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的糕头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对生物新课程语言特色的几点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生物新课程语言特色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对生物新课程语言特色的几点看法
实施新教材一年多来,对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现将一年来实施新教材一些体会和教师们进行交流一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可说到这新变化的功臣,则当新教材莫属了。而我们目前正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就颇具特色,尤以语言为甚。
一、语言人性化
与以往所用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一改过去严肃面孔,其语言显得人性化多了。每一章节的内容几乎都是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你”、“我们”等词在书中频频出现。如七年级上册《生物》新教材致同学们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喜爱生物吗?”,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也这样告诉我们:“你的身体是由数不清的细胞组成。在你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衰老,有些细胞在死去,有些新的细胞在形成。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这些令人倍感亲切的语言,使得每一个知识点的展开,就好像是朋友间在进行一场热烈友好的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二、语言形象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新教材运用了较多的类比和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使深奥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例如,在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时,教材作了这们的类比:“汽车需要加油,是因为汽油、柴油等燃料能给汽车提供能量。你需要吃东西,是因为食物不仅能提供建造你身体的物质,还能给你的身体提供能量”;除此之外,不少章节的标题则直接采取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等。
这些类比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由于这些类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还促进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三、语言启发性
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自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新教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例如,学完“生物的特征”一节后,其问题有:想一想,你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他也有这些特征吗?学完这节课后,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这些问题虽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但却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延伸、挖掘、扩展和深入,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且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角度回答问题,丰富他(她)们的想像力,开阔他(她)们的思路,培养丰富的创造性思维。
四、语言文学性
在语言表述上,新教材颇具文学色彩,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美的语句,如“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催你晨起的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都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是你熟悉的图画。青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另外,在每单元或每一章的前言部分,教材或引用著名生物学家的精辟论述,或用作者自编或名人的诗歌来引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关注。如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就引用了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论述“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火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则引用了郭沫若老先生《女神》中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不仅如此,教材也还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以引导学生分析与生物学的有关的问题,如用“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强调对观察工具——显微镜的认识,用“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对藻类植物的认识,以来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此外,新教材在语言上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实现知识与情感态度的有机统一。例如“只要大家都爱护植物,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绿意盎然”。
这样,在教材中引入名言、诗句,一方面可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泼,拉近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以更有利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提供从人文视角去看生物学问题的素材,将生物学问题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篇2:对语言的看法演讲稿600字
感谢各位听完我队友李宁的一番讲解,他刚才都是夸我的话,但是他选了一种我们北京人叫很得瑟的方式,名贬暗褒的方式来说我,我的朋友里就有。比如说“李林,你知道吗?就把你智商前头那负号,就那数前那一杠给去了,你那智商跟爱因斯坦有一拼,你知道吗?”你是不噎我就能死是吗?这种就是得瑟,但是这种小小的得瑟比起那种让我哭笑不得、想弄死他的才高八斗的得瑟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我的一哥们在我们这朋友圈里给送了一名字叫大明白,逮什么都明白什么,有一天我们一块去吃饭,刚坐这桌子上,人家端上来一盘红烧肉,我这还没拿起筷子了,他那“等会儿,李林知道这红烧肉什么来历吗,什么由头吗,什么风格吗,做出过什么历史贡献吗?”我说“大哥,我就吃块肉,咱至于说成这样吗?”等我们吃完晚饭,我说回家吧,肚子不给劲,上趟厕所,我那刚要蹲下,还没得我退下裤子来呢,边上敲门了,“李林,你知道古代人方便那手纸它的风格、来历以及历史贡献吗?”我就想说大哥不就是一手纸吗,我用不着那么多的历史贡献,你知道吗。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才高八斗的得瑟,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得瑟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怕他们闭上嘴别人就这辈子都不知道他肚子里有货,而且没有时间再跟别人说了,我很牛,我就是这么个人。
我跟永平一样,我们这一代人八零后里面有很多的单亲家庭,我小的时候没有一样能炫耀的玩具,因为我妈妈一个人靠微薄的工资养活着我,就为了一个香山底下玩具摊上五块钱的塑料宝剑,我就开始叨叨我妈妈,从山下一直叨到山上,到了山上一直叨到山下,最后我妈实在是受不了我的软磨硬泡,掏出钱带上我坐着公共汽车就回家了。
后来等我再长得大一点的时候我就发现,我能理解我妈妈了,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一样能被别人羡慕的东西就在我身上长着,而且就在这脸上,就是我这张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可以兵不血刃地把别人给噎死,我还可以你随便起一头,我就前七国后五代的给你说上这么一大段,当时我就觉得呀,爽啊,从小到大都没有过这种经历,别人投来了很多艳羡的目光,觉得李林真棒。
但是结果呢,结果就是有多少人喜欢我这张嘴,就有多少人骂我这张嘴,说李林你这个人太自负了。的确,因为我特别怕,我一闭嘴别人就不知道我肚子里有什么了,我口若悬河地展示着我的口才,让别人知道我比你们都强,我玩命地提高在修炼我这张嘴去炫耀它,去展示它,我就变成了大家眼睛里看到那种叨叨叨叨叨叨的人。而有一天我们在培训的时候,鲁豫姐给我说“李林,最有力量的语言不是一味的向前冲,而是像打拳一样收回来再放出去,这样可能才最有力量。”
闭嘴不是沉默寡言,而是把我们的耳朵打开,把我们的心打开。自信就在我的身上,从来也没有这么强大,当我再张开嘴说话的时候,可能就做到保持个性、张弛有度、进退有序、不失自然,我认为这就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篇3:对语言的看法演讲稿600字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话是最具有伤人的力量的,一刹那一条线穿过了我的太阳穴,我想到了和前任争吵的那个场景,这个答案让我自己都毛骨悚然,我想到了王朔《过把瘾就死》当中的一段描写:吵到最后我们什么都说出来了,就像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们互相太熟悉了,因而刺伤对的刀刃格外锋利,弹无虚发,沉重打击了对方。
你们有过吗?我悲哀地不得不承认,这同样是一种说话的力量,是一种以伤害为目的、以毒舌为武器的力量。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古至今别人发表过的最感动你的一次说话是什么时候,一定不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也不是尼克胡哲的人生励志演说,而是在一场争吵过后你爱的那个人在你背后站了很久没有发声,终于胆怯地,没有信心地小声的说了一句我爱你,原谅我吧。
在我们立志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高明的说话者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对那个不太爱说话却总是在喝闷酒的老爸敞开心扉的聊一聊,解开多年的心结。我们是否应该对那个多年前因为一些小事而绝交,因为一次错误的背叛或出卖,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而打算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说一声“嘿,你还活着啊,最近怎么样?”
打开你的手机通讯录,里面一定有几个名字是你永远不会拨出的号码,可能时间久远你已经忘了你们当初到底发生过什么矛盾,但是你依然能够想起你们在一起时,他笑起来的样子。拨通那个电话,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拨通这个电话,聊上几句,你会发现开口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的多,这才是说话的理由。
成为一个演说家很难,做一个会说话的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就做一个懂得沟通,学会原谅,同时又能够倾听的一个普通的说话者。只是你说话的声音不够洪亮,你的措辞不够华丽,但是你依然会让你身边的所有人感受到你内心
真正的强大,让我们对你爱的那个人,你恨的那个人,你的朋友,你的仇敌说出那句憋在你心里很久的话,这时候我们便拥有了那无与伦比的说话的力量。
篇4:对语言的看法演讲稿600字
1940年,从伦敦白厅的地下深处,在那些被称为内阁战时用房的建筑群里,温斯顿 丘吉尔拯救了英国。这个神秘的地下室变成了战时的神经中枢。丘吉尔甚至偶尔会在这里过夜。60号房间,这个政治掩体里,他向全国发表了他历史性的演讲,这些演讲给了人民无比的勇气和信心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有时我想象:1940年,那时还是十几岁女孩的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围坐在家里的收音机前,急切地聆听着丘吉尔的演讲。对英国人来说那时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顿刻尔克大撤退后,--已经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而我们孤军作战以抵抗纳粹。在巨大的恐惧和不安中人民等待着他的声音,对他所讲的每个字如饥似渴。
而他们听到的,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这些演讲甚至在我今天阅读它们的时候,也让我内心充满面对人生任何困难永不放弃的决心。丘吉尔在其政治家的外表之下更像一位诗人。他凭借其卓越的文字功力成就了一篇篇让人难忘的演讲,无形中培养了听众难以置信的坚毅品质。这些特别的演讲超越了政治内容而成为文学典范,今天读来确实像诗歌一般:
“虽然欧洲的大部分土地和许多著名的古国已经或可能陷入了盖世太保以及所有可憎的纳粹统治机构的魔瓜,但我们绝不气馁、绝不言败。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
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
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绝不投降。”
这些演讲将无可阻挡的韵律和反复使用的语句连在一起,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的那种皇家气势。这些非同寻常的文字能量改变了这个国家。它让每个听演讲的人内心充满信息和坚定的信仰,让我们这个小岛经受住不幸。这些演讲进入了英国人的灵魂深处,唤起了潜伏在每个英国人内心的狮性。
它们是我母亲不屈不饶精神特质的源泉,这些特质在她晚年显露得尤其明显。我至今难忘那个圣诞:高龄79岁的她从楼梯顶一直摔到楼底。虽遍体鳞伤,她不仅活过来,而且在圣诞早上,她竟然打扮一新,打定主意这样重要的日子不能被打乱。我知道这种惊人的坚韧是在二战中塑造起来的,伴随着他们那一代人,成型于丘吉尔无以伦比的演讲。
当然这不是丘吉尔第一次运用他的文学才华以达到惊人的效果。他青年时曾做过记者,也曾作为战地记者随英军在印度和苏丹作战。作为记者,他曾在南非被捕,丘吉尔关于布尔战争的报道第一次引起
公众注意。他成为多产的历史题材作家,他的著作包括写于18的《河上战争》,那是他还是名战士,此书描写了在苏丹的战役。
丘吉尔作为首相的任命竟意外地成全了他最重要、最有成就的文学成果。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议会生涯,丘吉尔也因提出有争议的政见而树敌颇多,但他突出走出阴影,成为了担当时代重任的那个人。丘吉尔在写作与发表演讲方面的天赋也在不久就显露出来,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演说家的声誉开始建立起来。
丘吉尔许多伟大的演讲都具有散文诗的品质以及充满了激励、鼓舞英国大众面对危难的语言。他第一次对公众广播是在1940年5月19日, 这次演讲包括下面的文字:
“ 在我们身后------聚集着破碎的国家和被奴役的民族-----对于所有人来说,野蛮的长漫漫长夜将要降临,即使有希望之星出现,这长夜也无法打破,除非我们战而胜之,我们必须战而胜之,我们定能战而胜之。”
我们看到诗歌技巧已成为丘吉尔伟大演讲的鲜明特征。这段演讲并非政治家常用的演讲套路,而是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反复使用“征服”一词睿智地创造出富有节奏感的强大共鸣。它传达了绝对明确的信念:我们将驱除暴政,还自由于欧洲。
从还是个小男孩时,这场战争就令我着迷,我热衷于听我的父母一口气讲述他们的战争故事:我们如何赢得不列颠之战对我来说始终还是个谜。1940年7月14日,那场伟大空战的前夜,BBC向全国播出了丘吉尔名为“战争中的无名勇士”的演讲,其中包含了这样美妙的句子:当我们满怀敬畏站在未及展开的人类命运画卷前,信仰给了我们帮助与安慰。
这次演讲所创造出的抒情般的想象,渐渐唤起了英国人的英雄情结,叩击着我们民族认同的核心价值。这些话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是他锻造了这份认同感并传达出了英国人的骄傲:绝不允许我们国家被外来列强所征服。丘吉尔通过这些文字传达出莎士比亚的精神。
篇5:对语言的看法演讲稿600字
今年《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国热播。我发现的一个神奇的现象,很多美国的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在他门户网站上刊登文章,抨击《舌尖上的中国2》。说这是中国在用纪录片的方式输出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我当时就傻了,我就纳闷了,你们一帮吃汉堡包的命,为什么要操我们满汉全席的心哪?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单纯的吃货的世界哪?但其实我也特别能理解他们。在《华尔街日报》的理由中,它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2》大量的描述了中国边疆的情况,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信息,这是他们的统战要求。可是亲爱的美国记者同学,我们是一个56个民族的国家,我们大家在座的很多哥们儿最爱吃的就是新疆乌鲁木齐的羊肉串。在座有很多女孩儿最爱吃的就是,其实港台的甜点超赞的你要不要来一块?切糕我们吃,茶叶蛋我们一买买一筐。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爱吃好吃懂吃,这是我们的文化。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明白。其实这里面有比文化更深刻的原因。1以前的今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跌落到太平洋深渊的,除了北洋舰队的全体官兵以外,还有当时晚清中国的脆弱的文化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像每个国家,只要有点儿能力都能来到中国践踏。都能来告诉我们:你们的文化不行,看看我们的价值观。
是,我们一度被他们践踏过,但今天局面有了怎样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军事、政治、经济上没有一个国家能给我们绝对的压制。但是文化上哪?这120年来,西方对我们的文化压制,减弱了多少?我们在文化上打过翻身仗吗?《舌尖上的中国2》发一个批评我们的文章,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是要运用这个武器来对付我们。这么多年来,这种文化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在这场文化的战争中,语言是最有力量的武器。他可能要透过很多媒体,到达我们身边。
最近希拉里做了一期演讲。她说美国只要运用好文化的软实力和巧实力,美国可以一直牢牢地掌握着中国。掌握。法国的一位学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一直处在一个云山雾绕的战斗之中,但你们没有防御的权力。他说的是一场文化战争。西方媒体好像对我们中国的那些负面新闻特别着迷。我记得很清楚,北京奥运会,我特别气愤。我们的火炬传递在巴黎在伦敦,收到了那么多的阻拦。欧洲那么多的主流媒体,那些大报纸的头版,竟然在为那些破坏者开脱。在帮他们找正当化的理由。是,我们强大了。中国现在经济上去了。是,我们有问题,我们也在想办法改。这些都不构成他们用语言的力量来污名和妖魔化中国的理由。我们中国人其实不太会用语言的力量,在古代咱们说的最多的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现在咱们说的最多的,从改革开放开始,叫闷声发大财。但是我想,在这个文化战争愈演愈烈的年代,为了保护我们文化的底线,保护住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如果有人,如果有国家,敢用语言的力量当面攻击我们的自尊和自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直面他,反击他。
现在是一个新媒体时代,语言的力量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越加容易地听到。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对手,他们送来的那些炸弹,也更多的时候在我们的身边炸响。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质的胜利是什么?是它能让那个国家的青年人失去对这个国家的信心。这太可怕了。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但没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国家宣传片,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里。今年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再一次出现辱华事件的时候,我们有那么多的中国留学生,那么多的华人都站出来,游行抗议。无论中国国家宣传片,还是大家抗议的身影。那些都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力量。
语言是文化战争中最基本的武器。这就像是我们的步枪,我们每一人都拥有,我们可以用它去塑造一个中国的形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外国朋友,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不要去相信那些被西方的主流标题所概括出来的那个不是中国的中国,那不是我们。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这么多的媒体朋友,还有今天同时正在工作的那么多的媒体同仁,你们一定会坚持更多的你们的原则和力量,保护中国的形象,因为如果我们拿的是步枪,你们拿的就是核武器。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用语言的力量,一起用这份最坚实的力量,守护我们身下这份文化土地,我们一定可以迎来那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更美好的中国梦。
篇6: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论文
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论文
我从事高中教学已经有六年时间了,先后进行了两个轮回的高中课程教学,第一轮回教老教材,第二轮回教新教材。从事高中教学时间虽然不长,却经历了两种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体会到了新旧教材的差异。尤其在进行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因我所带课程时间正处于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第二个轮回,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参与学校关于新课程方面的探究,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想与各位读者商榷:
一、高中新课程的优点
1、从内容结构上看:打破了学科本位主义,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文科里有计算题,理科教材出现了文科知识,各科实行模块教学,既有必学内容,又有选学内容,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从培养目标上看: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一改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做人。
3、从学习方法上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学校评价、班主任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区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的方式,能够对学生形成比较客观公正、比较全面的评价。
二、目前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现状
1、取得的成绩:很多学校近几年来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教学氛围已经形成,各校课程改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为后续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肯钻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各学校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托,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尝试新的课程策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不少学校整合了课程结构,大胆开发了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程意识,极大地唤醒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展示了新的课程文化,很多学校由此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2、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必修,轻选修,高考要考的就选,高考不考的就不选,这就导致有些学校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课学习领域方面存在课程开设不齐、课时安排不够的现象。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守旧,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在学生学业学分成绩管理方面学校不重视,评价方式简单、不系统、不科学,有的甚至在管理过程中缺少这一环节。 四是在学生评价方面,缺少多方面评价,更不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不重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三、当前农村高中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校管理者、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以及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新课程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新课程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新课程的实施执行不力,落实不彻底。
2、教师个人素质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限。学科教师不配套,导致有些学校有些课程无法开设,如技术课、艺术课、综合实践课、体育健康课,要么不开设,要么非专业教师授课,要么不按规定课时开设课程。
3、学校硬件设施落后,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象:计算机数量不够且设备老化,教室未安装多媒体设备,体育、音乐、美术器材不齐,更不用说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解决农村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办法
1、加强培训,转变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观念。新课程在开始的实施过程中无疑要遇到各种不同的看法,所以要采用不同的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学校不同层面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使学校的新课程能够全方位地实施。
2、解决好教师学科配套问题。开齐开足课程,带课教师很重要,如果没有专业教师,再好的设想也无法实现。因此要解决教师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实情进行招聘,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现有教师通过转换专业培训来实现授课教师专业对口,确保新课程的实施。
3、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对于新课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很重要,比如说解决行政班与教学班的教室问题,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以及学校各种辅助教学设施等,对新课程顺利实施而言都是离不开的。
4、加强对新课程的管理。学校对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学分认定、学生评价、班级管理、课程实施、学籍管理、教师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等方面要有系统安排,并且要有相应的制度要求,确保新课程能够落到实处。
高中新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农村高中各校实际情况不一样,在实施的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 一律,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课程的实质,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三维目标、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形式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目的。
篇7:对培养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看法论文
对培养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看法论文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靠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在初中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为缺少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初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浅谈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中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为缺少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教师提问或主动参与交流的学生而大伤脑筋。大多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要么“金口难开”要么言不达意,或条理不清或闲话混杂;有的学生在课外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在课堂上则前言不搭后语,缺少必要的过渡而随意跳跃,至于语言表达中简单、生硬、头绪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当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特别是九年级学生更甚。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论文百事通其二,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而应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其竞争意识。笔者在教学中曾遇到此类情况,七年级时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比较高涨,八年级上学期锐气减弱,九年级后几乎“鸦雀无声”,尽管反复强调和课后谈话但仍不见效。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笔者于是增设“学生回答问题记录表”,如:回答较好的打“√”,回答一般的打半勾,不回答的打“×”,学生主动举手回答的打“+”符号,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教师对这方面的重视。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便顿时高涨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只是短时间发生的效应,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及时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良好习惯。只要学生大胆“说话”,教师就应该积极肯定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有些教师把提问学生当作矫正“缺点”的手段或变相体罚是不可取的,是违背教学原则的,其结果将会使学生反感,“惧说”心理加剧,“欲速则不达”。
2 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
有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学生把握不住或短暂时间不能圆满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拓展自己思路,达到发问者预期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是为什么?”一位学生没有思考好便举手回答:“因为范进是他的女婿,衣襟皱了不好看,没面子,所以胡屠户替他扯平衣襟。”惹得满堂哄笑,学生本人也满脸通红,自觉难堪。我没有立即纠正他,而是让他坐下与同桌讨论,结果这位同学再次举手回答:“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来了180°的大转弯,与他先前无端地教训、咒骂女婿到现在主动替女婿扯平衣襟、无耻地夸奖女婿如何了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情地暴露了胡屠户爱富欺贫的丑恶灵魂。”话刚说完便赢得了全班的掌声,该生本人得到了鼓舞,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效果是明显的。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讨论和补充并不是在原问题上的纠缠和重复,而是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对课文的内容的加深理解,使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讨论或者补充问题时,不宜把时间限制得太死,更不要见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问题便责令其坐下或马上转问其他学生,这样做不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长此下去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或消极情绪,应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或继续讨论,尽可能让他们把问题回答得更有条理性,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讨论和补充问题,并不是无限延长时间,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性,因题而异,因人有别,尽量避免冷堂。
3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也应从自身的授课艺术上去找原因。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作“容器”去“填充”,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学会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设法把学生喜问乐答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之中。如我在教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分别以低沉缓慢、结巴式、抑扬顿锉三种语调朗读课文的第一段,然后问学生哪一种语调符合课文的阅读要求,学生都说第三种语调好,我顺势问好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再如我在教学朱自清《春》一课时,是这样创设课堂气氛的,那天我特地穿着充满活力的绿色运动服装,兴致勃勃地小跑上了讲台,做了半小节广播操后兴致勃勃对同学们说:“春天多好啊,万物复苏,空气清新,人多有精神呐,在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好吗?”然后开始讲课,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较好地协调了课堂氛围,从而给教师分析课文,调动学生答问积极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并不是用打诨的方式来博得学生的欢心或投其所好,而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最佳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默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 适当降低发问的梯度
培养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或期望太高,而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发问时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没有回答问题或参与交流的机会。于是,有的学生便怀疑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如别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认为回答课堂提问是优秀生的事而与己无关,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交流了。教师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应当指出的是,降低问题的梯度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搞形式主义,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而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的学生实际,认真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5 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
初中生所处的中学时代是最浪漫、最活泼、最有生气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段里,他们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袒露自己的心迹,彰显个性,标新立异,也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作为语文教师,作为他们灵魂的“引路人”,要格外珍惜学生的这段美好时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敢言”机会。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种现象,一上课学生首先从教师的目光和言谈举止中读到有关信息,猜测到这一节课的`将要面临的氛围,或严肃,或轻松愉快,他们随时调整以适应这一临场需要。有一次上课,我见学生默不做声,气氛非常严肃,课堂提问无人以对,于是就换了另一种方式,用游戏的形式和学生交流,结果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个个争先发言,这样我因势把他们引到课文分析上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活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恰到好处方能有效,否则其课就成了“非驴非马”,只会招来满堂哄笑,也就失去了本义。培养学生答问能力,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乐意参加,也容易接受,无疑是一剂良药。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达到我们的预计目的。
6 注重教师示范性作用
培养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示范无疑是重要的一环,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有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普通话教学中难免夹杂有地方方言,这就需要我们化大的力气,力求减少朗读的差误,以免使学生造成错觉或误解,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具体性的指导。平时我们所说的学生语言表达如何的差,其实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从哪些角度回答问题,如何组织语言,问题的内在联系等都需要认真的指导与训练。还有,教师的课外语言表达(诸如与学生谈话、上台讲演、集队训话等)也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的示范作用影响是深远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得好,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此方面下一番功夫,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篇8:英语作文: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英语作文: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re is a kind of language called Web language. Some people even speak Chinese mixed with English letters. Our class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it.
40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 is kind of ridiculous. In their opinions, it is useless helping people communicate or learn English. Besides, it will ruin the Chinese language. However, the others, 60 percent of our class, are fond of the Web language. They think it is helpful in expressing themselves. What’s more, it may make the language more interesting.
In my opinion, it’s not a good habit to use the Web language. It may be popular as some people think, but you may also make yourself misunderstood.
★ 对工厂的看法范文
★ 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 广播语言的特色
对生物新课程语言特色的几点看法(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