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信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中药论文范文炮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药论文范文炮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中药炮制——香加皮炮制
【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筛去泥沙,拣去木质(《云南》)。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药典85》)。如有长条者,适当铡短即可(《云南》)。三、炮炙 酒制 将香加皮片与黄酒拌匀,焖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每香加皮500g,用黄酒60g(《河南》)。篇2:中药炮制的发展实践论文
中药炮制的发展实践论文
1 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补充和逐步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宝贵经验,配合中医治疗,保证用药安全,在提高药物疗效上起了重要作用。意义在于:
1.增强疗效的发挥:中药经过制成薄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可增进疗效的发挥。如:当归含挥发油,古人多用酒制。此外,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在一起炮制,自然增强了单用时的作用。
2.减轻毒性与副作用:药物用水漂、火炮或与其它中药共制后,可减低它的刺激性与毒性,而增强了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度。如:乌头类、附子的毒性经过炮制以后,它的毒性明显减低,与此同时,其强心效果却有增强。
3.改变药性:炮制能使中药的某些性能增加或改变,而适应各种临床需要。如:生地性凉,经过反复蒸晒后变成性温的熟地;蒲黄生用则性滑,炒炭后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
4.便于应用:由于生药在采收后难免夹有杂质,或夹有不快的腥臭、苦辣气味,或因原药材不易应用,所以必须要通过除杂、洁净、矫味、赋色、去臭、切片等手续,才可使用。
2 中药炮制的现状
目前中药炮制全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而使部分药学人员没有指导理论,部分继承师授的炮制技术,不能够很好的确保临床的需要。古老而悠久的炮制,还有不足之处,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中医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实现现代化,对中药需要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
3 炮制新论的机理
中药炮制的好坏,以及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近来,探索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其内在成份的变化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现已肯定,有些中药在炮制前后,其成份确有很大改变。如:
1.对生物碱,它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药材内。具碱性、味苦,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工使之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来,增加疗效。如元胡主要含有延胡索甲素、乙素及丑素等生物碱成分。其有效成份为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可使生物碱生成盐,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疗效,证实了醋制元胡的科学性,与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相吻合。
2.对挥发油类,挥发油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它是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芳香气味,常温下自行挥发,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经加热等处理,使所含挥发成份显著减少,如麻黄蜜汁后,挥发油减少1/2,使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引起腹泻,经煨制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而能实肠止泻,实验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
3.对苷类,它是由糖和苷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含苷的药物往往含有相应的酶,可使甙分解,通过炒、禅、煮或蒸等炮制方法,可杀死酶而防止苷的分解,有利于药物的长期保存。苷的溶解性没有明显的'规律,一般易溶于水和乙醇,溶解度受糖分子数目和苷元所含极性基团的影响。苦杏仁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以杀酶保苷,使苦杏仁苷在体内胃酸作用下,缓缓分解,产生适量氢氰酸,只起镇咳平喘作用而不致引起中毒。因此苦杏仁炮制有利于保存药效,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4.对鞣质类,这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的衍生物,有涩味及收敛性,鞣质广泛存在与中药中,如地榆、石榴皮、虎杖、侧柏、萹蓄等含有大量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止血药和收敛剂。鞣质能溶于水,特别是热水,故应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热水泡洗;又能与铁产生鞣酸铁盐,尽量要避免铁器,以防变色变味。经炮制后,能增强收敛作用。大黄酒蒸或酒炒后其鞣质变化不大,蒽醌甙的量显著减少,使大黄致泻作用减弱,止泻作用增强:“酒炒缓和泻下”。地榆炒炭后则鞣质被破坏,故宜生用,以便增强疗效。
5.对有机酸,这是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在具有酸味的中药中大都含有,有机酸对人体营养及生理上有重要作用。低分子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在水中长期浸泡也会降低含量,因此在水制时要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溶解流失。加热炮制可使有机酸破坏。如山楂经炒焦后,部分有机酸被破坏,酸性降级,从而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炒炭后,耗损更多,可使其增强止血、至痢作用。另有机酸可腐蚀金属,应减少或避免接触金属,以免腐蚀容器和药材变质。
6.对无机成份,它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共存。炮制后对矿石介壳一类影响较为突出。如炉甘石煅后可增强其消炎、止血、生肌之效,因炉甘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锌、经煅后变为氧化锌,除去有机杂物而变的更纯。代赭石煅后醋淬,可产生醋酸铁等,增大疗效。
4 中药炮制展望的初步探讨
根据以上所述,药物经过不同炮制法后,可使成份和理化性质发生质变和量变,而中药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于目前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要根据用药情况,医疗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炮制方法,使之更突出药物的疗效:对于传统的炮制,吸收合理部分,去其繁琐,择用切实而有效的炮制手段;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改进中药炮制旧有的传统技术,发展中药炮制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饮片炮制的质量和鉴别标准,以科学理论来指导炮制工作,使中药炮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篇3:中药炮制——紫荆皮炮制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紫荆 cercis chinensis bge.的干燥树皮。
【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规范》)。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丝或厚片,晒干(《规范》)。篇4: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在我国中药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1]。
随着中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药炮制已经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2]。
中药炮制主要是来源于中药用药实践,并且在对火的发现之后,推动了中药炮制的发展[3]。
中药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和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1中药炮制的目的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将炮制的中药毒副作用尽量的降低或消除,保障用药的安全。
使得药物的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药理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将药物的功效或者药性进行有效地改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将中药制成不同形状,方便制剂和服用以及携带、贮存。
将药材中的杂质部分去除,让药材更加纯净,使得药材的品质和用量更加准确。
改变药物的气味,让患者方便服用。
2中药炮制方法
对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取决于该药物的特性和使用药物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药物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并且,相同的药物也可以因为使用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2.1加酒炮制
在中药炮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加酒进行炮制。
在中医学上,认为酒味甘、辛性大热,具有矫味和散寒的效果,能够通血脉等。
此外,其还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很多药物都能够在酒里溶解。
在经过酒炮制之后,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增加[4]。
将药材洗干净并晾干之后,使用白酒将其拌匀并浸透,放入锅内使用文火进行炒干,然后晾干即可。
每100g黄连使用12.5g酒进行炮制,其具有止吐效果。
2.2加醋炮制
由于在醋中含有有机酸,其能够与毒性物质进行有效结合,改变有毒成分性质,起到解毒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药味使用醋炮制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2.3加盐炮制
由于食盐具有味咸等,同时能够强筋骨和清热以及凉血、解毒、防腐等,还可以矫味。
将药材经过盐水进行浸润之后,可以改变其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
经过相关研究表明,知母在经过盐制之后,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
2.4加蜜炮制
在中医学上,对于不同药性的中药,采取的蜜制方法都是相同的。
蜜制主要是使用加热炼熟后的蜂蜜。
蜂蜜具有止痛和解毒以及矫味、润燥、矫臭等作用,并且与药物还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使得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2.5加姜炮制
在传统的药物炮制方法中,使用姜汁炮制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姜制能够制止药物的毒性,并且能够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3中药炮制的质量要求
对于中药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所以在对中药进行炮制时具有十分严格的质量要求。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不但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标准,还要符合以下一些基本的质量要求:
净度:经过炮制的药物不能够夹带泥沙和杂质以及灰屑、虫蛀品、霉烂品等,应该将非药用的部分去净,以便能够保证炮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片型和粉碎粒度:对于片型药物的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符合《药典》或《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且药片要均匀且平整;粉粒型的药物,其要保证大小均匀,并且没有杂质。
色泽:进行炮制的药物,要有其固定的色泽,不应该出现明显性的色差变异情况。
同时炮制的药物要具有固定的气味,此外,还应该带有辅料的味和气。
在炮制药物中,其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都是应该控制在8.0%以内。
灰分:将干净并且没有任何杂质的炮制品进行高温灰化之后,所得到的灰分就是“生理灰分”。
进行炮制的药物灰分应该在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浸出物主要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
有效成分:进行炮制的药物,其有效成分含量要在相关的规定范围之内。
有毒成分:要将有毒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要在相关的限量指标内,要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卫生学检查:对炮制的药物,其可能会含有一定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以及霉菌等,因此,要对这些细菌的总数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综上所述,在中药临床应用中,中药炮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作用,根据不同药性的需求和重要情况以及治疗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进而使得炮制药物的药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同时要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善民,陈昊群,刘兰茹.中药炮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2:7-9.
[2]蔡宝昌,秦昆明,吴皓,蔡皓,陆兔林,张兴德.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研究[J]. 化学进展,,04:637-649.
[3]罗玲英,苏兰宜,王加文,肖庆青.中药炮制技能型人才需求及培养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7:221-223.
[4]秦昆明,石芸,谈献和,陆兔林,吴皓,蔡宝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06:668-678.
篇5: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方法 将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分类,同时对这些不同的炮制方法和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 对于不同特性的中药,要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而能够使得其发挥最大的效力,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在临床中药中,中药炮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药进行合理的炮制能够使得中药的药效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其的毒副作用。
篇6:中药炮制临床价值
摘要: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本文针对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掌握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中药炮制;目的;临床疗效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
篇7: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09).
篇8: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的论文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1中职学校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篇9: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的论文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方法,也恰恰是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炮制项目必考的技能,因此将各种炮制方法结合《实用中成药学》的知识,以处方的形式串联起来,不仅可以掌握传统经典的炮制方法,还可以在处方调剂时正确调配饮片的不同炮制品,同时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中的处方应付和炮制项目也得到了基本功训练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2.2采用先学后教、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再以“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实验为例,课前将处方中各中药分配给班内每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查阅、学习哪些中药需要特殊炮制,该如何炮制,并为每味中药制定初步的炮制方案(包括实验用具、辅料等)。实验课上,每组派代表讲解,不足之处由老师补充。然后再由学生按更正后的方案实施操作,老师给与适当的指导和辅助,这样先学后教再实践,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促使其在学习和实践时能主动、积极、敏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灵活应用多媒体[4]等手段辅助教学,打破传统和教材的束缚:在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以大量炮制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多媒体课件,在灵活应用多媒体辅助实验的同时,配合以简明扼要的板书,将复杂的炮制工艺以路线图的形式清晰概括,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和教材的束缚,以创新思维设计出最佳的工艺方法并付诸实验。
2.4运用综合考核的办法,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5]:结合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中炮制项目的评分标准,适当调整内容,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炮制品质量进行评价,将竞争机制和竞赛意识渗入实践教学中,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同时将课前预习报告、课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这样可以健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3结语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中职药剂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同时新的实验预习模式及其考核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参加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对于如何更合理地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各种环节、更好地区分出学生实验预习效果的好坏,并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双向互动的实验教学方法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任艳玲.《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中医学院院报,,5(1):71-72.
[2]殷放宙,李林.关于《中药炮制学》教学的几点想法[J].中医药导报,,14(10):100-101.
[3]文惠玲,叶会呈.浅谈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J].黑龙江医药,21(1):53-55.
[4]宋瑞丽,白雁,王星.多媒体技术在中药炮制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1):115-116.
[5]史辑,高慧,鞠成国,等.形成性评价在中药炮制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85-186.
作者:张虹 刘海霞 罗靖 单位:海宁卫生学校
篇10: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好的配合临床,科研教学需要,特订中药加工炮制室制度如下:
(二)凡进炮制室待加工的药材,必须查明药物来源,药材的真伪、优劣、质量等以保证药材加工前的质量,
(三)药材加工除去药材内的杂草和泥土,需做制剂的药材快水冲洗,凉(烘)干备用。
(四)需炒制的药材,根据药物性质、掌握加热的`温度、按规范进行操作。
(五)炒炭药材必须保证质量不可炭化,操作过程中应用清水喷灭火星,防止复燃,至24小时后凉透验收入库。
(六)需加辅料炮制的药材,必须保证辅料的纯净度,按照规定的重量和浓度执行。
(七)需切制的根茎类药材用水冲淋、润湿,按标准厚度切制、凉干。
(八)根据门诊需要,做到加工有计划、认真填写出入库单据和工作量报表,
(九)炮制室内加工间和工作间分开,加工设备应放在干燥通风房间,并备有通风、降湿除尘、防火设施,对于加工设备做到定期检修。
(十)需加工药材,内服和外用器皿一定要分开,用后冲洗干净。
(十一)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炮制工作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对于加工好的药材必须经二人复核、签字登记方可用于临床。
(十二)以上制度,请给予监督指导,非工作事宜请勿入内。
篇11:中药刨制——沉香炮制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或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枯废白木(《药典》)。二、切制1.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药典》)。2.取进口沉香,加水浸12-24小时,蒸1小时,镑1mm厚的片(《集成》)。篇12:中药刨制——鬼箭羽炮制
【来源】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卫矛 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的干燥具翅状的枝条。【炮制方法】一、净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现范》)。二、切制 润透,切段,干燥(《规范》)。润透后切片3mm厚,晒干(《吉林》)。篇13:中药刨制——钩藤炮制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ylla wall.、毛钩藤 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 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 uncaria sessilifrue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炮制方法】一、净制 拣去杂质,去叶,洗净,晒干(《药典85》)。二、切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者,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规范》)。三、炮炙 蒸制 取钩藤1-2小时,晒干(《浙江》)。篇14:中药刨制——桂枝炮制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二、切制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药典85》)。切段,晾干(《药典63》)。切斜薄片,晾干(《湖北》)。选泡好的细条桂枝,铡成短节片长约3-5mm,晒干,成品称“桂枝尖”(《云南》)。选泡好的粗条桂枝,削去皮,铡成约3cm斜片,厚约1mm,晒干,成品称“桂枝尖”(《北京》)。三、炮炙1.炒制 取生桂枝,炒至微焦(《浙江》)。2.蜜制(1)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核枝片,用文火炒至老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桂枝500g,用炼熟蜂蜜60g(《河南》)。(2)取生桂枝,加炼蜜及少量的水拌匀,炒至老黄色不粘手为度。每生桂枝100kg,用炼蜜15kg(《上海》)。篇15:中药刨制——鸡血藤炮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a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二、切制1.洗净润透,切碎,晒干(《药典85》)。2.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浸润至透或蒸软,切碎片,晒干(《规范》)篇16:中药刨制——海风藤炮制
【来源】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 piper futokadsura sieb.et zucc.的干燥藤茎。【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二、切制 浸泡,润透,切厚片,晒干(《药典85》)。切段(《湖南》)。切薄片(《宁夏》)。篇17:中药刨制——络石藤炮制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二、切制 洗净,稍润,切段,干燥(《药典85》)。篇18:中药刨制——降香炮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 de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炮制方法】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二、切制 劈成小块,研成细粉或镑片(《药典85》)。★ 中药教学论文
★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
★ 爱情诗中药欣赏
★ 中药护理简历
★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
中药论文范文炮制(集锦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