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is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描写悠悠的河优美散文,下面给大家分享描写悠悠的河优美散文,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描写悠悠的河优美散文
描写悠悠的河优美散文
悠悠的河,流淌着夕阳西下的云霞,火烧般的刺眼。一层金暖,一抹橙黄,一掌桂香。一群野鸭逸的在静静的水里自在的欢乐戏闹,撩起了一圈圈浅浅的青浪。
岸边上的柳枝早已发黄,残阳里晃动着斑驳了的叶片,微风中落在了河水的倒影里。
小河的护坡上不少钓鱼的人,不孤冷风,不怕水凉,静静的把鱼竿伸进远水里,全神贯注的盯着红蓝相间的鱼漂的动静。有时候雨漂被鱼拖进水里,吃光了鱼饵又赶快吐出来,让钓鱼的人空喜了一场。钓鱼人收回鱼钩重新挂食再扔进水里。
我站在他身旁,看着他一脸的笑意,眉宇间都透着笑靥,完全没有觉得是跑掉了一条鱼而惋惜不愉快,反倒像是在河边和鱼儿玩游戏。又有了好几次鱼咬钩漂沉底,他也是不忙不慌,随鱼漂上下不落在意。
一片晚霞安静的落在流淌的水面上,河水泛滥着溜溜金色,微微的水波里,不时跃出几条小鱼破坏了安静的水面,惊慌了游弋的野鸭子。一缕金黄落在钓鱼杆上、撒在钓鱼人的身上,铺在护坡的石面上,就好像是一处自自然然的景观,由晚霞精雕细刻而成的一幅画,静悠的飘零,婉莹的流水,清香的诗意。淡淡的,悠悠的,乐乐的,是大自然赐给人间四月天的感觉,是人间回馈霞光的一首诗意。
其实,他并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欣赏晚霞的瑰丽,惬意,悠柔;欣赏小河幽静的波纹,回旋,平韵。是在钓鱼中释放着深秋的舒怡,雅;是在微风里轻松着岁月的安详,暗香;更是在一河的清水中享受着吉祥,宁静。
缓缓的小河在微风中轻轻的静静的流淌着荡漾着安逸,幸福,和谐,流淌着人间最美的风景线。
紫藤架下,长短不齐的发黄的藤条斜落下来,伸进了黄橙色的夕阳中。几簇人群唱的唱,哼的`哼,敲锣的、打鼓的,铃的,伴唱的好不热闹。把一场民乐会搬到了河边,没有舞台的边际,没有遮掩的幕布,没有专业报幕也没有专业演员,演员在观众里,观众就是演员。在夕阳下染尽了晚霞的炫丽,场面成了天然的剧场。
歌声,戏剧声,乐曲声声声入耳;鼓音,杨琴音,唢呐音阵阵入心。
一场音乐会荡漾着流淌的河水,和谐着夕阳下斑斓炫丽,演绎了一河的安详,深情。滚烫的音符,飘进了一河青水里,野鸭子都噗噗噗的在水面载歌载舞,清影中波纹、水圈都散发着瑰丽的郁香,音乐会流进了平静的河水,继续着夕阳西下的欢乐,曲舞。
沿河没有尽头,处处都是欢乐的人流。流水潺潺艳舞轻轻,风流倜傥浸润临风。天天夕阳如旧,时时光彩照人,把岁月渲染成最美的桃源。晚霞如歌,流水似诗,晚霞下的小河映红了漫天的欢乐,
悠悠的河。层层,浪浪在微风里唱着岁月和谐幸福的歌。一声比一声清亮高昂,一声比一声温柔悠扬,一声更比一声长、长、长……
篇2:悠悠葫芦河散文
悠悠葫芦河散文
我记不起已经多少次穿越这条古老的河流了。
那是在静宁,一个突然以苹果而蜚声天下的小县城,在山与山之间,在梁与梁之间,河流汩汩流淌,我从一条路奔向另一条路,我从一座桥跨越另一座桥,从一个村庄去往另一个村庄,看不见的是人影,满眼遍布的是草木与山梁。在大大小小的桥涵之间,在纵横的沟沟洼洼之间,巨大的寂寞笼罩在天地之间,流响在泠泠水声之中。我就这样无数次在这样的寂寞当中,就像来无形去无迹的不安分的风一般,掠过那一条条窈窕深谷与重重山涧。
葫芦河的水声让这方以干旱出名的地域有了几多湿润和幸福的味道,山梁的突兀,飞鸟的盘旋,游走无定的白云变幻无穷,不停歇的葫芦河水,在山石上激起欢快的浪花。河畔的崖壁,或平崭,或巉崄,酷似时间的巨笔刻画出久远的古册,纵横的褶皱记录着烟云的流走,关于三皇伏羲以及成纪的故事喧嚣不止……我曾一次次翻阅关于这块河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让我把眼前这条并不特别的河流引入了深邃的历史的想象。泾河和渭河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滋润着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而葫芦河就是渭河的一条很大的支流,史书记载最早叫瓦亭水,后来叫陇水。它经过仄狭而弯曲的河床,变形扭曲呈葫芦形,于是以民间俗名代替雅称,葫芦河的叫法相习流传。据说,它的形成至少有一万两千年的时间,比伏羲生活的时代还要远三四千年。一万多年,那是怎样的悠远和旷古?这远远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有了它,才有了七千多年前的人类的采集、狩猎和种植,才有了稳定的村落和人口的繁衍。古老的葫芦河形成了物产丰裕的谷地,这谷地就是人类发迹地的源头。河流跨越两省三市,树状绵延,深沉悠长。而静宁处于中上游,横穿全境的葫芦河,浪花淘尽岁月的烟尘,留下无数时光的碎片,如颗颗珍珠斑驳,熠熠生辉。
“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八千年前的惊雷声里,一个叫华胥的先人沿着葫芦河郊游,于雷泽意外踩巨人足迹,孕十二年,生伏羲于成纪。有一段成纪神话这样形象生动地演绎:“远古的时候,在静宁南部,有个很古老的地方叫成纪,那里只生活着一个人,她是一位绝色的女子,后来的人们叫她华胥氏。有一天,她赤条条在大森林中的一个水池子里洗澡玩耍,洗净上岸后,看见了地上一只数丈大的脚印,就光着身子在大脚印上跳起来,跳累了,就在大脚印上睡着了,在睡梦中她觉得头晕恶心,好像肚子里有个大冰块,凉透了身子。醒来后用双手抚摸,发觉她的肚子鼓得圆圆的。当她正想翻身离开时,已生下了人类的第一个男孩子,这就是伏羲。”追溯中国历史的源头,无不以三皇五帝开篇,而三皇五帝中总有伏羲的名字。伏羲位列三皇,诞生于葫芦河畔,至于他降生的成纪是在天水还是在静宁,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他在这条收藏了无数沉甸甸记忆的葫芦河畔,做了些什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乃至我们的今天与这位近乎虚拟的带有浓重神话色彩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葫芦河千年万年地流淌,伏羲仿佛在水面上缓缓转动,全景或者局部,瞬间或者片段,或动或静,或近或远,像一个图腾,又像一个符咒。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考证“伏羲即葫芦”。《水经注·渭水篇》亦记载古成纪之葫芦河是纪念伏羲出生而得名。葫芦器型的彩陶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华胥氏部落曾生活在华亭一带,母在河之源,子在河之流,母子同流,血缘相续。在葫芦河畔,伏羲与女娲兄妹先是抟土造人,继而结为夫妻,组成人世间第一个家庭,创造人类,繁衍子嗣,寂寞冷清的世界一时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一直以来以为伏羲是一个人,是华夏民族中所有皇帝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皇帝,后来才知道,伏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甚至是许多氏族共同的名号。言及伏羲文化,普遍的评价是,伏羲文化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伏羲留给人类的功绩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七项:制网、钻木取火、制嫁娶之礼、造书契、作历法、制琴瑟、始作八卦。其中网的发明让猎物剧增,食之有余,原始畜牧业肇始。这使得男人们大显身手,渐渐改变了女人们独霸天下的地位,于是,婚姻开始父系专偶,一夫一妻制取代了不落夫家的对偶婚,嫁娶这样的婚姻行为从此出现。如果说,结网是父权制的孕育和准备,那么嫁娶才是父权制的诞生和形成。伏羲“行天地自然之音”,以桐木为面板,梓木做底板,合制音箱,用马尾毛做弦,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件叫“瑟”的乐器,拨弹有声,抒发情感,从此葫芦河畔乐声响彻,群情激越。伏羲教我们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管理,学会了知书达礼,也学会了爱。
葫芦河,老树一样的水系,穿透古往今来,绵连不断,昭示生命的永恒与不朽。伏羲终与葫芦,与葫芦河合二为一,成为我们的原血活水。在历史深深的宁静里,先祖们容纳了种种新潮的细节,叙述着他们成长的精神空间,一个个渴望自由的心灵逐步挣脱出沉滞、冷漠的环境,顺着那一脉生存的细弱空气,蹒跚着走向神往的天地。源于甘青高原的'伏羲氏族,在陇东华亭及其周边活动过一段时期后,从陇山西麓,沿泾、渭两水的上游,朝东、朝南迁徙。无怪乎至今静宁、秦安、天水市县等地人还在以羲皇故里人自居。葫芦河悠悠流淌,夹岸山石粗砺尖锐,自有风云际会的模样,繁茂的草木守着它的葱茏,累累的果实守着它的香甜,俨然用心守护着来自祖先的馈赠。四处的水流,漂浮在带着甜味的空气里,风,用它粗犷的手,揭掉了大地书页上一层又一层浓重的帷幕,呈现出新时代的瑰丽与繁华。
当我站在成纪文化城的伏羲大殿前,我一下子感觉到我与伏羲若即若离,我仿佛一下看到历史厚重的积淀埋藏了后人难以见到也难以想象的多姿多彩的瞬间。无数的精彩瞬间,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可以感受到先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更能体会到时空隧道的永恒进程。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我惊异地发现,伏羲氏族主食熟瓠,崇拜图腾瓠、花,葫芦、瓜果是他们的重要食物。翻阅何光岳先生的《炎黄源流史》,我看到这样的描述:“伏羲氏之母华胥烧煮瓠瓜为食,味美果腹,花枝艳丽。”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无声的悠悠使伏羲变得肃穆、庄严和神秘。葫芦河畔瓜果飘香,秦安果椒质优,桃子香甜。天水和静宁的苹果、梨子难道不是伏羲的福祉绵延?被贫困折磨了太久的静宁人突然发现了先祖赐予他们的小小果子足可以改变祖辈的命运。一时间,苹果在静宁大地开花著果,让贫困了多少年的葫芦河子民扬眉吐气,腰壮声粗,日子红火,新时代的静宁与苹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原来,伏羲氏族才是苹果的肇始,静宁苹果的发展与繁荣,绝非偶然,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明的根源。穿过果园夹持的水泥村道,探头探脑的果子像红彤彤的笑脸,不断撩拨我的心,满山的红光仿佛大地辉临的阳光,仿佛河面上流转的波影,仿佛浓密果园间游走的四季的风,彼时彼刻,一种神秘的力量,震撼了我的身心。
悠悠葫芦河,就是我们身体里流动着的血脉,而我们都是一个个离家太久的孩子,在回望落日时,总要下意识回望自己的家园,这时,那些晃荡的背影依次在我们眼前闪现,缥缈而伟岸,在蓝天白云下不断变幻着色彩与光泽。伏羲等先祖们的遗迹渐渐在历史的烟尘中散去,但他们创造的原始文明早已渗透在中华大地,精神血脉依然如这条古老的河缓缓流淌,而我能够永久瞻仰的仍然是先祖们星月一样闪烁的身影!
篇3:雪韵悠悠优美散文
雪韵悠悠优美散文
又是一度飘雪的季节,又是一年冰封的岁月。
曾经,为了看雪,我来到了这里。
洁白洁白的雪花,悄无声息地来了,无意打扰人们的思绪,轻轻地落下来,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每当雪花开始飞扬的时候,总是站在窗前,静默地看着窗外那个雪花漫天飞舞的世界。那些自由漫步在风中的雪之精灵,带着走向极致的纯净与美丽,用无限的轻盈飘逸、灵动潇洒,洗去世间的浮尘,带走所有喧嚣,也净化着我的心灵。而当风吹过的时候,它们又以一种肆无忌惮的顽皮尽情地和风儿嬉戏。这些精灵是来自哪个遥远的国度,那是一个我无法到达的永恒之地吧?不然,何以如此至纯、至美?虽不能至,唯有心向往之!
雪花在轻盈起舞之后,慢慢地飘落下来,与大地融为一体,归于平静。常常在雪停以后,带着希望收获喜悦的情思,往广阔的田野走去。无垠的雪地,带着一片茫茫的`白,还有满目的寂静与荒凉。那一片片清白的色彩,使我感到无限的清寒与旷远,那是一种接近生命本质的真实。置身寂寞的雪原,面对那广阔的白色天地,一切都变得那么飘渺、那么虚无,所有平日里恼人的思绪在此刻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宋代的吕渭老曾说过一句令人赏心悦目的话:“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也只有广阔如天地,才能载住人内心满满的幽思吧?哲人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最深处的真实”,人们之所以会喜欢这句话,除了认同星光的美,更多的是因为它道出了人心真实之美吧?而让人回归内心真实的冰雪之野,更是有着令人震撼的力量!
冬天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寒冷中带着凄婉与清寂。很多人不喜欢它的寒冷与沉闷,而我却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痴迷。它以一种博大与深沉包容了世间万物,让人多几分冷静的思考。冬季的寒冷让我有了彻骨的清醒,也让我多了几分灵动。
北国的冬天因为有了雪的装点更显得浪漫而生动,但很多北方的同学对雪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表情,远没有我们南方人见到雪的那份新奇与激动。这北国的雪和南方的雪是极不一样的,北方的雪更轻,更密,更有“花”一样的感觉,落在身上都还能看到花的形状;而南方的雪水气含量较大,踩上去就能化出水来,没有“咯吱咯吱”的响声。南方极少下雪,偶尔见到雪,无论大小,在我们眼里都是“盛景”。小时候,在家乡还能见到雪,一年中总会有那么两三场,让我们过过雪瘾。每到下雪的天气,我们小孩都特别兴奋,不仅因为下雪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好玩的地方,更因为大人们在此时会格外地疼我们。他们担心下雪会冻坏我们,不让我们干活,也不催着我们去写作业,放心地让我们去玩,还会给我们做好多好吃的。因为雪,一切仿佛变得不可思议起来,让人忘了那是在寒冷的冬季,相反却收获了更多的温暖。
一直在内心保留着那份对雪的心动,这是在我所有的信念中难得的执着。漫漫人生之旅,在那些悲寂清空的岁月里,守住如此一份执着,是多么幸运而又幸福的事。
篇4:悠悠马头琴的优美散文
悠悠马头琴的优美散文
年轻的时候,看了很多张承志的小说,脑海里充满着许多西部的意象:草原、戈壁、沙漠、骏马、雪山、帐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而爱幻想的自己,常也不知不觉地在内心里把自己打扮成西部人的样子,身着羊皮长袍,骑枣红骏马、有着古铜色沧桑而坚毅的脸庞,更不可缺少的是腰间要有一把刀。不要小看了这把刀,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年轻、血性、强悍、有着征服一切的勇气和力量。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年轻没了,血性没了,更谈不上什么强悍,蔫得像只病鸡低头走在城市的道路上。那些西部的`意象也慢慢地退却,像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梦。可有一天,有一种东西让它们复活,我又在心里游荡在西部,依然是身着羊皮长袍,骑枣红骏马,有着古铜色的面盘,不同的是腰间的那把刀变成了身后背的马头琴。
我是如此地钟爱这种乐器,它的声音让我平静而又深沉。我在网上四处找马头琴曲,听这首听那首,听着听着,它们就汇成了一条宽广的大河,而我乘着独木舟,缓缓地在其上漂行。马头琴的声音一点都不动荡,没有大起大伏,不会把你搞得悲喜不定;马头琴音一点也不单薄,仿佛它的声音之后还有声音,缓缓地一波接一波;马头琴音也不是很清亮,它甚至有点混沌,那样一种美好而又深情的含糊,你能明白它要诉说的意思,但你又无法言说。我想,乐器的声音与它产生的背景有关,马头琴的背景是辽阔,是高远,是平坦,草原无边无际,风弄不清方向,天空伸展得很远很远,在这样的背景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是渺小的,但无不具备广大的气质。小小马头琴,它表达的情感是广大的,它的诉说是广大的,它的向往与梦也是广大的。广大的东西就不会有很快的节奏,它慢慢地铺陈开来,把你一点一点地扩充,一点一点地推向生命的辽阔与悠远。
从刀转向马头琴,用时髦的说法,这是不是生命的一个“华丽的转身”呢?无论是不是吧,我知道我需要这样的一个转身,我不需要快节奏的生活了,我不需要再去战胜与克服什么了,我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生命动荡不安了,我过自己的生活,思考、写作、不声不响,夜晚时仰望星空,内心里想往草原,向往篝火,向往着自己能在篝火边坐下来,喝一口奶茶,在马匹的响鼻声中,在星光的照耀下,悠悠地拉起马头琴。生活多么美好。
篇5:中秋悠悠情思优美散文
中秋悠悠情思优美散文
小时候,中秋是孩子们翘首期盼的节日。浓浓的月饼香,西瓜、葡萄甜以及父母含笑慈爱抚摸孩子头发的温情一幕,让童年的记忆充满了鸟语花香的芬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享受到美味的大餐,平日忙碌辛苦的父母,停下脚步,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孩子,那样的中秋节日无疑是孩子们的乐园。晚上的“盛宴”,食物一字码开,激发着孩子们的味蕾。月亮悄悄爬上院落的高墙,洒下银白的光,皎洁明亮。远处,还有孩子们的欢歌,空中的蝉鸣,合着家人的盈盈笑语,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求学离家千里,中秋是淡淡的思念与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人缺,望着一轮明月,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你们还好吗?吃着香甜的月饼,也一定想我了吧?情长水浓,比不过亲情依恋。再美的月光,多饱的圆月,没了家人团圆乐,也少了完满和美意。常常,我咬着月饼,情思绵绵无限延伸。故乡的月,故乡的人,永远携刻在我的记忆里。
忘不了18岁的春天,亲爱的父亲在冰冷的地下与我们阴阳两隔。那年的中秋,我一人走在校园里,月光的清辉静静洒在我身上,内心充满了悲哀。想小时候父母单位分八块月饼,四个孩子都抢着要。有一年中秋,母亲带弟弟妹妹回老家,父亲将单位分的'月饼都给了我。我欣喜若狂,背着月饼上学校,创下了一天吃八块月饼的最高记录。我记得晚上,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吃月饼,怜惜地说,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而我自私的只顾自己,都没想到硬塞给父亲一块。
没有父亲的中秋节,总有淡淡的愁云挥之不去。月圆人不圆,人世间最大悲哀。
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中秋的含义更意味着大圆圆。无论山高水长,总想着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欢颜。有一段时间,父母与公婆在同一城市,两边都盼着我们回去,谁也不愿自己的家人冷清孤寂。我和老公常为此愁闷,不知感情的天平将倾向哪一边?为了公平,一天跑两家,在一个城里来回穿梭。两顿豪华盛宴,吃的肚溜圆。
如今,我的孩子长大了,也开始离家千里。中秋那天,我遥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悠悠,牵挂着异乡的孩子。月月年年,中秋情意深。从古至今,毫无改变。
篇6:悠悠故土情优美散文
悠悠故土情优美散文
每每夜幕降临,当我凝望那月儿轻盈地步上中天时,便不禁沉湎于这轻雾朦胧、如梦如幻的静谧空间中去了,那深藏心底的缕缕思乡情,涓涓地涌上心头,勾起我对故乡遥远的回忆。
我的故乡在苏北里下河地区,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那里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楼阁事廊,有的只是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想着故乡宅旁那挺生出的野草、满阶遍地的青苔;想着故乡那广阔的原野、可爱的牲灵、芬芳的泥土;想着故乡村头那棵高大魁梧的老榕树,犹如髦曲飘拂的长须般的枝叶像团团绿云浮在半空中……
故乡那清澈的河流,曾带给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河面上铺着一座石板小桥,到溪畔洗衣和担水的婆媳们欢快地谈笑着,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傍晚,当夕阳抹上最后一层红晕时,远望小河,像一条金黄的缎条,环绕在小村的周围。夏日,河面上铺满了层层叠叠的荷叶,小河两岸长着青青翠翠、密密麻麻的芦苇,枝头上停着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个不休。儿时的`伙伴们在一起戏水玩耍,成群的鸭、鹅在水面上“嘎嘎”地叫嚷着、追逐着。小河的冬天是热闹的,最盼望的莫过于冬天河面结冰时,小河上不知要跌落我们多少欢悦的笑声。河水潺潺地流着,在一圈一圈的小晕里,它们好像飘动于纡青拖蓝的白云之间,汩汩地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思,虽不像男女恋情之浓烈,却比之来得更悠远深长些,它不会时时羁绊着你,但在你的心之一隅,总有它的地位,偶一牵动,便会引起淡淡的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无不勾起我深远的回忆。我是吃着故乡的水,依偎在故乡的怀抱中长大的,故乡有那强磁场般的引力,令我梦魂萦绕。想着故乡那纯朴的村民,憨厚中蕴含着细腻的情韵;想着故乡麦浪翻滚时的磅礴景象,油菜花开时那淡淡的芳香,不知给我带来多少温恬与亲切的回味。多想听听那久违的乡音,比起那些时髦的港台腔不知要亲切、自然多少倍。在我的心底,乡音似一首美妙的音乐,能驱散我心中所有的不快。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花开花落,草绿草黄,转瞬之间,多少岁月匆匆而逝了。像桃李恋着春风,似白云恋着天宇,我热恋着可爱的故乡,这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我愿把世上最美的词语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那样鸣出故乡的可爱。啊,故乡,我愿做一只无忧的鸟雀,衔去你额前饱经的沧桑和凝眸处的深愁,将你的欢颜接上常青的枝头。
篇7:小道悠悠的优美散文
小道悠悠的优美散文
村与村,乡与乡,山与山,林与林,林与山,山与林,无限的羊肠小道,相互连接,悠悠的小道,谁也说不清有多长,有多少年代。你连着我,我连着他,无止境的相连,无头无尾。
现在有了好多地公路、高速公路,一级路、二级路、普通路,也有了铁路,高铁路,村间公路也相互相连着,人们是方便地出行了。但是,那些羊肠小道也依然存在,仍旧发挥着自己的巨大作用,人们也就时常离不开那悠长的小道,小道悠悠也不断地连接人们出行的路程。在山丘之间远处望去,山岭、山坡、山凹上散落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的影子,在那些影子里隐隐约约不断看到黑点在移动,人们还是不愿丢失那些弯曲的羊肠小道。那些小道还是利行百姓的行走之便,也就会久久不舍地寻走自己的小道。
小道有它的有用之处,方便于民,因为它是来于民,用之民,便之民,所以它就不会停顿下来。小道最直观,最捷径,最省工、最节省钱财、最节省时间,这就铸定了它的基础的牢固和长久之源。人们也就在日久天长地不断地寻觅那个属于自己的羊肠小道。谁想以自己的意投去截断、截流它,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断了这段路,新的那段又开始了,人们还是不断的寻找新的小道,不断地延长小路的长度。小道、小路是人们久久不衰的用路、便路,便路便道,人们日久不弃之路,羊肠小道悠悠遍天下,人们永远不离不弃的方便道。关心那些小道、小路就成了人性管理的重要观念。
城市里花园草地充满着生机,画眉鸟婉转妙声,在鸟客的担子里,在阴林树下多嘴歌唱,石凳上坐满了养鸟人的笑声,兴趣大增打起纸牌来了。晨雾里树林散发出阵阵松林、柏林的幽香,轻微的雾风扑面而来,浑身充溢着朝气。学唱秦腔女声大声婉转,乡里乡情的地方韵音充满树丛。大喊的男子也放声练胆的呼喊,吐纳一夜的污浊。散练的人们快走的、慢走的,三三两两,牵狗、带狗,真的五花八门各种自选方式皆有韵力。
绿色草花树木充满了人们的'视野,人们舒心地走进那让人迷持的花园,总想看到绿色的天与地,人和物,总想寻觅些不同的视观,也总想散去心里的烦糙和杂念,花木之中,绿色之中,花海之中解脱些过多的忧虑和负有。多么希望来之自由,去之自由,方便之念顺只来之,常常在还原有的道路别处会出现些小道和踏渐的新路,可花园的管理就不让行之,各种警示牌,各种告示不断地盯在过路的山口、路道上,以示关心草木、关爱花草的生命之宝贵。不可非议草木也是生命,而人性管理更能为人们自由自在游览。在我们小区的花园里就是有这样的许多的小道和羊肠道路,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人们自己意愿而定。除了原有的花园中人行道路外,近期加了许多人们自己踩出小道,花园道路大部分都是设计图纸上的产物,那些虽也能满足部分人们的行走需要,但是人们总想找些更为方便的小道、便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地“新路”就产生了。是躲、是剁,还是断,人们理念上,总是以断为止。也因不符合图纸和花草生存的需求,就得断了小道、便道。可我发现这个花园并不是断,而是修和建。为此,工人们急忙多修了好多的小路弯弯曲曲。那些小道直接出口、入口,同时也增添了许多花园中休闲的石凳、石桌,在草坪上建设一些四方的休息的方地,人们在松树之间,在柏树枝间,在花草之间有个停足的的地方,自然形成的小道,小道看上去更加合理合情,新建的小道就在那自然小道上,弯曲的小道更优美,更理想,更是人们放心地进入舒心如意的花园,放纵自己的心里压力,自在自由来此一游。
此来一举。就有好多的过路的老人、妇女、儿童大块人心,人人口口赞绝较好。弯弯曲曲的小道在设计图纸中难以完成的事,人们足下就顺利完结了,那是一条条合人心,顺人意的游园小道,也是利民利国的好事,应发之、广之。我也从内心里赞扬和满意,此路推广天下各种花园草坪之中,才是设计的合理的之功,之理也。那些小道弯弯曲曲,很自然形成人们方便的道路,虽然似流水河流,不太忙那么圆弧,不太那么直线,可人们还是按着自然走向修建小道,它更加优美,更加流畅,更顺人意,更得人们的喜欢。
篇8:油河优美散文
油河优美散文
油河是打油的地方。
家乡过去没榨油厂,唯采用油河式的简陋的打油方法。油河有两间屋,一间用于炒麸;另一间是敞开的,用于打油。如用现代语言表述,不妨称做原料、压榨车间。炒麸这边,有一口锅、两把木铲、几个篾箍,还有二三十片俗称椰布的鞘状纤维。打油那头,有一个木槽、二十多条扦子和两把木锤。那木槽精如牛身,是用整条树干凿成的。无百年树龄,恐没这么大的躯干。它之末端,有个套上竹管的小孔。将盆钵搁于下边,就可承接从管道里流出的油。这就是当年油河的全部设备。
我村北截园,有家油河。它是载麟公创办的`。农历三月,收获了花生,就进入榨季。当年属自给自足性经济,农人种植花生,纯粹为了自家吃油。把花生晒干,剥壳脱仁,再舂成细末。家乡人叫它豆麸。这就是打油的原料。它出油多少,关键在于炒功。这炒麸人,称之“头手先父”。先父者,师傅也!再冠上头手两字,就更显权威性了。这个角色,当然属于载麟公。他坐在灶边,手执木铲,边炒边观麸色,而据此发号施令。时呼添柴,时叫禁火。过一会,豆麸沁油了。原来的散末儿,粘结成了指头样的团粒。这时,将之铲入篾箍,用椰布包裹好,就可打油了。一个篾箍的麸,叫做一箍饼。当然,工钱也是以箍数计算的。
打油时,将箍饼置于木槽尾端,另一头则插入扦子。如难插入,就用锤子硬打进去。这叫做打扦。载麟公的几个儿子,福文、福昌、福运、福宝,个个虎背熊腰,是打手扦的好手。两人一组,这组刚撤下,那组立即接上。锤粗如大腿,打一锤即叱一声:
“咿呀――咳!”
扦子有厚薄之分。先打厚扦,再据其空隙选用薄扦打。一扦一扦地紧挤过去,把那头的箍饼挤出油来。这家油河,覆盖着周边十多个村庄。每到榨季,挑麸打油者络绎不绝。有时夜里,还得挑灯赶工,生意十分红火。
这油,好香呀!炒麸时,它就香气四溢。我家在村头,也能闻到从村尾飘来的香味。打过油的豆饼,是很好的肥料。其实,它也可当零食。我家打油,妈总留一些让孩子们享用。如是煲粥,加入一块豆饼,让其透点油,又带着麸香,味道独特,绝不比肉粥逊色。
后来呢,城里建座榨油厂。工厂榨油,用的是生豆。村民叫它打生油。有生,就有熟。生油远比不上老法打的熟油香。虽然如此,但村民们还是乐意把花生送去工厂。这边称过花生,那边就可领油了。用豆换油,谁都图省事。于是,油河就关闭了。
当年种花生,施的是农家肥。油河除一口铁锅外,全是竹、木工具。今日想来,那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不过当年的学者们尚在懵懂中,未想出此美名罢了。
打油的地方,正名称之油坊。家乡人叫油河,出自一种幻象。那油呀,像河水般流着。如论气势,那是油坊所不能打比的。
★ 琴声悠悠情感散文
★ 悠悠母亲情散文
★ 描写秋的优美散文
描写悠悠的河优美散文(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