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论语》的深度

时间:2024-06-10 03:34:46 作者:kikoo2007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ikoo2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初中作文:《论语》的深度,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中作文:《论语》的深度,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初中作文论语读后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子的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篇2:《论语》与我有约初中作文

《论语》与我有约初中作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变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孔子所说的,选自《论语》这本经典古书,这本书主要是教人们该如何做人,怎样做个好人。这本书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以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本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这句话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是说,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让我明白了:想要做善人,不可能一步登天,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像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谦虚谨慎,虽说很年轻就去世了,却一样能受到别人的敬仰。

《论语》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完全不止我所讲述的这些,书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理解。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只人认真学习,品德优秀,才能成为有修养有学问有成就的人。”

篇3:初中读论语有感作文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这种说法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当从电视上看到于丹讲《论语》时,立刻被她那浅显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电视上的讲座几乎完整的看了下来,随后又买来书仔细地阅读。之后才知道,平时常常用以提醒学生的几句“格言”原来是出自《论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于丹通过白语化的语言,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使《论语》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得多。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篇4:宽度与深度初中作文400字

宽度与深度初中作文400字

天空的宽让鸟群们阵阵鼓动的翅膀,便能够翱翔其中、自由自在,海洋的深度使鱼群能够恣意的旅游而不被其所阻挡,宽与深正是生活在这世上不能缺少的准则。

学问亦是如此“在这渊博的知识汪洋之中,我就像一个渺小的渔夫,在它的表面上渴望着能打捞到一条鱼。”知识的宽度,如海洋、如天空,如宇宙般包容的.万物,没有了知识,又该何去何从呢?知识的渊深,如峡谷、如海沟,如黑洞般能够吸纳万物。因此,做学问应该做到先宽后深。

先悠游于大海之中,必须广泛的搜索,寻找一块专属于自己的海域,学海之宽必定能容下每一个人。确立目标之后,撒下鱼网,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随着渔网的下沉,能捕捞到的鱼也就越多、越肥美。这便是学习的宽与深,先于众多的学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然后深深的扎下基础。

倘若没有做到先宽后深,有可能造成自己往错误的领域发展,等到惊觉时,为时已晚,也可能每个领域都有涉猎,却没有任何一项专精,因此先宽后深,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读后感初中

有深度的作文范文

深度工作心得体会

深度依赖 语录

深度思考读后感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论语让我明白了理解初中作文

论语 读后感

论语翻译

《论语》说课稿

初中作文:《论语》的深度(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作文:《论语》的深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