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

时间:2022-11-25 05:24:00 作者:竹斋浅会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竹斋浅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

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暴露于8 Hz,130 dB及90 dB次声不同时间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方法:将90只雄性大鼠随机为对照组、90 dB暴露组及130 dB组各5组(n=6),在1,7,14,21和28 d暴露期间施以次声,2 h/ d,采用颈动脉插管法记录大鼠血压与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90 dB 1 d组及130 dB 1 d组大鼠心率均加快(P<0.01),7,14,21,28 d组无显著变化(P>0.05);130 dB 1 d 组心率快于90 dB 1 d组(P<0.05).90 dB 及130 dB 的1,14,21,28 d组左室收缩压增加(P<0.01),90 dB 7 d组无显著变化, 而130 dB 7 d组较90 dB 7 d组增加(P<0.05).90 dB 及130 dB 的1,7,14 d组大鼠左室舒张压无显著变化(P>0.05),而21,28 d组增加(90 dB组P<0.05;130 dB组P<0.01),130 dB组增加较90 dB组快.结论:次声对大鼠血压及心率有一定影响,与次声作用时间和声压级水平有关.

作 者:裴兆辉 丁红新 陈景藻 朱妙章 庄志强 裴建明 PEI Zhao-hui Ding Hong-Xin CHEN Jing-zao ZHU Miao-Zhang ZHUANG Zhi-qiang PEI Jian-Ming  作者单位:裴兆辉,朱妙章,裴建明,PEI Zhao-hui,ZHU Miao-Zhang,PEI Jian-Ming(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丁红新,Ding Hong-Xin(烟台大学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陈景藻,庄志强,CHEN Jing-zao,ZHUANG Zhi-qiang(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次声实验室,西安,710032)

刊 名: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年,卷(期): 29(3) 分类号:X503 A1 关键词:次声   大鼠   心率   血压  

篇2: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情况下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并结合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步探讨亚低温能否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亚低温组,内毒素组给予腹腔注射内毒素制成脓毒症模型,亚低温组在腹腔注射内毒素后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维持大鼠在亚低温状态.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肺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3 h内毒素组大鼠肺组织TNF-αmRNA表达分别为1.029±0.055、1.132±0.068、1.107±0.044,亚低温组分别为0.835±0.041、1.056±0.037、1.056±0.032,均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TNF-αmRNA表达(分别为0.625±O.009、0.631±0.007、0.612±0.011)明显增加(P<0.05),尤以内毒素组明显.且亚低温组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较内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内毒素组.结论:亚低温减少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可考虑作为防治脓毒症肺损伤的一种新方法.

作 者:刘春峰 张趣 蔡栩栩 LIU Chun-feng ZHANG Qu CAI Xu-xu  作者单位:刘春峰,蔡栩栩,LIU Chun-feng,CAI Xu-xu(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辽宁,沈阳,110004)

张趣,ZHANG Qu(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刊 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5(6) 分类号:Q65 R56 关键词:脓毒症   亚低温   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肺损伤  

篇3:呼吸与发声对歌唱换声技巧的影响

一、呼吸对换声技巧的影响———关于呼吸对抗力的控制

歌唱呼吸与我们的自然性呼吸是决然不同的,目的不同自然作用力也不完全一样。在歌唱中,歌唱的呼吸不仅要完成生活呼吸的生理需求,更要随着乐句长短、情绪情感中变化而变换,从而也同时完成歌唱的需求。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自然生活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有精确控制的呼吸。

针对歌唱动力的基础呼吸而言,新意大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兰佩尔蒂说:“歌唱的大多数缺陷是由于不注意歌唱的基础,也没有真正掌握好歌唱的呼吸。”近现代声乐艺术大师卡鲁索也明确指出:“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男高音歌唱大师吉利则说:“呼吸方法不正确时不可能有适当的出气量,不能有准确的气量控制以保持声音本身的位置。”因此就发声来说,呼吸是原动力,是需要我们特别加以重视的基本功。以至于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歌唱家说,歌唱在开始的时候就是解决呼吸问题,到最后还是解决呼吸的问题。可见,呼吸对于歌唱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是贯穿歌唱学习和歌唱活动全过程的。

根据当代医学X射线图片显示,歌唱起音的过程是喉头瓣膜机制形成的,它依靠一个压力稳定的气息量来形成并控制。针对这个问题,露西·马南特别强调地指出:美声唱法的初始,要正确运用气息来获得它的“激起”(at-tack)或“触发”(touch),这是一种特殊的气息,对于形成美声唱法的主要特征,如声音在全音域的渐强渐弱(MassadiVoce)和音的颤动(Vibratozione)非常重要。《歌唱医学基础》(冯葆富、齐忠政、刘运樨编著)第四章第四节提供的图片显示:混声发生时的声带声门的状态是处于尖端边缘闭合状。同时还指出,歌唱时的气息量和气息压力并不与音的高低成正比。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但是要做到合理的“吸”与“呼”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控制歌唱呼吸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好横膈肌的升降动作,而横膈肌的升降动作只能通过影响横膈肌的升降动作的肌肉群来达到控制目的。歌唱呼吸中重要的是控制呼气,它通过在逐渐递减胸容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张力,使得膈肌有控制的逐渐回弹上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控制呼吸”。明确这个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掌握控制的方式,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胸腹式呼吸法对于歌唱者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因为只有应用这种方法,才能使咽喉保持弹性和自然的状态。歌唱呼吸的基本方式早就已经很明确,基于此方式前提下的是我们如何去控制这样一种呼吸方法。简单的认为胸腹式联合运动就可以达到目的,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歌唱中呼吸的作用力控制要复杂得很多。要想达到真正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在不同声区的合理精确控制,其首要的是明确“呼吸对抗力”作用。关于呼吸对抗力,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甚至追溯到《唱论》中的“抗坠之意”,认为那就是早期的对抗力应用。至于对抗力的应用起源不是我们需要在此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知道歌唱呼吸的对抗力是什么,如何运用。

不同声区由于声带张力的不同,呼吸力量的施用也不同,它随着声区的上升而递增,反之则递减,这就是对抗力作用的目的。对于歌唱实践者而言,歌唱中呼吸的保持和避免胸廓塌陷,就是对抗力的感受标志。在换声区声音阶段,这种对抗力尤为明显,以至于产生“吸着唱”的感觉。当代声乐教育家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对抗现象,要求学生从中声区就开始注重“吸着唱”,运用对抗后的喉部肌肉在松弛状态发声,达到了嗓音良好安放的目的。

歌唱时处于何种呼吸状态,决定了歌唱者的嗓音能力和风格,决定了是否能获得换声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就美声唱法而言,基本呼吸方法人们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在具体运用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或谬误。因此,强化上述基本概念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发声对换声技巧的影响———关于良好的发声设想状态

在歌唱训练中,发声基础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对嗓音的激起和安放应十分重视,目的是获得期望获得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美声唱法中形容为“柔和、优美、灵活、弹性”等,在我国传统民族唱法中要求是“甜、脆、圆、润”,两种唱法总体演唱风格的要求是“庄重而典雅”,达到这些要求的嗓音便是“具备换声能力的声音”。声带是发声源,是发出基本音的地方。但是仅仅用“传统的”发声方式是无法很好地解决换声区声音技术问题的,所以我们需要额外地增加声带的张力和呼吸的对抗力,但是在技术理念和技术实践上却有模糊和不一致的问题出现。

根据以往的理论经验,在换声过程中,从音域的低音到高音,先是以胸声为主,中间的换声区域胸声和头声比例差不多,然后逐渐发展到以头声为主。以头胸声的比例不同来决定唱法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一直在“使用”的胸声头声发声概念。不知大家是否也同时关注到:贯穿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声音的共鸣比例,并非嗓音发声的技术概念。我们姑且不去说这个胸声头声比例技术的优劣,因为在歌唱起音问题上,声乐家和声学家的论述经常大相径庭。我们需要探究的是,究竟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依据来说明发声状态下的声门运动现象,歌唱发声原理在医学和物理学上普遍解释为“伯努利效应”,该学说正确阐述了发声的原理,很多研究也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和进展的。但科学的发展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歌唱发声现象决非气流通过声带使其靠拢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换声问题上,我们从医学研究和演唱实践上都证明,气流通过而产生的声音是粗糙和无法用于歌唱的。笔者倾向于这样一种学说:简单地认为气流穿过声带就可以达到发声目的是危险的,不可忽略声带闭合能力的主动配合作用,闭合力量必须大于气流力量,才有可能控制起音即声门的激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将流过、通过的概念,更换成张力、闭合和阻挡的概念呢?其实早在新意大利学派时期就有教师提出“挡气发声”技术,不过被我们忽略了多年,一直在运用粗糙的“叹气发声”。

从理论上讲,具备换声能力的声音来自发声体、共鸣腔、呼吸对抗力三者之间的平衡作用。从主观性的歌唱状态讲,基础的嗓音产生于这样一种状态:一个有弹性的呼吸对抗力,能适度扩展的共鸣腔,施压于一个良好内收具有充分张力的声带,通过对抗力达到精确的减压平衡,使喉室具有“静止般的舒适感”,此时才能获得正确的激起和保持。具备换声能力的声音有其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对教师而言还包括教学手段。

初始的发声来自于我们的“准确设想”,也就是所谓的“概念”。它的建立过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直接模仿—个人感受—教师建议—准确设想。所以,形成“准确设想”是我们的目的。关键是你要设想什么?如果我们经历过严格声乐训练,就应该体会到发声前的设想是极其重要的,它指导我们调整呼吸和喉部状态。

当代美声唱法的发声原则是高位置共鸣引导下的微声激起,也就是高音区的音质引导激起。这个观念就是我们需要设想的标准。建立在本能自然状态下的发声现象是稚嫩和缺乏表现力的。我们学习歌唱的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学会克服和消除对歌唱有碍的自然倾向,所以歌唱发声绝对有别于说话的声音。那些过分要求“像说话那样自然唱”实际是有害的,我认为准确的应该是“唱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歌唱的发声是一个整体动作,是气息对抗作用力与嗓音安放多方面配合作用的结果。“准确设想”说明,歌唱现象是歌唱者内心期望和思想调节的反映,掌握发声的方法说到底就是学会准确的内心歌唱方式。正确的“设想”在歌唱中是至关重要的,训练过程就是建立这种心理状态,并运用它间接和直接地调节呼吸、发声、吐字器官,达到所需要的声音标准。

因此,良好的发声设想状态,决定了歌唱者是否能获得换声能力。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在设想形成的阶段,就是风格形成的阶段。笔者认为:美声唱法注重运用换声后的声音来引导统一全声区,而民族唱法则更强调运用换声前的声音统一全声区,以保持各自的风格。此想法愿与同行交流商榷,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探索手段和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换声技巧中的呼吸与发声因素的合理解决,既包含了古老意大利学派的教学思想,更是当今科学研究和教学手段研究的成果。合理运用对抗力精确控制呼吸,通过“准确设想”对于震源体精确的调控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理念。

篇4:不同剂量碘对Balb/c小鼠生殖力影响的实验观察

不同剂量碘对Balb/c小鼠生殖力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小鼠生殖力的影响.方法 断乳1个月的`Balb/c小鼠70只,雌雄比例为3∶1,随机分为5组: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碘组(5HI),10倍碘组(10HI),50倍碘组(50HI).饲养3个月后的雌雄小鼠按3∶1合笼后观察雌鼠阴栓及受孕情况.结果 低碘组雌鼠受孕及产仔率均低于适碘组,仔鼠死亡率明显高于适碘组.5倍碘组受孕率、产仔率及仔鼠死亡率与适碘组相比无异常.10倍碘组受孕率及孕鼠死亡率高于适碘组.50倍碘组受孕率及仔鼠死亡率同样低于适碘组,但产仔率与适碘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碘缺乏、碘过量均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降低小鼠的生殖力,但低碘对生殖力的影响更明显.

作 者:宋翠荣 刘皓 杜娥 孙淑敏 李婷 陈祖培  作者单位:宋翠荣,刘皓,杜娥,孙淑敏,李婷(天津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天津,300070)

陈祖培(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所)

刊 名: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 年,卷(期): 22(6) 分类号:O613.44 关键词:低碘   高碘   小鼠   生殖力  

篇5:外壳与肋对双层回转壳体的振动声辐射影响

外壳与肋对双层回转壳体的振动声辐射影响

本文以圆柱壳体为例讨论了回转壳体单双层壳体结构在流场中振动声辐射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其有限元和边界元分析模型.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水下航行器结构和外部流体介质的耦合振动,得到耦合振动的节点位移响应值.再将数据导入边界元软件SYSNOISE计算了流体结构耦合状态下壳体结构的辐射声功率和辐射效率等声学量.借助这两个软件计算得出壳体在流场中的振动声辐射特性,分析了外壳与肋对双层回转壳体振动声辐射的影响.本文分析计算了不同形状壳体结构在单点简谐激振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特性.通过比对单双层壳体结构以及改变双壳结构外壳、肋骨厚度情况的.振动声辐射特性,综合分析后得出外壳与肋对双层壳体结构水下辐射声的影响.

作 者:孙磊 商德江 王川 吴宝勤  作者单位:孙磊,王川,吴宝勤(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天津,300061)

商德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9) 分类号:P754 关键词:弹性壳体   振动   声辐射   有限元   边界元  

实验观察作文

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

教学论文观察实验

对老师的影响范文

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前体细胞的观察

对“次道德”存在价值的置疑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对妈妈说声我爱你作文

实验与发现作文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

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次声对大鼠心率与血压影响的实验观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