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上进的小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仙吕寄生草范康阅读赏析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仙吕寄生草范康阅读赏析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仙吕寄生草范康阅读赏析答案
仙吕寄生草范康阅读赏析答案
仙吕寄生草
范康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麯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1)本曲主要运用哪两种写作手法?
(2)有人说,这首曲写得颓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试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反讽(语)和借用典故。
(2)全曲共7句,前5句皆围绕“酒”来写,把“功名”“千古兴亡事”“虹霓志”淹没在“糟”“醅”“麯”中,且后两句嘲笑屈原的迂阔,赞美陶潜的洒脱,给人以游戏人生之感。但从曲末借用屈原和陶潜的典故看,曲子应是激愤之余对世道的冷嘲,外表的洒脱正是愤世嫉俗心情的曲折反映。
注释:
①寄生草:曲牌名。
②方何碍:没有妨碍。
③糟腌(yān)两个功名字:将“功名”二字抛弃。糟腌:用酒或盐渍食物。
④醅淹(pēi yān)千古兴亡事:将千古兴废大事淹没在酒里;指但求终日一醉,不管古今兴亡之事。醅:未过滤的酒。
⑤曲埋万丈虹霓志: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酿酒的酵母。虹霓志:指远大的志向。
⑥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
⑦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
译文:
终日酩酊大醉又有何妨?要是不喝酒清醒着,又能作何思量!这酒啊,改变了功名的风味,淹没了千年的兴亡,埋没了冲天的志向。屈原守身独醒,世间人都笑他太不识相;陶渊明饮酒海量,一个个都把他引为知音、同党。
赏析:
此曲多嬉笑怒骂,看去似乎作者对人生已经厌倦,“但愿长醉不愿醒”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小令先以设问形式肯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接着连用三个与酒相关的“糟腌”、“醅淹”、“曲埋”等词。把“功名”、“兴亡”、“虹霓志”全部予以否定,具有振聋发聩之力。视功名如粪土,宁愿在壶里乾坤中寻找生活的寄托,也不愿到名利场中去追腥逐臭。
长醉不妨于人生,不醉反而无所适从;功名事业、历史兴亡,以及个人的雄心壮志,统统为酒所掩埋销蚀;屈原不甘众醉而独醒,被招致非议;人人以陶渊明的喜酒作为榜样和同道。全篇无一句不扣合“酒”的主题,也无一句不以反语出之,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强烈心情。
这首小令中间的三句鼎足对,素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以酒的三种附属物——糟、醅、曲配搭酒外的人事,句句形似无理,而细细体味,却又觉寓意无穷。试想“功名”两字真被“糟腌”了,那就只剩下酒气冲天,这不正说明功名本身味同嚼蜡、淡然乏味吗?同样,“千古兴亡事”淹没在酒醅中,浑浑噩噩,也喻示出历史的盛衰荣枯,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不值得去分辨个明白。而虹霓般的冲天志向,在古人来说即是所谓“治国平天下”,如今为曲所埋,可见“虹蜺志”的'内容本身也无异于腐渣。“功名字”、“兴亡事”、“虹蜺志”与糟、醅、曲等价,这是从字面上的一层理解。而从“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的醉酒意义来看,“糟腌”、“醅渰”、“曲埋”又都是主动行为,也就是在醉乡中可以淡忘、蔑视和放弃一切追求的意思。这三句鼎足对涵义相似,却横说竖说而无重复之嫌。这种在工整的对仗中逞示老辣尖峭的语言功力,是元散曲的一种习尚,也就是所谓“当行”的表现之一。清李调元赞誉本曲“命意造词,俱臻绝顶”,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的。
篇2:元曲《仙吕·寄生草·闲评》赏析
问甚么虚名利,
管甚么闲是非。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
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
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争闲气,
使见识,
赤壁山正中周郎计,
乌江岸枉费重瞳力,
马嵬坡空洒明皇泪。
前人勋业后人看,
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注释:
①“想着他”句:石崇,字季伦,西晋贵族,以豪奢著名。击珊瑚;《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武帝,恺之甥也。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即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往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列锦帐:帐当作“障”。用来障绝神线的布帷和屏风。《晋书·石崇传》:“(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②罗襕: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象简:用象牙制成的朝笏,即古时臣下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执的手板,作为记事之用。张良:西汉功臣,他在建立功业以后,立即辞去官职,从赤松子游。
③陈抟:隐士,宋初,隐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④“看了那”句: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此言到处奔走。
⑤周郎:即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采用部将黄盖诈降火攻的计划,大败曹操,形成鼎足之势。详见《三国志·周瑜传》。
⑥“乌江岸”句:重瞳,指项羽,因为他眼睛中有“重瞳子”。他兵败乌江自刎前,曾经以二十八骑,三胜汉军,取得了“斩将、刈旗”的胜利,借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详见《史记·项羽本纪》。
⑦“马嵬坡”句:公元756年(唐明皇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兵破潼关,乃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军士们要求杀掉杨贵妃,明皇被迫赐贵妃自缢。详见《新唐书·后妃传》。
赏析:
这是元代一位不留名姓的隐者写得两首笑看人生曲,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曲子语势奔泻,又明白如话,堪称雅俗共赏,特别是这曲中的典故,着实引人入胜。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一句,写得是西晋时国舅王恺和巨富石崇互相攀比权贵的.故事,晋武帝曾送给王恺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举世罕见。王恺把这株珊瑚树拿到石崇面前炫耀,不料被石崇随手打碎,王恺十分痛惜,认为这是石崇因嫉妒故意而为,大声怨恨。不想石崇轻描淡写地说道:“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就还给你。”说着便让下人取出几株三、四尺长,光彩夺目、举世无双的珊瑚树来。还有一次,王恺用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屏风炫耀权势,石崇便用锦缎做了五十里长的屏风和他争风相对。这个整日和皇亲国戚比富的石崇,后来终于死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里,只因争抢一个越南(那时还是中国的交趾)女人,为赵王司马伦手下的孙秀所杀。
“则不如卸罗裾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两句,前一句说得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在建立功业以后,立即辞去官职,归隐山田的传奇;后一句说得是北宋名士陈抟隐于华山的故事。这二人懂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远离权贵和政治,得以善终。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一句则出自北宋诗人林逋《长相思》中“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的词句。与其“长相思,相送迎”倒还不如“今朝醉,明朝醉”来得潇洒快活,畅意人生。
“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分别讲得是周瑜在赤壁一战,运用黄盖诈降火袭曹军水寨的计划,终于大败曹操,成鼎足三分的大势;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以及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匆匆逃往四川,行至马嵬坡,军士们纷纷要求杀掉杨贵妃,玄宗被迫赐贵妃自缢的故事。
“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作者最后发出感慨:往事难追,人生如幻,不如来个置身世外,一醉方休。语似豪旷,实含悲辛,相当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
★ 短歌行阅读赏析
★ 杜范阅读及答案
★ 望岳阅读赏析
★ 范文正公集叙答案
仙吕寄生草范康阅读赏析答案(精选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