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故事

时间:2022-11-30 02:41:33 作者:kaocheng88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ocheng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杨万里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杨万里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杨万里故事

杨万里(1127-12),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篇2:诗人杨万里的故事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

南宋建炎元年,杨万里出生在南宋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他出生的前一年。靖康之难发生,汴京城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军掳劫北上,北宋宣告灭亡。随后宋高宗在南方称帝,宋朝的政治中心难移,是为南宋。

杨万里出生的时期不好,但是好在他还有一个很好的父亲,使他能够读书明理,并且在文学上获得一定的成就。

杨万里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随后被父亲带大。父亲杨沛是一位好读书的文人,就算忍受饥寒也要坚持买书,家中可说是藏书万卷。早在杨万里还是稚童之时,杨沛就像他传达读书的重要性。

在父亲杨沛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勤奋读书。父亲收藏的书籍,成了他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等到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杨万里便开始拜师,从另一方面获取知识。杨万里拜了许多的师傅,可以说是广师博学。

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27岁拜刘才邵为师,后来又被父亲带着前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从这些名士身上,杨万里不仅学到很多学问,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爱国精神,这对杨万里日后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绍兴二十年,杨万里参加礼部试,不幸落第。绍兴二十四年,再次参加考试,最终高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从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塞。在这期间,杨万里先后拜见张浚、胡铨两位爱国人士,收获良多,可曰“一日而并得二师”。这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日后效仿的榜样。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逊位。宋孝宗继承皇位。孝宗上台之后,起用张泼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主战派因为宋孝宗想要恢复山河的希望而开始抬头。杨万里后来受到张浚举荐,

除临安府教授。不过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因为父亲的去世,回家守孝。

乾道三年,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杨万里在这篇政论中,直指朝廷的腐败无能,并且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案,让陈俊卿和虞允文大为感叹。

乾道六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除国子博士。乾道七年转太常博士,八年升太常寺兼权吏都右待郎官,九年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除知漳州,因病而未能成行,在家养病三年。淳熙四年,病渐好后出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八年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天因为镇压沈师一伙盗贼有功,被孝宗赐直秘阁。淳熙九年,因为继母去世,回家守丧。丧期蛮厚,回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淳熙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后因为才学出众,而被宋孝宗点为太子侍读。淳熙十三年,转枢密院检详宫,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宫,十四年任秘书少监。

淳熙十五年因为力争将主站名将张浚配享高宗庙祀,惹恼了宋孝宗,因此被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直到十六年孝宗禅位宋光宗,宋光宗继承皇位之后,杨万里才得以回京,复位直秘阁。光宗一朝,杨万里无时无刻不在警醒光宗,可以说是为南宋操碎了心。

绍熙二年,杨万里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后来因病未曾前往,回到故乡吉水。宋宁宗庆元元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同年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后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五年升宝文阁待制,六年进封吉水县开国伯。嘉泰三年诏进宝漠阁直学士,四年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元年朝廷再诏,仍然请辞。

杨万里晚年之时虽誓不出仕,但仍然十分关心国家时局。后来听闻韩倪胃出兵北伐失败,而耿耿于怀,反复焦忧一天一夜,呼纸手书云:‘韩倪胃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杨万里一共活了八十岁的高龄,因为对南宋朝廷贡献颇大,因此被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同时也被尊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这样一位文学出众的'人,为何会拜一位牧童为师呢?光是听听,都觉得十分奇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有一年春天,杨万里赴京参加考试。考试之前,他认为自己学识渊博,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小小的一个科举考试是难不倒他的。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他考生专心备考,废寝忘食相比,杨万里过的十分潇洒轻松。在考试到来之前,便天天游山玩水,沉浸在山水风光之中。

一天他来到西湖游玩,看到西湖风光十分美丽,脱口说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

一位牧童正好经过他身边,听到杨万里所言后,便说:“惠州的西湖也是苏东波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后十分惭愧。第二天,他又到云栖竹径游玩。在这里他又遇见了昨日的那个牧童,见着他在指挥小伙伴挖冬笋。经他指点,小伙伴挖到许多冬笋。杨万里于是决定拜这个牧童为师。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确存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实际上是为了启示后人,学问不可草率对待,学无止境,应该努力勤奋,活到老学到老。

篇3:杨万里拜师的故事

杨万里拜师的故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有一年春天,他到当时的京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应考。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

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囊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一点也不假。”

第二天,杨万里到云栖竹径去游玩。虽已是春天,密密的竹林里,寒气还很重。一群小孩在那里挖冬笋。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身背大蔑篓,手持短铁锄,在指挥着小伙伴挖。冬笋藏在地下看不见,但经他指点,挖下去从不落空.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拾我诀窍,好吗?”

那小孩抬头一看,笑着说:“您是个读书人,一定懂很多知识,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杨万里诚恳地说:“我虽读过许多书,也是农家孩子,但我的家乡没有竹林,对挖笋一点也不懂。请问春天怎么会有冬笋?冬笋又是怎么找到的呢?”

“噢,原来是这样。”小孩爽快地说,“道理很简单,您不必拜我为师。已经是春天了还有冬笋,是因为这地方山深林密,春天来得晚。学挖笋,您要记住:挖冬笋,看竹捎,叶子黄,冬笋长。”

“为什么叶子黄反而有笋呢?”

“因为笋吸收了竹子的营养,所以枝叶变黄了。”

“有道理!有道理!”杨万里不断点头,然后又问:“冬笋不挖掉,竹林不更茂密?”

“哈哈,您可说错了。冬笋不挖会自己烂掉的,只有春笋才能长成竹子。”

杨万里望着竹林,怔了一会儿,又想起前一天在西湖苏堤的经历,禁不住转过头时那儿童说:“小哥,你比我懂得多,我一定要拜你为师!”

那儿童笑吟吟地指着青翠的竹子,说:“竹子虚心节节往上长,它们才是我们的老师呢!”

杨万里望着密密的竹林,若有所思。

回到客店后,杨万里自思读书不可松懈,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知识扩展:杨万里热爱祖国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志士,他一生关心国家命运,留下了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诗篇。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

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他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

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过扬子江》、《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

杨万里自己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他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 “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

篇4:杨万里 不如

杨万里 不如

杨万里是谁?可能对于古诗文学我们跟多的是对名家的了解,那么对于杨万里朋友们又了解多少呢?

你所不了解的杨万里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〇六)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有“诚斋集”。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杨和陆的声名尤其大,俨然等于唐诗里的李白和杜甫。不过,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同时齐名的两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总会分出个高低。宋代以后,杨万里的读者不但远少于陆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来也数目上不如。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一节里只举出“杨诚斋体”,没说起“陆放翁体”或“范石湖体”。

杨万里的创作经历见于“江湖集”和“荆溪集”的自序。据他说,他最初学江西派,后来学王安石的绝句,又转而学晚唐人的绝句,最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作诗非常容易。同时人也赞叹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领。这一段话可以分三方面来申说。

第一、杨万里和江西派。江西诗一成了宗派,李格非、叶梦得等人就讨厌它“腐熟窃袭”、“死声活气”、“以艰深之词文之”、“字字剽窃”。杨万里的老师王庭珪也是反对江西派的,虽然他和叶梦得一样,很喜欢黄庭坚。杨万里对江西派的批评没有明说,从他的创作看来,大概也是不很满意那几点,所以他不掉书袋,废除古典,真能够做到平易自然,接近口语。不过他对黄庭坚、陈师道始终佩服,虽说把受江西派影响的“少作千余”都烧掉了,江西派的习气也始终不曾除根,有机会就要发作;他六十岁以后,不但为江西派的'总集作序,还要增补吕本中的“宗派图”,来个“江西续派”,而且认为江西派好比“南宗禅”,是诗里最高的境界。南宋人往往把他算在江西派里,并非无稽之谈。我们进一步的追究,就发现杨万里的诗跟黄庭坚的诗虽然一个是轻松明白,点缀些俗语常谈,一个是引经据典,博奥艰深,可是杨万里在理论上并没有跳出黄庭坚所谓“无字无来处”的圈套。请看他自己的话:“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取熔,乃可因承尔,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之‘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彼固未肯引里母田妇而坐之于平王之子、卫侯之妻之列也。这恰好符合陈长方的记载:“每下一俗间言语,无一字无来处,此陈无己、黄鲁直作诗法也”。换句话说,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他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晋唐以来诗人文人用过的──至少是正史、小说、禅宗语录记载着的──口语。他诚然不堆砌古典了,而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篇5:晚风杨万里

晚风杨万里

《晚风》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傍晚的大风(掀起波浪)不准湖面平静的涟漪,却让沉重的门帘自己垂到地上去.空旷的原野并没有高山,大风吹起云彩遮住了落日的光彩,却无法阻止西窗外的天空一直泛着火红直到月亮升起.

唉我不知道怎么说一楼了.简直是乱说!

这首诗还是拟人的.只不过上一首把风比作蛮横不讲理的朝中重臣,而这一首把风比作阿谀奉承两面三刀的小人.晚风不准弱小的湖面轻轻拨浪而要吹得它波涛汹涌,但是当看到沉重的门帘,却又自己飞走,也不管门帘自己垂到地上.这不是欺软怕硬是什么!晚风自己吹着云彩去干他遮天蔽日勾当去吧,我自己守着我西窗的晚霞,等到我的.月明.

这一首是借拟人手法将晚风变成官场里的丑恶,而表达出自己可以威武不能屈的性格.

诗人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篇6:杨万里诗词

关于杨万里诗词

关于杨万里的诗词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凉晚步

宋代: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初秋行圃

宋代: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三江小渡

宋代: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宋代: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寒食上冢

宋代: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宋代: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代: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篇7:小池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映照在水里。 晴柔:晴天柔和美丽的风光。 小荷:刚长出的嫩荷叶。 尖尖角:刚出水面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翻译】

翻译一: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翻译二: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篇8:杨万里词

杨万里词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又是一位清醒的政治家,同时在词作的表现也异常突出。

杨万里词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照君怨(赋松上鸥·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照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武陵春

春,因呈子西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道是今年胜去年。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崇,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忆秦娥(初春)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归去来兮引

侬家贫甚诉长饥。幼稚满庭闱。正坐瓶无储粟,漫求为吏东西。

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

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为形役又奚悲。独惆怅前迷。不谏后方追。觉今来是了,觉昨来非。

扁舟轻风破朝霏。风细漫吹衣。试问征夫前路,晨光小,恨熹微。乃瞻衡宇戴奔驰。迎候满荆扉。已荒三径存松菊,喜诸幼、入室相携。有酒盈尊,引触自酌,庭树遣颜怡。

容膝易安栖。南窗寄傲睨。更小园日涉趣尤奇。尽虽设柴门,长是闭斜晖。纵遐观矫首,短策扶持。

浮云出岫岂心思。鸟倦亦归飞。翳翳流光将入,孤松抚处凄其。息交绝友堑山溪。世与我相违。驾言复出何求者,旷千载、今欲从谁。亲戚笑谈,琴书触咏,莫遣俗人郑。告西畴有事要耘耔。容老子舟车,取意任委蛇。历崎岖窈窕,丘壑随宜。

欣欣花木向荣滋。泉水始流澌。万物得时如许,此生休笑吾衰。寓形字内几何时。岂问去留为。委心任运无多虑,顾皇皇、将欲何之。大化中间,乘流归尽,喜惧莫随伊。

富贵本危机。云乡不可期。趁良辰、孤往恣游嬉。独临水登山,舒啸更哦。除乐天知命,了复奚疑。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为人刚正并且固执。宋孝宗刚开始爱惜他的`才干,向 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 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给他高官做。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愤愤不平,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族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岁数这么大了,仍然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篇9:西湖杨万里

杨万里摹景状物往往别出心裁。题咏西湖的诗如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模山范水,皆雅致俊秀,杨万里的审美视角却与众不同,他的着眼点在一望无垠的莲荷,不惜浓笔重抹,写来碧荷满纸,红蕖生辉。浓烈艳丽的红碧二色交相辉映,西湖的六月风光跃然纸上。在杨万里笔下,向来清丽柔婉、风情万种的西湖更添几分豪气。全诗轻快流转,末句用俗语,但俗不伤雅,于俚俗中略带尖新妩媚的风致。前两句浑括,后两句让人惊喜,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篇10:杨万里个人简介

杨万里个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篇11:简介杨万里

1、《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春晴怀故园海棠》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6、《读严子陵传》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7、《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8、《念奴娇》

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

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

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

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

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

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

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

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

9、《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10、《戏笔》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11、《晚风》

晚风不许监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12、《昭君怨》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13、《昭君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篇12:西湖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净慈:寺名,当时具名“净慈报恩光存禅寺”。与灵隐寺同为西湖南北山的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竉,字子方,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淳熙中,以直阁秘书漕闽部,绍熙初,以直徽猷阁知福州。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诗写西湖夏日景色,当是指与其他三个季节的不同。

[3]别样:宋时俗语,异样的,非同一般的。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杨万里的绝句

杨万里杰出事迹

杨万里的诗哪些

宋代诗人杨万里

唐代诗人杨万里主要成就

新柳赏析 杨万里

杨万里写的《小池》

杨万里的古诗有哪些

杨万里的诗歌赏析

杨万里《小池》说课稿 小学

杨万里故事(整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万里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