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徭役,修建华丽的艮岳。天下百姓穷不聊生,怨声载道。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知府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孝敬其岳父蔡京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银财宝,名曰“生辰纲”。命令麾下的提辖杨志押运十万贯生日礼物,于六月十五日蔡京生辰之时,送到东京汴梁庆寿。阴历的六月十五日正值大暑时节。这一情况被山东好汉晁盖、吴用等获知,决定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东南16里处的黄泥冈截取这批宝物。
押送生辰纲正是中伏天气,烈日炎炎,酷暑难当。《水浒传》载:“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杨志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一路上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日益加深。
众人不顾杨志的阻拦,强行在黄泥岗的松树林里歇息。而对面的树林里,晁盖等人扮作一伙枣贩子也在那里休息。若是真的真枪真刀的干,晁盖未必能胜杨志,怎奈吴用有妙计。此时,白胜挑着两桶酒,嘴里唱着那首著名的歌谣出现了。杨志手下的军汉们口渴难耐,垂涎欲滴,欲买酒解渴,但是当即被警惕性极高的杨志阻拦。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大暑的由来又是怎样呢?
时值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也是最需注意养生的季节。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故而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最容易去除体内的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暑的由来,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 清明节传统习俗
★ 大暑祝福语
★ 立冬节气传统习俗
大暑传统习俗之斗蟋蟀(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