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资料和诗句

时间:2022-11-25 01:15:37 作者:亦久亦旧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亦久亦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黄河的资料和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黄河的资料和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黄河的资料和诗句

关于黄河的资料和诗句

黄河自古被誉为母亲,可见黄河的宽阔与厚爱。自古文人也多为黄河作诗吟诵,有关黄河的诗句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

一、有关黄河资料

黄河简介

黄河,是中国北部的一条大河,全长共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的第五大长河,中国的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是以山地为主,中下游是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及发展。

历史变迁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二、有关黄河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裴十四》

5、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古风》

6、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0、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渡黄河》

1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12、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 / 征怨》

1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14、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登单于台》

1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16、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渡黄河》

17、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秋望》

18、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 / 征怨》

19、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20、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发白马》

2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22、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3、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咏贺兰山》

24、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黄河行》

25、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26、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 木兰辞》

27、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8、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拂舞词 / 公无渡河》

29、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黄河夜泊》

30、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渡黄河》

篇2:黄河诗句

黄河诗句

1、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李白《寄远》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3、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4、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李白《古风》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清口驿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李东阳《过黄河》

10、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张《登单于台》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4、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15、“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6、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

1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8、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王国维《读史二十首》

1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20、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21、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6、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篇3: 黄河诗句

黄河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4、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缙凇豆乓獬什广谇侵之》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8、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9、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怨》

14、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范云《效古诗》

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0、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二》

21、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22、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唐·杜甫《黄河二首》

2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24、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2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2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27、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8、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29、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3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1、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宋·王安石《黄河》

32、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3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3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7、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唐·胡曾《咏史诗·黄河》

38、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

39、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AA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4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44、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45、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4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47、二水中分异旧时,河洲株柳少人知。——俞益谟《中洲株柳》

48、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立刻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4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50、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51、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5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53、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54、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55、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篇4:黄河诗句

黄河诗句集锦

1、《征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4、《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5、《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6、《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宋·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7、《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黄河》

唐·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篇5:黄河诗句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作者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作者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篇6:黄河诗句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 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作者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篇7:黄河诗句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作者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作者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作者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黄河的作文资料

关于黄河的诗句

黄河的好诗句

长江与黄河的诗句

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黄河流向远方诗句

那些描写黄河小浪底的诗句

描写黄河的古词诗句

黄河成语

黄河作文

黄河的资料和诗句(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黄河的资料和诗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