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时间:2023-12-11 03:40:58 作者:lsdf8n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sdf8n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

《小池》是作者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新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昭君怨咏荷上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舟过安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止划动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体现出了孩童的机灵,诗人也乐在其中。

《稚子弄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暮热游荷池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译文】

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初秋行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秋凉晚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译文】

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

《腊前月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译文】

无论甚么花,只知它开花吐香最长时间也不过十天左右;而月季却一年四季,每天都在鲜花怒放。一朵刚从含苞未放的花蕊中伸出,一朵已冲破绿色的花蒂,开出娇艳的花朵。这是月季开花的动人情景。月季花开,一朵接一朵,此花未开尽,那花已经吐艳,似乎永远也开不尽。虽说桃李芬芳压群芳,但月季又桃花之上,可见月季的馥郁之烈了。严冬,百花凋谢,而唯独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凌寒独开。快过新年了,心情自然是愉悦的,看到这样色彩鲜艳的花朵,何不折一枝回家,为新年添增 一份喜悦!然而,竟忘了这是冬末的早晨,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严冬会有如此美丽的花色。在凌寒而开的月季花上,感到了温暖的春意,忘却了周围的隆冬严寒。

《观社》作者为清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

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慱渠侬一饷癫。

【译文】

鹅湖山底下稻子高粱肥沃,关小猪的猪圈和鸡窝的门都是半掩着的。桑树、柘树的影子斜斜的,长长的春社散会了,每家人家都扶着醉了的家人回来。

《最爱东山晴后雪》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译文】

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野菊》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译文】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三江小渡》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译文】

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译文】

我在山岭下看山,山就像伏涛一样,我看见别人登山岭,我也想去尝试。我登上山岭每一步都回头看一下他人,当我爬得很高时可山却更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翻译】

船行很快,刚才还感觉风从北面吹来,这回变成风从南面吹来了。转眼间,船从黄田到了谢潭。仿佛间船外面有一个山峰的影子,急忙撩起船帘看,发现是紫巉岩。

《泊平江百花洲》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翻译】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桑茶坑道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翻译】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涨满了流水,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喜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翻译】

要知道这场春雨让万物多么欣喜,请听那河水流动震天动地的声音。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地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

《初秋行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翻译】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篇2:宋代诗人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篇3:宋代诗人 杨万里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问渊博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关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现存诗篇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现代。

篇4:宋代诗人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题解]

本诗作者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宿:住宿。新市:地名,位于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徐公店: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公: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语意理解]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 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篇5:宋代诗人杨万里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咏月词,不过直接写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较法。

衬托月亮,最常见的办法是去写云彩,常语说 :“ 烘云托月”。杨万里抛开这一陈腐的路子不走,采用了纯新的方式。上阕以谷、斋、竹作陪衬。诚斋是作者的书斋名,万花川谷是作者的花园名 。“月未到诚斋”,自然不无遗憾;但“先到万花川谷”,倒也令人欣喜,因为这同样是词人的天下。况且也不必为诚斋而惋惜 ,因为“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月照幽篁,应该又是一种韵味。这半阕中,同是月光,在万花川谷的当是朗照,在“一庭修竹”的当是疏散,在诚斋的又当是浓阴下的幽明。同样的月色竟有这许多情意,明暗层次又是这样分明,难怪上片无一字直接写月,却叫人处处感得到月的媚态。上阕是以物托月,下阕则以月自托。词中说:今天才是十三,月色已如美玉,若到秋光奇艳的十五十六,它定然更不寻常!这里明显地在用十三之月衬托十五、十六之月 ,然而本篇的作意是咏写今夜月色,所以句中又含有用十五、十六的满月衬托十三月色的意思: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各各更见其妙了。

杨万里写诗,最讲“活法”,“透脱”。 他在《颐庵诗稿序》中说 :“⋯⋯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 。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 。”他认为诗不能象糖:一放进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却变成酸的;诗应当象荼(古茶字)经过品尝才让人感知到它的甜味。我们读这首咏月词,初时只看见全篇仅有一句写月,还是用的“如玉”这个相当陈旧的比喻,读来很可能有几分扫兴,——这正是在“ 病其苦”。可是只要你细心品尝下去,那么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便都会成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月光图。这些图全都经得起人们的反复吟味,因而全篇也就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艺术效果。再说作者使用的又是白描手法,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式启人想象,其表达力往往可以超过一切言词。比如,词中说“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 ,看十五十六”,十五十六的月色自然好极了。但如何好法呢?不论你想出多么优美的字眼来形容它,其他读者仍然可能想象到更美十倍的境地中去。——凡此种种,又是本篇“苦未既,而不胜其甘”的地方。

不,这首词的超脱处还不在于此。你如果继续品尝,还可能发现作者是在写月,但又不全在写月,更重要的,他是在借月写人。不然,月光朗照之下什么不好写,却偏要写他的园、他的竹、他的斋呢?应当说,它些环境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还有书斋所象征的博学,以及用来作比喻的玉的坚和洁都透露出一种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蕴了更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当然,这一些也都是要欣赏者通过咀嚼而慢慢品味才能获得的。

篇6: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脚底神通也自强,三更报我有飞霜。

人言冬夜长如岁,不寐方知岁未长。

篇7: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春晴幸好却春阴,云意涔涔半欲霖。

日色忽开云又合,急收碎影一帘金。

宋代诗人杨万里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

唐代诗人杨万里主要成就

宋代思乡诗

杨万里的诗哪些

宋代陆游的诗

杨万里写的西湖的诗

杨万里写大自然的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范文诗人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