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谪的诗人

时间:2022-11-25 20:50:12 作者:吴磊初恋女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吴磊初恋女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被贬谪的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被贬谪的诗人,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被贬谪的诗人

被贬谪的诗人

屈原:因奸臣诬陷而被贬到湖南.

王福畤:因为教子无方,被贬到交趾做县令.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宫廷政变,武则天退位。杜审言被即位的'唐中宗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

宋之问:同杜审言一起被贬,宋之问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

苏轼:中国历史上被贬时间最长,被贬路程最远,也是最伟大的诗人.

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

白居易:因得罪了朝廷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李白:因王叔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

王昌龄:唐代诗人,因“ 不矜细行,谤议沸腾”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秦观:少年时也曾有抱国之志, 登第后与苏轼, 黄庭坚交往, 同为旧党一侪,后来旧党失势,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也有一说是因为他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韩愈:唐元和十四年(西元8),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为谏迎佛骨,激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史。结果却造福了潮州百姓:韩愈任潮州刺史其实只有8个月,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而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民之心,在潮州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传播中原地区先进发达的农业文明,选拔潮州的优秀人才加以任用。 潮州人民至今感念韩愈: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祭鳄台,等等。

篇2:刘长卿贬谪

刘长卿贬谪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注释

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中唐时代,文人词处于初兴阶段,词还未从诗的领域中取得明确的独立地位,所以这种似词又可看作诗的作品的出现,不足为奇。据六言诗题,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区),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刘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事迹考证

刘长卿的事迹,《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单的记载:

《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从以上的材料看,刘长卿只有一次贬谪,即从鄂岳转运留后直接贬为南巴尉。然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载刘长卿诗九首,并有评曰:“长卿有吏干,两遭迁谪。”这两则材料的记载有矛盾,谁是谁非呢?对此,傅璇琮进行了严密的考辨,认为刘长卿曾两遭贬谪:一为至德三年(758),因某事而由苏州长洲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时节是在春天;第二次是在代宗时,大历八年至十二年之间,公元773—777年,因吴仲儒的诬陷而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时节是在秋冬之际①。在刘长卿众多的诗歌里,只有贬谪前后的诗歌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本文欲通过刘长卿的'诗、文对其第一次贬谪的事迹进行新的考述。

一、下狱与摄海盐令之先后

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诗系年的顺序,下狱在摄海盐令之后,恐未是。可以肯定的是,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摄海盐令。长卿有诗《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复二京因书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为证。从诗题中我们知道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摄海盐令。刘长卿又有诗《非所留系每晚闻长洲军笛声》,按诗意,长卿是在长洲陷的狱。刘长卿任长洲尉的时间要比摄海盐令的时间早。《又祭阎使君文》曰:“维某年月日,某乙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睦州刺史阎公之灵。……长卿昔尉长洲,公为半刺,一命之末,三年伏事。……”按《旧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苏州上。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领吴、嘉兴、昆山、常熟、长洲、海盐。”职官志:“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半刺有可能是别驾。据《严州图经》(宋改睦州为严州)卷一:“阎钦爱,至德二载十一月十日自苏州别驾拜。”长洲是苏州的属县,长卿曾是阎的属下,知阎使君为阎钦爱。由至德二年上溯三年,则知刘长卿天宝十四载已经在长洲尉任上。

另据诗《送路少府使东京便应制举》,诗题下自注“时梁宋初失守”。据《旧唐书》及《通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十二月六日攻陷大梁,同月十二日占东京。按诗意,此诗当是至德元年正月,梁宋失陷消息传至吴地,而东京消息未传至时所作。查徐松《登科考记》,此年无制举,当因乱起而停。诗中云:“谁念沧州吏,忘机鸥鸟群。”说明刘长卿此时仍在长洲尉任上。刘长卿另有诗《狱中闻收东京有赦》。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冬十月,“壬戌,广平王入东京,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通鉴》至德二载,“十二月,大赦天下。”刘长卿当为此次被赦。这说明刘长卿的被赦与下狱有关。

由以上两点可以说明,刘长卿是在任长洲尉时被陷害下的狱,而且下狱的时间在摄海盐令之前。陷狱的原因,由《非所留系寄张十四》诗:“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可知,刘长卿可能因经济上的问题被陷害。按《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尚玄远,常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事。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起见,见钱阂行呼婢曰:‘与却阿堵物!’”

二、刘长卿贬南巴的行迹

刘长卿至德十二月被赦之后,至德三年正月赦海盐令,旋即被罢免。长卿有诗《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中云:“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微尉。”刘长卿之被罢摄官,似仍系受前案的牵连。诗有归隐意,觉昨非而今是。由此诗推《至德三年春正月……》不似至德三年春正月所作,而是罢摄官后所作。诗题“谬蒙”这一字眼说明诗人有悔意,当为罢摄官后回忆前事时所作。刘长卿罢摄官后,被贬为南巴尉。有诗《赴南巴书情寄故人》,《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等,从诗题看,刘长卿确是被贬南巴。然而贬南巴的过程却还有一段插曲。独孤及有《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曩字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夫迹傲则合不苟,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而吾子直为己任,晕不见色,于其胸臆未尝趸芥。会同谴有叩阍者,天子命宪杂鞫,且廷辩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是月也舣船吴门,将涉江而西。夫行者止者时,得丧者机,飞不抟不高,矢不激不远,何用知南巴之不为大来之机括乎?由图南而至九万,吾惟子之望。但春水方生,孤舟鸟逝,青山芳草,奈远别何?同乎者,盖偕赋诗,以贶吾子!

刘长卿本该直接贬为南巴尉,但遇“叩阍者”的陈请,“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因此,刘长卿的案子获得了重新审理,然而审理的结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尉。刘长卿有诗《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云:“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此似是对“叩阍者”积极陈请好意的回应。

刘长卿去南巴的过程中,逗留江西的时间较长,而且有较多的诗作。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至饶州陶十七不在寄赠》等。但从刘长卿的集子来看,他在南巴所作的诗较少,傅璇琮认为只有《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此诗较可确定是在南巴作的②,所以,刘长卿在南巴的具体事迹已难考。

刘长卿从南巴被赦回来,大约是在上元二年(761)。刘长卿有诗《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题下自注“时经刘展平后”。《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春正月:“乙卯,平卢军兵马使田神功生擒刘展,扬、润平。”“旧任官舍”当为长洲官舍,因刘长卿有诗《赦恩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也就是说上元二年稍后刘长卿已经回到苏州了,而且又曾到过长洲,但此次之重推与上次重推应当有所区别。上次重推地点在豫章,重推的结果是仍贬南巴,而此次之重推,乃南巴被赦后的又一次重推,地点在苏州。

综上所考,我们对刘长卿被贬南巴的事迹可知:刘长卿摄海盐令之前曾下狱,至德三载摄海盐令,旋即罢海盐令,被贬南巴尉,被贬的原因可能是因经济上的问题。贬南巴的过程中,曾在豫章接受重推,重推的结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由于在豫章重推,所以刘长卿在江西逗留的时间较长。因刘长卿在南巴的诗作较少,故在南巴的事迹已难考。刘长卿在南巴被赦北回的时间大约是上元二年(761)秋。

注释:

①②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事迹考辨.中华书局,.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篇3: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诗人被流放的经典诗句

风萧萧,壮士一去不复返。

夜茫茫,何处是故乡?

红尘笑浮华,不过树缠藤,

天崖话凄凉!烟雨恋江南,

只因一卷诗情画意凭栏守望。

轻轻的你来了,

我在等你在风霜,

等你打开那个千年尘缘的房。

天和地,

那么美丽和宽广,

我却在为你的情流放!

那花,那景,

历历在心际回放,

那里有过我的希望。

有过童年的幻想,

写过少年的`梦想,

立下青年的理想,

却走不出成年的沧桑。

许多人,许多事,

美好让人神往,

回忆却又那么惆怅。

惜缘一词,何来?

苦煞了众多古往世人情肠。

有些人,有些事,

总让人那么留恋徬徨,

只因轮回无常。

此生,我转世在你古老的神话,

在隧道里携时光,

寻觅顾盼,

守侯你不灭的流芳。

眼角把情字流淌,

漫漫长夜,

谁把笛箫吹响,

浅唱那浮生几载的梦一场。

碎画,断章,绝情,

尘缘飞絮,

白纱凝霜。

丝丝缕缕思绪把自己揉入轮回煎熬,

流年你的名却不在三生名上。

那一夜,

满攒相思坠落你溶金化石的温柔乡。

在不老传说你的房,

化成风雨。

那热唇,那燃烧躯体灵魂在呻吟,

那心滚烫,

折叠成情字床。

从此,

绻恋的心徜徉在你朦胧的青纱帐。

当有一天颤抖掀开真象,

却发现惨不忍睹的欺骗与离別花葬。

你让我为情字解放又捆绑,

把我冰封世界释放又写上苍凉。

你让我为你疯狂又失望,

我爱你却在你无情的流放。

我是你的囚鸟,

飞不出你春夏秋冬的窗。

我是你的俘虏,

为你痴狂投降,

为你举世无双,

在你的流放,

带着一身的伤!

篇4:被《唐诗》遗漏的诗人

被《唐诗三百首》遗漏的诗人

毫无疑问,清乾隆年间无锡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优秀的诗歌选本,是迄今为止公认的选诗最精、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编选者的初衷,“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远胜《千家诗》,显然是充分兑现了的。这一选本问世后,陈婉俊、章燮等人精审简明的注释,更使它如虎添翼,风行天下,经久不衰。

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朝77位诗人的311首作品。根据孙洙的《自序》,他之所以不多不少,只选了300多首唐诗,跟一句民间谚语有关。谚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清康熙年间,由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杨中讷等奉命编撰的《全唐诗》,共收录唐代2529位诗人的诗作42863首。《全唐诗》问世后,先后有日本学者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约当我国乾隆时期)、中国当代学者王重民、孙望、童养年、陈尚君等,根据历史文献,缉补了许多被《全唐诗》遗漏的作品。如今已知的存世唐诗,涉及作者3700多位,作品达55000多首。这还不包括陈尚君近年缉补的一些作品和1992年夏天长沙出土的唐窑瓷器上的几百首唐诗,据悉,其中不少是“《全唐诗》中没有收进去的”。

要在数千位诗人、数万首作品中选出70余位诗人、300余首作品,无异于大海寻针、披沙拣金,谈何容易;加上文艺的优劣评判,又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见仁见智,众口难调。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所达到的水平,所取得的成绩,怎么称赞都不会过分。

但是,即使是这样一种公认的优秀选本,也不免有遗珠之憾。

《全唐诗》的一种版本,清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唫社本,刻印者不满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孙洙只收录其中两首,“不免絓漏”,于是将其余三首也一并收录。

根据当今文学史家的一般看法,以及我们对唐代诗人诗作的了解和认识,不难发现,还有若干诗人诗作,是该收而没有收的。笔者一时想到的,就有如下几位诗人及其作品:李贺、寒山、王梵志。

李贺,在如今多数文学史著作中,差不多已经跻身“准二流”行列,虽然还难望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项背,或许逊色于孟浩然、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等,但完全可以跟李益、张籍、元稹、贾岛、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相比肩,至于《唐诗三百首》里都有作品收入的王建、张祜、钱珝、崔涂等,比起李贺来,似乎有所不及。

从诗歌内容、风格上说,在唐代如林的诗人、佳作中,李贺的“辨识度”是非常高的。李贺虽然不到三十岁便英年早逝,但他诡谲的想象力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使得他在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诗坛名流辉映争鸣的时代,也能别开生面,自成风格,没有被淹没掉。

从作品及传播上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不免晦涩难懂,但《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还是不妨一读的。论拓展少年儿童的文学想象力,提高其词语色彩的组织运用能力,李贺的诗作,恐非一般唐代诗人所能同日而语。

寒山、王梵志,都是侍僧。他们的诗歌,内容多介于世俗与佛教之间,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新发现的诗人。五四时期,因为提倡白话文,胡适在其著作《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三位白话大诗人。从此,寒山、王梵志及其诗作进入大众视野,声名鹊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寒山诗歌,远渡重洋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他的诗歌一夜之间风靡欧洲。寒山的诗歌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之后,读者众多。据说,一时之间,在欧洲,寒山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王梵志的诗歌,据佛理教义劝诫世人行善止恶,讽刺揶揄之际,往往带有生活哲理,幽默诙谐。文学史家强调其有助于后人了解初唐社会,有助于研究白话文学的演变发展,我却认为,王梵志更值得今天人注意的是他张扬个性的主张,“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种很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审美主张。即使是在今天,它也具有可贵的精神启蒙价值。

篇5:柳宗元的贬谪诗

柳宗元的贬谪诗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古文成就详见下节,其诗今存—百四十余首,大部分写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他的一些感时伤世之作,表达了“利安元元”、“济生人之患”的思想情怀,表现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如《田家》三首揭露胥吏之凶狠、赋税之苛重:“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公门少推恕,鞭扑恣狼籍。”《笼鹰词》《歧鸟词》、《放鹧鸪词》、《行路难》等也对现实有所揭露和讽刺。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政治遭遇十分近似,但思想性格有明显的差异。二人虽同经忧患,但刘禹锡仍然保持着倔强刚猛之气,对时弊的讥弹,对新贵的嘲讽,以及傲视困苦的昂扬奋进,虽然使他屡受打击,但毕竟令心中的郁结获得渲泄与超越;柳宗元的性格比较沉郁,而对社会人事的深思敏悟,又加深了他这种性格气质,他只能将感愤时事、自伤身世的激切与愁苦,寄托在孤傲高洁、幽峭孤直的'怀抱中,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帮他摆脱痛苦,因此,柳诗写百忧攻心的精神煎熬,写幽峭孤高的心境都十分深刻,这两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柳诗的独特风貌。

柳诗描写其贬谪中的痛苦,读来很令人震撼,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觇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中以“惊风”“密雨”刻画忧患煎迫之状十分传神,这两句既可以象征险恶的政治环境,也深刻地传达了诗人饱受惊惧的心情,而“岭树”一联则描绘出远贬蛮荒之地的凄凉孤独。全诗被凄风苦雨、萧骚不宁的气氛所笼罩,传达出内心的“茫茫愁思”。确如沈德潜所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

其《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山似剑芒,割破愁肠的想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煎熬。

柳诗常有类似尖利峭硬的比喻,如“林邑东回山似戟”(《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左右六翮利如刀”(《吱乌词》);“奇疮钉骨状如箭,……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行》)等。他还偏爱凄冷峭厉的意象,如“零露”、“寒光”、“幽谷”、“枯桐”等,诗中的色调偏于青、翠、碧等冷色调。这些共同塑造出冷峭的风格。

篇6:刘长卿贬谪的诗

刘长卿关于贬谪的诗

初闻贬谪

朝代:唐 作者:刘长卿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

江花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

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赏析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

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

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

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

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

末句用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的深长。《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绵绵来象征别离的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

拓展

刘长卿和李白

刘长卿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两位都是唐代诗坛的扛鼎人物,刘长卿和李白又有什么渊源呢?

背景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刘长卿被贬谪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与大诗人李白相遇。李白当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今湖南境内),还带着美貌的宗夫人。此时刘长卿将远行岭外,写下了一首留别诗。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唐 刘长卿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翻译

李白啊,酒喝得差不多了吧?你夫人在江上大声叫你上船了呢,看她急得,哈哈。

她给你带来了鄱阳湖的春色,久别胜新婚哈哈。

唉,我们在此地握手分别,可是各自喜欢各自愁!

只有着江边的万里青山送我去贬谪地,你却由花一样的夫人陪着回鄱阳湖的家去了。

渊源

此诗记录了唐代诗坛两位扛鼎人物的不同际遇,一个遇赦,一个遭贬。从名气和资历上看,此时刘长卿对李白应该只有恭敬的资格,但是,从此诗的语调明显看到调侃的味道。这也可以反映出李白是个很随和的人,不然,怎么好如此开玩笑。而且刘长卿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搞笑的人,应该是被李白感化了。

范文诗人

杜甫是什么诗人

戴望舒是什么派诗人?

浣溪沙 诗人欧阳修

伟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什么派诗人

宋代诗人杨万里

诗人李清照简介

诗人王昌龄简介

诗人励志句子

被贬谪的诗人(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被贬谪的诗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