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的木棉美文

时间:2022-11-25 03:44:39 作者:Roselan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oselan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遥望的木棉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遥望的木棉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遥望的木棉美文

遥望的木棉美文

―写给默默爱我的那个人

我住渤海湾,他在珠江岸,山高水长难见面,唯有心相念―

―题记

至今,离开”大学”校园已近四十年。心意如绵,情如小溪,同学情如诗如歌缠绕在心中不淡不散。时常一个人穿梭在过往的”岁月”里,晨钟暮鼓,梦里梦外,捻一指繁华光阴,细数校园里的种种曾经,寻找同窗们不曾淡忘的身影。

忽然有一天,被远方同窗呼着喊着追着入了微信同窗群,同窗群的大家庭热闹非凡。在这里,我与他是长别近四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从他的话语里我能”感觉”到他的热情和激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多次絮絮地说着校园,说着我的家乡“松树”,说着四十年来对我的牵念……愚钝的我无动于衷没心没肺的听着,只当是老”同学”长别后怀旧的一席感言。

每天每天,他都在遥远的那方呼唤,挚诚如火的”话语”灸烤着我的心,一首首歌曲轻吟浅唱,传递他的”伤感”和缠绵。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含蓄、婉转,无所顾忌喊出了压抑在心底藏了数十年的那句话。当“我爱你!在校时就爱你!”这石破天惊的声音在我耳边轰隆作响时,一直以来最平静的心境,竟如落石般被震碎成圈圈涟漪。我一次次问自己:“怎么可能?怎会这样?”

在他一次次的细微牵念和诉说里,我终于明白藏在他心底不为我所知的心事,他悄悄珍藏这个心事度过了四十年的岁月。四十年中他经历了很多很多,茫茫人海,尘世浮华,迷茫烟雨,灯红酒绿,奔波于国内外的他,所遇红粉无数,竟还用一颗执着不变的心,始终不渝珍藏着那个萌动于青涩岁月的”暗恋”。人非草木,焉能无情?被一个人不惊不扰在”心里”默默牵念守望了许多年,再怎么心坚如铁,情硬如钢,也难能不被温热软化。

从那句话在耳边炸响,又细读了他那篇《对松树的牵念》的”美文”,我慢慢体会出一个人默默坚守思念的那颗心,在穿越数十年的时空中,是多么的孤独、落寞和无奈。我心有些疼,”眼泪”一次次湿了双眸。从此,每念及他,我心便不再是一湖寂静的水,不再是安然静默的海,一次次风起云涌,一次次心神无主……不是想试图去突破什么,也不是想试图挣脱和改变什么,只是很迷惘,很彷徨,不知怎样还他这许多年来的痴心痴情与痴念。如果泪珠儿可以还清他的相思债,我情愿用以后的眼泪还他一生的等待。

其实,在校时的我们都很拘谨,除在一起听大课,一起做早操,一起军训和劳动,私下里我与他几乎没有接触。我来自山村,文化底子薄,心里常有小自卑,任别人想方设法光芒耀眼,自己只想躲在她人背后,做个悄悄听默默看的安静小”女生”。

他是来自军营的学员,他那身威严军装似乎是英雄形象和钢铁长城的化身,总让我心生神圣和尊敬感。偶尔他也到我们寝室坐坐,我们都以为他钟情于我邻床与他同来一个地区的那个室友,一个个急急忙忙给他俩创造独处的机会。我从没想过有哪个男生会对我有意,也从未注意有哪道温暖的'目光照射过我,更没想与哪个男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那时我已有一个未成定论的婚约在身。对他,唯一让我铭记不忘的是他的那把小饭匙。那是1976年大地震之后抢修“辽、浑、太”三河大堤,至今还记得抢修战场红旗猎猎、风烟滚滚、人流如梭、你追我赶的火热场面。我因不能适应突来的超强劳动和那里的滚滚风沙而生病,发高烧,嘴上起了层层燎泡,吃饭时嘴都难以张开。而我那把饭匙边缘又有些锋利,我无法将米饭送到口里。那天中午,我正低头端着饭碗发呆,一把亮晶晶的小巧饭匙出现在我眼前,抬头就见穿着军装的他笑呵呵的看着我,我接过饭匙立即羞涩的低下头。我的嘴已经肿的变形,白皙的脸包括耳朵都被风沙打得脱了皮变了颜色,女孩子的自尊让我不敢仰头看他,连句“谢谢”都没说,但心里却是一阵阵温暖感动。

就是这把小饭匙陪我度过生病期,陪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生中最艰巨最苦累的抢修任务。

这个小片段便是我与他最“亲近”的一次接触。之后,直至毕业,我们从没私下接触过,而且在毕业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没看见他的身影。不仅无缘握手言别,甚至没有一个说声“谢谢!”的机会。

我怎么都没想到,此时的他已经把我深藏在心底。这一藏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的默默守候与牵念,便是这份不衰不弃不懈的坚持,已足够让我心魂辗转,感动万千。更何况,优秀的他经过这许多年的打拼,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都已功成名就,于我无求;更何况,他还要一遍遍自责自己当初没有勇气,不够大胆;一遍遍遗憾,因毕业时正逢姥姥病危,错过了向自己心爱的人袒露心声……我焉能不被感动?

我一次次模糊着泪眼劝他,是我们之间无缘,放下吧,我们都已经老了。他说,人可以老,想念不会老。我一遍遍重复说,我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再怎么执着和苦盼,也不会重新开始,更不会有结果,何苦呢?他说,今生已经错过,也不指望怎样,就是放不下心里的想念……他的忧伤让我的眼睛又一次盈湿,心在不忍中踌躇徘徊,不知所以,又不忍中断与他的联系。

他无数次说我是他的知己,我叹息无语。可叹这人世间,月老儿不知错配了多少姻缘,是知音却难成夫妻,是夫妻却难能成为知心爱人。我们虽能心灵相通,我却无法许他诺言。有人说,一生夫妻三世缘,恐来生我们也无缘白头相守。若如此,我祈求上帝让我做一朵有印记的花儿,或如牡丹,高贵典雅;或如芍药,娇艳可人;或如秋菊,凝香弥久;或如无名小花儿,平常无奇……我愿以花儿的姿态只为他一人盛开。

默想一个人应该与道德无关。每一个夕阳西下,夜幕垂帘的傍晚,我的心会不由自主的飞向遥远的珠江岸。想此时的滔滔珠江,定是五光十色,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在那一城灯火阑珊处,我似乎看到有一道温暖并惆怅的目光,穿过无数灯火,滑过遥远星空,像闪电一样直射我的心房。有时我很想像鸟儿一样张开翅膀向南国飞翔,去看看他眼里的木棉花,去听听他笔下的羊城三月小雨,去欣赏他描述的珠江灿如星空、美如仙境的夜景,去t望他盛赞的横跨珠江水面美轮美奂的海印大桥……

纵然情如大海样翻腾,风起云涌之后还是恢复心的平静。想念已然如此之深,彼此还是不要见面,我怕,我不知道见面时会不会被他的灼热高温融化不能自拔,怕让他坚守了数十年的纯粹的友谊蒙烟蒙尘……我们肩上都有弃不掉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我们没有权利将它扰乱的不可收拾。在网络里邂逅,在文字里遥送牵念和祝福,在精神世界享受心的共鸣,已经是人生的一段佳话和幸事。我足矣。

时光清浅,岁月斑驳,一段网络邂逅开启了久远的过去,情思染美了夕阳晚年。我们都喜欢木棉花,都喜欢那个催人泪下关于两棵木棉树的爱情故事。我常常在心里对着远方说,擦去眼里的泪,驱散思念的苦,就让我们成为两棵木棉树吧,让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沉淀在岁月深处,升华成一篇美文,一首诗行,一种禅意……

两棵木棉树,两个夕阳人,一个在天一角,一个在水一方。余年,我愿就这样静静的与他遥望,遥望成一种静美,默开成一朵荷莲……

篇2:抒情散文《遥望的木棉》

抒情散文《遥望的木棉》

我住渤海湾,他在珠江岸,山高水长难见面,唯有心相念—

—题记

至今,离开大学校园已近四十年。心意如绵,情如小溪,同学情如诗如歌缠绕在心中不淡不散。时常一个人穿梭在过往的岁月里,晨钟暮鼓,梦里梦外,捻一指繁华光阴,细数校园里的种种曾经,寻找同窗们不曾淡忘的身影。

忽然有一天,被远方同窗呼着喊着追着入了微信同窗群,同窗群的大家庭热闹非凡。在这里,我与他是长别近四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从他的话语里我能感觉到他的热情和激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多次絮絮地说着校园,说着我的家乡“松树”,说着四十年来对我的牵念……愚钝的我无动于衷没心没肺的听着,只当是老同学长别后怀旧的一席感言。

每天每天,他都在遥远的那方呼唤,挚诚如火的话语灸烤着我的心,一首首歌曲轻吟浅唱,传递他的伤感和缠绵。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含蓄、婉转,无所顾忌喊出了压抑在心底藏了数十年的那句话。当“我爱你!在校时就爱你!”这石破天惊的声音在我耳边轰隆作响时,一直以来最平静的心境,竟如落石般被震碎成圈圈涟漪。我一次次问自己:“怎么可能?怎会这样?”

在他一次次的细微牵念和诉说里,我终于明白藏在他心底不为我所知的心事,他悄悄珍藏这个心事度过了四十年的岁月。四十年中他经历了很多很多,茫茫人海,尘世浮华,迷茫烟雨,灯红酒绿,奔波于国内外的他,所遇红粉无数,竟还用一颗执着不变的心,始终不渝珍藏着那个萌动于青涩岁月的暗恋。人非草木,焉能无情?被一个人不惊不扰在心里默默牵念守望了许多年,再怎么心坚如铁,情硬如钢,也难能不被温热软化。( cnfla:www.cnfla.com )

从那句话在耳边炸响,又细读了他那篇《对松树的牵念》的美文,我慢慢体会出一个人默默坚守思念的那颗心,在穿越数十年的时空中,是多么的孤独、落寞和无奈。我心有些疼,眼泪一次次湿了双眸。从此,每念及他,我心便不再是一湖寂静的水,不再是安然静默的海,一次次风起云涌,一次次心神无主……不是想试图去突破什么,也不是想试图挣脱和改变什么,只是很迷惘,很彷徨,不知怎样还他这许多年来的痴心痴情与痴念。如果泪珠儿可以还清他的相思债,我情愿用以后的眼泪还他一生的等待。

其实,在校时的我们都很拘谨,除在一起听大课,一起做早操,一起军训和劳动,私下里我与他几乎没有接触。我来自山村,文化底子薄,心里常有小自卑,任别人想方设法光芒耀眼,自己只想躲在她人背后,做个悄悄听默默看的安静小女生。

他是来自军营的学员,他那身威严军装似乎是英雄形象和钢铁长城的化身,总让我心生神圣和尊敬感。偶尔他也到我们寝室坐坐,我们都以为他钟情于我邻床与他同来一个地区的那个室友,一个个急急忙忙给他俩创造独处的机会。我从没想过有哪个男生会对我有意,也从未注意有哪道温暖的目光照射过我,更没想与哪个男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因为那时我已有一个未成定论的婚约在身。对他,唯一让我铭记不忘的是他的那把小饭匙。那是1976年大地震之后抢修“辽、浑、太”三河大堤,至今还记得抢修战场红旗猎猎、风烟滚滚、人流如梭、你追我赶的火热场面。我因不能适应突来的超强劳动和那里的滚滚风沙而生病,发高烧,嘴上起了层层燎泡,吃饭时嘴都难以张开。而我那把饭匙边缘又有些锋利,我无法将米饭送到口里。那天中午,我正低头端着饭碗发呆,一把亮晶晶的小巧饭匙出现在我眼前,抬头就见穿着军装的他笑呵呵的看着我,我接过饭匙立即羞涩的低下头。我的嘴已经肿的变形,白皙的脸包括耳朵都被风沙打得脱了皮变了颜色,女孩子的自尊让我不敢仰头看他,连句“谢谢”都没说,但心里却是一阵阵温暖感动。

就是这把小饭匙陪我度过生病期,陪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生中最艰巨最苦累的抢修任务。

这个小片段便是我与他最“亲近” 的一次接触。之后,直至毕业,我们从没私下接触过,而且在毕业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没看见他的身影。不仅无缘握手言别,甚至没有一个说声“谢谢!”的机会。

我怎么都没想到,此时的他已经把我深藏在心底。这一藏就是四十年……

四十年的默默守候与牵念,便是这份不衰不弃不懈的坚持,已足够让我心魂辗转,感动万千。更何况,优秀的他经过这许多年的打拼,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都已功成名就,于我无求;更何况,他还要一遍遍自责自己当初没有勇气,不够大胆;一遍遍遗憾,因毕业时正逢姥姥病危,错过了向自己心爱的人袒露心声……我焉能不被感动?

我一次次模糊着泪眼劝他,是我们之间无缘,放下吧,我们都已经老了。他说,人可以老,想念不会老。我一遍遍重复说,我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再怎么执着和苦盼,也不会重新开始,更不会有结果,何苦呢?他说,今生已经错过,也不指望怎样,就是放不下心里的想念……他的忧伤让我的眼睛又一次盈湿,心在不忍中踌躇徘徊,不知所以,又不忍中断与他的联系。

他无数次说我是他的知己,我叹息无语。可叹这人世间,月老儿不知错配了多少姻缘,是知音却难成夫妻,是夫妻却难能成为知心爱人。我们虽能心灵相通,我却无法许他诺言。有人说,一生夫妻三世缘,恐来生我们也无缘白头相守。若如此,我祈求上帝让我做一朵有印记的花儿,或如牡丹,高贵典雅;或如芍药,娇艳可人;或如秋菊,凝香弥久;或如无名小花儿,平常无奇……我愿以花儿的姿态只为他一人盛开。

默想一个人应该与道德无关。每一个夕阳西下,夜幕垂帘的`傍晚,我的心会不由自主的飞向遥远的珠江岸。想此时的滔滔珠江,定是五光十色,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在那一城灯火阑珊处,我似乎看到有一道温暖并惆怅的目光,穿过无数灯火,滑过遥远星空,像闪电一样直射我的心房。有时我很想像鸟儿一样张开翅膀向南国飞翔,去看看他眼里的木棉花,去听听他笔下的羊城三月小雨,去欣赏他描述的珠江灿如星空、美如仙境的夜景,去瞭望他盛赞的横跨珠江水面美轮美奂的海印大桥……

纵然情如大海样翻腾,风起云涌之后还是恢复心的平静。想念已然如此之深,彼此还是不要见面,我怕,我不知道见面时会不会被他的灼热高温融化不能自拔,怕让他坚守了数十年的纯粹的友谊蒙烟蒙尘……我们肩上都有弃不掉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我们没有权利将它扰乱的不可收拾。在网络里邂逅,在文字里遥送牵念和祝福,在精神世界享受心的共鸣,已经是人生的一段佳话和幸事。我足矣。

时光清浅,岁月斑驳,一段网络邂逅开启了久远的过去,情思染美了夕阳晚年。我们都喜欢木棉花,都喜欢那个催人泪下关于两棵木棉树的爱情故事。我常常在心里对着远方说,擦去眼里的泪,驱散思念的苦,就让我们成为两棵木棉树吧,让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沉淀在岁月深处,升华成一篇美文,一首诗行,一种禅意……

两棵木棉树,两个夕阳人,一个在天一角,一个在水一方。余年,我愿就这样静静的与他遥望,遥望成一种静美,默开成一朵荷莲……

篇3: 木棉的经典美文

木棉的经典美文

我用木棉的花瓣邀请你

此时的裂谷,梦境和火焰一起

在干燥的空气里涌动

我是南高原破冰之后最早的消息树

用羞怯的嘴唇,告诉你

花的摇曳是一场场睡眠后的`热烈突奔

我的睫毛已无法感知周围的冷暖

风太大而你的世界一片遥远的白

雪白雪白的冷,带着悲悯的温暖?

我情寄于你仰躺的雪塬,你宽敞的河岸

请用你的洁白举我,我赤足走过的地方

大地正传来春暖的回声

在这安静而动荡的夜晚

请用你身体深处隐秘的暗流带走我

带走歌哭带走幸福和泪光?

再请拎走悬而未决的星光

闪烁其辞的苇花,横贯东西的风

我会保持安静 ,而且从此不醒

江上升起月亮

在江边我任由风吹着

跟时间一样不想说一句话

我在等待

江上升起月亮

我试图从车窗内就能看到那个

辉煌无比的瞬间

而每一次

我总是先看到水中的云

或者云中的水

以及我面容中不断变幻的表情

还有隐藏在面容背后的尘垢

江上升起月亮

渐渐变暗的金沙江会镀上一层

重金属般的色彩

那一刻我都会有一种惊讶

好像我这一生都没有亲近过金沙江

好像我这一生都没有亲近过月亮

但此时

月亮照亮了裂谷

照亮了暗处的我

那些胸口的尘埃

那些脸上的斑点

都被照亮

篇4: 遥望月光美文

遥望月光美文

在秋天的印迹里,我最爱的是月光。

夜幕降下来,月亮升起来。多少次看见月光如水般漫过田埂和原野,漫过稀疏的树影,漫过高高的草垛,漫过低矮的栅栏,漫过我的指尖,最后又悄悄漫过我的心际。

秋天的月光总是斜斜的'味道,仿佛是一个胆怯的孩童,随时要溜走的模样。最可惜是中秋的圆月,那么急急地飘忽而过,你要再见到它,还要等待来年。

我不喜欢这苦涩的等待的滋味。就这样坐在月光下,圆的也好,残的也好,亮的也好,淡的也好,任它挂在天际,自在地撒一层银辉。而我在月光里,想亲近的人,想久远的往事。

坐得久了,想得久了,孤独就像野草,悄悄长满心际。月亮似乎不晓得这些,它静静不语,让我的心更加寂寞。

只有当柔风拂来,在树枝间斑驳了些许的月影,给我以迷离的动的影像,我才明白,其实月光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

于是我抱紧了膝,不愿离去。在这样的夜晚,月光是我唯一的伙伴。就像是在小时候,受了委屈,一个人躲在月夜里,任母亲的呼喊划破寂寥的夜空。月光它知晓孩童的心事,用温柔将我轻轻抚慰,而我的眼角挂着泪珠,在月光中安然入梦。

今夜不再有梦,月亮是如此清晰,我在月光下静静地走,踩一地松软的落叶,听它发出细细的声音。我在走,月光也在走。它在枝条的缝隙里与我捉起迷藏,又从我脚边的草丛里溜走,溜过弯曲的河堤,溜到氤氲的水波里。我伸手就可以触摸它,然而当我去找寻它的时候,却只能在一片光与影的水彩里,分不清是梦境还是仙境,还是那被惊动的水鸟使我蓦然惊觉,原来我又做了一个童年的梦。

抬头遥望夜空,明月高挂,如水如雾,如梦如幻,如诗如歌,我到底赞美不过它呀,就只有让一股温馨恣意涌上心头。

篇5:遥望当年打麦场美文

遥望当年打麦场美文

你说怪不怪?刚过了麦收季节,我又想起了在我思维深处尘封多年的打麦场,那是雕刻在我心中的打麦场,那是留下我多少脚印和汗水的打麦场,那是给我带来几多收获和喜悦的打麦场。

打麦场就在我老家的后面,大约离我家有几十米远吧,在一排饲养屋的前面,在一片柿树林的旁边,紧连的两个打麦场就铺展在这里,把麦收的欢声笑语也留在这里。

那还是在大集体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玩童,单调乏味的农村也没什么好去处,就想到了平坦宽敞的打麦场,于是乎,就和小伙伴们追逐着嬉闹着跑了过来。麦收前的打麦场是静寂的,只有不远处的老饲养员在不停地推着土往大猪圈里填,时而还听到附近柿树林的鸟叫声,低飞的`麻雀常常飞到平阔的打麦场,欢快地蹦跳着,叽叽喳喳的叫着,一会儿就飞走了。常留在这里的只有我和小伙伴们,打破了这里的一片静寂。我们绕着打麦场嬉闹着、追逐着,转了一圈又一圈,两个打麦场轮流着转,间或表演着几个小游戏,好不热闹,打麦场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那时的乐就驻留心间,成了如今的美好印记。

及至小麦泛黄的时候,打麦场渐渐热闹起来,社员们抢在麦收前就开始平整打麦场了,男劳力从家里挑着水桶,女劳力从家里拿着水舀、水瓢,有的穿着水靴,有的干脆赤着脚,挽起了裤腿,聚集到打麦场,接着,一场泼水工程就瞬间拉开了序幕:男劳力自然排起了队,从井里挑着一担担水放到了打麦场不同的方位,女劳力站在不同的角度,拿起水舀不停地从水桶里舀着水,“啪、啪”地泼到打麦场,此起彼伏,井然有序,把打麦场泼遍、泼匀,现在想来,觉得非常热闹,那时却觉得很平常。

待打麦场稍稍干松了,就派人拉着碌碡,并排着把打麦场滚压平整。遥想当年,我在生产队里当保管员的二爷爷是老行家,儿时见他拉着碌碡碾压打麦场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那时的二爷爷只穿着裤子,裸露着黑红的脊背和胸膛,弓着腰双手放在背后,拉着碌碡碾压打麦场,一圈、一圈,均匀有序,把个打麦场滚压的平平整整,光光滑滑,喜得顽皮的小伙伴们惬意地就势一躺,就在地上打起滚儿来,等大人们发现了,一吆喝,爬起来就跑,后面留下一阵笑声,真是热闹。

等到开镰收麦了,打麦场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一小车、一小车小麦推到了打麦场,一捆捆整齐地堆放在打麦场外围的角角落落,便于铡、梳小麦,打麦场中间均匀地分布着铡刀、小麦梳子,这时,当保管员的二爷爷和妇女队长就招呼着妇女干活了,整个打麦场就忙开了,有铡麦根子的,有梳小麦的,还有清理麦根现场的,几乎见不到闲人,到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呈现出一派忙忙碌碌的喜人景象。

梳好了小麦,都堆放到打麦场中间,牵过驴来,给它蒙上眼睛,拴上长缰绳,拉着碌碡,一圈圈碾压,等到外圈碾压的差不多了,就逐渐缩短缰绳,碾压里圈,这样,碾压的时间长了,麦粒就自然脱离麦糠,这时就开始用上杈把、扬场锨了,用杈把扒拉着挑走麦秸,迎着风,用木锨铲起混杂一起的麦糠、小麦,高高地往上空一抛,麦粒就像牛顿说的自由落体一样,随重力自然垂落,麦糠则随风飘绕飘绕,离开了麦粒。就这样循环往复,似乎整个打麦场上的人都在不停地忙碌,拉碌碡的转,拿簸箕的搧,扬小麦的举起了扬场锨,呈现出一片生龙活虎的繁忙景象,直到碾压、打出干干净净的小麦,再把它晒干,有的颗粒归仓,上交公粮,剩余的分给每家每户,记得那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拿着麻袋、袋子到打麦场,把麻袋、袋子铺下,惬意地躺在打麦场上,静听着叫到自家大人的名字,就急忙爬起来,高兴地撑起了麻袋口,往里“哗、哗”地装小麦。这就是童年记忆中的打麦场。

给我留下第二印象的打麦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时的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实行了包产到户,原来的打麦场都已分割开,还把庄稼地另划出几块小打麦场。到了麦收前,各家各户自愿结合,几户共用一个打麦场,凑钱购买了脱粒机,就开始商讨着打麦子了,大多村民都趁晚上凉快的时候打麦子,这时的打麦场不再是往日的景象,有的点上了汽灯,有的拉上了电灯,一片灯火辉煌。伴随着打麦场的机声隆隆,大约十几个人就忙开了,有往脱粒机续带桔小麦的,有忙着接脱离出的小麦的,大伙儿一边忙碌着,一边说笑着,小小的打麦场划破了夜空,奏响了和谐的旋律,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打完了小麦。这就是我青年时代记忆的打麦场。

后来的打麦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见了,变成了个人的菜园子或小庄稼地,有的盖起了新房子,麦田又变成了移动的打麦场,有时从电视上或现场看到小麦收割的场景,真是神奇,只需收割机开到了地头上,就万事俱备,割收一条龙,边收割,边脱离出小麦,而且收割的速度是原来的数十倍,数百倍,收割的现场震撼着我,使我惊叹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回望当年的打麦场是一段抹不掉的记忆,那里留下了二爷爷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三大娘爽朗的笑声,也留下了我童年的梦;喜看今天的移动打麦场是一片喜人的景象,这是时代的变迁,收割机的隆隆声就是推进时代发展的变奏曲。

遥望的近义词

遥望远方作文

遥望北方作文700字

遥望星空400字作文

遥望星空初二作文

遥望法律霸权主义社会

我爱美丽的木棉作文

木棉树下的故事作文

遥望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遥望未来的星空作文

遥望的木棉美文(推荐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遥望的木棉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