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近别离远相知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近别离远相知随笔,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近别离远相知随笔
近别离远相知随笔
我们习惯了分离,习惯了思念,习惯了自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了,我庆幸自己的生命中遇到了你。常常会想,如果不是你,不是你走进我的生活,我将会是什么样子?看到了生活中太多的分分离离、背信弃义,我更加珍惜你对我的.好。我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壮阔,这也是我曾经遗憾的,可是8年的婚姻生活,你还能如初宠我、爱我、信我,此生足矣。
你不在身边的日子,不是我经得起各种诱惑,只是你太好,好得让别人的献媚在我眼中成了小丑的表演。
你是爱人,是哥哥,是知己,是弟弟……你看,我什么都不缺了,不是吗?
你总能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我情景,我的头发,我的衣服,我的漫不经心和极力甩掉你的着急。可是,我什么都不记得,每次听你说起总是听故事般笑个不停。
你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动心的,可是,你却在最合适的时候出现,做了最合适的人。
于是,今后的生活里,你竟一丝一缕的进驻在我的心里,直至完全。
经彼此而生,为彼此而生。
谢谢你——是你。
篇2:远别离
唐代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译文
远别离啊,古时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潇湘的岸边,在为与舜的远别而恸哭。
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与此别离之苦相比。
她们只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感动得猿揉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为之哀泣,泪下如雨。
现在我提起此事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鉴照啊。我若说出来,不但此心无人能够理解,还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
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尧也得让位于舜,舜也得让位于禹。
国君若失去了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之为凡鱼;奸臣一旦把持了大权,他们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
我听说,尧不是禅位于舜的,他是被舜幽囚了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
结果,他葬在九疑山内,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连她们丈夫的孤坟也找不到了。
于是这两个尧帝的女儿,只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泪水洒到竹子上,沾上了点点斑痕。最后她们一起投进了湖水,随着**一去不返。
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
要问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何时才能灭去,恐怕只有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
注释
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见《列女传·母仪传》。
乃,就。
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见《水经注》。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海水”两句意为: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像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惨惨,暗淡无光。冥,阴晦的样子。两句意为:日光暗淡,乌云密布;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纵,即使。补,益处。皇穹,天。这里喻指唐玄宗。窃恐,私自以为。照,明察。凭凭,盛大的意思。雷凭凭,形容雷声响而又接连不断。这三句意为: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禅,禅让,以帝位让人。这句是“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君失臣”两句意为: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或云,有人说。幽囚,囚禁。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这两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疑山。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重瞳,指舜。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两句意为: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
帝子,指娥皇、女英。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见《述异记》。这两句意为: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恸哭”四句意为: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鉴赏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就像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正像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也无补于世,没有谁能听得进去。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么朝廷就不能区分忠奸。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像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段议论性很强,很像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诗人说: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不至于如此。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远逝,去而无应。“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自然没有止期。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元代萧士赟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些话很像他在《梁甫吟》中所说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轰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不过,《梁甫吟》是直说,而《远别离》中的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诗人是明明有许多话急于要讲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咙喊破了,也决不会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补”。况且诗人自己也心绪如麻,不想说,但又不忍不说。因此,写诗的时候不免若断若续,似吞似吐。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这是很精到的见解。诗人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荒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擅权,李白忧之,故借古题以讽时事,意在著明人君失权之戒。此诗见于《河岳英灵集》,当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以前。
篇3:远――近
近,使人能嗅到气味;远,使人能感到存在。幻,使人迷离扑朔;真,使人觉得真挚有感。
声音在呼唤,人间真情在。
我们邂逅于网络,亦近亦远,亦幻亦真。说近,即近在眼前,近在咫尺;说远,即远在天边,远在万里。说幻,即飘渺虚幻,若有若无;说真,即真实存在,感情执着。
这就是网络世界,它是我们荟萃的地方,联系的纽带,也是大众写作的平台。千千万万人因它结成了伴侣,又有多少人因它而发家致富,还有多少人因它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因为网络,我们传递信息;因为网络,我们共赏大业;因为网络,我们结为好友;因为网络,我们走到了一起。
正是亦近亦远,亦幻亦真,我们追逐着,谈笑着,交往着。各自抒发自己的感情,各自追求自己的梦想。网络中,穿梭而过,相互指点。交往中,我们结下了友情,点燃了火焰。在空间蒸腾,在网中发酵,碾成了一幅壮丽的风景画。
就拿一角来说,就可看出网络的热闹非凡。你看,他又打出了一篇文稿,她又写出了一首诗歌。文中在呼唤,文中显真情。洋溢芳香,引入心扉。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又近在屏前;虽虚幻飘渺,但又是真情实感。能闻到彼此的气息,能感受到其中的芬芳。此时,我们陶醉在字里行间,彼此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近,是我们灵动的感觉;远,是我们实际的距离。幻,是因为网络的虚幻;真,是人间的真情实感。有灵感,就不怕距离;有真情,就不怕飘渺。只要有呼唤,真情就存在。
我们在近中交往,在远中知觉,在幻中捕捉,在真中交情。有时看到对方在闪烁,有时又觉得无影无踪,有时虚幻不可抓住,有时又真实再现。就让我们以文字为中介,文字为媒,来传递我们的婚约。文字散发诱力,文字感染我们,在文字中徜徉,在虚幻的世界中飞翔吧!
亦近亦远,亦幻亦真,好像是在唱响一曲交响乐,在近中驱动,在远中遨游,在幻中找真,在真中找情。一起跳跃吧,跳出真情,跳出精彩,跳出我们心中的梦想。
亦近亦远找知音,亦幻亦真寻真情。网络步步高,人间真情在。
篇4:远――近
秋日里,沏上一杯浓茶。
随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
打开--
眼前这一超凡脱俗的世界,带我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飞向未来……
我仿佛乘上一列远行的列车,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仿佛面对一位陌生而又亲切的朋友,听着波起浪迭的故事,感动着他的感动,欢笑着他的欢笑,忧伤着他的忧伤。
蓦然,我想:我们这样远。
弯弯曲曲的,那是我无法横渡的历史长河,时代让我无法体会到你的情感。
一圈一圈的,那是我奈何不了的古老岁月,年龄让我无法体验你的阅历。
浩瀚无边的,那是我不能跨越的广阔海洋,语言让我无法表达你的心声。
望着你,我感到我们相距得好远、好远,远得让我看不到你的面庞,听不清你的声音,嗅不着你的雅味。留下的只有一串串待我追溯的脚印。
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了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太阳。”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火焰--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的阅读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轻啜一口茶。
凝思--
我发现,其实我们这样近。
在《鸟》中,我找到了与我有着共同愿望的.阿里斯・托芬;在《红与黑》里,我找到了与我对19世纪法国持相同观点的司汤达;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我找到了与我同样热爱和平与正义的罗曼・罗兰。(
读鲁迅,我们交换对人性的思考。
读史怀哲,我们交换对生命的感悟。
读周国平,我们交换对生活的态度。
翻开每一本书,我们就和圣哲相遇了。
其实,每个人不都是生命中注定要相遇的,心灵的相遇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隔开我们的是时空,隔不开的是灵魂的守望。
茶毕。
合上书。
默念。
我们这样远,我们这样近。
篇5:远――近
对待事物的看法很简单,无非是靠得近一点或离得远一些。但是,何谓靠得近一点或离得远一些?
古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很好的读书,将在闹市的家迁至清静的地方,即是离的远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便是离得近一些。道理很简单,却十分难做到。
每个人都知道毒品是糟粕,害人的东西,但是依旧有许多人选择靠得近一点,这就是没有深刻认识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当先了解距离这个概念。
距离本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间隔,稍加引申,即为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喜欢一个物品,会对它爱不释手,此时你们之间距离几乎可以忽略。随着时间变长,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它的吸引力在减小,你会逐渐忘怀,距离也因此变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把握距离的尺度呢?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并非完全赞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能对一些东西全盘否定。杀人犯有他的勇气、阿谀奉承的人有他的处事原则,鲁迅先生更是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毒品也能警示后人。这说明万物皆有其长处,再优秀的人也有他弱势,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的对待每一个人,不要过度吹捧,也不要过度贬低,坦诚相待,吸收所长。曾在大冰的作品中看到一个主人公――铁成,他的人脉很广,但却从来不偏爱某一个朋友,在他眼中,朋友即平等,不会因为新朋友而遗忘了旧相识。这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好方法。
人生而就有欲,尤其是面对世俗的功利与贪婪,鲜有人能做到视功名为身外物。张良是刘邦身边一位谋士,他足智多谋,辅佐刘邦一统天下,但在功成名就之时,他选择了隐退,远离官场,不求功名利禄。相反,韩信则过于贪婪权利,导致刘邦产生不满,最后引来杀身之祸。张良成功隐退,流芳千古,这是一个人对于欲望的距离掌控的优秀案例,不贪、不羡,该告老还乡就隐退,认清现状,适时选择才是最好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与每个人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要老是围着某个人转,要权衡尺度,待人平等,才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不会因为未能顾及到某些人而受到其疏远。在荣誉面前,我们应当争取,但不能过度在意,并非每一个奖章你都能拿到,认清现状,不因物喜,不以已悲,正确理智的面对它。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应当把握好对待事物的距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拿来主义一般,懂得靠近一点与离得远一些的尺度。
篇6:远――近
手又悄无声息地伸进了这个抽屉,拿出了我的小学毕业照,只为了看她――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朱老师。
我是个不爱看照片的人,但这张是我最爱看的照片。孤寂时,我拿出照片来看着她的笑容,耳畔便又回想起她在毕业典礼上,给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教诲。伤心时,掏出照片,看着她满面的春风,仿佛回到了一起嬉笑的日子。气馁时,我看着她的如花笑靥,眼前又浮现出我们过去的种种。
时隔多日的现在,我又悄立在书桌旁,把手放进那熟悉的抽屉,将照片取出来,珍宝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对着灯,第无数次仔细端详着她的笑,这次,我正烦躁,仔细“读”着她的笑,眉宇间的和蔼又在对我絮语:“学习紧张了,难免会烦躁,但你想过自己为什么会烦躁吗,是什么使你烦躁的?”我扪心自问:是什么使我烦躁的?于是眯着眼睛,在脑海中寻找让我烦躁的理由。
数学题?文言文?还是……还没等我想到第三种可能性,我的手尖上就留下些透明的闪着光辉的液体,那是什么?是飞溅的浪,是天上的琼浆玉液,还是我的泪?终于,我看着她的笑,落泪了。
忽然望见明月高悬,猛地想起苏轼的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啊明月,嫦娥啊嫦娥,你们对世人应该没有什么怨恨吧,可为什么总是要在诗人分别是圆月呢?
泪,悄悄的凝固在颊上,手尖上,衣襟上,我悄悄的躺在床上,带着对她的思念,沉睡了――沉睡了。于是,便梦吧,梦到在一起嬉笑的日子,梦到过去的种种,梦到她藏匿在如花笑靥里的教诲。
此时梦中的我,离她是近了,还是远了?
篇7:远――近
不觉一月的日子过了,恍恍惚惚,却大抵是虚度。
这时间果真是一味良药。恍惚一梦,却似在课上打了瞌睡。睡眼惺忪,迷离之际。只见一袭长裙,飘缕扬带,在视线前似近若远;明媚晨光照进教室,似觉袅袅云气蒸腾,那香气却也像暖暖的光,令人沐浴着,怠惰了不少,不愿打起精神;再定睛细瞧,黑发却有丝练之柔和砚墨之泽,细眉之下,却是那温润如玉,清澈如溪,空灵如镜的眸子―――
还未细看完,她却转过身,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着―――“梅丽玉”。果真美丽如玉!那时刻,窗外的绿树,蓊蔚洇润,宛若升起一泉碧水,竟泛进青葱色的光来。她的一颦一笑即如这泉碧水,漫晕在心中。我知道,初中那张白宣上,已荡开一笔,渲染上了这位老师的模样。那日竟好像格外快哉,终日笑靥如花,不能忘怀。
忽而,一阵大风惊醒梦中人。却也不是梦吧,自己本就三分睡意。仰首视之,晴光如炎,晒着里窗竟还那么刺人眼。想着顿觉怅惘黯然,心头大灰,今儿已是七月下旬了。不知不觉离中考已是整整一月有余,又思近日来浑浑噩噩,懒散度日,真是虚度,便气恼伤悲起来。
一念蹉跎,时间又真是绝人情的利害之“毒药”,又真是一味愈人心的人间至上灵药。
出窗眺望,如此晴空万里;又思之,不久前的大雨滂沱。不知是天公故意应景成人之美还是无意随了自然造化,反正我的心景竟和这天景相同,阴晦如颓废,滂沱如伤悲,晴明如心明。又想自己又恼笑起来,自己岂不成了那以物喜,以己悲的多愁善感的“无用迁客与骚人”?想来真是好笑。
我在风里闭上眼,任这烈阳“荼毒”,自己又在那闭眼时想忆到梅老师和我们之间的短短长长的三年故事,或灰暗,或明媚,或开怀,或泣涕,或快乐不羁,或不舍离别。荏苒三年,依依目光,灼灼泪光,终了为结局之音,散场之幕。
回头看,好已走远,怎知却回也回不去;回头看,眷恋伊人,尚已走远,怎么说也说不出口。
罢了罢了,转念一想――――回头看,又好似就近在眼前,不曾走远,依依目光,流连动人。
似近若远,如此也甚好。
篇8:远――近
影子不会孤单。手心还有温暖。
在心里的缺口。让时间去填满。
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看一本喜欢的杂志。喝一杯香浓的咖啡。有柔软的阳光。有和煦的微风。爱情。却是额外的。在开始的时候。心是悬浮着的。
有数不完的木棉,总有走不完的街道,总有听不完的音乐,总有做不完的试卷。总是会在操场上疯跑,总是会在夜晚里忧伤,总是羡慕别人甜蜜的爱情,总是渴望自己快快地长大。总是孤单地寻找飞鸟的痕迹,总是倔强地相信单薄的承诺,总是没有目的地游荡,总是在深夜还不愿回家。总是回忆,总是忘记。
在寂静的夏日午后,在暖昧的秋日黄昏,在微风吹过的跑道,在长满荒草的山坡。在长满云朵的天空下,在铺满阳光的草地上,在你开满白色百合的窗前,在我种满紫色熏衣草的记忆里。
不需要向天地期待如何,我们只需要自我的努力,直至问心无愧,尽管整日的吃喝,但还有比这更大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只有把握住现在的分分秒秒,以后的常年累月是你的幸福时光,拥有今日的阳光等于拥有明日的太阳,让我们拥抱明天。
此刻的你是那么遥远,在天的那边海的那边,那个陌生的城市,那个我今生已经无法触及的远方。你的目光穿越时空,还是那么清亮的含着笑的望着我望着我,我的唇边绽开一丝微笑,遥远的记忆一层层浮现,又一层层隐退。人潮人海中的相遇,花开花谢间的相伴,无数相似的画面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甜蜜与期盼,此刻象是我爱过的那张书签,已然不知流露还是珍存在那一本书里。你的笑容在蓝天白云下淡去……不,我眼中最后的画面只是恬静安然,不是你。
十七岁的时候,谢谢有你,陪我度过我最渺小的青春。在那条清澈的护校河边,在那绿色的草坪上,在那微微甜蜜的棒棒糖棍上,在那读不出含义的笑容里面,我,一直都很开心,因为你,是我很好很好的朋友
梦想在五月的温暖时光里呼吸樱花的气息,渴望在春末夏初阳光二十五摄氏度的午后躺在草坪上听你唱歌,喜欢在没有你的日子里又哭又笑。于是青春,便在那些捉摸不透的岁月里静静的流淌着。
篇9:远――近
不到这一刻,我想,我是不会懂他的,现在,好了,我终于明白,当年,他为什么要那样说我,把我说成一分不值,原来用的是激将法。
正如他所愿,我真的来到了他的身边,可是正因为他对我说了那些话,我总以为自己与他有距离,所以我一直都在躲着他。
就这样,过了六年,一次堂姐,堂哥,堂嫂来到北京,让我这小妹妹去,大家聚一下,吃顿饭,我去了,那时,他们都在景山公园那边。
他和表嫂见到了我,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给我夹菜,但又开始说我了,说我长本事了,现在自己在北京开店,不需要他们了,也不来找他们。
说的那些话,我当时就掉眼泪了,吃不下去了。其实那会,他刚从国外回来,我也有给他联系,只不过,他的手机在国外换号了。我不知他的新号码。
从那以后,我们直到现在都没有见面,有三年多了。
就在去年春节,我无意上,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就是他,我原以为,他在国外,也许早把我给忘记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却知道我的一切。
三年前,我还没有小孩子,三年后,我的小孩都快两周了,这些他都知道,他说,一直在打听我过得好不好,听说,我过得很好,他在国外,很放心。
听他说完,我很激动,激动地连话都说不出。
前不久,我去了市里的好姐们家,从他们家路过,虽然我很久很久没有去他们家,但是那些曾经他带我去过的地方,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发了一个信息给他,他说他在上班。
第二天,我带着孩子回郊区了。
其实,有时我真的很想像从前那样,和他坐在一起,我们老表好好聊聊。
我们离得很近,因为他姥爷和我爷爷是亲兄弟。
但是多年来,因为没有在一起好好的沟通,让彼此陌生了。
我对他一直有着误会,我总觉的,我就不应该和他站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差距太大,他是那么的优秀,有钱有权,而我了,我是那么得渺小。
就算我们是亲人,但不是一档次,他不会瞧得起像我这样的家乡人的。
其实,我误会他了,他人很好,也很念家。每年春节,他都会提前开车回家,等待过年。
他们家,我最熟悉不过了,因为小时候,父亲经常把我送到姑姑家,一呆就半月两个月的。
那是一个小山村,周围全是山,村子就在中间,很小的一个村子,就几户人家。
想想那会,我们离得多近呀,现在我们不来往了。姑姑不在了,只有姑伯在。
我真的很怀念那会,此时,我与这位表哥在一个城市,但却找不出理由联系。
我想我是懂他的,不管如何,我都会主动和这位离我又近又远的表哥联系的。
篇10:远别离 李白
李白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远别离字词解释:
⑴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⑵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见《列女传・母仪传》。
⑶乃,就。
⑷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见《水经注》。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⑸“海水”两句意为: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像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⑹惨惨,暗淡无光。冥,阴晦的样子。两句意为:日光暗淡,乌云密布;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⑺纵,即使。补,益处。皇穹,天。这里喻指唐玄宗。窃恐,私自以为。照,明察。凭凭,盛大的意思。雷凭凭,形容雷声响而又接连不断。这三句意为: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⑻禅,禅让,以帝位让人。这句是“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⑼“君失臣”两句意为: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⑽或云,有人说。幽囚,囚禁。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这两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⑾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疑山。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重瞳,指舜。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两句意为: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
⑿帝子,指娥皇、女英。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见《述异记》。这两句意为: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⒀“恸哭”四句意为: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远别离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京都长安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大案。此案是由皇位的继承问题而引起的:宰相李林甫千方百计地企图阻止太子李亨继承帝位,有预谋地组织了一场对东宫近臣和亲友的大屠杀。以太子妃的兄长韦坚为首的一批朝臣遭到了杀身之祸,坐贬者达数十人。最后李林甫又恣意罗致,广泛株连。虽然太子想尽办法,勉强保住了储君的地位,但朝中大权旁落,政治更加黑暗,已经暗伏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兆。这次大狱,受株连的有几人是李白的挚友,即李邕、裴敦复、崔成甫。前两人惨遭杀害,崔成甫则被放逐到湘阴,最后死于沅湘。这激起了刚被排挤出长安的李白的无比愤怒,他对朝中权臣的专横跋扈深恶痛绝,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远别离翻译:
远别离啊,古时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潇湘的岸边,在为与舜的远别而恸哭。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与此别离之苦相比。她们只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感动得猿揉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为之哀泣,泪下如雨。现在我提起此事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鉴照啊。我若说出来,不但此心无人能够理解,还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国君若失去了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之为凡鱼;奸臣一旦把持了大权,他们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尧也得让位于舜,舜也得让位于禹。我听说,尧不是禅位于舜的,他是被舜幽囚了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结果,他葬在九疑山内,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连她们丈夫的孤坟也找不到了。于是这两个尧帝的女儿,只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泪水洒到竹子上,沾上了点点斑痕。最后她们一起投进了湖水,随着**一去不返。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要问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何时才能灭去,恐怕只有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
远别离中心大意:
这首诗通过娥皇、女英二妃和舜帝生离死别的故事,表现远别离的悲哀,并从故事中引出“尧幽囚”、“舜野死”的传说,说明人君失权的后果,也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篇11:远别离 李白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就像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正像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也无补于世,没有谁能听得进去。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么朝廷就不能区分忠奸。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像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段议论性很强,很像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诗人说: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不至于如此。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远逝,去而无应。“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自然没有止期。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元代萧士S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
篇12:李白《远别离》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注释
⑴《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⑵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见《水经注》。
⑶乃,就。
⑷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⑸“海水”两句意为: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象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⑹惨惨,暗淡无光。冥,阴晦的样子。两句意为:日光暗淡,乌云密布;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⑺纵,即使。补,益处。皇穹,天。这里喻指唐玄宗。窃恐,私自以为。照,明察。凭凭,盛大的意思。雷凭凭,形容雷声响而又接连不断。这三句意为: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⑻禅,禅让,以帝位让人。这句是“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⑼“君失臣”两句意为: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⑽或云,有人说。幽囚,囚禁。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这两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⑾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疑山。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重瞳,指舜。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两句意为: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
⑿帝子,指娥皇、女英。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见《述异记》。这两句意为: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⒀“恸哭”四句意为: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鉴赏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就像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正像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也无补于世,没有谁能听得进去。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么朝廷就不能区分忠奸。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像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段议论性很强,很像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诗人说: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不至于如此。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远逝,去而无应。“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自然没有止期。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元代萧士赟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些话很像他在《梁甫吟》中所说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轰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不过,《梁甫吟》是直说,而《远别离》中的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诗人是明明有许多话急于要讲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咙喊破了,也决不会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补”。况且诗人自己也心绪如麻,不想说,但又不忍不说。因此,写诗的时候不免若断若续,似吞似吐。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这是很精到的见解。诗人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篇13:远和近赏析
作者简介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1983年到1986年属于他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诗人自我的探索和转变的时期,褒贬不一。
★ 远和近作文
★ 顾城 远和近赏析
★ 相知的语句
近别离远相知随笔(推荐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