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黄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海南文昌的春节风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海南文昌的春节风俗,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海南文昌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风土习俗和民族文化。由于地域不同,各个地区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年俗。今天为大家介绍海南文昌春节风俗,共同回味那些我们共同的过年记忆。
年 市
从年前的腊月中旬起,文昌城镇的街上便普遍进入春节的节日欢庆状态。据风俗志记载:“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案几笔墨,人从作书,则卖画幅,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点缀渲染节日气氛的行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画棚子售年画;对子摊写卖对联、横批、门心、抱柱、斗方;卖元宝的,卖烟花的,卖爆竹的,卖纸钱的,卖灯笼的、卖香烛的,卖京果的、卖糖贡的......一应俱全。
送灶君
年前的腊月廿三日,举行送灶君。灶君也成灶神灶公,民间传说是天上玉皇大帝派来凡间监察人们的善恶和家庭兴衰情况的,他要上天去朝见玉皇大帝,将各家各户的好坏情况禀奏玉皇,以便对人间善恶给予扶持或惩罚。在廿三日回天那日,人们备办祭品和“灶公马”,设香案于庭院来送行。到了廿四日,人们趁灶公不在家,百无禁忌地进行大扫除,对屋内外清洁,这叫做“采坌”,以迎接新年新春的来临。等到次年春节的初五日,人们又设酒席迎接灶君的归来。因他是一位廉正的尊神,文昌人把他的神位立在家神的神龛上,与本家祖先并列,享受四时节期的祭祀。
扫 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扫出门。把灶王爷送走以后,就开始打扫房子,家里的男女老少齐动手,拿着新买的扫把将屋顶墙壁都要打扫一遍,并用水冲洗干净,力争一尘不染,这就叫做“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文昌每一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城乡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年 糕
每年腊月的最后几天,文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年糕的习惯,表示新一年的日子会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大年还没到,大家就已经制作好京果和糖贡(文昌最重要的年糕),作为拜年互赠的礼品,大快朵颐的食品,祭祀祖先的供品。京果是用优质的糯米粉加上白糖和少量的水混合揉搓押平切成条状,油锅内炸熟即成。糖贡是用煮熟的大米晒干,在热锅爆成米花,在爆米花中加入白糖、椰子肉片、姜茸,煮成稠状,待从锅中捞出的米花温度适宜后,用手捏成圆球状或押平切成方块,其特色是香脆芳甜,可口诱人。据记载:清朝时期作为进贡给皇族的地方果品叫“京果”,状如花生。“糖贡”的称谓,是集糖糕贡品之意而得名。
除 夕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十分忙碌。人们早早起床,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杀鸡、杀猪、做菜,为团圆年饭做准备。到了中午11点左右,人们便在八仙桌上摆放鸡、鱼、猪肉,开始祭祖。
文昌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文昌,无论多拮据的人家,借钱借米也要杀鸡,并将未切块的完整熟鸡摆在八仙桌上祭祖,文昌人无鸡不成年,一过中秋,家家户户就开始圈养文昌鸡,除夕的餐桌上少不了白斩鸡。
到了晚上,团圆年饭是每家每户在除夕的重头戏。“鸡肥肉香鱼鲜”是团圆年饭的一大特点。“文昌鸡”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主菜。文昌人过年,祭祀祖先,鸡是不可少的供品,认为鸡爬土觅食,双脚总是向后爬,用鸡来祭祀祖先隐喻有益于后代人。人们还喜欢有紫菜煮鸡汤,意指“紫气东来”、“财源广进”。
白斩鸡是团年饭的主菜,还有不少人用鸡汤、鸡油煮制文昌鸡饭,鸡饭配文昌鸡,味道更加清香爽口。
通常每户人家在这天都会杀上5、6只鸡,除满足当晚吃用,还为初一备用。在吃鱼之前,长辈都会叮嘱晚辈要用手中箸先戳下鱼头再戳鱼尾,然后夹鱼肉吃,意指希望晚辈做事能“有头有尾”。
吃完团圆年饭后,大家便开始忙活着在家里贴对联,贴福字,每家每户还会在鸡笼上、猪圈处、厨房内张贴“利是”,张灯结彩,还拿柚桔摆在神桌上,因海南话“柚”和“桔”与“又吉”谐音,表示新年“又”获大“吉”大利。并按俗情在桌上陈列三盅茶五盅酒,俗称“三茶五酒”。“三茶”敬“天、地、人”三“才”,“五酒”求“福、禄、寿、财、丁”五“福”。并用红纸条写“童言无忌”四个字贴在中堂屏风上,又在过厅门楣上粘上“迎春大吉”之类的横额。然后,清扫香炉中的“香脚、烛脚”、陈旧扫帚、陈旧灯盏和陈旧竹器,远抛于门口的十字路上,放一串鞭炮,谓之“送穷”。凡事俱为初一做准备。
年初一
丑时至卯时的时间里,依照通书所规定的吉时时辰上香祖先,告知新春的来临,然后又按照通书所指定的方位向天空迎接财神(喜神)登上神坛,与祖先并座。这时敬献茶、果,接着燃放又长又响的鞭炮,为祝颂财神在新年里赐予财运亨通,万事如意。过一个时辰,必须向财神“贡斋”即贡饭(意为初一首开伙)。
初一早晨,晚辈们须早早起床洗漱,然后穿上新衣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也给晚辈发“压岁钱”,希望子孙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长辈还会按人数将小红包放进一盒子里,让子孙们来“捡”,寓意子孙来年好运相伴。
之后,长辈将事先煮好并用红纸染过的红鸡蛋给晚辈“脱壳”。“脱壳”的步骤是:长辈拿着红鸡蛋顺着晚辈的头部、肩部下推滚脚部,嘴里念着“从头红到脚”的吉利话。然后晚辈将将鸡蛋剥壳吃完。
年初一也有较多禁忌:如不准打扫、不准杀生、不准出远门等。吃完早餐后,一家人品尝着糖贡、瓜子、香茗,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既温馨又热闹。
年初一拜年仅限于左邻右舍或同村兄弟叔侄,在拜年时,彼此都恭敬地向对方说“恭喜发财”类的吉利话。
年初二
这天早上在祖公厅前摆上米饭、鸡、猪肉、鱼等贡品“请财神”。当今,有些地方仅摆清茶、年糕和烧香放鞭炮。经商者和小业主则在自家店铺立“财神位”,从正月初二和年十六起,月月逢初二、十六都烧香敬财神。
大年初二也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家拜年的日子。在文昌,如果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一对新人给长辈叩首、礼拜,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宴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做“等路”。(海南方言,即礼品)
一些地方还有吓女婿的习俗。
年初二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亲朋好友拜年时,都要准备鞭炮,糖果、饼干等礼物,这天也是十分热闹的。
年初三
初三一大早,各家各户在祖公厅供茶水和年糕,点上香烛,放鞭炮,接着拿起新扫帚,从祖公厅起,至正室住房、厨房、横屋房、庭院,依次扫地,绕后吃早饭。自此,禁忌的话可放开了,意即“开赤口”。
不知从何时起,正月初三成了文昌人的开“赤口”之日(俗称“漏赤口”),从初三开始,“口舌”可稍微放宽,但明显的不吉利话还是不能说。
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俗称“小年”,这一天,人们也像过大年初一那样张灯结彩“贡饭”,不过规模比春节小得多。正月十五夜农村是很热闹的,有演大台戏、舞龙狮、送灯等各种娱乐活动,尤以送灯较普遍,流传较久。
按照习俗,女人对祖先及神灵是不得烧香的,如家中无男人,要请诸如叔伯的男人代为烧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破例烧香时,要站在神位一旁朝拜,不能正面对着神位。其习俗约定如此,至今犹然。
在正月十六早上灯头备好茶果来到公庙谢神,将所有的灯焚毁,只抬回头牌灯挂在厅堂。
1.海南的春节风俗
2.海南春节有哪些风俗
3.有关海南的春节风俗
4.海南春节风俗
5.海南万宁春节风俗
6.海南三亚春节风俗
7.春节风俗
8.春节有哪些风俗?
9.满族春节风俗
10.春节风俗资料
篇2:海南文昌的春节风俗
海南文昌的春节风俗
在文昌,几乎家家户都有做“糖糕”的习惯。大年还没有到,他们就已经备好了制作糖糕的料,如花生、芝麻、爆米花、沙红等。有的在年夜饭前已经做好,有的在年夜饭开始忙碌着做,并将密封好。大年初一,邻居互相拜年时,都拿出糖糕招待,并互相祝福新的一年日子会过得比糖还甜蜜。
文昌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去给亲戚朋友拜年时,一定得带上自己家做的糖糕赠送给亲朋们,或是亲友来他们家拜年时,一定得给亲友捎上他们自己制作的糖糕,并祝愿亲友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好的收成,生活会更加甜蜜。文昌人的这种习俗后来还演变成为平常节日里也制作糖糕,并用于馈赠亲友,沟通与亲友间的感情。
如今在商店里时时刻刻都有各式各样的糖果、糕点出售,食用也非常方便,但海南人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糖糕”,也称“糖恭”。
贴春联:除旧迎新
春联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文化小品,是一门精简的艺术,老百姓一般都通过春联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企盼和祈求。而“福、禄、寿、财、喜”就是人们最普遍追求与表达的梦想。细心的人只要稍稍注意一下,也不难发现,在海南普通百姓家,他们贴的春联都无不饱含着对来年的祈祷与企求:穷人希望来年能发财;当官的人希望来年能升迁;富人希望能平安健康;而更多的人都希望年年有福,有喜……因此,海南人在春联的挑选上,一般都比较传统,仍保持有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文化。
在中国春联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态度,因此,在挑选春联时,海南人都很注重勤劳、节俭之类内容,特别是正堂室大门的春联,最能反映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企求。在海南,贴春联一般都在除夕之夜降临之前完成,并且一般由小孩子或年轻人来完成。
最独特的是贴春联的同时还贴“利是钱”,一种红纸制成的、满是小圆洞的纸。只要到乡下走一走,便可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框上都贴着四张随风飘扬的“利是钱”,而在其他小门上也贴着,甚至连家里的与“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物品及水缸、炉、灶和犁、耙等农具等,都贴上了“利是钱”,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还是一种企盼。
做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年糕,年糕,即意为一年比一年高。迎新春,吃年糕,表示新一年的日子会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而海南人做年糕,除了供奉祭祀,自己用吃外,还赠送亲友,并祝福亲友在来年的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在海南,由于各地生活习惯不同,做年糕的习俗也不同,一是在除夕之夜制作,一般是在吃年夜饭后就开始制作年糕,并用年糕来供奉祖先,表达迎新春之情,祝愿新一年的日子会更好;一种是在小年即元宵之日制作,并用来祭祖,告诉祖先,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的生活过得甜甜蜜蜜,美美满满。
放爆竹:对生活充满成就感
海南人喜热闹,更喜追求一种好的热烈的氛围,而燃放爆竹是营造这种热闹氛围的最好方式。海南人过年燃放爆竹,不仅是为了热闹与庆祝好收成,还是一种宣告,肯定过去的成绩,反映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成就感。
那么燃放爆竹的风俗由来已久,人们不论是祭拜众天神还是敬拜先祖,都要燃放爆竹,其目的是祈望得天保佑,同时也告诉自己的先祖们,子孙们如今过上好日子了,不仅有肥鸡吃,而且还年年有“鱼”。
那么燃放爆竹还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祷,也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喜庆之情,如果今年哪家燃放的爆竹最多,这一家的收成一定很好,来年的收成也会更好。尤其是正月初一零时到来之际,人们总争先恐后地燃放爆竹。海南人燃放爆竹最喜燃放“万三三”响的。“万三三”在海南话中之意是“多多”或是“很多”。谁家燃放了“万三三”,而且燃放的最多,谁家的收成也一定会很多,盈利也会最多。因此,海南人燃放爆竹不仅是肯定过去一年的成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且还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祷与祝福。
鲥鱼祭祖:过日子年年有余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过得非常美好,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乐乐,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有盈余,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幸福之情?海南人的习俗就是买几条鲥鱼,在除夕之夜将鱼蒸好,存放到正月初二才用来祭祖。
同样鱼与余同音。在贴春联时,人们常常看到,对联的横批往往是“年年有余”。这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真切反映。海南人除了用对联表达自己的生活美好外,更重要的是想向先祖们说,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更加美好了。而最能表达这种心情的方式就是用鱼祭祖。
那么人们也许会问,用鱼祭祖为何不在除夕吃团圆饭时不将鱼供上呢?海南人的习俗奇特就在这一点上。为了庆祝过去一年的收成大好,并想告诉先祖,今年的收成最好,过年的团圆饭最丰盛,吃的是又大又肥的鸡,而且还有盈余,因此,在除夕祭拜祖先时,都挑最大最肥的鸡。而到初二,鱼已经在家里存放了两天,而鸡肉才刚刚吃完,现在才开始吃“鱼”。除了有“鱼”外,还祈求大吉大利,在供奉先祖的台上,人们还放上几个大桔子。
1.海南文昌春节风俗
2.海南的春节风俗
3.海南春节风俗
4.有关海南的春节风俗
5.海南春节有哪些风俗
6.海南春节的风俗
7.海南三亚春节风俗
8.海南万宁春节风俗
9.海南临高春节的风俗
10.春节风俗
篇3:文昌海南石头公园
文昌海南石头公园 -资料
如果问,在泛文昌旅游圈里,有哪些是人们能熟知的景点呢?也许我们能听到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东郊椰林、宋氏祖居、文庙、八门港红树林这些名字,而位于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石头公园,我想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寻游的美丽海湾。
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
资料
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大大小小的鹅蛋石安然地躺满了铜鼓海角,仿佛在向现代人讲述着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据当地渔民称,石头公园一带,海胆鲍鱼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周围还有神庙、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迹,有仙殿、仙洞、风动石、银蛇石、海龟石等奇岩异石。
篇4:海南文昌方言常用词语
海南文昌方言常用词语
1、有味。即有味道。喻,幽默、风趣。造句:这个人讲话真真(津津)“有味”,让人笑到肚皮破。
2、吊锣。“吊锣”即把锣吊上,没戏唱了。喻,赌钱输光,没钱了。造句:我都吊锣啦,那有钱打麻将呀!
3、败功。败,乃失败;功,即功夫。喻,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造句:老三认识了那些吃毒的“烂仔”,彻底了(完)啦,再怎么劝他也是“败功”。
4、不三不四。即“三”也不是,“四”也不是。指那么不务正业,吊儿郎铛的人。造句:“狗仔二”总是结交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将来必毁前途。与“不三不四”相近的词语还有:不中不用,不四不六等。
5、半精半愚。即一半精明,一半愚钝。喻,智力不健全,不够“精捷”(精明)。造句:唉,现在真不知是什么世道,“半精半愚”做(当)书记,“不三不四”赚大钱。
6、半脑。即脑袋只长了一半。喻,不够“精捷”,有点懵懂。造句:这个人有点“半脑”,你要是娶她做老婆这辈了就完了。与半脑相近的词语还有走神、落偶、腥中、缺副、十六脚等。这些都是骂人的话。
7、色水。喻,讲究面子,讲究排场,挺会装的。咱农村人讲乜“色水”咧,粗茶淡饭、简简单单最好!
8、西游。即西游记,指其故事不切实切,不足为信。喻,胡乱讲。
造句:刚才那番话,我是讲“西游”的,你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了。
9、富主。即财富的主人。指很有钱的人。造句:别看他祖上穷窘凄惨,可这几年种他西瓜发大财,现在成“大富主”啦。
10、摸鼻。即自己摸一下自己的.鼻子。喻,无济于事,望洋兴叹。造句:这是个好故娘,如果现在不敢大胆追,到时候只能“摸鼻”了。
11、做冲(生)做旦。即一个充当生角,一个充当旦角。喻,相互配合,捉弄他人。造句:经常有人在街摆赌局,然后聘一大帮人来“做生做旦”,专骗那些不明真相的行人。
12、弄狗相咬。即,挑拨两只狗,互相争斗。喻,挑拨离间,使他人互相争斗。造句:他这个人心术不正,最拿手的把戏就是“弄狗相咬”。
13、头额高。喻,很自信。造句:他的小孩考上了文昌中学,近来走路头额是高的。
14、精神奋奋。喻,劲头挺足。最近他中了几期彩票,如果你和他讲彩经,他总精神奋奋的。
15、移蓝脚。即移动菜蓝子。指做点小生意。造句:最近他被迫下岗,只得到市(街)上移蓝脚,混日子。
篇5:海南文昌方言的词语
有关海南文昌方言的词语
1、有味。即有味道。喻,幽默、风趣。造句:这个人讲话真真(津津)“有味”,让人笑到肚皮破。
2、吊锣。“吊锣”即把锣吊上,没戏唱了。喻,赌钱输光,没钱了。造句:我都吊锣啦,那有钱打麻将呀!
3、败功。败,乃失败;功,即功夫。喻,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造句:老三认识了那些吃毒的“烂仔”,彻底了(完)啦,再怎么劝他也是“败功”。
4、不三不四。即“三”也不是,“四”也不是。指那么不务正业,吊儿郎铛的人。造句:“狗仔二”总是结交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将来必毁前途。与“不三不四”相近的`词语还有:不中不用,不四不六等。
5、半精半愚。即一半精明,一半愚钝。喻,智力不健全,不够“精捷”(精明)。造句:唉,现在真不知是什么世道,“半精半愚”做(当)书记,“不三不四”赚大钱。
6、半脑。即脑袋只长了一半。喻,不够“精捷”,有点懵懂。造句:这个人有点“半脑”,你要是娶她做老婆这辈了就完了。与半脑相近的词语还有走神、落偶、腥中、缺副、十六脚等。这些都是骂人的话。
7、色水。喻,讲究面子,讲究排场,挺会装的。咱农村人讲乜“色水”咧,粗茶淡饭、简简单单最好!
8、西游。即西游记,指其故事不切实切,不足为信。喻,胡乱讲。
造句:刚才那番话,我是讲“西游”的,你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了。
9、富主。即财富的主人。指很有钱的人。造句:别看他祖上穷窘凄惨,可这几年种他西瓜发大财,现在成“大富主”啦。
10、摸鼻。即自己摸一下自己的鼻子。喻,无济于事,望洋兴叹。造句:这是个好故娘,如果现在不敢大胆追,到时候只能“摸鼻”了。
11、做冲(生)做旦。即一个充当生角,一个充当旦角。喻,相互配合,捉弄他人。造句:经常有人在街摆赌局,然后聘一大帮人来“做生做旦”,专骗那些不明真相的行人。
12、弄狗相咬。即,挑拨两只狗,互相争斗。喻,挑拨离间,使他人互相争斗。造句:他这个人心术不正,最拿手的把戏就是“弄狗相咬”。
13、头额高。喻,很自信。造句:他的小孩考上了文昌中学,近来走路头额是高的。
14、精神奋奋。喻,劲头挺足。最近他中了几期彩票,如果你和他讲彩经,他总精神奋奋的。
15、移蓝脚。即移动菜蓝子。指做点小生意。造句:最近他被迫下岗,只得到市(街)上移蓝脚,混日子。
篇6:海南文昌铜鼓岭导游词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我们去文昌的第二天。到了早上八点半,我们坐车去了铜鼓岭。
大约开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铜鼓岭山脚下。铜鼓岭号称琼东第一峰,海拔338米。山上有一些稀有的动植物。下车之后,我们沿着车道往上爬。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因为是野生的,所以不想人工种的统一。车道像阿基米德螺杆一样盘旋而上的。我们爬到了半山腰看到了月亮湾,看到了海天一线的大海天气晴朗天空中的云像一架架飞机。
在上山路上,我看见了一棵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树。它的果子不是长在树枝上的而是长在树干上的。果子是绿色的,树干上没有叶子,真是一棵罕见的树。沿途我们还发现了了一些野果,他的壳很硬,外表像小橙子。
爬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再往上爬一点,可以看见一个小钟,小钟的旁边是文佛殿。在我们下山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天空中的云,看起来和上山时不太一样,天空中的云,像一团团黑色的棉花。
下山我用了四十分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
篇7:海南文昌游玩作文1000字
海南文昌游玩作文1000字
盼望已久的寒假到了,今年妈妈带我去海南省文昌市度假,这是我第四次去海南,以前去海南因为我小,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哪里的空气特别好,天气特别热。
我和妈妈,大姨……一起坐飞机去海南,坐了3个小时的飞机,到了美兰机场,天已经黑了,外面还下着大雨,我们还有40公里的路途,才能到达文昌市,司机程叔叔一路小心翼翼的开着车把我们送到了威尼斯酒店。
第二天,早上我们换上夏天的衣服,到1楼吃早饭,这里的早餐是自助餐,有中餐也有西餐,品种多,早餐比较丰富。我挑了几样爱吃的,妈妈说,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我边吃边东张西望着,看见了外面的景色非常漂亮,使我迫不及待的想出去,我快速的吃完饭,奔跑出去,哇,好大的游泳池啊!天蓝色的游泳池,清澈见底,我还看见了游泳池的对面是五彩缤纷的滑滑梯,哪里有溜溜梯、还有秋千……游泳池的一圈都是绿树红花,五个花瓣组成一朵红花,妈妈告诉我,那是海南市花,还有高高大大的椰子树,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景色迷人。
妈妈为了让我玩的开心,就把在万宁的小玉一家接到文昌来一起玩,小玉和她的妹妹小杰,一到文昌就被文昌的美景给吸引住了,我们一起拉着小手跑到了海边一起捡贝壳、一起玩沙子,小玉说:“我们玩个小游戏吧。”我和小杰异口同声的说:“好啊好啊。”小玉说,看谁捡的贝壳最多、最大、最好看。我们开始分头捡贝壳,我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走来走去,海水还有点凉,我快速的捡了几个,回到一起比较,还是小玉捡的最大最漂亮。
我们一会儿到了隔壁的海滩公园去玩,一个像城堡一样的滑梯,大孩小孩都在滑梯上你追我赶的玩耍着,有三个不同的大圆蹦极,里面站满了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跳得高,有一个特别大的广场,围绕一圈都是小朋友的玩场,场地画着很多特别大的海里动物,长长的四条钢管,小朋友在上面出溜来出溜去的,看上去还有点小惊险。还有障碍物攀岩,我也试着勇敢的爬上去了,我们三个玩的很开心。
下午,我们和妈妈一起去清澜码头,买海鲜,这是我第一次到海鲜市场,好多海鲜,我都没见过,妈妈买了一条石头鱼,还有特别大的虾菇,妈妈说,也叫虾爬子。还买了一斤蓝色的虾,还有鱿鱼,通过这次买海鲜,我还了解了海鲜市场的价格,这也是我以后学数学中需要的。回到酒店后,妈妈让酒店加工,我们吃了一顿非常美味的大餐。
这次来海南文昌,感受了海南的天气,无比的晴朗,万里无云,一朵朵的白云美丽无瑕,在蓝蓝的天空铺上一层层的白净,看上去很舒服,还和好朋友一起游玩,吃美味,每天走路锻炼身体,一起写作业,真是开心极了。
篇8:海南家乡风俗礼仪
民族风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风俗
今日中元节——“鬼节”,相比起内陆,海南中元节更多地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原汁原味”。
在海南,“鬼节”也叫七月半,在海南人心中,仅次于春节和清明。从七月初一到十五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会用烧纸钱、放天灯等各种方式祭奠祖上早去的先人,通过种.种隆重而热烈的祭拜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
放天灯
鬼节,海南人对此敬畏有加,他们通过种.种特殊的方式,将情感释放得酣畅淋漓。比如在鬼节放天灯,祈求平安就是一个特例。
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灯祈福的习俗。年长的人在家祭祖,年轻人则纷纷出门放天灯,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追思。传说天灯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或文灯。
“送水灯”祈福
“七月半”除了放“孔明灯”之外,万泉河沿岸还有“送水灯”的习惯。“送水灯”是琼海人、疍家人过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心愿与祈盼永远与海有关。
送水灯”是用彩色的宣纸做成的小船,再插上点燃的蜡烛、香火,让小船晃晃悠悠、顺水而漂,这样的做法说是给落水鬼引路。波平如镜的万泉河上,几百只河灯光芒闪烁,随波轻漂,构成一幅绝美出尘的图画。
吃“鸡屎藤”
在定安,大人们到野外找回一种俗称“鸡屎藤”和“鬼姜”的味奇臭的植物,“鸡屎藤”用来做成“手镯”。“鬼姜”状似咱们往常食用的姜,用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给小孩和妇人戴在手上和身上,用来驱鬼和避邪。
而琼海乡村则有吃鸡屎藤粑仔汤的风俗。鸡屎藤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活血止痛等成效,琼海人视其为宝。除此,家家户户的门口还挂上一种茎杆长满荆棘的植物,以防鬼魂进门。
吃“苙”解厄运
中元节吃“苙”,可以解结解忧,把厄运解开。“苙”是依据海南话谐音,海南边言叫做“la,p”,是一种极具本地特征的干粮,也是黎灶村美食之一,黎灶乡民在七月必吃,将糯米和椰子丝搅均匀塞入“苙”子里煮。
“鬼节”期间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如不能理发、买衣服、结婚等,大件物品也是不能操办的。
年俗
三十晚上,家里的人们都穿得光彩照人,喜气洋洋,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外地的儿女都回来陪自己的父母过年,一起吃团圆饭,分享过去一年里的喜悦,老人们觉得这一刻是最幸福的,全家人欢聚一堂,也许这简简单单的节日,在老人心里这个时候心里比蜜还甜。聚在一起看春晚。
还有要收红包,爷爷给我拿来一个红包,我对爷爷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爷爷笑了笑说:“你这丫头,拿着吧,以后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为我们家争光。”我点点头,说:那爷爷和奶奶以后也要福寿安康,长命百岁。“爷爷对我说:”你们能回来陪我们这两个老人过年,已经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我心想:也许老人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吧。爷爷说:“长大后要赚钱给爸爸妈妈花,去了深圳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我说:不,等我长大赚钱要给爷爷奶奶花。“之间爷爷的脸颊上仿佛有两颗泪水。
初一早上,大人们要杀鸡,杀鸡是必不可少的,吃鸡意味着健康。小孩子也不闲着,蹦蹦跳跳的,穿着新衣,手里拿着炮,有个小孩拿着一个炮,跟我说:”姐姐,能不能帮我放啊?“我说:”嗯嗯。“小孩说:”姐姐,我怎么觉得你很陌生啊?“我说:”我刚从深圳回来,你小时候我还和你玩过呢!“小孩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声说:”姐姐好厉害,胆子好大啊,一起放炮喽。“我心想:小孩就是这么天真无邪的吧,有人陪他玩他就高兴了。
接下来,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你也许不知道拜公是什么,这是一种在农村过年一定要的,把鸡和肉,鱼,和把米饭捏的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爷爷带我去拜公,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想着今年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自己学习进步,认识我的人都笑口常开,不认识我的人幸福开心每一天。
还有着名的盅盘舞。这是乡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每人都期待的,还会有送灯。这些也许你们城市人永远都没看见过得。没看过的人真是很可惜。还有京剧,海南剧,有人打排球,拔河等许多的好节目。
篇9:海南过年风俗作文
宜昌人也是龙的传人,宜昌的年和中原风俗也差不多。
宜昌的年从腊月就开始了,宜昌话叫“忙年”。宜昌没有北方喝“腊八粥”的习惯,却开始杀年猪、放水捕鱼,就开始用柏树枝开始熏制腊肉、腊鱼、腊香肠、腊猪头,就会上街采买年货、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糖果点心、日用家什、还有新衣服,春联、红双喜和中国结,中国人挣了一年的钱至少有一半会在这段时间里变成大肆消费。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中国是农耕文化,尤其在宜昌,虽不是鄂西山区那样地无三尺平,却也有些珍贵,种田就意味着来年丰收的开始,所以,当然十分重视,同样的,孩子们对一年一度可以随心所欲的春节更是充满了期待。宜昌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就会“打扬尘”,这是地地道道的宜昌话。“尘”跟“陈”同音,也就是除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关于过小年到底是哪一天,中国的南北也有所区别。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在上海则把大年三十头一天晚上称之为小年夜。在宜昌却参差不一,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都有。据说有“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之说。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可以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那就有些尊师重道的意思,也有些藐视百姓的意思,不信也罢。
过小年的主要活动是宜昌话说的“敬灶王爷”。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炉灶何以为食?所以灶王爷是得罪不得的。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好心人居然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在灶前,就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据说灶王受天帝委派掌管天下所有人家的炉灶,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木板印刷的画像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面点和糖果,宜昌的那种“打巴糖”最好,灶王吃了嘴甜,上天对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光说好话不说坏话,也就是现在讲领导人业绩的时候,成绩大大的,问题小小的,各项指标的完成都是喜人的。
我没有见过祭拜灶王爷的活动,我家就一小小的煤球炉,没灶王爷待的地方。宜昌政府(原来的人委)、四中、五中、人委宿舍的食堂都去过,有宣传画和标语口号,就是没有对联,现在政府食堂里面挂的却是注意事项,就是要那些就餐的公务员不准浪费粮食和乱扔乱倒之类的,不过门口的垃圾桶里还是有扔掉的早点。那就是灶王也没有看见的缘故。
★ 海南文昌春节风俗
★ 关于春节风俗作文
★ 杭州春节风俗
★ 春节风俗作文
★ 春节传统风俗作文
★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海南文昌的春节风俗(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