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le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rcGIS Server 9.0和Java Applet + JOGL的'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其中ArcGIS Server主要用于实现基础旅游信息的显示、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而利用Java Applet + JOGL开发网络环境下的三维景观漫游模块,弥补了ArcGIS Server 9.0在三维应用开发支持方面的不足.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云南-GMS旅游合作决策支持信息平台>的项目研发.
作 者:黄俊 万幼川 谭宁生 刘利平HUANG Jun WAN You-chuan TAN Ning-sheng LIU Li-pi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4(5) 分类号:P208 TP79 关键词:ArcGIS Server JOGL Web Service 分布式 旅游信息篇2: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营销策划
论文摘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人机系统,它是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本文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营销策划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探讨。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被人们日益熟悉的概念,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网络组成,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的人机系统。从广义上讲它包含了各种形态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连结企业内部各部门及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从而提高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能力。而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能够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等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信息交换空间。对美国500家大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5%以上的管理者都认为,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也就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 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也就谈不上是现代化的管理[1]。本文就管理信息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1.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可追溯到计算机出现之前,工业社会诞生之后,人们就开始了机械化信息处理的尝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发明了每分钟可以处理200张卡片的穿孔卡片机;而在20世纪30年代时,西方的一些公司已开始使用光电穿孔的方法进行工资结算。1946年计算机诞生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中的数据处理;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制造企业、银行、石油公司、保险公司、铁路等部门已开始广泛的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60年代,学者们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其中美国学者戴维斯等人在在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首先设置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对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进行了深入研究;而70年代, IBM 公司开发的 “面向通信的产品和信息控制系统” (COPICS)则成为第一个全面体现MIS工作者基本设想的信息系统。
MIS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主要有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工业控制系统(CCS)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等部分组成。下面就对管理信息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作简要的讨论。
2.管理信息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2.1 营销策划
营销策划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2]。由此可知相同在条件下,能否充分了解顾客购买力、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是营销策划成败的关键之处。管理信息系统以其独特的人-机对话模式,成为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市场、企业决策者与生产车间之间链接的纽带,能够使企业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生产能力有充分认知,并制定出最优化的营销模式。
2.2 决策支持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支持半结构化决策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其重点是在“支持”而不是决策工作的自动化上,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管理者是出于核心位置的。
营销策划的重点是对市场的需求和本企业的生产能力拥有充分的认知,决策支持系统数能够为策划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以及背景资料,从而能够帮助策划者明确市场目标、了解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使其对市场及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知,进而建立并修改所形成的营销模型,提供多种预选营销方案,并针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与此同时,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决策支持系统对“市场环境”信息处理结果,对策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决策,并将所得结果返还至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之中供策划者参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使所得策划方案为最优。
2.3 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办公室一直都是企业中信息集中和进行信息处理的场所,在这里不只要对企业内部传送的信息进行处理,还要对企业外部信息进行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对办公室人员十分重要。
市场瞬息千变万化,存在有许多未知因素,因此,时间也是营销策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市场的需求并对此作出准确反映也是一个营销策划活动成功的关键。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代替传统办公所依赖的文档和电话,将办公人员从大量单纯的重复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到市场,进而对所得信息做出准确的处理。
2.4工业控制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工业控制系统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开换系统和闭环系统之分。
随着企业信息网络的深入应用与日渐完善,现场控制信息进入信息网络实现实时监控是一种必然。在营销策划中工业控制系统是连接策划者与企业生产现场实时数据信息的一个纽带,它能够使决策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信息,并结合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对营销方案进一步进行完善。
2.5 数据库系统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虽然用文件系统存储数据较为方便,但由于各个数据是相互独立、分散保管的,不利于数据的管理。
数据库系统主要有数据和数据模型两部分组成,它能够将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减少数据冗余及数据同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数据库是建立策划方案的前提,简便、有效、快速地数据处理能够使策划者在最短时间内对市场反馈会的信息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并结合该企业生产信息制定出与市场相符合的营销策划模型。
3.结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信息系统有着以下显著优点:
1.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对话活动,减轻了人们处理繁杂信息的负担,为决策者制订营销方案提供了数据、背景支持,并能对各种方案惊醒评价、分析,使得决策者能够制定最优化的营销方案。
2.办公自动化系统加速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流通速度,使得各层决策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竞争的方向。
3.工业控制系统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企业的各种生产信息,为决策者优化营销方案提供支持。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决策者不得不面对繁杂的内、外部信息,对市场上各种信息了解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也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对企业市场营销方案的制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上述优点的存在使得其在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的制订中的决定性作用尤为重要。
篇3: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报关业务 工作流
论文摘要: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以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报关业务需求为基础,分析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以及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如何建立基于工作流的企业信息流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本课题来源于某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企业信息化改造的MIS工程。此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管理的结合,并在充分利用好企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之上实现业务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对信息流的全过程审核跟踪。
1 系统相关技术
此管理系统是基于工作流技术,在三层C/S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架构,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关的技术。DotNet远程处理(.Net Remoting),什么是Remoting,简而言之,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分布式处理方式。Remoting就是DCOM的一种升级,它改善了很多功能。Microsoft.
NET Remoting提供了一种允许对象通过应用程序域与另一对象进行交互的框架。
客户端通过Remoting,访问通道以获得服务端对象,再通过代理解析为客户端对象。而远程对象代码运行在服务器上,然后客户端再通过Remoting连接服务器,获得该服务对象并通过序列化在客户端运行。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该系统客户的主要业务是代理各种进出口加工厂的报关相关业务。该公司目前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应用仍然处于人工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对企业信息流进行实时管理和及时对异常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导致企业信息流难以控制和管理;由于报关业务复杂、繁琐、易出错,以及出错后处理代价大的特点,由此产生做一个系统以起到规范公司员工业务操作,防止出错等目的。
2.1 功能需求
1)所有业务过程中生成的电子文档,其文档中的信息不能被修改。2)对于业务中超额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提示,在系统启动时要提示,执行相关业务步骤时需要提示,并且需要用户确认已经浏览到相关信息。3)对于需要审核的业务数据,必须等待审核通过后,才能继续业务操作。4)对于业务中异常的情况,比如超额数据的录入,必须请示上级主管,批准后,才能录入这些超额数据。5)对于加工工厂的纸质资源,通过系统来记录领出和归档的情况。6)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一些数据录入功能点,要有自动计算和判断超额的功能。7)对于那些要到相关部门填写表单的业务步骤,系统生成格式一样的表单数据并打印出来,让公司人员拿着这些表单到相关部门照着填写,减少出错。
2.2 系统总体设计
从系统主要功能点出发详细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主要有:基础资料管理模块、业务委托管理模块、费用管理模块、业务统计模块、系统安全模块、Web子系统模块。
2.3 系统详细设计
通过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划分系统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以下对几个重要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说明。
1)基础资料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目的是在系统的使用中,对经常要用到的信息的进行统一的定义,方便业务的操作和系统的使用,从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和录入时人为的错误。主要有海关报关凭证设定、进出口优惠税率设定、系统基本代码设定、费用项目设置、收发货人代码管理、拆装箱门点设定、港口维护设定、往来单位录入等功能。
2)业务委托与执行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有委托单信息的录入与修改、报关单据的增加与修改,货箱计划的添加与修改,费用的录入与修改。委托单的查询与审核,工作人员可以审核业务的正确性,是否超额和出错等情况,并可以及时纠正错误。
3)费用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对业务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和统计,系统对报关行业务费用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对报关费用进行协议维护,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报关系统批量导入协议费用。报关系统针对业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的业务审核、放行控制、费用确认等相关的管理控点,帮助主管人员对报关业务进行必需的管理,系统提供毛利分析、利润统计、业务营收情况等分析报表。
4)业务统计模块。本模块可以统计各种业务单据的汇总表、报关清单、海关未出单、货物数量汇总等各种报表,使公司的业务情况一目了然。主要有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报关登记表,料件、成品执行进度总表、出运明细表、未开票业务清单、业务清单、航次箱量统计表、航线箱量统计表、客户箱量统计表等三十多种表。
3 系统实现
依照系统的详细设计进行编码。执行服务模块的实现用到了工作流建模技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流执行服务负责流程的实例化以及流程的调度,流程运转信息的记录,以及在工作流模型库中存储工作流定义数据。
安全模块中相应采用了扩展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对其进行了实现。具体实现使用了微软企业库2.0版本中的安全应用程序块,由于这个应用程序块是有源代码的,所以在具体使用时对其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扩展,增加了一些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客户端通过登陆系统访问服务端,在服务端进行验证,服务端通过判断用户的账号确定用户的角色,并获得相应的用户操作权限集,根据返回的权限集设置用户界面。
4 结束语
本文在参考各种工作流系统规范,同时借鉴现有一些报关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课题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流模型。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得到以下结论:
1)在具体实施MIS开发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做出充分详实的调查,抽象出当中的信息流,并结合企业的工作流,对当前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建成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
2)在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之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例如,待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客户档案、成品和料件的基础属性信息字典、证件资源信息等一系列基础信息的初始化工作,这是相当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3)从系统开发的技术角度看,开发系统应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是使系统可持续性拓展和易于维护,例如,接口设计,数据库优化设计和后台大量的存储过程设计等。
4)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对软件进行了单元测试、分模块测试以及集成测试等,保证了软件系统能够成功地交付使用。
[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篇4:基于TPI的教学参考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TPI的教学参考信息系统研究
通过对教学参考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我馆在TPI中如何实现教参信息、教参资源和教学信息的整合组织,研制出一套有助于教学的数字化教参信息系统.
作 者:杨小琴 袁润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镇江,21 刊 名:现代情报 PKU英文刊名:MODERN INFORMATION 年,卷(期): 27(9) 分类号:G253 关键词:教参信息系统 TPI 教参资源篇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系统研究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系统研究
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产生大量数据,采用传统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十分不便,也影响预报的精度.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围岩定性分析精度.
作 者:白哲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01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09(3) 分类号:P5 关键词:隧道施工 地质预报 信息系统 数据库篇6: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改进,使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让ISO9000标准具体落实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教学管理上,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找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和关键流程。文章对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开发理念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长久以来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大多都是以手工方式完成。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基本上无法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伴随着学院进一步的发展,学院加大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建设力度,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可行、可靠的系统平台和网络环境,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日益完善。由此,对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重要。
1系统开发理念
在ISO9000标准中,规定了组织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一个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数据模型的建立,从而完成信息系统的构建。质量文件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信息的载体,其通常的出现和存在形式是质量报告、质量报表、质量记录等。因此,从特定的方面看来进行分析,可以将组织的质量管理过程当作一系列横向流程化管理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了质量文件、质量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一开发理念为基础,在分析系统的时候,会形成质量文件、信息数据、过程这三个相关的管理对象。
2系统过程分析
2.1识别
产品实现、资源管理、测量分析改进、管理职责等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直接过程通常包括了相关的测量和监视以及有关于产品服务实现的过程,在系统中,这些过程都是较为重要的主过程。所以在其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撑过程的形式来对其进行看待。直接实现增值价值,主要是在主过程中实现的。但是,在支持过程中,这种直接的增值方式却不能直接实现。不过,它却能够通过管理支持、资源保证等的提供,间接地在增值活动中进行参与,因此其在通常情况下都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建立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主过程和支持过程之间的关系,还应当进一步对过程进行分解和分析,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2.2分解
在主过程和支持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子过程,那么展开和认识这些子过程,就能够对相应的具体活动信息进行获取。在具体进行分解过程的时候,应当基于几个主要的过程,分别对各个体系过程进行识别,然后再对其进行分解,从而得到相应的活动和子过程。根据不同行业和组织的管理方式与特点,在过程分解的时候,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够无限制地对过程进行分解,如果将其分解到单一的活动,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同时,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对于这些问题,在对其进行看待的过程中,可以对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加以利用,然后在上一个层次的过程中,其进行归入。同时,要将其原有的单独过程的地位进行取消。对过程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应当对相关的组织程序文件进行充分的参考和结合。具体来说,这些程序文件主要是基于ISO9000标准,并针对组织自身需求制定的。在分解过程中,要以此程序文件为基础,对标准要求进行兼顾,从而确保合理地进行分解。此外,在进行活动或子过程的分解中,应当良好地掌握分解程度,确保分解之后的活动或子过程具有实际意义。
2.3优化
在分解和识别过程之后,应当结合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需求,来优化组织原有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运行效率都得到良好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确保组织流程、信息系统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过程优化中,可以结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来优化和再造过程。此外,还可以结合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来优化和组合活动与过程。在过程优化中,基于管理思想,不能直接产生产值,也没有能够合并与削减的增值过程。同时,可以适当地合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转化操作、输入输出过程。对于事后检验过程,也应当尽量减少,从而使预防控制过程的能力进行提高。此外,应当转变工作过程,将职能管理中心更改为过程方法中心。另外,可以分解组合活动,从而达到基本信息分析单位。在开发系统中,系统分析和管理需要少量精简的输入输出过程。
3信息数据分析
3.1系统的基本单元
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通信网络主要是对数据库、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加以利用,结合必须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数据通信网络的构建。通过通信网络来传递信息,从而串联信息处理单元和信息源,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在信息加工中,质量信息处理单元是较为基础性的单位,能够处理输入信息,输出相应的质量信息。在质量信息中,主要包括了输入、处理、约束、存储、输出等部分。产生信息的源泉就是质量信息源,在整个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是一种输入性质的存在。组织中的最终信息源,通常是基层质量管理单位,或是一线工作岗位,亦或是过程初始阶段。而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对信息源进行确认和区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3.2信息数据的分析
基于一定的控制和约束,对输入进行转化,使之成为输出,这一过程的操作称为活动。在活动输入形式方面,主要包括实物、信息等。无论是何种输入形式,都会有信息随之发生流动和转移。因此,基于信息流通的角度,利用加工处理对一组输入信息进行转变,使之成为一组输出信息的过程,即为活动。在信息处理单元中,活动具有较为基本的性质和意义。在输入和输出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输入和输出信息处理单元的过程。而转化活动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加工信息处理单元的过程。所以,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分析了相关的信息数据,分析和确定了信息处理单元,就能够分析和确定活动中的信息管理。在系统开发的时候,组织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主要是由过程模型所提供的,而对于系统功能构架来说,过程模型是重要的基础。在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信息、查询信息、存储信息等管理活动,对其进行分析,就能够形成基于过程的信息分析。
3.3质量文件的管理
信息及其载体通常是以文件的形式出现,它能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记录表、照片、计算机硬盘、光盘、纸张、图纸等。而质量文件是质量信息的基本载体,作为管理对象来说,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具有最为直接的位置。在组织实际运作中,大多都是通过管理质量文件,来实现管理质量信息的目的。针对基层工作中的过程来说,通常使对原始的质量数据进行输入,而对相应的质量记录进行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信息的流程主要就是统计和记录信息。在质量管理中,通常会分析和统计相关的质量记录,并且对质量报告和质量报表等进行制作,为高层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在高层中,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分析,从而通过相应指令的发布对组织质量工作管理进行指导。
4系统构建
基于建立数据模型和过程分析,能够对ISO9000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进行构建。在开发和设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基于过程分析来进行,对过程模型进行建立,然后分析相关的过程信息。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系统功能模块开发、通信网络建设、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系统中,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在应用层中,对模块化开发方式进行应用,以不同的管理和过程对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在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保持着独立的关系,系统资源则是通过数据库进行调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各个子模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使系统的操作性得到提升,从而更加方便于系统的二次开发。在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以及活动中产生的相关信息,与该系列信息质量文件相对应。基于过程分析,对信息数据模式、过程模型等进行建立。同时,对管理方法、管理文件等进行辨别,从而实现控制和管理质量文件的和过程。在设计系统访问模式的过程中,由于B/S结构和C/S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用了混合的方式进行。在组织内部,系统对C/S结构进行了应用将客户端PC处理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操作功能给用户,这样就能够使系统的访问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而对于远程用户来说,则对B/S结构进行了应用,通过登录浏览器系统,能够有效地确保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从而使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5结语
在当前社会中,为了确保企业和产品的质量,在其进入市场之前,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个严格、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而在这一领域中,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权威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应当基于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田智 冯建平高云胜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武马群,童遵龙,黎梅,等.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研究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2).
[2]姬浩,吕美,苏兵,等.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7).
[3]罗家国,王祖麟,丁凌蓉,等.基于ISO9000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
篇7:基于城市营销的旅游地标系统研究
基于城市营销的旅游地标系统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之间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在复杂的国际竞争格局面前,城市营销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为此,许多城市将城市营销作为形象宣传的指导方针,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城市营销的首要内容是城市形象营销。旅游地标作为城市形象的承载物,既能生动地传达城市的风俗民情,又能实实在在地展示城市的内在特色;同时,旅游地标也是旅游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时重点打造的品牌产品,是旅游企业营销的主要诉求点。在城市营销背景下,本文以旅游地标为切入点,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这对城市旅游发展、城市形象建设以及旅游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回顾国内外对城市营销、旅游地标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城市旅游地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城市旅游地标的特征、类型以及形成,并就城市旅游地标系统的概念及构成作了相关说明。为了深入阐释旅游地标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城市旅游地标评选实践,归纳总结出影响旅游地标形成发展的10个主要因子,即资源价值、品牌价值、规模价值、政府、居民、游客、企业、公共力量、基础设施、与周边旅游地关系;运用焦点群体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城市旅游地标评价体系,实现城市形象与旅游地标的虚实结合,营造城市营销活动的多赢局面。
最后以苏州为例,运用城市旅游地标评价体系对苏州60个候选旅游地标进行综合评分,提出构建“大苏州”理念下的城市旅游地标系统。这对于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了认识基础;为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完善的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实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同步推进;也有利于实施整体旅游宣传和促销,提升城市整体旅游形象,从而将苏州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地标城市旅游城市营销层次分析法苏州旅游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城市营销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旅游地标研究综述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旅游地标系统研究的指导理论与方法
2.1 指导理论
2.1.1 市场营销理论
2.1.2 核心竞争力理论
2.1.3 城市意象理论
2.1.4 品牌形象理论
2.2 技术方法
2.2.1 焦点群体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城市旅游地标系统的认知与界定
3.1 城市旅游地标的概念
3.2 城市旅游地标的特点
3.3 城市旅游地标的类型
3.4 城市旅游地标形成及影响因素
3.5 城市旅游地标系统的构成分析
3.6 城市旅游地标系统研究对城市营销的意义
第四章 城市旅游地标评价体系构建
4.1 城市旅游地标评选的现状
4.1.1 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现状分析
4.1.2 城市旅游地标评选现状分析
4.2 城市旅游地标评选体系构建
4.2.1 评价因子确定
4.2.2 评价因子整合
4.2.3 评价体系构建
篇8:基于客运专线的旅客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客运专线的旅客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研究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增强铁路市场竞争力,建设铁路旅客综合服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借鉴国外先进旅客服务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分析了铁路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需求.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作 者:刘韵光 朱晓宁 马琳 Liu Yunguang Zhu Xiaoning Ma Lin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刊 名:城市公共交通 英文刊名:URBAN PUBLIC TRANSPORT 年,卷(期): “”(1) 分类号:U29 关键词:客运专线 旅客服务 信息系统篇9: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本文系统论述了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系统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建库,以及湿地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功能和意义.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重要湿地生态环境信息查询、更新和信息共享,为深入开展保护区重要水禽生境专题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提高了濒危物种和湿地环境的监测能力和保护效率.
作 者:陈铭 张树清 宋开山 王宗明 王丹丹 CHEN Ming ZHANG Shu-qing SONG Kai-shan WANG Zong-ming WANG Dan-dan 作者单位:陈铭,王丹丹,CHEN Ming,WANG Dan-dan(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张树清,宋开山,王宗明,ZHANG Shu-qing,SONG Kai-shan,WANG Zong-min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19(z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GIS 松嫩平原 湿地信息系统★ 信息年度工作计划
★ 道歉信息
★ 党政信息范文
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整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