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

时间:2024-04-29 03:37:21 作者:luowp161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uowp161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欢迎大家分享。

篇1: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

1.输液前取血法:用留置针静脉取血,按留置针穿刺操作固定好针翼,取下回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至所需血标本量后套上肝素帽,将配好的输液装置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调节速度进行输液。

2.输液中取血法:停止输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用无菌钳取下肝素帽,放入无菌针盒内避免污染,接上5ml注射器抽取1ml含药液的血液弃去,避免影响结果。再更换5ml注射器抽取所需血标本量,取血完毕套上肝素帽继续输液。来源:考试大3.封管期间取血法:消毒肝素帽后放入无菌针盒内,接上注射器抽取1ml含封管液血液弃去,更换注射器取所需血标本量后,以肝素化生理盐水2~4ml封管。来源:考试大

篇2:基础护理知识:判断静脉针在血管内新法

护士在观察病人静脉输液是否通畅时,习惯将输液管反折,检查是否有回血,以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其实这样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年老体弱、心血管、肝脏疾病的患者,因血管细、脆性大、弹性减弱,反折输液管时会使血流速度突然增快,局部血管壁压力也突然增大,易导致血管破裂,液体外渗,针眼的正前方出现约2cm×3cm皮丘,会严重影响输液全过程的顺利完成。我们采用关闭调节器观察回血,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的方法,收效满意。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0月至2月共观察57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6岁,均为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的患者,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23例,类风湿心脏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例。

2.方法:调节器置输液管的任何位置,关闭调节器数秒钟后再缓慢打开调节器,调节好所需滴数,观察局部情况,可见回血,以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3.小结

优点:此方法操作简单,可提高顺利完成输液全过程的成功率。有利于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的患者,保护血管,减轻痛苦。

缺点:血容量不充盈的患者不易产生回血。

篇3: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做好病人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病人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篇4:基础护理知识: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3 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 1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4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5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6 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7 穿刺前应详细询问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

篇5: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穿刺无痛拔针方法

方法: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用面球压住穿刺点,抬高患肢少许时间即可。称为“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当常规快速拔针时,即感到疼痛又有出血现象发生。当棉棒压针头的压力越大和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角度越大时,疼痛和出血的并发症就越严重。

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针头在血管腔中成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若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时,输液时就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停止。当用常规快速拔针时,棉球压住针头,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垂直时,棉球继续向下加压,这时针尾再向上提,向外拔针时,针头的刀刃损伤血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先慢后快拔针时,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血管壁不受损伤,这就是不引起疼痛和出血的原因,但强调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切勿用棉棒压针头部,这一点也是此法的关键之一。

作者为写此文章,在自己身上做拔针实验,在此向作者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致敬

关于拔针方法,还有如下观点:

1、先拔针,拔针后立即按压棉球,棉球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是皮肤穿孔处。

2、棉球应平行于静脉放置。

3、拔针前再针两侧绷紧皮肤。

4、应用手折起输液管,而不关闭调节器,以防回血及污染被褥和地面。

篇6:基础护理: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延长管活塞夹的使用

关键词: 头皮式静脉留置针

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因具有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而逐渐成为金属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封管是该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直接影响留置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延长管活塞夹的不同使用方法直接影响封管效果。

我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intima-ⅱ静脉留置针(22g),延长管总长9cm。

以往使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者,夹闭延长管活塞夹;使用低浓度肝素盐水封管者,延长管活塞夹夹闭在静脉留置针的远端(延长管后2/3段)。这样许多患者稍活动或用力,很容易导致延长管管腔内有血液回流,回血时间过长,血栓形成致堵管。

延长管活塞夹的改进使用法:

使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者,延长管活塞夹不需夹闭。使用低浓度肝素盐水封管者,延长管活塞夹夹闭在静脉留置针的近端(延长管前1/3段)。

这样显著降低了延长管管腔内回血及堵管率,延长了留置时间,提高了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的护理

基础护理知识:工作人员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法

基础护理知识:无菌操作原则

基础护理学: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基础护理知识:遇险幸存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基础护理知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治疗和护理

基础护理自荐信

基础护理简历

血透护理个人工作计划

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集锦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取血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