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大花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端午节作文:话说屈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端午节作文:话说屈原,供大家参考。
- 目录
篇1:端午节-话说屈原字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篇2:话说端午节和屈原 500字
1、话说端午
这几天,你在大街上可能闻到一种气息,那,就是端午节的气息。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这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等。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版本,其中以屈原投江为最普遍。据说屈原因被楚怀王贬为庶民,当时秦国又想统治整个中国,可自己又无能为力,悲痛不已,于是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屈原,以他投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也难怪唐代文秀会写下“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端午节,我们除了了解它的由来,还要了解一些习俗。
吃棕子。屈原投江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棕以驱逐蛟龙,到今天又演变成吃棕子。
赛龙舟。仍是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冒雨争相划进洞庭湖。为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是不吉的数字,而五月初日,更有鬼怪出,于是在这一天,人们在门前挂菖叶,艾蒲等,以驱鬼。
……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端午节后,会明白这些由来与习俗,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家要把这些文化一代代传扬!
2、话说端午
每逢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都去老家。
晚上,我喜欢跟爷爷睡觉,因为爷爷会讲很多故事给我听,听着听着,我就会慢慢入睡。每当那个时候,我总喜欢缠着爷爷问这问那,爷爷总会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我曾问过爷爷什么是端午节,爷爷告诉我说,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我们中国人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健身、防疫;祛病鱼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每逢端午节,奶奶就会给他们炒蚕豆吃,因为爸爸兄弟姐妹多,因此奶奶把炒好的黄豆分成一堆一堆的,免得兄弟几个闹别扭。奶奶还会把黄豆碾成粉,再往黄豆粉里加点水,用手蘸一蘸,并在每个孩子额头上写个王,再在耳朵边上涂点黄,说是为了辟邪。
现在的端午节,奶奶虽然不再炒蚕豆给我们吃了,也不往我们的额头写王字了,但她总会做一些带有“黄”字的小菜如;黄瓜、黄鱼、黄鳝等,并一个劲地往我们碗中夹,在门窗上也会早早地悬挂起菖蒲、艾叶等待我们的到来。
3、话说端午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又称“重五”。节日中的许多风俗都与“五”字联系在一起。
在农村,你会发现各家各户的门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龙船花。传说这样可以避鬼神。节日中的孩子格外欢快、活泼,大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这“五线”称为长命缕。过节自然少不了吃!在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粽子和雄黄酒。
这个节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兴起来的,说法很不一致。有人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他们父兄均被楚王所杀,后来逃到吴国,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墙。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尺三百,以杀父兄之仇。后来遭到谗言陷害,吴王赐剑而亡。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让他看越国的军队攻入城中灭掉吴国。”说完便自刎而死,吴王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了大江。所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也因地而异,各不相同。我们这里的习俗主要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4、话说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6月8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要吃粽子,这已经是很久很久的传统了。但是,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下面我就来讲讲屈原的故事。
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去职,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这就是端午节的来源。
这几天,我们家早上一直在吃粽子,我喜欢吃肉粽,的别是里面的肉,又香又好吃。不行,你也尝尝。
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5、五月端午话屈原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话说端午节和屈原 500字]
篇3:话说端午节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都很开心。屈原投江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都还是能耳熟能详。而我也因为内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屈原投江的故事,据说是因为古时候有一个皇帝非常喜欢屈原,而其中有一个大臣忌妒他,那一个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说屈原的坏话,让皇帝把屈原开除,屈原因此过度伤心,农历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罗江投江自杀。屈原投江的故事从古自今流传着,也有悠久的历史了,这个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给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四日,我和妈妈一边包粽子,一边谈天,包着包着,也到晚上了。亲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享受着天伦之乐。玩累了,大家就决定留下来住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今天的行程,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有个结论了,中午先去看龙舟比赛、下午去溪边玩水、晚上再去吃当地小吃。爸爸说:“既然已经决定好了,那就二话不说,快走吧!”,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我们开了一小时的车,到的时候刚好中午十二点,我们就坐在湖边看龙舟比赛,我听到画龙舟的人喊着“加油!”“加油!”非常卖力。我要感谢画龙舟的人给我们看这么精彩、好看的龙舟比赛。接下来该去一探究竟溪边的景物到底长的怎么样子?到了溪边,果然是景观优美、碧水萦回。这里让我们身心放松,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头打起“水漂儿”,有趣极了!玩着玩着,到晚上了。我们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噜”“咕噜”的叫着。当一桌丰盛好吃的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以后,我们一起逛夜市、买东西,最后一起拍照,为今天,今年的端午节留下一个美好的句点。
这次的端午节让我非常开心,希望下次也能像这次端午节一样快乐。
篇4:话说端午节作文
同学们,本周的星期四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你们是否知道我国传统端午节是干什么的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与“棕子节”,为什么叫端午节呢?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与“午”在古代是可以通用的。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队伍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是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篇5:话说端午节作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是名称最多的节日。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两千多年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如今,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丢弃了许多迷信风俗,但是弘扬爱祖国的热情依旧不减。它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篇6:话说端午节作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一到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飘着浓浓的粽香味。说到粽子,它可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投江自尽。当地老百姓乘舟打捞,害怕鱼儿吃屈原的尸体,还用粽叶包裹糯米喂食鱼儿,投入江中。因此就有了老百姓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都会买来一些糯米和粽叶包粽子,有红枣的,火腿的,还有豆沙的,其中我最爱吃火腿粽子了,咸咸的、香喷喷的。每次我和弟弟都能吃上好几个。对了这一天妈妈还会烧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 ,丰富极了。
端午节这天妈妈还会学着别人买回一大把草插在门头上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些所谓的草原来是艾草。传说可以辟邪 ,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哎!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习俗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作为当今的一代人,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延续下去。
篇7:话说端午节作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亦名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民间又俗称“五月节”。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民俗中传说较多,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十种: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载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因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篇8:话说端午节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天又迎来了端午节。一大早,我和弟弟都起床了,戴上了“五色丝线”,扎成了各种花结,既漂亮又独特,与众不同。
吃着美味可口的粽子,当然也少不了绿豆糕呀!我一边吃,一边听妈妈讲端午节的由来: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当时楚国危机重重,他每天晚上都为楚王出谋划策。可是有一群小人在楚王面前告了屈原一状,楚王信以为真,把屈原赶出了楚国。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跳汨罗江自尽。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人们怕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我和弟弟挂着香袋,闻着那袅袅的香味,迎着同伴们羡慕的目光,和大人们一起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
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形状不同,品种也不同,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我最爱吃的要属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几片薄薄的枣子,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端午节,爱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爱它给我们带来的趣味。
篇9:话说端午节作文
河上龙舟,粽叶飘香。端午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吃粽子,插艾枝,喝雄黄酒等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端午节在中国是比较受欢迎的,也是所有节日中别名最多的:有端阳,重五,天中等美称,关于传说的,也有不少。
有纪念屈原说,有纪念龙说,也有纪念伍子胥说等。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当地百姓舍不得江河中的生物伤害屈原的身体,就取大树叶,将饭团,栗子,鸡蛋等食物包起来,用五彩丝线缠紧,并投入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后,就不再吞食屈大夫的'遗体。这便是最早的粽子了。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仍然有着历史悠久的习风。为了避灾避邪,驱除恶鬼,每逢这一天里,我的故乡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了艾草,菖蒲以及石榴叶。当然各家各户也少不了包粽子,里面有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豇豆等食材,蒸熟后散发着淡淡的翠竹香,即使你现在感觉不太饿,也会忍不住有想咬上一口的冲动!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包含着祖国人民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愿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
篇10:话说端午节作文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话说端午节作文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
作为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
篇11:话说端午节作文
端午这天早上,我们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香气扑鼻的粽子,一边闲聊着端午节。
爷爷剥开一个粽子,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大伯吃了一口粽子,说:“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在南方打工的爸爸说:“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听说在古时候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奶奶笑着说:“那是要保佑孩子们,不要生病。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大妈接着说:“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妈妈说:“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多呀!”我说,“为什么我们这过端午节就只吃粽子呢?”奶奶说:“因为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习俗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粽子是最大的幸福哪!”
我对大家说:“哦,我明白了。今天的粽子吃得真香啊!”
篇12:话说端午节作文
公历的六月二十日,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民间的端午节,俗称五月节。
端午节那天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种叫卖的用红线穿起来的大大小小的饰品了,还有那一个个用香叶包裹起来的,外面再用绳线之类捆扎着的粽子,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一串串连在一起的,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的。还有那雪白,溜圆的凉糕,个大皮红的鸡蛋等等。由此不觉让我想到了远在几千年前的楚国,以及那位胸怀锦绣,写下千古绝唱离骚的伟大人物:屈原。
这里先说说屈原当时所处的国家:楚国。楚国的国君是个耳软心活,没有主见的人,常常是偏听偏信,忠言逆耳,最后落得个身遭罹难,客死异乡的下场。他就是那位致使屈原投江的楚怀王,一位无能的小国君主。
屈原诚然是一位忠君爱国之士,一位拥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品质高尚的人,然而终究是生不逢时,生于乱世,而遇人不淑,结果遭致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使自身的洁净受到丝毫世俗的沾污。
从这段史实当中,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格与品德的魅力所在,并能够从前者的楚怀王到屈原之间形成一种颇为鲜明的对比。更会使人想到那些个历史舞台上在不断上演着的一幕幕忠臣和奸党相互斗智斗勇的.故事。但无论是好,是坏;是君子,是小人,后人自会有一番公论的。
而想当然的,像屈原这样的英杰之士,必将:死而不亡,精神永存的。
但是,从古至今,虽然都在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可历朝历代,往往总是奸臣当道,小人得势,这又是为什么?一如老子所言:世人皆知美之为美......再从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君主到平民百姓,便可知世人皆喜欢歌功颂德的言语,反之则成为恶言恶语,遭到唾弃,甚至是自身难保的下场。
如若历史上的君主都能够像李世民那样多少能够听得进逆耳的忠言,并首先知道分辩是非,想来也就是国之幸,民之福了。记得那位南宋的抗金名将,并曾写下豪言壮志满江红的岳父曾有一句话说得甚是直白: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是啊!如果,少些贪官污吏同贪生怕死之徒,再遇上多少有些英明的君主,才是我们百姓莫大的安慰与福祉。
话题似乎过于沉重了,想人生匆匆,岁月匆匆,在漫长的华夏五千年里,无论是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恰似一江春水,不知将流向何方了?同样,可以想见的是,天地悠悠,你我亦只是一过客,唯有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有生之年,尽量的使自己过得快乐才是。尤其是又逢一年的端午节,花红柳绿之时,又何必想得太多,徒增烦恼呢?
纵然起初是为了纪念这位品自高洁,不染纤尘的古人,而发展到后来,毕竟是以民之乐而乐的。我们每日里为生活而四处奔波,日复日,年复年,好不容易借此传统的日子得以安闲一会,并同时发一番古之幽思,不啻是一种难得的对于心灵的洗涤和净化,这便足够了。
篇13:端午节屈原有关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
端午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节屈原有关作文3
随着夏季的热风,我们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相传在远古时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镶王因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所以,将饭团用叶子包起来扔进江里,演变成今日的吃粽子;百姓们还带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寻找,打捞他的尸体,变成里现在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绑五彩绳,插艾草,喝雄黄酒……而我,最喜欢吃粽子这个习俗了。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妈妈总会用糯米包我最喜欢的粽子。妈妈先用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勺形状,再放一些糯米进去,因为我喜欢吃蜜枣粽子,所以,叫妈妈放进去一颗蜜枣在中间,然后,再用糯米盖上,最后,在用粽叶的另一端封口,然后,用绳子绑好。好啦,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现在,只需要放进锅里煮一会儿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在妈妈手中那么听话的粽叶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变的不听话了。我无论怎么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种形状,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卷了一个漏勺,开始放米了,本以为会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那么难。要不就是米从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包了一个似粽非粽的粽子。当最后吃着自己的胜利品时,心里那才叫一个开心。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发扬下去。
篇14:关于端午节屈原作文精选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
穿过岁月的河流,还有什么痕迹不被淹没?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沉淀?不同时间,已经没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见了往日的宁静。
自从那个载着一腔悲愤的诗人投入狂涛巨浪中,汨罗江就开始以咆哮代替忿怒,以呜咽代替不平,两千年,屈原的孤影就在这浮浮沉沉的江水里/飘荡,游走。
屈原不仅是三峡的第一才子,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满腔忠诚的爱国先驱,当美政思想悬在高崖,“举贤授能”倡导不复存在,大统一理想成为梦幻,心中的君王也不再信忠兴邦,一个高洁的灵魂在充斥妒忌和诋毁的混浊中越来越孤清寂寞,他知道,他的失落是一个朝代的失败,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一部(天问)怎抵那顽固的铜墙铁壁?
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里,他依然没有放弃令人无限悲伤的楚国土地,而当秦兵攻破楚都,他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彻心扉的绝望。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二七年五月初五,他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汹涌的大江,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那是怎样的心痛和悲壮!也许他知道,汨罗江才是他永远的港湾和归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热血一同汇入他的血管,从此,他的血脉奔涌不息,汨罗江水更加清澈而有灵性。
汨罗江收容了一个忠贞而高尚的灵魂,它相信,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会忠于自己的惊爆和息宁,会美奂江上所有的风景。于是,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让那个孤魂慢慢靠岸……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乡秭(zi3)归,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那个“石头城”墙上,刻下了永久的伤痕,而这块曾经写满悲愤和苍凉的土地,却因这位伟大诗人而成为一方热土,从此,长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节因屈原而诞生,屈原因寄托了无限怀念和深思的端午节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抚慰着一个忠魂。
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把一部残破的书写得理性而厚重。
屈原在岁月河流漂走了,而(离骚)、(九歌)等光辉诗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中华灿烂的史册上
归来吧,痛失的记忆,归来吧,舞动的灵魂
[关于端午节屈原作文精选]
篇15:话说端午节优秀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快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节好像过得一年比一年淡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泊来的节日却在中国的大地上盛行起来,大有入客为主的态势。如泊来的“情一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而时下的青少年尤为热衷于这些泊来的节日文化。
端午节和很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届的的两会,总不乏提议把中国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日的声音。这些委员和表代认为:现在的年青一代,多热衷于过洋节日,中华的传统节日面临严峻的现实。希望以此保护民族的文化。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让很多的有识之士在接受外来节日洗礼的同时,也更加地重新审视我们民族自己的节日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陽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历史的长河沉淀,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首先,端午节是不老的传说。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和魅力。
一种说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向江里设去饭一团一、鸡蛋、雄黄酒和粽子等东西,凭吊屈原。
另一种说端午节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一尸一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了,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一尸一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当然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还不止这两个,但也就是这两个传说最有信服力了。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想像力,也折射一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端午节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和心愿。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在科学不发达,生活磨难的古代,钟馗无疑是老百姓心里的泰山石。有了心中的钟馗,一切的疟疾病魔、心里-阴-影都烟消云散。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或悬于堂中,或插在门窗上。妇人贴戴艾叶,以僻邪驱瘴。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显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屈原投江后,楚人因舍不得贤臣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到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这就是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的每年五月五日都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一尸一体。对于心怀百姓的好官,百姓最懂得珍惜。
撒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就是我的赣南老家也是盛行的,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在家里的每一角落撒上雄黄酒,可以驱走毒蛇,赶走邪恶,还可以消毒治病。
吃粽子。楚人在屈原死后,在每年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但又怕被鱼吃掉,所以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糯米还是那个糯米,包装却有了变化。也就是一层纸的厚度,却见着了百姓情感的深度。
------
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青少年漠然,是因社会整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民族,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的文化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文化的流传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时下的社会各界都应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到来添一把柴,节日的火焰才会更高更旺,青少年一代的民族节日文化意识才可能被唤醒。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听到一句话:“年味越来越浓了!”是的,随着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社会节日文化的烘托,中国的很多节日都过得越来越地道了。
愿端午节也有味起来。
篇16:话说端午节优秀作文
戊子年五月初四,浮云蔽日,阴风怒号,淫雨霏霏,天地苍茫。霜露所均红旗重,雨雾之施绿叶翻。朝阴半开,晚云低徊,飞鸟匆匆,路人惶惶。是日也,会绵州堰塞湖之将溃,目景色之荒凉,余竟不察夫端午之又至矣。
昔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之谓也。畴昔之端午,虽居于蔽舍,然父母之叮咛,亲戚之问候,俱备矣。携小儿入室,举匏樽以消忧,饰香草以辟邪,叹贤人之忧愁。
俄顷释然,万籁俱捐,珍馐满桌,箸不能停。少丝竹之乐事,有笑语之不休。酒足饭饱,停杯投箸,一杯复酹先贤。
然戊子之年颇多坎坷,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与之仿佛。年初雪灾肆虐于南,复有火车罹难于北,拉萨之乱谓之人祸,四川之震是为天灾。
今者距之大震二十日有余,余震频仍,数万同胞埋骨,多少高堂见背。江山万里血泊,万户低落,遇之端午,亦不免叹息扼腕,无甚节日之欢。
然端午之至,岂不顾矣?明日之至,岂无望矣?天灾可以摧物事,而不可夺人志。志之所存,明日之所存;若志之无存,万事皆休矣。吾侪志尚存,幸甚幸甚,则家国之再建,可计日而待矣。
一念至此,则向之凄风冷雨,不复焉。明日既望,奈何今日庸人自扰;端午既至,自当庆贺。虽与家人所处者贰,余意故乡之明月必与此处同。
呜呼噫嘻!且饮酒邀月,明月之影落于黑子弹丸,家人必识之,然后知游子之陟岵陟圮,知游子之首丘望归。
风息雨止,天气复清,喜雨润物,泥土芬芳。意旭日之藏于云,不久当出,复泽大地,草木生长。
念及之,复笑,又见端午。
话说端午节优秀作文 (四)
在每一年的节日中除了春节,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因为在这一天我不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粽子,而且还能亲自动手包一包粽子。
说到端午节,我先来跟大家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吧。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因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给皇帝提个意见,皇帝听了,怎么也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就很生气,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走到江边,投江入死。人们在这一天,就划着船在河面上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尸体。就把包好的粽子一个一个的投进江河里,不让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让鱼虾把粽子吃饱,就不会把屈原的尸体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有赛龙舟,包粽子的习惯,就延续下来,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也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绿豆、肉等做馅,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粽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奶奶告诉我,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经过千辛万苦,我的粽子总算包好了。放到锅里煮的时候,我不停地打开盖子,嘴里还念着“好了没有、好了没有。”把家里人逗得哈哈大笑。终于粽子出锅了,我狼吞虎咽的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虽然难看,但太好吃了!
这真是难忘的端午节呀!
话说端午节优秀作文 (五)
现如今,又到了绿粽飘香的端午节,可又有几个孩子对端午节有所期盼呢?吃着香甜的粽子,能否品出那段故事呢?遥望星空,是否能隔着雾霾看到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呢?
当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网络上有多少“愤青”猛然起身,抨击韩国“不要脸”,将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但却没有一个人在自己身上寻找错误,自我反思:这些原本就属于我们的节日我们怎么过的?又还记得什么呢?
当你嘻嘻哈哈向朋友做恶作剧度过快乐的愚人节的时候,是否记得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呢?
当你在为挂满五颜六色的小礼物的圣诞树新增装饰的时候,是否记得再过几天就是春节呢?
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节日呢?
说到国庆节先想到的是七天的假期,却又有谁想想几十年前革命的胜利呢;
说到春节先想到的是香喷喷的饺子,却又有谁想想饺子包含的合家团圆呢;
说到端午节先想到的是多样的粽子,却又有谁想想屈原的满腔爱国豪情呢?
就像这样,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只记住了能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却忘记了它本身的意义。祖国的文化在慢慢流失,而一些人却在当“网络超人”,逞一时之豪气,却从不思考引起问题的原因。
高楼大厦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拔地而起,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一条潺潺溪水环绕身边,睁眼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闭眼是淙淙水声交织着悦耳虫鸣的地方了。
是啊,时光的长河正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而端午节是否也在钢筋水泥间被挤压进这条长河中,越来越远,越来越淡呢?
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父辈们小时那种对端午节的期盼了。我们身处的已不是那个只有端午节才能吃粽子的年代了。只要想要,各种形状、馅料任你挑选。可即使是这样,粽子已无法勾起我们的食欲,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食品。只要想听,各民族、各语言的歌曲任你听,可即使再美妙,也无法找回儿时奶奶教我儿歌的乐趣了。
如果,我们再不试图挽回,恐怕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统节日。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的快乐、向往与追求。你可曾知道,我们正在闪烁的霓虹灯中迷失方向!
篇17:话说端午节作文7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仿佛去年端午节看龙舟赛还是昨天,今天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端午节。
中午吃完美味可口的粽子,我们一家三人便到江滨公园去散步、游玩。
走在江边,看着波光粼粼的衢江,让我想起了葬身于汨罗江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国人,一次,屈原向楚王献上一计,说能使楚国兴国安邦,楚王不听,还将屈原流放至汨罗江边,屈原悲痛万分,他为自己不能帮助祖国富强而感到遗憾,于是在起程前往汨罗江的路上,他吟下了《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就是说寻求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去追求、探究……,最后,屈原为了告诫人们要寻求真理,听从真正能使国家兴国安邦的策略,方能使国家富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投进汨罗江自尽了。
想到这儿,我不禁感叹屈原那火热、真挚、浓烈的安国情义。我想,当楚王得知屈原投河自尽的时候,心理一定自责,怪自己当时太冲动,轻易就下了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了楚国失去了这么一位伟大、优秀的爱国人才吧!而当时的百姓纷纷为楚国失去了屈原这么一位爱国人才而感到难过惋惜,他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去吃屈原的身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将肉,用粽叶包起来的四角饭团投进河里喂给鱼虾吃,它们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躯了。
从此,人们把屈原跳河的那天——农历五月初五定做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人们要吃粽子,挂菖蒲,戴香包,喝雄黄酒……
“小乐,快跟上,你对着江发什么愣呢?!”妈妈帮我的思绪从公元前拉到了现实。
我赶紧答应一声,赶上了妈妈,心理却还惦记着屈原,暗暗发誓也要向屈原那样心理永远装着祖国、爱祖国,爱这个让我们有了家的国,长大后为她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来!
篇18:话说端午节三年级作文
端午节端午节是为诗人屈原跳江而来的,话说秦国杀进楚国京都,屈原看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了,便跳入沅江,人们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于是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就去讲边丢粽子,为的是让鱼鲛虾蟹吃饱,不再吃屈原的遗体。丢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不可少的主要活动,丢粽子为的是让鱼鲛虾蟹吃饱,不再吃屈原的遗体。而赛龙舟则是想把屈原的遗体打捞上岸,这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我还记得去年端午节,我和妈妈去市集上买了新鲜的竹叶,排骨,糯米,大枣等东西,回家以后就帮妈妈包粽子,首先妈妈把糯米淘净泡好,然后淹排骨,洗大枣,我按照妈妈的吩咐准备好线,等着包粽子。准备工作做完以后,妈妈开始教我包粽子,这可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可紧张了,害怕自己包不好,不过我很快就弄懂了包粽子的过程,于是动手包起来,花了好长时间,我终于包好一个,跟妈妈的比起来,我的虽然又歪又小,但我还是很高兴。
粽子终于包完了,妈妈去煮粽子,我和小伙伴去踢球。一个小时后,我跑回家,一推开门就飘来一股香味,我一看,哇!桌上放着一大盘粽子,我高兴的抓起一个,烫得我哇哇叫,妈妈见了,笑着说道:“你这个小馋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才出锅的,烫到没有?”我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噢,噢,还是妈妈对我最好!
篇19:话说端午节作文300字
端午节,我们只知道要吃粽子看龙舟,其实我们不知道端午也是有来历的。话说,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织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诗人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这天叫做端午节。
又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民间有许多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用蓝、白、黄、黑、红五种线系在儿童的手腕和脚上,称“长命缕”。小孩子系上这种线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插菖蒲、艾草等东西,让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平安;在这一天,大人们为我们准备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给我们淋浴,希望我们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洒下艾草水,把毒虫杀死。
篇20:话说端午节作文300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准确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篇21: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我国有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可我最喜欢传统端午佳节了!
传统端午佳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到这天时,人们都会喝雄黄酒,洒雄黄水,而且还要包粽子。我想学包粽子,就跟着我妈妈学包粽子。我先把碧绿的芦叶折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把鲜红的枣子放进去,用绳子系住。再放进锅里慢慢用火煮熟。煮熟后打开锅盖,顿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吃一口,那滋味叫一个美啊!
我一边吃着亲手包的粽子,一边听我妈妈讲关于传统端午佳节的由来。是因为秦王要来攻打楚国,屈原提出抗秦的提议遭到了贵族的反对,并且劝楚王将屈原革去职位,楚王听了子兰的话,就将屈原流放在楚国的各个地方。屈原在流放中写了很多部书。最后跳河而死。楚国的百姓为了纪念屈原,纷纷打捞屈原的身体,一个渔夫把鸡蛋饼抛入水中,说:“为了不让鱼儿们不吃屈原的身体,我决定把食物扔下去。”一个医师把雄黄洒扔下去,说:“我这是让鱼儿们醉倒。”
★ 屈原 端午节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 屈原的端午节古诗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
端午节作文:话说屈原(整理2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