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失联的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大脑思考和记忆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脑思考和记忆的方式,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大脑思考和记忆的方式
大家有没有留意,在参加派对时,注意观察一个人被引见给别人时的眼神,你很可能会看见他们的眼睛上下扫动,好像在丈量对方的身高似的。这是大脑思考和记忆方式的很好实例。
试试这个练习:坐在一个房间里,想你眼睛看到的东西,注意眼睛的焦点是怎样从一个点跳跃到另一个点的。同时,你会发现眼睛能看到为数惊人的细节,房间的深度、颜色、形状,房间里还有很多物品,每个物品都有独特的特征。我们的心灵通常会为周围环境创建详尽的画面,这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之一,因为早在穴居人时代,环境的性质就是求生的根本所在。
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肯·伯恩斯(Ken Burns)纪录片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他不断地用摄影机做一些事。虽然他也使用老照片和历史事件图画,但他的焦点不是固定在图片上,而是移动摄影机,像一双替代的人眼一样,把镜头摇近拉远,横扫整个画面。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观众重建久远的历史环境。这种方式很有吸引力,我们可以由身临其境的感觉,亲眼看到一望无际的美国野牛或卡斯特(Custer)将军的最后一战。历史不是我喜欢的科目,除非由肯担任老师。
心灵用我们看过的东西和到过的地方来创造和记忆环境的能力,这对于理解我们如何开始组织想要记忆的信息非常重要。更棒的是,这么做很容易,因为你虽然可能没有察觉到,但我们已经在用画面思考。如果我问:“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你眼前可能立刻就浮现出一碗麦片、一个硬面包圈或一盘炒蛋。如果你仔细想想——通常我们不这么做——你刚才想到的画面还包含着多得惊人的细节,包括颜色和质感。油光闪闪的黄色炒蛋放在白色盘子上,盘子放在棕色木桌上,地面是淡蓝色磁砖,周围是贴着印花壁纸的墙壁和米白色的天花板。记忆的视觉本质自动捕捉到盘子、碗、桌子的形状,甚至还能区别壁纸的图案。还要注意,所有物品都和环境互相衔接。炒蛋不会漂浮在虚空中,蛋在盘子里、盘子在桌上,以此类推。这就是衔接。心灵之眼看到的画面是大脑思考方式的真实反映。物品之间互相衔接,环环相扣,永无止境。心灵不断创造画面。
篇2:记忆方式
。读万卷书,到底能记住多少呢,行万里路,看过又忘掉,没有什么特别好记的,那又什么有什么用呢。
我使用的最多的是两种记忆的方法,一种是时序记忆。按时间的发生时间来记。要做什么事,就去读他的发展史,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忆他,在此之中发生了什么事,见到了什么样的'人,读到了什么样的书,做了什么样的事,然后打包保存他,
另外一种是系统记忆。我们所有的事到最后都可以归进系统里面,大的系统小的系统,系统与系统相连,文字与文字相连。新产生的东西不过是旧系统的新分支而己,任何东西都不会孤立的存在,都是和其它的东西相连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新系统。
所以只要把它和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了解和熟悉他,都可以很快的把他们记住。
篇3:大脑四种思维方式
1、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呢?”相持之下,蛇头自管自向前走,蛇尾却缠住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火坑,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蛇的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然而,蛇尾不满自己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坚持要与蛇头调换,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一个团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人格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为了使一个公司能正常运作,就不能没有分工。时间久了,有些员工便会同蛇尾一样,觉得自己很重要,越来越不安于自己的角色,纷争因此而起。
纷争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它“衡审思量”的功能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时为了名利而不顾公司利益,为了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而有意无意损害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只看一点不顾其余的思维方式,统称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些小事与人争执,我行我素,久之会给自己和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2、线型思维
一位青年入深山求道,一天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两块东西(两只耳朵)。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把他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拼命解释说:“正常人都有耳朵,你们没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未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一边说,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耳朵割了下来。
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意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线型思维一旦养成,便成为习惯性思维,左右我们的行动。
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思维呢?在现代心理学中,一个人收集各种信息输入大脑,由不同的部位储存不同的信息,这跟佛教唯识学所说有惊人的相似。大脑在接收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以往所收集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七识:凡对我有利的,便会喜欢,认为是好的,接下来便想占有,随之而来的便是行动,经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变成习惯,逐渐形成概念,储存到第八阿赖耶识。其实,真正影响我们命运的,是由习惯性动作演变成习惯性思维,这种习惯性思维反过来又影响我们未来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是不好的,只是纯逻辑、纯理论的太多了,往往会使人墨守成规、固执已见,失去创新力和活力。大家到柏林寺来,有机会接触佛法,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管理思维,就是要突破习惯性思维。
3、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只有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生动地描述了平面型思维的特点:不受传统经验束缚,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绝处逢生。卖豆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释:
有一位聪明的卖豆人说,世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1. 把豆子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是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 把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彻底腐烂,改卖腐乳。3. 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滞销,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当盆栽卖,名之为“豆蔻年华”;如果盆栽还卖不出去,拿到闹市区做行为艺术,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获豆子,再拿去卖……
佛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众所周知,深奥的佛法很难被普通百姓领悟,古德便将教理、教义的精髓转换成敦煌经变图,供人们参悟。如果有人觉得佛教文化、艺术太高雅,无福享用,不用担心,数以万计的佛经故事深入浅出,同样能启发人领悟佛的大智慧。如果觉得读故事不过瘾,可以通过参禅来品尝法味。如果觉得参禅太玄妙,一句“阿弥陀佛”虽简单却有同样功效。如果觉得念佛太枯燥,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种佛教仪轨一样能使人亲身体会佛法妙用。如果西方人觉得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仪轨不相应,没关系,西方学者已把佛法与减压、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及改变情绪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佛教之所以能存在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功效,就与佛教大德们以平面型思维从不同角度推广佛法有关。
所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他的字典里面没有“困难”,因为他不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困难上,而是集中在解决困难上:此路不通,就另找他路,相信只要思维不受束缚,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跟佛教的缘起法是有关系的。缘起法就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条件而生起或出现。卖豆子的故事就是讲,困难出现,是因为当前条件不具备、因缘不成熟,我们应该随顺,善用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小心地去调节、变通,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困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当我们遇到压力、挫折、创伤、失败时,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座大多是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就知道外面世界的复杂性。怎样随机应变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再有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将来到社会上,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气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那谁也帮不了你。无论面对何种困难,若能运用平面型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重视因缘条件并善加利用,就能打破一切障碍,成就幸福快乐的人生。
4、立体型思维
上帝创造羊群A和羊群B后,放在草原的东、西两边,相互隔开,并对它们说,“你们必须选择一种天敌:一只狼或两头狮子。当然,选择狮子的羊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头狮子和你们在一起,另一头待在天上,由我看管,供你们随时更换。请注意,天敌一旦选定,就无法更改。”
羊群A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狮子虽然凶猛,但其中一头若是太坏,还有更换的机会,还是要狮子吧。两群羊开始了草原的新生活。狼进入羊群A后,因身形小,食量也小,咬死一只羊够吃好几天,相对比较平静。而狮子一进入羊群B后,因食量惊人,大开杀戒,惊恐万状的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不料,上帝看管的那头已饥饿难耐,更加疯狂……羊群B虽不停更换狮子,但两头同样凶残。最后,羊群B彻底丧失信心,索性任由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让天上那头饿得精瘦,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羊群B想,快要饿死的狮子,应该没力气追杀我们了吧?于是请上帝换来瘦狮子。
瘦狮子经过饥饿的折磨,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自己的命运操纵在羊群手里,所以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只小羊甚至提议干脆一直留下瘦狮子。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因怕挨饿才对我们好。万一肥狮子饿死,只剩下它,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它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肥狮子饿死,赶紧把它换回来。几经饥饿折磨的肥狮子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表现特别好。羊群B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羊群A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变得肆无忌惮,每天都咬死十几只羊,直到所有的羊都被咬死,狼也活活饿死。
以上故事告诉人们,羊群B与狮子之间处于“约制”与“被约制”的关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与佛家“缘起的思维”不谋而合,心理学家称之为“立体思维”。换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们若能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掌握的层面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建立全局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篇4:大脑的思维方式
大脑的思维方式
质疑思维
大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要创新,就必须对前人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新观点。要取得创新成功首先就要敢于质疑。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逆常规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将由外部世界观察到的刺激,牵强地与正在考虑中的问题建立起联系、使其相合,也就是将多种多样的或不相关的要素,捏合在一起,期获得对问题的不同创见。
换位思维
换位思维,就是设身处地地将自己摆放在对方位置,用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一种非常有益又十分实用的好思维。
换轨思维
换轨思维是种非常有效的创新工具,当某一路径无法抵达目标时,及时脱轨便成为突破的关键。换轨思维,可以使人从容面对人生困境。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实质,就是要突破常规和定势,打破旧框框的限制,提供新思路、新思想、新概念、新办法,所以,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同发散思维一样,是种创造思维方式,它并非保守,它对各个方面、领域都是开放的。
减法思维
在减法思维中,1-1>1。因为减少而丰富,这就减法思维的要义。
加法思维
加法思维有着奇妙的效果,就像画龙点睛故事当中,那个点睛的神奇一笔,虽然就那么一小点,而原有的价值,就一下猛增起来,这种1+1的结果,远远大于2。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要求人们用系统眼光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重新审视多样化的世界,把被形而上学地分割了的现象世界重新整合,将单个元素和切片放在系统中实现“新的综合”,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总和”的效应。
移植思维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移植思维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多数的发现都可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范畴里,而应用于新领域时,往往能促成进一步的发现。重大的科学成果来自移植。”
推理思维
万物皆有关联,由此可以及彼,串点可以成线,有效牵住一线,或可掌控全局。这,就是推理思维的价值所在。超脱思维腾空大脑,抹去旧思维,用一种清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现实中的困惑,非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效率思维
效率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将效率作风贯穿在思维活动中,期取得卓越成效。
分解思维
分解思维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思维方法,其原理就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大目标分解万小目标,然后进行累计得出总和,以达到创新目标。在创新思维培育中,运用分解思维往往取到曲径通幽之效。实际上是一种牺牲表面保全实质的做法。
和田法思维
和田法思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的大脑,经常需要摇晃一下,打乱原来的秩序重新来一个新组合,这样的话,我们的“视界”里才会经常保持一种新意,风光无限的景致也将因此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大脑思维的思维流程
1.信息采集,主要依靠人的眼睛、耳朵、手、皮肤等一切可对自然产生感应的器官进行信息采集的,所采集的信息将会全部记录大脑。作为智商高低的鉴别要素,信息采集能力越强的人越可能发现世人难以探知的事物。
2.资源整理,主要是将采集后的信息进行整合,其主要目的是选取优先分析项,依次排序,便利分析。同时支持分析,在分析缺乏数据时,再次进行资源整理,以此对数据分析提供支持。人的资源整理能力直接影响其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分析,很简单理解,就是对整理出来的资源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有用的并可被自身理解数据。这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高低的决定因素。
全脑思维的概念
全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可以任意改变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视野去生发和联想;它无所顾忌,也无正确、错误之分;它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全脑思维的精髓就是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它不受现代知识和方法的束缚,能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是我们正常人所经常使用的,我们称为意识脑。右脑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主观上不具备主动使用的,我们称为本能脑,潜意识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首先提出了全脑思维的概念。他在对创造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人类智力应由三个维度的多种因素组成:第一维是智力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等四种;第二维是智力的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性思维和评价等五种;第三维是智力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和蕴涵等六种。这样,由四种内容、五种操作和六种产物一共可以组合成4×5×6=120种独立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认为,
人的创造性是通过全脑思维而表露于外显行为上的。例如,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故,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都表现出思路开阔,思如泉涌,全脑思维能让你迅速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内容相隔很远的对象去思考和学习。
意识脑,它是负责逻辑、分析、表格制作、文字表达、线性思维、数字、分类排序等活动。
潜意识脑,它是负责想象、音乐、空间感(设计、、舞蹈等)。
篇5:大脑四种思维方式
1. 换位思维perspective-taking thinking
人的本性是多为自己着想,不得不为别人着想。不然,人这有机体就太不容易生存了。文雅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的基因》,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道理!我不相信进化论,但是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私的基因。当领导的人,必须克制这种自私本能,多为他人着想。我不是要你利他,我是要你理解他人,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了?
换位思考比较难,人们好不容易从别人角度想问题,但是往往以己度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类共性,如果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错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的升级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较难,不如直接问:你要啥?
有没有遇到喜欢给你夹菜的好心人?估计他给你夹的菜不一定是你爱吃的,但是很可能是他爱吃的。自己给自己夹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2. 内省思维introspective thinking
内省思维就是反思自己。荀子曰: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可能有点儿多,领导比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较合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觉得今天的领导者应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胀了?
我是不是得过且过了?
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我是不是轻重缓急不分了?
在关键事件(成或败)发生之后,要问自己:
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哪些外在因素?哪些自身因素?
可否归因为自己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努力?策略?
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以后怎样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内省思维的反面。怨天就是抱怨环境因素。尤人,就是抱怨对方SB。遇到SB,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取其辱?自己是否也有SB的地方?
面对关键决策和重大取舍,要问自己:
我要什么?
我最在意什么?
我是谁?
什么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线?
3. 目标-手段思维means-ends thinking
世界上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做事方式,都是漫无目标,aimless。无论混日子的,还是兢兢业业的,大多为了做事而做事。我问了很多已婚的人,当初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我问了很多没结婚的人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也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知道结婚的目的,就会知道结婚的方法:跟谁?什么时候?婚后怎么过日子?
在行动学习会议上,最有意义的提问之一,就是:我们的目标清晰吗?大家开会开着开着就忘了目标了,人性使然。所以,行动学习要安排一个专门的facilitator,不时提醒大家。
4. 前瞻思维proactive thinking
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度)写了本《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他说幸福的人长这样:past positive(对过去的积极看法)给了他们根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future给了他们翅膀,他们知道方向,present hedonism(享受现在)给了他们能量。他引用了那个著名的饴糖实验,现在就吃一块糖的,远不如等到未来吃两块糖的NB。
在我看来:规划未来的人很NB!班组长小主管看眼前,部门领导看一年,高层看三年,企业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对过去不满意却偏偏生活在过去的人很悲催!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最擅长及时行乐!
我自己决定把80%的时间生活在现在!10%在过去(9%用来从经历中学习成长和理解自己,1%怀旧),10%在未来(9%用在规划近期,1%用在规划中期和远期)。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我们谈论的趋势,都是眼看着发生的事情。领导者并不比群众更能预测未来,领导者只是为未来做准备。
在战略思维方面,一个是大局观,一个是前瞻性。三国时,若说大局观,鲁肃很NB,但是说到前瞻性,吕蒙更NB。《三国志》有这么一段:
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的意思是:到时候再说呗。吕蒙的意思是:必须预先筹划,而且他设计了五个方案。品德高尚的鲁肃当面承认自己战略思维不如吕蒙。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什么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的。
2、宗教的。
3、实践精神的。
4、理论的。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篇6:大脑思维加工方式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2)比较: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3)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例如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思维与知觉、回忆和组合,当你看到月亮,你就认识了它,这就是知觉。如果记住了它,这时的月亮在你大脑里的投影就是记块,以后你在大脑里回忆起该次月亮的情况,这时在你大脑里所出现的影象就是忆块。你将这次月亮所形成的记块用来思维,那它跟其它记块组合后,所形成的就是思块。比喻“月色宁静、虫鸣沟壑”就是一种思块
思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认识,这一过程本文称“知觉”,它是由刺激产生的;二是记块的再现,这一过程现在人们称作“回忆”,它是生物钟唤出的;三是忆块的组合,它可以由刺激和生物钟两者同时作用来产生。
人能够说话,第一它是忆块的再现,是你小时候学的发声识字在起作用,没有这些再现,就没有人的语言,这种语言谁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在自己的大脑里调取,而是自动出现的,这种自动是和记库的分类储存相关联的,生物钟在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回忆和思维过程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文没有单一的回忆描述,而是将它与思块的产生联系在一起描述。
流体智力能够衡量一个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与之相对的晶体智力则体现了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水平,比如词汇量、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就是具体化的表现,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写提纲、列图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和完整。
最实用的思维
简单思维
最伟大的真理常常也是最简单的真理。因为任何基本的东西都是简单的,宏伟事业的核心是简单的,人类文明的根基是简单的,人性的本原是简单的,宇宙的出发点是简单的,一切创造的起也是简单的。
增值思维
增值思维是这么一种思路:有时,在做某件事时,不妨打开思路,设想一下如何把它做得更漂亮,更有价值。
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的意思是:从点到线、从直线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开发创新思维,需要有不断突破自我、不断突破思维局限和思维障碍的精神。
U型思维
U型思维的实质是:迂回前进。中国有一句古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其体现的,恰恰就是U型思维的妙处。
极限思维
所谓极限思维,就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假设,当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端时,问题的实质,便会水落石出。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体现了这样一种原则:当一件事情已经坏到底的时候,只会有两种可能:第一,不可能更坏了;第二,物极必反。设定最低目标,争取最大的期望值。这,就是底线思维预期。
进取思维
进取思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处事方法,这里面包含着执著、信心和勇气。
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是一种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深入思维
深入思维就坚持和执著,凡事只要深入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用一句老话说,那就是未雨绸缪,以长远的眼光,对未来早作谋划。
光明思维
光明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性理导向,是一种有益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光明思维能激励创新者自强不息、见贤思齐,能激发创新者的生命潜能和创造潜能。
糊涂思维
表面上,糊涂思维一种钝化内心敏感的方式,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在给人生涂上一层百害不侵的防护膜,让人从容面对世界的本质,蓄意忽视人生路上一切旁枝杂草。
形象思维
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开发右脑功能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右脑活跃起来有助于打破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
想象,是人类大脑中孕育智慧潜能的超级矿藏。想象力,能使思维充满创造活力。在诗人眼里,“人类所有才能中,与神最接近的就是想象力。”
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知识、信息等要素,经过大脑潜能意识思维激活后,瞬间产生出目标所需的答案信息,并由潜意识向显意识闪电式飞跃的高能创新思维。
梦象思维
梦象思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智慧可言,但对于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从事创造发明的人来说,却能给人启迪,引出智慧之果。
互动思维
互动思维是一种集体创造性思考法,其意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就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四种方法唤醒你的大脑
多睡觉
科学家在“缺乏睡眠如何影响我们”上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但是研究开始渐入佳境,特别是现有的研究(Konnikova在这里提到了他们)表明睡眠的一个关键功能是清除大脑产生的生化废物,这些生化废物是大脑有意识活动的结果。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睡眠可能会导致有害蛋白类似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从而有可能让我们易患精神衰退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
那么你要怎么解决你睡眠习惯不好的问题?不容易:它需要的无非是一个重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Konnikova说:“你不能就这么想,好吧,我在工作日永远不会得到足够的睡眠,但是在周末我可以睡个够,这样我就没事了”。“睡眠不是那么回事”。从一晚没怎么睡中恢复过来是很容易的,但是从长期缺乏睡眠中恢复过来无非是需要长期睡眠罢了。睡多久合适这引人而异,但是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每个成年人每晚需要睡7-9小时。
不要再迷恋网络
你也许好奇网络究竟对你的大脑做了什么。特别的,如果你恰好能记得电脑存在之前的时代,你也许会注意到可以广泛传播的东西例如电子邮件确实改变了你。也许它甚至让你上了瘾,习惯于持续在任务之间切换,例如从Facebook到twitter到电子邮件再到阅读...或者是其它什么的。Konnikova说:“这么疯狂的使用电脑对我们是不好的”。Konnikova解释说:“当我们同时做多项任务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做多项任务的时候,注意力很快就从一项上转到另一项上,转到twitter上,转到Facebook的帖子上,我们把自己弄得到处都是”。因为那只是认知上的需要,并且那个使我们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我们正在做的事之中,它只能使我们更加疲惫并且使我们在必做的工作中表现更差。
那么你怎么更好呢使用互联网呢?Konnikova建议为自己定一些规则:半个小时查看电子邮件,之后再用半个小时上twitter,等等。你可以强迫自己有这种自律,或者你可以用一些小工具来帮你看好自己。完成写作,Konnikova自己用一个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能在一段时间内组织你使用互联网,这就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去工作。
检查你的多项任务
我们在有效使用电脑方面上问题只是更广泛问题中的其中一个,这个更广泛的问题就是多重任务。我们的文化鼓励它,即使它迫使我们最好的利用我们的大脑。Konnikova问道:“你已经看到了多少类似“擅长处理多项任务”“我们需要一个优秀的多项任务处理者”这样的工作描述了”。“只是有这种思维方式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篇7:大脑有哪些思维方式
大脑四种思维方式
1、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呢?”相持之下,蛇头自管自向前走,蛇尾却缠住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火坑,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蛇的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然而,蛇尾不满自己长期以来扮演的角色,坚持要与蛇头调换,落得这样的下场。对一个团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人格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为了使一个公司能正常运作,就不能没有分工。时间久了,有些员工便会同蛇尾一样,觉得自己很重要,越来越不安于自己的角色,纷争因此而起。
纷争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识,它“衡审思量”的功能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时为了名利而不顾公司利益,为了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而有意无意损害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只看一点不顾其余的思维方式,统称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些小事与人争执,我行我素,久之会给自己和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2、线型思维
一位青年入深山求道,一天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两块东西(两只耳朵)。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把他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拼命解释说:“正常人都有耳朵,你们没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未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一边说,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耳朵割了下来。
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意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一言不和立即不欢而散,甚至置个人、公司的存亡于不顾,这样会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绝路。线型思维一旦养成,便成为习惯性思维,左右我们的行动。
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思维呢?在现代心理学中,一个人收集各种信息输入大脑,由不同的部位储存不同的信息,这跟佛教唯识学所说有惊人的相似。大脑在接收新信息的时候,会根据以往所收集和储存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七识:凡对我有利的,便会喜欢,认为是好的,接下来便想占有,随之而来的便是行动,经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了习惯性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变成习惯,逐渐形成概念,储存到第八阿赖耶识。其实,真正影响我们命运的,是由习惯性动作演变成习惯性思维,这种习惯性思维反过来又影响我们未来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逻辑思维都是不好的,只是纯逻辑、纯理论的太多了,往往会使人墨守成规、固执已见,失去创新力和活力。大家到柏林寺来,有机会接触佛法,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管理思维,就是要突破习惯性思维。
3、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只有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生动地描述了平面型思维的特点:不受传统经验束缚,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绝处逢生。卖豆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释:
有一位聪明的卖豆人说,世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1. 把豆子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是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 把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彻底腐烂,改卖腐乳。3. 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滞销,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当盆栽卖,名之为“豆蔻年华”;如果盆栽还卖不出去,拿到闹市区做行为艺术,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获豆子,再拿去卖……
佛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众所周知,深奥的佛法很难被普通百姓领悟,古德便将教理、教义的精髓转换成敦煌经变图,供人们参悟。如果有人觉得佛教文化、艺术太高雅,无福享用,不用担心,数以万计的佛经故事深入浅出,同样能启发人领悟佛的大智慧。如果觉得读故事不过瘾,可以通过参禅来品尝法味。如果觉得参禅太玄妙,一句“阿弥陀佛”虽简单却有同样功效。如果觉得念佛太枯燥,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种佛教仪轨一样能使人亲身体会佛法妙用。如果西方人觉得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仪轨不相应,没关系,西方学者已把佛法与减压、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及改变情绪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佛教之所以能存在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功效,就与佛教大德们以平面型思维从不同角度推广佛法有关。
所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他的字典里面没有“困难”,因为他不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困难上,而是集中在解决困难上:此路不通,就另找他路,相信只要思维不受束缚,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跟佛教的缘起法是有关系的。缘起法就讲一切事物皆依因缘条件而生起或出现。卖豆子的故事就是讲,困难出现,是因为当前条件不具备、因缘不成熟,我们应该随顺,善用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小心地去调节、变通,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困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当我们遇到压力、挫折、创伤、失败时,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座大多是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就知道外面世界的复杂性。怎样随机应变呢?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再有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将来到社会上,不要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气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那谁也帮不了你。无论面对何种困难,若能运用平面型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重视因缘条件并善加利用,就能打破一切障碍,成就幸福快乐的人生。
4、立体型思维
上帝创造羊群A和羊群B后,放在草原的东、西两边,相互隔开,并对它们说,“你们必须选择一种天敌:一只狼或两头狮子。当然,选择狮子的羊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头狮子和你们在一起,另一头待在天上,由我看管,供你们随时更换。请注意,天敌一旦选定,就无法更改。”
羊群A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狮子虽然凶猛,但其中一头若是太坏,还有更换的机会,还是要狮子吧。两群羊开始了草原的新生活。狼进入羊群A后,因身形小,食量也小,咬死一只羊够吃好几天,相对比较平静。而狮子一进入羊群B后,因食量惊人,大开杀戒,惊恐万状的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不料,上帝看管的那头已饥饿难耐,更加疯狂……羊群B虽不停更换狮子,但两头同样凶残。最后,羊群B彻底丧失信心,索性任由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让天上那头饿得精瘦,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羊群B想,快要饿死的狮子,应该没力气追杀我们了吧?于是请上帝换来瘦狮子。
瘦狮子经过饥饿的折磨,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自己的命运操纵在羊群手里,所以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只小羊甚至提议干脆一直留下瘦狮子。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因怕挨饿才对我们好。万一肥狮子饿死,只剩下它,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它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肥狮子饿死,赶紧把它换回来。几经饥饿折磨的肥狮子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表现特别好。羊群B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羊群A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变得肆无忌惮,每天都咬死十几只羊,直到所有的羊都被咬死,狼也活活饿死。
以上故事告诉人们,羊群B与狮子之间处于“约制”与“被约制”的关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与佛家“缘起的思维”不谋而合,心理学家称之为“立体思维”。换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们若能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掌握的层面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建立全局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领导者必备的四种思维方式
1. 换位思维perspective-taking thinking
人的本性是多为自己着想,不得不为别人着想。不然,人这有机体就太不容易生存了。文雅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的基因》,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道理!我不相信进化论,但是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私的基因。当领导的人,必须克制这种自私本能,多为他人着想。我不是要你利他,我是要你理解他人,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了?
换位思考比较难,人们好不容易从别人角度想问题,但是往往以己度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类共性,如果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错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的升级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较难,不如直接问:你要啥?
有没有遇到喜欢给你夹菜的好心人?估计他给你夹的菜不一定是你爱吃的,但是很可能是他爱吃的。自己给自己夹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2. 内省思维introspective thinking
内省思维就是反思自己。荀子曰: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可能有点儿多,领导比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较合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觉得今天的领导者应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胀了?
我是不是得过且过了?
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我是不是轻重缓急不分了?
在关键事件(成或败)发生之后,要问自己:
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哪些外在因素?哪些自身因素?
可否归因为自己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努力?策略?
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以后怎样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内省思维的反面。怨天就是抱怨环境因素。尤人,就是抱怨对方SB。遇到SB,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取其辱?自己是否也有SB的地方?
面对关键决策和重大取舍,要问自己:
我要什么?
我最在意什么?
我是谁?
什么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线?
3. 目标-手段思维means-ends thinking
世界上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做事方式,都是漫无目标,aimless。无论混日子的,还是兢兢业业的,大多为了做事而做事。我问了很多已婚的人,当初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我问了很多没结婚的人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也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知道结婚的目的,就会知道结婚的方法:跟谁?什么时候?婚后怎么过日子?
在行动学习会议上,最有意义的提问之一,就是:我们的目标清晰吗?大家开会开着开着就忘了目标了,人性使然。所以,行动学习要安排一个专门的facilitator,不时提醒大家。
4. 前瞻思维proactive thinking
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度)写了本《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他说幸福的人长这样:past positive(对过去的积极看法)给了他们根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future给了他们翅膀,他们知道方向,present hedonism(享受现在)给了他们能量。他引用了那个著名的饴糖实验,现在就吃一块糖的,远不如等到未来吃两块糖的NB。
在我看来:规划未来的人很NB!班组长小主管看眼前,部门领导看一年,高层看三年,企业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对过去不满意却偏偏生活在过去的人很悲催!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最擅长及时行乐!
我自己决定把80%的时间生活在现在!10%在过去(9%用来从经历中学习成长和理解自己,1%怀旧),10%在未来(9%用在规划近期,1%用在规划中期和远期)。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我们谈论的趋势,都是眼看着发生的事情。领导者并不比群众更能预测未来,领导者只是为未来做准备。
在战略思维方面,一个是大局观,一个是前瞻性。三国时,若说大局观,鲁肃很NB,但是说到前瞻性,吕蒙更NB。《三国志》有这么一段:
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的意思是:到时候再说呗。吕蒙的意思是:必须预先筹划,而且他设计了五个方案。品德高尚的鲁肃当面承认自己战略思维不如吕蒙。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什么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的。
2、宗教的。
3、实践精神的。
4、理论的。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 芯片大脑作文
★ 最强大脑的开场白
大脑思考和记忆的方式(整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