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

时间:2022-11-29 15:50:17 作者:你二怡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二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

明朝万历十三年,浙江严州遭遇涝灾,但地方官救灾不力。万历皇帝得到密报后,特召已经被罢黜在家十六年之久、有“海青天”之称的海瑞进宫,让他做钦差大臣去查看处理。

此时的海瑞已经七十高龄,须发皆白。万历皇帝没想到海瑞竟然如此苍老,便不忍心再让其长途跋涉。但海瑞却坚持要去,说他曾任严州府淳安县知县,他对严州相当有感情,听说严州遭灾后夜不能寐,便想即日启程,替皇上解救严州百姓。万历皇帝非常感动,特赐海瑞一个檀木大枕箱,能安神辟邪;又赐一把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见机行事。

不久,海瑞和两个仆从便来到了浙江严州府。一路上,他们看到很多灾民流离失所、衣不蔽体、卖儿鬻女,状况凄惨。海瑞走一路,哭一路,沿途不断让仆从散钱救人。当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卖儿救母时,一向以孝为本的海瑞更是激动,他要仆从将剩下的盘缠都拿出来。仆从小声说:“就剩一点了,再给的话,大人您就没钱吃饭了。”海瑞大喝道:“百姓都快饿死了,我少吃两顿饭又算得了什么?”

散完了钱财,海瑞又将自己的衣服和一个老人的破旧衣服更换了。两个仆从见状,也只好换了自己的一身好衣服。等快走到严州府衙时,海瑞才特意到一个偏僻的胡同,让仆从将包袱打开,脱下破烂衣服,换上了官服。

一主两仆迈着方步走进府衙,衙役见状,急忙报信。很快,知府王英荃带着几个随从快步迎上来:“不知海青天海大人驾到,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海瑞皱着眉头问道:“严州发生涝灾,你作为本地父母官可知情?”王英荃急忙说:“大人明鉴。下官得知后,已经向皇上禀报,同时开仓放粮。无奈灾民太多,还多次发生哄抢事件,我也很为难,不得不改为由衙役分发,不再公开发放,以免有刁民趁机作乱。”

海瑞问道:“王大人可知严州府一共聚集了多少灾民?”王英荃面露难色:“灾民流动性太大,这个下官委实不知,还请大人见谅。”

海瑞点点头,说:“那你总该有严州富豪的名单吧?”王英荃连忙点头:“这个下官可以查到。”

海瑞挥手说:“你快去办,把前一百名富豪召集起来,本官有话对他们说。”王英荃点头哈腰:“大人请放心,我一定尽快办好。大人远道而来,下官已经准备了一桌酒席,给大人接风洗尘。”

海瑞点点头,又对两个仆从耳语一番,接着仆从出去了。

海瑞站在院子里,并不去后堂。王英荃恭敬地请海瑞去用餐,海瑞摆摆手,表示要再等一会儿。王英荃很诧异:“大人还要等人?”海瑞没说话,只盯着王英荃看。王英荃被看得直发毛,吓得不敢说话了。

这时,一群难民在海瑞仆从的带领下走了进来。王英荃本想喝退他们,一见海瑞悲悯地看着他们,就把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海瑞向他们作揖说:“乡亲们,大家受苦了,我代表当今圣上来慰劳你们。你们要相信圣上,一定会尽快解除灾情,还大家一个太平盛世。”说完,海瑞请灾民们一起到后堂用餐。难民们非常激动,急忙磕头谢恩,但谁都不敢进去。海瑞再三邀请,大家才小心翼翼地跟着海瑞走到了餐桌前。

王英荃陪坐在旁边,很不自在,难民们也吃得很拘谨。海瑞一边请大家放开吃,一边请他们代为宣传,明天让大家都来此地领米面,并提供免费的粥喝。难民们连呼“海青天”。

当天下午,一百个当地富豪聚在一起,等候海瑞召见。海瑞让仆从将皇上御赐的檀木枕箱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这枕箱不小,还上着锁。海瑞提着尚方宝剑,环视一下众人后,朗声说道:“我的仆从们跟我一路走来,见了无数的灾民,也收集了诸位很多为富不仁的证据,证据就放在这皇上御赐的枕箱里。我本来应该打开箱子一一查对,然后用手中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但我现在突然想给诸位一个机会,请你们证明自己并非为富不仁。”

这话一出口,富豪们不禁冷汗直流,为首的一个急忙说:“海大人爱民如子,当然应该先想办法拯救百姓。至于有人说我们为富不仁,肯定是造谣,大人不要听信小人之言,我们现在就用行动证明我们绝非为富不仁之辈。我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砸锅卖铁我也要凑够五千两银子,交给海大人救灾。”

“我出八千两。”“我出一万两!”富豪们争先恐后地表态,很快凑足了一百万两白银。海瑞让王英荃安排手下到各地买米。

不出半月,灾民的问题就解决了。海瑞回京复命,临行前王英荃特意奉送白玉一对,夜明珠两颗,千年人参两株,白银若干。海瑞没有推辞,都收下了。王英荃见机又请求海瑞将枕箱里那些证据送给他,让他以后训诫富豪们多做善事。

海瑞大笑:“我来得匆忙,哪里有时间收集什么证据?不过是诈他们一下。若非他们做贼心虚,又何必担心什么证据?你转告他们,只要真心向善,自然就不会有任何麻烦。倘若为富不仁,随时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说完,海瑞带着仆从准备离开,王英荃特意派人抬了一顶轿子护送海瑞。

第二天,走到山路上,海瑞下轿,让轿夫们休息一下,他坐在一块青石板上。这时,突然蹿出来四个拿刀的蒙面人,两个仆从急忙护住海瑞。蒙面人倒也没过来伤人,他们钻到轿子里,把枕箱抱出来,把御赐的尚方宝剑也抢在手里。海瑞高声问道:“这里已经出了严州府地界吧?”四个蒙面人一听,也不搭腔,扭头就走。

蒙面人还没走几步,就被一群人挡住了去路,这群人没蒙面,一看就是山贼打扮,为首的用长矛指着四个蒙面人道:“东西留下,人可以走。”四个蒙面人冷笑一声,挥舞着刀冲过去。他们刀法精熟,配合默契,山贼们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忽然一声哨响,从四面又冲过来黑压压一大群山贼,蒙面人顿时傻眼了。

蒙面人无奈,只好放下手里的东西。山贼头目对海瑞拱拱手:“海大人,我们寨主深知海大人清名,不敢为难,只想借皇上御赐的枕箱一观,看后即还。”

海瑞正要答话,又有六个骑着马的蒙面人赶到,他们挥舞着刀冲了进来。被围的蒙面人大喜,救星来了。哪知骑马的蒙面人赶到他们面前,出其不意地向他们发起了进攻,转眼间三个蒙面人被杀死了,幸好山贼及时冲过来,另一个蒙面人才保住了性命。尚方宝剑落入了骑马蒙面人的手中,枕箱还在山贼手中,双方为争夺宝贝大打出手,转眼间死伤数人。有一个负伤的骑马蒙面人舞着刀向海瑞冲了过来。

危急关头,只听“嗖”的一声,蒙面人咽喉中了一箭,登时跌落马下,一个魁梧的大汉骑着马,带着一队山贼赶了过来。很快,骑马的蒙面人只剩下一个还活着。经过审问,两方蒙面人都交代了,第一批蒙面人是王英荃派来的,目的只是担心枕箱里有对他不利的证据,没想杀人。第二批蒙面人是绍兴知府派来的,他与海瑞有旧怨,与嘉兴知府也有仇。如果他们在嘉兴府的地界作案,把皇上赐给海瑞的东西抢走,海瑞便犯了欺君之罪,嘉兴知府也会受牵连,可谓一石二鸟。

魁梧的大汉走过来对海瑞一拜说:“海大人,我刘重阳深知海大人清名,不敢为难,只想请海大人到我寨上一叙。”海瑞就让轿夫们回去,自己带着仆从上了清风山寨。

到了山寨,刘重阳解释说自己绝无恶意,只想看看这皇家枕箱里到底放了什么东西。海瑞面露难色,刘重阳不禁讥讽道:“海大人不给小人看,不知是这枕箱里有不可见人的东西,还是觉得小人不配看?”

海瑞环顾一下四周,低声说:“此事有关皇家体统,我单独给你看。”刘重阳一挥手,手下都退了出去,海瑞这才打开枕箱,刘重阳凑近一看,不禁目瞪口呆。海瑞低声说了几句话,刘重阳立刻重重地跪了下去:“大人,您的高风亮节和清正廉明实在让小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大人不弃,小人愿从此跟随您。”

海瑞愣了一下,说:“只要你从此不做恶事,不违国法就好,不必非跟着我。”刘重阳却说:“不,大人,您还是收留我们吧!其实我们当初是被生活所迫,但都不是天生的坏人,也没干过杀人的勾当。我愿意从此改邪归正,听您使唤,山寨几百余人也都愿意听您差遣。”

海瑞沉吟了一下:“也好,如今倭寇横行,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你们愿意为国效劳,我很欣慰。”

就这样,几百名山贼护送海瑞回到了京城,他们随即被编入戚家军,开始了抗击倭寇的战斗。严州知府和绍兴知府也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万历皇帝听说海瑞沿途的遭遇后,也好奇地询问海瑞枕箱里到底放了什么东西,海瑞跪下说:“还请皇上恕罪,臣不敢说。”

万历皇帝笑着说:“海爱卿快平身,是不是里面放着王英荃送你的白玉和人参?没关系的',你为国操劳,为朕分忧,收取这点东西算什么?朕还要重重地赏你。”

海瑞急忙说:“皇上误会了。那对白玉我早让仆人卖掉了,换成银子,散发给了沿途穷人。那人参,也送给了一位具有侠义心肠的大夫,让他治病救人用。这个枕箱里装的不是珍贵的东西,所以我才请皇上恕罪。”

万历皇帝的好奇心更强了,再次要求海瑞打开枕箱。枕箱打开后,万历皇帝呆住了,里面居然是一身破旧的衣服,正是海瑞当初跟一个难民换下来的。

海瑞跪下解释说:“臣是钦差大臣,深知穿这样的衣服有失朝廷体统,所以要藏起来,不能让别人看到。”

万历皇帝疑惑地说:“那你随手丢掉就好了,这样的衣服有什么好珍惜的?”

海瑞说:“臣想将它呈送给皇上,让皇上不忘天下还有穷苦百姓。如此,天下才能长治久安,才是皇上和天下黎民之福。”

万历皇帝愣住了,良久,他才缓缓地说道:“好,海爱卿这份重礼,朕收下了。朕能有你这样的大臣,实在是朕的福分。”

一年半后,海瑞积劳成疾,不治去世。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前去办理海瑞后事时,发现海瑞居住的地方极其简陋,连贫寒人家都不如,不禁失声痛哭。

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孝服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篇2: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

海瑞的人物经历

1..出入官场

到北京,即拜伏于宫殿下献上《平黎策》,要开辟道路设立县城,用来安定乡土,有见识的人赞扬海瑞的设想。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海瑞单独长揖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但他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知县霍与瑕的罪。霍与瑕,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当时,海瑞已提拔为嘉兴通判,因此事贬为兴国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陆光祖主张文官选举,提拔海瑞任户部尚书。

海瑞临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遗言,海瑞说的是欠了户部5钱柴火钱。死后,皇帝谥号忠介,送葬时,全城的百姓都赶来送葬。

2.上疏入狱

当时,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得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对此十分不满,,在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时单独上疏,将嘉靖皇帝所犯的错误全部数了出来。在此之前,他事先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书,十分愤怒,把上书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书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书,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书感到叹息,只得把上书留在宫中数月。曾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正遇上皇帝有病,心情郁闷不高兴,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便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又说:“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一百,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过了两个月,嘉靖皇帝死,明穆宗继位,海瑞和何以尚都被释放出狱。

3.大赦出狱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明世宗驾崩,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不仅会释放而且会被任用,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死了,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确实吗?”随即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载垕(明穆宗)继位,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印鉴的官员)。

1567年(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宠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人们赞成他的话。

海瑞被调往通政司,历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

4.应天巡抚

1570年(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正三品),外放应天巡抚。辖区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天平、宁国、安庆、池州十府及广德州,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属吏害怕海瑞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

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就减少车马随从。

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徐阶被罢免之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5.备受排挤

1570年(隆庆三年)冬季,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明穆宗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

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海瑞在1571年(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的府邸拜见黄光升,以谢当年营救保护之恩。

1572年(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持国政,也不喜欢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审察,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房屋居舍冷清简陋,御史叹息而去。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中外官员多次推荐,最终也不任用。

1584年(万历十二年)冬天,张居正去世之后,吏部拟用海瑞为左通政,明神宗朱翊钧向来器重海瑞的名望,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召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在赴任的路上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当时年已七十二岁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剥人皮装上草制成皮囊,以及定律枉法达八十贯判处绞刑的规定,说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惩治贪污。其它谋划时政,言语极为切实。只有劝皇帝用暴虐刑法,当时评议认为是错误的。御史梅鹍祚弹劾海瑞。明神宗虽然认为海瑞言论有过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诚,为此免去梅鹍祚的俸禄。

海瑞的人物事迹

1.智斗御史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海瑞被提升到浙江淳安县任知县。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穷困,税役负担很重,更不合理的,农民没地和少地,却要负担虚数的土地的税役,而大地主有权有势,虽有土地几百亩,却无“分厘之税”,海瑞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十分不平,决定重新清丈土地,按实际土地征税、征役,从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为淳安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海瑞在淳安任内,制定兴革条例,在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政绩为时人所称许。但最使百姓称快的有两件事,一是搏击权贵,二是断案精细。当时海端的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权相严嵩的羽党,出巡时到处敲剥百姓。公开宣扬要节约驿费,减少百姓负担。实为巧立名目敲诈勒索。他的儿子胡衙内依仗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们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胡衙内带领随从一行人路过淳安时,驿站招待过简,胡衙内竟吊打驿吏。海瑞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想收拾一下这个恶棍,就想了一条妙计,命令部下将胡公子抓起来痛打一顿,没收其敲剥来的全部银两。然后修书一封,连同胡衙内一起送给胡宗宪,说此人冒充总督公子,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违反了总督大人关于驿费从简、体恤百姓的规定,败坏大人的名声。为维护大人的名节,本县已予宁惩治,现押送府上,听凭大人发落。胡宗宪

篇3:海瑞简介 明朝清官海瑞的简介

海瑞简介

海瑞(1514~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琼山人,回族。4岁丧父,靠母亲抚教成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被选授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上任后,制定教约十六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育成绩突出,受到副提督朱衡的器重,被召掌管书院。他主张维护师道尊严。有一次,提学御史视察学府,各学官皆伏跪迎接,唯海瑞作拱手礼说:“若至台院,当以属官礼见,此堂乃师长教士子之地,不当屈体。”海瑞以维护师者尊严抗礼不屈出了名,被称方“笔架博士”。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海瑞因教绩显著被擢为浙江淳安知县。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压抑豪强,清丈土地,打击那些“埋没真心,不惜廉耻,多方掊克,以充囊橐,盈余民生民之膏,填奚谷壑之欲”者。而海瑞为一县之长,则廉洁俭朴,为其母亲作寿,仅买两斤肉而已。

海瑞执法公正,明断是非,为世人所称道。淳安县村民胡胜祖与邵时重因山地而起纠纷,不久胡因病死亡。胡的两个兄弟抬尸到县衙告邵为争地打死胡,要求海瑞惩办凶手。海瑞派县丞主持验尸,尸体留有伤痕和血迹,可邵时重只承认有争执而始终否认伤人。海瑞亲自对案情调查研究并对尸体复验,发现尸骨上的血迹“活而不凝”,他用水洗,用瓦刮,详细检验伤痕,终于弄清伪造的血迹和伤痕,明断了案情,依-处胡胜荣兄弟诬告罪行。海瑞巧断疑案,明察秋毫,由此遐迩闻名。邻近的桐庐、建德、道安等县,凡经知县、知府、巡按御史审而未结的大案,常请海瑞会审或合审。几年中,海瑞平反了一批冤案。

明朝中后期,官吏腐败,凡京官过境,县里都要送“常规银”。一般官员经过送二三十两,巡按御史要送一二百两,巡抚出巡则送银多达三四百两。海瑞上书巡按御史崔栋,要求废除“常规银”。经海瑞力争,崔栋只好批示:淳安地瘠民穷,准予酌情办理。有人劝海瑞随波逐流,不然会招致祸患,海瑞无所畏惧。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的公子经过淳安,仗势欺人,嫌驿站的马骑不称心而-驿吏,将其倒挂树上。海瑞得知后,借总督巡查时再三布告,要求地方不要铺张浪费,把胡公子所带几千两银子充公交国库,并写信说明情由连人带行李送交胡宗宪,胡宗宪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怕事情闹大,只好忍气吞声作罢。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升任嘉兴通判。权相严嵩的亲党鄢懋卿对海瑞一直心怀怨恨,指使其党羽巡盐御史袁淳弹劾海瑞,海瑞改兴国知县。不久,严嵩一伙被弹劾革职,正直的海瑞始被重用。

明世宗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从嘉靖二十年(1541)起,20多年不理朝政,民不聊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海瑞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即著名的《治安疏》),触怒皇帝,刑部判处死刑关进牢狱。但嘉靖皇帝一直未批下死刑令。第二年,嘉靖皇帝驾崩,穆宗继位,海瑞获释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后又改任数职。隆庆三年(1569)六月,调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及广德州。时逢江南水灾,庄稼被淹,海瑞招募数十万民工趁冬闲疏浚太湖通海的吴淞江,一个月完工。接着又发起治理白茆河,对发展生产起了极大的作用。在治水过程中,海瑞注意多方筹集费用,尽量不加重人民的负担,百姓很为感激。同时,海瑞实行丈田均税,压抑豪强政策,勒令地主退回侵吞的农民田地,违者严加处治。原任内阁首辅徐阶的三个儿子,一贯在江南乡里横行,抗命不从,海瑞予以严正治罪。面对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海瑞,地方官吏和大地主只好忍痛退田,有的则逃往他方。

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最重要的举措是在历史上较早地实行“一条鞭法”。万历九年(1581),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便是在总结海瑞等人的经验后发展的。海瑞只任9个月巡抚,便被政敌排挤,被迫告养归家。但在任上,政令严明,打击豪强,禁绝-,贯彻“一条鞭法”,获得老百姓的敬仰。离任时,百姓沿路相送,很多人还在家里供奉海瑞的画像,焚香膜拜。

隆庆四年(1570)春,调任总督南京粮储,未及到任已被革职,被迫辞职回故乡琼山闲居。他一边授徒讲学维持生计,一边整理自己多年的文章、奏疏、函牍,编成《备忘集》,还参与地方治河修渠,在市郊滨涯村挖水井一口,供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

明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万历十二年(1584)十二月,经广东巡抚邓栋再次向神宗皇帝推举获准,初吏部拟让海瑞补通政司左通政缺,神宗以为大材小用,而予官复前职。次年一月,升任南京吏部右待郎。因尚书未到任而代理吏部尚书之职,时年72岁。

明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因吏治腐败,海瑞上疏万历皇帝说明治安之要,在于使官吏清廉,严刑惩处-污吏,以正世道。南京直隶提学御史房寰贪赃枉法而惧怕揭发,上疏弹劾海瑞,当时吏部诸寿贤、顾允成、彭遵古等人抗疏劾寰,揭发其奸邪,极力举荐海瑞,使海瑞免遭其害。明万历十五年农历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2日),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终年74岁。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的薪俸多出七钱银子,他还算清退回。病危之际,没有一句话谈及身后事。病逝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去看望、清点遗物,只有银子十多两、几件破旧的衣袍、一床粗麻蚊帐、一个破箱笼以及绫绸、麻布各一匹。

得悉海瑞病逝的消息后,南京百姓闭市数天以悼念。朝廷追赠海瑞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并派其同乡许子伟护送灵柩回海南。灵柩离开南京时,老百姓沿路哭送。

海瑞葬于海口市滨涯村,墓地正面有神宗皇帝的御制碑,墓道两边有明代的石翁仲、石羊、石马、石狮等及纪念亭、纪念馆各一座。“wenge”中,海瑞墓被砸,文物被盗。1988年,海口市政府拨款修葺一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辟为海口市旅游点。

篇4: 海瑞的故事

为官廉洁,一生清贫

海瑞为官,始终坚持最高的廉洁标准,除了领取政府下发的俸禄外,他绝不理解哪怕一分一毫的“灰色收入”。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海瑞任淳安知县时,每年的实际收入仅为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依购买力计算,他的月薪大致相当这天的1130元。海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这么点收入,生活水平跟这天的低保户差不多。尽管收入低到难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但海瑞依然毫无怨言的理解,完全靠工资安排生活。身为知县,他亲率仆从在后衙种蔬菜自给,当然吃不起肉。有一次海瑞为母亲过生日,买了二斤肉,这居然成了新闻,传到了总督(近似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胡宗宪耳朵里,胡总督竟以传播消息的口吻说:“听说海知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

海瑞最后死于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这位二品大员去世之后,仅余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丧葬费。

一个堂堂的正部级干部,竟然清贫到如此程度,其道德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篇5: 海瑞的故事

厉行节约,反对奢侈

海瑞本人十分节俭,对下属也严格约束,除了严禁收受各种“灰色收入”外,连公费支出也大为减少。淳安地处交通要冲,过境官员士大夫很多。按照当时流行的规格:一般官员飘过,大概需驿费(招待费)二三十两银子,折合这天人民币6-7千元;如果督抚大员飘过,需银三四百两,近10万元人民币。明朝时,官府并无此项经费预算,都是由当地百姓负担。海瑞做知县前,淳安县每年的驿费开支高达白银12000多两,百姓每丁需纳银三两五钱。海瑞到任后,调整了标准:一般官员过境接待费为五六钱银子;如果督抚大员,可再增加二钱银子。一年下来,淳安的驿费仅需银900多两,每丁仅纳银二钱五分,为此前的7%。仅此一项,每年向百姓少征1万多两白银。9年后,海瑞出任应天巡抚(近似省委书记兼省长),发布《督抚条约》36款,规定:巡抚出巡时,府县官员不得出城迎接,伙食标准为每一天纹银二至三钱;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

公款消费历来都是腐败的重灾区,海瑞从知县到巡抚,始终坚持厉行节约,严禁奢侈浪费,真是一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典型。

篇6: 海瑞的故事

海瑞的故事:冒死谏皇帝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如杨继盛这样爱提意见的官员,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因此,之后没有人再敢批评他。但是到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南琼山人海瑞。

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期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

他明白,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

明世宗倒是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但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写道:

“陛下即位之初确做过些好事,但是之后却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追求长生不老。但是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至今还有在的吗陛下叫人到处采购炼丹的药材,又大兴土木,修建道宫,耗尽了民脂民膏,弄得民穷财尽。怪不得现今老百姓都说:陛下年号叫“嘉靖”,是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意思。陛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滥派官职,跟亲人、官员不见面,猜忌、杀戮臣下,弄得国弱民穷,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形势十分严重。陛下自比为尧、舜,臣下以为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

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

但明世宗之后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但是,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才将他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海瑞,号刚峰。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所以他能体会穷人的痛苦。他没中过进士,开始仅做县学的教谕(学官)。到任后,他就革除学生向教官送礼送酒食的习俗。提学御史视察县学,县官与其他教官迎接时都下跪,唯独海瑞不下跪,只作揖。他说:校园是教学的地方,不是衙门,教师不该给长官下跪。

之后海瑞做浙江淳安知县,带头废除官员们许多滥收的费用,又严格执行迎来送往时不许铺张浪费、不许赠送礼物的规定。有一回,严嵩死党鄢懋(yānmào)卿以御史的身分,到江南视察,他表面上发出文告,叫地方官员不要送礼,不要铺张浪费,实际上却暗示要吃山珍海味,要收受好处。

消息传到淳安,海瑞自然不愿迎合他。他亲自给鄢懋卿写了封信,说:“读了大人的文告,明白大人喜欢简朴、不爱拍马屁。我相信大人说的都是真心话。但是我听说,大人南下,沿途各处都为大人办了丰盛的酒席,每桌三四百两银子,很阔绰,连便壶都是银子做的。这大约是那些地方官员没有真正领会大人的本意,以为大人心口不一,实际是个喜欢巴结,讲究排场的浮华之徒吧”

鄢懋卿气得脸发红,手发抖,但只好不去淳安了。

还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飘过淳安,嫌驿馆招待不周,将管事人倒吊起来殴打。

衙役慌慌张张跑到县衙门禀报。海瑞说:“有办法对付。”便带着衙役来到驿馆,叫人先将胡公子抓起来,又从他的行李中搜出几千两银子。胡公子大喊大叫:“海瑞,你好大胆,敢抓堂堂总督公子!”

海瑞笑着说:“总督大人有布告,再三告诫属下各州县,迎接上官,不得铺张。这个人如此猖狂,还有大批来历不明的银子,必须是冒充的胡公子,败坏总督的名声,务必严办!”他命令将银子收进国库,另写了封信,连人送到杭州,请胡宗宪发落。胡宗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将自己儿子臭骂了一顿。

公元1569年,海瑞出任江南巡抚。有钱有势的人家,听说海瑞来了,都夹紧了尾巴,有的躲避到别的地方去,有的把自己朱红的大门漆黑,减少人们的注意。海瑞强迫那些拥有超多土地的豪强大户将强占的土地退出来,分给穷人,而且先拿当朝首辅徐阶家开刀。他还领导疏浚了苏州的吴淞江、常熟的白茆(máo)河。

海瑞的施政措施,获得民众拥护,却遭到官僚地主的反对。由于不断遭到排挤,海瑞被迫辞官回到家乡。公元1583年,他才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时他已是七十二岁的老人了。但他仍勤勉地操劳着,直到死在任上。

他一生没有置过田产。死时,家中只有十多两俸银。还是同僚凑钱为他办的丧事。

能大能小人生哲理小故事

文言文海瑞阅读理解

参观大射电体会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描写景色好句大荟萃

电商大促活动方案

青年大最新答案第十季第一期答案

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做个哥哥姐姐》教案

收看《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心得观后感精选

短小故事精选

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清官海瑞枕箱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