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新街口散文

时间:2022-11-29 13:05:07 作者:Oooouba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Oooouba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重走新街口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重走新街口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重走新街口散文

重走新街口散文

今天由于疏忽大意只好惩罚自己在烈日下来回奔走,把收到的货及早出手。倒地铁转2号线倒13号线,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终于到了在网上寻找的目的地,很不咋地的地方,在验了我的项链以后竟然说是假的,听他这样一说我的心忽然悬了起来,2000多元呢,就这样没了吗?凭我的经验应该货是没问题的,经他一说我也不禁怀疑了,现在假的太多,真的看着也像假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干这行的上了太多的当,都是用钱卖的教训。我走出他的店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又抱最后一线希望到新街口进行机器检测,如果真是假的大不了扔2000元,也给自己再敲一次警钟,谁让自己没脑子呢?

进13号线倒2号线再倒4号线,终于到了新街口站,它的出站口在偏街,要钻一条胡同才能到达正街。走在赵公用胡同里,老式的四合院屹立在那里,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百年历史。这条胡同现在成为京城首饰加工的聚集地,稍微逊色于著名的珠宝交易的羊肉胡同。不过内行的还是来这里进行加工,这胡同的尽头有京城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五寰珠宝交易市场。对面是玉石交易市场――恩德珠宝交易市场。因此此胡同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便体现出来了。破瓦房倒成了风水宝地,租价几创新高。

我在二年前曾在这里进修学习四月有余,学了好多不知道的东西,原以为自己有十年的经验。可来这里以后却感到自己是门外汉了,一切从头开始,开始学术语,学技术,那难度是相当的大,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师傅做出的首饰简直可以和商场卖货相媲美。这也增添了他的傲气,跟他学时藏头露尾,老板也是只收钱不教东西,来这里才发现人的内心是多么的黑暗,在这学习是我一生中最怄气的几个月。天天看人脸色,我曾想放弃学习,只是可惜了那几千学费,一天4次奔波在长椿街到新街口这条路上。

曾在雨中泪眼朦胧,可是还是自己给自己打气,非要学,就是偷看也要学会,不说也行,我可以拿你们的东西练习,就这样,师傅不教我,问别的`已经学会的徒弟,这个不说问那个,终于学到了好多东西,老板原是想我学不会自动走的,可是我让他那个笑面虎的脸皱了起来,不禁对我肃然起敬。现在想越是没知识的人越不谦虚,居功自傲。这边都是一二十岁的小男孩,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学手工,往往自己会点技术就不可一世,说话盛气凌人了,为了学技术忍气吞声,学勾践。

记得一次接了活后怕做错问师傅,师傅说光问我你自己就不知道怎样做?我不在了你问谁?当时我是低声下气和颜悦色问他的,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立马就感觉特委屈眼泪就下来了,我和老板说我做不了,你找人做吧!老板看我难过了,就告诉我怎样怎样做。老板做事很圆滑,很会做生意。从此后我就不再问师傅,其实他根本就没教我什么,我看他做又不愿意,于是我照它的样做,我做得不好看他就冷嘲热讽,我就视而不见。你有什么了不起,练得多了不就好了,学制模,学抛光,学压扁,好多工艺,也感谢那位留着小辫子的师傅在他的不屑下我学到了好多东西,这边的人一点都不友善,逆境出人才,我扛过来了,在这里我见到了好多宝石,钻石,世事洞明皆学问。

今天又重走这个胡同,不由得让我心潮澎湃,此一时彼一时,心情也不相同。那时是压抑,现在是舒畅,物是人非事事休。五寰市场半年没来,已是旧物不在,大都搬迁到前面的万特珠宝大厦里,那里我也曾光临过,旁边的一个大厦经营百货不景气,现在也变成珠宝大厦了,变化如此之巨大,为之赞叹!找到了以前打交道的美亚首饰,经机器鉴定后是真的,钱落袋为安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后,倒地铁,过天桥,发现路边从栏杆里透出的花是那样的红,那样的白,这时候有心情欣赏了。

北京的变化真大,人在变,物在变,各种景物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处在这样不停变化的环境里,用眼睛观察着,欣赏着,新街口是老地名,却是日新月异,精彩纷呈。

篇2:《新街口》

《新街口》

BT种子(需要用BT下载工具下载)

◎译 名 新街口

◎片 名 TheJimmyHat

◎年 代 2006

◎国 家 中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英文

◎IMDB评分N/A

◎IMDB链接[url]N/A[/url]

◎文件格式 XviD+MP3

◎视频尺寸 560x304

◎文件大小 1CD49x15MB

◎片 长 90Min

◎导 演 雪村

◎主 演 雪村

曾志伟

英壮

杨臣刚

李彬

吴超

范霞

黄渤

邹晓霞

李龙吟

王世元

赵凯

◎简 介

上个世纪十年代,北京“大家乐”音乐茶座内有一群无照经营包子的年轻人常聚,其中一个叫刘建军的小伙子爱上了一名叫沈红的服务生,他想方设法的攒钱在大夏天给沈红买糖炒栗子。而沈红只想出国,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所以她并不想接受建军的爱。

建军的好友――交通警察三舅为了救沈红而壮烈牺牲。为了给三舅报仇,建军的亲弟弟建国亲手杀了歹徒,建国的女朋友“黄三儿”也搭上了自己年轻的性命……而这时沈红拿到了第二天一早去美国的机票和全部手续,是出于感恩,还是出于愧疚,还是出于破罐破摔,还是出于某种醒悟?……沈红答应与建军共度在国内的最后一晚,却提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要求:避孕。

当晚的北京,下着滂沱大雨,为了找到一只安全套,刘建军终于在大雨和那个年代举目望去毫无二样的北京平房中迷失了方向……

主演简介

雪村――饰男主角刘建军。一个重情重义、游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待业青年。

《新街口》是雪村自编自导自制的首部电影作品。

凭借一首唱红大江南北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的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多是一名“笑星”。也许是《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太火了,使得雪村的才华远远被人低估了。从音乐到电视、再到涉足电影,看完《新街口》,观众会惊讶的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雪村的才华甚至不亚于冯小刚、顾长卫这些大腕导演。而《新街口》,正是一个届于《孔雀》和《甲方乙方》之间的电影,一个有着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的电影。

雪村也是音乐评书品牌的发起人与倡导者,音乐评书产品涵盖音乐、影视、图书等各门类,影片新街口》是音乐评书电影作品,也是雪村的转形产品从今以后,我们将认识一个全新的雪村,认识一个新的中国电影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

篇3:情感散文:重走青春

情感散文:重走青春

大概在五年一期的员工培训平台开始之际,约女友,90学时去一趟大学校园,得到首肯,便期待中.......上级一文件下达,90学时必须报县内的,顿时成了笼中之鸟,想飞却飞不高之感。回忆过往,读书时期,每三年一个轮回,小学两个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当我恍然顿悟过来时,我的职业生涯,已过十个春秋。初高中的学业压力,职业生涯的职场压力让人缺少人情味,最美在于大学那段无压状态,继而回忆也甚多。

待离开凤中之时,依然离不开那个共同约定的誓言。虑于交通不便,一直止步不前。今年八月,应自然原因,让心中之梦处于被动状态。几日前,约定好友,共赴大学校园。昨日烟雨蒙蒙,天气预报查询,明日阵雨转中雨。与好友商榷是否出发,好友一句“可以呀!”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驶出肖江口。

行至大学门前,高大上的校门映入眼脸。那熟悉的四个字,如一扇门,打开了所有的记忆。环走整个校园,一切景色依稀存在,只不过多了几环年轮而已。图书馆没以前那么干净和整新,每撞大楼顶上簇拥着几珠枝叶。寝室楼,于旁的小卖部,瞬间将我带到十一年前的周日早晨,几位女生嬉笑怒骂,游说勤劳的女人给“懒虫们”喂食的场景,也只有在大学里才能有此场景。走出寝室,路过阶梯教室,里面坐满了三三两两的男女生。有些人拿着笔专注的滚动着眼珠子;有些人带着耳塞,随意的玩弄着;而有些人只是单纯的盯着眼前的她而已。走出校门,门前的西城广场是三年前开放的,那条曾经关注过无数次的.斜坡土路已被西城广场水泥路取代,路不在,但记忆犹在,魂牵梦段的那无数个夜晚。

三岩寺,灯塔街,中山街,继光街,这些熟悉的道路,熟悉的字眼,一切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百货商场依旧存在,一路与女友走着同样的路,诉说不同的回忆。还有澡堂前面的那个卫生所所长,今天也遇见了,好不兴奋。

当夜色笼罩大地之时,点上一杯蓝色玛格丽特,细细品味着刺酸后的甘甜。每次的旅行总能遇到一些投缘的人和事,与它们,夹杂着相见之初的美好,永不相见的无奈。一首《千古》回荡在古色古香的小屋内,霓虹灯随歌摇摆。待到月上柳梢,曲终人散,来时新欢,离则淡然。追忆的东西总是美好的,今夜在追忆十年前,殊不知这段也将成为十年后的一段回忆。人生的旅途就是不断的创造美好,这次旅行的结束意味着下次旅行的开始。

篇4:重走老镇(散文)

重走老镇(散文)

雾锁大地 推迟了近两个小时,我们的车才上到高速路.行约一个不时,下高速路口,来到龙台寺收费站,快进入大通老镇了,雾还没散尽,只不过稀薄稀薄的,没先前那么浓、那么重和那么的大了.

作 者:萧红涛  作者单位: 刊 名:青年作家 英文刊名:NEW WRITER 年,卷(期):2010 “”(8)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关于新街口管理小论文

新街口位于南京市市中心,它是南京的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南京的商业、贸易中心,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享有“中华第一商圈”的美誉。

新街口中心面积大约一平方公里,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非常繁华。晚上的新街口灯火辉煌,更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街口人流量、车流量如此之多,那么它的管理怎么样呢?

为了这个问题,近几天我去新街口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

第一天,我去了淮海路地下行人遂道。淮海路地下隧道是由人行天桥变化而来的,它虽然比人行天桥美观、安全,但是很多人在晚上八点半过后便来这里摆摊卖东西,有的卖首饰,有的卖衣服,有的卖玩具,等等。就连城市管理人员也管不了他们。给过街的行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新街口的美观。

第二天晚上我又来到了新街口,看到到处都是违停的出租车——快车道上、非机动车道上、人行道上,一串串、一排排的。自行车也横七竖八的乱停在人行道上,导致人们无法通行。自行车也好,出租车也罢,他们都打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破坏了南京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我了解,南京的盲人行道长度是全国最长的,有3.5公里,但其中有三分之二被违停乱停的各种车辆占据,盲人无法享受到政府给予他们的优待条件。

我咨询了一位城市管理员叔叔,他笑着说:“这些人管不住,和他们说理他们不听,他们说要挣钱吃饭要生存要养家,拿他们真没有办法,唉!”

通过以上调查,我认为:城市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巡查力度,执法人员也应深刻贯彻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内容,加大处罚力度。以改善城市内违停乱停、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保护南京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篇6:重走江南路的散文

重走江南路的散文

我的家不在江南,而是在错落有致的丘陵上。那里有我魂里梦里的牵眷,那是我心中的江南……

云烟漫卷孤程,清风旅衣单。安逸把生活孤立成慵懒的线条,我在心灵的呼唤里寻找久违的江南。其实这江南只是一个有几丈高的土崖围成的小阴谷。一条小河透过坝堤,流进来,贯穿整条阴谷。

一个深冬的下午,高高的土崖有一半还沐浴在宁静的夕阳里,下面的一半却早已在阴影里沉睡。说不上是喜还是忧,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那条寂寞的羊肠小路,沿陡峭无比的土崖缓步走下。

崖上长满多年前栽种的槐树与杨树。

从谷底向上看,灰黑突兀的枝干映着苍白的天幕,更显得阴森可怖。

走在河岸枯槁的衰草里,“磁磁”的响声惊起身后苍凉的灰尘。两侧林间的败叶也积了厚厚的几层。忽而有风呼啸而过,伴着“沙沙”回响,干叶盘旋翻飞。极目尽出是遍野的荒芜。

唯一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小溪并未像坝堤另一测的大潭一样冻的厚实。有的地方还汩汩地冒着清凉的水泡。在浅流的水里还有青色的水芥。圆圆的叶子如一个个圆圆的小脑袋,在这孤寂的.一隅想探寻一丝春的气息。记得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放学后,提着竹篮,跳到清亮的水里去割采水芥。鲜嫩的水芥对了香油炒过后,尝上一口,那真是世间无上的美味啊!那一瞬间,仿佛有一个清新明亮的大自然被装进了心里。

沿着河岸向东走,林间的树越来越少了,年少时我喜欢在树下停留的那片草地也被开垦过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跑到这里,躺在树下绿荫浓浓的草地上数着树缝间露出的班驳光亮渐渐沉睡。醒来后,我看着草地上掩面遮嘴仍忍俊不禁的小蝴蝶花,也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事隔十几年,我依旧不明白是那些花儿太傻,还是我太傻,疑惑我同那些花儿一样在苍茫宇宙间沉浮却不自知,只是傻傻地、简单地成长长大。如今,我依然在世上活着,而那些花儿却散落天涯。这里也早已没有了清脆的鸟鸣伴着我透明的心事入梦。

再往东走,溪底成了石头铺成的。两岸的大小石块也多了起来。河底的“绿衣草”依然是那么青碧柔顺,一如我年少时曾久久注视过它的目光一样。水渐渐变得湍急了,在一个大石的旁边,有一个近两米高的落差,溪水一跃而下,形成一道小瀑布。飞奔而下的水继续向前流淌。两岸怪石堆叠,荒草依旧,一直蔓延到阴谷的出口外面。

我曾听说过这条小溪流出山谷后,最终流向了一块寂寞的田地,但我却始终不曾走到过这山谷的尽头。因为那清流急湍的瀑布倒挂处才是我的最爱。

我一直认为这世间唯美的景色是不能也不必立即观尽的。就让我的想象随那流出的溪水一起去梦想的国度冲浪吧!端坐在一块石头上,寒气逼人,我不禁打颤。遥望见那瀑布边上挂了好多锐利的长条冰凌。想到阳光初融的春日,那些冰晶定会化为细水,柔弱地常流,我似乎看到那个棱角分明的自己,就是在现实的光照下一点点失去尖锐的冰棱。

尖刻和倔强潺潺地消融,化为似水的柔情。

迎面望去,对面土崖上依然有几个黑色的洞口在向我招摇。听说那是当年清朝末期的人们为避时乱而开掘的。我曾打着手点看洞内土壁上的字,现在还依稀记得一些简单的日期和几个人名。

曾有同伴和我一起翻过那些土洞。当然,有几个洞是只有我才到过的。我曾为此而在年少的心中窃喜过。而十几年过去了,我从一个眼波清澈的孩子长成一个笑容苍白的女孩。我不再有当年挑战陌生和危险事物的勇气,而那些半崖之上的黑洞也不再对我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我在陡峭的谷中急速地回想那些曾让我愉悦不已的东西,可是却始终记不起了。也许年少时喜欢的只是这里的青树绿草,野花翠鸟,叮咚的溪流,空谷的回音,还有怪石的堆依。也许是因为只有这里才能暗合我心灵静谧的节拍。也许是因为心中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短暂地依附灵魂,我才可以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始终都呼吸清新的空气。也许江南在我心中并不是长江以南,而只是一个可以让我心诗意栖居的概念。

我挥一挥衣袖,想散淡周遭郁积的寒气,不料却招致一股扑鼻的阴冷。转身,只剩六分之一的崖顶在阳光里,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再走上那条羊肠小道时,我的心情没有来时那般沉重了。直至走到崖顶,看到那轮赖着地平线不忍离去的夕阳,我才伫足。人,都要成长的。都要由简单到复杂,然后超越到另一种简单。也许现在的我更适合另一种简单的阳光朗照的生活吧!于是我轻轻回望,将往事堆叠进心底,淡然微笑,不再回头。

篇7:重走乡下路现代随笔散文

重走乡下路现代随笔散文

不知为什么,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喧嚣的城市呆久了,总会冒出到乡下走走换个心情的念头。和弟弟一商量,立刻付诸行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起一个大早,迎着金色的朝霞,我们驱车驶向距市内300多公里的安波镇金店村。这是46年前我们全家走五七道路下乡插队的地方。

5月的风柔柔的像孩子的手,满城槐香弥漫着一丝甜甜的味道。车子开出市区,本可直上高速,我们硬是拐了个弯,沿着当年下乡的线路走,经金州,过普兰店到安波。为的是要寻找和体味当年的感觉。一路上,穿过一条条大街,望着道路两边的树木、房屋、山峰飞快地向后奔去,我的思绪在急速地跳转着,仿佛时光倒流,46年前的一幕幕情景就在眼前……

1970年3月18日,两辆解放牌大卡车载着我们全部家当和全家7口人的悲愁,行驶在这条路上。那年雪下得特别多,天也格外冷,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硬硬的积雪块在路边散乱地堆积着;太阳躲在云层后懒懒的不肯露脸;铅色的`云低垂着遮盖了天空,沉沉地压抑着我的心。汽车一路颠簸着,把我们抛来抛去。行至中午,车停了下来。我以为到了。司机说还远呢,才到普兰店。我们下车吃了午饭。到了安波,车又停了下来。司机打听到离金店还有14里地。那是一路铺着沙子的土官道。牛车、马车随着赶车人的吆喝声,在路边悠悠地走着;不时有鸭、鹅嘎嘎的在官道上列队;道旁的农家烟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天色暗淡的要黑了。我的心一直揪揪的发冷。到了金店村,车子开始拐向北面的小路,那是一汪河滩,冬天冰冻干涸,夏天是一条小河。车子在张屯的一户农家院停下了,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十多个农民等在那里,帮着把东西搬到屋里。我望着四周黑黝黝的大山,忽然害怕得想哭,哽在喉中不敢出声,心情有如困在笼子拼命挣扎的鸟。那是一种对不可知命运的恐惧。

姐,到了,安波到喽。弟弟欣喜地欢呼声把我从46年前拽了回来。我赶紧趴着车窗细细看着,找寻着当年的痕迹。安波当年只有一条街,道边零星散落着几处平房建筑,有邮局、温泉汤、供销社。满眼望去,是一片片广袤的农田,一汪汪冒着热气的浅滩,一坐坐连绵起伏的高山。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高楼林立,街衢通达;酒店、饭店、商店、医院鳞次栉比;俨然一个小县城。当年的贫瘠、落后、苍凉丝毫也找不到了。

车顺利地开到了屯里。这里变化最大的是屯里有了一条水泥路,土路不见了。下了车,我像钉在了那里。微风拂面,清冽而柔和;看满眼新绿,苞米、水田的秧苗,在阳光的映照下越发显得水绿油亮;小边山近在咫尺,风中荡着花草芳香;一湾小溪汩汩流淌,伴着鸟声啁啾,让人醺然欲醉。我不禁感慨起来: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如今的感觉竟如此亲切!

第二天,我们决定不开车,走走乡下路,步行14里到安波,为的是找寻当年的感受。当年我到安波开会,常常步行。从东山上的山路走是近道,虽途经坟莹地,但能省不少路。记得1972年冬日的一天,到公社办完事,天已经黑了下来,公交车也没有了。我硬着头皮往山路走。周围静的可怕一个人也没有,明月把苹果园照得影影绰绰,白森森的。路过坟地的时候,我的心跳得乱了节奏,头脑开始出现各种联想。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边走一边哼着歌。正瞎想着,忽见前方路上有个黑黑的影子。我以为出现了幻觉,仔细看是个人,背对着我堵在道上,吓得我的头发丝竖了起来。转身想往回走,可往回走的路就远了,眼看着过了坟地下山就到家了。我心一横,豁出去了,快步绕过那人,开始往山下跑,被什么绊倒都不知道,滚到了山下。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我还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夜晚的恐怖。

我和弟弟抄近道上了东山,过去的苹果园不见了。低矮的柞树密密麻麻的,遮住了视线,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那条山道。我们转来转去,山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更别说山路了。无奈只得原道返回。下山时碰到一个人,我问山道怎么走,那人笑着说,山道早就没有了,现在谁还走山道啊。我们只得从公路上走,绕就绕吧。一路上,竟没有看到一个步行的人,牛车、马车更是不见踪影。倒是不时有轿车停下来问上不上车,被我们谢绝了。一辆辆轿车、电动车疾驶着。一队队扎着鲜花的结婚车队,在路上浩浩荡荡……

看来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城乡差别越来越小。耳畔传来当地人的话语:现在乡下比城里好过。是的,当年困苦的感觉找不到了……

篇8:重走米花街的散文

重走米花街的散文

米花街位于襄阳城内西南角儿,呈南北走向。南自民主路(府街),北到西街。说它是街,很牵强,虽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铺了水泥路,但它长仅有几百米,一眼能望得见头。街道宽处有5米的样子,最窄的地方勉强能通过一辆轿车。据说,此街早先住有10余户人家,以炒米花或做米花糕谋生,是襄阳城内唯一集中生产米花等食品的地方,故得名。

1979年10月的一天,我怀揣着襄阳地区财贸学校入学通知书,背着铺盖卷儿和一个小木箱,被学兄们用一辆南京嘎斯稀里糊涂地拉进了位于米花街中段的学校。从此,我的一段青葱岁月便与米花街结缘。

第二天,因为需要添置牙膏、香皂、洗衣粉什么的,我和同是宜城一中考入财校的同学俊杰君沿着米花街摸了出来。走到了西街、十字街,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货商店,第一次看到了乡村以外“大城市”的缤纷世界。

返校时,我有意观察了一下那条进出学校必经的街巷及其周边的环境。那时,从西街拐进去当街只有几家铺面,多是低矮的平房。街北段东侧与红花园交叉口附近有一古井,井口大约1.4米左右。为便于多人同时取水,井口置有四孔的石盖板,人们俗称四眼井。此井往西过街有一小巷道,俗称四眼井巷。沿四眼井巷往西不过二、三百米便是一片菜地和西城墙。1963年建襄阳地区财校在米花街的'南端,校门向东开在中段。我们就读的第二年才改建在南面的民主路。左边是高耸的院墙,里面是襄阳地委党校,一排排的校舍掩映葱茏的水杉林中。

所以,对米花街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就像刻在了我的大脑里,在这里求学的六百多个日夜那一场场景仿佛还在昨天。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街口一家烤红薯的摊位。每次经过那里,袅袅的升腾的烟,飘荡着熟悉的红薯香味,最是吸引人。烤红薯几分钱一个,不仅舍得掏腰包,而且承载着我们这些游子浓浓的乡愁。

而如今,我已近花甲之年,重走米花街是38年以后了。米花街还是那条街。因为襄阳古城保护的要求,不能新建或扩建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商业气息较之浓厚了一些。从北边进入米花街,街口那棵泡桐树昂然挺立,已长成合抱粗,巨大的华盖遮掩住了半条街巷。那家烤红薯的摊位不见了,迎街十数家门面多是商店、饭馆,还有醒目招牌的洗脚屋,一只穿着唐装的蝴蝶犬在街边不紧不慢地溜达,两个穿着时髦的小姐在款款漫步,几个老太婆围坐在台阶上的茶几边悠闲地磕着瓜子拉呱着家常。穿梭往来的自行车、电动车高一声低一声地鸣着喇叭,不时地有小轿车从身边驶过卷起些许尘土。窄逼的分支巷子里,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或二三层高的楼房。不时地有“哗哗”的搓麻声从街边的民宅里传出。街巷西边墙沿一排沥青浸润过的油黑的旧式电线杆,东边路牙石外突兀地矗立着一根水泥电线杆,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而不同的是襄阳地委党校改成了市委党校,地区财校升格成了职业技术学院。由于环城路修建、民主路延伸、西南城门打通,现在进出老财校的道路四通八达,米花街就显得清静多了。

但就是这条不起眼的街巷,我们来来回回地走了两年,留下了我们稚嫩的梦想和人生的追求。就是这条名不见经传的街巷里有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财经干部的摇篮——襄阳地区财贸学校,这些年来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财经干部和专业人才。我们从这里走了出来,奔赴襄阳地区的四面八方,以睿智的思想和辛勤的汗水去兑现承诺,实现理想,开启人生的征程。

走到米花街与民主路交汇的地方就是米花街的尽头。老财校通透的围墙里,摇曳出斑驳的竹影和丹桂的新绿。我欣慰地看到,宽阔的操场、高大的礼堂和雄壮的教学楼鳞次栉比令人应接不暇,老财校早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相信,古老的米花街也必将融入“四个襄阳”建设的滚滚洪流!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小路抒情散文

重走来时路作文700字

重走长征路老师发言稿

重走青春路演讲稿

关于网上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网上重走长征路心得总结

网上重走长征路个人学习心得

散文是什么

经典散文

重走新街口散文(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重走新街口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