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黑喵也是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宋氏祖居”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距海口市90公里,距文城区约30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乡,是宋氏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宋耀如夫妇及其子女:宋霭龄(孔祥熙夫人)、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子文(民国行政院长)、宋子良、宋子安等人组成的一个大家族,这一大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名声显赫,使“宋氏祖居”像一颗明珠,在这青山环抱,地灵水秀的乡村闪耀着光芒,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国游客前来寻访宋氏家族的踪迹。
“宋氏祖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座西朝东,二进格局,有两间长架桁正屋和两间横屋,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建造,造型典雅华丽,座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环境幽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宋耀如、宋庆龄和孙中山雕像,椰子纪念园、祝吉亭、宋氏祖坟和陈列馆。陈列馆分为四部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宋氏家族成员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踪迹,展现了宋氏家族的爱国的情操。
“宋氏祖居”从1987年修复开房24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宋氏祖居”题词。华国锋、朱镕基、田纪云、刘华清、李岚清、王光英、马万琪、彭佩云等23位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宋氏祖居参观指导,并留下墨宝。还有泰国国会主席鸟泰屏知春,爱泼斯坦等国际名人也前来瞻仰并留言题词。在海南开展“琼州百景”评选活动中,“宋氏祖居”被评为“琼州百景”历史人物景观十强中的第七位,已经载入海南旅游业的历史史册。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入开展,文昌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以“一带两院七镇四组团”的工作总思路,重点建设“宋氏祖居”文化园。现在正委托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贝礼中董事长带领设计团队做“宋氏祖居”文化园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宋氏祖居”文化园的建设,将充分展示和传播其历史风貌,大力弘扬宋耀如、宋庆龄等追求进步,爱国爱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它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注入文化的灵魂,打造具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文化品牌,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第一人文景观。
篇2: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浩浩南海水,悠悠文昌河。一样葱茏葳蕤的故土,一样朴茂无华的村庄,普普通通的古路园村书写着历史的见证。举世闻名的宋氏祖居就座落在这里。
宋氏祖居原居在河南安阳,是魏国公韩琦之后,为避战乱,南迁琼州,定居文邑,住在锦山,清代迁居罗豆乌坡村,后再迁昌洒镇古路园村。据族谱记载,从韩氏渡琼始祖显卿公(宋朝会稽县尉、廉州太守),繁衍到宋耀如先生为第23代裔孙,族谱上的韩教准就是宋耀如原来的名字。一条血脉的情缘,使宋氏家族世系代代相传。
这是由海外华侨捐款投建的一座书亭式仿古大门。大门正中高悬着镌印繁荣“宋氏祖居”四个大字,于1988年仲春邓小平亲笔提写。大门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门檐是金壁辉煌的琉璃瓦,四个紫红色的方型门柱像毓秀宝石亭亭玉立,圆弧云纹式的门框,精巧秀丽,镂月裁云。大门造型美观大方,庄重奇特。通过门庭窥测远方,却是绿蕴春辉的林阴大道。
穿过大门,有公路直接通往宋氏祖居园林。碧绿的台湾相思树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侧,茂密的繁枝凌空合拢,宛如两手相牵,仿佛大伞遮掩,构成了一个长达三公里的绿色长廊。
文昌这一片热土早已成为海外享有盛誉的椰乡、侨乡、文化之乡、将军之乡和排球之乡。
这里更令人引以为荣的是成为宋氏三姐妹的故乡。
密密匝匝的椰子树、龙眼树和牛酸树掩映和簇拥着的宋氏祖居,座西南,向东北,是两间矮小的正屋和四眼窄小的横屋,砖瓦桁木结构。正屋厅内悬挂着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母亲倪桂珍、全家合影、宋氏三姐妹、大弟宋子文、还有堂弟韩裕丰的放大影照。侧内室有宋耀如童年睡过的床。一切的摆设都显得简单朴实,似乎找不到弦妙的绝美之处。在朦朦胧胧的黄昏,一抹晚霞透过暗淡的树影,照射在这座建筑物的屋顶上,却让你领略到有一种神奇的灵光和超然的气势。徐徐不息的海风,为你送来了揶树馥郁的清香;栖息的小鸟,为你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莺歌燕语。
文昌人曾为有“宋氏祖居”的情缘而自豪.宋耀如先生从美国回到上海,他心头积压的第一个期望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居,克己尽孝,走一走,看一看。对家乡,宋耀如存满了深沉的爱。1936年,宋氏三兄弟遵奉父亲生前的嘱咐,特乘飞机回到文昌和父老乡亲见面,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1949年,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宋庆龄与张云逸为同是文昌祖籍而高兴地握手以兄妹相称。1955年,宋庆龄应台北海南同乡会的邀请,亲笔为《文昌县志》封面题签。从飘逸柔和的字体中,不难看出老人对故乡所倾注的一片真情和思恋之心。宋氏祖居像一颗璀莹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士前来寻访宋氏家族创业生辉的源泉,牵动了海内外文昌人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
穿过树林中通幽小路,踏着绿茵茵地毯式的小草漫步前行,就可看见墓前屹立着一块石碑,碑体上镌刻着“清韩妣王氏之墓”。王氏就是宋氏姐妹的祖母。宋耀如曾对慈母称赞道:“她身负重任仍文雅高贵,她饱经折磨仍端庄美丽,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她那崇高的神韵”。字字句句倾注了宋耀如对慈母深沉的爱。为守祖居,韩裕丰老人于1949年放弃马来西亚优越的生活条件,率全家回到自己的祖居尽孝道,默默地在故乡这块热土上耕耘、劳作。每逢清明,率子孙背负蓝天,三扣九拜,年复一年的祭祖,日复一日的守居。
一代天骄,国之瑰宝。我们崇敬的**宋庆龄,尤如一颗巨星与日月同辉,名垂青史,她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19她勇敢地冲破旧世俗观念,坚定地和孙中山先生结为伉俪。从此,她将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博爱、平等、和平紧紧连结在一起,始终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系在心间。
在叛逆炮轰总统府的危机时刻/她异常镇静脱离险境。
在风云幻变的紧急关头/她是中流砥柱/赢得世人赞颂。
当国民自制的飞机首次试航/她飞上蓝天/勇敢的庆龄。
当抗日的烽火燎原/她奔赴前线/卫护精英。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她运筹帷幄/迎接黎明。
为了发展中国的福利事业/她亲绘蓝图/啊/圣母和神女。
为了永恒纪念她,华侨捐资在风景如画的热带植物园中,建起“宋庆龄纪念馆”,有康克清大姐亲笔题写馆名。
陈列馆展厅珍藏有1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示了宋氏三姐妹在不同时期的活动片段,翔实的反映了宋氏家族爱国爱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和知名华侨瞻仰参观陈列馆后均签名留念。
在那绿翠长青、花蕙吐燕的花坛簇拥下,这里竖起了高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塑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向宋奶奶敬队礼、表誓言:绝不辜负宋奶奶的殷切希望,好好学习,当好接班人。
怀着对宋氏家族的敬仰,为了筹划建设规模宏大的宋氏风情园,文昌宋氏风情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进勋先生曾多次专程到宋氏祖居拜访韩愈丰老人。
一年又一年的祈盼,是韩裕丰百岁老人不老的情缘。他老人家弥留之际,双掌并合,十指连心,仰望海天,祈盼宋氏家族全家福。
多少年来,祈盼血脉融合世代相传是宋氏家族永恒的信念。多少年来,祈盼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阻挡的愿望。
我们祈盼人人向宋氏祖居奉献出民族热枕的爱心。
我们祈盼宋氏家族的荣耀永远发扬光大。
篇3: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
正门两边墙部位每隔两米有一个石质拴马的“鼻眼”;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整个故居能看到的庭、堂、楼、院十余处,占地约1200平方米,存屋面积600平方米,破损得只有大门和部分建筑保留较好。大厅内空无一物,屋顶、屋梁上曾经精美的木雕,即便今天看来也让人感叹。
宋氏故居建于19,由卫立煌的表亲宋世科所建,东部原来是立志中学。前些年,曾被当地政府修缮作为宋村小学校舍使用,后因怕祠堂年久失修发生坍塌,才将校舍迁出。宋氏故居主要建筑是三层高的两栋大楼,以及约700平方米的走马转心洋房和其他平房上百间。建筑底部为石料所建,加砖到顶。故居大门上曾雕刻有龙凤呈祥、人物山水图案;梁、椽等全部采用木刻花纹,砖墙上也刻有各种花纹。该建筑的厢房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廊柱为水泥浇成的罗马柱,是合肥现存最早的水泥柱。其古朴雅致的建筑风格颇具艺术鉴赏价值。[2]
[3]宋氏故居大门铁锁上的钥匙,如今掌管在李永林老人的手上,年逾70岁的李永林,以前曾在位于宋氏故居内的“宋村小学”读过书,他说:“在这个村子,没在宋世科家读过书的人不多”。合肥的古建筑一度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及一些决策失误,古城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毁于一旦,保护古老的建筑已经刻不容缓。
篇4: 蒋氏故居导游词
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上,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清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初建,起初规模很小,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诸会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里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阁”。1924年清明,老蒋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请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建筑楼房500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老蒋改其名为“乐亭”,写有《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登阁观景,满目青山、烟市,风景分外迷人。
清朝有位蒋氏宗人蒋廷秀,来到溪口文昌阁,凭栏远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写出了文昌阁的壮观、秀丽。
文昌阁里供奉“文昌帝君”像。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日夜手不释卷,苦读攻书,成为人间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阁又被称为“奎阁”。溪口文人常到阁里聚会,叩拜文昌帝君。讨个吉祥,指望日后进身仕途。老蒋的母亲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在奎星前叩拜。老蒋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离家乡前,还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韬武略。
老蒋在外闯荡了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竟然跃居高官。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的参谋总长,俨然成为左右风云大人物。1924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阁,对着“奎星”纳头便拜,弄得边上人好生奇怪。站在边上的蒋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对文昌君如此虔诚,故有今日发迹。”老蒋答道:“兄长,对佛,心诚则灵。诚者,信也;既信而不可变易。佛以不变而对人间万变。姆妈一生信佛,我岂能变易?”蒋介卿肚皮里没多少墨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只得点头称是。兄弟俩走走停停,见文昌阁栋梁歪斜,必须立即修理。老蒋向蒋介卿交代,马上修理、扩建,要他担任督工,资金全由老蒋拨款。蒋介卿提出异议:“文昌阁为溪口人活动场所。要修理应当分摊经费,为何全由我蒋家尽担?弄不好吃力不讨好的。”老蒋道:“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蒋介卿见弟如此坚决,欣然破土动工。
翌年竣工。老蒋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他为什么要更名呢?他在乐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夫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绿竹与岭上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老蒋对文昌阁的修建、更名说得十分透彻。
到了l927年,他跟宋美龄结了婚,两人到溪口,住在“乐亭”。文昌阁自然成了蒋宋在溪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成了空头支票。每当老蒋夫妇住在文昌阁时,四周岗哨林立,谁还敢去阁内走动?西安事变后,老蒋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担任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赶到溪口看望老蒋,被安排在文昌阁居住。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张竹筏载着一个军人和两名随从赶到溪口,被老蒋的亲信戴笠带进文昌阁住下。此人就是抗日将领张学良。张学良走进文昌阁已是夜深人静,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黑夜里,四面布满便衣,溪口当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阁“朝夕游乐”了。文昌阁倒成为张学良幽禁生活的起点。他住了十天后,被送往雪窦寺招待所。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夷为平地。老蒋穷于应付战事,一直未曾重建。1986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一楼厅堂展示老蒋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为卧室与书房,恢复室内布置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1987年3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来溪口观光,登上文昌阁,连声说:“这里风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赞美溪口的笑声。
文昌阁近有憩水桥、武岭潭,“碧潭观鱼”为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蒋廷秀诗:“碧潭潭水水光浏,养得金鳞盈我眸。何必西歧有灵沼,依蒲依藻待人游。”1985年5月,武岭潭附近新增竹筏3张,每筏可乘10余人,观赏剡溪秀色,醉人心目。
篇5: 蒋氏故居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我们溪口镇的著名旅游景点蒋氏故居丰镐房。
丰镐房原是老蒋的祖传老屋,六问。1928年,老蒋对这里进行了扩建,迁走25户邻居,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的现有规模。
丰镐房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大家看,这楼轩相依,廊庑回环,确实是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均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桂银桂各一棵,是宋美龄亲手所栽。两旁的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老蒋元配毛福梅的住所。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来欣赏丰镐房里的布局吧,从这里面可以反映出老蒋的许多思想内涵。先到前厅,请大家抬头望屋顶正中的雕塑,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继续往前走,来到中堂,也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叫“报本堂”,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面书有“寓理帅气”四个字,是老蒋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人,统帅万物。两边楹联是老蒋的手笔:“保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厢房走廊上的雕刻。东厢房走廊上雕刻的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两厢房雕刻的是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何仙姑等,栩栩如生。这里既反映了老蒋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爱好和祈求飞黄腾达,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高超造诣。
各位游客,刚才我把丰镐房的情况向大家作了简单介绍,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转转,再去品味品味。厢房里还有一些历史照片,也可以让我们重温历史。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获!
丰镐房极尽精美,确实是民间建筑艺术的结晶。小导游重点介绍了富丽堂皇的回廊和精美雕塑,真是“看似一祖房,雅致不寻常”啊!
但是,作为介绍历史名胜的导游词,其吸引人的,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魅力,更在于其历史价值。如果小导游在文章第二段能够围绕丰镐房的来历,再简述一下历史,那这个景点就更有“看头”了。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文章第二至第四段,虽然抓住了不同的特点,但是要关注这些特点的内在联系——精美至极。布局精巧、雕塑精致、文化精雅,都落脚在一个“精”字上。这样,特点更加鲜明,游客们会印象更深,兴致高涨哦!
篇6:蒋氏故居导游词
文昌阁位于武山南端潭墩山上,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清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初建,起初规模很小,是溪口“文昌会”、“文武会”、“锦溪书斋”诸会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里面有“文昌帝君”像,故取名“文昌阁”。1920xx年清明,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请蒋介卿负责重建,次年建成。建筑楼房500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蒋介石改其名为“乐亭”,写有《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登阁观景,满目青山、烟市,风景分外迷人。
清朝有位蒋氏宗人蒋廷秀,来到溪口文昌阁,凭栏远眺,口占一首:“巍巍百尺峙山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来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写出了文昌阁的壮观、秀丽。
文昌阁里供奉“文昌帝君”像。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日夜手不释卷,苦读攻书,成为人间文人的偶像,冠名“奎星”。所以。文昌阁又被称为“奎阁”。溪口文人常到阁里聚会,叩拜文昌帝君。讨个吉祥,指望日后进身仕途。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望子成龙心切,且又信奉佛教,所以,常带儿子到文昌阁,跪在奎星前叩拜。蒋介石对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离家乡前,还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韬武略。
蒋介石在外闯荡了几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平头百姓,竟然跃居高官。当上了孙中山大总统的参谋总长,俨然成为左右风云大人物。1920xx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阁,对着“奎星”纳头便拜,弄得边上人好生奇怪。站在边上的蒋介卿笑道:“瑞元,溪口多少名土,只有你对文昌君如此虔诚,故有今日发迹。”蒋介石答道:“兄长,对佛,心诚则灵。诚者,信也;既信而不可变易。佛以不变而对人间万变。姆妈一生信佛,我岂能变易?”蒋介卿肚皮里没多少墨水,也没听出个所以然,只得点头称是。兄弟俩走走停停,见文昌阁栋梁歪斜,必须立即修理。蒋介石向蒋介卿交代,马上修理、扩建,要他担任督工,资金全由蒋介石拨款。蒋介卿提出异议:“文昌阁为溪口人活动场所。要修理应当分摊经费,为何全由我蒋家尽担?弄不好吃力不讨好的。”蒋介石道:“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蒋介卿见弟如此坚决,欣然破土动工。
翌年竣工。蒋介石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他为什么要更名呢?他在乐亭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夫徜徉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绿竹与岭上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蒋介石对文昌阁的修建、更名说得十分透彻。
到了l920xx年,他跟宋美龄结了婚,两人到溪口,住在“乐亭”。文昌阁自然成了蒋宋在溪口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成了空头支票。每当蒋介石夫妇住在文昌阁时,四周岗哨林立,谁还敢去阁内走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担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赶到溪口看望蒋介石,被安排在文昌阁居住。
1937年1月13日夜,一张竹筏载着一个军人和两名随从赶到溪口,被蒋介石的亲信戴笠带进文昌阁住下。此人就是抗日将领张学良。张学良走进文昌阁已是夜深人静,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黑夜里,四面布满便衣,溪口当地名土和文人不敢到文昌阁“朝夕游乐”了。文昌阁倒成为张学良幽禁生活的起点。他住了十天后,被送往雪窦寺招待所。
l939年12月1 2日下午,六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文昌阁夷为平地。蒋介石穷于应付战事,一直未曾重建。1986年,国家拨款近30万元,由东阳县木雕营造厂按原貌重建,一楼厅堂展示蒋介石夫妇的相关资料,二楼为卧室与书房,恢复室内布置并展示宋美龄的画作。对外开放,世界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人士慕名而来。1987年3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来溪口观光,登上文昌阁,连声说:“这里风景真迷人!”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也留下了赞美溪口的笑声。
文昌阁近有钓鱼台、憩水桥、武岭潭,“碧潭观鱼”为清代溪口十景之一,清人蒋廷秀诗:“碧潭潭水水光浏,养得金鳞盈我眸。何必西歧有灵沼,依蒲依藻待人游。”1985年5月,武岭潭附近新增竹筏3张,每筏可乘10余人,观赏剡溪秀色,醉人心目。
★ 戴笠故居导游词
★ 鲁迅故居导游词
★ 观《谷文昌》后感
文昌宋氏故居导游词(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