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圆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猛狗与社鼠韩非子的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猛狗与社鼠韩非子的阅读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猛狗与社鼠韩非子的阅读及答案
猛狗与社鼠韩非子的阅读及答案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 (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敢再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一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挂。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 怀:怀藏。
C.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比周:结党营私。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手扶拐杖。
答案:D(执柄:掌权。)
6.将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道之士怀其术(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
A.而 因 则
B.则 以 则
C.而 以 而
D.则 因 而
答案:C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C.猛狗、社鼠的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D.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答案:D(“联名反对”错。)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答案: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
答案:
(1)(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闾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怪、所知、闾长)
(2)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树木、涂之、穿)
(3)身边的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人主的心思,人主还不察觉。(左右、间、觉)
篇2:社鼠猛狗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社鼠猛狗
【汉语注音】:shè shǔ měng gǒu
【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桓公问管仲曰:“治国何患?”对曰:“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则木焚,灌之则涂毁,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则为势重以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危。据而有之,此亦社鼠也。”故人臣执柄擅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术不行矣。”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社鼠猛狗的意思】:社鼠:社庙里的老鼠;老鼠和凶猛的恶狗都是难惹的'。比喻政权内部作恶多端专门挑事的人。
【社鼠猛狗的近义词】:城狐社鼠、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
【社鼠猛狗的反义词】:童叟无欺;
篇3:社鼠猛狗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力很强,齐桓公曾是各诸侯国的霸主,齐国的宰相管仲跟他君臣合力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齐桓公有一次问管仲:“你觉得我们的国家哪里最让你担心的是什么?”管仲说道:“社鼠猛狗”齐桓公不解地问:“何谓社鼠猛狗?”管仲解释道:“社庙里的神像都是用泥巴和木头做成的,老鼠在神像的身体里寄居,因此被称作社鼠。社鼠长期破坏着社庙里的东西,但是因为社庙不能用水火,所以很难把这些社鼠消灭掉;而猛狗说的是过去有个酿酒师酿了很多酒,但是因为他养了一条很凶猛的狼狗,每一次买酒的人都被它吓跑了,所以他酿的酒一点儿都没有卖出去。对于国家,大王身边的奸臣就相当于是社鼠,手中握权的小人就像是猛狗,因此给国家带来隐患的就是这些社鼠猛狗。”齐桓公听了以后觉得很对,表示他明白管仲所说的道理。
【社鼠猛狗例句】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国之猛狗也。”
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
【社鼠猛狗造句】
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政党,哪个国家,社鼠猛狗都是存在着的。
作为领导要远离阿谀奉承的那些人,要铲除社鼠猛狗般的蛀虫,否则政权的道路便不长了。
篇4:《社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e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ezhì:崩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答案:B
解析:B项的明是一个使动词,可译为使明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迎而之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熏之则恐焚木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主焉得无壅
C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解析:B.则:连词,均表转折,却。A.而:上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下例,连词,表转折,却。C焉:上例,副词,表反问,怎么;下例,兼词,于是,在那里。D.以:介词,表原因。介词,表凭借。
答案:B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解析:尧是为人主而善察的正面形象,他杀鲧和共工是对的。
答案:C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 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朝廷外的权臣和朝廷内的奸人互相成为倚重,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做)是富有权势。(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国君的保护进而握有重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 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篇5:《社鼠》阅读答案
社鼠①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
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③案据:安定。案,通“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④腹而有之:心腹亲近主人。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通“___”,意思是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景公问于晏子曰__________ ②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 ②外则卖权重于百姓_________
4.“治国何患?”即“____”,是个___句,译文是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6.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案”通“安”,安定,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2.①介词,向。 ②介词,对
3.①“内”,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内。②“外”,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外。
4.“治国患何?” 宾语前置 治理国家忧虑的是什么?
5.比喻论证
6.“国之社鼠”以“人主”为保护伞,不但可以逍遥法外,而且仍可以以办国事为幌子,假公济私,欺上压下,排斥异己,打击贤良。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忧虑的是社鼠。”齐景公说:“为什么?”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柱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如果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如果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因为有社庙作为庇护所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主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篇6:《社鼠》阅读答案
社鼠①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②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③,腹而有之④,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
①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②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③案据:安定。案,通“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④腹而有之:心腹亲近主人。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通“___”,意思是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景公问于晏子曰__________ ②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内则蔽善恶于君上_________ ②外则卖权重于百姓_________
4.“治国何患?”即“____”,是个___句,译文是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6.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社鼠》阅读答案
1.“案”通“安”,安定,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2.①介词,向。 ②介词,对
3.①“内”,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内。②“外”,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外。
4.“治国患何?” 宾语前置 治理国家忧虑的是什么?
5.比喻论证
6.“国之社鼠”以“人主”为保护伞,不但可以逍遥法外,而且仍可以以办国事为幌子,假公济私,欺上压下,排斥异己,打击贤良。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忧虑的是社鼠。” 齐景公说:“为什么?”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柱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如果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如果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因为有社庙作为庇护所的缘故。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主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篇8:社鼠的阅读题目及答案
社鼠的阅读题目及答案
【原文】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参考译文】
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啦!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里面,挖个洞托身其中。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缘故。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而告诉在外的权臣。内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权势,靠诸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官吏不诛罚,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奚:什么,疑问代词 ②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③夫:那,指示代词
④则:却,连词 ⑤不得:捉不到 ⑥间:窥探,侦悉
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树木而涂之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乃使其从者衣褐 D.众妙齐备
答:C
4.上文将 比为社鼠,二者的相似点是: 。
答:国君的左右亲信(人君之左右) 相似点:都做坏事,而且都有所倚仗因此人们投鼠忌器,难以惩治他们
篇9: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
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l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 畔:田地的边界
B.楚人有鬻檐与矛者 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 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 说:说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B.期年而器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其人弗能应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11.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
的一组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答案:
9.D(劝说)
10.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C代词,那/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D表轻微的转折,“却”或“竟然”/副词,才)
11.D
12.A(“尧”应为“舜”)
【参考译文】:
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一年之后,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陆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陆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舜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孔子叹息说:“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舜去干这些事情,是为了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舜确实称得上仁呀!他能够亲身耕田做劳苦的工作,百姓都跟着他干。所以说:圣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有人问儒家的人说:“当这个时候,尧在哪里?”
那个人答道:“尧做天子。”
既然这样,那么孔子把尧看作圣人又该怎么说呢!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没有邪恶的事情发生。如果耕地打渔不发生争执,陶器质量不粗劣,舜又哪里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认为舜很贤德,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认为尧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进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两方面同时成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称赞他的盾说道:“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这就象楚人对矛、盾的说法一样。
再说舜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一年只能消除一件过错,三年不过消除三件过错。舜的寿命有终了的时候,天下的过错没有完结的时候。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远没有完结的过错后面,一个个地纠正,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如果有赏功罚过的规定让天下一定要实行,并且下命令说:“符合规定的就奖赏,不符合规定的就惩罚。”命令早晨到达,晚上情况就得到改变;晚上到达,第二天早晨情况就得到改变;十天功夫天下就能全部改变情况,为什么还要等到一年以后呢?舜还不用这个办法来劝说尧,让他听从自己的意见,竟然亲自做那些劳苦的事,岂不是太没有办法了吗?进一步来说,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情然后才能感化百姓,这是尧舜也感到困难的事;处在有权势的地位用命令矫正百姓的错误,这是平庸的君主也感到容易的事情。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篇10:《韩非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韩非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选自《韩非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小题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是/非君人者之言
D.王/之蔽甚矣
【小题3】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B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C 莫不私王 D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小题5】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偏爱(2)拿起 (3)指责(4)这(每空1分)
【小题1】 C(3分)
【小题1】C(3分)
【小题1】(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了。(2)只有君主的话没有人违抗。(3)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每句2分)
【小题1】任选其一,意对即可,示例:
(1)邹忌:忠心为国 善于劝谏 (2)师旷:忠心为国 敢于直谏(3)齐威王:知不足即改,善于纳谏 (4)晋平公:知错能改,心胸还算开阔
附: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师旷说:哟!这可不是作为君主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篇11:《韩非子》阅读题及答案
《韩非子》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是/非君人者之言 也 D. 王/之蔽甚矣
11.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B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C 莫不私王 D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13.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
(二)9.(1)偏爱(2)拿起 (3)指责(4)这(每空1分) 10. C(3分)11.C(3分)
12.(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了。(2)只有君主的话没有人违抗。(3)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每句2分)13.任选其一,意对即可,示例:
(1)邹忌:忠心为国 善于劝谏 (2)师旷:忠心为国 敢于直谏(3)齐威王:知不足即改,善于纳谏 (4)晋平公:知错能改,心胸还算开阔
附: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师旷说:哟!这可不是作为君主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篇12:《王猛》的阅读答案
《王猛》的阅读答案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谥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衣服。
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凄苦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不仅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后又屡次升迁,开疆拓土,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杀怀有异心的将领,在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文帝表达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赖,文帝几次下发玺书奖赏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赠谥,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5分)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5分)
4、A
5、C(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6、A(原文表述是终陈文帝之世)
7、(1)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交互结党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比周,梗直,出之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弄清楚了陈后主没有死,(王猛)就派他的部将辛昉驾乘驿马疾行到京城投诚。(审,驰驿,归款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猛字世雄,是琅邪临沂人。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
浙江,访察他们,准备加以诛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苦,他在整个文帝时期始终不听音乐,吃蔬菜粗粮,穿粗布衣裳,以丧礼自处。宣帝即位,才开始求官。
太建初年,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调任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令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去夺取土地,因为军功封为应阳县子。逐步升迁为太子右卫率,调任晋陵太守。威恩兼用,奸人盗贼匿迹,富商遍地,人们都说“应该归功于王府君”。郡中的人们歌唱他。
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交互结党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广州刺史马靖不服从征调,于是便任命王猛为都督东衡州刺史,兼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同攻取马靖。王猛到后,马上就捉住了马靖送交建邺,晋升爵位为公,加官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调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伐岭外蛮荒地区,所到之处都予以平定。
祯明二年,下诏任命他为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镇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到。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带轻兵前去杀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台城失守,便举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食。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
等到弄清楚了陈后主没有死,(王猛)就派他的部将辛昉驾乘驿马疾行到京城投诚。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昉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送别故人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诚大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昉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洸就留在岭南经管。
王猛的母亲妻子儿女先是留在建邺,然后随着后主入京,诏令赐给宅院和各种物品很多,另外赠予布帛一千段,并且派人带着诏书慰劳王猛。他讨平了山越,通过驿马上奏朝廷。当时文帝视察河东,正好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告捷,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又下发诏书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归仁县公。让他的儿子王缮承袭爵位,仍然授给他普州刺史。王猛埋葬在关中,谥号为成。
★ 韩非子寓言故事
★ 与狗体会
★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猛狗与社鼠韩非子的阅读及答案(集锦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