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

时间:2024-09-10 03:36:58 作者:大猪虫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大猪虫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家庭教育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家庭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家庭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故事

面试

有个年轻人去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面试,

面试地点在该公司大楼一楼。很快的,这年轻人便回答了主试人提出的所有问题。最后,主试人让他去10楼的老总办公室进行最后的`面试,还关照地说:“很抱歉,我们这栋楼的电梯今天坏了,所以只好辛苦你从楼梯上去了。”

年轻人爬到七楼。在楼梯的转角处,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一身勤杂工穿着的老人,正手提水桶吃力地也在上楼……他就上去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水桶,说:“来,大爷,我来替你提吧,

”“可是,我一直要提到十五楼,不影响你办事吗?”老人说。“没事,”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可以给你提到那儿后在办自己的事。”

就这样,年轻人提着水桶,与那老人一前一后地上着楼,到了10楼的时候,后边的那个老人突然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祝贺你,你已经被本公司正式录用了,我就是公司的老总”,老人继续说,“别人都对我视而不见,所以我实在无法了解他们的为人,而你却以你的爱心,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心是一个人从幼年时起就应当具有的,否则,会失去许许多多通向成功的机会。

启示:一个人是否有爱心,是能否有发展前途的基础。

篇2:关于家庭教育故事

现代诗人、社会活动家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确实,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鲁迅说:“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便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是刨根问底:“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篇3:关于家庭教育故事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

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篇4:关于家庭教育故事

关于孩子拿别人东西怎么办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爸妈都碰到。但很多爸妈却不知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你会担心孩子走上歪路而严厉呵斥吗?如果孩子告诉你这个秘密了,你会保守吗?当孩子拿别人东西要怎么办?

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当孩子拿了别人东西 你会保守秘密吗?

故事回放:飞机模型不见了

4岁的多多,和一群小朋友玩游戏。他很快被小朋友的一个飞机小模型吸引了,玩了一会儿趁大家不注意就偷偷揣起来了。孩子们发现模型不见了,很着急地找。多多看到这些特别纠结、特别难受,实在忍不住跟妈妈“坦白”了,说自己拿了飞机模型。妈妈沉默了一下。

试着这样做 :帮孩子保守秘密

多多妈妈看着不知所措的孩子,问:“多多,因为飞机模式找不到了,小朋友都没办法玩了,可怎么办啊?帮大家一起找找吧。”妈妈一本正经地找,然后一直观察多多,多多开始在自己书包周围走动,没过一会儿,他就从书包里拿出了飞机模型。妈妈不动声色接过,在多多耳边说:“我很喜欢现在的你,敢于承担责任,可是你要想一想,这个东西是小朋友带来大家一起玩得,如果你拿走了,大家还会和你一起玩吗?我知道你后悔了,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 说完,妈妈告诉小朋友,多多找到了模型,大家可以继续开心地玩了。

知道:年幼孩子不会区分你我

多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是出于喜欢与好奇的心理,他们看到别人的“好”东西,自己也想拥有一个,看一看、玩一玩,有时他们只是“借用”一下,玩过以后也会悄悄归还。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不知道这样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的话,就去拿,完全没有一个所有权的概念。

反思: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拿别人东西?

1.不可以对孩子大发雷霆,大声责怪他 “偷”别人的东西。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在与孩子交谈是也绝不可使用“偷”这个字,只能说拿后带走了等。

2.在教育孩子时,采用情景想象法。比如让孩子想象自己最心爱的橡皮被别人拿走了,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想法?如果你拿走的正是别人最心爱的呢?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让孩子明白别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会和自己一样难过,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3.孩子认识错误后,主动把东西还回去。在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家长千万不可因顾及自己的面子对孩子说句到此为止,下不为例的话就算了,一定要带着孩子主动把东西还回去。

小编点评

爸妈既不要把这一问题看得过轻,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事了,而不对孩子加以教育;也不能把这一问题视为洪水猛兽,把孩子说成是小偷。也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可以拿来占为己有,要玩或者要用时得经过他人同意, 这是一个傲礼貌的孩子肯定能做到的事。

篇5:家庭教育故事

教育孩子不要轻视别人

向孩子讲一个《老鹰和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我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望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忙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带给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能够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

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

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后带着粪蛋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篇6:家庭教育故事

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教师的所听到的孩子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状况,我们不妨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明白神就要出现了,所以,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十分欢乐,但也会十分后悔。”

说完,神就不见了。牧民们感到十分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好处的事。可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可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日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转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后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此刻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

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精选

家庭教育心得

家庭教育格言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论文

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不要放弃管教孩子

教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中日家庭教育对比

家庭教育故事(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庭教育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