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精品hn65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蛙的优美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蛙的优美散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蛙声优美散文
蛙声优美散文
走进田野,抬头仰望夏夜静谧的星空,仰望天空繁星点点耳边却响起一片清脆的声音,一群田园歌唱家在安静的夜晚演奏起一曲曲和谐而热闹的歌曲,夏夜的凉风习习吹来送来了一阵阵稻花的清香,萤火虫打着小灯笼在田野上空轻盈的飞舞……
走进稻田深处悦耳的音乐渐渐清晰的传入我的耳朵里,我停下前进的`脚步细心聆听起这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微风的轻抚稻谷们摇晃着小脑袋跟随音乐的节拍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音乐越奏越快,仿佛能感觉到它的心中的呼喊,欢悦,兴奋……田埂上花儿正在精心地装扮着自己露出了因欢快而有些微红的脸颊,它们似乎在等待着激情,一个个已经迫不及待了伸长它们娇嫩的脖子也跟着节奏摆动起来。
边听音乐边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随着风儿的吹送渐渐与音乐接近了,那群音乐家好像乐此不疲的继续演奏着一曲曲不同而又近似相同的音乐。稻谷们好像是跳舞跳累了似的低垂着微微泛红的脸庞跟随着音乐轻轻的摇摆着衣裙,萤火虫也似乎多了起来,手中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像是舞台上的闪光灯照亮了田野间的万物。风儿再次吹起我的发梢和裙角,似乎要把我带到一个更有趣的地方,我仍然陶醉于眼前的“世外桃源”对风儿的邀请被抛之于脑后,只有沉默的风儿送来一曲曲清脆悦耳的音乐使我清醒过来。
我随着美妙的歌声越行越远,音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逐渐在我脑海里生成一幅和谐而又静谧的图画。我跟着越来越大的音乐继续前行,一不小心闯进了这片演奏家的天地。一个泥浴的沼泽,荷叶上蹲着一个伟大的歌唱家,在岸边的草丛上高高的站立着一个小提琴手,在稻谷上还有一位向下俯视的指挥家。这群优美的演奏者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我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安详的夜晚便沉默的退出了这只专心的队伍。
抬头仰望星空,银河映入眼帘,低头却见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稻谷低头,风中含有稻香的气息,忽然想起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点评:此文语言清新优美,意境高远,读着它,我仿佛找到了六十年代家乡农村美丽的景象。亲切、美好!
篇2:蛙的优美散文
蛙的优美散文
入冬了,你还能听到蛙鸣吗?我想你的回答肯定是不能,如果你这样回答,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现在要告诉你的是:完全可以。
在一顶铺着绿色油布帐篷的后边,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以前是农民的良田,现在种地不划算了,便成了杂草丛生的空地。在这块空地的周围,堆满了乱石,在这些乱石的中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低凹下去的坑,这个坑里集了很多水,弄不清是雨水还是地下水,反正是很大的一潭。
潭水不清澈,可上边长出了很多水草,这些水草,因经不住霜冻,已经全部枯萎了。
在这些枯草下边,住着很多“居民”,有小鱼,有蝌蚪,有蟾蜍,有大绿蛙,有林蛙,有水虫,有蚂蝗,有螺丝,还有蛇……反正这里该有的有,不该有的也有了,简直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水下世界。
在这个水下世界,要数蛙最多。白天,如果你干活太累,迈着碎步至潭边,你一定可以听到几声争先恐后的“扑通”“扑通”的跳水声,不用怀疑,跳水者就是蛙了,它们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个跳水运动员,这些跳水运动员动作非常谨慎,可以准确无误的回到自己的地盘,绝不会有半点差池。
对于一个外来者冒昧涉足自己的“领地”,它们并不感到意外,而且会毫不吝啬地给你露两手跳水绝技,它们像《星跳水立方》的明星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水中,尽可能的在你眼皮底下展示自己。当然了,它们跳水是不会激起浪花的,它们的每一个跳水动作,令你拍案叫绝,目不遐接,可谓娴熟,可谓到位,丝毫不会比《星跳水立方》的明星们逊色,只怪这里没有裁判,好让你清楚的知道它们当中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又是季军!
当你看了跳水运动员后,不妨把眼球投向令一处:在那些枯草根部,你又可以随处看到蛙们的身影,你可千万别为之感到惊讶,我想你会忍不住要问了,这个潭里到底有多少蛙啊?我可以告诉你:很多很多。它们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也许在谈情说爱,保不齐又是在唠嗑话家常;在靠近塘边枯草茂密处,有些形单影只的蛙在那里,像是预备要跳上岸的样子,又好像是在那里悠然的乘凉。因为接近岸边的地方,往往更凉,因为杂草很多,即便是枯草,也可以抵挡住直泄下来的阳光。你可千万别大意,云南的初冬,早晚是冷的,而白天又会有些热,这些待在水里的小家伙们,或许也感到热了,于是从水里探出半个脑袋瓜来,透透气,换换痒,然后再冒两三个小泡泡。做完这些似乎还远远满足不了它们的'心。接着,它们斜视远方的天空,好像在说,今天天真蓝,云真白。
它们常常会在草丛根部蹲很久,短则半个多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也不统一,这完全要取决于它们当时的心情或者所看到的景致了。一旦待的时间长了,仿佛也会觉得累,于是便把探出水面的那半个脑袋收回水里,在水里蹬几下小腿儿,一会儿便消失不见了。
这是白天你所看到的,到了夜里,就更显得不一般了。在帐篷里面,起初你听到的是零星的几声蛙鸣,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蛙声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它们尽情地亮着嗓门,你比我唱得高,我就要比你唱得更高,完全像是一场音乐大PK。而帐篷里的工人,大概已经吃醉了些酒,嗓门自然也不低,每一句话,都穿过油纸布传出去,和塘里的蛙声相混合,奏成一曲难得听到的催眠曲子,这样子,帐篷里的人们开始陶醉,继而是似醒非醒。
有句话说的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帐篷后边,因为有了这些高高低低,平仄不一的蛙声,夜显得更加静谧。我姑且把蛙们当作一群音乐家吧!
天上挂着一镰弯弯的月亮,月光洒向塘中,蛙声还在继续,而帐篷里的人们已经睡去。而我,今夜有幸住在帐篷里面,能听到这么多音乐家演奏,细细想想看,是件多么难得的事。因为有了这些音乐家,我又怎么舍得入睡呢?我多么希望这蛙声可以伴我到天明。
除了娃声,在帐篷里,还可以听到令一种声音,那便是蟋蟀声了。蟋蟀也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队伍,和蛙声相比,声音要相对低很多,但是它们不会因为比蛙的声音低,就善罢甘休,仍是唱着,叫着……
我知道,这些蛙声,以及蟋蟀声,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歌唱精神,他们唱响了夜的惆怅,唱响了夜的孤独,同时也唱响了夜的深邃。
那些在这块空地上工作的挖掘机,相信不日后就会将这片蛙塘填平,到时候,我也就听不到如此热闹的蛙声了,也见不到那些蛙跳水的影了。
而今晚的蛙声好像较以往更甚,我想他们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所以才会那么疯狂。
篇3:春天蛙优美散文
春天蛙优美散文
也许没有哪一个春天的到来,能够根本改变人的嗅觉与气味?
一些春天,早已逝去。
万物勃发的春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春天。生与死永远是孪生兄弟,相依相伴。一朵花,还未来得及看清它的明艳,未来得及嗅出它的香气,它已零落成泥。这就是春天。这个春天,我没有去看桃花,也没有看见一支梨花。它们来过,一夜之间,就没有了。被风吹凉了,被雨打残了。这就是春天。
春天是一条壮阔的河流。人,是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所有的春天,都不是一样的。没有谁会踏入同一个春天。
许多事物,一点一点地长大。新生的绿,一点点注满枝头。而我的关节,在春天里,却是隐隐着疼的。时时刻刻疼着。
蛙声疼吗?或者,蛙们是不是因为某种疼而大声叫喊?
我又一次沦陷在如潮的蛙声里了。
这些蛙,不是我童年里的.蛙,不是那些躲在稻秧里倾听春夜的蛙,不是踩着农事韵律的蛙。是寄身在城市里一弯池塘里的蛙。它们,在城市的一隅,在楼房与楼房的缝隙里,高亢地歌唱着,呐喊着,兴奋地舞动着鼓锤―――蛙们如果有疼痛,那么,它们的疼痛并不让它们痛苦?它们甚至等不及水草蔓生,便开始清唱起来。
不知道它们是否是背井离乡,迁徙到了这里,还是它的原乡一直就是这里?它们的声调是清越的,高亢的。
仔细听听,一些黑,一些冷,一些嶙峋,一些峻峭,都唱出来了。天地亮了,暖了,宽阔了,敞亮了。一些影像丰满了。花儿也就真的开了出来。一枚枚小小的音符,像火苗,跳跃着,升腾着。真想是一只蛙,守着它的园地。在它自己的园地里,谛听、谱曲、欢唱,剔净园内的虫子,生在园地,老于园地。
渐渐地,绿色辽阔。我的忧伤辽阔。
暖风,一直熏啊,柔柔地熏,熏疼一些陈旧的伤口。
一列火车,疾驰而过。驮着如潮的蛙声。驮着千里万里的桃花,与莺啼。
“草熏风暖摇征辔”,我的马儿呢?是否锈迹斑斑?是否消失在时光的深处了?我要打马,我要打马,回到童年的蛙声里去。我要回去。
桃花梨花残了,但一只落满灰尘的木马,偎在春风里,长满了芽苞。
篇4:听蛙的优美散文
听蛙的优美散文
三月里听蛙,蛙声像二月树上的桃花,才开出零星的几朵。伯扶着耙,驱着牛,帮我家做秧田。用了半上午,秧田做好了,平整如镜,照得出我的影。我借这面镜子,理理自己零乱的头发,然后,把牛牵回家去。田畈中,一条不宽不窄的路,分出无数弯弯田埂,像一棵老乌桕树,分出许多枝桠。我像一只大黑蚁,慢慢地爬在一根枝桠上。突听一声蛙叫,在我的背后传来,把我吓了一跳。在田沟里,我找到了那只蛙,但并不是我所想象的一只漂亮的青蛙,而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丑蛙,灰不溜秋,鼓着两个气囊,比自身还要大,像背着两个大袋子。想不到,这样一只丑蛙,竟能发出这样美妙之音?像屋场里的公鸡打鸣,一只鸡叫起来,随后几只鸡也跟着叫起来,至少有七八只蛙,分散在附近的田里,也跟着叫了起来。我知道,田畈里,从现在起,开始热闹起来了。
四月里听蛙,蛙声像村童们读书,洪亮而又嘈杂。秧田里,秧苗长到一寸深时,蛙们的夜校,就要开学了。早稻田耕翻过来,并且灌上了水,留下许多土坷垃,露在水面上。每一块早稻田,都是一间教室,每一个土坷垃,都是一个座位。那都是一些还小的蛙,去年三月,它们可能还是一只小蝌蚪,现在是该上学了。天还没有黑,你听,一只好学的蛙,就早早来到了教室,坐在它的座位上,拿起一本书,呱呱地朗读起来。两三只蛙来了,七八只蛙来,许多蛙都来了,便响成了一团儿。
五、六月听蛙,蛙声才真正像剧场里的演出,整齐合一起来。蝉们一觉醒来,不晓已是四月天,匆匆爬上树来,你也唱,我也唱,总也合不起拍。而田畈上蛙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配合,已经非常默契了。天黑了,在短暂的安静之后,蛙们的演出,就要开始了。萤火虫像灯光师,调亮几盏萤灯,微微有些光,正好,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我和我妈割麦,整地,栽红薯,天天忙得很累,上床去睡,心想认真听一回蛙,可是还没有听完开头,人就睡着了。红薯已经栽完,今夜没有什么事,吃过饭,泡一壶新茶,专门听蛙去。坐在窗前即可,最好,把灯熄了,一个人,坐在黑暗中,静静地听。数不清的蛙,分成几群,我们刘家屋的蛙是一群,他们李家屋的`蛙是一群,而我们刘家屋的蛙,以河为界,河那边是一群,河这边又是一群。一开始,有一只蛙,呱呱地叫起来,像领唱似的,所有的蛙都跟叫起来。合唱之后,然后分出声部,我们刘家屋的蛙停了,只有李家屋的蛙在叫,河那边蛙的先叫起来,河这边的蛙稍迟,也叫了起来。碰上不好的天气,一场暴雨将下,电闪雷鸣,蛙们的演出自然被取消了。突然听不到蛙叫,总觉得像缺了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雨过天晴,一轮新月朗照,蛙们又叫起来了。五月过了六月来,夜夜,我是听着那蛙声才睡去的。
七月里听蛙,蛙声像五月的一树栀子花,开到极致,已在开始凋落。一片泡桐树叶,突然落下来,一叶知秋,秋天已经来到了。夜里,田畈上的演出依旧在举行,这一群蛙停下了,那一群蛙又叫起来。但你仔细听,那一群蛙叫着,叫着,其中有几只蛙,突然不叫了。秋天是沉思的季节,那几只青蛙一定觉得,自己的叫声,与秋天有些不相适了,便闭了口,更多的蛙也闭了口。田畈上的蛙叫,一天天,变得单调起来。牵着牛回家,看见一只蛙,一只漂亮的大青蛙,站在路当中,发呆,牛来了也不知道避让,这小家伙,它在想些什么呢?牛快踩到它了,这才猛地一跳,跳进路边的晚稻田里,溅起点点水花。
八月里听蛙,蛙声像天上的晨星,变得稀稀疏疏。现在,田畈上演出的队伍彻底解散了,像我们村庄的人一样,打工的打工,嫁人的嫁人,做小生意的做小生意,各有其事。再也听不到了,那种气势磅礴的合唱或朗诵了。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几只蟋蟀,各抱着一把草作的琴来,坐在墙根一带,幽幽地弹响,撩起人多少秋思。蛙不叫,肯定有些不自在,像一个喜爱说说唱唱的人,突然让他一言不发,那种滋味肯定难受。往常的白天,很难看到它们,这会儿,像蚂蚱,一会儿跳到这,一会儿跳到那。到了夜里,总还有一些蛙,不甘寂寞似的,呱呱地叫上一通。萤火虫无事可做,收拾起盏盏萤灯,几乎都走光了。而蛙们暂时还不能走,因为晚稻还需要它们,帮忙照看一阵子,捉捉虫子,挠挠痒儿。等到晚稻收割了,它们也会走的,就在附近,找一个洞,美美地睡上一觉。多好,当它们一觉醒来,又是春天了。
篇5:蛙声的优美散文
蛙声的优美散文
住在小小的城市,也居然长久没有听到过蛙鸣了。这个初夏的季节,在故乡的田畦、草塘,早应是“听取蛙声一片”了的。
蹲在一片覆在水面的绿荷叶上,珍珠子莹亮亮地在四周滚动,旁边是一杆红荷花,红樱枪般地挺出水面,仿佛就一下子刺中了飞过来的一只黑蜻蜓――这大概就是蛙图的经典了。但少年的我们并不明了这诗情与画意,看见它两只眼睛大大地瞪着人,两个白球悬在嘴角,泡泡糖似的一鼓一瘪的,就要叫嚷一声,或拣个土坷垃扔过去,把它赶下水。现在想来就后悔当年,没有静下心,停住脚,默默地听,细细地看,竟要恶作剧。城市里的孩子只有“忍者神龟”、“机器猫”看了,蛙声对他们来说,已成为珍邮,不可找寻!
蛙很单纯,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挪动身子来看。虽然人喻它是“田间卫士”,我却不用“警惕”来说它,因为我们用绳子拴一点点白棉团钓它,它也上当,偶有在空中醒悟过来松开口的,又难免露出童话《天鹅与蛙》的乖来。淘气的'是蛙鸣:一只蛙的鸣叫,咕呱咕呱,这还只是独唱与独奏;几只、十几只地,或者说几百只地守伏在绿色下,咕咕呱呱地合唱,这就是蛙鸣的经典了。古人说蛙潮阵阵,极是。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月夜,故乡的田园,总是在这样的音乐中,由鹅黄变油绿,由翠绿欲滴变金灿灿沉甸甸。一阵蛙的齐唱,又一阵,两部轮唱,此起彼伏的,就是多部轮唱了。冷不丁的静下小小的片刻,便总有领唱的,一两只声音,很亮相地站出来,并不扭捏。有时水鸡子的“噔噔”声插进来,有时蟋蟀们的“唧唧”声插进来,那简直就成了特好的专业“配器”,美妙到精彩处。记得当时的我们还顽皮地“好有一比”――“这不就是我们班里的早读吗?”
相传宋代书画大家米芾贬官无为县时,在城西择荒泽掘池建亭,理政之余吟诗作画,因厌蛙声相扰,便书一“止”字裹砚投之,蛙声遂噤。瞧,蛙能识字呢!可见,蛙鸣确实淘气。那亭因“投砚”而名,那池呢?蛙鸣一息,水就黑了。今人谓之污染,而米先生却得意墨更多了。好在我们的老师却不向我们“投砚”,一味地在“蛙”群中徜徉,甚或浮在更嘹亮的“蛙鸣”里呢。
有人从古陶片上的蛙形纹,得出蛙是人类最早的图腾的推论。想想祖先们细看蛙的跳跃,聆听蛙的奏鸣,那也是一种诗意。原来,听蛙之鸣,赏蛙之形,已有悠久的历史。一个我们引为自豪的伟人,在认真地聆听过蛙声后,以他青春理想的纯真,喷出一股异响的激情:“我不先开口,那个敢做声!”这是题为《蛙》中的诗句,评论者竟从中咀嚼出了“王者之气”!乡村里的、水泽里的蛙,庙堂之上、万人之上的王,有怎样联系?又怎样跨越?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不又是一块蛙形的陶片么?
现在的城市太喧嚣了,城里人也一日比一日浮躁,我想这是不是因为蛙声太遥远了?好在故乡年年有蛙鸣。此时,该是一阵咕咕咕咕咕,而后又一阵呱呱呱呱呱,再又一阵咕呱咕呱咕呱的,家园在蛙声的摇床里头,晃摇出韵律来……唉,这一切,只有我们乡下的亲人在独享啊!
篇6:听取蛙声一片优美散文
听取蛙声一片优美散文
川端康成曾说:“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初读到此语,我心田里,虽未像川端一样,装满月夜的美景。但记忆深处,那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声,终究是再一次穿透心灵,在这烦乱的城市的夜幕中,清晰地浮显了出来,嘹亮而宏阔。
真正的乡间的夜晚,其实是寂寥而冷清的。特别是早些年,物质生活尚不丰裕时。从末秋到初夏,在这段漫长而乏味的时光里,每入夜人定后,往往,就只有零落的鸡鸣犬吠,可聊作静夜里的些许儿点衬――犹如“蝉噪林愈静”一样,这“点衬”的结果,非但没能增添出一丝儿热闹欢快的气氛,反倒让乡村的夜晚,显得越发的漫长,冷清。
但到春末夏初,天气渐渐地暖热起来时,情形就大不同了。首先是各种鸟儿,麻雀、布谷、斑鸠、喜鹊之类,从早到晚,都在房前场院里,或屋后竹林中,切切烈烈地歌吟着,翩舞着。那样地喧嚷,富于生气和活力,逗惹得那各色的花儿,也要不甘寂寞地裂嘴含笑,纷纷绽放了。桃红,李白,菜花黄,你先我后地撵着趟儿。便是到夜晚,也还有此伏彼起的悠悠虫鸣,不知疲倦地响吟着,还有盈盈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落寞的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那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其实,早在春风初拂,春水甫暖时,蛙们就已从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洞穴里钻出来,抬脚动手地四处活动了。只不过,那时,它们多半沉滞着,静默着,像破晓时的一段残梦,混含着酣眠和骤醒的恍惚,却终究还是悄无声息。但在池塘边,或沟渠畔,那一茎茎水草,或被水浸濡着的树枝上,已能见到一团团密密麻麻的黄褐色的籽粒了:被一网似有若无的膜状物,粘连着,浮拥着,仿佛正藏孕着一个个梦幻般的未来――那便是“蛙卵”了。再过些日子,就会有一群群墨黑墨黑的小蝌蚪,破卵而出,在乍暖微寒的水中,娇憨可爱地摇摆着尾巴,游来游去。阳光很好,水也静净得不着一尘。蝌蚪们倏停倏游的动作,看起来,便格外的真切,像一枚枚逗号。我们就叫它们“摆尾子”,或“摆逗子”,现在想来,还是很“象形”,也很写真的。
记得那时,在野地里玩耍之后,总喜欢捧捉一些回家,养在盆或瓶里,想看它们如何在那狭小的天地里,嘬水,嬉戏,一点点地长大。但往往,刚见着它们要褪尽尾巴,长出双脚,一眨眼,或一转身,再看,就不见了那熟悉的影踪。小蝌蚪到哪里去了呢?我们那时,是颇觉疑惑的。后来,读了书,才知道,是“找妈妈”去了。
这时节,走在旷阔的野地里,便随处可见鼓突着晶亮眼睛的蛙们,蹲伏在路边的草丛中,或树荫里,老僧入定一般,冥思玄想着。偶尔,也会怯怯地唱几句,零零散散地,不成气势。一旦听得人的动静,便倏地蹦跃而起,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咕咚一声,潜入水中。只在平静的水面上,留下一圈圈微漾着散开的涟漪。
惊蛰后的第一声蛙鸣,极像时令的“揭幕鼓”。猝响在煦暖的阳光中,或微温的夜色里,是颇能让人恍悟出季节的更迭和变迁的。印度人在其上古诗集《梨俱吠陀》中,曾以“默默地沉睡了一年/似婆罗门守着誓言/青蛙现在说话了,说出/这雨季最潮湿的语言”这样动情的抒叙,来表达他们初闻蛙鸣时的愉悦和欣喜。字里行间,饱含着物的启悟,心的悸动,和物心混忘,天人感应的.“东方式的智慧”,令人每每读之,都不免迷离惝恍,沉吟沉醉。
但是,真要听取那成片成片的蛙声,却得在更为暄暖的夏天。那正是割麦插秧,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乡村四月闲人少”,连蛙们,也会自昏至晨,热情昂奋地呐咕着,喧噪着,似欲为这大地上的节气和农事,鸣鼓添威,助阵加油。
凡亲近过乡间的人都知道,蛙们并非只是被“拟声”了的那般单调的呱呱,或咕嘎。细细辨听,蛙鸣其实也颇丰繁,缤纷。有唧唧呱,也有咕咕咚;有阁阁阁阁,也有咣咣咣咣;还有唧咕唧咕,阁呱阁呱,咣咚咣咚――或独奏,或合唱,或粗亢,或清越,或远或近,或高或低,都沉雄嘹亮,澄澈明朗,疏密有致,意趣天成。再与田园之清翠、沟渠之潺潺、星月之辉光,融溶汇集着,其境界之恬静、纯粹,意蕴之深邃、迥阔,是再高妙的乐师,也难以合成的天籁。而如此丰繁、缤纷的声音,充斥于原本寂寥的乡夜里,又随着暖暖荡荡的水温、水汽,在满满盈盈的旷野里,铺排开去,再弥散开来,也是很容易让人沉醉动心的。
有时,夜梦中恍惚醒来,谛听着窗外,如鼓乐般响响歇歇的阵阵蛙鸣,想象着沟边渠畔,或一株株正拔节、含苞、孕穗的稻棵间,那一只只正摇其长舌,鼓其白腹,尽情尽兴地吟唱着的乡间歌手――总觉得,它们,似乎只有它们,才是那寂寥田野的真正主宰。而那广袤的乡村大地,其实更像一个襁褓中的幼婴,正浴浸在那恬恬生动的翠绿色的蛙声里,做着自己甜暖的酣梦。
早年在乡间,还听说过“蛙声如潮带雨来”的谚语。那往往是久热苦旱,万物望雨之时,闷热已极,骤雨将至的夜晚。蛙鸣声比起平常,就更其激切,喧腾。那四野遍响的气势,也真是闻之惊心:如鼓,阵紧一阵,似不可止;又如潮,浪高一浪,摇魂荡魄。
父亲就说:“是青蛙,在向天求雨呢。”起初,我是颇不相信的。但很快,大雨果真就在蛙声喧响中,雷鸣电闪间,挟风而来了。瓢浇桶倒一般,如泼如泻,淋漓酣畅。蛙们便悄然沉寂了,仿佛正和那一株株渴雨的禾苗一起,静心享受着甘露的淋洗,滋濡。直到雨歇风住,凉意渐生,才蛙声再起。先是东几句,西几句,清晰可数,似在试探动静。紧接着,便汇聚成片,又是密不可分的如潮蛙鼓了。
我因此自小就知道,在农业中国,蛙是益虫,又是祥物。古人曾筑庙祭之,作诗颂之。宋人赵师秀《有约》一诗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之句,对仗工稳,寓意涵咏,向来为人称道。但最令我动情喜爱,感慨系之的,却是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寥寥数语,不仅描摹出了一幅8前的田园风景,更藉此述说了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渴望丰收和成熟的话题。它也不仅是在咏诵蛙声,更是在表达一种真诚的祈愿,一份对土地和农事的深广而善良的关怀――这种关怀,我以为,正是诗人道义和良知的体现,也是那两句素朴简洁的诗句,能让我怦然动心、愀然动容的根本原由。
我固然明白,在不少文士诗人眼里,那翠绿的蛙声,是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音乐的禀赋的。而倾情于蛙声,也便是倾情于那份恬淡、善美的诗意,倾情于那种祥和、雍容的感怀。但我,却始终不能超然于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它们与那片寂寞旷阔的田野,总是贴得很紧、很近),超然于节气、墒情、庄稼和农事之外,带着禅意和虚静,去聆听或欣赏那成片的蛙声――事实上,每当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农人的心,甚或,以一株水稻、一杆苞谷的纯朴的心,去观望天地,虔敬地祈愿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或许只有我知道,这一点,对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贵。
篇7:远去的蛙声优美散文
远去的蛙声优美散文
一望无垠的田野到处是水汽弥漫,绿色的水稻和绿色的树冠、大路和远山隐现在云雾之中。赤脚的农人赶着拉车的牛奔向自家的田地,树上响着布谷鸟和喜鹊的叫声,田沟里响着乡间最美的青蛙的合唱……这就是我温馨富庶的家园,这就是我如画如诗的家乡。
儿时的我就是在蛙声中度过的。那此起彼伏的蛙声是百听不厌的生命潮声,是久久不散的故乡情结。
我的家在村边的.最北端,一条溪流从山那边流经我家的后边潺潺地流向远方,不远处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听奶奶说,婴儿时我躺在摇篮里,听着那“呱呱呱……”的蛙鸣声、潺潺的水流声和母亲哼着的催眠曲甜美地进入梦乡。儿童时期,遇到下雨天的傍晚,我看到青蛙等小生灵争先恐后地从洞穴里,从田野里,从溪流中蹦跳到了我家满地雨水的庭院里,蛙叫蝉鸣等各种动物的声音宛若一曲大合奏,而蛙声最为嘹亮,最为动听,恰似这大合奏中的主旋律。每当这时我就和邻居的小伙伴追逐着我们喜爱的青蛙,偶尔捉到一只两只,我们就将它放在破旧的水缸里,每天捉来小虫放进水缸喂养着……
后来到离村较远的中学读书,农忙季节放假回家。冬末春初的时节,我们修挖田埂、插秧苗、长时期的弯腰劳作使腰身感到酸痛和疲乏,那飘逸的蛙声就像大地亲切的耳语,让我们忘掉劳累,憧憬着春的希望。夏天我们在稻田里拔草、施肥,一顶破草帽、旧竹笠挡不住如火的骄阳,那清亮的蛙声就像入怀的清风安慰着我们,于是,我们擦一擦身上的汗水,脑海中闪现出秋天的金黄。稻子在蛙声中成长,我们在蛙声中劳作、生活和憧憬。劳动和幸福在一起,蛙声和丰收紧相连。
最难以忘怀的是夜晚我们抓蛙吃蛙的情景。曾记得有一次,我们约好夜晚到田地里去抓蛙,我们每人一只手拿着加长了的手电筒,一只手拿着捕捉青蛙的网具,腰间背带着一个小箩筐,刚走出村外,远处的蛙鸣声,在稻田的拔节声中高亢嘹亮,走到田间,这边蛙声唱起,那边蛙声应和。我们一边走在田埂上,一边用手电小心翼翼地照来照去,一旦照到青蛙,它就“瞎”了眼,稳稳地趴在地上让我们用捕具网住它。不出一个多小时,每人都装了半箩筐的青蛙,我们满载而归,支起了灶火,烹熟了蛙肉,美吃了一顿乡间丰盛的佳肴。为此,也挨了父亲的一顿咒骂,母亲见此情景,用手摸着我们的头,慈爱地说,农民是爱蛙的,农民真诚地呵护着青蛙,把对青蛙的伤害视为与农民的本色格格不入的二流子行为。我们认错了,我想,我们是农民的儿女,农民的儿女是爱蛙的,蛙声是我们最心醉的童谣和乡谣。我暗暗发誓从此不抓蛙、不吃蛙了。
住进城市之后的我,常常见到田里的青蛙可怜地晃悠在饭店招徕客人的橱窗里,或是躺在餐桌的盘子里,浑身涂满橙红的颜色。我也曾心寒过、愤然过,但终究挡不住香喷喷的蛙肉的诱惑,多次享用过它们健壮肥硕的肉体。
今年春天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与儿时的伙伴喧闹着吃过晚饭之后,不知咋地我竟提出到田间去听取声蛙的要求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但拗不过我的再三请求,还是出于无奈何地同行了。然而,我们走了将近二个小时,却听不到昔日青蛙合唱的乡音了,偶尔只听到了几声清亮而悲壮的蛙鸣,我失望极了。他们告诉我,蛙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但一些忘了本的农民捉了去换钞票,连城里人也成群结队下乡捉蛙,晚上用铁叉叉,燃了火把照,白天用蚯蚓钓,涨水用丝网网,任青蛙繁殖力再强也将厄运临头,濒临绝种,稻田里的虫任凭什么农药都治不住。听到这些,我真悔怨我的吃蛙丑行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该违背我儿时的誓言。我恨透了那些捕捉青蛙、宰杀青蛙和啖食青蛙的行为。人类对青蛙等造物主造就的生命的肆虐,迟早会受到惩罚的。远去的蛙声,何时才能回复原来如潮的声响呢?
青蛙啊,你从蝌蚪开始,就吞食孑孓,终生堪称害虫的天敌,丰收的使者。你不辞辛劳,昼夜勤捕在苗丛草边,害虫闻声丧胆,秧禾躬身致谢。青蛙是农民的歌手,农民是青蛙的知音,青蛙护卫着良田,田园是青蛙的乐园。青蛙为了人类的生存奉献自己的毕生,而人类的贪婪,却不能善待青蛙,善待像青蛙一样的地球上的生命。我们应该歉疚,我们都应该爱护环境,爱护生态,爱护青蛙,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意境永驻人间。
篇8:夜枕蛙声好入眠优美散文
夜枕蛙声好入眠优美散文
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归来几天了,那久违的蛙鸣声仍不绝于耳,我又把从湿地带回的蛙鸣录音放在客厅里播放,蛙声伴着家中金鱼池里的“高山流水”声,让我又回到了那遥远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雨过天晴,一池河水一池蛙。有了水淋淋的蛙声,夏夜一下子凉爽了许多。我们围在摇着大蒲扇的奶奶周围,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如今没有蛙鸣的“空调”夏夜,比过去自然凉的夏夜短多了、逊色多了、浮躁多了。
我和儿子坐在客厅里的`躺椅上,听着遥远的南方遥远的梦里传来的蛙鸣声,陶醉在一片湿润的世界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我不知不觉吟出了赵师秀的诗句。如今,我们也只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唐诗宋词里寻找蛙鸣了。
那时候,家乡的小河,一到夏天,都是沟满河平的,到处是成群的小蝌蚪,到处是悦耳的蛙鸣,“闲池草色青,蝌蚪自滋生”。雨过天晴的夏夜里,远远近近,蛙声此起彼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庄稼人喜蛙爱蛙也保护蛙,哪年的蛙声响亮,哪年的收成就好。白天夜里蛙声不断,就是一个丰收在望的景象。蛙多害虫少,虫少收成好,这是大人孩子都懂得的道理。
没有蛙鸣的乡村缺少生机,没有蛙鸣的夏天难觅诗意。蛙声能给诗人带来快乐,能给诗人带来灵感,“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张藉也好,贾岛也罢,韦庄老夫子也不例外,没有了蛙声,唐朝就没有了诗歌,唐朝就没有了夏天,唐朝就没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客厅里的灯早熄了,湿地的蛙声还在继续,“咯咯”,“咕咕”;池中的泉水还在流淌,“叮叮”,“咚咚”。儿子早在这大自然的韵律中进入了梦乡。我坐在宽大的观景台上,望着星光闪烁的夜空,看着远处的商厦和联通大楼,心儿也不知不觉凉爽起来,湿润起来。
篇9:日听蝉鸣夜听蛙的优美散文
日听蝉鸣夜听蛙的优美散文
夏天注定是大自然的精灵们大显身手的季节,白天的树林是蝉的世界,夜晚的原野则为蛙的舞台。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夏日的'午后,屏息聆听,蝉语阵阵。一只只羞涩的蝉儿藏于柳枝低垂处,欢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宛若跳跃的音符,给这燥热异常的季节演奏一首充满无限激情的交响乐。乍听蝉鸣,嘈嘈杂杂,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细听,则有曲有调,自成歌吟。蝉声起,先是慢板缓奏,有丝竹之悠扬,继而,声厉调急,陡峭直上。再后,嘎然而止。干净利索,不留一点余韵。蝉声总是不约而至,毫不虚套,来得自然,每至午后,凭窗聆听,蝉鸣盈耳。或嘶或啸,或吟或叹,皆是放任情性,无羁无拦,痛快淋漓。这时,沏一杯香茗,翻一页古籍,蝉声绕耳,心却愈静。在古典的诗意里,顿悟“蝉噪林愈静”之境,便开怀大笑两声,不觉笑声这般豪壮,也似蝉在欢鸣。
“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簟颇宜人。小沟一夜深三尺,便有蛙声动四邻”。乡村的夏夜,万籁俱寂,只有不知辛劳的蛙儿在乡村原野这片广阔的露天舞台上,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典。夏夜的蛙声,带着特殊的泥味儿,腥味儿,还有荷的清香味儿,从沟渠里传来,从土埂上传来,从池边茂密的水草丛中传来,从远处的小河边传来,从微微的夜风中扑面而来,也从夜空中翩翩而来。少时只有一声,如越众而出的领唱,又似一曲独奏,多时连成一片,响在一起,像滚滚而来的洪流,又如空前绝后的呐喊,直入耳际;强时震飞惊鸟,弱时如痴低吟;续时如山峦逶迤,断时嘎然无声;近时清脆悦耳,远时隐约有音;舒缓时像《湖乡春晚》,激越时如《二泉映月》。有的是男低音,低沉而浑厚,有的是女高音,尖细而婉转;有的短促宏亮,作暮鸭归家呱呱叫,有的绵长细密,似织女纺纱叽吱有声。在我的情感深处,蛙鸣是永远的天籁之声。
日听蝉鸣夜听蛙,炎炎夏日,因了这些精灵们的低吟浅唱,而生机勃勃,而活色生香。日听蝉鸣夜听蛙,也不仅仅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回归。
★ 檀香优美散文
★ 优美英语散文
★ 心情优美散文
★ 镜优美散文
★ 大海优美散文
★ 红花草优美散文
★ 山啊!山优美散文
★ 五月雪优美散文
★ 亮色优美散文
蛙的优美散文(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