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蜉蝣

时间:2022-11-25 19:30:14 作者:Lucill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ucil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诗经蜉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诗经蜉蝣,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诗经蜉蝣

诗经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注释

①蜉蝣(ju you):一种寿命极短的虫,其羽翼极薄并有光泽。② 楚楚:鲜明的样子。③采采:华丽的样子。④掘:穿,挖。阅:穴, 洞。 ⑤说(shui):止息,歇息。

译文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漂亮。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归宿在何方?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华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将安息在何方?

蜉蝣初生穿穴出,

像你麻衣自如雪。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将歇息在何方?

赏析

看蜉蝣而叹人生,绝非无病呻吟。倘若人们自以为蜉蝣生命短暂(不过一天时间,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这种心态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也是在嘲笑自己。

人生何其短暂: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百年。谁能抗拒死亡的到来?

咱们的祖先,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实际利益。要么立功立德立言以求千秋万世不朽,要么纵情声色犬马及时行乐,要么求仙访道以图长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在咱们祖先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我们不妨把这叫做“向生而死”:它看重现世,只顾今朝,哪管身后。这同蜉蝣营营苟苟的一生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与此相反的态度是“向死而生”:既然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绝对界限,那么死后人的归宿在哪里?由此思索短暂的一生怎么度过,对死后有什么影响?人生的一切根本问题,在这种思索之中都要被一一检视和审查。

这是基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深刻反省。我们从《蜉蝣》中读到了这种反省,在庸庸碌碌的叹息中听到了空谷音似的反响。

篇2:诗经《蜉蝣》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译文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注释

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⑵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⑶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⑷采采:光洁鲜艳状。

⑸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⑹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⑺说:(音睡):住,居住。

篇3:诗经《蜉蝣》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译文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注释

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⑵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⑶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⑷采采:光洁鲜艳状。

⑸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⑹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⑺说:(音睡):住,居住。

文学赏析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繁殖,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第二章意思大致相同。第三章,描述蜉蝣的初生,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麻衣如雪,那薄如麻丝的翅羽好像初雪一样洁白柔嫩。但它很快就飞翔起来,尽情挥舞生命的光采。相比之下,人当然要学习蜉蝣精神,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复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矣,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或然。而未有考也。”

篇4:诗经蜉蝣原文赏析

诗经蜉蝣原文赏析

《蜉蝣》,《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注释】

①蜉蝣(ju you):一种寿命极短的虫,其羽翼极薄并有光泽。② 楚楚:鲜明的样子。③采采:华丽的样子。④掘:穿,挖。阅:穴, 洞。 ⑤说(shui):止息,歇息。

【译文】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漂亮。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的归宿在何方?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华丽。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将安息在何方?

蜉蝣初生穿穴出,

像你麻衣自如雪。

我的心中多忧伤,

我将歇息在何方?

【赏析】

看蜉蝣而叹人生,绝非无病呻吟。倘若人们自以为蜉蝣生命短暂(不过一天时间,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这种心态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也是在嘲笑自己。

人生何其短暂: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百年。谁能抗拒死亡的到来?

咱们的祖先,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实际利益。要么立功立德立言以求千秋万世不朽,要么纵情声色犬马及时行乐,要么求仙访道以图长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在咱们祖先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我们不妨把这叫做“向生而死”:它看重现世,只顾今朝,哪管身后。这同蜉蝣营营苟苟的一生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与此相反的态度是“向死而生”:既然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绝对界限,那么死后人的归宿在哪里?由此思索短暂的一生怎么度过,对死后有什么影响?人生的一切根本问题,在这种思索之中都要被一一检视和审查。

这是基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深刻反省。我们从《蜉蝣》中读到了这种反省,在庸庸碌碌的叹息中听到了空谷音似的反响。

篇5:诗经·曹风《蜉蝣》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曹风》是曹国地区的诗歌,共四篇。曹国是周武王分封给叔振铎的国家,在今的山东省定陶、曹县带。当地风俗,“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臧。”(《汉·书地理志》)但诗歌中却多讽刺奢侈腐化的作品。

蜉蝣:一种小昆虫。成虫常在水面飞行,寿命很短。常以蜉蝣形容朝生暮死。蜉蝣的羽很薄而有光泽,几乎是透明的`。

楚楚:形容鲜明整洁。这是用蜉蝣的翅羽比喻人的衣服。

我:通何

采采:华丽的样子。

阅:音穴,通穴

说:停息。

《蜉蝣》讽刺朝生暮死的人贪图眼前的享乐,不知人生最终的归宿的可悲。诗以蜉蝣作比,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代表意象,嘲弄了这种享乐者的短暂。

篇6:蜉蝣,蜉蝣诗经,蜉蝣的意思,蜉蝣赏析

蜉蝣,蜉蝣诗经,蜉蝣的意思,蜉蝣赏析 -诗词大全

蜉蝣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旅行记作文

诗经

《诗经》 忧患意识

《诗经》山河

诗经:击鼓

诗经--击鼓

诗经读后感

木瓜诗经

诗经:黄鸟?黄鸟黄鸟

诗经取名

诗经蜉蝣(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经蜉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