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隆中作文

时间:2024-11-22 03:39:46 作者:沧海游侠梦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沧海游侠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游古隆中作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游古隆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游古隆中_小学作文

游古隆中_小学作文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大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古隆中这样描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带我来到古隆中,只见群山环绕,松柏参天,真是太美了。首先映入眼前的是雄伟壮观的古隆中大门,这大门很独特,由三个门组成,正中间是个大门,大门上印着三个红艳艳的大字―――古隆中;两旁各有一个小门,门头上分别写着“宁静致远”,“澹泊明志”;三个门中间有两个柱子,上面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三顾频频天下计”,下联是“两朝开济老臣心”。望着这座大门,我不禁感叹道,原来门也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呀!

我们走进大门,穿过绿荫小道,来到了“三顾堂”,这可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因为这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只见大门口有一只乌龟托碑的石像,它的样子憨态可掬,仿佛在说:“快请进,快请进。”我大步走进三顾堂,“欢迎”我的是诸葛亮的玉石像,我似乎看到了诸葛亮摇头他的羽毛扇,正和刘务商量国家大事。我兴趣盎然地把三顾堂游了一遍,看的我眼花缭乱,浮想联翩,好像三顾茅庐的片段就浮现在我眼前。

离开三顾堂,我们来到了古香古色的隆中十大景点之一的六角井,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诸葛亮住在这里的生活用井。我兴致勃勃地走上去仔细观察,发现井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郁郁葱葱的大树,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仿佛看见了诸葛亮正在这里打水呢!

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游完古隆中,在回家的路上,这些景色还若隐若现的浮现在我眼前。古隆中啊古隆中!你让我开阔了眼界,还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篇2:写景作文 游美丽的古隆中

写景作文 游美丽的古隆中

去年10月18日的大清早,我急冲冲地向小桔灯学校跑去,到了学校,老师就带领我们去了古隆中风景区。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古隆中。

我们兴奋地冲向大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高大古朴的石牌坊。石牌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我们异口同声地叫道:“哇,双龙戏珠!”牌坊正中横幅上写着“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间的字碑上雕刻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恬静寡欲,志向才能明确;安宁清净,目标方可远大,苦学积才,明志致远。踏着石头铺就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荷花池。荷叶随风摆动,虽然荷花已开败了,但还有几朵粉红色的睡莲躺在水面上,有几只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水中有许多金鱼在嬉戏: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打小浪花;有的在追逐,像一群淘气的孩子!

荷花池中央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它的顶上有一副颜色鲜艳的画,四周红色的石板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美丽极了。不时的有游人来到这里休息,并拍照留下这美好的回忆。从远处传来“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我们循声而至,来到了位于古隆中山脚下的老龙洞。老龙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泉水古洞,洞口卧着一条只见首不见尾的栩栩如生的石龙。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个传说,那条石龙原本是一条活龙,它小时候口渴了,看见了这洞里有水就钻进去喝。不妙的是它出来时尾巴却被卡住了,怎么拽也拽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慢慢变成了老石龙,人们就把这个洞叫“老龙洞”了。老龙洞的泉水几千年永不枯竭,总在不停地从这条石龙的嘴里流出。“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三顾堂、小虹古桥、六角井、腾龙阁……”

古隆中有太多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点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就来看一看吧!

篇3:古隆中一日游作文

4月8日,我们带着愉快而又兴奋的心情,随着老师乘坐公交车来到古隆中风景名胜区游玩。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乡秀色,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右边是:“淡泊明志。”左边是:“宁静致远。”这是诸葛亮先生的题词。

再往前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风荷伴月亭与荷花池,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荷花还没开,如果是盛夏,娇艳的荷花开满河塘,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的事呀!后面是躬耕田,这里原是诸葛亮田间做活种地的地方。

随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有名的刘关张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三顾堂里,堂内前厅三间,后堂五间,后堂陈列诸葛亮的几案,下榻,中堂挂三顾茅庐的古画,远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词:“三棵古泊,栓马树,古朴雅致,鱼水三分合,风云四海生。”的回顾。

沿三顾堂后拾级而上,约百余米处有一既高且平的.场地,在这块平地上有一组结构紧凑的古建筑——诸葛亮的故居草庐,这个地方高深幽静,群山环抱,松涛常鸣,后面是伏龙山,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草庐之中”“咨臣以世之事”指的就是此室。

来到老龙洞,又名伏龙山,洞内松柏交翠,山水相映,为诸葛亮弹琴作乐处,传说洞内住着老龙,泉水是老龙的唾液,非常甘甜,喝了使人聪慧,诸葛亮就是喝了这里的水才变聪明的。

我们还去了腾龙阁,因为在山上,我们爬了好久才上了去,从山上往下眺望,群山此起彼伏,如仙境一般,可美了。

从山上下来,我们来到了牡丹园,这里牡丹盛开旺盛,蝴蝶飞飞,蜜蜂嗡嗡。各种品种的牡丹争起斗艳,非常妩媚,在阳光的照射下,扭动着纤细的腰枝。

此外我们还游览了许多景点,美的令人赞叹,现代诗人郭沫若先生亦挥豪抒情,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是啊,这里古迹众多,文豪云集,文化沉淀丰富,我为我美丽的家乡而自豪!

篇4:春游古隆中作文

春游古隆中作文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树木发芽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谷城小桔灯作文培训班组织我们到古隆中去春游。

走进古隆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牌坊,石牌坊的中间写着三个红色的大字“古隆中”,两旁的石柱和横梁上分别写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牌坊上面还雕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古朴又生动,吸引了许多游人在此留影。

再往里走,春天的古隆中,显得十分美丽。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摆放着一盆盆艳丽的鲜花,有蓝色的蝴蝶兰,橙黄色的.小雏菊,粉红色的杜绢花等。特别是郁金香花园,更是让古隆中变得生机盎然。花园里开着一朵朵小酒杯似的郁金香,那娇艳的花色彩缤纷,有的红里带黄、有的粉红色的花瓣上镶了一圈白色的花边、还有的紫里发黑。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让许多游客都陶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半山腰的“三顾堂”,走进三顾堂,门的正前方就是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诸葛亮手里拿着一幅地图,好像“诸葛亮”正在谈论着天下局势,而“刘备”在旁边会心地听着,“张飞”和“关羽”一身武将打扮在一旁保护他们。雅致的院子里还有几棵树,有一棵树上开许多像绣球一样的浅绿色的小花,因此得名为绣球。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怕痒树”,你只要用手轻轻的摸一下它的皮,它全身的树枝就会微微颤动,真有趣。

出了“三顾堂”我们要向山顶进军,男生们争着要拿班旗,奋勇向前冲,而我们女生有些体力不支了速度要慢半拍,老远就看见旗子被男生插上了山顶,最后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的腾龙阁。全体同学们在山顶休息了一会儿就下山了,沿途的风景也非常美丽。

古隆中真美啊!下次我还要来游玩!

篇5:襄阳古隆中一日游作文

这次五一,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去了襄樊的古隆中。

听妈妈说,这古隆中非常有名,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客前去观赏。古隆中位于山区,因此楼梯非常陡峭,而且据说刘备,张飞,关羽还拜见了诸葛亮,希望诸葛亮效力于蜀国的故事呢!”听完这段话,真令我悲喜交加,喜的是可以看见诸葛亮的住处,悲的是楼梯陡峭,万一摔下来怎么办?

经过一路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山”的脚下,抬头望去,真是直入云霄啊!我们小心翼翼的走着,生怕摔了下去。尽管周围景色秀丽,可是我们却没心思欣赏,一心只顾着上山。

走到半山腰,我们累得快不行了,气喘吁吁的,可是,为了看到诸葛亮的住处及石像,我们也就顾不上休息了,急忙前行。

终于到达山顶,我们累得“瘫倒”在地上。

休息片刻后,我们跟随着导游前去观赏诸葛亮的住处。这时,导游向我们介绍道: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澈;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完这番仔细的讲解后,我还摸了摸诸葛亮的石像,希望自己能变得聪明些。

临走前,真然人有些依依不舍。这是心里不禁一番感慨:啊!美丽的古隆中啊!你的历史价值,怎么会令世人所忘记呢?

篇6:襄阳古隆中一日游作文

今天的天空格外蓝,阳光特别灿烂,我也很激动,因为爸爸妈妈今天要带我去游古隆中。

上午我们来到古隆中,刚进门就看见石牌坊上刻着“古隆中”三个字。两边刻着杜甫写的两首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还有诸葛亮的`古训:“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上面还刻着小花纹呢!

我们顺路走到了老龙洞,老龙洞里的水清澈见底。传说古代有一条龙王在天上玩,突然看见古隆中的风景优美,龙王就驾着筋斗云来到了古隆中。他发现古隆中有一个洞,他想去洞里面看一看,就好奇地钻了进去,不小心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 年,老龙王就变成石像了。有人说,诸葛亮喝了老龙王的唾液,所以变得很聪明。

再沿路走,我们就来到了三顾堂,三顾堂外面围着栅栏,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古代的马车,我特别想去坐一 坐,可妈妈说那是古物,不能坐。马车的左边是古代的收稻谷的机器。走进三顾堂,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桌子和椅子,据说是诸葛亮用过的。

爬上隆中的山顶,我们到了腾龙阁。腾龙阁共有九层,第一层是供游客吃饭的地方;第3、5、7、9层则是看风景的地方;第2、4、6、8层是介绍诸葛亮生平和生活的。站在最高层往下看,可以看到山下的人像蚂蚁一样小,一座房子像手掌那么大,马路上的汽车只有蚂蚁那么大,真有趣!

今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三顾堂,直到回到了家里,我还在想,要是能再去一次就更好了!

篇7:襄阳古隆中一日游作文

大家好,我是成功旅行社的一级王牌导游——胡圣华。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古隆中。

首先,我们一眼就能看见的是石牌坊,石牌坊上刻着:“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还有就是两边小门上的“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这是杜甫给诸葛亮一生的评价。

走过了石牌坊,经过了小虹桥,我们来到了抱膝亭,传说诸葛亮没有出山时,他很心烦,就在抱膝亭里抱着膝盖唱歌,解除自己郁闷的心情。

走出抱膝亭,我们来到了八卦阵。八卦阵是证明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证据。它是用小木棍扎成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结构。它看似出入自如,虽然好进,但它可不好出去。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八角型的宝塔——腾龙阁,它的第一层是会客和休息的最好的地方;第二层是诸葛亮18岁至28岁的生活记录,第3、5、7、9层则是看风景的好地方。而4、6、8层记载着他出山后的赫赫战功。

我随时欢迎你们到古隆中游玩,到时候,一定让我做你的小导游。

篇8:古隆中导游词200字作文

古隆中导游词200字作文

嗨,大家好!欢迎来到襄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古隆中。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梦菡,大家可以叫我刘导。

古隆中风景区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区。风景区里有隆中山,大棋山,小棋山……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现在有三顾堂,彩虹桥,武侯祠……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一下三顾堂。

大家请看,前面葱郁大树掩映的木屋,朱红色,盖着琉璃瓦,门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字“三顾堂”。哈哈,你们才对了,这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看到了吗?门两旁的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我考考你们吧!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呵呵,有人猜对了。“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刘备的`千秋伟业所作的两个《出师表》。“三顾”是指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一对”指当年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这副对联歌颂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现在可以进入三顾堂了。里面是一个幽静古朴的四合院,你们会看到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蜡像,栩栩如生。我在门口等候,你们赶快去细细游览。记住不要乱扔果皮,不要抽烟。十二点半在门口集合,去吃隆中特色。

篇9:古隆中游记-游记作文700字

古隆中游记-游记作文700字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古隆中,寻找英雄的足迹,那里有他们留下的赫赫战功。

我们先来到了隆中书院,隆中书院的墙上画着刘关张三人去请鼎鼎大名的诸葛亮的壁画!一幅画中,刘关张三人在门外叩门求见,孔明的童儿开门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能会客;一幅画中,刘备刘玄德和诸葛亮诸葛孔明正在畅谈天下。

又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关羽和张飞的铜像站在庭院里,他们俩就像两座镇山铁塔一般,屹立在庭院中。关羽的胸前飘着五柳长髯,他的征袍被风吹起,好像在烈烈作响。那张飞虎目圆睁,好威武啊!我们进到茅庐中,发现刘备和诸葛亮正在畅谈天下,小童也在旁边听着呢!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如果你站在电子屏幕前面,屏幕就会刷脸,你长得像三国中的哪个英雄,在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来。我站在屏幕前,屏幕上显示我是蔡文姬。我没怎么样,但妈妈却特别高兴!妈妈说:“呀!这是大才女呢!”。爸爸也刷了一下,他被刷成了董“卓”。妈妈大叫了一声:“你怎么变成董卓了!”我们凑近一看,不是董卓,是董允!幸亏爸爸不像大坏蛋董卓啊!爸爸又把伞当成枪,很勇猛地舞来舞去,我都感觉他都要戳中我了。屏幕照着他刷了一下,哇!这个屏幕好贴心呀!爸爸居然成为了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不过,这次他变成了董卓的义子!妈妈也刷了一下,她被刷成了大乔,乐得她都要疯了!

我们走着走着,在一片竹海之中,一个古老的草屋闯入视线。咦?这里又会有什么东西呢?原来是被称为“阿丑”的黄月英正在织布呢!另一边房间里放着聪明至极的.孔明,他面前的竹简、绢书堆得跟小山一样高,看来他还想变得再聪明一些。那时候,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诸葛孔明。当时,黄承彦说自己的女儿长得有点丑。其实,黄月英长得一点也不丑,他只是一种谦让的说法,看看诸葛孔明是否是重貌轻才之人。

时间精灵把时间都带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望着古隆中,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正轻摇羽扇跟我们告别。

篇10:游览古隆中的作文:烟雨古隆中

游览古隆中的作文:烟雨古隆中

游览古隆中的作文:烟雨古隆中

作者/ 李 御

主题词:回眸历史,感怀于心

岁月流逝,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时光暗淡了血腥的厮杀,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往昔的繁华,赫赫的国威,转成幻空。残阳如血,野草萋萎,旧时的燕子在寻常百姓家飞来又飞去。手把书卷,回眸历史,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向我们走来,一个个历史的片段仿佛重演,令我们思考,让我们感怀。

(选文/点评: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李春强)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者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先贤遗留下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虽然无法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先生曾在此度过了十载春秋。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上遗迹的,就是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三顾茅庐的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千古。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一位心怀社稷,而又脚踏实地的先贤,在未出茅庐之时,积累得太多,躬行得太多。他在隆中二十亩田地上耕作,他取六角井水洗濯与止渴,他端坐在抱膝石上仰天长啸,他在棋盘石前与忘年交黄承彦对弈,他在观星台细察日月星辰的细微变化。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风云际会中,运筹帷幄、呼风唤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流连于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漫步卧龙镇街头,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如今的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气象。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望改变现状的热情与努力。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选自《人民日报》6月3日,有删改)

【点读】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作者以游览古隆中的行踪为线索写景叙事,寄慨感怀。面对历史遗迹,作者联想到了诸葛亮在此留下的许多故事,并由古及今,真实再现了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无尽怀念,同时也体现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这一主题。

篇11:古隆中游记的五年级作文650字

古隆中游记的五年级作文650字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襄樊古隆中春游。汽车载着我们穿越车水马龙的市区,穿越盛开着金黄色油菜花的郊区,终于到了古隆中风景区广场。同学们兴奋地叫起来,叽叽喳喳地说:“到了到了!”汽车继续向隆中深处前行。

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绿树成阴的树木,散发出一股迷人的'松木香,使人神轻气爽。我贪婪地深吸了一口充满灿烂阳光的绿色空气,感受一下孔明隐居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环境中的悠然心情。

一进古隆中风景区的大门,就看到“古隆中”石牌坊,这是隆中的标志,清朝光绪十九年所建,上面雕梁画栋、线雕、浮雕、缕空熔一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简直是栩栩如生。随后,老师有带我们去老龙洞,途中,我们经过了莲花池,里面的蛙“呱呱”叫个不停,好象在说隆中欢迎你们。莲花池边,一大片火红的郁金香张开了笑脸,争气斗艳。到了老龙洞,老龙洞里,一条石龙卧在水中,被人称赞为“卧龙”的诸葛亮是不是喝了老龙洞的水变得那么聪明呢?

我们看到了古隆中十大景点之一的小虹桥。传说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一次去找孔明先生,刘备看见小虹桥上有一个人骑着毛驴,以为是孔明先生,便上前施礼,谁知此人满脸笑容,一声不吭,骑着毛驴扬长而去,把满脸愕然的刘备扔在了小虹桥上。后来,才得知此人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我们又来到了三顾堂,这是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之地。当然如今的茅庐不再是以前的草屋了!一进栅栏门,院内停放着一辆古代马车,左边是一个古代打稻谷的机器。三顾堂内陈放着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据说是诸葛亮曾经用过的东西。想当年,刘备为了自己的事业,先后三次来到古隆中,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来看见孔明先生在睡觉,便没有打扰他,而是在茅屋外等候了两个时辰,知道诸葛亮醒来,诸葛亮和刘备相互施礼后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便答应出山相助。

虽然古隆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可我就是对三顾堂情有独钟。

篇12: 古隆中游后感

古隆中游后感

游古隆中

20中四(1)班姚姝宏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襄阳著名的旅游景点——古隆中。

古隆中是我国古代名人诸葛亮年轻时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历史文化韵味浓厚。

牌坊正中横梁雕有“古隆中”三个大字。牌坊两边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背面横梁雕着“三代下一人”,两边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几句话浓缩了诸葛亮绚丽多彩的一生。

我们接着参观了诸葛草庐,这是一个仿古建筑,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屋子两旁还放着拉草的牛车等古代生活用具。

古隆中不但风景宜人,还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指导老师:高力

美丽的古隆中

20中四(7)班李婧涵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的第一次晚报小记者活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襄阳最有名的景点——古隆中。

一进古隆中的大门,一棵棵大树直耸云霄,大树两旁还有许多小草,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有两处,一处是老龙洞,另一处是六角井。

老龙洞是一个溶洞,洞里有一个石头做的龙头在吐水,我们都觉得十分有趣,水池里还有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金鱼呢。

六角井是一个有六个角的井,据说诸葛亮隐居在此处时,喝的就是这口井的水。只见井底的水很清澈,水井上上下下透露着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古隆中,用它那古色古香的景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指导老师:屈琼

冬游古隆中

20中四(9)班刘艺涵

这次我们小记者来到了诸葛亮的隐居地——古隆中。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古隆中”三个字的石牌坊,牌坊在苍松的映衬下,显得古色古香。再往前走,年青时代的诸葛亮的雕像出现在眼前,只见他手握羽扇,傲然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三顾堂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踏进院内,看到三棵长相奇怪的树,传说,这就是当年刘备拴马的古柏。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今天来参观他的故居,我的收获可真不小。

指导老师:任玉超

隆中行

20中四(6)班阳镇宇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古隆中,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居,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所在地和《隆中对》的诞生地。

进入隆中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牌坊,它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老师带领我们在这美丽的景区里穿梭着。我们走过两旁全是竹子的小路,来到了老龙洞。站在水池旁边远远望去,一丛茂密的芭蕉树下有一个黑漆漆的洞,一个龙头伸出来向外张望,四周的景色倒映在水中,使水池变得生动起来。

大家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到了三顾堂。从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出这里就是当年刘备3次拜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定三分隆中对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三顾堂有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塑像,大家从人物的形态及服饰特点就能分辨出他们是谁。

隆中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三国时期的知识,也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古隆中,我来了!

竹条中心小学五(4)班肖宇鑫

迎着初冬的寒风,我们小记者畅游了古隆中。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牌坊,上刻“古隆中”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两边刻着杜甫写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沿着大道来到三顾堂,只见诸葛亮手拿羽毛扇,正风度翩翩地站在那儿。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老龙洞。龙头雕刻得很精细,尤其那眼睛,圆溜溜地盯着你,像随时都会扑出来似的。老龙洞里的水清澈见底。传说古代有一条龙在天上玩,突然看见古隆中的风景优美,龙就驾着云来到了古隆中。他发现古隆中有一个洞,想去洞里面看一看,就好奇地钻了进去,结果不小心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只露出个龙头。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龙头最后石化了。

古隆中因诸葛亮而闻名,襄阳因古隆中而闻名,未来我要襄阳因我而自豪!

篇13:再游古隆中美文

再游古隆中美文

10月4日,我偕同家人一起驱车前往襄阳城区以西的13公里处,西山环拱之中的著名景区“古隆中”。

说起“古隆中”,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的我还在乡镇工作,受襄阳一名同乡的盛情相邀,我和爱人一起去了一趟古隆中。至此的20多年的时间里,这仅是第二趟去古隆中了。按说,古隆中是我们襄阳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三顾茅庐”的故事由此传开并天下流传: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而三顾茅庐躬请诸葛孔明出山的举动着令人感佩;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侃侃而谈,他分析纵、论天下大事,依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格局却彰显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摘自杜甫《蜀相》)。他影响了那个时代,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奇式人物,我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的“襄阳人”来讲,也倍感骄傲与自豪!

我们的车子在高速路上匀速的行进,我的心儿哟伴随着游弋在蓝天上的白云,早已经飘到那久违多年的.古隆中去了!

这次的襄阳古隆中之行已远非昔比。景区那“威武而高大”的“幌子”龙门,高高地矗立在距离景区以东大约4公里的地方。董老那极富深意的题字“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遗迹永清幽”赫然映入眼帘。横额“卧龙处——古隆中诸葛亮故居”更是令游客们眼前一亮:哦,原来这便是让世人景仰的“卧龙”诸葛孔明先生的居住与栖身之地了!我记忆之中的那条弯弯曲曲的通向景区的“羊肠”道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那宽敞明亮的环形道路。摆渡车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辆接着一辆地把游客们接进去与送出来。

因为怕造成交通拥堵,游客的车辆一律不让驶入景区,所以,我们一家人找到停车场把车停好,之后便在挤挤扛扛中上了进山的摆渡车。隔着车窗玻璃,只见山坡上满目青翠的松树在秋风中摇曳。原先的“襄阳师专”业已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这使得历史悠久的古隆中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之中愈发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主景区,我们拾级而上,“三顾堂”静静地矗立在秋风之中。它矗立在人们的视野里,更是矗立在风风雨雨的历史的烟云之中。它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那个时代年轻英俊的诸葛亮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它更象是在讲述着中国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讲述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我站立在三顾堂前,凝望着充盈着智慧的塑像,用心灵与这位才高盖世的诸葛孔明隔空对话,重温《隆中对》与《出师表》那精妙绝伦的精彩华章!我的灵魂犹如受到了一次智慧之沐浴,正恰如醍醐灌顶,浑身为之酣畅淋漓!

“茅庐”的西侧是“老龙洞”景点所在的位置,在通往“老龙洞”道路的左侧便是一片整齐的竹林。修竹参天葳蕤而茂密,西挂的太阳照射林间露出点点醉人的金光,给古隆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与魅力。步入“老龙洞”,只见那盈盈的水流不停地盘旋,犹如龙卧其间。我恍然大悟:老龙洞乃寓意龙卧此处也!景点的设置竟与历史的传说如出一辙,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老龙洞”那曲径通幽的迂回小桥,被淡淡的烟雾所笼罩,让行走在其间的游人如幻似梦、飘飘欲仙!

这次的隆中之行,听说在主景区的南边还建的有“草庐剧场”和“八卦阵”,大抵是因为来一趟不容易原因,我和家人合计合计决定去一看究竟。于是,我们又和其他好奇的游客一道,登上了“上摆”的摆渡车(一开始进主景区时坐的是下摆的摆渡车)。由于我们去的晚了些,到“草庐剧场”只看了两个节目,演出便结束了。虽说有些遗憾,但“草庐剧场”那奇特而“宏大”的建筑,足以令我震撼了:茅草加竹子便是该“剧场”建筑的“主料”!精细的做工、奇特而精巧的设计、古朴而典雅的造型令人拍案叫绝;而“八卦阵”则是用较细的竹子隔离成不同的连通“走道”,形成诸多“迷局”。 “八卦阵”分“入口”和“出口”,游客从“入口” 进入,走进“八卦阵”迷局,看谁在较短的时间走出迷局,从“出口”走出。我和儿子几经尝试和努力,但都未取得成功,因时间关系而未久留恋“战”,我们只能从进口出去!通过这个游戏,使我从中品尝到了乐趣。这之后,我们一家人又坐上了摆渡车,经过了“上摆”和“下摆”,总算是回到了原先停车的位置,我们赶在太阳落山之前便打到回府了!

行文至此,遂赋诗一首:

诸葛孔明见识广,

足智多谋惠襄阳。

三顾茅庐传佳话,

隆中对策永流长!

这次的游玩,让我享受了假日的乐趣,品尝了至爱亲情。更使我对古隆中有了全新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挚爱与眷恋。

篇14: 古隆中作文

请问大家知道诸葛亮的故居在哪里吗?对,就是在湖北省襄阳市。也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楼的地方。诸葛亮可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回老家过年时,特地去参观了他的故居。

来到诸葛亮隐居住的深山――古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石门,石门的两边刻着杜甫的名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计老臣心。”只听说杜甫的偶像是李白,原来他还是“诸葛铁粉”,真是一个“追星族”,有这么多偶像啊!不过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三国时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石门中间还刻了五个红色大字――三代下一人。我不懂这一句的意思,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便跑去向导游哥哥请教。“这里面的三代指的是周朝、秦朝、汉朝这三个朝代,下一人就是指第一人,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在这三个朝代中最聪明的一个人。”导游哥哥做了详细地解释。从后人的赞叹中,我发现诸葛亮确实太聪明了,因为在这三个朝代,能人特别多,像姜子牙、霍去病、韩信、商鞅等等,诸葛亮居然位居第一,也就是比他们还厉害,我的天,他们可都是神一样的智者啊!怪不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未来,后知后汉,既懂政治,又是军事奇才。

离石门不远,有一片不大的田,这可比我小姑家的菜园大多了,我走在田间的田埂上,眼前彷佛浮现出诸葛亮当年种植的画面,细细听着导游哥哥的讲解:“这片田就是当年诸葛亮让兄弟不要荒废的田,因为他想在助刘备成大业后,回来隐居时继续耕种。可惜他星落五丈原,没能回来。”听了这块田的来历,这块田变得神圣起来,当然,我也为它的主人感到惋惜。

穿过了诸葛亮当年耕种的田野,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马上就可以见到传说中的茅庐了。我一边爬山,一边想象诸葛茅庐的样子。

篇15: 古隆中作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到三国名城湖北省襄阳市古隆中景区游玩。

早晨,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乘巴士到达诸葛亮故居,首先看到的是古隆中牌楼,上书“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经典评价。之后顺着林间小道,一路上山,依次看到武侯祠、三顾堂和诸葛草庐,我和妈妈还一起登上了最高的腾龙阁。

武侯祠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建的祠堂,许多游客在这里焚香烧纸,供奉孔明先生。三顾堂是后人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在原址上新建的,门外有三匹铜马,院中站着两人,一人手捋胡须,是美髯公关羽关云长,一人手持丈八蛇矛,怒目圆睁,便是张飞张翼德。堂中刘备诸葛亮对坐,正在谈论天下大事,这正记录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的情景。诸葛草庐是几间非常简陋的茅草屋,也是青年时期诸葛亮在隆中耕读学习的地方。腾龙阁建在卧龙岗的最高处,从顶层可以俯瞰古隆中全景。

爸爸告诉我,古隆中是诸葛亮青年时期居住的遗址。诸葛亮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结交了水镜先生、庞统、徐庶等良师益友,后因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被其诚心所动,出山辅佐,帮刘备烧博望、燃新野、战赤壁、借荆州、取西川、平巴蜀,成就三分大业。

我非常喜欢三国故事,尤其对博学多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十分钦佩,我也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篇16: 古隆中作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罗彬雯你们可以叫我罗导,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看看历史悠久的古隆中。

首先来到刻有三个鲜红的大字“古隆中”的大门下,门的两侧还有一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小门上写的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沿着大门向里走,看到了小虹桥是拱形的,关于小虹桥还有一段传说呢!有一天,刘备来找诸葛亮,要诸葛亮帮他打天下,可两次都没有遇见诸葛亮,但是刘备并没有气馁,他三次登门探望诸葛亮,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第三次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要求,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成为了一段家喻户晓的佳话。再往前一望就是老龙洞,它也有一段传说就是:有一天,一只老龙王在天上快乐地飞,它低头往下一看啊!,是风景优美的小河塘,于是老龙王就飞了下来,它来到漆黑的洞里喝起来了甘甜的泉水,它在水里呆得时间太长了,变得越来越胖,老龙王吃饱喝足后想回到天上去,可它太胖了卡在了漆黑的洞里出不去了,最后它就化成一条石龙。再往前看是荷花池,荷塘里有像雨伞一样大的荷叶,还有红彤彤的荷花,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滴顺着荷花和莲蓬的缝隙慢慢的流到了雨伞大的荷叶上,变成了一颗更大的水滴,水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床上随意的翻滚也不会掉落到床下,一阵微风吹来,到处散发着荷花的香味,闻了这香味会使游客忘记疲劳,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各位游客,时间总是过得那么的快,今天的旅行结束了,祝大家工作顺利。

篇17: 古隆中作文

古隆中是诸葛亮的故乡,是襄阳市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历史也很悠久,是许多人游玩的最佳地方。

古隆中里有一个老龙洞,传说有一条神龙看上了古隆中里的一个山洞,那里景色优美,食物丰盛就在里面住了下来。过了很久,小龙渐渐长大了,刚想出来时,身体却被卡住了,结果过了一年又一年,小龙就变成了一条老龙。也不知又过了多久,老龙就变成了一个石头,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老龙洞。

老龙洞前有一座木桥,早上老龙洞会从洞口喷出许多的水雾,整个老龙洞披上轻纱,就像玉皇大帝的宫殿一般,当你在桥上行走时,就感觉自己像仙人吕洞宾腾云过海到蓬莱仙岛去参加蟠桃盛会一样。

中午,太阳高照,我吃完午饭在对面的草亭中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有个影子在我书前闪过,我抬头一看,在我头顶上发现了一只黑灰相间的小松鼠,我拿起一个小石头敲了几下旁边的木柱子,小松鼠吓得抱头鼠窜。

在古隆中里还会看见战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住过的房子,那里会经常表演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请诸葛亮的场景。我好像穿越时空到了战国时期一样。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张飞,每次他见不到诸葛亮就会说:“哇呀呀呀呀呀呀!”的,旁边人都会被逗的哈哈大笑。

古隆中景色优美,历史悠久,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篇18:古隆中导游词

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谢谢大家!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

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之而得我。

在这个山峦叠翠、草树茂盛的幽静小山村之中,一代名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之久。脍炙人口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著名的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桥、六角井、观星台等。

篇19: 古隆中作文300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襄樊古隆中就是这样的地方。

我们先去了“三顾堂”,这里的门上刻着刘备和张飞,还有关羽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刻得栩栩如生,走进三顾堂,就看见古人用的床,桌子还有写的毛笔字,瞧,还有张飞,关羽,刘备和诸葛亮的雕塑,他们在论谈天下大事。接着,我们又去了腾龙阁,那看上去没什么,要上去可就难了,我们一行人努力向上爬,好不容易到了最高处,我们满头大汗,直喘粗气。我们还去了老龙洞,那个洞里,还有一条威武的龙呢!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就在过了十年躬耕苦读的生活。正是在这人生重要的时期,在襄阳这块土地上,诸葛亮从普通少年脱出,逐步长成了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

古隆重历史悠久,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篇20: 古隆中作文300字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到襄阳古隆中游玩。早就听说襄阳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古隆中了,因为那是诸葛亮的家乡,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果然,隆中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们在爬山中看到了绿油油的庄稼,参天的树木,耳边传来叮咚叮咚的流淌声。爸爸还带我摘到了许多稻谷,芝麻和绿豆。也许,当年诸葛亮也在这里辛勤劳动过呢!

接着,我们来到三顾堂和草庐,妈妈给我讲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听说诸葛亮谋略过人,想得到他的帮助,平定天下,于是不辞辛苦,三顾茅庐。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感动,向刘备讲述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当时诸葛亮才27岁,十分了不起。

一天的游玩很快要结束了,我们在山下买了一把“诸葛神剑”。妈妈说:“多摸一摸,可以聪明点儿。”诸葛亮到底有多聪明?我真想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的故事了!

篇21: 古隆中作文300字

上星期天,我、妈妈和豆豆弟弟一块游览了古隆中。古隆中因诸葛亮而闻名天下。

走进古隆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牌坊的旁边是绿玉似地池水,微风吹过,微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随后是荷花池,荷叶长满了荷花池,唯独一支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初秋的凉爽中,似乎在骄傲地说:“你们快来看,我还开着。”荷花边还有两朵睡莲被绿叶簇拥着,那睡莲开的那么单纯洁白,像刚刚睡醒的古典美女,散发着阵阵清香,使游客陶醉在这片美景中。观赏完荷花池,我们来到躬耕田,听说诸葛亮曾经在这儿耕过田,现在里面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一串红、黄菊花……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花朵,空气中流淌着阵阵幽香。最美的要数色彩斑斓的蝴蝶了,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些黑蝴蝶,有的翅膀上是绿点,有的'是黄点,有的是紫点,一闪一闪的,真漂亮。接着,我们游览了诸葛草庐、三顾堂……最后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攀上了腾龙阁,站在腾龙阁上,古隆中的美景尽收眼底。山下的小路像一条条飘动的白丝带,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在薄薄的青雾中。

我们陶醉在古隆中的初秋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三年级古隆中导游词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四年级

作文游博物馆

游霍山作文

四年级作文游

游寒山寺作文

游花海作文

初二作文游

游新城区作文

游南澳岛作文

游古隆中作文(集锦2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游古隆中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