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

时间:2022-11-25 06:22:11 作者:davidqiu1960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avidqiu196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

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1.是故,是以,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5、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6、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例如: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7、因遂,相当于于是。例如: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

8、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

9、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的。

10、有者,译为有个的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例: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篇2: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1、所以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

2、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若者可译为:好象的样子

7、无以;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10、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

11、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12.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3.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15、以为。

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第一种用法。本句可以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

也是第一种用法。

③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二种用法。

16、于是。

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一种用法。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二种用法。

③所以。

所以通常也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的原因,二是是用来的或的凭借。

第一种用法在上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第二种用法例如: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只是必修1-5册没有涉及,就不再列序。

篇3: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

篇4: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语气句式

有关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语气句式

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②非字而画。(《促织》)

篇5: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较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较句式

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②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

篇6: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分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分析

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孰与君少长?(固定格式,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谁)?)译: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鸿门宴》)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固定格式,相当于有所以,意思是:有用来的)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荆轲刺秦王》)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固定格式,相当于无所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译:大家都惊慌失措,没有用来击打荆轲的兵器。(《荆轲刺秦王》)

4、为之奈何? ( 固定格式,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如何怎样。)译:这件事怎么办?( 《鸿门宴》)

篇7: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文言文句式详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怎么学

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断句的格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用通假字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

判断句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省略句式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认定的固定句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