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

时间:2022-11-28 11:07:05 作者:zuozj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uozj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

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

1.牵线搭桥连一连

北京的 山水 广东的 纸伞

洛阳的 故宫 福建的 刺绣

桂林的 龙门 苏州的 凉席

2.对号入座填一填

公寓( )①居住 ②寄托 ③住的地方

自信( )①诚实 ②相信 ③消息 ④函件

3.且读且思做一做

本文讲述了“我”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 的情景。

表达了

轻松过关 看一看你的真本领

4.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寓( ) 气( ) 洛( ) 贸( ) 绣( )

偶( ) 乞 ( ) 格( ) 贺( ) 锈( )

5.词语万花筒(补充词语并根据词义填空)

目不转( ) 含苞( )放 迷( )不解

( )以为荣 滔滔不( ) 绘声绘( )

我( )地看着这株( )的橡皮树,听着外国小朋友( )地讲着有趣的故事。可我还是( ),橡皮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6.理解感悟

①“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我喜欢那几朵花,所以最爱坐长椅;

B那几丛花和北京春天的花一样;

C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② “是那些不说的中国人把真诚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法国人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句中“生根、发芽、开花”的含义是( )

A小姑娘家中的花儿生长很快;

B中国人中的.花生根发芽开花了;

C表明了爸爸对中国人民诚挚的友爱影响到他的后代,连小姑娘都成了“中国迷”

③“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些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7.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课文还可以换成那些题目?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

8.阅读冲浪

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① 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② “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他们的心愿是什么?

小姑娘维勒尼克心愿是:

小姑娘爸爸的心愿是:

我们共同的心愿是:

③造句

多么------多么——

9.妙答

安徒生成了著名作家后,仍然像往常一样戴着一顶旧帽子。

有一天,他在街上散步。走到十字路口,一辆马车停在他的身边,只见从车上走下一个穿得很讲究的人。这个人望着安徒生,打量了很久,说:“你脑袋上戴的什么玩意儿?那能算是帽子吗?”

听了他的话,安徒生笑了,他有意打量了那个人一会儿,说:“先生,你的漂亮的帽子下是什么玩意儿?那能算是脑袋吗?”

那个有钱人一听,刚才的傲慢变成了一脸的尴尬。安徒生走了很远,他还呆呆的站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

你认为安徒生的回答妙在哪里?由此可以看出安徒生的什么?

篇2:课文观潮相关练习题

课文观潮相关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吞天沃日 2、乘骑弄旗 3、艨艟数百

4、一舸无迹 5、溯迎而上 6、善泅者数百

7、罗绮溢目 8、倍穹常时 9、僦赁看幕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自既望 2、方其远出 3、际天而来

4、吞天沃日 5、每岁京尹 6、尽奔腾分合

7、乘骑弄旗 8、标枪舞刀 9、略不相睹

10、为火所焚 11、披发文身 12、罗绮溢目

13、倍穹常时 14、僦赁看幕 15、席地不容间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而旗尾略不沾湿 2、虽席地不容间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5、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全文共四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的内容。

2、文章第一段描写潮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段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3、文章第二段描写演习的场面很精彩,说说精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4、第三段写吴地健儿的表演,紧紧扣住文段的.哪一个字来写的?文中具体哪个地方体现出了健儿们的本领高超?

5、文章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在文中有何作用?

篇3: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

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4分)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 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 的.执著。(2分)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考试题(18分)

雨 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给加粗字注音。(4分)

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参考答案:

一、1.长篙 漫溯 挥一挥 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 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相关阅读: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 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 “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

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

篇4:课文惊弓之鸟练习题

课文惊弓之鸟练习题

一、选一选。

更羸(léi yíng) 拉弦(xuán xián) 嘣嘣直跳(pēng bēng)

拼命(pīng pīn) 悲惨(bēi bēn) 使劲(jìn jìng)

二、拼一拼,写一写。

lā gōng shè jiàn dà yàn

( ) ( ) ( )

bēi cǎn shāng tòng liè kāi

( ) ( ) ( )

三、比一比,组词语。

列( ) 借( ) 愉( ) 痛 ( )

裂( ) 猎( ) 愈( ) 疼 ( )

四、写出这些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 )

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 )

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

4.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

五、写出近义词。

奇怪------( ) 害怕-----( )

著名------( ) 仔细-----( )

吃惊——( ) 本事——( )

六、判断语气。

A 惊讶 B 怀疑 C肯定 D 谦虚 E 询问

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

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

3.“你是怎么知道的?”( )

4.“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5.“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更羸说:“飞得慢,因为它____________,伤口还没有________,还在________;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________,孤单________,得不到________。它一听到_______,心里很________,就________往高处飞。它一________,伤口又________了,就______了下来。”

八、我能读懂课文最后更羸说的那段话。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讲更羸看到( ),听到大雁( );第二句说的是( );第三、四句说的是( )。

2.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只拉一下弓就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 )。他判断准确的原因是( )。

九、课外阅读。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就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根据课文填空,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从前有一个人,( )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 )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会被人发觉。可是他( ):“( )把耳朵掩住,响声( )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2.用“如果…..就……”和 “只要……就……就……”各造一个句。

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

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

《化石吟》课文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练习题

经典小升初数学复习练习题及解析

英语二年级期末复习练习题

小学课文第十二块纱布练习题

我和祖父的花园课文练习题

课文奇异的琥珀课后练习题

课文江雪的课后练习题

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愿课文练习题复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