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

时间:2022-11-24 23:24:58 作者:小萝卜头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萝卜头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

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

《红楼梦》版本概述

在版本学上,“版本”一语,向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仅指梓板印刷的本子。广义“版本”一语,则包罗颇广,不单指梓印本,也包括各种文书册籍的书写装帧形态,举凡唐代和唐以前的各种写本,甚至甲骨、金石、简策、帛书等等,以及雕版印刷发明后,与梓印本同时并存的手抄本,无不归属于版本学的探究范围。

一、版本分类

这里说的《红楼梦》版本,也是取“版本”一语的广义,既述说此书的早期钞本,亦兼及后期的梓印本。

《红楼梦》自面世以还,其流传形式为二。早期为传抄书写的钞本,后期则是镌板梓刻的印本。二者相加,据一粟《红楼梦书录》收录,已达170馀种,实际数量,当远不止此。如果说,此书版本的繁多复杂,堪称历来说部之最,并不为过。今将《红楼梦》版本有关问题分别述说如下:

A、早期钞本

所谓早期钞本,是指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前,此书尚处传抄阶段所形成的手写本。

钞本,今尚存的不多,但最初流传阶段,数量当是十分可观的。程伟元、高鹗于程乙本“引言”中说的几句话,指梓印本面世之前此书的流传,坊间和私家所藏。为缮写本,是确定的,故特别值得注意。曰:

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

又乾嘉间的一些笔记,谓时人以谈红为韵。经学家郝懿行《晒书堂笔录》,有语曰:

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

又潘怊《从心录》曰:

二十年来,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

此外,人们常提及当时的竹枝《草珠一串》,其中一首列于“时尚门”,曰:

做阔全凭鸦片烟,何妨作鬼且神仙。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以上三则记载,都问世于乾隆、嘉庆之际,如联系起来看,说明《红楼梦》在当时的盛传状况。虽然,乾嘉间梓印本已经出过几种,很难说明这就是钞本,但至少其中也包括手抄的本子,而且当时数量之大,那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早期钞本,当时为数如此,迄今尚流传于世的,或者说已被发现的,仅其中的有限几种,不过是少之又少的幸存者而已。然而,即使流传下来的只是少数几种,各钞本的异同,以及版本之间的渊源关系,亦各有迹可寻。

然而,早期钞本,迄今尚流传于世的,于其版本现象看,这都是些过录本。其状况也极为复杂。或者,过录所据的底本,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本子拼合而成。或者,甚至并非过录于乾隆辛亥之前。尽管如此,我们仍把这些本子看作是早期钞本。那是因为,这些过录本的母本或祖本,形成于乾隆辛亥之前,则是无可怀疑的。

今传的早期钞本,包括其过录本,凡十四种,即:

(一)甲戌本,即大兴刘铨福旧藏本,后归胡适,今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以其第一回的“标题诗”(满纸荒唐言)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语,故名。

(二)己卯本,每十回有一页十回书的目录,其中第三十一至四十回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字样,故据以定名。此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又,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另外五回书的残页,据冯其庸等几位专家考定,系己卯本的散佚部分。

(三)庚辰本,其构成与己卯本相同。其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四个十回书的目录页上,各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故据以定名。此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四)杨继振旧藏本,书中钤有杨继振藏书章多处。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五)清某王府旧藏本,第七十一回回末总评后,有另笔书写“柒爷王爷”四字,显系某王府收藏过。今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六)戚蓼生序本,凡四种,包括:A.张开模旧藏本,发现于上海古籍书店,仅存四十回;B.泽存书屋旧藏本,今藏于南京图书馆;C1.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C2.有正书局小字本。这四种本子,卷首均有戚蓼生序。其中,张开模藏本为这一组本子的母本。泽存书屋藏本系据张本过录。有正大字本,有正书局据张本拍照石印,制板时曾有小贴改。有正小字本,系大字本剪贴缩印。

(七)梦觉主人序本,卷首有梦觉主人序。发现于山西,今藏北京图书馆。

(八)舒元炜序本,卷首有舒元炜序,由吴晓铃收藏。

(九)俄罗斯亚洲研究所藏本,此本藏于前苏联列宁格勒(今恢复古名彼得堡,属俄罗斯)亚洲研究所,故称俄藏本。

(十)郑振铎藏本,曾由郑振铎收藏,今藏北京图书馆。

(十一)靖氏藏本,曾由靖应鹍收藏,今下落不明。

以上共十四种本子。除戚序系的张开模本、泽存书屋本、有正小字本和靖本等少数几种本子外,其馀十种,近年来,各出版社陆续有影印本出版。

以上诸本,研究者通称之为“脂砚斋评本”。这是合乎各本的实际状况的。因为,作者在创作修改《红楼梦》的过程中,即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漫长岁月里,脂砚斋等人,几乎同时开始了对这部小说作评点。而且一评再评,到己卯庚辰本,已有“凡四阅评过”语。

此书正式问世的过程,亦颇特殊,即最初于作者亲友圈子里传阅过录,后来逐渐外传,进而扩大到在一般读者中传抄,然后有传抄本上庙市,最后才到了活字排印和镌板印刷。

B、后期梓印本

早期钞本,如甲戌、己卯、庚辰等几个本子,都带有脂砚斋评,评语文字略有异同,书名就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稍后来的几种本子,书中的脂砚斋评,或存或删,但都是上述几个脂评本的衍生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本子统称为“脂评本”,是说得过去的。

另一类本子,即后期的梓印本,概称“程本系统”,说来与事实亦无舛离。可是,某些研究者,将迄今存在的《红楼梦》各种版本,分为“脂本系统”和“程本系统”对举的两大类,这就很有讨论的馀地。这种版本分类法,尽管十分流行,但并不确切,因为二者不是对举的类。

因为,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第一个印本,曰“乾隆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摆印本”,今通称的程甲本,其祖本为梦觉本,也是一个脂评本。乾隆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摆印本问世后的次年,即乾隆壬子春天,萃文书屋又出了第二个木活字摆印本,其底本与程甲本相同,今人通称之为程乙本。

这两个本子都是由程伟元、高鹗主持并整理的。自胡适始,为了便于叙述,分别称之为“程甲本”和“程乙本”,后世即如此沿用。近年研究者论及,又有本子与程甲本、程乙本略有异同,可称之为程丙本。

嗣后,所有梓印本,大都据程甲本,只有少数据程乙本,辗转翻刻,形成一大批梓印本。追溯其源,也都是来自脂评本。来源于脂评本,是迄今所有钞本和梓印本的共同点。故用“脂本系统”单称早期钞本一个类别,复以“程本系统”为另一类别,二者对举,无异于母女二人列于对等地位,于类属是不伦的。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这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年代。此前,《红楼梦》以传抄形式流传。是年冬天,萃文书屋木活字摆印本问世,《红楼梦》的流传,开始进入梓印阶段。此后,虽然这部小说以手抄形式流传,并未就此终止,但已是后期本子的状况。

《红楼梦》的梓印本,数量远比早期钞本为多。据一粟《红楼梦书录》计,已达百七十馀种。不过,据我个人粗粗翻阅过的梓印本,数量虽然很有限,但也有若干种未见于“书录”者,可见,一粟书未予著录的,亦不在少数。这样看来,梓印本的实际总数,当远不止百七十馀种。

印本的出现,一次付印的数量,远非手抄可比,人们得到这部旷世奇书的机会,大大增多,小说在读书界的影响,亦随之而更为扩大。于是,书贾为牟利计,镌刻翻印,风起云涌,版本繁多,则就可想而知。

这诸多印本,又经辗转翻印,各版本之间自然形成有异同不一现象。其同,因梓印本所据的底本,都是程甲一系本子。异,梓板中有书手刻工误植外,主其事者间亦对个别字句作某些必要或不必要的修改调整。因此,各梓印本的版本状况,同样显得十分复杂。

刻本多达百馀种,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乾隆、嘉庆间,有:一、本衙藏板本;二、东观阁本;三、抱青阁本;四、藤花榭本。稍后,又有:五、双清仙馆本(王希廉评);六、卧云山馆本(张新之评);七、广百宋斋本,合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太平闲人(张新之)三家评。以上各本,又各有多种复刻本、翻印本,辗转相因,同钞本一样出现极为复杂的版本现象,留下诸多有待于深究的问题。

篇2:缅怀殷夫作文

缅怀殷夫作文

殷夫,一位革命烈士。

初次听到“殷夫”这个名字,是在上初中前。因为我将要上的初中名叫“殷夫中学”。我想,为什么要叫“殷夫中学”呢?有人告诉我,“殷夫中学”本来不叫“殷夫中学”,而是叫“大徐中学”,后来,为了纪念一位名叫“殷夫”的革命烈士,才改名叫“殷夫中学”。就这样,我也算是知道殷夫这个人了吧。 小学生作文

在上初中前的暑假里,我陪我的一位刚从殷夫中学毕业的邻居,到殷夫中学填表格。初次来到殷夫中学,两栋红色大楼映入眼帘,让我不免有点惊慌。尽管在很早以前,我母亲就在远处把殷夫中学指给我看了,但是,这两栋大楼对那时的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它们高大的恍若巨人,仿佛要把渺小的我吞噬。当我进到校园后,我一眼就瞥见了一座雕像在日光下闪闪发光。雕刻的是一个读书人,手持书卷。但,最吸引我的是他那非凡的气质。这座雕像给以我充沛的活力,让我感到斗志昂扬。我想,这便是殷夫吧。

进入初中后,学校给我们分发了纪念殷夫逝世一百周年的《殷夫事迹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激情澎湃的殷夫,为自由而奋斗的殷夫;从书中,我看到了一首首鲜活的`,流动着血,奔涌着泪的诗篇;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铁铮铮的汉子,我看到了一个个中国人,一条条中国的脊梁!

后来,我从老师那儿知道了由殷夫翻译的四句诗,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是的,没错。而且,殷夫也正是这样做的。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的一生,他毅然与女友分手,从而创下了《呵,我爱的》这首饱含深情的诗。而当他面对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哥哥时,他断然选择离开,写下了《别了,哥哥》这首充满不舍,但意志坚定的诗。入狱后,当他面对残暴的酷刑和黑暗的手枪,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殷夫,就算我穷尽所有词语也无法表达你在我心中的崇高,也无法描述你的伟大!

初一时,我入团了。我愿踏上殷夫曾走过的道路,那就是加入共产党。是的,我愿像殷夫那样,哪怕是牺牲性命,也要为了中国,为了全中国人的长久的自由而奋斗。那一天,我与其他团员来到了殷夫故居。我们在殷夫像前庄严的宣誓。而我,也更是在心中宣誓――为中国而奋斗!

在初三繁重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心中的殷夫指引我向前。每每经过殷夫像,我总是望着殷夫,望着那坚定的身影,望着那不屈的精神。我不断告诉自己,殷夫在抉择生与死时都没有动摇,如今的这点苦难,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再次坚定信念,向前迈进。

已然初三,再过半年,我就要离开了,但殷夫的形象永远印在我的脑海,永远烙在我的心里,一直指引我向前,永不变。

至此,缅怀――殷夫!

高一:炫彩星蝶

篇3:与夫书经典散文

与夫书经典散文

子夜将临,儿子已经酣然入梦,我也卧床将睡,而工作了一天的你,此时仍在操持家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如此。一想到原本是我这个为人妻者该做的家务却都交给了你,几许酸楚伴着一丝疼痛就会如悠悠白云般飘浮过我的心空。曾问过你,与不能自理的我结合你是否后悔?你只是轻轻地摇头,幸福地说:“茗,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爱上你我永不后悔,我要好好地把你珍惜。”你这番话,总会牵引出我的无限感动和一行热泪,今生今世,若真能与你牵手到白头,我夫复何求?

如水的月光不盈一握,却照亮了你我相识相知相爱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就让时光倒退到五年前,那个于我有着非同一般意义的冬天。犹记那年冬季的雪下得特别大,整个冬季室外都是银装素裹的世界。而在这个严寒之冬,我却收获了盛夏般的炙热。拙作《化蛹成蝶》历经七载的创作,终于付梓成书了。此书的签售会,得到了众媒体的关注和读者们的大力支持。你便是这些热心读者其中之一。读毕拙作,你便通过qq找到我,说你非常仰慕我,想与我作进一步的交流。情窦初开的我虽然也曾奢望过能有一人与我唱响一曲红尘恋歌,却将你拒之门外。只緣我不是海上的那盏明灯,不能指引你前进之路;我不是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不能给你带来江南水乡般的温柔;我更不是那妖艳的玫瑰,不能给你带来一世的芬芳。我只是一朵不出众的野花,一间破漏不堪的寒窰,一块挡在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只怕身有残疾的我会连累你一生。

然,无论我如何对你置之不理,你对我都是热情不减。面对你每天在qq上的问候,虽然我在表面上看似冷若冰霜,坚不可摧,实则却暗流汹涌。终于,在你连续不断的猛烈攻击下,我卸掉了层层铠甲,将关紧的心门为你敞开。于是,一场持续长达一年之久的苦恋迅速在网络上拉开了序幕。

谁言爱情都如糖那般甜蜜?我只记得与你相恋时的那般苦涩,就像喝了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谁言恋爱都是花前月下般的美好?我只知道与你交往,每日都要承受相思的煎熬。自从你的双手通过网络拔动了我那根少女的心弦后,我就深深地陷进那个你用真挚的情怀为我设下的情网,无法自拔。我不再满足于每天面对的只是冰冷的屏幕,只想与你同游于天地间,共赏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我要近距离地感受你的性情,你的气息。

然,美好的情感总要经受现实的考验,才能修成正果。当我把你连一壶水都提不动的情况告诉家人的时候,我们的交往一再遭到我家人的反对。当家母让我立刻斩断对你的情丝时,我发现,你在我心里种下的那棵爱情的种子早已迅速疯长成犹如百年的老树那样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轻易地将之铲除。很想追随你到天涯海角,却忘了我的羽翼早已被折断;很想触摸你脊背上因手术而留下的长长的伤疤,却发现阻隔你我之间的岂止是一层薄薄的屏幕。当你知道我每夜枕着对你的相思而彻夜难眠,继而日渐憔悴时,千里之外的你便从南方来到了东北,捡抬起我那串滴落满地的相思,与我行走在美丽的鹤乡。

当看到你擦拭掉我嘴角边的每一滴口水,和你喂我吃的每一口饭,以及每一次进进出出时你低头帮我穿鞋脱鞋后,我的家人便被你的真诚和细心所打动,他们同意了我们的结合。

于是,走过了漫长坎坷情路的我们终于踏着红地毯,进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翻开了我们人生全新的篇章。

我们的二人世界,非常温馨,非常甜蜜,你对我百般依顺,万般宠爱。清晨,在你的佳肴美味中,我快乐地醒来;白天,在你的搀扶和陪伴下,我愉快地走向工作单位;晚上,在你的柔情蜜意中,我幸福地睡去。被爱簇拥着我就像一个高贵的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你所给予我的一切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却又真实地发生在我平凡的人生中。

怎能忘记,在我每一次感冒发烧的夜晚,你都像对待孩子那样,一会给我量体温,一会喂我喝水吃药。然后与我相拥而眠,用你那满腔爱意来为我降温。多少次,我躺在你的怀中,感动的泪水浸润了我的心田,也濡湿了你的胸膛。

而当你在切菜时碰伤了手,我却不能亲自为你止血,只能心痛地看着你在那里为自己包扎伤口。多少次,你的鲜血滴疼了我的泪,而我的泪珠也曾抚慰了你的伤痛,我们就这样四目相对,相依相偎。

自从儿子出生后,你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夜,你都要醒来数次,兑奶粉、换尿布,给儿子把尿,哄儿子入睡……而我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直到天明才睁眼。为此,你日渐消瘦下去,却毫无怨言,你只怕儿子的哭声会扰乱我的美梦。你的这份情这份爱,直叫天地为之动容。

今生今世,惟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篇4:与夫书散文

与夫书散文

夫君如晤:

自别后,殚精竭虑,终日苦思君为何弃此处一切于不顾,高蹈远举,甘心与妻子远隔天涯。余思之再三,欲求一甚解。古云:“商人重利轻别离”,汝所追求则非名非利,然则其为何物也?其必为拥有强韧之力且具销魂之效者,不然,焉能令君如此神魂颠倒,必欲得之而后快,必欲求之而心安?曰:君此生之所求非它也,自由者也。自由乃一何等光辉之字眼。于是,汝忍心抛妻别子,身处异乡;汝甘愿终年漂泊,无所归依,而汝亦能享有自由之极乐也。汝可指挥若定,挥斥方遒,隆隆机声,碌碌奔走;汝可呼朋唤友,大快朵颐,推杯换盏,一醉方休;汝可彻夜酣战,坐拥围城,茶里乾坤,日月长久;汝可满街豪车,骋怀快心,处处商机,举目尽有。

然君之自由,于余为何物耶?一盏孤灯,清冷寒凉;辗转反侧,夜夜怅惘;心如汤煮,肠如刀绞;前思后想,肝摧胆伤。吾今日以及昨日乃至明日之苦之悲之愁之恨皆拜君之所赐。既结鸳盟,君不肯担当为人夫之责任;既已生子,君亦不能承受为人父之重量。夫妇分离,父子远隔,因君之故,家不成家。君享一己自由之时,心安否?

汝为汝之自由,已无所不为也。轻诺寡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含糊其辞,以求脱身南下,余苦苦追问,汝一笑置之。人无信不立,然君一再背信弃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教人如何信汝之言!汝必曰:“时势所迫,舍此道无以谋生也,无以养家也。”余推想,君若的.的确确愿为一家之圆满思量,则必不会年年月月只此一番托辞耳;必不会视妻子之所在为穷山恶水,以为永无立足之地也!

自由于君,真真重逾性命哉?余深知,君于羊城,网络交错,盘根错节,一呼众应,得心应手,君可运筹帷幄,高枕无忧。而一旦归来,则反之矣!龙陷池塘,虎落平阳,步步惊心,处处掣肘,君唯有困守一隅,与电视为伍,或应旧友之殷勤邀约,一醉以解千愁也!

余亦深自愧悔:家之于君,真真轻若鸿毛哉?妻之于君,真真形同鸡肋,面目可憎哉?子之于君,真真已成为吾二人之唯一牵绊哉?奈何弃之如敝屣,离之如弦上之箭也!

七载寒暑,怎堪回首?今年苦等七旬,终获七日聚首,然君于七日之中,如神龙不见首尾,又有何日何时肯真心于余言及汝之归期?

归期如梦,团圆成空。

今夕之痛,已复如此,明日之苦,更将如何?春花秋月,朝朝暮暮,人前咽泪装欢,人后肝肠寸断。月明如镜,光照千里,夜夜清辉,几家欢乐几家愁?杜鹃啼血,撕心裂肺,日日悲鸣,何日身死何日休!

人生之痛,生离抑或死别。生离乃余私心之痛,君亦同此心否?怎奈半生已逝,青春不再,年年离别,岁岁断肠,吾与汝死别之日或可待乎?到那时,阴阳暌隔,吾亦不复有今日之怨之悲之苦矣!

余心悲恸,书短恨长。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深宵独对青灯,绵绵此恨,悠悠此心,怎堪博得君之一哂?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安能与女子小儿相对累日?远走天涯之壮心安能受困于妇人孺子恋恋之情?

絮言及此,不胜感怀,临书涕零,不知所云。

遥望长路,泪洒春风,一别千里,夫君珍重!

妻中宵书于半被

篇5:古琴与红楼梦

古琴与红楼梦

演出地址:

演出人员:

杨青: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现任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琴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音协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社传统文化领域顾问,雅韵华章古典艺术团艺术总监。其主编《琴梦红楼》一书是国内首部为纪念1987年版经典《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而编撰的精装版古琴综合体书籍。该书于出版后在国内再次掀起红楼热潮,受到了业内外人士强烈好评。

曹雅欣:《琴梦红楼》副主编、文学撰稿,雅韵华章古典艺术中心主任。

梁雅,《琴梦红楼》编委,雅韵华章古典艺术团团长。

张依冉,《琴梦红楼》编委,雅韵华章古典艺术中心副主任。

刘志敏,大音琴行笛箫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师从张维良教授。

演出曲目

01、引子演唱:张依冉(5′)

02、晴雯歌演唱:张依冉、梁雅(6′40″)

03、枉凝眉演唱:张依冉(5′40″)

04、题帕三绝演唱:梁雅(7′)

05、紫菱州歌演唱:张依冉(4′20″)

06、红豆曲演唱:张依冉(7′10″)

07、叹香菱演唱:梁雅(5′50″)

08、葬花吟演唱:张依冉(9′10″)

09、秋窗风雨夕演唱:梁雅(7′35″)

10、好了歌演唱:杨青(4′)

《红楼梦》传达出了一个人生大梦,为使古琴充分演绎出这个幽古之梦,本书也用“六个梦”来展现:

一、入梦:

红楼音乐的世界,必要通过品读《红楼梦》中的原诗进入。本书介绍到的歌曲之词,皆出自曹雪芹原著,而乐曲则是由作曲家

王立平先生谱曲,曲与词珠联璧合,为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增添了丰富的感染力。但即使未曾听曲,原诗本身也是一场美丽的梦。本书中这些原诗由当代书画家、斫琴师马文典(唐雷)先生书写。通过中国书法的引领,首先带读者“入梦”红楼;

二、品梦:

原诗语言简明而含蓄,又被从故事情节中抽离出来单独搁置,未免令读者有隔阂之感。因此,本书副主编、文学撰稿曹雅欣,

针对12首雪芹原诗分别撰写文章12篇,解析诗歌内外的故事人物、作者理念、作品意味。称为“品梦”,是与读者一同解读文化,品味人生;

三、怀梦:

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难以超越的一部影视杰作,距今已有25年。物过人老,主创人员中有些已离世,这不能不令人痛惜,同时又对1987年创作之时的角色形象更为怀念。我们有幸得到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总摄影师李耀宗先生的鼎力相聚,将当年的珍贵剧照无偿提供给本书使用,以便读者能更好地贴近这部电视作品,从而贴近电视剧歌曲的弹奏和演唱。本书特选用25幅经典剧照,纪念这部电视剧诞生25年的光辉岁月。“怀梦”,怀昔人,怀佳作;

四、赏梦:

剧照是人物形象的写实呈现,而中国绘画是人物气质的写意表达。当代画家、琴者隋牟先生特为本书运笔丹青12十余幅红楼仕女图,以此,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全面。大家通过这些水墨画的描绘来“赏梦”,在似像非像的画里赏红楼儿女,在似真非真的梦里赏美好永存;

五、唱梦:

琴歌弹唱,是自古就有的一种音乐和情感表达方式,古人的且弹且唱,甚至比今天更为盛行。本书中这些《红楼梦》诗歌,在曹雪芹原著的描写中,有很多本就是唱咏出来的,纵书中并未写明歌咏的`,经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的再现,也使它们都具备了音乐生命。本书主编杨青及赵晓霞、张卓、张依冉、刘杨、粱雅等各位编委,经过辛勤的努力,为这些歌曲编订了古琴演奏指法,还原了琴歌的艺术表现力。琴友们在弹唱的过程中,更能够感受古琴、感受《红楼梦》。唱梦圆梦,就在每个人的歌声中;

六、听梦:

本书还特为各位读者和琴友配备音频光盘两张。一张为古琴弹唱的示范音乐,是由杨青、张卓、刘杨、张依冉、粱雅、胡翠波、刘俊豪完成的古琴弹奏及歌曲演唱。另一张光盘为主编杨青的诗歌朗诵与副主编曹雅欣的文学内容讲述,同时,杨青与徐波为此倾情录制了伴奏音乐,徐元还为此盘做了精细的音乐合成。考虑到琴友们需要音乐样本作为弹唱学习的参考,还有些读者偏好“听书”的形式,所以我们提供了这样两种听觉形式的享受方式,希望在“听梦”的过程中,红楼与古琴的世界更能展现得栩栩如生。本书附赠CD是由获得十大发烧唱片奖CD《琴歌》的达人艺典原班人员在国家大剧院录制的。这张唱片于204月出版后仅一月就获得广东音像城发烧唱片销售排行榜第二名。

《红楼梦》与古琴都是我们深爱并尊重的文化,本书这“六个梦”的尝试是我们在心怀敬畏、心怀谨慎中完成的。虽不足之处尚存,但感恩之心尤盛,主编杨青、副主编曹雅欣和徐元,感谢各方朋友在成书过程中的大力支持:感谢魏立刚先生的封面题签、音乐光盘的录音师刘达和鹿楠楠。

感谢《红楼梦》与古琴,让我们的艺术世界多了如许精彩,也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长久绚烂。

篇6:《红楼梦》与酒文化

《红楼梦》与酒文化

《红楼梦》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包。其中的酒文化占有相当的比重,散布在许多章节。

《红楼梦》的第5回写了“万艳同杯”酒,那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制而成的,故取名为“万艳同杯”。其实这种酒是曹雪芹虚构的,社会上并不存在。“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是谐音,表达了作者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也是为《红楼梦》的主题服务的。

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了“屠苏酒”。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这是因为“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王安石的一首名诗《元日》是这样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史书上记载:屠苏是羽帐名,丰贵之家,正月眷属会羽帐之中,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它是古人预防疾病的一种措施。

《红楼梦》第17、18回写了“金谷酒”,第63回写了“绍兴酒”,第16、62回写了“蕙泉酒”,第78回写了“桂花酒”,第60回写了“西洋葡萄酒”。第38回写了“烧酒”、“菊花酒”、“合欢花酒”等,种类颇多,且每一种酒都有独自的特点,在此不一一叙述。

喝酒要有喝酒的场面和气氛,为烘托气氛,还要行酒令。《红楼梦》又为我们展示了有雅有俗、种类众多的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以及射覆、拇战等等。《红楼梦》中的酒令新奇别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对后世影响很大。这在后来刊行的《酒令丛钞》和《红楼人镜》中都有详细记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酒文化。

曹雪芹还写了那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酒具,亦令人叹为观止。以其质料来分,有金质、银质、铜质、锡质、陶土、细瓷、竹木、兽角、玻璃、珐琅……至于形状,更是名目繁多,奇巧别致,不胜枚举。此外,曹雪芹还写了酒幌、酒肆、侑酒(酒妓)等,可以说是集酒文化之大成。

酒喝多了就要醉,曹雪芹也在书中多处写了醉酒,但每一次醉酒的人物、场合都各不相同。他是将“醉”作为人物性格的一种展现,与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于是那种“醉态”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如贾雨村刚在书中出现时,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他的醉,展示了他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狂态。刘姥姥醉后的一言一行,又都与她居于穷乡僻壤的.身份相符。她朴实而又近乎滑稽的一举一动,把她老于世故、善于博取他人欢心的性格刻画出来。尤三姐的醉其实是佯醉,她把“淫态”和“醉态”结合在一起,就连风月场上的老手贾珍兄弟也把酒给吓醒了。她在佯醉中的言行,也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奋力抗争的刚烈性格。史湘云的醉则具有一种美学价值。看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便是第62回《憨香云醉眼芍药》中的描写。许多画家以此作丰富想象绘制出一个睡美人。有红学家评曰:“世间醉态种种,独湘云最美”。“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

曹雪芹真不愧是艺术大师,《红楼梦》一书所展示出来的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篇7:浅谈红楼梦与文字狱

浅谈红楼梦与文字狱

历史上因文字狱而成名的作品颇有耳闻,清朝尤甚。

清代著名的文字狱首先发生在康熙朝,著名的有两起:一起是“明史狱”。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庄廷拢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邀集名士加以编辑,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定名为《明书》,作为自己的著作。书中颇有犯忌之处,如直书清朝先人的名字,指斥明将降清为叛逆,又不著清朝年号,却用南明永历等朝的年号。书编成后,庄廷拢死,其父庄允城为之刊行。不料有人告发,庄允城被逮入京死于狱中,庄廷拢被掘墓开棺焚骨,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另一起是《南山集》狱。方孝标曾到云南做吴三桂的官,后来及早投降清朝免死,著有《滇黔纪闻》等书。戴名世见其书,在所著《南山集》中加以引用,被认为有“大逆”语。其实二人著作并无什么低毁清朝的“大逆”之语,只是方书说到南明永历政权未称为伪朝,戴书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象。结果此狱也波及数百人,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十六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黑龙江。

康熙之后的壅正、乾隆二朝,文字狱就更加严重。

虽说文网密布,所幸《红楼梦》并没有身陷文字狱,否则,我们就不能够目睹这部旷世奇书了。

《红楼梦》成书于文字狱十分严重的乾隆时期,能够成功地避开文字狱的虎口而流传下来,不能不说作者曹雪芹是花了巨大的心力的。

那么,曹雪芹是如何设法避开文字狱的呢?他大致用了以下的方法:其一,神话的外衣。故意强调因果报应,一切似乎早已命定。其二,有意丢失朝代,模糊岁月,极尽“假语村言”之能事,使得与现实社会保持足够的距离。其三,歌功颂德的虚与暗涉社会真实的实。运用动听的套话和废话进行“例行公事”的.颂扬最高统治者,而以曲折的隐笔墨隐射现实。其四,从小处着眼,通过生活锁事,以小见大的曲折表现社会的真实风貌。其五,删除和反复修改原稿中比较敏感的部分。

开始写作《红楼梦》时,曹雪芹虽立了避开政治的“规矩”,却因家族缘政治衰败的阴影挥之不去,在不自觉中依然显露了过多的政治斗争阴霾的痕迹。于是不得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地反复操作,以期将政治的敏感降到最低。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的描写被删去便是证明。高鹗、程伟元的续书虽与曹雪芹的原意大相径庭,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掩饰了比较敏感的政治意味和诸多可能的忌讳。譬如,第三回黛玉进府,见到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对这一细节人们往往忽略不思,觉得大概不过是随便那么一写,其实不然,这里面包含着《红楼梦》从生活真实到艺术虚构的重大关目。(注意:据程乙本刊印的通行本上,此处让程伟元、高鹗给篡改了,他们可是知道这一笔的“厉害”的。)这或者会让明眼人疑心与太子有关,便改作是出自孔圣人后裔的手笔,以为稳妥。高氏的续书水平与原作相比当然有天壤之别,但在众多已有的续书里还是不错的,使得故事相对完整,便于流传,亦显示出其人并非十分的庸才。若此,则他的纂改,多是故意抹煞曹雪芹的许多真实意图,以免文字狱秧及续书者。另一方面,续书者的功名心比较重,曹雪芹的原结局一定会为之所排斥,也是其将原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纂改成“兰桂齐芳”结局的心理因素。

此外,作者极佳的文采客观上降低了对于敏感政治的怀疑程度。如果不是文字狱的威胁,我们是很可能能够看到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全书的。一方面是作者为了规避文字狱而处心积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造成了作者的“书未尽而芹已亡”的局面;一方面则是作者顾虑文字狱而只让书稿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流传,导致部分原稿的流失,否则,若尽早刊印,边写边刊印,或者就不会流失部分原稿了。

也许,《红楼梦》终究得采用续书这类形式完成。由于曹雪芹写作重点在于封建社会的末世,终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朝的没落(其实也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没落,书中主人翁贾宝玉才不肯去入仕途,“补苍天”),其原作的结尾,是“树倒猢狲散”,“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不论如何用心,都会引起当权者的敏感和警惕——乾隆可是在镇压了企图争权的敌对势力后,将所有的相关档案材料统统抹去,真可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呢——至少也会引得“物伤其类”的效应,才导致他的续书在流传途中轻易迷失——或许有些借阅者是出于“好心”,“故意”,才迷失了某些章节的吧。

篇8: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听众朋友,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向您介绍中国杰出的小说家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祖上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族正白旗的内务府。他的家庭从曾祖父到他的父亲,都担任清王朝要职。康熙皇帝五次到南方巡视,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由此可见曹家的豪华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一个百年望族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他的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还会作诗填词写剧本。

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曹家便急遽走向衰落。等曹雪芹成年后,流落在北京的西郊,过着贫困的生活。贵族家庭生活给曹雪芹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

有关曹雪芹的生平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根据现在一些零星的.记载,我们大概知道曹雪芹能诗、善画、嗜酒、狷傲。写作《红楼梦》时,他的生活极为窘困。最后在快要完成的时候,因贫病无医,再加上爱子早逝,伤痛过度而死,终年还不到50岁。

《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有些情节处理的很精彩。1792年,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并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

男主人公贾宝玉是贯串全书始终的人物。根据考证,这一形象中,有作者的亲身体验。贾宝玉生长在贵族之家,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束缚他的家庭,充满叛逆精神。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生活在下层的女性饱含同情。

少女林黛玉是曹雪芹着意刻画的女性。这个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弱女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所扼杀。

曹雪芹可谓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有些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动的流泪。但是《红楼梦》也引起封建也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猛烈攻击,把它列为禁书。但无论怎么禁止,《红楼梦》仍然在群众中流传。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篇9:与《红楼梦》相关歇后语

与《红楼梦》相关歇后语

红楼梦里的贾府 —— 大有大的难处

贾宝玉爱林妹妹 —— 好梦难圆

贾宝玉出家 —— 看破红尘

贾宝玉的`通灵玉 —— 命根子

贾宝玉结婚 —— 不是心上人

贾宝玉看《西厢记》 —— 戏中有戏

贾宝玉看林妹妹 —— 见如故

叫林黛玉抡板斧 —— 强人所难

看《红楼梦》淌眼泪 —— 同病相怜

刘姥姥进大观园 —— 满载而归;着花了跟;洋相百出;眼花缭乱

刘姥姥坐席 —— 出洋相;洋相百出

王熙凤管家 —— 大有大的难处

王熙凤弄权 —— 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的为人 —— 两面三刀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坐山观虎斗 —— 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借剑杀人 —— 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引风吹火 —— 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站干岸 —— 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推倒油瓶不扶 —— 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千里搭长棚 —— 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丈八的灯台 —— 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 —— 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职场与红楼梦

我与红楼梦作文

红楼梦作者与人物简介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与心得

杜甫——《狂夫》

周亚夫简介

小夫小妻美文

稻盛和夫读后感

狂夫阅读答案

缅怀先烈古诗

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通用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缅怀--林冠夫与《红楼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