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苏格兰幻想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唐代诗人李白的山水诗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篇2:唐代诗人李白的山水诗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简介:
李白(7-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他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他的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篇3:唐代诗人李白的山水诗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篇4: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诗”在诗歌史上的独立地位。
一、引言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称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水的人”,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完整的描绘山水的诗出现,如庾阐的《衡山诗》,湛方生的《天晴诗》,谢混的《游西池》,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等,但谢灵运才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真正使山水诗走出了理窟,走向了独立,使山水从文学的“附庸”变为“大国”,并成为人们竞相写作的题材的人物非他莫属。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研究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几乎没有人不引用这句话。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鼻祖,但刘勰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如果从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点来加以分析的话,不难得出答案。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色
用典,又称用事、隶事、事类,现在常称作引用。刘勰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在篇幅有限的诗歌中运用典故成为增加诗歌内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艺术效果上,典故的加入也使诗歌变得具有多层意蕴而耐人咀嚼回味。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其引用典故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从中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庞杂,以至于清人吴淇有“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的说法。据统计,谢诗引“三玄”入诗,以《庄子》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由此观之,庄、老思想在其诗中不仅没有告退,与较早的陶诗相比,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灵运诗作中所引的“三玄”中的一些典故,如《过白岸亭》中的“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七里濑》中的“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以上诗句中“抱朴”、“要妙”均出自于《老子》。《登永嘉绿嶂山》一诗中的“恬知既已交,缮性从此出”,《郡东山望溟海》中的“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以上诗句中的“缮性”、“寂寞”出自于《庄子》。《登永嘉绿嶂山》诗中的“蛊上贵不事”一句出自《易・蛊》;“履二美贞吉”一句出自《易・履》。类似的例证不胜枚举,不再一一赘述。纵观谢诗中所引用的这些“三玄”中的典故,大都是表达自己希望远离尘世纷争,包含着避世隐居的思想。我想他之所以产生这种归隐思想,不仅是受他所处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也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跌宕的政治遭际有关。
谢诗中的典故,论数量的话以“三玄”为最多,但若论引用的质量的话,应该是化用楚辞中的'典故最为灵活和巧妙。例如,《石门岩上宿》中的“朝搴苑中兰”语出屈原《离骚》,“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的“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化用屈原《九歌・东君》。《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中的“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化用《九歌・山鬼》。《东山望海》诗化用《九章・思美人》和《离骚》,几乎全篇都来自屈原诗赋。为什么谢灵运如此钟爱屈子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自身宦海浮沉、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与屈原相类吧,这些寄托遥深的诗赋很容易引起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因此化用起来也很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除了引用“三玄”和楚辞中的大量典故外,在谢诗中还有一些历史典故是以直接引用人名的方式出现的,最典型的如《初去郡》,一首诗中竟然接连引征了九个人物,此诗是对其仕隐思想的一次全面总结。在《七里濑》一诗中,“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二句中的严光、任公也都是隐逸的代表人物。类似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游赤石进帆海》中的“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入冬道路》中的“鲁连谢千金,延州权去朝”等等,他所引的这些人名不仅仅代表个人,实际上也包含着和这个人相关的系列事件,以历史上的旷达之士来自勉自勖,或抒写内心归隐的渴慕,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愤懑。
三、从其用典特色出发,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一般都认为,谢诗有其特有的固定结构模式,大多是按叙事、写景、说理三部分来写的,由于他总是习惯以议论说理结尾,所以就形成了为众人所诟病的“玄言的尾巴”的评价。但是从以上我所列举的他所引用的一些典故及其意义来看,其山水诗中的用典多集中在叙事和说理部分,而写景部分鲜见,比较之下他引用“三玄”中的典故是最多的,这些玄言在其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都有涉及,所以仅仅理解为“玄言的尾巴”是不完全准确的。另外,很多人都认为谢诗那所谓的“玄言的尾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累赘,而实际上这些玄言大多是其内心真实矛盾与苦闷的反映,其诗结尾部分的说理在艺术表现上很像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卒章显其志”。
谢灵运的山水诗从表面上看,大多确实是先叙出游,次写美景,最后发感喟,但却有一条流贯于其中的情感脉络:他的内心激荡着许多矛盾与苦闷,遂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美景的感召启发下,心头的郁闷暂且消解,实现了对“道”的体悟。在大体一致的脉络下,其诗中的情与理都能体现出逻辑上的嬗变与递进。从总体上看,他的很多山水诗都能够做到情、景、理三者的通融和谐,形成了在景中畅理言情、三者趋向统一的格局。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云:“康乐于汉魏外别开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王夫之《古诗评选》评曰:“(谢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这些评论都是对其诗很高的但又中肯的评价。
四、小结
总而言之,从谢灵运的用典特色能够看出,他所引的典故大多是借古人之酒杯,浇其胸中之块垒,借其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矛盾和人生苦闷,并在自然山水的洗礼中获得人生的领悟。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用典之妙者“如水中著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倘若谢诗所引的典故与其所描写的清新自然的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话,就能做到如前人所说的“经营惨淡,钩深索隐,而一归自然”;倘若其所引的典故与其所描绘的清新自然的美景和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有所脱离甚至断裂的话,就会招来诸如“语多生撰”、“有句无篇”、“玄言的尾巴”等指责。这也正是谢诗为人推崇和被人诟病的原因所在,所以对于谢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只持其一端而失之片面。
篇5:爱国诗人屈原的写作素材
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写作素材
屈原的千古名句【1】
1.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4.乐莫乐兮新相知。
5.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7.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9.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2.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屈原的千古名句【2】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1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1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1.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2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的千古名句【3】
25、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26、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28、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2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3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35、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3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篇6:高考写作素材:唐代诗人的别称
高考写作素材:唐代诗人的别称汇总
20高考写作素材:唐代诗人的别称汇总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仙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唐代大诗人李白,好饮酒,其实想象出奇,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时人称他为“李谪仙”。
19、诗圣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唐代大诗人杜甫,是做敦厚严谨,沉郁顿挫,多反映民间疾苦,充满忧国忧民情怀,被称为“诗圣”。
20、诗豪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唐代刘禹锡,是个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推为“诗豪”。
21、诗魔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实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人称“诗魔”。
22、诗鬼 唐代诗人的别名趣录唐代多才而短命的是人李贺,其实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代魏庆之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篇7:描写唐代诗人的随笔写作:贺知章的“人缘”
在唐代诗人中,贺知章属于高寿,活了85岁。
贺知章仕途一直很顺,当过的官名名目繁多,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坎坷,而可能这与他的人缘、人品、为官、襟怀很有关系。关于他的人品与为官,这在(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十中有这样的记载:“贺知章为秘书监,累年不迁。张九龄罢相,于朝中谓贺曰:‘九龄多事,意不得与公迁转,以此为恨。’贺素诙谐,应声答曰:‘知章蒙相公庇荫不少。’ 张曰:“有何相庇?’贺曰:‘自相公在朝堂,无人敢骂知章作獠。罢相以来,尔汝单字,稍稍还动。’九龄大惭。 ”这段记载颇有意思,虽不乏有某种“演义”的成分,但至少我们可以透过它,窥见贺知章的人品与为官的态度:为人和善,性格豪爽旷达,而且极善谈笑。
因贺知章一直身居朝廷的特殊地位,再加上他的人品和为官的态度,使得他与当时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交往,也就是说他的“人缘”很好。与之交往的人中,既有达官贵人,也有书生学子,既有僧侣道士,也有生活在小街小巷的下层百姓。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二载梁肃《越州开元寺昙一碑铭》云:“师与贺宾客知章、李北海邕、褚谏议庭诲、泾县令齐融为儒释之游,莫逆之交。”至于他与“饮中八仙”之游,更是名闻遐迩,为此,诗人杜甫专门写了一首著名的诗《饮中八仙歌》,对当时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这样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其醉态通过诗圣的妙笔跃然纸上。在吴越的老乡中,贺知章也有不少与他同时扬名于文坛的朋友,《旧唐书·文苑中·贺知章传》载有:“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兗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对此《新唐书·包佶传》也写到:“佶……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而晚年的的贺知章 “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贺知章的人缘有多好。
同时,由于他如此好的“人缘”,所以他的身边经常聚集着一些追慕者,陆象山(贺知章的族姑之子,开元间曾任刑部尚书)就曾对人说:“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而贺知章最要好的朋友当数诗仙李白,这是一对忘年之交,也是一对忘形之交。宋代李肪的《太平广记·才名》中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又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数四,号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此时的贺知章已是朝廷的老臣,而李白却只是一个尚无功名的布衣,政治上没有出路,生活上穷困潦倒。可贺知章独具慧眼,初见李白,即称赞为“谪仙”,论文饮酒,倾杯尽醉,定为忘年之交。于是朝廷宿臣、文坛老人将李白的人品才华“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 ,也就是说就是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和宣传下,李白才“名动京师”。为此,李白对贺知章尊重备至。检索《李太白全集》,其中李白专门为贺知章归故里的送行诗就有两首(即《送贺宾客归越》、《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而贺知章去世后的怀念诗有三首(即《对酒忆贺监二首》、《重忆》)。由此可见李白对贺知章的感情之深。而到了四百多年后的南宋,诗人楼钥在欣赏一幅贺知章的画像时,感慨于贺知章的慧眼以及贺李二人的友谊,在画像上题了一首七绝:“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金龟换酒今何在,相对图画如有神。”
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在长安度过半个世纪官场生活的贺知章已经很累,他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于是告老还乡,出家为道。唐玄宗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亲自赋诗为他送行:“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并且对贺知章返乡作了极为周密的安排,贺知章的宅院即为道观,并亲笔题名“千秋观”。起程的日子到了,皇太子及百官来了,长安知名的文士来了,与贺知章交往的各界朋友也来了,他们在长安城东举行了盛大的饯行宴会。大家依依不舍,“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于是,每人各赋诗一首,以叙别情。当时一共写了多少诗,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尚能见到的有三十九人的作品,合编为一卷,唐明皇亲自为这卷题名《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贺知章回家了,但他的“人缘”却留在了长安的大街小巷,留在了诗人们追忆的诗篇中。
作者|李锋,笔名文锐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 范文诗人
★ 李白的山水诗
★ 王维的山水诗
★ 杜甫是什么诗人
★ 试论王维的山水诗
★ 宋代诗人杨万里
★ 诗人李清照简介
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