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

时间:2022-11-29 12:21:43 作者:周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周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欢迎大家分享。

篇1: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您知道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2015清明节是哪一天呢?今年清明节是星期几?

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在204月5日。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从气候层面上看,进入此时节,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雁北飞,玉兰花、迎春花等相继含苞吐蕊,接着紫荆、樱花、桃花、杏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辛勤的农人则忙着播种希望,珍视着这“一年之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这些农事谚语,正是农人对清明节气极为重视的佐证。

清明节的含义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自古有祭祖、扫墓、植树、插柳、踏青等名俗,还有蹴鞠、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放风筝等丰富的户外活动。这些风俗相传是由隋唐以前较为盛行的“寒食节”渐渐演变而来的。如清明扫墓的风俗,至今还有着“寒食节”焚纸钱、添坟土等痕迹呢。其实,清明扫墓常与结伴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如《东京梦华录》有云:“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下,或园囿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清人高菊卿则感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代程颖诗云:“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弓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是啊,清明祭祖扫墓有着慎终追远的感伤之外,又有野外欢乐赏春健身活动之便,不是使这个节日更有意义吗?

篇2:七夕节是哪一天 星期几

今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公历8月2号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也就是星期六哦。

七夕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篇3:清明节是星期几

清明节是根据二下四节气来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节都是4月4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明大致都在阳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那天。节气的划分是根据太阳跟赤道的角度来定的,因此农历也没有一定的日子。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星期几

20清明节气时间为4月4日,星期二。阴历:农历丁酉年甲辰月辛酉日(三月初八)。

清明节气养生吃什么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清明节气的天气特点

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从二十四节气上讲,它又是节气之一。它是唯一一个节日和节气并存的日子。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连休3天,届时,全国高速路免费通行。

篇4:清明节是星期几

据了解,4月5号是清明节,星期日,农历是二月十七。

2015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篇5:清明节是星期几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从二十四节气上讲,它又是节气之一。它是唯一一个节日和节气并存的日子。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星期几

20清明节是4月4日 16:27:29,农历 2016年二月廿七 星期一

2016年4月2日4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农历清明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加上2016年4月2日(星球六),4月3日(星期天)公休,共三天。

清明节来历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连休3天,届时,全国高速路免费通行。

对于其它节日的英文翻译,我们可能不会陌生,那么,清明节用英文怎么说呢?

作为节日的清明节、和作为节气的清明节,它们的英文说法是不同的。

作为节日的清明节一般翻译为“Tomb Sweeping festival”或者“Tomb-sweeping Day”,扫墓节或扫墓日。这个翻译着重强调了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扫墓”。这种说法的好处是,老外一听就能大概明白这个节日的背后含义。

也有人把清明节翻译为“All Souls'Day”,这是一种站在对方文化角度考虑做出的翻译。因为“All Souls'Day”在西方是确实存在的节日,一般称为“万灵日”。这是一个宗教节日,在有的教派里甚至不止一天。教会会在这一天为那些去世后无法进入天堂的信徒祈祷,希望他们早日进入天堂。其基本意义和清明节相似,也是祭奠死者的节日。

另外再谈到作为节气的清明,它被译为“Clear and Bright”,清洁和明亮。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译法强调的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状况,和其他节气的翻译出发点一致。比如立夏被译为“Summer begins”、小寒、大寒分别被译为“Slight cold”和“Great cold”。

所以讲到这里,你应该对清明怎么用英文说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不要忘了分情况表达哦

篇6:惊蜇哪一天 星期几

惊蛰节气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2016惊蛰时间:2016年3月5日 11:43 - 2016年3月20日 12:30

2016惊蛰是几月几日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2016惊蛰阴历:农历 2016年正月廿七

以上是汇总的关于2016惊蛰时间及2016惊蛰是几月几日的解答。天气网将为您跟踪更新立春节气相关常识、民俗、养生等资讯,敬请关注。

惊蛰节气由来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惊蛰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民间习俗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扩展阅读】

2016年惊蛰是什么时候:3月5日

在春寒料峭的夜晚,平空里响起了几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广袤大地,一夜之间,各种动植物纷纷醒来,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在即将到来的春日里展现出来。如今,小寒已接近尾声,二十四节气即将开始新的轮回,作为节气中最让人振奋的节气之一,惊蛰这一天一定会很多人难忘。那么,2016年的惊蛰是哪一天呢?就请随 yjbys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2016年惊蛰时间

公历:2016年3月5日惊蛰

农历:农历正月廿七惊蛰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黄鹂)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三候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由来

和其他节气相同,惊蛰日期也和农历没有必然联系。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柴诞节是哪一天 星期几

小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暑时节吃什么

大寒是哪一天

过小年是哪一天?

世界末日是哪一天

夏至是哪一天呢

今年中秋节几月几日星期几

冬至夏至是哪一天

世界气象日是哪一天

中元节是指哪一天

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节是哪一天?星期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