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藤老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壮族的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壮族的节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壮族节日牛王诞
农历四月八这一天,是壮族人的“牛王诞”节日,“耕夫耕牛均休息一日”,壮族同胞还有牛栏门口插上柳枝或枫树枝,并按照自己饲养的耕牛的毛色,分别用枫叶或黄杞子榨汁浸米,蒸成黑色或黄色的糯米饭喂牛,在牛栏门口,拜牛神(旧俗还要点上香烛、化纸钱),祈求耕占健壮繁衍。此外,家中如有身体孱弱的小孩,就让他穿上蓑衣,戴上竹笠,盛一碗色饭进牛栏伴牛吃。据说这样孩子就会像牛一样健壮有力。
相关传说
传说一:传说是壮族的祖先在打猎中活捉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的四月八日这一天,这头牛生了一头公牛犊,公牛犊经驯养后能犁田,后来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之苦。壮族人民为了铭记公牛犊的功德,称它为耕牛的“始祖”,并在四月八日这一天,庆贺其生日。
传说二:盘古开天地之初,人间种的丝瓜秧一直长到天宫,人们常常攀着藤儿到天上游玩。玉帝得知大怒,下令斩断瓜秧,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并命牛王星撒下百草籽,致使人间杂草丛生,百姓啼饥号寒。牛王星感到很内疚,便在四月初八这一天,背着天犁降到人间,一边尽食野草,一边拉犁耕地。从此,大地长出了庄稼玉帝听说后,便责罚牛王星永留人间,过吃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为了感激天牛,人们就把牛王星下凡的那一天,定为牛的生日,每年庆贺。
近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提高了,欢庆这个节日更为隆重。节日里,祭牛神的旧俗没有了,但仍让耕牛休息一天,用香茅、嫩竹叶、芒叶等青饲料,包裹糯米油糍喂牛,有的用黄酒灌牛吃,有的则用熟薯藤伴甜酒喂食。此外,人们宴亲会友,共享节日的欢乐,举杯预祝繁盛、粮食丰收,此节是壮族同胞的一大节日。
“牛王诞”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壮族先民在打猎中生捕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日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经训教后能犁田耙田并得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壮族先民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的功德,尊它为牛“始祖”,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牛王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壮族“牛王诞”节日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了。
按习俗,“牛王诞”这天务必让牛休息一天,不下田耕作。农家则早起备上三牲祭品到村头土地庙祭拜牛王;有牛之家,或炊五色饭(用枫叶汁煮黑饭、用黄栀子煮黄饭、用鸡血藤汁煮红饭、用艾叶汁煮绿饭、白饭),或煮糯米甜酒,或油炸糍包粽子,或煮薯菜粥,用来喂牛,以犒劳耕牛下田作役之苦;家家牛栏门口插上绿柳枝,并在门口燃纸钱香烛,祈求耕牛四季平安。家中如有孱弱小孩,则需让他穿上蓑衣,戴上竹笠,抓五色饭到牛栏陪牛同吃,祈求小孩他日如牛一样健壮。有的农家则牵牛到河边,帮牛洗刷身子。有的人家则以薯藤煮粥喂牛,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家,则以糯米或粉煮油糍用香茅包裹喂牛。生活困难的人家则割些新鲜的草料放进牛栏喂牛。不论何种家庭,在四月八这一天,都要清理打扫牛栏,牛角牛头披红,牵牛到河涌洗涤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虱子。
在完成护牛爱牛工作的基础上,节日中午,各方来客及亲朋好友被请到家中聚会喝酒,庆祝“牛王诞”。人们以鸡、鸭和壮族特色菜:鱼生、肉生来宴请亲朋戚友。鱼生是用生猛鲜鱼(至少2斤以上)做的,先将活鱼割尾放血,然后剔骨,切成鱼片,晾干备用,然后用紫苏、葱、蒜头和熟木耳丝、熟花生粉、蛋皮(切成丝)为佐料。待鱼片干爽后,用酸醋先Z制紫苏、葱、蒜,然后把鱼片倒入佐料和熟油之中拌匀,即可食用。肉生是用新鲜半肥瘦猪肉切成薄片,先用酸醋Z30-60分钟,其它佐料与制作“鱼生”的佐料相同,吃时拌匀,边食边拌,以保持爽脆。过四月八,无此“两生”,认为是愧对亲朋戚友。除此之外,还做粽子、白糍、粽糍、黄糍等糯米制品,馈赠亲友。届时,还举行壮族八音、山歌对唱、舞木马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动。
篇2:壮族的节日民俗文化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旧时,壮族被称为“僮”,后来该为“壮”。下面CN人才网小编为你介绍壮族的节日民俗文化。三月三三月三是广西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节日,确定为广西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最为常见。每场歌圩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甚至数万人。在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一些汉族地区,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这个节日,有些地方比过春节还隆重。春节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作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作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陇端节陇端节,是云南文山富宁县及附近壮族的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陇端节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北宋年间侬智高率众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后来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人们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吃立节吃立节,是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娅拜节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壮年壮年在壮语中叫“将也益”,而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摩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篇3: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 “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延伸阅读】
首届“壮族三月三”电商节启动
4月7日,首届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拉开序幕,广西人迎来了自己的电商盛会。
本届电商节主要围绕“壮乡产品网上行”的主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广西特色物产网上大促销。淘宝网、MMGO、美丽湾、乐村淘等电商平台联手搭起一个电商“超级平台”,通过特价、秒杀、限时抢购、发放红包等形式吸引消费者,预计全区将有近千个名特优产品、上千家网店参与。
本届电商节在柳州、凭祥、百色、梧州、桂林、灵山开设分会场。柳州主推螺蛳粉,打造网上“柳州螺蛳粉节”;桂林为旅游吆喝,大促销覆盖近30个桂林景点;梧州为六堡茶打响品牌知名度;百色提升网店运营水平;凭祥发挥边城优势,走边城、赏红木,拉动旅游消费;灵山在淘宝网上举办“千年古荔”荔枝预售……
电商节开幕当天,“‘互联网+’引领广西未来”“跨境电商新思路”等高峰论坛同时举办,论坛邀请了国际知名产业机构和重要商协会负责人、著名经济学家、国内外互联网领军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广西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与方略,探寻广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发展跨境电商贸易、推动多边经贸合作、实现“三大战略定位”的新思路。
据了解,广西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420亿元,同比增长110%,“电子商务倍增计划”提前实现。随着“互联网+”产品二维码(广西)中心、南宁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聚贸广西馆等重点项目的启动运营,预计电商节还将促成更多合作。
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广西将每年定期举办“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力争将其打造为壮乡版的“双十一”、广西产品走向世界的舞台、国内外电商精英汇集的高规格载体、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篇4: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初三,是时天气暖和,大地返青,河水开流的季节。那么这天究竟是什么节日呢?
三月三是广西法定假日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来历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三月三是广西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篇5:壮族节日习俗摘抄
壮族节日习俗摘抄
进入秋冬时节,要是你走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里乡的乡间小路上,说不定在路上就会被附近村子里的人拉到家里去做客,当你这个“来历不明”的客人酒足饭饱后要告辞时,热情好客的主人还会给你包上一包油炸的糯米馍或几个棕子,并嘱咐你说:“认得家了以后,可要常来常往啊!”
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奇事,那主人肯定是壮族人,因为这里的壮族人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每年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招待亲友宾客的节日,但各村过这个节日的日期又各不相同。每年过这一个节,谁家来的客人越多,谁家就越体面;而要是谁家来的客人少了,就会被人视为是人缘差,很没面子。因而,过这个节,家家户户不但遍邀亲友,就连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要拉到家里来好好款待,甚至有的人家在这一天中,还要专门到村边的路上去等着拉过往行人来吃饭。
当地壮族人招待亲友宾客的这个节日,据说是为了答谢各方亲友宾客对自己的关爱,因为人在世上总少不了别人的帮助,而且也总会得到各方亲友以及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因而,他们觉得很有必要安排这么一个节日来答谢各方。
为了能在这一个节日中招待好客人,主人家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做准备:种好糯谷,养好鸡鸭或猪羊。过去大家都穷,那些没钱买酒买肉的人家,就忙里偷闲利用农活间隙上山打柴或外出帮工,千方百计把钱挣足,以便到这一天能把客人体体面面地招待好。
过这个节的前一天,太阳快下山时,许多客人陆续都到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门庭若市。因为每家来的客人都比主人家的人口多上好几倍,因而除了照顾一些年纪较大的客人外,这天晚上,主人家是没法给那么多的客人安排睡觉的床铺的。不过,客人们也都知道这一点,来之前,事先休息好了,一来,就是要熬一个通宵不睡。
吃过夜饭以后,主人们要忙着杀鸡宰鸭、包棕粑、炸油馍、做扣肉等,没时间陪客人聊天,但是,他们也不会让客人们受冷落,这天晚上,村里要么安排唱戏,不论是演彩调剧或唱师公戏,都是一直唱到天大亮才收场;要么就是在开阔一点的.地方摆开歌台,让本村或当地比较出名的歌手来和客人们对歌。
要是遇上丰年,就可能既安排唱戏又安排对歌。唱戏的锣鼓一响,台下很快便挤得水泄不通;而在对歌的地方,歌台一摆开,很快也是人山人海。
当然,看戏的观众总是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而青年人则多是去对歌或听歌。
在对歌中,唱的人看别人唱得好,有时也会停下来听一听,而听的人在听到动情处时,也会情不自禁地亮开了歌喉,因而,歌者是听众,听众也是歌者。
对歌都是男女相对,开头时先是分为男女两大阵营对唱,唱时事,唱见闻,唱友情,唱村里的好人好事,唱生活中的喜和忧……唱着唱着,不知怎的就分成了好几拨,最后又分化为许多对青年男女一对一的对唱,所唱的内容多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为了不让歌声相互干扰,新分出来的一对,常是边唱边离开歌台。边唱边另寻去处的人一对对地走得多了,每到这时,村里村外,便是处处都有人在唱,处处都有人在听,整个村子便沉浸在歌的海洋里。
天亮后,唱戏的收场了,对歌却还在继续,但唱的内容又回到“唱时事,唱见闻,唱友情,唱村里的好人好事,唱生活中的喜和忧”上来了,参与对唱的各方都是轮换着去吃早餐而不让对歌中断。八九点钟,又有不少客人陆续来到,新到的客人中,女的多是协同主人家一道下厨做饭,而男的则多是到村里的小学赛篮球。当然,新到的客人中也有为歌而来的,于是,歌者与听众中,又都增添了不少新生力量。
吃过午饭后,客人陆续告辞,宾主依依惜别。一年一度的“宴宾节”,不但密切了亲情,加深了友情,结识了新的朋友,也成就了不少爱情。
篇6:壮族节日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这一天,农家会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老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70年代以来,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渐淡薄,但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传说这一天是牛的生日,我国各民族的民间养牛人家,都要用不同形式来庆贺。
每逢节日这天,桂北地区的壮、侗、瑶、苗等 少数民族的群众都要上山采集 乌柏等树叶,用煮出的水做一锅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 乌饭。人们盛碗这样的饭,并放上几快煮好的腊肉,先端去喂给牛吃,然后自己才吃饭。不管地里的活有多少,这一天都要忌耕牛梨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劳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和牧场。老人告戒孩子们不准挥鞭甩打牛群,好让牛愉快地度过它的生日。人们还将牛栏内的类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有的人家采割新鲜草料饲养耕牛;也有时的用盐水淋湿草料喂养;还有的泡制甜酒或杂梁酒,或者在酒里敲几个鸡蛋,用竹筒喂灌耕牛;更有细心人用蓖子梳去牛虱,用茶油擦涂伤口,做到精心护理,使耕牛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精力。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
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
壮族人认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要用新自酿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饭来喂牛。这一天,要清扫牛栏,给牛洗刷身体;牛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当然罗,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
到了午间,家家都要举行敬牛仪式。这时,全家坐在摆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
篇7:壮族三月三节日作文450
明天就是“三月三”。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在这个日子里,要约几个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宫练跆拳道,所以奶奶决定把这个活动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这个活动,因为可以和很久没见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别兴奋,一大早就起床了,催着妈妈出发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两边的油菜花开得真漂亮,金黄金黄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还睡着些不知名的小草,绿黄相间,真美!我问妈妈:“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儿就会自然开放?”妈妈对我说:“是啊!花儿收到春姑娘的邀请函就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了”妈妈还告诉我,这些油菜花谢了以后就会长出油菜籽,油菜籽经过压榨就变成我们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么能变成香喷喷的菜油呢……
一阵春风吹到我的小脸上,我感到有点冷,妈妈让我抱紧了,因为她要加足马力直冲目的地。我心里乐滋滋地,巴不得插上翅膀,好快点到太湖和小朋友玩。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小朋友相聚一堂的快乐场面了……
[壮族三月三节日作文450]
篇8: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__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__〕31号)精神,为做好我校“壮族三月三”节日前后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活动及民族团结,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该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
三、活动时间:__年3月1日---4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我校将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民族文化教育过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五、活动形式以及安排
(一) 宣传、筹备阶段(3月1日至4月4日前)
1.方案制定、发放负责人:胡_
__年3月份开展以“壮族三月三”主题进行旗下教育活动。负责:团委落实:黄_
2.全校各个班级在“三月三”放假前开展主题班会课,在本班宣传“壮族三月三”基础知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民族团结团结进步创建,积极营造班级校园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黄_
3.在“三月三”放假之前,举办以“壮族”为主题的体现壮族特色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引导各个班级挖掘壮族人民的文化特色(语言、音乐、戏曲、绘画、雕塑、舞蹈、建筑、服饰、习俗、节日等)
负责:各年级领导、班主任落实:胡_
(二)举办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
1.举办我校第一届民歌合唱节,民歌合唱节选唱曲目以中华民族传统民歌为主,通过咏唱中国传统民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民歌中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我校师生民族文化修养。民歌合唱节比赛所唱曲目由各班选定,交由年级汇总报音乐组审核。各年级预赛在清明节前结束,并将参加学校决赛名单上报德育处。名额分配:高一加“2+4部”初一、初二共9个班级、高二加“2+4部”初三共8个班级晋级学校决赛。决赛时间定于__年4月份(“三月三”放假前)
(三)举办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摄影艺术展。
★ 壮族节日
★ 壮族节日牛魂节
★ 节日祝福语简短
★ 节日演讲稿
壮族的节日(集锦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