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2022-07-12 11:04:12 作者:哥伦比亚的倒影 活动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哥伦比亚的倒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希望大家喜欢!

篇1: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 歌的兴趣。

2、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教师准备】

1、提 出活动设想,帮助 学生确立背诵内容

2、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

3、指导学生分工合作

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

1、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2、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季节;

3、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曾子也说过(大家齐说):“传不习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以“赛诗会”的形式,来把过去学过的一百多首古诗复习一下。

二、明确规则

(1)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根据各小组得分最后排出名次。

(2)记分员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第一轮    必背题

要求:先抽查大纲推荐的80首,小组集体背诵,要背得正确、流利、声音响 亮,符合要求得十分。

方法:以扑克牌为抽签工具,其中J、Q、K大小猴的数字为零,每组抽两次,第一次为十位数,第二次为个位数,如第一次 抽的牌是4,第二次抽的为Q,那么就背诵第40首,抽的数字大于80,此数作废,重抽。

课件显示大纲推荐的80首古诗题目。检查每组背诵情况。

再抽查课外扩展篇目60首,要求方法同上。具体内容见附录。

师:第一轮必背题, 大家背得都很好,四组得分不分上下,希继续努力。

第二轮      必答题

要求:(1)这几组题目,各小组集体讨论完成,由组长 把答案写在纸上。(2)书写工整。(3)每写对一题加十分。

1、课件显示第一组题目:秋天到了, 天高气爽,大雁南飞,菊花怒放,在这个季节里多少 诗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能吟诵两首?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    (每写对一首得十分,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山行》、 《枫桥夜泊》、 《夜书所见》、 《菊花》、 《秋夕》--------

2、显示第二组题目:写出含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诗句,一个动物也可写几句诗。如:鼠:官仓老鼠大如斗。(每写对一句诗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5分钟   (评比,记分员加分)

参考答案如下:

鼠:官仓老鼠大如斗。             牛:牧童骑黄牛。

虎:朝避猛虎。                   兔:白兔捣药成。

龙:但使龙城飞将在。             蛇:夕避长蛇。

马:欲饮琵琶马上催。             羊:磨刀霍霍向猪羊

猴:两岸猿声啼不住               鸡:鸡 声茅店月

狗:柴门闻犬吠                    猪:丰年留客足鸡豚

3、显示第三组题目: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赞美扬州的诗句,每写对一句加十分。

本组答题时间:4分钟    (评比,记分员记分.)

参考答案:

(1)、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2)、烟花三月下扬州。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课后学习:

1.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

2.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 ”的手抄报

3.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

雷真民

[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2: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自由作文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自由作文中,自由观察与体验,自由想象与联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智。

2.认识到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作文的最大自由是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 从多个角度进行自由作文 。

难点: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导学过程】

一、上作点评

二、我来说题

(学 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题目: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载事实,或编织故事,或刻画人物,或描写景色,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所写内容具体,所抒情感真实。

本作文题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64页。在这个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验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由此也会 产生各种感受,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有些感受可能转眼 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聚在心里,进而生出“一吐为快 ”的愿望。此时,我们可以拿起笔来,不受拘束地记录下一幅幅充盈着时代气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生活场景。这不是对生活的简单的拷贝和“克 隆”,而是卓绝的精神创造。你的这一篇篇有感而发的作文即是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 产品,而你就是这种精神产品 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2.训练目标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自由作文,在自由写作的过程中,自由观察与体验,自由想象与联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 智。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自由作文的最大自由是“让同学们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3.思路点拨

(1)自定文体。自由作文,文体选择自由。可以编述故事,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还可以临摹写真,展开想像。选择文体,既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事物需要,又要切合自身的写作欲望。这样才可以充分发 挥自身特长,展现自身才华。

(2)自主选材。自由作文,选材极为广泛。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选材的制约很少,二是选材的范围很宽。没有固定的框框约 束,也没 有僵死的条条限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情感,决定材料的取舍。

(3)自由立意。自由作文,立意多向发散。同一种材料,同一个话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选角定向。即使选定了一个角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让思路多向发散,让思想自由驰骋。自由作 文,是同学们培育创造才能的肥沃园

雷真民

[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自由作文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3: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过程与方法

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 的这首歌传唱的是个女孩和丹顶鹤之间的动人故事,故事里的女孩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当这支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女孩保护丹顶鹤的壮举。野生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今天我们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二、资料交流与展示。

1、导入:一段优美的音乐声,仿佛将我们带入自由、欢快的动物王国之中。在那里,物种与物种 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哪一个物种的灭绝 都会给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对每一 个物种,不论大小、 美丑,我们都应该保护。

2、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情况的调查”:(1)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或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调查信息?(2)交流与展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② 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 动物的意 识是否强烈?③周围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④其它 ……

(可以图片、照片、文字或光盘形式呈现资料。)

3、归纳小结:同学们谈了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三、讨论与探究

1、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调查,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藏羚羊、白鳍豚图片。)(配音插入语: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

一些 野生动物甚至濒临灭绝,让我们不禁要追问,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到底 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探究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

2、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这里以一只小鸟作为所有野生动物的代言人,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造成它们生存危机的答案。(点拨:看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无知与自私。是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的追求。而动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正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及时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

3、组织学生讨论:①我国政府历来关注生态环境,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②针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4、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更需要人人自 觉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一些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说故事。

四、从我做起,保护动物

1、让我们拿起笔来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个小标语,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爱。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小结: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善待动物。不断致力于建设人与动物之间尊重、平等、和谐关系。同享一片蓝天, 共建美好家园。

4、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让这个不仅会对动物说话,而且也会对我们的心,对我们的灵魂说话的奇女孩,带领我们去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妙旅行,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吧

五、课后学习:

1、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每个小组展开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雷真民

[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4: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chú(   )  不能自yǐ(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 合作探究: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六、 精读品析: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七、拓展延伸 :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雷真民

[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5: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雷真民

篇6:月迹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 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二、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三、预习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文章重点:寻月亮

2、找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

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 → 院中望月→杯中“饮月” → 河中寻月→眼 瞳见月 →沙滩议月

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 羡慕”而生“嫉妒 ”,不由得“ 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 ”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五、 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 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 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

六、 精读品析:

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

(1)优美、生动、传神 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

(3)深刻饱含哲理

①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 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

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 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 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④“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七、拓展延伸 :

1、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呢?(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3、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歌谣,办一期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月        迹

屋中之月--失 望     盼 月     寻  月

院中之月--争执        议 月(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 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 去寻--寻到了首 霸趺囱--谁引?nbsp;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 。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

雷真民

[月迹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7: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过程与方法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 点介绍动物”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导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

(1)以动物诗谜激趣导入。(下面都是古诗中写小动物的名句,请说出各句写的是什么动物,作者抓住了这些小动物的什么特征?)

a.一朵红花头上带,锦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

b.垂餧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深居简出卧山林,百兽之中我独尊。呼啸一声 天地暗,大步流星起风云。

(2)出示一段特征不明显的描写,让学生猜。

它全身密密地长满了毛,脑袋上有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脑袋两边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行走如飞……(答案不确定,即特征不鲜明)

总结:清楚的介绍动物的关键是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很好的向别人介绍动物。

二、我来说 题

(学生就本题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写作思路、方法等)

三、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题目一: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题目来 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40页。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初步接触了动物世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 的特点,本次作文训练,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训练目标

在前面指导学生观察并描写景物、人物及一般事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思路点拨

(1)仔细观察。对动物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能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描绘。观察动物不仅是观察整体形象,而且要观察各个局部,如头、身、尾、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形状、颜色、皮毛等,还要观察动物活动或变化的全过程。观察时,可以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 不同的侧面,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动物的不同情态来感知动物,并选用准确的词句加以表达。《松鼠》一课的作者布丰正是在对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反复观察 的基础上,才 能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除了观察,我们还必须翻阅资料,细心查找各类相关知识,不断地摘录积累。

(2)比 较鉴别。要想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抓住动物 的特点,观察时除了用眼和耳,还要用心去体验,去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松鼠,它喜 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动作机灵,这种习性与猴子有相似之处,但松鼠毕竟胆小驯良,而猴子就胆大放肆多了。再如同样是动物的尾巴,鱼的尾巴犹如船上的桨和舵,用来推动鱼身的前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而绵羊的尾巴则是用来储存养料的,好象骆驼的驼峰似的。动物的这些特点正是在比较鉴别中才更加凸显出来。

(3)突出重点。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介绍动物,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有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或两点来写。例如《松鼠》一文,布丰只选取了松鼠“讨人 喜爱”(漂亮、驯 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习性和性格三

四、评一评。(随机点评)

读一读:有没有把话说清楚。

想一想:有没有 把特点写出来。

评一评:有没有倾注自己的感情。

总结:听了同学们 读的作文,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看见了你们和他们和谐相处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你们之间的感情是那样深厚、真挚、感人……

雷真民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唐诗诵》语文实践活动 ..

作文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预习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1000字作文

语文导学案(九年级必修)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木兰诗》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

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