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时间:2022-11-29 13:17:26 作者:阿拢羹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拢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欢迎阅读借鉴。

篇1: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2: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3:《妈妈的葡萄》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书写本课8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能组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引导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试着表达爱。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三、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因此学生对内容应该很感兴趣。老师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好:摘、呜、歇等字的写法。

2、课文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文,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亲情的伟大与珍贵。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难点。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师:学了前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亲情的无私与珍贵,那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过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吗?说说看。

生自由交流。创设氛围。

师:知道吗?这样感人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之间也有同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二)通读识字

1、初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2、测字:

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开始测字。把你生活中认识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交流之后你还能认识哪些字。

学生活动:学生先把生字边读边分成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两部分,把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有同桌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4、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还有哪些读不准的字重点读读,同时数数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5、检查认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摘、呜、歇”字的写法。

(三)细读理解前七个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同桌互读。画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同桌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品读。抓住表示狐狸妈妈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母爱的事例体会亲情的伟大。

师:你们在父母爱的怀抱中长大,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狐狸一样的经历吧?说说看!

4、表演读。

(四)教师小结。

师:后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长大了,那它找到妈妈了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后三段。

1、学生自由读。质疑。

2、指名朗读。

思考: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小狐狸明白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再读课文,体会小狐狸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师:想一想如此无私的母爱,如果你是小狐狸会如何报答妈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组内合作读文,体会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师:这么感人的故事,你们不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现在我们先把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听,注意听的同学可以帮他补充说明,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明白,还要生动感人。

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合理的加进复述内容。)

(四)总结全文。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珍贵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其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亲情了。我们一出生就被这种浓浓的亲情围绕着,清晨妈妈为你倒上的一杯浓浓的牛奶、摔倒时爸爸扶起你时那有力的臂膀、夜晚奶奶为你掖上被角、暑假里爷爷和你一起钓鱼……这些你都感受到了吗?这就是亲情!不论几年、几十年,这份亲情将永不褪色。

[《妈妈的葡萄》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4:《妈妈的葡萄》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狐狸妈妈为小狐狸出外寻找食物,被猎人追赶,在危难之际大声呼喊让小狐狸逃走。几年之后,长大的小狐狸回到原来的住处,发现自己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长着葡萄。他明白了是妈妈的葡萄,懂得课妈妈的爱。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正确读写本课的8个生字及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4、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1、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儿歌《妈妈的爱》,哪个同学还记得?(指名背诵,给以表扬)

2、有一只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阅读情况

a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b 指名复述课文大意

3、师总结并板书:妈妈爱小狐狸

三、讲读课文

1、默读(1-6)自然段,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

2、从这部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妈妈很爱小狐狸)

3、从哪儿能看出妈妈很爱小狐狸?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谁能读出路途的遥远,妈妈的劳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读

老师仿佛看到了妈妈不顾劳累去为孩子找吃的。当时妈妈走了这么远的路,那回来的时候怎样?

b“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狐狸妈妈实在跑步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实在跑步动了”妈妈多爱自己的孩子呀!

师领读,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c“呜--危险!快逃呀!”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想象狐狸妈妈当时的处境。指名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为什么妈妈不直接带着小狐狸逃走呢?

“实在跑步动了”让孩子“快逃呀!”

猎狗越来越近,妈妈让孩子快逃应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5、想一下猎狗怎样追?妈妈会怎样?

你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不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6、师小结:在紧急的时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孩子,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7、谁能带着感情再次读1-6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看是否读出了妈妈对小狐狸的爱。

8、听到呼喊声后,小狐狸逃走了,后来在山洞附近的书下发现了一棵葡萄,想一想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9、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从哪儿来的,他还明白了什么?

“小狐狸放开嗓子”喊道:“妈妈,谢谢你!”应该怎么读?用什么样地感情读?

齐读最后一段。

四、活读练笔

1、也许妈妈还活着,它们还会重逢,也许妈妈已经不在了,也许故事还没有结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开去:

“如果妈妈还活着……”

“如果妈妈已经死了……”

2、学生练笔

3、组织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故事。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二、继续交流上节课的续写。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摘、嗓”。

摘:注意右边不要写成“商”

嗓:左上不边的三个“又”要小

(3)比较组词

狐理()饿() 摘( ) 棵( )

孤()狸()鹅( ) 滴( ) 颗( )

(4)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

[《妈妈的葡萄》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5: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__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篇6: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

30+6=36 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三年级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