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 第1篇: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第2篇: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第3篇: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第4篇:基础护理知识: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第5篇: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第6篇: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第7篇: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方法第8篇: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第9篇:基础护理知识:静脉化疗时如何保护血管第10篇:基础护理知识:患者自杀后的护理应急程序第11篇:基础护理知识:判断静脉针在血管内新法第12篇:基础护理知识: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第13篇:基础护理知识: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第14篇:基础护理知识:给患者备皮时的告知程序第15篇:基础护理知识: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程序
篇1: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1)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篇2: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科总值班,必要时通知上级领导。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住院出,有住院出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4、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据实、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
5、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住院处,由住院处通知家属。
6、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7、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再通知接诊室将尸体接走。
5、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工作。
6、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预防措施】
1、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 急救物品做到“五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 100%,以备急用。
3、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4、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篇3: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突然发生躁动时,立即制动约束患者,防止意外发生,并通知医生。
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对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的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4、 病情逐渐加重引起的躁动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并加用床栏,按时巡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或专人守护,防止患者误伤及自伤。
5、加强生活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6、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7、 护理人员对于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要经常观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
8、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篇4:基础护理知识: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a.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b.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总值班并及时扑救。
2、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3、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4、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5、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6、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7、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8、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预防措施】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不在病房内私用电炉及其它电器。
篇5: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
1.输液前取血法:用留置针静脉取血,按留置针穿刺操作固定好针翼,取下回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至所需血标本量后套上肝素帽,将配好的输液装置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调节速度进行输液。
2.输液中取血法:停止输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用无菌钳取下肝素帽,放入无菌针盒内避免污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1ml含药液的血液弃去,避免影响结果。再更换5ml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标本量,取血完毕套上肝素帽继续输液。来源:考试大3.封管期间取血法:消毒肝素帽后放入无菌针盒内,接上注射器抽取1ml含封管液血液弃去,更换注射器取所需血标本量后,以肝素化生理盐水2~4ml封管。来源:考试大
篇6: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做好病人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病人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篇7: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方法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面球压住穿刺点,抬高患肢少许时间即可。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当常规快速拔针时,即感到疼痛又有出血现象发生。当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和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时,疼痛和出血的并发症就越严重。
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成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若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时,输液时就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停止。当用常规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垂直时,棉球继续向下加压,这时针尾再向上提,向外拔针时,针头的刀刃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先慢后快拔针时,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血管壁不受损伤,这就是不引起疼痛和出血的原因,但强调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切勿用棉棒压针头部,这一点也是此法的关键之一。
作者为写此文章,在自己身上做拔针实验,在此向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致敬
关于拔针方法,还有如下观点:
1、先拔针,拔针后立即按压棉球,棉球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是皮肤穿孔处。
2、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
3、拔针前再针两侧绷紧皮肤。
4、应用手折起输液管,而不关闭调节器,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
篇8:基础护理知识: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外出应马上通知病室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2、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夜间通知院内总值班及护理部值班。
3、查找患者联系电话,或通知住院处协助查找家属联系电话。
4、尽可能查找患者去向,必要时通知保卫处协助寻找患者,24小时寻找未果报警。
5、患者返回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由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用物,贵重物品、钱款应登记并上交领导妥善保存。
7、 认真记录患者外出过程。
篇9:基础护理知识:静脉化疗时如何保护血管
临床经常可以看到,长期行静脉化疗的病人,有些静脉血管会出现变黑或明显的色素沉着。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刺激血管所致。那么住静脉化疗的过程巾,如何保护好静脉血管呢? 来源: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应先注射0.9%氯化钠50~looml,确保穿刺成功后,再使用化疗药物。来源:
二、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护士应多巡视病房,随时观察点滴情况,药物有无外渗,并嘱患者也要谨慎,·发现异常及时迪知护士。来源:
三、化疗药物注射完后,应继用0-9%氯化钠100—250ml,以冲洗停留在静脉血管壁上的药物,从而达到防止静脉血管变黑的目的。
四,注射完毕,拔针时应在针眼处多加压片刻,并嘱患者抬高被注射的肢体,有利于化疗药物随静脉回流。来源:
五、若不慎将化疗药物漏到血管外,可应用硫酸镁冷湿敷。 来源:
六、静脉注射时,要交叉使用静脉,勿在一条静脉上长期注射 。
篇10:基础护理知识:患者自杀后的护理应急程序
1、 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物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2、 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可能,如有可能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3、 如抢救无效,应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4、 通知医务出处或院总值班,服从院领导安排处理。
5、 协助医生通知家属。
6、 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7、 做好各种记录。
8、 保证病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
篇11:基础护理知识:判断静脉针在血管内新法
护士在观察病人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时,习惯将输液管反折,检查是否有回血,以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其实这样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年老体弱、心血管、肝脏疾病的患者,因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减弱,反折输液管时会使血流速度突然增快,局部血管壁压力也突然增大,易导致血管破裂,液体外渗,针眼的正前方出现约2cm×3cm皮丘,会严重影响输液全过程的顺利完成。我们采用关闭调节器观察回血,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的方法,收效满意。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0月至2月共观察57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6岁,均为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的患者,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23例,类风湿心脏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例。
2.方法:调节器置输液管的任何位置,关闭调节器数秒钟后再缓慢打开调节器,调节好所需滴数,观察局部情况,可见回血,以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3.小结
优点:此方法操作简单,可提高顺利完成输液全过程的成功率。有利于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的患者,保护血管,减轻痛苦。
缺点:血容量不充盈的患者不易产生回血。
篇12:基础护理知识: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
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
1静脉套管针的套管比较柔软,不宜损伤血管,可保证输液安全。
2静脉套管针可保留3-4天,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在输液过程中活动更加方便。
3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应,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处理。
4输液完毕后,护士给患者做封管处理。
5封管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部位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大量回血,影响第二天的输液,正常情况下,套管针内有少量回血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回血量较多,要及时告诉护士。
6穿刺部位要妥善固定,并定期更换敷料,患者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7穿刺结束对患者的配合要表示感谢。
篇13:基础护理知识: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3 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 1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4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5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6 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7 穿刺前应详细询问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
篇14:基础护理知识:给患者备皮时的告知程序
给患者备皮时的告知程序:
1备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手术时毛发掉入伤口,形成异物而引起感染。
2根据手术部位向患者说明备皮的范围,对于隐私部位护士会注意遮挡。
3患者在备皮时如有不适,可随时告诉护士。
4备皮时告诉患者不要紧张,以免由于肌肉紧张痉挛而刮破皮肤。
5备皮后,嘱患者洗澡,更换干净衣服,剪除指甲,不能自理者护士协助其清洁,更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6感谢患者,家属的配合。
篇15:基础护理知识: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程序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必要时专人守护。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5、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同时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全身情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6、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向上级领导汇报及协助医生通知家属。
9、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10、及时、准确记录病情,认真做好交接班。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同时通知医生。
2、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瘀班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9、向患者了解摔倒时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预防措施】
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 环保应急预案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社区应急预案
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精选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