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

时间:2022-11-28 13:10:51 作者:桥友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桥友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

57块钱在汉正街从头再来

兄弟姊妹8个,谈东升排行老六,他10多岁时就想出去做点生意。12岁时,因为调皮害怕父亲下班回家后责骂,谈东升向舅父借了20元钱,一路逃票扒车,来到远嫁湖北仙桃的姐姐家。

此后,他在仙桃包过砖窑,到新疆开过推土机,到福建做过外贸。最终他败走福建石狮,选择到武汉重新创业。那年,谈东升24岁。

1991年来汉后,他仅有57元钱,花30元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在汉正街闯荡。

他开始在汉正街摆地摊,“那时候经常为抢地摊位置打架。”谈东升说,“还好慢慢撑过来了。”

卖钢丝球和卖葱是一个道理

12岁离家出走后,谈东升曾回家待过一年。一次,父亲让他和哥哥将家里种的葱拿到街上去卖。不投资能赚钱吗,父亲告诉他们兄弟俩,葱的成本是2角/捆,让他们拿到街上卖5角。

哥俩到市场后,分开选了摊位。谈东升以3角/捆的价格很快将葱卖完了。哥哥却非5角不卖,结果一捆也没卖出去。年幼的谈东升并不知道这是“薄利多销”。

谈东升最初在汉正街摆地摊时,成本5分的钢丝球,别人卖1元两个,谈东升卖1元4个,一个虽少赚2角5分,销量却数倍增长。

“虽然不同时间,卖的东西不一样,但做生意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出奇招过时商品卖出好价钱

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汉市场上的行情,“商品已经饱和,并且大量滞销,汉正街多数商家已经开始向义乌的厂家返货,这个时候怎么能进货呢?”

但谈东升有自己的想法,“武汉已经火过了,但下面的地市应该有一个滞后效应”。他还是背着妻子,运了几车便宜货回武汉。

这时,汉正街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级市场的火热如期而至。不投资能赚钱吗,一时间,偌大的汉正街只有谈东升有货,几车货迅速卖光。

虽然错过了第一波行情,但谈东升在最短时间内赚得比谁都多。

教人做生意留住核心客户

在谈东升的店里打过货的人,几乎都会成为他的固定客户。“他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

不管谁到店里来打货,谈东升总会很坦诚地给客户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劝客户先到其他的店里看看价格,“货比三家不上当”。

他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和进货渠道有信心。多数商品,他有把握做到全汉正街同行业价格最低。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不是一次赚得完的。“从我的手中绝不会轻易放走一个大客户”。

对待大客户的生意,他就像对自己的生意一样关心。不投资能赚钱吗,总是不定期地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对方近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并且教客户一些经营的方法,及时告诉他们来自市场上游的情况,让他们及时调整战略。

篇2:从白手起家到千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侯晓军这一着把对了市场的脉,开店第一月,收入就达到4000元。

随后,侯晓军继续通过或租房或交管理费的形式,先后进入陕西5大汽车经销点。稳定的客源帮助侯晓军在资本较少的创业初期,通过数量优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服务跟进销售”的经营方式,使侯晓军在后来竞争日渐激烈的西安汽车装饰业中脱颖而出。

为了扩大业务,夏,侯晓军开始涉足旧车装修业。在当时一些汽车装饰店“来一个宰一个”,用伪劣产品冒充高档次产品的时候,侯晓军坚持保证质量,同时在服务上下功夫。他率先在西安同行中引入CIM管理,将所有顾客资料集中管理,与客户建立长期经常的联系。这使他的公司逐渐飙升到陕西汽车装饰装修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如今,侯晓军已经开到了6家分店,有员工160多人,总资产超过千万元。

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猴王”的筋斗越翻越远

在汽车装饰装修市场上站稳了脚,侯晓军的心思开始游走得更远。“一个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能让事业延续下去。”在经营中他发现,由于陕西冬天特别寒冷、干燥,遇到碰撞,汽车玻璃很容易发生爆裂,车主损失不说,还可能伤及司机人身安全。于是,他请有关部门设计制定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参数,由美国一家公司以“世纪猴王”的品牌贴牌加工专用汽车防爆膜,应用到公司的装饰业务中,并在市场上推广,效果相当不错。

“猴王”的筋斗越翻越远。侯晓军告诉记者,今年他计划向省内外推广直营连锁店和特许加盟店;公司与前身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陕西长安大学合作,创办汽车服务技校的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另外,公司创办的陕西猴王科技公司还成了西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数百名下岗职工通过这里的专业技能培训,重新找到了工作……

谈自己的创业和经营,侯晓军一直显得平和平静。采访快结束时,他拿出一叠照片给记者看,今年他被选为省政协委员,那是他出席陕西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议时的留影,笑得由衷而灿烂。

篇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打工挣来第一桶金

一年挣了3万元,这对大一学生而言绝不是小数目,但从巫溪走出来的谭云就做到了!上周五,这个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馆里讲起了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进校是贷款交的学费,每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20xx年,谭云加入学院外联部,联系到在石桥铺一家商场做电脑销售,每台电脑有100到 200元的提成。谭云说,每周末,自己早上7点就要出发往石桥铺走,到了商场不仅卖电脑,还留心学会了电脑组装和维修。随后,谭云在学校组建了电脑团购服务队,一个学期赚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谭云又到商场兼职销售彩电,再加上做家教、帮计算机学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内他攒足3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创意来自打工经历

大二开始,谭云开了一家餐馆,不过却比其他餐馆特别一些。“可以点两个菜坐下来慢慢吃,也可以亲自去厨房过一把做菜瘾,厨师还可以给你指导。”谭云说,这个创意来自一次打工经历,当时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厨房做了2个月小工,熟悉了厨房操作流程,还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做法。开餐馆时,就萌生了这个想法,让同学自主学做菜。

李姝就是这里的常客。李姝笑着说,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务,结果在这里炒过几次菜后,加上有厨师的指点,厨艺大大提升。寒假回家还给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谭云餐馆更多还是送餐上门,给同学老师提供方便。

学到管理经验技巧

“其实,打工只看自己收入,当老板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谭云说,餐馆每一个订餐都有一个三联单据,送餐的人要把单据和饭菜一起送到寝室里,晚上算账就很清楚,也方便我们查询和管理。而且,同学只要收集10张单据,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瓶饮料,收集到20张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盒饭。这样一来,同学也愿意收集。

现在,谭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市场买菜,8点上课,中午到餐馆送餐,下午继续上课,下课继续送餐。谭云说创业很辛苦,但餐馆生意很红火,让自己很安慰。他笑着说,在创业中也学到了许多管理经验,不仅要有管理技巧,还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

篇4: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篇5: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范文分享

白手起家成功创业故事推荐

从“课程”到“体验课程”

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

从行为到思想

七个从底部到顶部的创业融资的台阶

从市井无赖到开国皇帝的刘邦故事

创业:从学生宿舍起步

从老师家访到学生家访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从57员到100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