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

时间:2022-11-28 14:49:40 作者:longerhele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ongerhel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住院病历

住院病例

姓名:xxx 职业:工人

性别:女 住址:xx市xx路xx号

年龄:44岁 入院日期:1994年3月1日10时 民族:汉 记录日期:1994年3月1日10时 籍贯:xx省xx市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婚姻:已婚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劳累后心悸、气促,加重2年,发热伴下肢水肿3天。

现病史:十五年前(1979年)无明显诱因,劳累后出现心慌、气促,短时休息可缓解。曾在兰州市城关区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用药不详)。当时能胜任一般工作,未进行特殊治疗。两年前,因受凉咳嗽,心悸、气促加重,咳稀薄白色泡沫样痰,有时痰中带血,色鲜红,三天后因大咯血,住本市第二医院治疗(用药不详)后,心悸、气促减轻,咯血停止,当时无发热、胸痛及盗汗等症状,下肢无水肿。此后轻微劳动,即感心悸、气促,下肢轻度水肿,晨起消退。半年前,因受凉发热,除心悸、气促加重外,且不能平卧,伴有腹胀、恶心、下肢水肿,无关节肿痛。

曾在本市某医院门诊诊断为“心衰”、“上感”,肌注“青霉素”每次80万U,一日2次, “链霉素”肌注,每次5g,一日2次,口服“地高辛”每次5mg,一日二次,三天后,心悸、气促减轻,尿!增多,水肿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以后每天服“地高辛”,发热稍退,但心悸、气促加重,不能平卧,可参加日常活动。三天前体温波动在37. s.c 39℃之间,下午较高,无寒战,咳嗽仍为稀薄白色泡沫样痰。()曾自服“APC”o. 5g,一日三次,发热稍退,但心悸、气促加重,不能平卧,尿登减少,下肢水肿,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力衰竭n度,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近来睡眠差,食欲减退,大便尚正常。

既往史:体质差,3岁患过“麻疹”,14岁时曾患“化胶性扁桃体炎”.以后每遇受凉即咳嗽、咽痛。无游走性关节痛病史。

呼吸系统:无潮热、盗汗、胸痛等病史。

循环系统:无心前区疼痛及高血压病史。

消化系统:无上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呕血、腹痛、腹泻、便血及黄疽病史。泌尿系统:无尿急、排尿困难、尿颇、血尿及夜尿增多病史。

血液系统:无苍白、鼻妞、皮下出血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情绪易激动病史。

神经系统:无头痛、头晕、失眠、胶体瘫痪、意识障碍等病史。

运动系统:无关节红、肿、疼痛及骨折、脱位、肌肉萎缩、四放麻木病史。

个人史:生于兰州,自幼上学,20岁参加印染工作,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家庭居住条件一般,未在潮湿环境下居住过,无烟酒哈好。

婚姻史:25岁结婚,配偶健康,感情好。

月经史及生育史:月经初潮13天,月经,不多,色正常,无血块及痛经史,白带盆不多,无异味。孕二产一,足月顺产,现有一子,人工流产一次。妊娠及分娩期间无明显心悸、闷气加重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病人,亦无传染、遗传疾病。

体格检查

T37. 8C P108次/分R38次/分BP98/6O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晰,半卧位,呼吸急促,查体合作。

皮肤毅膜:面颊轻度发纷,皮肤干燥,弹性差,全身皮肤钻膜未见黄染、皮诊、出血点及蜘蛛痣,毛发分布正常。

琳巴结:右领下可触及一个约1 >< ic.的淋巴结,质稍硬,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左领下、硕部锁骨上、腋下、滑车上、腹股沟及胭窝淋巴结均未触及。

头部及其器官:

头颅:无畸形及疲痕,压痛和结节,头发润泽,分布均匀。

眼:眉毛无脱落,眼睑无水肿,无下垂及闭合困难,眼球运动自如,无突出、料视、震颤,结膜稍苍白,无充血、出血点、疲痕、颗粒及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大小正常,等大等团,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存在。

耳:耳廓无畸形,无结节,外耳道无分泌物,耳屏、乳突无压痛。

鼻:无畸形,无鼻翼煽动,鼻通气良好,中隔无弯曲,鼻瀚膜正常,无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鼻旁窦区无压痛。

口:口唇轻度发‘,颊粘膜无出血点、溃疡,无“’・平”龋‘,齿,无红肿溢浓,无铅线,舌体大小正常、居中,舌苔薄白,舌质暗紫,咽轻度充血,右侧扁桃体肿大工度,无脓性分泌物。

两侧腮腺不肿大,无压痛。

颈部:柔软。两侧对称,可见颐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

胸部:胸部对称,无畸形,无脚壁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胸骨无压痛,两侧乳房对称,无肿块。

肺脏:

望诊: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呼吸急促,节律整齐。

触诊:两侧呼吸活动度对称,语颤无异常,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呈清音,两肺下界在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肿下角线第 10肋间,肺下缘动度3cm

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底可闻及少!小水泡音,听诊语音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脏:

望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前区可见弥散性搏动,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颇。

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腰部较突出,心界大小如下表所示:

听诊:心率108次/分,节律整齐,心尖部可闻及SM4/6级,吹风样,粗糙,向左腋下传导:DM中等度,隆隆样,局限不传导;P2>A2.未闻及二尖瓣开瓣音、奔马律及心包摩擦音。

血管:

挠动脉:脉率108次/分,律齐,搏动细弱。

腹部:

望诊:腹平坦,两侧对称,无皮疹、疲痕及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胃肠蟠动波。触诊: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波动感。肝下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6cm、剑突下 10cm,质中等硬度,边缘钝,表面光滑,有轻度压痛,脾未触及。

叩诊:呈鼓音,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

肛门及外生殖器:外阴经产式,无疖肿及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无炎症,无肛门裂、痔、脱肛、痰管,直肠指诊未检查。

脊柱四肢: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自如。四肢关节无肿痛,无畸形,无柞状指(趾),两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

神经系统:腹壁反射和肚二、三头肌反射以及膝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

血象:红细胞4. OX 10's /L(400万/mm3 ),血红蛋白lOOg/L(lOg写),白细胞12 X 103/L(12000/mm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60(60%),杆状核粒细胞0.20(20%), 血沉:40mm/h,

X线胸透:心影普遍增大,食管吞钡见左房段有显著压迹。

心电图:左房肥大(呈二尖瓣型P波),双侧心室肥大。

病情摘要

XXX,女,44岁,印染工人,以劳累后心悸、气促十年余。发热伴下肢水肿三天,于1994年3月1日上午10时急诊入院,十年前劳累后心悸、气促,短期休息可缓解。两年前因受凉后咳嗽,心悸、气促加重,有时痰中带血,色鲜红,严重时大口咯血。半年前发热,心悸、气促加重,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经用青、链霉素及地高辛治疗,三天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天服地高辛25-0. Smg,可以参加S常活动。三天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又加重,发热,尿少,下肢水肿,急诊入院。14岁曾患过“化脓性扁桃体炎”, 以后经常咽痛。

体检:T37. 8C P108次/分R38次/分BP13. 1/8.0 KPa(98/6OmrnHg)。

半卧位,呼吸急促,面颊及口唇轻度发纷,咽轻度充血,右扁桃体肿大工度,颈静脉怒张,肝颐静脉回流征阳性,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少量水泡音。心前区搏动弥散,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腰部突出,心率快,律整,P2>A2,心尖部可闻及SM4/6级吹风样,粗糙,向左胶下传导,DM中等度,隆隆样,局限。肝上界右锁骨中线上第五肋间,下界距肋缘下6cm剑突下10cm,质中等硬度,边缘钝,轻度压痛。脾未触及。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腹部无移动性浊音。白细胞12>< 109/L (12000/mm』),血沉40rnm/h,X线胸透心影普遍增大,食管左房段明显受压。

心电图:左房肥大,双侧心室肥大。

初步诊断:

1.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扩大

心功能班级

2.上呼吸道感染

篇2:肿瘤科住院病历书写

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主 诉:反复咳嗽、咯痰伴胸痛X月

现病史:X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咯痰、为阵发性串咳、少许泡沫痰,痰中带血,伴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厌油、纳差明显,不伴有盗汗、咯脓痰,无吞咽呛咳、声音嘶哑。

查 体:消瘦,右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叩浊,右侧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鸣音,心律整齐,腹软,双下肢不肿 诊 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食道癌

主 诉:进行性吞咽困难X月

现病史:X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适,随后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初为固体食物,后进食半流质、流质饮食时亦可出现,伴有咽下时疼痛,恶心呕吐不适。无声音嘶哑及呛咳、咯血。

查 体:消瘦、贫血貌,声音嘶哑,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鸣,心律整齐,腹软,压痛,移动性浊音阴形。 诊 断:食道癌

3、胃癌

主诉:腹痛、纳差X月,呕血X天,

现病史:X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继之出现上腹隐痛,伴有早饱、腹胀,进食量明显减少,伴恶心呕吐,无吞咽呛咳,入院前X天出现呕血,伴有黑便。

查体:消瘦、贫血貌,双肺无干湿鸣,心律整齐,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剑突下压痛,扪及质硬肿块,肝脾无肿大,肝肾区无叩痛,移浊阴性。

诊断:胃癌

4、大肠癌

主诉:大便习惯性改变X月

现病史:X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伴有粘液血便,无规律,伴有明显腹痛,扪及腹部包块。伴有进行性消瘦,低热、全身乏力不适。 查体:消瘦、贫血貌,双肺无干湿鸣,心律整齐,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 软,腹部扪及约xcmX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肝脾无肿大,肝肾区无叩痛,移浊阴性。

诊断:大肠癌

5、原发性肝癌

主诉:腹痛、腹胀伴纳差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出现腹痛,右上腹为主,持续性隐痛、向右肩放射,腹胀明显,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进行性乏力,消瘦,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少尿。 查体: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鸣,心律整齐,腹部膨隆,腹壁浅表静脉无曲张,右肋缘下10cm扪及XcmXcm大小包块,质地坚硬、表面呈结节样,压痛,脾脏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不肿。 诊断:原发性肝癌

6、胰腺癌

主诉:腹痛伴全身皮肤发黄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出现腹痛,中上腹持续性隐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痛,仰卧及脊柱伸展时加重,弯腰时可缓解,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食欲减退、腹胀明显。

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上腹叩痛明显,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胆囊肿大,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诊断:胰腺癌

7、淋巴瘤:

主诉:发热、盗汗,发现颈部包块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出现发现、盗汗,伴有全身皮肤瘙痒、乏力不适,无意中扪及颈部肿大无痛性包块,约黄豆大小,进行性长大,伴有消瘦、纳差,咳嗽、咯痰。

查体:消瘦、贫血貌,右侧锁骨上扪及xcmXx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界清,余多处淋巴结扪及肿大,双肺无干湿鸣,服软,无压痛。

诊断:淋巴瘤

8:前列腺癌

主诉:排尿困难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出现解小便困难,尿流缓慢,尿线变细,尿急、尿流中断伴有尿频、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无腰背部疼痛不适,无大小便失禁。

查体:神清语晰,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律整齐,腹软,下腹压痛,未扪及确切包块。

诊断:前列腺癌

9、宫颈癌

主诉:不规则阴道流血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出现同房后出血,出量少,自行停止,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伴有白带增多混有血液,有臭味,出现尿频、尿急表现。

查体:无特殊,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占位。

诊断:宫颈癌

10、子宫内膜癌

主诉:绝后后阴道不规则流血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出现绝经后阴道异常出现,淋漓不尽,阴道排液增多,伴有恶臭,感下腹部胀痛不适。 查体:妇科所见

诊断:子宫内膜癌

11、卵巢癌

主诉:腹胀、纳差X月,发现腹部包块X月

现病史:患者X月前出现腹胀、纳差,伴有恶心呕吐,无未寒发热,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无尿频、尿急、X月前扪及腹部拳头大小包块,

查体:神清语晰,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无干湿鸣,心律整齐,腹部膨隆,下腹可扪及cmX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肿瘤科住院病历书写模板,双下肢

轻度水肿。

诊断:卵巢癌

12、乳腺癌

主诉:发现左乳包块X月

现病史:入院前X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约核桃大小,无疼痛,包块进行性长大,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 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乳外上象限扪及cmX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齐,腹软, 双下肢不肿。

诊断:乳腺癌

13、骨髓抑制

主诉:XX癌放化疗后x天,畏寒发热X天 现病史:入院前X天,患者行Xx癌放化疗,出入院前X天出现畏寒、发热,伴有咳嗽,咯痰,感全身乏力,无盗汗及胸闷胸痛,间断出现恶心呕吐不适,精神饮食差。查白细胞提示:X109/l。 查体:体温38.5℃,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后壁红肿,双肺问及湿鸣,心律整齐,服软,无压痛

诊断:骨髓抑制

篇3: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瑰宝。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一: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病的一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给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

近两年来,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尽管该病的治疗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致残率却仍然在80%以上。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长时间的痛苦,同时还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诸多社会问题[1]。

为此,在该病的治疗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成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为有效的方法,众多临床报告也纷纷表明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上采用针灸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1月-1月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标准确诊。

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为62.4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病程时间为1-10年。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力衰竭,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针灸穴位附近有皮肤感染。

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伏兔、百会、解溪、委中、环跳、肾腧、大椎、心腧、膈腧等穴位,均通过双侧取穴,每次取三对穴位,第一天先取四肢穴位,第二天则取背腧穴位,按照这种方法逐渐推移。

在进行针灸时,首先对穴位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再运用无菌一次性毫针,将其刺入后需以逆转提插的方法完成,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后再将G6805型电针仪与其连接,给予患者连续波,治疗时间为30分钟,随后将针拔出,再用艾条悬灸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对照组则按照中医辨证治疗法为患者提供镇肝熄风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口服一次,同样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据《中风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可以分为显效,好转,无效。

分别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且能够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好转: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了明显缓解,在扶杖情况下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任何改变。

2.2治疗效果

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28例患者中7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而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中,3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见效时间为15-56天。

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中风偏瘫在中医中也属于偏枯和中风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偏瘫主要是因为邪滞于内、气血虚亏、风痰阻滞经络、经络闭阻和气血不通所引起。

《诸病源候论》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明确指出:偏枯者,因气血偏虚,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气血凝涩,不能润养,久不蹉,邪气独留,则成偏枯[2]。

而在该病的治疗上针灸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操作简单,不会引起较大不良反应,同时其收费也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

中医学中指出无气则不能动,气亏则半身不遂,气属阳,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该病的治疗中,以阳明经穴位为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通过针刺来刺激患肢的经络气血,随即取相应的背腧穴位,背腧穴主要有足太阳膀胱和督脉穴位,这两条经脉紧密联系脑和脊髓,可将阳气和精髓输送至脑,可谓是阳气和精髓的关键通路,以针刺刺激这两条经脉的穴位可达到健脑补髓、振奋阳气的目的,进而有效刺激脑功能恢复。

百会则为足太阳和督脉交会之处,在振奋阳气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与脑有紧密联系,督脉贯穿人体全身,在通调阳气,醒脑开窍上有着极佳效果。

凤池为阳维脉和足少阳胆经交会之处,《类经图翼》称其可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

通过针刺可达到化痰散结、平肝熄风的效果。

内关则属于心包经之络穴,可起到调节元神的作用。

三阴交在调节气血、补肝肾、生脑髓上有着较好效果。

另三阴交和足三里可对局部神经造成刺激,进而帮助调节肌肉,使下肢内外侧肌群更加接近平衡。

极泉则在通六经、醒神开窍上有着较好效果。

环跳可谓是偏瘫治疗的关键穴位,可以对髋关节和骨盆的气血进行调节,委中则属于下肢经脉气血疏通的关键,阳陵泉则有效舒缓肌肉痉挛,丘墟在通经活络上也有着较好效果。

总而言之,以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和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帮助偏瘫患者快速恢复。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可证,针刺能激发SOD的活性,改善脑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现象。

而电针则能够有效控制脑血管痉挛现象,改善脑血管低灌注情况,帮助脑细胞快速修复。

而在本组资料中首先通过针刺促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

再结合艾灸,将艾叶的药性传至致病处,使患者的脑血管和微循环逐渐恢复弹性。

而通过以上方法,治疗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由此可知,针灸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一种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收费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针灸本科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建构

本文试从循证的角度,通过分析现有国内外针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献,提炼现有针灸人才培养研究关注的学生能力的范畴和内涵,构建针灸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为针灸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针灸专业教育、针灸主干课程教学、针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

干预措施:针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措施,包括授课、培训、实验、实习以及其他创新培养环节等。

研究类型:中英文文献报道的教学试验研究、教育评述、专家意见稿、经验总结等。

2.排除标准。

非针灸专业本专科学生。

3.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同时使用Google查找相关文献。

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学、针灸、教育、教学、人才、学生、能力。

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aching,education,ability,competence,evaluation,student,elite等。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截止207月。

4.文献筛选。

纳入关注或评价针灸人才专业能力的研究文献。

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全文判断是否纳入。

由两名研咳嗽狈直鸲懒⑸秆〔⑷范?扇胛南祝?缬蟹制纾?蛐?檀锍梢恢禄蛴傻谌??芯咳嗽决定。

5.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者制定资料提取表,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资料:作者、期刊名称、发表语种、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教育措施、测量工具和结果指标。

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共同协商决定。

结果

1.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285篇文献,最终纳入138篇(详见图1)。

从文献来源看,137篇来自国内的研究,1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

从报道语种看,中文文献137篇,英文文献1篇。

从文献内容看,教学对照试验有3篇,其余135篇均为教育评论、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及或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论述。

2.针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分析

纳入文献中,各大中医院校所关注的针灸专业学生应培养具备的能力较多样,涉及到认知、技能、素质等方面。

通过对138篇纳入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初步从频次的角度归纳各研究文献对针灸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关注程度,归纳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涉及18种能力要素(详见表1)。

从文献中各大院校针灸教育学者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可以看出,现有的针灸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针灸临床、科研专业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中,针灸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在研究报道中提及频次最高,说明现有的针灸教育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最高(详见图2)。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文献中唯一的英文文献[3],关注的重点是学习针灸和东方医学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兴趣,强调科研思维的训练和临床科研试验的参与,正说明美国针灸教育中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国内过去传统的观念中“针灸是技能性的,经验性的”应只突出临床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著名针灸学学者石学敏院士在剖析未来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时,曾提出“应当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4]。

因此,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我国针灸教育需要补充和强化的部分。

3.针灸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对毕业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求规定为“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针灸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从知识结构来说,有中医学通才型与针灸推拿专门型;从能力结构来说,临床应用型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5]。

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针灸推拿、针灸康复、针灸骨伤、针灸英语等方向的专业[6],培养以针灸学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

结合本次文献循证的结果,我们认为针灸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与针灸临床诊疗、针灸学科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的思维和技能,具有专业敏感性和特有性。

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角度,可将其内核归纳为三大类能力,即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第一,知识获取能力,指针灸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实训、见习、实习、网络课堂、自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对已成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内妇儿外常见疾病的诊疗、四部经典的学术思想等中医学核心知识,以及经络、腧穴、刺灸法、配穴处方、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等专业核心知识的有学习、掌握、吸收和继承的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够在临床上采用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熟练地进行临床应变的能力。

他们应具备能够正确完成针灸科操作技能如体格检查、穴位定位与消毒、刺法、灸法、罐法的基本操作手法、针刺得气、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现代针灸治疗器具的使用、病历书写等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三,科研创新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故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具备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即具备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和初步进行经穴位的结构特点、刺灸法作用机制、针灸对人体的调节机理、循经感传的基本特点和激发方法等方向的专业科研,提出新的假说并验证,以及归纳成为学术成果的能力。

此外,诸如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属于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可视为是针灸专业核心能力的外延。

这些能力的具备,能够帮助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顺利地融入临床或科研工作,对其发挥其专业特长起到推动作用。

小结

篇4: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

中医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的针灸技术占据着半边天,不断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为人们排忧解难,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技术进一步得到好转,那么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呢?它也属于中医技术中的一种,但是对人们的要求也比较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呢?

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 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

阴阳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早在《 内经》 中就有“脏腑相关”、‘形神合一”、“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根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

神经交叉

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是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在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冲动和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平衡针灸学主要取决于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

生物全息

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1 980 年创立的一个生物学新学科。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与经络对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D 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为“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休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身体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部分等于整体,在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这就是作者运用全息针刺疗法达到整体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

经络

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肢节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休‘使机体保持着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D 即为现代医学的信息系统,达到阴阳动态平衡,取穴原则多为交叉取穴、远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于《 内经》 的巨刺针法,远道刺法与缪刺法。

中医平衡针灸虽然对于一些不懂针灸的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很多医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烂熟于心,如果你需要进行针灸的话,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比较好,不要因为一些原因而盲目的选择了小医院或者不是太正规的医院,这样带来的结果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篇5:住院病历安全管理规定

根据《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相关病历管理规定,同时参照省立医院住院病历管理办法,现拟定我院住院病历管理规定。内容如下:

一、病历归档

1、住院病历自患者出院当日起暂规定3日内归档病案室,(按照病历管理规定是出院24h后即归档),遇节假日顺延。

2、严格执行院内病历交接制度,各病房建立出院病历登记本,由病房工作人员派专人送达病案室,双方查收后签字。

3、病历归档时间:每日下午(17:00前)。

4、病案室按照(暂定由病房每日传送)出院病人名单,自出院时日起3个工作日计算病历迟送天数,如迟送超出3日即为不合格病历。迟送每超1天按1分累计,予以记录后上报医务部质控部门,医务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病案室工作人员每天按照归档病历的时限,及时催交未归档的病历,并及时查找原因,确保病案按时归档质控。

6、为了保证归档病历的完整和安全,住院病历归档后,除病历检查、评审、复印、处方点评及因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需提供原始病历外,一律不准外借。若因科研教学需要调阅病历,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可以在病案室内查阅。

7、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损毁、涂改、伪造及窃取病案资料,或因保管不善造成病历丢失的,按规定给予处罚。

二、病历质控管理规定

1、出院病历归档前,由病房医生及护士完成初级质控并签字。

2、病历归档后在病案室内进行病历终末质控,由医务部指定质控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病历归档后3日内完成,并按质控标准进行质控。

3、对质控不合格的病历,病案室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48h内到病案室修改(如遇责任医生外出开会等原因,需提出申请并告知病案室,经核实后适当顺延,但最长不能超过10天)。如超时未改或无法更改则按病历评级及评分标准执行。

4、病案室工作人员对质控合格的病历进行ICD编码和首页的录入,并上架归档。

5、医院病案质控小组每月将病案质控结果汇总上报医务部及病房主任,按照我院病案管理条例进行奖惩。

三、病历复印

1、住院病历复印暂定出院后20天复印,由病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或发给患者由病案室提供的《住院病历复印温馨提示》单。按照规定到门诊一楼大厅“审证复印室”复印病历。

2、若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请务必在入院时告知患者提前复印相关化验单及检查报告单,否则,住院病历只能在出院后20天才能复印。

3、所有病历资料内容均需由病案室“审证复印室”窗口提供,盖病案室骑缝章有效,其他部门及工作人员不允许擅自复印提供。

篇6:住院病历安全管理规定

根据《无锡市住院病历质量判断标准》要求,结合我院住院病历运行实际,特制订本规定。医务科作为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本规定进行监督和实施。

一、有关医护人员均应熟知《病历书写规范》及《无锡市住院病历质量判断标准》并认真执行,科主任、护士长对本科室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研究解决,科室有关会议应该把病历质量管理问题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科主任为病历质量第一责任人,各科室的病历质量监督员要按要求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病历运行情况。

二、住院病历必须在24h内完成,首次病程录必须在病人入院后8h内完成,病人出院后病历必须在24h内归档。首次病程录8小时内未完成的每次扣10元,住院病历24小时内未完成的每次扣10元,病人出院后病历72小时内未归档的每次扣50元。

三、病历不允许用胶带、刀片等涂改,如要修改需用双横线,如发现两处以上明显涂改,每份病历扣20元。

四、在检查中发现主诉不能导致第一诊断的扣50元。

五、现病史中必须要有诊断资料,无鉴别诊断的扣20元。

六、首次病程记录中对待诊、待查病人缺诊断讨论(鉴别诊断)或诊断讨论无针对性(形式化,未结合实际病情展开讨论)或无主治以上医师审签,发现一次扣20元(对于上级医师的审签意见应尊重,可以探讨,或探讨后达成一致后执行)。

七、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必须要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重点检查与讨论,并审签(在诊治中如床位医师向上级医师反映病情并要求进行查房、讨论、会诊,而未进行,则一

并追查上级医师的责任)。如未完成每份扣20元。

八、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未对危重、疑难病人进行查房或者查房后未对病情进行分析和对进一步诊疗提出意见,发现一次扣20元(为避免出现上级医师已做以上工作,但床位医师未记录的现象,对床位医师一并处罚,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有责任对所查病人的查房记录及时审签)。

九、在病程记录中,应及时记录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异常的分析、判断、处理及处理结果,如未记录,追查床位医师的责任,每次扣20元。(床位医师不在,追查值班医师的责任,绝对不允许因为要完成以上工作而不去处理病情,或四处寻找床位医师而置病人病情于不顾,应该是边处理边与床位医师联系)。

十、病程记录应对会诊意见和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如无及时记录每次扣10元。

十一、对重要医嘱的更改理由,重要治疗措施,在病程记录中必须及时记录,如检查未有记录每一处扣10元。

十二、对于确诊或治疗有困难的病人和应讨论的手术病例,病程记录中应记录以科室为单位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床位医师有权利向科室提出科内讨论,讨论结果必须要有进一步的诊疗意见,病历质量判断标准也明确指出,如果这种讨论仅有床位医师和主持者的发言记录则视为重度缺陷,如未开展这项工作每次扣50元。

十三、手术记录的完成时间为当日当班完成,未及时完成扣50元。

十四、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的条形码未粘贴在病历中扣50元。 十五、病程记录中缺术后3天内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的每一次扣20元。

十六、治疗措施明显不正确,或不及时而贻误抢救与治疗的,这对于病历质量来讲属重大缺陷,从医疗行为来讲则是对病人的极端不负责任,院部将另行讨论处理。

十七、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临终前按照新标准要有抢救与治疗记录,如无记录每次扣20元。

十八、病历质量标准对死亡病例要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中有两项内容必须写清,即:死因分析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且以上内容不能仅为床位医师与主持者发言,无讨论每次扣50元,讨论记录不符合规定每次扣30元。

十九、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必须一致,否则每次扣20元。 二十、知情同意(包括手术、特殊检查的患者签名)或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均要落实到位,落实不到位每次扣10元。

二十一、病危病人一定要发放书面病危通知书,在检查中发现未发放的每次扣50元。

二十二、遇上级部门抽查病历时,对于甲级病历达标科室给予1000元奖励,另甲级病历书写者每份200元奖励,若科室出现丙级病历,扣除科室奖金500元,该份病历书写者扣100元,并影响晋升晋级。

注:鉴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量的不可预测性,对医务科在实施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院长办公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讨论并作出处理的决定。每份病历累计扣款不超100元。

篇7:住院病历安全管理规定

凡出院(死亡)72小时后的病案都应回收到病案室,复印病历有关资料必须在病历归档后到病案室办理。

只允许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保险机构、公安和司法机关,持有效证件、介绍信复印病历的有关资料。

要求复印者需出具有效证件,到病案室按章办理复印有关资料事宜。

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病案室工作人员和申请者在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需加盖病案室证明印章方视为有效。

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资料。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外单位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时,需经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在病案室查阅。

病案只限于本院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借阅,且不得随意带出病案室。如必须借出时,需办理借阅手续,并在2周内归还,过期归还者按违规处罚。

为科研或教学大批量借阅病案时,须事先与病案室约定时间,由病案室按时提供,每次借阅不得超过三十份,并保留在病案室指定的柜内,一个月后归档。

病案室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完毕后,可以按照省物价部门规定申请者收取工本费,并出据发票。

患者的住院病历应由所在病区负责集中、统一保管。病区应当在收到住院患者的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检查结果后24小时内归入住院病历;病历已回病案室的结果检查单,要到病案室补贴。

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历,由科室妥善保管。借阅、使用病案仅限于本院对患者实施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复印病历。本院人员以胸卡为标识。住院期间因医疗活动、复印或复制等,需要带病案离开病区时,应当由病区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不得交给患者及其家属携带。病人转科时,病历不得交病人或家属转送;病人转院时,病历不得借出。

病区医务人员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资料。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病人或家属不得擅自查阅病历,采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夺)获取的病历资料视为无效。

因医疗、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必须是医院护人员到病案室登记查阅,阅后立即归还,不得随意带出病案室。如必须借出时,需办理借阅手续,并在2周内由借出者归还,过期归还者按违规处罚。

严禁我院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的有关资料,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其造成的不良后果自负。

病历封存的处理程序:

封存病历原件者-医患双方在场-双方签字封存(病案室需留复印件)。

转科的患者在本院诊疗活动终结;长期住院患者间隔一个月以上提出复印或者复制要求的;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患者死亡的医院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

入院记录(住院志)、手术同意书、体温单、手术及麻醉记录单、医嘱单、特殊治疗同意书、化验单(检验报告)、病理检查报告单、医学影象检查单、护理记录单、特殊检查同意书、出院记录。

篇8:中医针灸英文自荐信

respected institute leader:

hello!

thank you in spite of being very busy toglance exhibition reading my recommendation。

although i am a XX norm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of college, but because her husband's body sake, and in XX affinity, study and practice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during the university, i took an active part in and organize class, colleges and so on many large—scale activit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the study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s consistent high praise。 this good developed my interpersonal skills, make i learned how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also make me more pragmatic, to have more responsibility。 all this is i unremitting efforts of result, i also have the embodiment of the enterprising spirit。 believe it will be my future study and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important treasure。

more than two years of study made me realize, doctors face is not only cure the disease,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o there i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inking bouncing, endurance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insight, i, the hope can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the doctor gamani, engaged in medical relevant professional needed for the doctor—patient seek for the each other。

tcm already smell texas institute was founded in 1990, is new york magazine voted the best one of the th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cm academy is only a texas taught classical courses (tcm wenbing theory, moreover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four people), jinyua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different courses taught by different talents, the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classes, and placed dr tcm acupuncture and specialized subject and profess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classify to professional teacher appointment。 the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of tcm colleges for american second to none。

here i got the support of family, my family also provides for me enough money abroad。 i am willing to apply to your school to study abroad, such as be allowed, must study hard, learn homecoming, after tcm english teaching will be engaged in medical related working for or medicine for the career, china spread to promote world peace culture,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o contribute strength。

i know, opportunity always favors are ready for it, i also not is not prepared and come! please give me a institute leader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ank you!

this

salute

cover: wang lili

XX—5—13

【中医针灸英文自荐信范文】

篇9:针灸的中医常识

关于针灸的中医常识

针灸到底疼不疼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针灸、拔火罐等作为中医预防保健的医疗手法,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很多人都怕针扎起来很疼,其实扎针有多疼,这和医生的技术和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专家说,如果进针手法得当,疼痛就会非常微弱。

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诊疗机构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针灸调节机能更符合生理规律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调节,通过调整人体失衡的功能而治疗疾病。

尽管不用药,但通过调动人体自身“天然药库的潜力,刺灸穴位可在体内诱发类药性的过程,既可纠正异常的功能,又不会干扰正常的人体机能,所以对于干预亚健康,纠正身心失调,是针灸的优势所在,它在调节机能这一环节上,发挥着比药物更符合生理规律的作用。

显而易见,针灸也能进补,并且,它不用药的干预,决不会引致毒副作用,一年四季均可施行。它完全是一种绿色的中医膏方,可称之为“针灸膏方。从这一侧面看,如果说“立冬到,忙针灸,也是顺理成章的。

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用针灸治疗疾病。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

1、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2、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3、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4、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1、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2、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3、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4、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5、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6、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7、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另外,中医专家提醒,露天里进行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无法做到高压消毒,牵扯到扎针、放血等,可能会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选择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就医。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针灸的.世界,其实,针灸做得正确到位的话,疼痛感很小,不过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白血病等人群不适宜针灸,如果想要针灸,最好的方法在针灸前 先咨询下医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针灸的。

最新研究揭示针灸止痛的确存在科学原理

以往的研究表明,是因为针刺能促使大脑释放内啡呔、强啡呔等内源性镇痛物质。也有人认为针刺只是一种安慰剂。

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则认为针灸并不疼,并且也仅仅在针刺入痛处附近才起作用。转而推测,当针刺入并旋转针头后,这些针实际在组织中造成了轻微的创伤,并释放出了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合物,而后者恰好充当了一种局部止疼剂的作用。

其他研究人员在的实验室中轻微麻醉了一些小鼠,从而使它们能够保持静止不动,随后研究人员在小鼠小腿的一个针灸点上插入了一根针,并对针头周围的流体进行了采样分析。他们发现,其中的腺苷比正常水平增加了24倍――这似乎大有希望。

接下来,研究人员测试了加大腺苷的作用是否有助于减缓两类慢性脚部疼痛――炎症的疼痛,例如关节炎,以及神经损伤的疼痛,例如脊髓受损或糖尿病并发症。通过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或注射能够促进炎症的物质,研究人员使小鼠的脚部患上了上述这些疾病。

研究人员随后在小鼠的痛处进行针刺或局部注射一种能够促进腺苷作用的药物,进而减少了小鼠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但是这两种疗法在缺乏一种细胞表面受体――能够使腺苷发挥效用――的小鼠中都无法减缓疼痛。Ne科学家认为,这些发现证明了腺苷起到了一种生化信使的作用,从而在针灸过程中减缓了疼痛。

为了确定是否能够人为促进针灸的疼痛抑制效应,研究人员向小鼠体内注射了一种药物,进而使机体组织能够积累更多的腺苷。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物使得腺苷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了3倍,从而也使抑制疼痛的时间从1个小时延长至3个小时。

研究人员在5月30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尽管他们所使用的药物――一种名为deoxycoformycin的抗癌药――因毒性过强而无法在临床上使用,但科学家仍然认为这一发现“证明了针灸的疗效是可以得到改进的。

研究人员认为,针灸治疗历史悠久,但由于其作用原理一直不太清楚,许多人对针灸持怀疑态度,而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顿市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它用“极度精确的操作和非常清晰的假设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接下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从而看看这种在被麻醉的小鼠身上起作用的痛觉抑制机制是否也能够在清醒的人体中奏效。

科学家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针灸是在中医学中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现代科学从组织学和生理学上尚未发现气、经络或者穴位的存在,且部分当代针灸使用者并非依据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实践。

当代科学研究支持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与术后恶心的效用。有人质疑针灸的效用极其微弱不足以建立临床关系,并且可能是双盲实验不适当的结果,亦或可用安慰剂效应或发表偏倚来解释。

针灸的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特点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篇10: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

4月9号在朝阳区百子湾迎来了新的一批滞动针学员。与往常课程不一样的是,这一期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对于一个没有中医基础的,又特别怕针的,想要学好针灸还是比较难的。有几个学员跟我说,你好好学下李老师的滞动针,这个跟别的针灸不一样。简单易操作安全性强,李老师耐心。之前都是我给学员推荐课程,现在是他们给我推荐了。

以前在培训机构,我带过浮针,董氏奇穴,毫刃针,毫火针,八字针,每次都是把学员送到会场我就走了。这些课程我都可以免费学习,但是是真的怕针。所以都没学。去年10月份开始接触李老师的滞动针。

有不少学员跟我说李振全老师的滞动针效果立竿见影。到底怎么个立竿见影,它能治疗什么病?这都是谜。那会来学习的很多,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都听到学员在抱怨。培训机构服务不好,课程人数太多,学不到东西,某针效果不好,或者是远期效果不好,某老师上课水平太一般。等等。那会有几个学员让我去找下李振全老师。我百度了一下。这老师真的没啥大名气。不过我注意到一点,滞动针的临床案例特别多,网上很多关于滞动针的学术论文。之后我拿着滞动针的老学员名单挨个电话问,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帮人都推荐我好好跟李老师学习下。我当时是以一个学员的身份咨询这些老学员。后来在我的一些课程学员里也有很多学过的,有些是学了7.8年的,现在一直用的,而且做了很多案例。这个针真有那么神奇,那么好?我还是不太相信。那会学费是2200.刚好有几个朋友要学针灸,我让他们去试听下。其实那几个是我找去的考察人员。试听一天,如果不行,不缴费走人。课程结束的时候这几个人老打我电话,我以为怎么呢,我推荐的不好不是有一天试听吗?试听不满意你可以不交钱啊。结果这几个人是打我电话是请我吃饭表示感谢,有个是老师在课堂上把他病治好了另外几个也觉得不错。其实我也是很怕推荐的课程学员不满意的。一次不能算,又过一个月我又找了几个人去试水,不过那一次他们都是来一个带一个。其实我那会心里也没底。所以我让他们又试听一天在决定,然后让老师给他们优惠200,打车的费用又给他们报销。好家伙那一期12个,学完后我挨个问,都给我打个满分。有了这么一次后我就比较放心的推荐这个课程了。等我想好好推这个课程的时候。李老师说他不出来做培训课了。那会有几个学员报名的,让我们请李老师出来讲课,李老师年龄确实有点大了,想退休了。中间停了几期,不过还是把他请出来了。

4月9号这期来了有10多个。我的想法是最好在15个左右。10个新学员,5个老学员。提前一个星期安排老学员给新学员辅导。分组老学员带新学员。你这个新学员不会,就找你这个师兄师姐的麻烦。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学员准备一个大硬盘,出来一趟大家都不容易,大家相互分享手里的视频资料。现在的培训班太多了,我虽然不懂中医,但是我听了很多课程,每个课程的学员我都接触不少,所以每一种疗法的基本情况还是知道的。我不想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做完了不管他们。我的想法是,先技术交流,开店的可以做个宣传片,然后有个完整可行的营销方案,然后把别的技术植入到他这个店。这样技术有了营销有了,他这个店就可以盘活了。

9号这天我邀请了不少北京的来我们办公室,我告诉他们我电脑有很多正骨针灸手法的视频,你们可以免费拷。大家都是做这行需要的话可以免费给你们,有些觉得这肯定不可能。附近的有几个朋友过来了。

有个朋友印象很深刻。学的是计算机通讯,做的是警察,休息的时候放一张按摩床在家就开始做。但是做的很好。他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他的东西和经验。

10号的时候有个外地的学员已经到离我们附近的地铁,他说太累了,要我去接,我打个车去接他,他说太累了要回去。其实这是他的损失,他的胸闷李老师很快都可以给他解决。10号早上8点半我们开始上课。3天的课程是一次特别愉快的人生之旅。

滞动针疗法的应用原理

滞动针疗法,包括滞针和手法两种基本技法。滞针是前提,施针者将针刺入病变、穴位、经络部位后行捻针使之形成滞针;手法是关键,当滞针形成后再行提拉、颤抖、摇摆、旋转等手法来完成治疗。这样,既可以使粘连组织得到松解软化;也可以增加穴位针感强度。从而改善和提高病变组织、穴位、经络气行血运速度,达到舒筋通络、散瘀止痛、恢复功能之目的。

该疗法适用于因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导致的血肿、粘连、条索及颈、肩、腰、腿痛的治疗,还适用于内外科、妇科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我这次学习对自己的要求放的很低。我只要学会扎颈椎病就行。这期有个跟我一样零基础的,针对这样的学员李老师很耐心。先简单说下理论的,然后手把手教。针对一些年轻的学员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我们。那天我颈椎很难受,主要是风寒着凉引起的。以前也找个好几个老师正骨,但是老反复,大硬块怎么也软不下去。我怕针,李老师给我做了一个心理辅导,他什么时候下的针我不知道。几秒钟的时间我的大鼓包下去了,周围的大硬块也软了,我的脖子活动起来不在疼痛。之后的一个小时有点酸胀。没多久就好了。上次打针还是我十多岁的时候。一直怕针。大家一提到针灸就觉得肯定会很疼。但是真的不疼,效果却是如此神奇。

后来老师给每个学员都做了检查治疗。有个学员往那里一堂。典型的长短腿,另外一个短了有2厘米。李老师选了三个穴位针下去让其摇摆,不到5分钟,好了。

我们分组练习。颈椎的,腰椎的,膝关节的,美容减肥的,男科妇科的等等。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后,我们就练习,练完旁边的师兄师姐开始辅导。老师是个军医,很严格的。课程是要考核的。我当时想,作为学员遇到这么个老师真是挺幸运的。其实整个治疗过程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关键的是你的望闻问切,你判断准确了下针很快就可以搞定。这个经验很关键。我们课堂上来了个模拟,人往那一过,你就得快速判断出他什么毛病,快速给出治疗方案。治疗的过程中得让病人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这得要医者有基本的心理学素养。

问题来了,几秒钟的或者几分钟就把人毛病解决了。这收不起钱啊。李老师弄了个小幽默。你可以在帮他揉揉,在整点别的。很佩服李老师的这种不争不抢老为别人着想的处事方法。学他的课不单单是技术,还有他的人格魅力。

滞动针疗法的优势

滞动针刺疗法,是对传统毫针针具和传统针刺疗法的改良与创新。操作简便,固定针体迅速,便于动针操作;使用针具少,一般一次只用一根针;治疗选点少,一次治疗选点1~5个;“即针即出”,不留针;完成一次治疗时间短:进针、滞针、动针、出针,完成一次治疗只需5~10秒钟。

(颈椎和腰椎的我看就是选了三个穴位,针出疗效到,判断正确了,看准了就是几秒钟的时间。)

滞动针疗法的技术特点

滞动针疗法既可以产生直接又可以产生间接效应。

(1)直接效应

是指在某一穴位、经络或某一病变部位、痛点行滞动针疗法治疗时直接产生的作用。如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管狭窄症在其狭窄部位的两个椎体间隙(椎管内、神经根内外出口)或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直接进行滞动针治疗。其临床效果直接快速。

(2)间接效应

是指在取得直接治疗效应的同时,又能对其相邻的穴位、经络,病变部位起到刺激、调理、治疗作用。如松解颈部粘连、挛缩、结节、条索组织时,心慌、胸闷憋气得到调理;咬牙、尿失禁得到控制。

滞动针疗法对美容的效果

(这次来了个姐姐,我以为她30来岁,她告诉我她65年的。回家的时候我跟她一起打车走,我说你以后别说自己是65年的了,你就告诉她们你是77年的人家不会怀疑。她跟李老师学习三次了。用滞动针从中国扎到日本又扎到新西兰。每个星期她会给自己扎一次。这次她回来复习辅助女学员做面部美容针法。另外一个姐姐是上期的学员,用滞针做面部面容。我跟别的学员都不相信她们说的。拿了一个大姐在练习。给她扎一边,另外一边放着。

扎第一针鼻梁很快就挺起来。后来做鱼尾纹的,消除眼袋的,提升面部肌肉的,打造V字脸型的,减肥的……真的就是针下去结合手法,马上就看到很明显的效果。我们开玩笑说,她不相信的,就给她做一边,另外一边不做了。这个效果可以维持一个星期,一星期后在做三回基本可以定型。不到5分钟,就那么几根针,美女出来了。我们围着他们转。这比埋线减肥美容强多了。我们学员中有个动过手术的,有个大疤痕,针一过,疤痕颜色立马变的很淡,这个修复能力太强了。这会我跑到李老师身边说,把你的绝活都拿出来吧。这可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廉价的美容方式!!我之后的几十年的美丽就靠它了。

滞动针驻颜美容是通过针灸的养生保健和治疗影响美容的相关疾病两方1.针具独特

滞针,保持传统毫针样式、应有功能;使用安全、可操作性强;滞针快、针感强,瞬间即可产生“得气”;针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松解粘连迅速且不易损伤组织,动针效应明显。其功效是其它针具所不能替代的。

2.技术优良

操作一根滞针,既可以可产生针刺效应;又可以产生滞针效应;同时还可以产生动针效应以及刃针效应、松筋针效应、钩针效应、埋线效应、深层按摩效应,穴位注射等效应。

3.疗效显著

可以达到“针出结节散,痛消失”的治疗效果;颈椎病,一般治疗3~5次临床症状即可消失。

4.以针代刀

滞针,既不同于“刃针”,也不同于“针刀”,但可以产生“以针代刀”效应。

(1)滞针,是以毫针为母体的一种针具,针体细、无刃。

(2)滞针过程,是通过瞬间捻转针体使肌纤维缠绕针体实现的。因为操作时间短、速度快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3)动针过程,滞针过程与动针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即刻滞针,即刻提拉(切忌提插)。此时针体是相对固定不动的,而是通过提拉针体等动作使组织产生“间接运动”。动针最显著特点是,“运动中消除肿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软坚散结、行气除瘀、疏经通络”,而不是通过“切、铲、拨、捣、钩”等操作完成治疗取得疗效的。

动针治疗,不仅可以产生“以针代刀”效应,而且在整个施治过程患者一般不会产生疼痛感,不易损伤组织,不易产生渗出水肿,不易产生后遗症。

5.针刺效应

面发挥作用的。具体说来,它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美容的目的的。

1.调理经络以调气养气

用针刺方法疏通经络,行气以活血,维持人体各部分功能活动的协调和相对平衡,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而气机是气的根本运动形式,气机正常,人的生命活动就正常。

2.调理脏腑功能以调精养精

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导而不藏,通过经络、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做到收藏有节,使精血各有所藏,精足而养,才能精足而化气。

3.调理性情以调神养神

中医理论把颜面气色、性格情志和脏俯功能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即面色本身可以反映人体脏俯功能以及性格特征,这也是中医针灸用于驻颜美容的深刻原理所在。

4.通过刺激面部经络腧穴

可以使局部组胺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增加,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替皮肤各层组织补充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达到袪病养颜﹑保健美容的效果。

5.针刺还能促进局部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弹性﹑预防肌肉松弛,用于防治皱纹。

6.同时针刺对于皮肤的状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神经的调节,既能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油腻,又可以促进油脂分泌防止皮肤干燥,使皮肤处于健康、正常的生理状态。相对手术拉皮其优点是费用低、痛苦小、疗效好、疗效长、可持续性。

滞动针疗法应用现状

滞针疗法临床应用,治疗各类患者63000余人次,尤其是对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类疾病显效率及治愈率均在95%以上。而且,大部分患者首次接受治疗即显效,一般情况下治疗5次即可痊愈。

滞针疗法,开始应用于临床,推广普及于。几年来,经全国各地2000多名医师的临床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专家、同仁及患者的广泛关注。

北京军区军白求恩医学院平衡针灸学终身成就奖、温海涛教授评价说:“滞针疗法与内功点穴,平衡针灸、平衡正骨相互密切配合,将是最值得推广和首选最佳的非手术疗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疼痛科主任、丁榆生教授评价说:“滞针疗法,是对传统针灸技法的创新,扩大了针灸的适应症特别是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上明显的提高了疗效,是对祖国医学的一大贡献”!

PS:三天课程结束了,送走了师兄师姐,李老师也走了。虽然笨笨的,学的很慢。但是收获还是很大。感谢李老师,感谢师兄师姐。

篇11: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

中医针灸学习心得总结篇3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3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3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

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篇12:中医针灸治疗腹泻

中医针灸治疗腹泻

【摘要】正常人大便次数差异较大,自每日2~3次至每周2~3次不等,一般重量为每天150~200g,含水量60%~80%。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疗法 腹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以下。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

1.2诊断 腹泻,诊断一般比较明确。首先有明显的化疗史,然后是正常排便与腹泻的分辨。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每天200g),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大便的.形态与水分有关,当水分量为80%以下时是成形便,水分量为80%~90%呈泥状便,水分量为90%以上呈水样便。可有一些伴随症状:食欲下降,腹痛,恶心,呕吐,口渴,肛周痛等。严重者蓍可出现血性便,或每日排便10次以上。以致出现脱水状态,或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倦怠感、表情淡漠等。

2、中医治疗

2.1中药治疗 化疗引起的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泻或湿热泻泄。

脾虚湿泻 (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利湿止泻。(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g、茯苓9g、白术9g、扁豆9g、炒陈皮6g、山药20g、砂仁(后下)6g、白芍12g、炒薏仁30g、羌活6g、川芎4g,水煎服。

湿热泻泄 (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粘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煨葛根12g、黄芩6g、黄连2g、茯苓15g、白芍12g、当归9g、陈皮9g、白头翁12g、丹皮9g,水煎服。

加减:无论脾虚湿泻还是湿热泻泄,腹泻次数每日达lO余次者,可酌加罂x壳9g、肉豆蔻12g。

2.2针灸治疗

体针

脾虚湿泻 (1)证候:泻下稀便或水样便,倦怠乏力,口淡,苔白或薄,脉细。(2)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以任脉穴、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3)处方 1)主穴: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2)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4)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ф0.30~0.35mm的毫针,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水分0.8±0.2寸,直刺天枢1.0±0.2寸,斜刺脾俞0.6±0.2寸,斜刺胃俞0.6±0.2寸,直刺大肠俞0.9±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三阴交0.8±0.2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关元0.8±0.2寸,神阙用灸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调理胃肠之气。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水分化湿止泻。 湿热泻泄 (1)证候:便下赤白,里急后重,口黏苦,苔黄或黄腻,脉数。(2)治疗原则:清利湿热,止泻。(3)处方 1)主穴:合谷、天枢、上巨虚。2)配穴:曲池、内庭。(4)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合谷0.6±0.2寸,直刺天枢1.0±0.2寸,直刺上巨虚0.8±0.4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曲池1.0±0.2寸,直刺关元0.8±0.2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虚寒者针用补法,或加用灸法;实寒者针用泻法。(5)方义: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腹泻病在大肠,取三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曲池、内庭,清泻肠胃湿热之气。

耳针 (1)选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2)方法:每日l~2次,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慢性泄泻可隔日1次。

3.讨论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将腹泻发病机制分为:①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有渗透活性的溶质。②肠腔内电解质的过度分泌。③炎症所致病理渗出物大量渗出。④肠道运动功能失调而致肠蠕动亢进。

正常人每24小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小肠,来自饮食的约2L,来自唾液腺、胃、肝、胰分泌的约7L,总计在9L以上,主要由小肠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水分不到200mL,这是水在肠道分泌和吸收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平衡失调,每日肠道内只要增加数百毫升水分就足以引起腹泻。

肠道水的分泌和吸收一般伴随和继发于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肠道通过3种机制进行腔内电解质的转运:①被动扩散:主要发生在空肠,电解质只能顺着浓度梯度转运,不能逆浓度梯度转运。②主动转运: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结肠。此时钠离子在Na+-K+-ATP酶(即钠泵)作用下,由侧基底膜向细胞外间隙转运,形成肠上皮细胞内钠离子的低浓度(150mmol/L)和低电位(-35mV),肠腔内Na+因而被动进入肠上皮细胞,并被钠泵持续不断地转运到细胞外间隙。③溶质牵拉作用:指继发于水运动的溶质转运。如葡萄糖的吸收刺激水的吸收,水吸收后又通过溶质牵拉作用促进钠的吸收。在空肠,相当多的Na+转运继发于水的吸收。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水与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受着许多生理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激素和渗透压等的调节。

参 考 文 献

654~2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致腹泻30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2(6):38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9.

篇13:中医针灸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从电视上知道“治病救人似活菩萨“,”妙手回春神医”等词都是形容郎中医术高明的词汇,是老百姓对古时郎中的赞美之词。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老中医这个名词,尤其是在农村中广为流传。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很神奇,能解决很多疑难杂症。那么中医针灸的原理是什么?

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

“穴”即空隙的意思,长期以来有关人员通过从穴位的电生理学特性去探索,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很吻合。这些“良导点”不但在活人身上可以测到就是在尸体及动物身上进行测量也可获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良导点”的电阻值。

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表现、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如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肤某些部位后发现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且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这些能诱发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这些点多位于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经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惊奇的发现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

当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摩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两者的分布也略有相同,因此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

有学者解剖观察了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还有学者研究证明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也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于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

古老的针灸医籍明确告诉人体穴位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经络之气从内通向外输注于体表反映疾病的部位,又是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体表部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即是疾病的反应点和又是治疗的刺激点、施术部位。简言之就是说穴位是人体脏腑内外气血发生变化时信息交流的“门窗”所在,也就是疾病在体表反映和接受治疗的最佳敏感点。即针灸就是刺激这些敏感点以达到治疗疾病或者调理目的。

看了上述对于中医针灸的原理是什么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其实中医针灸的原理很简单,最主要还是通过往穴位上扎针来达到改善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然老中医的方法很古老,有些还没科学依据,但是却给很多疾病患者带去了福音。

篇14:失眠中医针灸如何治疗

失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工作压力大,或者心事多,还有经常熬夜等都可能导致失眠。经常失眠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而且对我们的身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去改变现状,运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去解决。那么失眠中医针灸如何治疗?

中医在临床上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治疗时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经过3天针灸后,患者睡眠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顽固性失眠,中医主穴选用印堂用滞针法,虚证加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实证加肝俞、丰隆、行间。用常规针刺手法。此外,还有利用针刺风池穴,疗效都十分显着。

穴位针灸与中药相配合

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就可利用番泻叶泡水当茶饮外加针灸进行治疗。针刺取风池、百会、印堂、太阳、肝俞、头维、合谷、行间等穴,用泻法;

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时,可在服用黄连温胆汤的同时针刺中脘、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可饮黄连阿胶汤同时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等穴。

西医治疗失眠症时往往利用镇静催眠药物,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诸多的不良反应,可能损害肝、肾功能,长期服用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不宜长用。相比之下,中医治失眠在这一方面优势明显。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在明显改善睡眠状况的同时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以下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综合疗法,博采众中医疗法之长,治疗更是安全有效。

看了上述对于失眠中医针灸如何治疗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失眠运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可以用针扎刺激穴道来改变现状。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其方法,掌握它的窍门,千万不能盲目的胡扎。否则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篇15:中医针灸的方法

中医针灸的方法是什么

1、传统针灸方法

传统的针灸方法有很多,除了使用毫针刺法之外,例如一些拔罐、艾灸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A、毫针刺法

所谓毫针刺法,指的就是通过针灸所特有的毫针,刺入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B、其他刺法

针灸的刺法除了毫针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刺法,例如常见的火针刺法、芒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等等。

C、拔罐法

拔罐法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不仅效果惊人,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拔罐法主要是排除拔罐中含有的空气,并且让他形成负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析出、治疗疾病了。

D、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并不是说使用形状似梅花的针来进行针灸,而是指用五根或者七根的针来进行针灸。

E、艾灸

艾灸是针灸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艾灸的方法也是很多的,常见的就有艾条灸、温针灸和艾条灸等等。其中艾条灸就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往下仍有分支。艾灸的治疗方法和其他的针灸方法应该分别出来,但是他们目的都是统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2、现代针灸方法

现代针灸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是用毫针或者艾灸等这些工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声波点针法、微波针法、激光照射法、穴位注射法等等各种现代针灸方法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

其实,无论是传统针灸方法还是现代针灸方法,都是没有贵贱、主次之分,只要是能够令病人减少痛苦,那么都是值得使用的。

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虽然能够令我们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扰,但并不是说这种保健治疗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针灸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在心哦!

1、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

4、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必要;

5、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施针;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7、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

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

针灸的作用

1、疏通人体经络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中含有众多的经络,支撑起人体的日常动作。所以说,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体内经络不畅,那么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出现身体疼痛、关节麻木、肿胀等现象。

2、调和阴阳

除了疏通人体经络的作用之外,针灸的作用还包括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这也是针灸、中医的最终目的了。身体不舒服出现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体出现阴阳失衡,针灸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3、扶正祛邪

所谓扶正祛邪,指的就是扶助我们人体中原本就拥有的机体正气,祛除掉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病邪。

篇16:中医针灸推拿简历表格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韶关 身材: 156 cm 4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医(针灸推拿)、 其它类 其它 其它类 文员或行政文员

工作年限: 8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东莞

个人工作经历: 1999.8—.1  就职于韶关市翁源县某医院门诊部康复科任职中医士

负责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

.2—.5  就职于广州市某医院门诊部中医骨伤科任职中医士

负责针灸推拿,并担任该科新员工的培训辅导等工作

.6—.9  就职于广州市某医院门诊部中医科任职中医士

负责针灸减肥及康复推拿等工作,对针灸减肥有一套独特的

治疗方法,能够独立诊断操作

.10—       就职于广州市番禺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任职中医士

负责针灸减肥及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北省中医药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毕业- 1999-06-01

所学专业一: 中医(针灸推拿)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96.9-1999.6    湖北省中医药学校   中医(针灸推拿)    中专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电脑水平: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操作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本人工作多年,有较强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对工作认真负责。本人性格开朗,与同事相处融洽,对领导服从,对同事友爱。我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锋刀自磨砺出。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平台,相信我的实力,将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本人不愿从事直销、保险工作。谢谢!

篇17: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王x,女,1977年生人,某著名机构优秀建筑师)

第二次课体会

(1) 针刺

课上老师给我们仔细取穴讲解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的足三里、上下巨虚及内庭穴、阳陵泉穴,太冲、昆仑、太溪穴,委中、承山穴,并一一在同学身上针刺。每个人因为骨骼、肌肉的形态不同,穴位位置也要按照不同的比例细心辨别。

之后同学们互扎腹针,经过一周练习,手法都有所提高。邢台的马同学上周第一次扎针就十分干净利落,这周看起来已经很成熟了。

大家的发力方式,大多是直刺,单手发力,男同学王林林最初双手发力直刺,显得不太协调,后来受马同学启发,也改为单手发力。但这种方式当自身内力不足时,碰上质地致密的部位会入皮太浅。我就是这样,床上的同学直喊疼。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手法,斜入翻掌,手腕一转,借助动势释放内力,果断深入皮肤。这个发力的过程比直刺行程长,力量一定会大些,加上老师内力强,从选穴、持针刺穴、捻转,三部完成只在须臾间。

我是最后一个扎的腹针,很幸运,白老师亲自扎了五针。这周的感觉没有上周那么痛感强烈,但很快得气。留针大约半小时。和上次不同,这次气开始往下走了,先是左腿有麻麻的感觉,紧接着右腿内侧上部不断有跳窜感,然后到了小腿内侧。一直不通的右腿有感觉了。

(2) 艾灸

白老师给大家示范了温和灸和直接灸。没想到同学们对直接灸还是很热情的,米粒大小的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中脘,足三里,涌泉,每穴三壮。在艾绒点燃之后,当火力和皮肤接触时,同学们的痛苦表情各异。我没敢一试,暂时没有勇气,三年前给自己隔姜灸了几次,留了几处瘢痕,后来没有坚持灸下去。老实说,我不喜欢瘢痕,但艾灸确实很舒服,回去试试无瘢痕直接灸法。

白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授灸法的重要处,和祛除寒邪的力量之大。一些阴寒极重的'病人,其身体的寒邪也会对医者有不良的影响。无形无相,会趁虚而入,需要谨慎为宜。同学王林林直接灸了三年,对灸法极有经验心得,他和白老师的对话很有意思。

(3) 回家服药之后

下课回家,臭屁不断,不一会家里空气混浊。晚上相当疲乏,却难以入眠。腿部内侧的阴经部分不断窜跳。腹针的感觉一直存留。第二天排便量大,浑身发冷。以前看过老师博客,知道这是正邪相交排病反应,并不在乎,只是觉得神衰气乏,想睡觉。艾灸神阙,稍安。周三风和日丽,出门看展,走走停停快五小时,回家之后,后脑头疼不已,时有跳动感。周四仍然头痛,除了脑后,左右两侧也不时窜疼。手边没有针了,在脚上找了些痛点按揉,稍有缓解。晚上头痛逐渐散去。

周五身体依旧很累,左侧嘴角上火,起了一堆小包。下腹痛。

周六,生理期如期而至。下腹较以往轻松,排出较多淤血块。

这周主要和身体斗争了,心神散乱,体会到的针法还未好好实践。只空手练习了进针、捻针,手上没气力,常常把针扎弯。

篇18:中医能治失眠吗 针灸治失眠

您是不是正在被失眠困扰着呢,失眠的原因很多,紧张的情绪,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等,出现失眠还要尽早治疗,可以通过中医按摩,针灸的方法治疗失眠,睡眠会得到改善。

1、灸法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2、操作

(1)、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3)、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4)、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5)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3、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中医针灸推拿减肥方法的应用

住院证明

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

住院请假条怎么写

住院患者感谢信

住院主治医师年终总结

生病住院请假条

住院日记550字

住院报销书面报告范文

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合集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