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

时间:2022-11-29 14:28:48 作者:再说就去狗那桌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再说就去狗那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欢迎阅读分享。

篇1: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

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 -诗词大全

两朱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两朱阁,

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

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

五云飘摇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

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妓楼何寂静,

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

不闻歌吹闻钟罄。

寺门敕榜金字书,

尼院佛庭宽有余。

青苔明月多闲地,

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

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

渐恐人间尽为寺。

篇2:画阁朱楼的成语解释

画阁朱楼的成语解释

【成语】:画阁朱楼

【拼音】:huà gé zhū lóu

【简拼】:hgzl

【解释】:彩绘装饰的'楼阁。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

【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一折:“我和你意相投,便住在草团中也胜似画阁朱楼。”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建筑物

【顺接】:楼台亭阁 楼台殿阁 楼台近水 楼堂馆所 楼护脣舌 楼揽罗绾 楼船将军 楼船箫鼓

【顺接】:背山起楼 楚棺秦楼 楚馆秦楼 寸木岑楼 凤阁龙楼 海市蜃楼 红粉青楼 闳宇崇楼

【逆接】:东指西画 对景挂画 故步自画 江山如画 口举手画 口讲手画 口讲指画 历历如画

【逆接】:画一之歌 画一之法 画中有诗 画卵雕薪 画土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为牢 画地为狱

篇3:《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两序比较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两序比较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一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诗集所写的序文,一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骈文名篇。前者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者是王勃二十岁时的惊人之篇。

下面就两篇美文作些比较赏读:

一、全面比较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序。但《兰亭集序》是书序,而《滕王阁序》属“饯别序”,即赠序。前者是散句体,后者是骈句体。

内容上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不同的是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差别、将生死等同的虚无思想。后者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

两篇文章折射出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面影。由前者可见:东晋时期士大夫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货生机;由后者可见: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入,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都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但行文顺序有所不同,前者由聚会而引发感慨;后者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抒情,步步推进。议论抒情也有所不同,前者议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引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成为“痛的感觉,最后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顺应自然(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实)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两种感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两篇文章文笔都很优美。前者以散句为主兼及对偶,使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个别地方用恰当地使用了典故。后者通篇骈文,对仗工整,句式多变,运用大量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深入比较

(一)乐在山水与乐在盛会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写山水之乐,后者侧重写盛会之乐。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这里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中漂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充满流风雅韵。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的快慰之事都让他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的感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二)感人生与悲时运

两篇文章都写乐极而悲甚。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感悟人生,后者侧重于悲叹时运。

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王勃由宇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毕至”的群贤想到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于是,文章也由热情洋溢转为扼腕浩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并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自伤身世。

(三)乐生大悲与悲中有壮

两篇文章都写到悲。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是乐生大悲,后者是悲有有壮。

王羲之悲的是人生苦短,在文章中,他始终没有走出悲的境地。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起“岂不痛哉”开始,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而发出的“悲夫””结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之中。这是因为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时,已经历了宦海的沉浮,看透了皇帝和大臣们不顾亡国之危而苟且偷生的本质。因感到报国无门,便愤然回到家乡会稽任职,不久,又辞官退隐。可以说,他是参透了世事的。因此,他的这种悲叹也可能是对世事的失望。再者,作者身处东晋那个乱世,苟活于乱世的人,多有种世纪末的悲哀。

可以说,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是个人的身世之感,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感叹。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把悲势蓄得很足,但是,他最终从悲中走了出来了。他认为贾谊被贬,“非无圣主”;梁鸿被逐,“岂乏明时”。由此推想,王勃对自己的不得重用,是有一种“端坐耻圣明”的感慨,是想奋发有为的。于是,又乐观旷达地唱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显得悲中有壮,让我们从原先的压抑当中感受到了振奋。或许是王勃写作此文时年轻气盛。因此,他在文中抒发的悲情,未必真的是他自己的悲愁,他真的到了“老当益壮”之年吗?没有。所以,在写过悲情以后很自然地转入写豪语。另外,王勃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初年,破旧革新,充满希望,在那个泱泱大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还是很有信心有所作为的,这可能是王勃最终走出情感低谷的时代根源。

(四)小巧与阔大

《兰亭集序》笔调清新,有世外桃源之风。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的山水,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他写到山岭树木,写到流水天气。每种景物只用一字修饰,山是“崇”,岭是“峻”,林“茂”而竹“修”,流“清”而湍“激”,做到了“字不得减”。虽是简笔,却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兰亭旁,该是群山环抱,曲水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仿佛世外桃源。

《滕王阁序》用墨如泼,写出人间万千气象。王勃笔下,景物的境界是阔大的。登高望远,“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作者不但写眼前景,而且通过想象,将整个洪都大地都收拢于自己的视野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作者笔下的色彩是浓艳的,山是“层峦耸翠”,阁是“流丹溢彩”,抬望眼,落霞绚烂,碧水澄澈,铺锦列绣,文采斐然。

景象的壮阔与秀美,结构的恢宏与小巧,色彩的浓艳与淡雅,构成了两篇文章不一样的美。

词句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篇4:登玄都阁,登玄都阁朱庆馀,登玄都阁的意思,登玄都阁赏析

登玄都阁,登玄都阁朱庆馀,登玄都阁的意思,登玄都阁赏析 -诗词大全

登玄都阁

作者:朱庆馀  朝代:唐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篇5:《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原文赏析

原文: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篇6:《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鉴赏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译文

华美的楼阁横扣着铜锁,寒食清明过后春天即将结束。窗前的斜月好似含愁的双眉,帘外的落花犹如悲啼的眼泪。

与心爱的美人的聚合离散都是无可奈何之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和他的爱人厮守相看到百年呢。离别以来以为可以排除离愁别恨的牵缠,结果还是万转千回地思念过了。

注释

1、玉楼朱阁:华贵的楼阁。

2、横金锁:比喻门庭冷清无人往来。金锁,金色的连锁式花纹,一说指铜制的锁。

3、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两日),禁火冷食,节后另取新火。相传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4、春欲破:春天将尽。

5、堕:落。

6、朝云聚散:聚散象朝云一样。朝云,名词作状语。

7、无那(nuò):无可奈何。那,通“奈”。

8、相看(kān):相守。看,守护照料。

9、将为:即将谓,犹言以为。表示测度和推断。

10、思想:思念。

赏析

写离情从身边景物着手,看似景语,实是情语。“玉楼”、“朱阁”“金锁”,这是一个富贵豪华的`住所。按理,拥有这样华贵住宅的主人,一定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了。但是一个“横”字,却透露出了其心中不快的隐秘。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是为藏娇的,而今自己所宠爱的阿娇般的人儿,已“散似秋云无觅处”,虽然“玉楼朱阁”依旧在,但它的主人已无意去启“金锁”了。多少美好的追忆,多么深重的离愁,都潜藏在这个“横”字之中了。世事不断变迁,岁月不断更替。年年春光,今又春光,现在虽然春意盎然,但已有要“破”的迹象,凭着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看出春天又将与他告别了。人生的春天何尝不也如此容易消逝,“破”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感伤。加上“寒食清明”的缀语,更增添了一层凄凉。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自己的离愁和伤春之情,那么下两句便是以己度人,从女方的角度来思忖了。他想,自己如此思念对方,对方也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窗间那弯弯的月牙儿,正是玉人凝愁之眉。帘外落英缤纷,正是玉人泪雨涟涟。这是词人心驰神往、虚设假想之词。词人触景生情,以景拟人,把自己所忆之人月貌花容、幽雅动情之状,描绘得生动逼真、令人艳羡。此外,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他一方面借“斜目”、“落花”明写女方,一方面又隐隐地暗写自己。他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意就与“窗间斜月”相同。词人因思念意中人而对月彻夜不眠之情可以推知;他因不能入眠而踱至帘外看花之状也可想见。总之,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正面描写月、花之态,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二、借斜月、落花侧面虚拟所忆之人的幽怨美,三、兼写自己离情别绪无计可消除的实况。这一联可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化一、精工美妙之至。

上片景中寓情,情意隐曲缱绻。过片则直抒胸臆,情中寄托着人生哲理。“朝云”,用典。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因幸之。女目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词中“朝云”却为曾经与自己欢聚眼下各自东西的“意中人”。词人《诉衷情》:“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可见,散后重聚多么难得。纵然“拼”命能化作千尺游丝,怕也难“惹”得住与他情意缠绵、亲呢无比的“朝云”。词人借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来象喻人生聚散、情爱短长的变幻莫测,很是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尤其他认为百年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又能有几个的见解,更深蕴人生哲理。正如秦观《鹊桥仙》中所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并以之慰人的想法,但是它却把爱情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欢聚与离散这种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婉曲地表明了,富有情致,耐人品味。

最后,词人似乎想竭力摆脱这种别后情思的缠绕:“别来将为不牵情”。这是紧承上文“首岁相看能几个”之意的。既然有情人往往不能长此以往相互厮守在一起,那么心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离愁别恨所牵动了。这是他对年等易逝、聚散无常这一道理的感悟,他决计把握现在,不为旧情耗费心思和精力了。但是“万转千回思想过”,想摆脱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说不思念,仍要思念欲不怀想,仍要怀想。任凭费多大周折,他也无法驱逐得了这种“情”的牵引。所谓“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词人的思绪真是千回万转、起伏不已、难以制遏。这正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加上笔调的婉曲纤柔,风流蕴含,就更荡气回肠、感动人心。

创作背景

晏殊生活在宋初中原停戈、相对承平的年代,他的一生基本上是显达适意的。因此反映宴饮歌舞、男女相思、赏景羁旅等富贵欢乐生活和闲情逸致,便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题。而且自成一种和婉明丽、含蓄蕴藉的风格,艺术功力也较深。即如这首词,写景抒情不仅蕴含清丽、精炼浑成,而且寓有人生哲理,非同一般。

篇7: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赏析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译文

华美的楼阁横扣着铜锁,寒食清明过后春天即将结束。窗前的斜月好似含愁的双眉,帘外的落花犹如悲啼的眼泪。

与心爱的美人的聚合离散都是无可奈何之事,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和他的爱人厮守相看到百年呢。离别以来以为可以排除离愁别恨的牵缠,结果还是万转千回地思念过了。

注释

1、玉楼朱阁:华贵的楼阁。

2、横金锁:比喻门庭冷清无人往来。金锁,金色的连锁式花纹,一说指铜制的锁。

3、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两日),禁火冷食,节后另取新火。相传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4、春欲破:春天将尽。

5、堕:落。

6、朝云聚散:聚散象朝云一样。朝云,名词作状语。

7、无那(nuò):无可奈何。那,通“奈”。

8、相看(kān):相守。看,守护照料。

9、将为:即将谓,犹言以为。表示测度和推断。

10、思想:思念。

赏析

写离情从身边景物着手,看似景语,实是情语。“玉楼”、“朱阁”“金锁”,这是一个富贵豪华的住所。按理,拥有这样华贵住宅的主人,一定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了。但是一个“横”字,却透露出了其心中不快的隐秘。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是为藏娇的,而今自己所宠爱的阿娇般的人儿,已“散似秋云无觅处”,虽然“玉楼朱阁”依旧在,但它的主人已无意去启“金锁”了。多少美好的追忆,多么深重的离愁,都潜藏在这个“横”字之中了。世事不断变迁,岁月不断更替。年年春光,今又春光,现在虽然春意盎然,但已有要“破”的迹象,凭着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看出春天又将与他告别了。人生的春天何尝不也如此容易消逝,“破”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感伤。加上“寒食清明”的缀语,更增添了一层凄凉。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自己的离愁和伤春之情,那么下两句便是以己度人,从女方的角度来思忖了。他想,自己如此思念对方,对方也一定非常思念自己。窗间那弯弯的月牙儿,正是玉人凝愁之眉。帘外落英缤纷,正是玉人泪雨涟涟。这是词人心驰神往、虚设假想之词。词人触景生情,以景拟人,把自己所忆之人月貌花容、幽雅动情之状,描绘得生动逼真、令人艳羡。此外,再深究一下,不难发现,他一方面借“斜目”、“落花”明写女方,一方面又隐隐地暗写自己。他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意就与“窗间斜月”相同。词人因思念意中人而对月彻夜不眠之情可以推知;他因不能入眠而踱至帘外看花之状也可想见。总之,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正面描写月、花之态,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二、借斜月、落花侧面虚拟所忆之人的幽怨美,三、兼写自己离情别绪无计可消除的实况。这一联可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化一、精工美妙之至。

上片景中寓情,情意隐曲缱绻。过片则直抒胸臆,情中寄托着人生哲理。“朝云”,用典。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因幸之。女目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词中“朝云”却为曾经与自己欢聚眼下各自东西的“意中人”。词人《诉衷情》:“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可见,散后重聚多么难得。纵然“拼”命能化作千尺游丝,怕也难“惹”得住与他情意缠绵、亲呢无比的“朝云”。词人借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典故,来象喻人生聚散、情爱短长的变幻莫测,很是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尤其他认为百年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又能有几个的见解,更深蕴人生哲理。正如秦观《鹊桥仙》中所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并以之慰人的想法,但是它却把爱情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欢聚与离散这种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婉曲地表明了,富有情致,耐人品味。

最后,词人似乎想竭力摆脱这种别后情思的缠绕:“别来将为不牵情”。这是紧承上文“首岁相看能几个”之意的。既然有情人往往不能长此以往相互厮守在一起,那么心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离愁别恨所牵动了。这是他对年等易逝、聚散无常这一道理的感悟,他决计把握现在,不为旧情耗费心思和精力了。但是“万转千回思想过”,想摆脱到底还是摆脱不了。说不思念,仍要思念欲不怀想,仍要怀想。任凭费多大周折,他也无法驱逐得了这种“情”的牵引。所谓“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词人的思绪真是千回万转、起伏不已、难以制遏。这正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加上笔调的婉曲纤柔,风流蕴含,就更荡气回肠、感动人心。

篇8: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原文赏析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朱纨简介

朱骏经典语录

滕王阁序赏析

登快阁赏析 黄庭坚

朱槔谷雨古诗意思

阁夜 原文和鉴赏

登快阁黄庭坚

夜宿西阁,夜宿西阁杜甫,夜宿西阁的意思,夜宿西阁赏析

湖上小阁,湖上小阁陆游,湖上小阁的意思,湖上小阁赏析

同德阁期元,同德阁期元韦应物,同德阁期元的意思,同德阁期元赏析

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两朱阁,两朱阁白居易,两朱阁的意思,两朱阁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