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时间:2017-04-10 14:31:29 作者:achy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ch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

(王x,女,1977年生人,某著名机构优秀建筑师)

第二次课体会

(1) 针刺

课上老师给我们仔细取穴讲解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的足三里、上下巨虚及内庭穴、阳陵泉穴,太冲、昆仑、太溪穴,委中、承山穴,并一一在同学身上针刺。每个人因为骨骼、肌肉的形态不同,穴位位置也要按照不同的比例细心辨别。

之后同学们互扎腹针,经过一周练习,手法都有所提高。邢台的马同学上周第一次扎针就十分干净利落,这周看起来已经很成熟了。

大家的发力方式,大多是直刺,单手发力,男同学王林林最初双手发力直刺,显得不太协调,后来受马同学启发,也改为单手发力。但这种方式当自身内力不足时,碰上质地致密的部位会入皮太浅。我就是这样,床上的同学直喊疼。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手法,斜入翻掌,手腕一转,借助动势释放内力,果断深入皮肤。这个发力的过程比直刺行程长,力量一定会大些,加上老师内力强,从选穴、持针刺穴、捻转,三部完成只在须臾间。

我是最后一个扎的腹针,很幸运,白老师亲自扎了五针。这周的感觉没有上周那么痛感强烈,但很快得气。留针大约半小时。和上次不同,这次气开始往下走了,先是左腿有麻麻的感觉,紧接着右腿内侧上部不断有跳窜感,然后到了小腿内侧。一直不通的右腿有感觉了。

(2) 艾灸

白老师给大家示范了温和灸和直接灸。没想到同学们对直接灸还是很热情的,米粒大小的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中脘,足三里,涌泉,每穴三壮。在艾绒点燃之后,当火力和皮肤接触时,同学们的痛苦表情各异。我没敢一试,暂时没有勇气,三年前给自己隔姜灸了几次,留了几处瘢痕,后来没有坚持灸下去。老实说,我不喜欢瘢痕,但艾灸确实很舒服,回去试试无瘢痕直接灸法。

白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授灸法的重要处,和祛除寒邪的力量之大。一些阴寒极重的'病人,其身体的寒邪也会对医者有不良的影响。无形无相,会趁虚而入,需要谨慎为宜。同学王林林直接灸了三年,对灸法极有经验心得,他和白老师的对话很有意思。

(3) 回家服药之后

下课回家,臭屁不断,不一会家里空气混浊。晚上相当疲乏,却难以入眠。腿部内侧的阴经部分不断窜跳。腹针的感觉一直存留。第二天排便量大,浑身发冷。以前看过老师博客,知道这是正邪相交排病反应,并不在乎,只是觉得神衰气乏,想睡觉。艾灸神阙,稍安。周三风和日丽,出门看展,走走停停快五小时,回家之后,后脑头疼不已,时有跳动感。周四仍然头痛,除了脑后,左右两侧也不时窜疼。手边没有针了,在脚上找了些痛点按揉,稍有缓解。晚上头痛逐渐散去。

周五身体依旧很累,左侧嘴角上火,起了一堆小包。下腹痛。

周六,生理期如期而至。下腹较以往轻松,排出较多淤血块。

这周主要和身体斗争了,心神散乱,体会到的针法还未好好实践。只空手练习了进针、捻针,手上没气力,常常把针扎弯。

篇2:学堂第五期中医针灸班第一堂课程心得体验

学堂第五期中医针灸班第一堂课程心得体验(5)

学堂五期付xx第一堂课体验心得

(付xx,1974年生人,工程师,某国际集团经理人。)

在期待中开始明空中医学堂第一堂课程,听到老师选取学生的方法,一是熟悉每位同学的名字,感到师生之谊因缘而起,绝非偶然。等待同学陆续来齐,老师开始为每位同学脉诊、腹诊,讲解中医继承和传递强调口传心授。为我腹诊时,胃脘部的痞结阻滞中宫,敏感的同学能体会到其间丝丝凉意,明白自身症结所在,我触动颇大。老师说“你们能来学习就是中医学习的基础”,传道授业解惑,大道至。

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马天阳天星十二穴

通过老师对天星十二穴的讲解,结合自己过去对于二十八星宿以及三垣的学习,似乎明白古人的用心良苦。北斗传真机,三百六十穴通过十二穴,辩证统一必然有真机。老师传授针法,当毫针刺入我的足三里,感到紧张,但却感受到气在身体里面的传递,以为是筋骨疼痛的.传递。静坐时,老师用针在头部百会穴轻刺一针,很快进入到放松和安静的状态,过去尝试无数次的静坐,但这次入静更快,感觉更好!慢慢睁开眼的瞬间,《金刚经》中“无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的偈语浮现脑海,信心倍增。果断跟随老师针刺自己的曲池、合谷、列缺穴位。老师给确定位置,自己下针也果断,但还是感觉念力不够,手劲不足。回家每晚练习针刺足三里、合谷、曲池、太冲、太溪、昆仑等穴,还是存在相同问题,还望在第二次授课得到老师帮助。

二、腹诊以及腹针

感触较深的是腹诊,过去也曾看过中医,把脉与舌诊已经成为定式。但腹诊能快速、明确找到症结,“有诸内必形之于外”,进行阴阳辩证,找到病灶的根本,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医也会头痛医头,先辩阴阳表里,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指导同学为我腹针,再次被震撼。同学李炜悟性好,阳气盛,手起针落刺入老师指点的腹部穴位,针感很强,很快感受到痛和胀。留针的五十分钟内,感到先是腹部胀痛,平躺后10分钟左右,胃脘部如四个火球旋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20分钟左右从腰部开始发热,一直到腹部到胃部,气机发动感受明显。回家后由于有艾灸的习惯,自己针刺足三里20分钟后开始艾灸,同时突发奇想艾灸下午腹针的穴位,开始是腹部针刺部位有流水的声音,然后针刺穴位部分感受的针孔强烈的吸收艾灸热量,足三里也是,真是奇怪哉!平时的艾灸只是热,如今却有强烈的热量流入感。艾灸20分钟后,腹针穴位四周发红胀痛,而且一周时间,腹部都是涨涨的,小腹有偶尔刺痛和坠落感。

三、用药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老师开出不同药方服药。第二日晚上开始服用,同时艾灸足三里、腹针部位,流水声音加大,有疲劳感觉。第三日早晨异常发生,突然便急且恶臭,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受,接下来几天的用药每天都有一次是黑色稀便,猜测是阴寒邪气从胃肠排出。然后出差高原地带,腹部一直涨涨的,我想这是老师说的“发面馒头”的感受吧。

小小感悟:古云“内病七情六欲,外病风寒”,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宇宙万物运行止于此。为人要脱离执迷,身在当下,明辨阴阳,深入学习本身就是觉悟的传递,就是生命修复的开始,内心感激之情,不可言表。

身体变化异常部分:右耳鸣6个月,这周自高原开始,耳鸣症状加重,并伴有风声,眼部以上部分好像总是蒙蒙的感觉,但愿很快好起来。

学生xx汇报

10月29日

篇3: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

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

而今四十有三,有三次针灸的经历。

二十年前,从军时,深秋偶感风寒,高热,寒战,幸得战友的`父亲――天津大学讲师李先生,施针医治,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再少商刺血,半日康复。

经年后,夏末暑湿,身体高热,医师杜女士,在耳部高热点、曲池、手三里、少商针刺放血(血出来是黑紫色的),施术后即刻减轻症状,半日康复。

7月1日,中医针灸班第九期开课,老师亲自给学员腹针,针刺中脘、水分、肓俞、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诸穴。入针流畅,胀感得气。自行练习,左侧腰部多日酸痛不通,故左侧天枢进针略滞,留针约五分钟再刺,破,顺进如入水,得气、甚爽!

是日,夜晚就寝,夜间双下肢,膝以下至脚面;上肢肩至指尖;背肩部,奇痒出小疹,发粘汗。至天明症状祛,神清气爽。

自 学 日 志

3日,第二次自习腹针,针中脘、天枢、气海、关元。

中脘、天枢深刺,气海、关元入针一寸。左侧天枢入针遇阻,留针3三分钟再深刺,破,胸口膻中发(咯一声)轻响,胸腹有充满感觉,继续留针30分钟,腹部微热,传导双下肢、双足,温热、微汗。

气海,入针一寸,大痛,坚硬如刺锅底,停针未敢深刺。

为爱妻针足三里,针感正常;三阴交,取穴不准,感谢妻子为中医的贡献精神!

网上偶遇,觉得十分有趣,不知能否参考,请老师指教

解答:我们的教学,是以简驭繁,中医及针灸的内容浩如烟海,以经典为根基,强调人精气神的整体观。简,简明,以简为心法入手,高屋建瓴,以免乱花渐欲迷人眼也!

篇4: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13

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13)

明空中医学堂针灸班学习日记之二

(巩xx,女,1961年生人,某国驻华使馆中文秘书)

7月16日(星期一)

昨天是第三次上课,内容是复习扎针,扎自己、扎同学和被同学扎(听上去有些吓人),老师在一旁边观察着每个同学的动作边不停地讲解指导着。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些学生的学习成果,老师还特意为我们“献”了一回身。老师让我在其大横穴上施针,有过前两堂课学习练习的体会,自认为水平还是可以的,于是便找准穴位扎下去,老师有了针感,并让我在其腹部左边大横附近又施两针。老师说我手上有力度,进针的感觉也不错。得到老师的肯定,心里是很高兴,对学好扎针也更有了信心。

昨天的课还让我有了另外两个大收获。

第一是感受到扎针在治疗上带来的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因为同学们学得努力,教学进展顺利,老师决定再演示讲解一下如何在背部施针,朝晖同学主动把自己的后背贡献了出来。大家都发现他脖后大椎处有一鼓包,差不多半个鸭蛋那么大,老师随后在大椎处反复施针,多次提捻......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包象是被撒了气,眼见着就瘪下去很多,真是不可思议!还有比这更让人称奇的吗?联想到上周玉琼同学腹部施针后面色由灰暗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若非亲眼所见,有谁又能够相信呢?中医针刺竟是如此神奇,老师的水平真是好生了得。

第二个收获是从我自身感受到的.。昨天腹部施针时,左右天枢和大横处针感强烈,痛,不敢喘大气。起针后无任何不适。大约一小时后,腹部开始痛起来,尤其左右两边。回到家后,痛感不减,并感到自己脸上身上开始发热,一量体温37°7,低烧。和以往感冒发烧时四肢酸痛昏昏欲睡的感觉不同,此次发烧只是单纯地感觉身上发热、乏力,头脑却很清醒。老师说过,当体内郁结经针刺被打散后,身体会随即变得通畅起来,内气一下子相对不足了,身体自然会有乏力之感。发烧也是体内阳气生发,应是个积极的反应,随即向老师微博求证,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为自己感到高兴,发自内心关注自己时,心神是有感知的,让我的身体变得敏感起来,使我向身心和谐健康又迈近了一步。

今早起来,烧已退,腹部痛感也已减轻大半,遵师嘱,晚上回家熬药服药,巩固胜利成果。

篇5: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瑰宝。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一: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病的一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给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

近两年来,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尽管该病的治疗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致残率却仍然在80%以上。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长时间的痛苦,同时还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诸多社会问题[1]。

为此,在该病的治疗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成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为有效的方法,众多临床报告也纷纷表明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上采用针灸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1月-201月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标准确诊。

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为62.4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病程时间为1-10年。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力衰竭,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针灸穴位附近有皮肤感染。

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伏兔、百会、解溪、委中、环跳、肾腧、大椎、心腧、膈腧等穴位,均通过双侧取穴,每次取三对穴位,第一天先取四肢穴位,第二天则取背腧穴位,按照这种方法逐渐推移。

在进行针灸时,首先对穴位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再运用无菌一次性毫针,将其刺入后需以逆转提插的方法完成,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后再将G6805型电针仪与其连接,给予患者连续波,治疗时间为30分钟,随后将针拔出,再用艾条悬灸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对照组则按照中医辨证治疗法为患者提供镇肝熄风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口服一次,同样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时间。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据《中风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可以分为显效,好转,无效。

分别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且能够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好转: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了明显缓解,在扶杖情况下能够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任何改变。

2.2治疗效果

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28例患者中7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而采用中药治疗的对照组中,3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见效时间为15-56天。

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中风偏瘫在中医中也属于偏枯和中风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偏瘫主要是因为邪滞于内、气血虚亏、风痰阻滞经络、经络闭阻和气血不通所引起。

《诸病源候论》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明确指出:偏枯者,因气血偏虚,风湿客于半身,在分腠之间,使气血凝涩,不能润养,久不蹉,邪气独留,则成偏枯[2]。

而在该病的治疗上针灸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操作简单,不会引起较大不良反应,同时其收费也相对较低等诸多优点。

中医学中指出无气则不能动,气亏则半身不遂,气属阳,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该病的治疗中,以阳明经穴位为主,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通过针刺来刺激患肢的经络气血,随即取相应的背腧穴位,背腧穴主要有足太阳膀胱和督脉穴位,这两条经脉紧密联系脑和脊髓,可将阳气和精髓输送至脑,可谓是阳气和精髓的关键通路,以针刺刺激这两条经脉的穴位可达到健脑补髓、振奋阳气的目的,进而有效刺激脑功能恢复。

百会则为足太阳和督脉交会之处,在振奋阳气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与脑有紧密联系,督脉贯穿人体全身,在通调阳气,醒脑开窍上有着极佳效果。

凤池为阳维脉和足少阳胆经交会之处,《类经图翼》称其可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

通过针刺可达到化痰散结、平肝熄风的效果。

内关则属于心包经之络穴,可起到调节元神的作用。

三阴交在调节气血、补肝肾、生脑髓上有着较好效果。

另三阴交和足三里可对局部神经造成刺激,进而帮助调节肌肉,使下肢内外侧肌群更加接近平衡。

极泉则在通六经、醒神开窍上有着较好效果。

环跳可谓是偏瘫治疗的关键穴位,可以对髋关节和骨盆的气血进行调节,委中则属于下肢经脉气血疏通的关键,阳陵泉则有效舒缓肌肉痉挛,丘墟在通经活络上也有着较好效果。

总而言之,以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和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帮助偏瘫患者快速恢复。

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可证,针刺能激发SOD的活性,改善脑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现象。

而电针则能够有效控制脑血管痉挛现象,改善脑血管低灌注情况,帮助脑细胞快速修复。

而在本组资料中首先通过针刺促使脑部血液循环加快。

再结合艾灸,将艾叶的药性传至致病处,使患者的脑血管和微循环逐渐恢复弹性。

而通过以上方法,治疗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5.71%,见效时间为7-30天,由此可知,针灸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一种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收费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针灸本科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建构

本文试从循证的角度,通过分析现有国内外针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献,提炼现有针灸人才培养研究关注的学生能力的范畴和内涵,构建针灸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为针灸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1.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针灸专业教育、针灸主干课程教学、针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

干预措施:针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措施,包括授课、培训、实验、实习以及其他创新培养环节等。

研究类型:中英文文献报道的教学试验研究、教育评述、专家意见稿、经验总结等。

2.排除标准。

非针灸专业本专科学生。

3.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同时使用Google查找相关文献。

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学、针灸、教育、教学、人才、学生、能力。

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eaching,education,ability,competence,evaluation,student,elite等。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采用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截止年7月。

4.文献筛选。

纳入关注或评价针灸人才专业能力的研究文献。

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章全文判断是否纳入。

由两名研咳嗽狈直鸲懒⑸秆〔⑷范?扇胛南祝?缬蟹制纾?蛐?檀锍梢恢禄蛴傻谌??芯咳嗽决定。

5.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者制定资料提取表,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资料:作者、期刊名称、发表语种、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教育措施、测量工具和结果指标。

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共同协商决定。

结果

1.检索结果

共检索出285篇文献,最终纳入138篇(详见图1)。

从文献来源看,137篇来自国内的研究,1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

从报道语种看,中文文献137篇,英文文献1篇。

从文献内容看,教学对照试验有3篇,其余135篇均为教育评论、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及或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论述。

2.针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分析

纳入文献中,各大中医院校所关注的针灸专业学生应培养具备的能力较多样,涉及到认知、技能、素质等方面。

通过对138篇纳入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初步从频次的角度归纳各研究文献对针灸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关注程度,归纳为专业技能、思维能力、素质能力,涉及18种能力要素(详见表1)。

从文献中各大院校针灸教育学者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可以看出,现有的针灸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针灸临床、科研专业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中,针灸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学习与获取能力在研究报道中提及频次最高,说明现有的针灸教育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最高(详见图2)。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文献中唯一的英文文献[3],关注的重点是学习针灸和东方医学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兴趣,强调科研思维的训练和临床科研试验的参与,正说明美国针灸教育中对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国内过去传统的观念中“针灸是技能性的,经验性的”应只突出临床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著名针灸学学者石学敏院士在剖析未来针灸学科的发展战略时,曾提出“应当用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对中医针灸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4]。

因此,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我国针灸教育需要补充和强化的部分。

3.针灸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对毕业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求规定为“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随着针灸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针灸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从知识结构来说,有中医学通才型与针灸推拿专门型;从能力结构来说,临床应用型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5]。

各大院校相继开设了针灸推拿、针灸康复、针灸骨伤、针灸英语等方向的专业[6],培养以针灸学为主体的多元化专业。

结合本次文献循证的结果,我们认为针灸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与针灸临床诊疗、针灸学科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的思维和技能,具有专业敏感性和特有性。

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角度,可将其内核归纳为三大类能力,即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第一,知识获取能力,指针灸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实训、见习、实习、网络课堂、自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对已成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内妇儿外常见疾病的诊疗、四部经典的学术思想等中医学核心知识,以及经络、腧穴、刺灸法、配穴处方、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等专业核心知识的有学习、掌握、吸收和继承的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够在临床上采用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熟练地进行临床应变的能力。

他们应具备能够正确完成针灸科操作技能如体格检查、穴位定位与消毒、刺法、灸法、罐法的基本操作手法、针刺得气、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现代针灸治疗器具的使用、病历书写等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三,科研创新能力,指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故有的知识的局限性,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需具备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即具备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和初步进行经穴位的结构特点、刺灸法作用机制、针灸对人体的调节机理、循经感传的基本特点和激发方法等方向的专业科研,提出新的假说并验证,以及归纳成为学术成果的能力。

此外,诸如社会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属于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可视为是针灸专业核心能力的外延。

这些能力的具备,能够帮助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顺利地融入临床或科研工作,对其发挥其专业特长起到推动作用。

小结

篇6: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

中医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的针灸技术占据着半边天,不断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为人们排忧解难,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技术进一步得到好转,那么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呢?它也属于中医技术中的一种,但是对人们的要求也比较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平衡针灸是什么呢?

平衡针灸学是以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充分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即神经、经络与体液系统》 和针刺技术的反馈效应原理,以针刺为手段,选择人体的健侧某一特定穴位,来激发调动病人的自身防卫系统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

阴阳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维持着正常的阴阳动态平衡祖国医学早在《 内经》 中就有“脏腑相关”、‘形神合一”、“人体小天地”等论述,这就构成了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环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会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应原理人体各个渐部的病变实际上是整体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因为人体的体表与体内,脏与腑都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根据体表的各种变化,从中探索和掌握体内的病理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平衡治疗平衡针灸学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悄失归结为把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

神经交叉

神经系统包括了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是调节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最高组织结构,在功能和形态上是完全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在机能上互相协调,相互依赖共同完成人体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冲动和管理对侧肢体的运动.平衡针灸学主要取决于神经交叉支配原理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自我治愈疾病的目的。

生物全息

生物全息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1 980 年创立的一个生物学新学科。它的贡献揭示了一个与经络对等的一种穴位分布的普遍规律D 即穴位分布的全息律,因为“生物体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休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身体任何部分都是整体的全息单位,部分等于整体,在人体分布的全息律与经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交错着支配穴位的分布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功能上互相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效应这就是作者运用全息针刺疗法达到整体平衡消除疾病的方法之一。

经络

经络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肢节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休‘使机体保持着协调统一,同时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人体的经络系统D 即为现代医学的信息系统,达到阴阳动态平衡,取穴原则多为交叉取穴、远道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此源于《 内经》 的巨刺针法,远道刺法与缪刺法。

中医平衡针灸虽然对于一些不懂针灸的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很多医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烂熟于心,如果你需要进行针灸的话,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比较好,不要因为一些原因而盲目的选择了小医院或者不是太正规的医院,这样带来的结果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篇7:中医针灸传习班学习心得体会15

中医针灸传习班学习心得体会(15)

(张xx,女,1975年生人,通信工程学硕士。)

第三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老师讲授和继续练习针法。

老师讲述的内容,对我们没有基础的学生是“直指本心”。中医包罗了人生广大的`智慧,绝非一时兴起,一蹴而就,要用心去学,去感受。老师课上说了很多次“慢慢体会”,给我印象最深。课堂无法解开疑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寻找答案的过程,踏踏实实学习,处处留心,不断进步。

这一期的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相互融洽。老师让练习针法时,彼此配合非常好。黄宵给我扎腹针。她下针很有力度,但说给我扎很费劲,穴位中有遇到很多硬的地方,扎过后她都感到累了。这次接受扎针后,右天枢穴和大横穴下针都有明显窜疼,一直疼到后腰。相对右半身反应活跃,针之间的气体激荡也更有力。老师过来巡看,询问情况后,下手捻针。捻过之后,左半部反应立刻加剧,整个腹部连成一片,仿佛上百根针密布,都在力求穿透打通。后来有些气上行,在心中盘旋,紧绷的心情,反而轻轻放松。慢慢内心浮动出某些莫名的情绪,很委屈,不由得泪水涌出,抽泣起来。这情绪阵阵涌来,随着泪水长流,有些沉重的东西仿佛一起流出,散为无形。心下、腹内感豁然开朗,也觉得身体空虚,有点疲乏。同学在一旁轻轻给我拭去泪水,心里很温暖。以往有委屈,一定情景下也会哭。但这次心思都在课堂,根本没有想事,仅仅通过毫针刺入,触动心神,可见身心是一个整体。

接下来,同学在腿部针刺了委中,承山,太溪等穴位,针感强,麻胀,没有窜到远处经络的胀痛。

老师给大家示范头部、面部和背部的针法。不亲眼得见,都无法相信的老师取穴的准确、迅捷,得气明显。现在得见,亲身体验证,幸甚!头部麻胀感不比躯干和四肢,范围更小一点。

回家,翻阅《师承传习录》一书,书中内容有:如果针感迅速,强烈,窜远的人受气快,疾病易去,反之则需要时日较长。那么,我就肯定属于后者。哎!

回家继续服用上周药方,身体反应:出汗多,大便色黑不成形。

篇8:九期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9

九期中医针灸传习班心得体会(9)

(李宝民,男,1985年生人,苏州大学医学部硕士) 第一次课,老师开门见山,发了讲义,然后直奔针灸室演示腹针。 老师为一位女患者针刺治疗,也是同时给我们做示教。75mm的刚针完全进入腹部,确实让我惊讶,但患者只说发胀,针感传至腰部,腰部胀痛疼。老师解释这是得气了,疗效会好。 然后,老师第一个为我行针,第一针中脘,进针很快,只感觉以针为中心一团东西扩散开来,堵在胃部,涨得不行,针完盲俞穴,中脘的针感就很快消失了。针盲俞,天枢,气海之时,有一阵痛,突破后就消失了。留针一段时间,我左下腹处有一段大概3-4cm长的疼痛区,正在体会,师兄刷刷几下给我起针了。 我是第一个自己扎自己的,针中脘很顺利,稍有点胀,没老师的.气场强。针两侧盲俞稍有疼痛后也突破到底了。两侧天枢及气海,针入皮下后,阻力大增,伴有刺痛,咬牙过了这一层,刺痛消失。 总结:针法有待加强,进针果断一点,痛苦会少一点。 针一位师姐的一侧天枢,怎么也进不去,感到针下有一层坚硬的阻碍,跟我扎草纸一样,进到一定深度,毫厘难行。 第一服汤药喝下,顿感一股药力直通头部,麻麻的,有点晕,很快消失。汤药味道不错,没有特别注意体会。

喝完第五服药休息后,自行针了中脘,双侧盲俞,气海,估摸着定的位,但气感强烈,每个穴位都有不同。进针都有疼痛,突入后好转。捻转后都有疼痛感,左侧盲俞尤其厉害,可向左下腹,脐下传导,以致向后腰传导。留针,左肩甲下跳了一下,然后一股气从肚脐冲向右下腹部消失。整个下腹都有胀痛,并向深部传导,左下腹部尤甚。起针后,放了几个屁,然后排了个便。然后直奔正安跟诊。小腹里面正邪相争了一下午,股股热流传向足外侧。

中医针灸住院病历范文

中医针灸推拿减肥方法的应用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针灸康复科规章制度

托班幼儿教育心得精选

班助军训心得

线路班实习心得

针灸医生个人年度总结

针灸的针灸推拿作文

针灸推拿个人简历的

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