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sm2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
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本文从水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公益文化等10个方面,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剖析.另外,从地名与市俗文化、地名与典雅文化等角度,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品位进行阐释与评价.
作 者:谭汝为 TAN Ru-wei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4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D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7(4) 分类号:G07 关键词:天津地名 地域文化 多元化 兼容性 市俗 典雅篇2:攸县山系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
攸县山系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流域λ之滨,是一个经济社会较为全面发展的县.攸县,以水得名.《水经注・λ》谓攸县:“北带攸溪,盖印溪以名县.”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置县至今已有2 2的历史,现辖30个乡镇.今按山系,将该县4个乡镇的地名文化意蕴,作初步解读.
作 者:彭雪开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伦理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南,株洲,412007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29(3) 分类号:G07 关键词:攸县 山系 乡镇 地名文化 解读篇3:镇坪县方言地名的语言文化信息解读
镇坪县方言地名的语言文化信息解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名是语言中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地名是人类文明的部分活化石.分析镇坪方言地名的命名类型,解读其所蕴涵的语言文化信息,对地方文化的建设与研究会有所裨益.
作 者:李霞 LI Xia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中文系,陕西,安康,725000 刊 名:安康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0(3) 分类号:H17 关键词:镇坪方言 地名 语言 文化篇4:从楚文化研究浅谈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论文
从楚文化研究浅谈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论文
内容提要: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楚文化地域文化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下历史形成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圈,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等等。中华文化就是由众多地域文化圈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大文化系统。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采用近代科学方法对地域文化开展研究也很早就已出现。如楚文化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地域文化真正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还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与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五十年代,在长沙一地,就发现有楚墓200多座。
自1960年代到1970年代,在湖北江陵县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楚国遗址和墓葬的发掘,在望山楚墓中出土了越王勾践剑、竹简、人骑骆驼铜灯等。尤其是对楚郢都纪南城和雨台山500余座楚墓的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在雨台山出土的器物有4200余件,著名的如虎座飞鸟、鸳鸯形漆豆、竹制天平衡杆、砝码等。江陵天星观一号是楚封君的大型墓葬,发掘的遗物有2400余种,对研究楚国的封君制度有重要的价值。对纪南城的发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城址的面积、建筑布局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宫殿区、制陶、冶铸作坊区等,并大致确定了其存废的年代。接着在湖北当阳、襄阳、宜城等地也发现了不少楚国墓葬和遗址,当阳赵家湖楚墓群发掘了自西周晚期到战国中晚期的中小型楚墓近300座,使人们对春秋楚墓的分期有了系统的.认识。
特别是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战国曾侯乙墓及随枣地区近百座曾国墓葬的发掘、湖北大冶县铜绿山发现的周代铜矿遗址,把对楚文化的考古推向高潮。仅曾侯乙墓就出土了15000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器、玉器等随葬品,仅青铜器的重量就有10余吨。其中有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青铜编钟等礼乐器,轰动了世界,改变了人们对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域文化的传统观念。大冶铜绿山遗址从1973年起经过多次发掘,清理出采矿井巷近500条,出土了用于采掘、装载、照明、排水、提升的生产工具和多种器物,证明铜绿山遗址至晚在西周时已开始开采,而年代上限,很有可能一直上溯至商代晚期。使人们摸清了先秦时期铜矿开采和冶炼的情况,并推动了我国“矿冶考古”新型学科的成立。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使人们对楚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各个相关学科纷纷加入到楚文化的研究之中,各地先后成立了楚文化研究会,对楚文化的渊源、楚都的地望、楚墓的考古学特征、’楚国的物质文化成就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如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大量精美的丝织品,有绢、绨、纱、罗、绮、锦、绦、组等各种各样类型,反映了楚国丝织工艺在当时所达到的高度。在湖北潜江龙湾发掘了l号放鹰台宫殿遗址,被认为是楚章华台遗址,从而对楚国的大型宫殿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在湖北荆门挖掘的战国楚墓包山大冢,出土了大批竹简,为深入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通过几十年来所挖掘的数千座楚国墓葬和遗址,对楚文化的认识已由模糊趋于清晰,对楚文化的要素、特征已有系统的认识,考古学的成果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楚文化研究的全面繁荣。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如蜀文化就是在新津宝墩、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后重新认识到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地域文化是区域的精神内核,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催生了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并将地域文化的研究与现实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某一历史时段延伸到对一个地域从古至今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探索,力求形成区域的独特文化氛围,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增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为建立健康创新的地域文化开辟道路。
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凝聚力,它在塑造本地人文精神的同时,也是在塑造着本地区人的素质,从而对本地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浙江温州地区资源贫瘠,但它能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当地的重商传统和注重功利的人文精神分不开,与温州人四海为家,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创立家业的地域文化精神分不开。挖掘本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特别是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也愈来愈重要。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了现实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如湖北在开展荆楚文化研究时,就强调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产品,形成产业优势,创立知名品牌。利用荆楚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因而地域文化的研究已不仅限于考古或历史学领域,而是不断拓展,成为一个涵盖多学科的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篇5:从消费文化解读人的全面发展
从消费文化解读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从来都是和文化息息相通的,或者说,它从来就是文化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可上溯到<易・彖传>中的一段话:“小利而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 者:陆扬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 刊 名:学习与探索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Y &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5 ”“(5) 分类号:B038 关键词:现代性 人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消费文化 法律 意识形态篇6:从店名使用看天津的城市文化特点
从店名使用看天津的城市文化特点
店名和字号是最能反映天津城市文化和商业文化特点的'部分.从店名可以看到天津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天地崇拜和宗教信仰观念的影响,同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和南北各地文化的特点,以及新时期表现出追求时尚、追求富贵的文化心理和对市民通俗文化的影响.
作 者:王玉华 WANG Yu-hua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300222 刊 名: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ADULT HIGHER LEARNING 年,卷(期):2005 7(6) 分类号:G07 关键词:商业文化 天津商名 文化特点篇7:从解释学解读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学
从解释学解读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学
在解释学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三种理解观--圣经式理解、文化式理解和创读式理解.它们对外语教学影响巨大,尤其是迦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推动了传统语言理解观的飞跃.从理解观的变迁角度来思考外语教学的文化解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作 者:郝林晓 HAO Lin-xiao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2007 ”“(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解释学 理解观 文化解读篇8: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
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
三年前,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稳夺内地影史春节档期票房冠军。三年后,《美人鱼》能否续写票房神话成为春节档期最大的悬念,尤其是它身处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激烈竞争的“三国杀”中。不过影片上映第一天,悬念既已化解:首日票房2.76亿元,同时创下华语电影首日和单日票房双纪录。
上映92小时,票房突破10亿元。上映19天,票房突破3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可是,社会文化评论与一路飙红的票房数据极为不一致。影片上映后遭遇了较为两极化的评论,尤其是即时性和大众性可观的网络评价明显贬多于褒,许多希望为节庆增添更多欢笑的观众,表达出对这样一个单薄电影故事的失望。
的确,从电影编剧的角度来看,其叙事线索相对单一,爱情戏码酝酿不足;同时,导演在此并未像前作渲染底层小民(即个人英雄)的僭越和逆袭以折射文化脉络,而较为宏观地关注、处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及其产生的问题;此外,电影美术特效无法否认的“简约”没有精进,甚至没有维持周星驰作品原有的电影工业力道。这样一部在文化评量中接近及格线的贺岁电影,为何能够横扫中国电影市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今日迷影话语体系日渐总体化的内地电影市场中,该片借用文化怀旧的大众情结形塑着一次文化生产与消费行为的彼此温存,在尽可能合适的档期内找到尽可能匹配的观众。这个诉诸华人文化共同体记忆的操作说明在华语电影国度,周星驰仍然是顶级的电影IP,对电影市场和大众文化有着强烈有效的号召、感染力。周星驰作为最大的电影IP(IntellectualProperty)自开始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一个被热议与纠缠的概念,主流影视公司纷纷推出以IP为导向的创投项目。IP强调的是文化产品的跨媒介运营,与《美人鱼》同期竞争的《澳门风云3》以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是以成熟的文本或IP为起点,赋予其大众电影形态的文化再生产,前者是屡试不爽的电影续集,后者源自文学名著《西游记》。它们具有文化文本的知名度,文化价值可转化为品牌的潜力,因此强化了电影的成本控制与成功可能。
那么,独占市场鳌头的《美人鱼》IP价值何在?美人鱼的意象符号是一个可能的答案。这个上半身人体下半身鱼尾的奇妙形象既出没在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也化身为《山海经》和《搜神记》中的“鲛人”,代表着人类普遍的文化想象。除此之外,美人鱼也频繁地出现在电影中,较为著名的就有好莱坞《美人鱼》《终极人鱼岛》和香港的《人鱼传说》等。但是我们可以发觉,周星驰版《美人鱼》的美人鱼母题并不是必然的,意即:如果将本片的人鱼置换成渔村渔民,也不会影响港片历久弥新的母题——资本的暴力驱逐、社区的飘零控诉。
与其说大众对奇幻生物趋之若鹜,不如说周星驰才是《美人鱼》观众的期待目标,事实上也构成了最核心的电影IP。当代华语电影的背景下,很少有哪部商业电影能够像该片一样如此紧密地与创作者相勾连。它与具有作者电影风格的文艺片绝非同类,如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等。它不规避商业片的定位,着力于视觉造型、产品包装、叙事策略,电影投资也完全以利润追求为导向。当一批华语影坛顶级导演在电影产业化中折戟沉沙后,周星驰这个金字招牌正成为华语电影市场最具号召力的IP。无数内地观众自录像厅时代起便深受周星驰喜剧电影浸染,大银幕时代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降魔篇》等作品又见证了星爷的电影实力不坠,遂使他成为中国内地迷影文化不可替代的神话。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他最为熟知的早期作品《大话西游》当年惨遭票房滑铁卢,后来却意外地在内地网络世界受到另类解读,转化成一种文化图腾,并在后的重映中收获超过2000万的票房。
当然,《美人鱼》作为新的原创故事,具有一定的电影内容潜在票房的基础,但“周星驰”个人IP着实为影片带来了更巨大的票房能量:“他用自己独有的喜剧模式颠覆了那些中心主义及不道德思想,维护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正是凭借这一特色,他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周星驰”三个字足以成为“路人”观众买票的理由;而对于星爷粉丝来说,他更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语)的情怀消费对象。影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晒出票根,用来回馈星爷在录像厅时代给予自己的快乐和精神支持。但是,“当欠电影票的口号早就从民间呼声变为营销话语,为了不露出被要挟的尴尬相,附庸风雅而滥竽充数的人反倒觉得跟风是件挺时髦的事。”说到底这还是一种影迷的自我确认。
《美人鱼》公映前不设置提前点映活动,同时抛出16亿~18亿的保底票房预估,正说明电影资方对周星驰这个超级IP的足量信心。电影营销方将民间另类话语大胆合法化,无论是在印有“星爷陪你过大年”的海报上,还是影院主创见面会上,都让这位易于认同的亲切长者(意见领袖)“自上而下”地走向观众。
因周星驰IP的折冲,即便该片叙事单薄、情感转折突兀、幽默魅力不足、美术特效欠佳、对话口型失误,粉丝影迷甚至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只因它署名周星驰。相比陈凯歌、吴宇森等知名导演近作所遭遇的“致命”挞伐,粉丝观众和普通观众对周星驰的评价总体上显得更为宽容。除了周星驰的大众文化号召力,我们还应该在整体的文化衍变中追寻阐释的可能线索。从录像厅时代到大银幕时代,周星驰不变的“无厘头”风格赋予了其作品序列的统一延续。具体到《美人鱼》,就比同期或之前的商业电影如《港囧》《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显得更有水准,更接近喜剧,或较富有正面社会价值。在纵向与横向的电影运作中不断被循环增添新意(亿)的、作为IP的周星驰及其《美人鱼》,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档期迎上正确的观众了。文化怀旧再生产?消费!
作为超级IP的周星驰的确是《美人鱼》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缘由,但是这IP是如何与普通观众、尤其是粉丝观众互动,因而继续再确认其文化内爆力量的呢?当影迷和星粉慢慢从童年或青年变成足具消费力的中壮年时,他们带着自己的长辈和后代再次通过《美人鱼》,向周星驰所凝聚的文化记忆、港片历史,以及自己的生命经验致敬。当一个个个体和家庭再次开启(或预备着未来的)文化怀旧时,IP便不再严格地属于个人,而进入了华人社会的集体记忆。
怀旧(nostalgia)意味着“社会的激烈动荡和转型嬗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怀旧便成为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平衡的常用心理保护方式,怀旧行为的背后,是人类寻求心理安全感的表征”。《午夜巴黎》所描绘的就是这种心理现实,人们对身处环境的不适应和由此产生的不满,成为重返昨日的催化剂。这种力量让人们看上去没办法和现实妥协(事实上正妥协着),却又有能力与过去和谐共处。“当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在商业上一拍即合,大众媒介便力求在传播精神思想之外,寻求一个商家和消费者皆大欢喜的卖点”。
现代社会中怀旧情绪(文化)和消费文化(经济)的合谋体现着现代人文化认同与身份表述的危机。
无形的怀旧心理正带来有形的商业利益,也就是说,焦虑无根的现代人正在购买不甚可靠的身份认同,华语电影文化领域也不例外。
在消费主义大潮中,IP电影愈加看出文化怀旧是IP不可或缺的生产性要素。近年来不少华语电影直接标榜怀旧,追忆主流消费群体的过往,也激发着周边的流行议题及其商业挪用。如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为代表的青春片,以《老男孩》《夏洛特烦恼》为代表的喜剧片或借私人与公共记忆的交叠回望,或借梦境穿越逃避现实,都在告诉观众即使是暂时重返过去,代替性地解决一切问题,都是值得的。
《美人鱼》就是这种文化怀旧生产与消费意识形态融合的产物。周星驰本身对流行文化(包括昔日港片)的怀旧,源自并影响着观众(尤其是粉丝、影迷)集体怀旧的情感欲求。名叫旺财的狗、咸鱼、珊珊对刘轩的海胆刺杀、女游客啃食蝙蝠侠头上的鸡翅、博物馆馆长裸露臀部、八爪鱼的下肢被生煎等桥段复制着周星驰前作中的特定元素。重复出现的歌曲《世间始终你好》来自1983年港剧《射雕英雄传》,周星驰曾在片中担当龙套。在《功夫》和《西游·降魔篇》里多次使用到的音乐在《美人鱼》中再次响起。老人鱼讲述民族创世神话时身后的郑少秋留影与《陆小凤》唱片都将观众引向那个逝去的美好的港味时代,也引向当下这部电影的音乐翻唱者。青龙湾角落的那艘破船,与《功夫》的猪笼城寨、《长江七号》的拆迁房、《西游·降魔篇》的渔村等既指向周星驰童年的市井生活记忆,又指向观众对于周星驰影像的集体记忆。“这种怀旧倾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无法确定它所怀恋的客体。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是这种感情所投射的缺失感。”
部分持有专业知识和批判视野的观众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对自己的无限引用是艺术原创力不足的症状。但是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不会超越“正确观众”期待的电影元素,正标识着IP,引逗着周星驰和粉丝影迷之间的会心一笑,他们均对自我文化身份确认乐此不疲。影片调动大部分华语观众能够理解并为之哄然的电影语言,内在的肌理却从属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记忆。正如上面提到的,成为内地主流观众的人群恰恰是经历过港产录像厅时代的70后、80后,他们的经济能力令他们能够扶老携幼,对“星爷”及其电影在自己生命的烙印进行一次仪式性的感恩,并邀约同道者或不同道者“还星爷一张电影票”。因此,怀旧消费文化的参与者不太会计较电影喜剧桥段的陈旧。
文化怀旧卷入的记忆和想象都暴露出现代人“身份表述”的危机和“文化认同”的焦虑,特别体现在对“故乡”与“他乡”的意识混乱和复杂心理上。
想要重返代表着美好过去的家园,或至少其氛围的潜意识,是导致此种心理矛盾的根源。影片开场人类蹂躏自然环境的画面令观众触目惊心。刘轩赶去营救美人鱼时遭遇的城市大堵车,实在是现代城市人真切的围困体验,搅动大众回到乡野的强烈冲动。此外,土豪地产商用声纳干扰海洋原初生态、迫使人鱼隐居搁浅驳船,也暗示着港人“后九七”的文化困境。虽然该片时空背景不明,但其弥散着一种历史观念和精神特质,将怀旧的两难和宿命的疑惑集于一身。一场可购买的怀旧也是一次内地与香港的对照记。
结语
一部糅合了纯爱和环保、却徘徊在电影艺术及格线的成人童话,之所以能取得商业大捷,实际上源自作为超级IP的周星驰与怀旧消费文化合力的结果。可谓在正确的档期遇上正确的观众。但我们也不免担忧,“周星驰”的IP是否会逐渐自我损耗、力有不逮,无法继续提供有力的商业和文化价值以供消费。《大话西游》的时代过去了,英雄抗争的神话将如何继续变形?星爷影迷的后代果真不会被小鲜肉这另一种怀旧(追“新”)强行分流?即便说一切文化的花朵都绽放在历史的土壤之上,消极自我更新和超级互文本性之下,文化的活性未来安在?
篇9:从化外之地到两个文化带的相继发育--宋代以前福建文化地域格局的演变
从化外之地到两个文化带的相继发育--宋代以前福建文化地域格局的演变
长期以来,两宋以前福建的早期文化格局一直模糊不清.作者在详尽考察两宋以前福建文化格局具体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移民的地城开发、地方行政管理的深入和文教的持久性开展,才是推动早期福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逐渐形成了沿海与内陆分异的两个文化带,从而澄清了福建文化闽江流域策源地的'传统观点.
作 者:林拓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刊 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PKU CSSCI英文刊名:COLLECTIONS OF ESSAYS ON CN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年,卷(期):2001 16(1) 分类号:G07 关键词:福建文化格局 化外之地 文化带★ 地名谜语
★ 猜谜语地名
★ 天津及范文
★ 感恩节的地域差异
★ 台湾地名谜语
★ 地名教学设计
★ 汉语地名造词法
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整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