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荔Lyann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弟子规内容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弟子规内容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篇2:《弟子规》全文、内容简介及作者简介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弟子规》经典诵读 教案
2.《弟子规》全文讲解
3.《弟子规》读后感 200字
4.弟子规读后感家长感言
5.《弟子规》读后感800字(3篇)
6.对弟子规的感受
7.巜弟子规》读后感90字
8.关于弟子规的观点争议
9.关于《弟子规》的作文800字
10.弟子规全文翻译
篇3:《弟子规》全文、内容简介及作者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后辈敦伦绝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蜕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基本着手。图挽犯法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基本为枝末,认枝末为基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作问题。正人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篇4:《草船借箭》主要内容简介
草船借箭的故事
故事主角主要是诸葛亮,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有才能的两个人,周瑜对于诸葛亮的情感就是羡慕嫉妒恨,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二虎却同时在一个山里,两人同时效力于刘备。周瑜出于对诸葛亮的嫉妒之心,一次刘备的队伍武器匮乏,周瑜逮到机会刁难诸葛亮,命令诸葛亮在10天之内交出10万之箭。10万支箭首先光从数字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摆明了就是周瑜想让诸葛亮难堪。但诸葛亮却告诉周瑜只要3天。
诸葛亮问鲁肃借了船和士兵,总共是20条船和600个士兵。这么一点人数怎么能够平白无故拿来10万支箭呢?诸葛亮在20艘船上放满干草垛,然后用布盖上,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时候,诸葛亮带着鲁肃去取箭。
诸葛亮将装满干草的20条船用绳索连成一条,然后往北方开去,当时江面上雾气很大,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个轮廓。鲁肃被请来拿箭,看着这些场面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明白诸葛亮到底要做什么。
船在长江上顺着水流朝北驶去,而那面恰好是曹操的阵营,快靠近曹军的时候诸葛亮下令将20条船按照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方式一一排好,然后让那600个士兵一边敲鼓一边呐喊,这种阵仗就是士兵打仗时的'阵营。曹操听到了击鼓呐喊声,但考虑当时的大雾天气,所以曹军并未出来迎战,这也是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而做的决定。曹军的水军派出弓箭手对着诸葛亮他们的大军开始射箭。打算等天亮了雾散了以后再迎攻,以防受到埋伏。
收到命令的士兵万箭齐发向那20条船射箭,因为船上放满了干草,所以射来的箭全部都嵌在了干草上,然后诸葛亮下令换个方向,刚才是船头东船尾西,现在是船头西船尾东,不一会船的另外一面也射满了箭。那时候天开始露白,天一亮太阳一升雾气一散就要露陷了,诸葛亮命令一下所有的士兵开船回自己的队伍,并且送给了曹操一句话,谢谢丞相的箭。
与周瑜的约定期限到了,等着诸葛亮出丑的周瑜早早的等着诸葛亮,鲁肃带人清点箭总共是十二三万,这比预期的箭还多了好几万,不仅解决了箭支匮乏的问题还成功的逃脱了周瑜的刁难。鲁肃把自己看到的所有都告诉了周瑜,周瑜被诸葛亮的机智所折服,大叹气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
篇5:飞鸟集内容简介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地被译为多种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译为中文版本的泰戈尔作品之一,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这些诗歌描写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简短的诗句如同阳光撒落在挂着水珠的树叶上,又如天边几朵白云在倘翔,一切都是那样地清新,亮丽,可是其中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飞鸟集内容简介
泰戈尔的诗早在“五·四”之前就零零星星地被译成中文。最初是陈独秀的四首五言古体译文《赞歌》选自《吉檀枷利》。之后是刘半农的白话译文四首选自<新月集>。而第一部中文诗集则是西蒂译的《飞鸟集》。《飞鸟集》出版之后,中国诗坛上一种表现随感的短诗就流行了起来。如冰心作的《繁星》,《春水》等。其中许多带有哲理,晶莹清丽的小诗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碾转模仿的很多。几乎影响了一代诗风。《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地被译为多种中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译为中文版本的泰戈尔作品之一,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这些诗歌描写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简短的诗句如同阳光撒落在挂着水珠的树叶上,又如天边几朵白云在倘翔,一切都是那样地清新,亮丽,可是其中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用轻松的语句道出深沉的哲理,这正是《飞鸟集》吸引人的原因。
本书为小巧的口袋书,设计精美、制作精良。使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不朽文学作品带来的美的力量。名著名译,值得恒久珍藏。
作者简介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就这样,直到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他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
篇6:《边城》内容简介
《边城》内容简介
1、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2、简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 弟子规
★ 浅谈《弟子规》
★ 伊索寓言内容简介
★ 红楼梦的内容简介
★ 弟子规全文阅读
弟子规内容简介(精选6篇)




